❶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
學會觀察 用心發現
我和張凌志放學後就一起回家了.正好在我們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很多專電線桿子屬,就叫張凌志看,他看著看著,突然眼睛一亮,說:「不然我考你一道題目,好嗎?」我開心地說:「我很樂意呀!」
張凌志說:「我們從這里往前走,這里一共有36根電線桿,每兩個電線桿中間相隔12米,你能算出從第一個電線桿到最後一根的距離的多少米啊?」我拿起筆紙來算了一算,對張凌志說:「可以用36乘以12等於432米.」可張凌志說:「難道第一根柱子也是相隔12米嗎?」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第一個沒有間隔,正確的式子是35乘以12等於420米.張凌志說:「是的,你是怎麼想的呢?」我說:「有36個電線桿,就會有35個間隔,每個間隔12米,就應該用相隔數量乘以相隔的米數就等於總長度.而相隔的數量是35根,相隔的米數是12米,所以就有上面的式子了.」
張凌志對我說:「看來你的數學很好哦.」之後,我和張凌志就一起回各自的家了.
用心去發現,有時候生活中有很多讓我們恍然大悟的數學問題哦.
❷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
「對我來說什麼都可以變成數學。」數學家笛卡兒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我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下過這樣的結論。的確,正如兩位前輩所說,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的腳步無處不在。
2006年已經接近尾聲了,迎面而來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商家打出的「滿400送400」,「滿300送300」的促銷招牌。「這真實惠!」消費者們蜂擁而至,商場里人山人海,搶購成風。此情此景,真讓人以為回到了物資短缺的年代。實際上商家心裡早打好了如意算盤。俗話說:只有買虧,沒有賣虧,「滿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其中暗藏著數學問題,暗藏著商業機密,暗藏著許多玄機。
去年,我們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際在商場里「血拚」,當時是滿400送400元券。我們先用980元買了一件蘋果牌的皮夾克給爸爸,送來了800元購物券。我們並沒有過分浪費,花了298元券買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寧牌棉襖,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買了一件太子龍男裝(由於是購物券,不設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這是原來不打折時需要花的錢。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約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從前也做過服裝生意,我對服裝的進貨成本與銷售價的關系也有些了解。服裝的進價一般只佔建議零售價的20%~30%。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商場促銷力度越來越大,為了保持利潤,商家或廠家還不斷地把衣服的建議零售價標高。就如前幾天在電視中看見的一位消費者所說,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條尼料的褲子,三年前建議零售價還只是299元,今年標價變成了999元。這么一算,進價大概只有商場里售價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還穩賺三至五成的毛利。
廣告,廣告,便是廣而告之。許多人一窩蜂似的趕來搶購、血拚,商場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銷售量也快速增長。就按人流量是平時的三倍算,這里又出現了一個數學問題。假設平時人流量少時,一件商品按8折銷售。8折減去進價2折,標價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雖然現在「滿400送400元券」時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賺三至五成,但銷量起碼是平時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銷量來計算,3×3=9,與平時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賺50%。雖說這樣賣每件單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額卻因銷售量的增加而增長,更因大量銷售而加快了資金周轉,帶來額外的收益。
商品標價和促銷中有數學,購物消費中有數學,裝修房子有數學,織毛衣中有數學……總而言之,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
滿意嗎?``祝你成功!~
❸ 數學小論文 四年級 200~300字
生活中的數學
有一個謎語:有一樣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無處不在,請問它是什麼?謎底是:空氣。而數學,也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時時刻刻存在於我們身邊。
奇妙的「黃金數」
取一條線段,在線段上找到一個點,使這個點將線段分成一長一短兩部分,而長段與短段的比恰好等於整段與長段的比,這個點就是這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這個比值為:1:0.618…而0.618…這個數就被叫作「黃金數」。
有趣的事,這個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人的肚臍是人體總長的黃金分割點;有些植物莖上相鄰的兩片葉子的夾角恰好是把圓周分成1:0.618…的兩條半徑的夾角。據研究發現,這種角度對植物通風和採光效果最佳。
建築師們對數0.618…特別偏愛,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巴黎聖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爾鐵塔,都少不了0.618…這個數。人們還發現,一些名畫,雕塑,攝影的主體大都在畫面的0.618…處。音樂家們則認為將琴馬放在琴弦的0.618…處會使琴聲更柔和甜美。
數0.618…還使優選法成為可能。優選法是一種求最優化問題的方法。如在煉鋼時需要加入某種化學元素來增加鋼材的強度,假設已知在每噸鋼中需加某化學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間。為了求得最恰當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區間的中點進行試驗,然後將實驗結果分別與1000克與2000克時的實驗結果作比較,從中選取強度較高的兩點作為新的區間,再取新區間的中點做實驗,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為止。但這種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將試驗點取在區間的0.618處,效率將大大提高,這種方法被稱作「0.618法」,實踐證明,對於一個因素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以達到前一種方法做2500次試驗的效果!
「黃金數」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實例和運用。或許,在它的身上,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尋,使它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為我們解決更多問題。
❹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連乘的簡便運算
今天,我做完作業,打開媽媽讓我做的一冊練習本。一翻開要做的那一頁,就看見許多簡便運算題。看到一題是這么寫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憶起老師講過的方法:25和125無論哪一個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這兩個數拆開來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這樣做肯定不對的,那隻能把32拆開來,拆成什麼呢?我想:老師教過,25×4=100,125×8=1000,這樣算起來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過來的,所以只要把32拆開來,變成25×125×(4×8),然後再把小括弧去掉,把數字換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這樣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這應該就是這題的簡便方法了。看來學習數學必須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這個星期天,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用高斯定律。
這天,媽媽看我整天在看電視,就出了一道題給我:0.1+0.4+0.7+„„+3.7+4,還告訴我,不能用計算器,而且要用簡便方法。這不是刁難人嗎,我發起了牢騷。媽媽提醒到,你可以參考數學書32頁的高斯定律。我一看,從1加到100,真難呢,不過我發現了規律:1、頭加尾的和,乘以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後是正確答案,就是:(1+100) ×(100÷2)。2、頭加倒數第二個數正好等於最後一個數時,可以把它們加起來乘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後加上中間的數,也是正確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這些結論,我把媽媽出的那道題的頭和尾,即0.1和0.4加起來,再乘以個數的一半14÷2,最後答案是28.7。
那天,媽媽獎勵我去看書。
裝燈問題
那天,徐老師叫我們做數學書的122頁,我翻開來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題上。第四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裝幾盞燈?我想:圓形應該怎樣求出段數呢?因為徐老師在教這些內容,特地給了我們一句口訣,叫做:封閉路線求段數。只要求出段數,就可以求出東西的數量了。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圓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裝10盞燈,然後再在圓形的邊上畫了10個小圓圈,一數,正好有10個間隔。我這才知道,原來圓形中盞數和間隔是一樣的。最後,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盞)。
後來,徐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在做這種圓形路線的題目時,可以在一盞燈的旁邊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條直線了。因為是末尾端沒裝燈,所以每一盞燈對應的就是後面一段路,因此盞數和間隔才會相同。」我恍然大悟。
❺ 數學小論文四年級 400 字
巧 分 蘋 果
在四年級的奧數課上,有一個學習專題是「年齡問題」。課後老師出了一道思考題給我們,我苦思冥想了好久,都沒有解出答案。我又仔細地研究了有關「年齡問題」和「逆推問題」的解題思路,終於茅塞頓開,有了答案。
題目是這樣的:三個兄弟分別收到了奶奶給他們寄來的蘋果。每人收到的蘋果個數是他們三年前的歲數。三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向兩個哥哥提出了一個交換蘋果的建議:他說:「我只要留一半蘋果,還有一半送給你們對方;然後要二哥也留一半,把另一半讓我和大哥平分;最後也要大哥留下一半,把另一半讓我和二哥平分。」兩個哥哥沒有懷疑這建議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都同意三弟的要求。結果大家的蘋果數都變成相等了,每人各分到8隻蘋果。問:三兄弟每個人的年齡是多少歲?
我的解題思路是這樣的,從最終的結果向前推斷,即:最終的交換結果是每人得到了8個蘋果,所以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蘋果前是16隻蘋果,而二哥和三弟各有4隻蘋果。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蘋果前有8隻蘋果,大哥有14隻蘋果,三弟有2隻蘋果。由此可知,三弟在分出蘋果前有4隻蘋果,二哥有7隻蘋果,大哥有13隻蘋果。最後一定要注意題目中「每人收到的蘋果個數是他們三年前的歲數」這句話,再分別加上3,所以現在三弟是7歲,二哥是10歲,大哥是16歲。
怎麼樣,數學中的趣味還是很多的吧!
❻ 四年級上冊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今天,數學競賽成績揭曉了,平時總屈居二三名的我競考了98分。我得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地想:「哈哈,這下第一名非我莫屬了!對了,把這個消息告訴媽媽,讓她也高興高興!」
於是,我懷著喜悅的心情,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了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起先誇獎了我幾句,誰知突然語調一轉,對我說:「你可別高興得太早。據我所知,還有人比你考得更好!」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有點失落:畢竟第一的位置沒了。但是我又忍不住反問了一句:「啊?是誰啊?他考了幾分?」媽媽笑嘻嘻地說:「誰,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他的年齡、成績、名次相乘等於2574,自己慢慢去想吧!」
我聽了不以為然,不就是區區一道題目,難不倒我這個數學高材生!我邊想邊回到房間,思考起來:
把2574分解質因數:2574=3×3×11×13×2。這2肯定是名次,那麼就是第二名。如果是9歲,那麼分數就是143了,不對。那就只能是年齡為13,分數為99啦!哈!算出來了,答案就是名次2,年齡13,分數99!
我算出答案後,急忙告訴媽媽。媽媽高興地摟著我說:「我的天天就是棒!」這下,我被搞得雲里來霧里去的。弄了半天才明白,原來媽媽是騙我的,我確確實實考了第一名。剛才是媽媽想檢驗我的數學本領,給我出的難題呀。
為了表彰我,媽媽決定做頓慶功宴。我可是好久沒有打牙祭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彷彿已經看見了香噴噴的烤鴨和香氣四溢的紅燒肉了。我高興得在媽媽的臉上左親右親,連連歡呼:「感謝數學,媽媽萬歲!!!!
❼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300字
今天,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數學小問題:「小明一共有10個氣球,如果一分鍾放一個氣球,他內放10個氣球一共用了容幾分鍾?」我故意考考妹妹,剛上四年級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說:「這個簡單,10分鍾唄。」我大笑一聲,喊到:「錯!」 「嗯?為什麼呢?」我耐心地解釋著:「答案是9分鍾,因為先放第一個氣球,一分鍾後,放第二個氣球,一直放到第9個氣球,所以,第九分鍾後放第10個氣球。」妹妹聽了恍然大悟,說到:「原來如此,我上當了!」
細心地媽媽在一旁聽到了我們這番有趣的對話,笑著說:「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像這樣的問題,比如爬樓梯、排隊、坐座位……,我來考你一個吧!妹妹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鍾,那麼她從1樓走到15樓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筆和約,認真地做了起來:妹妹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妹妹走到十五樓,也就是走了十四層,14*9=126秒。
我把答案告訴了媽媽,她笑著說:「不錯,思路很清晰,很會思考!」
是啊,生活中處處有數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於思索的頭腦,那麼,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❽ 四年級數學小論文
數學小論文:年齡問題四年級300字
今天,我在做題時被一道應用題給難住了專。這道題的題目是屬:小華今年3歲,今年爸爸26歲,幾年後爸爸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媽媽回來了,我就請教媽媽。媽媽幫我分析:根據這個題目的條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華的「年齡差」是26-4=24(歲)。再根據「爸爸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這一關系,畫張圖試試。我們倆就開始畫了起來。
畫了圖之後,我馬上明白過來了:他們倆過了幾年後,「年齡差」還是24歲。再根據差倍問題的解法求出幾年後小華的年齡,用幾年後小華的年齡減去2歲,就可以求出中間經過了幾年了。
解是:26-2=24(歲)
24÷(3-1)=12(歲)
12-2=10(年)
答:10年後爸爸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
媽媽又讓我驗算一下,10年後爸爸的年齡是不是小華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對了。看來做題先得畫圖,畫了圖就能就一目瞭然了。
❾ 四年級數學小論文
足球場上的數學
上周四,我在操場上和丁立、杜子凡、蔡子煜等人踢足球。中場休息時,我和丁立坐在牆角邊休息。
這時,我突然想到了一個關於小紅和小丁踢足球的題目,於是就問丁立:「小紅和小丁在踢足球,小紅每小時踢進20個,小丁每小時踢進30個,現在是下午一點十分,問下午什麼時候小紅和小丁一共踢進90個?」
丁立一下子想不出來,就說:「筆和草稿紙呢?」我想:即使現在有筆和草稿紙你也未必做得出來呢!於是,我對丁立說:「其實這到題的解題方法很簡單:先算出小紅和小丁平均幾分鍾踢進一球?再算出踢進90個球要幾分鍾?最後把所需時間加上一點十分,就能算出什麼時候一共踢進90個球。丁立笑了,反問我:「是不是因為你平時注意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所以才被稱為「數學小王子」?」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數學題竟和生活有著聯系。看來生活是離不開數學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與數學打交道,足球場上也不例外。例如,足球場的大小就有嚴格的數字規定:長90—120米,寬45—90米,球門寬7. 32米,高2.44米,中圈半徑為9.15米等。把足球場與數學聯系起來,.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