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年級小學生應該培養怎樣的生活習慣
對學生的日常習慣培養
a、讀書習慣。由於小學生剛開始識字,識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認較多,或是一字一頓地讀,或是唱讀。對此,如果要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以盡早進入能快速瀏覽、閱讀的軌道,必須先讓學生養成雙手捧書讀的習慣。有的學生捧書讀時又可能眼離書本不是過遠,就是太近。對此,我就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這樣做,學生易於記憶,心領神會,利於養成好習慣。
b、寫字習慣。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伏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經過多次糾正,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c、坐姿。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學生保持良好坐姿並不費事,只須教師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當會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d、注意力。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有駕馭課堂穩定住學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把課堂教「活」(活而不亂,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學生中間,利用「暗示法」提請學生注意,「拍一拍」、「撥一撥」、「點一點」等;如不便走下講台,可用「稍停法」(暫時停止講授),「注視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學生的注意,收攏其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鄰座同學也可以協助提醒。
有一次課堂上,教室里突然飛進來一隻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亂撞,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來不及考慮,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頓時,就有許多學生亂叫:「給我!」「給我!」這時,我說了簡短的一句話:「小麻雀是益鳥!我們應當怎樣做?」學生省悟過來,異口同聲地回答:「放回大自然。」這樣,很快處置了這一「突發事件」,又使學生受到了保護益鳥的環保行為教育。
除此而外,恰當的贊語、激勵,合適的獎勵等各種不同手法的靈活運用,對培養學生的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於讀書、會圈點勾劃的習慣,講衛生(做眼保健操等)的習慣,學慣用具正確使用的習慣,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課外活動計劃安排的習慣等,都與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有密切關系,都應納入培養教育的范圍。只要家長、老師心中有規范,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嚴」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小學它能比較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B. 小學一年級學習習慣怎麼培養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展發。老師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深刻的影響,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將家庭,學校,社會溶為一體,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全面和諧地發展。
在這里專門談談一年級啟蒙教學家長應注意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1、生活嚴謹。督促孩子按時上學,要按時回家,按時作息。家長要做好後勤保障,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時間。
2、專心致志。孩子由於自學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3、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4、認真細致。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方面。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要求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
5、培養孩子活躍的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於培養孩子勤思的優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6、背記詞彙和課文。小學生記憶力好,有些東西會背了,可以終生不忘。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引導孩子盡量地多背記一些詞彙和課文。
7、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多鼓勵孩子學兒歌、聽廣播、看課外書和新聞節目等,特別是家長需要為孩子購買、訂閱適合的的圖書報刊,創設一個閱讀環境,但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每天督促他定量閱讀,為以後寫作文打基礎,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並指導孩子做讀書筆記。
8、培養周期學習習慣。掌握學習周期,培養孩子按預習、聽課、復習、作業這樣的周期學習的習慣。
9、生活不要包辦。養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慣用品。
只有老師和家長齊抓共管,才能使孩子健康、和諧的成長。
C.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
一、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習慣具體表現在:
1、課前准備不到位,不是忘記拿文具,就是忘記拿課本;
2、預備鈴響後,不能迅速安靜下來,有同學在說話、打鬧;
3、舉手習慣差,有害怕舉手的,有站起來舉手的,有邊舉手邊大聲嚷嚷的等等;
4、有的同學看到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出錯了,會譏笑別人;
5、沒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同學愛趴著桌子,有的側著身子,甚至低年級有學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聽講,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不停的扭身子。
6、不會傾聽,有的學生沒有輪到發言,不是嘴裡嘟噥著,不聽別人說,就是插嘴或趁機說話;
7、在課堂上太隨意,捏指頭、「擺師爺」、喝飲料、折紙、看課外書、下位置扔廢紙等;
8、沒有養成正確的聽、說、讀、寫的姿勢;
9、小組討論時,個別學生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進行討論,有時還發生爭搶學具等現象;
10、自己學習時,不能自覺地學習,而是做些影響別人的活動……
二、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家庭問題行為或社會問題行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團體的不良影響,也可能是不良的課堂教學環境或教師的教學失策導致的,總之,學生的問題行為是與其學習、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有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
三、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基本原則:
課堂問題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出自的對象也各不同。在選擇處理方法上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生搬硬套,且運用時要講究策略,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冷靜性原則。唯有冷靜,才會想出處理問題的好主意、好點子,唯有冷靜,才會化干戈為玉帛。
2.尊重性原則。無論學生的錯誤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批評教育時,教師語言一定要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要用火熱的愛心和真摯的誠心善待學生,要堅信只要正確疏導,他們一定會恍然醒悟,棄舊圖新的。
3.巧妙性原則。無論發生何種情況,教師都必須視具體情況做到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從而絕處逢生,雲開霧散,柳暗花明。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的方法:
1、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好習慣的養成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自己終身受益。
2、使學生認識到學習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想學習好,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要有信心,有決心,要不斷克服學習上遇到的一切困難。
3、課堂上時時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課堂上學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師要比學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須做到一心兩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學方案的實施上。你不要指望跟學生講一次紀律的重要性,他們就會一節課按你的要求去做,你也不要指望課後將他狠狠地批評一頓,他以後就會改過來,這些工作也要做,但你更重要的是要隨時審視整個課堂,迅速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並隨時作出反應與調整。要善於用眼睛表達你的滿意、生氣和憤怒。盡量不要吼叫。訓斥只可偶爾為之。目光要經常瞥向那些神不首舍、好動、好說的學生。可以請他們做點事——比如讀書、讀詞語、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這叫「以動治動」。最要緊的是不斷地鼓勵、表揚、提醒學生。
4、精心備課,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努力優化課堂。學習是一件苦中有樂的事情,要吸引學生盡可能長時間地專注地聽,老師必須從自身出發,優化課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備課,設計寓教於樂的課堂活動,低年級特別要做好教具的准備工作,提前2分鍾進課堂,進行課前組織教學。課堂上注意提高自己語言的感染能力,抑揚頓挫,運用孩子們的口吻說話,就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暫的,教學中還要注意教學形式、手段的變化。如在讀的訓練中,就可以運用多種形式來訓練。老師領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師生合作讀、自由讀、同桌互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男女讀、角色讀、加動作讀、變換聲音讀、背誦……這就是「變化」。沒有變化,學生會生厭;沒有變化,也就沒有教學藝術。
5、不同性質的課堂問題行為要採用針對性的方法。有些課堂問題行為不直接干擾課堂秩序,例如: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發呆、抑鬱、亂塗亂畫,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等,其行為沒有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教師可以採取給予信號、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課後談話等,以利於轉變其行為,不宜突然提問,因為沒認真聽課肯定回答不出來,只能使學生當眾出醜會使得其反,更不宜當眾指責。對於那些明顯干擾課堂教學的問題行為,如:喧鬧、扮小丑、戲弄同學,頂撞老師、敲打作響等,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如果教師一見班上有「風吹草動」,就小題大做、大聲當眾訓斥、罰站,叫滾出去等是不妥當的;同時,也嚴重傷害了學生本人的自尊性。適當懲罰消極行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採取諷刺挖苦、威脅、體罰等手段。要注意學生的自尊心的維護,不能讓學生難堪,而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警覺性。
6、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常規習慣:
(1)課前要准備好學慣用品,書本、筆記、文具盒一律放在課桌的左上角。課桌上的學慣用品擺放整齊。
(2)上課鈴響後,立即有秩序地進入教室安靜坐好。
(3)老師走進教室喊「上課」時,全班同學起立,老師說:「同學們好」,學生回答:「老師好」。
(4)上課遲到的學生要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
(5)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等別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師的同意再回答問題。
(6)老師宣布下課時,師生互相說「再見」,教師走出教室後,學生再按順序走出教室。
7、改進教法,增強興趣。學生是有思維,有個性的,他們對學習的內容、方式也是有選擇的,只有當自身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以飽滿的狀態投身於課堂教學。不斷培養學生求知的興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總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們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我們的行動。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心中有明確的要求,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課堂常規,就會想出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並及時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調整方法,確保良好的課堂教學正常進行。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處於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為帥」,小學是以德育人的主陣地,我們把做人教育擺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對我們孩子而言就是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教育。
我們要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師、家長都要大膽突破教、學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學的空間,重視與社會、與家長、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以心靈撞擊心靈,以心靈贏得心靈。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學生知、意、行的發展,最終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習慣教育越早越好
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從一入學,就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培養得法,盡早形成良好習慣,不但有利於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日常習慣培養
4、對學生而言的幾種學習習慣
a、讀書習慣。由於小學生剛開始識字,識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認較多,或是一字一頓地讀,或是唱讀。對此,如果要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以盡早進入能快速瀏覽、閱讀的軌道,必須先讓學生養成雙手捧書讀的習慣。有的學生捧書讀時又可能眼離書本不是過遠,就是太近。對此,我就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這樣做,學生易於記憶,心領神會,利於養成好習慣。
b、寫字習慣。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伏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經過多次糾正,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c、坐姿。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學生保持良好坐姿並不費事,只須教師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當會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d、注意力。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有駕馭課堂穩定住學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把課堂教「活」(活而不亂,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學生中間,利用「暗示法」提請學生注意,「拍一拍」、「撥一撥」、「點一點」等;如不便走下講台,可用「稍停法」(暫時停止講授),「注視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學生的注意,收攏其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鄰座同學也可以協助提醒。
有一次課堂上,教室里突然飛進來一隻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亂撞,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來不及考慮,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頓時,就有許多學生亂叫:「給我!」「給我!」這時,我說了簡短的一句話:「小麻雀是益鳥!我們應當怎樣做?」學生省悟過來,異口同聲地回答:「放回大自然。」這樣,很快處置了這一「突發事件」,又使學生受到了保護益鳥的環保行為教育。
除此而外,恰當的贊語、激勵,合適的獎勵等各種不同手法的靈活運用,對培養學生的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於讀書、會圈點勾劃的習慣,講衛生(做眼保健操等)的習慣,學慣用具正確使用的習慣,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課外活動計劃安排的習慣等,都與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有密切關系,都應納入培養教育的范圍。只要家長、老師心中有規范,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嚴」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小學它能比較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D. 小學一年級應該養成哪些習慣
1、養成自立的習慣。獨自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需要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所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這需要從小培養。
2、養成非常勤快地閱讀的習慣。沒有勤快閱讀習慣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有長久的發展力!勤,是要有閱讀的習慣、要學會零星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快,是有較快的閱讀速度、有獲得新閱讀信息的能力、有及時與同伴交流閱讀心得的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孩子練習一下快速閱讀,掌握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法。具體的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把快速閱讀和記憶結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閱讀能力。
3、養成會耐心地傾聽的習慣。傾聽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都缺乏耐心,容不得傾聽別人的解說,總希望自己說的才是准確的、有道理的,其實很多情形下自己考慮的會有很多的片面性
4、養成良好溝通的習慣。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無法深入現實社會,也就會失去很多個人發展的機遇。就是在實施家庭教育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
E.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怎麼培養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為了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一、課前預習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備無患的好,孩子的學習也一樣。剛上一年級孩子都非常激動,迫不及待想要學習新的知識。在這一時期父母應該手把手地教會孩子怎麼在老師講課之前預習課本。通讀課文了解即將要學的大概內容,並嘗試自己理解內容,遇到哪裡不會的重點標記下來,上課時重點聽講。
學習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反復幾輪下來,相信孩子能夠掌握全部的知識點,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F. 如何讓一年級小學生養成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聽的習慣。
如今的課堂,提倡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出於本能,都爭著說。既使有些膽小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不敢主動表達,但在小組內無所顧忌,能爭先恐後的發言。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這正是新課程的理念。但在活躍的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有意義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做到活躍而不失有序。
「學會傾聽」是新課程賦予學習習慣新的內涵。那麼,對一年級的學生該如何培養和指導他們學會傾聽呢?
1、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為了贏得他人和社會的贊許和重視。一個人的辛勤努力,長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
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如「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長期堅持從正面評價、激勵,學生就能養成「聽」的習慣。
2、讓學生明確目標。
不時的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另外的卻在干別的事情,課堂上老師找個別學生讀書時,大部分學生無所事事……因為他們沒事可做,認為這不關他的事,老師在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麼,「聽」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當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聽」的重要性後,還應該教給學生「聽」的方法,培養其「聽」的能力。只有學生會聽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們認真聽。小學生的智能發展尚處於低級階段,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學會聽。」對於學生「聽」的訓練要注意有針對性,切入口不要太大,從小處練起,循序漸進地分項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作為學生他們渴求老師的愛,想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這是他們的行為動機和迫切需要。學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也就喜歡他教的那一科,也就會做到認真傾聽他的講課。所以老師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談,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每一節課教師都面帶微笑,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當孩子們認真傾聽,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親親他們的小臉,摸摸他們的小手。這時候的孩子們笑得是多麼的甜。營造的充滿師生情感的課堂,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樂在其中。
4、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低年級的教材中,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誘發學習興趣。藉助文章題材,或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並且鼓勵學生多講多說,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於教學中。此外,經常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5、形成約定。
如用對口令的形式:老師說「小耳朵」,學生答「仔細聽」;「一二三——坐好了」、「小眼睛—看黑板」等。
6、持之以恆。
常言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種新的學習習慣,我們教師除了有意識的去培養,去提醒,去督促學生養成,還要堅持,堅持到每一堂課,堅持到每一個活動。
只有我們不斷訓練學生學「傾聽」,學生才能擁有「傾聽」的能力,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傾聽」這把金鑰匙!讓我們注意到每一個細節,讓新課程給農村孩子注入新鮮血液,給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笑得更燦爛。
二、培養學生講的習慣
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課堂上我們要多為孩子創造一些說話的機會,不僅鼓勵孩子多說話,多表達,千萬不能工作太忙而拒絕聽孩子講話,這也是鼓勵孩子「講」講的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培養學生看的習慣
「看」主要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一年級學生一學期識字量在300~500之間,所以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復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間接地培養學習興趣。
四、培養學生做的習慣
適度的作業對學生來說是必要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內,一定要專心,不能一邊做其他的事一邊做作業,作業要干凈整潔,字跡要清晰工整。學生的作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我們還要引導學生自查,及時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培養學生思的習慣
「思」就是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學習中啟發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鼓勵學生追根問底。遇事兒多讓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也沒關系,畢竟是孩子「思」的結果。
當然。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老師耐心的、配合、有意識的訓練和強化。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發現,學生學習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G. 一年級小學生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
低年級主要是培養好習慣,主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能自己整理學慣用具。
2、盡量自己收拾房間;
3、盡量自己洗衣服、穿衣;
4、盡量自己上學回家;
5、家裡沒大人在家時,盡量自己做飯菜;
6、能幫助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7、能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的好習慣;
8、會體貼、關心他人。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有正確讀書寫字姿勢的好習慣;
2、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3、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好習慣;
4、上課能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5、在課堂上能主動回答問題的好習慣;
6、會正確選擇閱讀課外書籍的好習慣;
7、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
8、能和別人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9、有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的好習慣;
2、不吃不買腐爛變質和街頭無照經營食品的好習慣;
3、不帶零食到校園內吃的好習慣;
4、不亂扔果皮紙屑的好習慣;
5、主動打掃教室和清潔區的衛生的好習慣;
6、主動清撿校園內的垃圾的好習慣;
7、積極參加各種預防接種的好習慣;
8、到商店購買食品會看生產日期、保質期的好習慣。
四、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1、能認真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的好習慣;
2、不在樓道內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推不搡的好習慣;
3、不集眾斗毆打群架的好習慣;
4、不與校外不三不四人員接觸的好習慣;
5、不進營業性網吧的好習慣;
6、不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的好習慣;
7、能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8、能自覺學習一些普法知識的好習慣;
9、不準在桌子上坐、立、走,以防桌倒人傷的好習慣;
10、不玩有危險的游戲的好習慣;
11、不帶管制刀具到校內玩的好習慣;
12、不攀爬圍牆、欄桿的好習慣;
13、不與陌生人接觸,不聽壞人的哄騙的好習慣;
14、不玩易燃易爆物品的好習慣;
15、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好習慣;
16、不在上操場玩籃球、足球的好習慣;
17、不到水庫、河道內游泳的好習慣。
五、養成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1、參加升旗儀式,服裝整潔、肅立、隊禮標准、唱國歌嚴肅、准確、聲音洪亮的好習慣。
2、會說文明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的好習慣。
3、會使用體態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舉手起立的好習慣。4、對到校參觀的領導、老師不圍觀並主動問好的好習慣;
5、不說臟話粗話,不在教室內大喊大叫的好習慣。
6、同學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好習慣。
7、孝敬父母長輩、尊重老師的好習慣。
8、愛護學校花草樹、不亂塗亂抹黑板的好習慣。
9、大型集體服從學校安排,保持會場安靜,撤離有序的好習慣。
10、衣服穿著整潔,紅領巾配戴標準的好習慣。
11、愛護公物,不小心損壞公物照價賠償的好習慣。
六、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
1、愛護課的桌凳,不用刀刻劃,不亂塗亂抹的好習慣。
2、愛護校園內的公共設施,不用腳踢手劃的好習慣。
3、愛護教室的門窗,輕關輕開的好習慣。
4、愛護班上的衛生工具,用後保管好,不亂丟亂放的好習慣。
七、養成熱愛班集體的好習慣
1、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給班上抹黑的好習慣。
2、尊重任課教師,主動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3、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努力為班集體增光的好習慣。
4、認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的好習慣。
5、關心班集體的利益,不做有損學校、班集體的事的好習慣。
6、集體成員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好習慣。
此外,家長要做好表率作用,與小朋友共同成長.
H. 小學一年級如何養成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家長要和老師配合好,糾正孩子在學習中的壞毛病,這對以後得學習非常有幫助。
I. 一年級學生習慣養成措施
一、讀書習慣。先讓學生養成雙手捧書讀的習慣。
二、寫字習慣。教師應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
三、坐姿。教師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應當會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四、注意力。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有駕馭課堂穩定住學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或者走到學生中間,利用「暗示法」提請學生注意,「拍一拍」、「撥一撥」、「點一點」等;如不便走下講台,可用「稍停法」(暫時停止講授),「注視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學生的注意,收攏其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鄰座同學也可以協助提醒。
除此而外,恰當的贊語、激勵,合適的獎勵等各種不同手法的靈活運用,對培養學生的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於讀書、會圈點勾劃的習慣,講衛生(做眼保健操等)的習慣,學慣用具正確使用的習慣,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課外活動計劃安排的習慣等,都與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有密切關系,都應納入培養教育的范圍。只要老師心中有規范,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嚴」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J. 小學一年級最應該養成的好習慣有哪些
小學一年級最應該養成的好習慣就是放學後按時的完成作業,病期講衛生,懂禮貌,而且遵守各項學校的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