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家鄉的名人》
說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那些保衛國家的戰斗英雄,那些熱愛勞動的模範,或是作家、畫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有有著眾多「粉絲」的歌星、影星、球星等等。然而,今天我要贊頌的卻是有著米蘭那朴實無華的品質、那與我們度過了四個春秋的語文老師——錢美娟。
也許你會不以為然,一位普通的老師能稱得上是「名人」嗎?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錢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畫上了不平凡的一筆。她不僅知識淵源,工作嚴謹認真,而且在作文教學方面別出心裁。
作文歷來是學生們最頭疼的事,但在錢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作文水平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有一次,我們上語文課,錢老師講了一會兒作業。突然,傳來一陣「嗚嗚」聲,這聲音響徹了整個學校上空。同學們都睜大眼睛東張西望,尋找著線索。「在哪兒」一位同學大叫,我們的目光隨他而去,原來是幾架滑翔機啊!這時,錢老師並沒有制止我們,反而知道我們怎樣觀察。正當我又快樂又納悶——語文課怎麼變成「看西洋鏡」課了的時候,錢老師去一聲令下,讓我們回到座位,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想寫成一篇作文。同學們恍然大悟,但沒有一個人愁眉莫展。大家都興致勃勃、奮筆疾書。於是,一篇篇充滿樂趣的即興作文就這樣誕生了。原來,錢老師的心裡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盤啦!看,錢老師的作文教學就是這樣不露聲跡。這正如大詩人杜甫詩中所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
記得還有一次,老師讓我們把小吃帶到課堂上來,邊看邊寫。錢老師帶領我們開展語文綜合實踐。她一邊巡視,一邊不停地給我們知道和啟發。她特意讓我們根據「色、香、味、形」等方面展開想像,使作文更生動、形象。
現在,無論在我們塘市或張家港市區,你只要一提到錢老師,那真是鋼珠掉在銅盆里——響當當。有許多同學的作文在老師的指導下也連連獲獎,真是「名師出高徒」呀!如果你有作文上的問題想請教她,一個電話「叮鈴鈴」打過去或親自登門拜訪,她准會熱情地為你指導,給你指點迷津,讓你茅塞頓開、靈感突發、思路開闊,下筆成文不用愁,你一定會寫出新穎的文章投稿發表呢!
什麼叫「名人」?其實就是平凡中不平凡的人。錢老師就是普通人中與眾不同的一個,她在工作之餘還積極總結經驗,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頻頻獲獎和發表。再過半年我們就要分別了,但我相信我們的感情是不會淡化的。我愛錢老師——我心目中的「名人」!
⑵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六的作文怎麼寫是關於家鄉的名人的!我要山西的的!
楊利偉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3日 14:08)
性 別男
年 齡 38歲
民族 漢
身 份 航天員
主要事跡
北京時間10月15日凌晨5時30分,即距離神舟號順利升空三個半小時前,身著銀灰色太空服的楊利偉向總指揮李繼耐報告:「請示出征。」
楊利偉,遼寧綏中縣人,身高1.68米,大學文化,1983年6月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一級飛行員,中校軍銜。
楊利偉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5年多訓練,他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並最終從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
面對如振動、沖擊、雜訊、失重、超重、宇宙輻射、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劇烈的溫度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要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骨骼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睡眠周期紊亂、航天運動病、情感抑鬱等一系列生物醫學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此外,楊利偉更需面對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
但是,載負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人的首位「太空使者」,還是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
推薦理由
那一夜當我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他注視地球的眼睛。當他在太空中飛翔,當他仔細傾聽太空的寂靜,當他重返地球踏上祖國的土地,一個民族千年的夢想已經實現。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他的名字註定要被歷史銘記。
我看哪 作文還是你看了簡介 自己寫比較好~
⑶ 關於家鄉名人的作文 我的家鄉在山西沁水
趙樹理 荊浩 賈景德 等,很多
⑷ 山西的家鄉的名人作文 500字
我們村的"開荒王"
我們村的宋茂林叔叔,被村裡人稱為"開荒王"!
說起這個稱號,宋茂林叔叔給我們介紹了他開墾荒山的過程.宋叔叔原來是一個工廠的職工,1998年下崗了.為了生活,宋叔叔決定承包老家的200畝(1畝~666.7平方米)荒山。可荒山上沒有路、沒有電、沒有食物,平時很少有人到那裡去,怎麼辦?在親戚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下,宋叔叔招用了四名下崗職工,硬是靠雙手修了一條能通一輛農用車的盤山小路。路有了,還得通電。可是從村裡往山上架線通電,需要很大一筆費用。為了解燃眉之急,他只好買了一台風力發電機,供日常照明用。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宋叔叔帶領著下崗職工在山下平出了十幾畝土地,種上莊稼和蔬菜。
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宋叔叔合計著將這200畝荒山先載樹,後養家禽。於是,他買來樹苗,在山上栽上了成片的果樹和板栗樹。讓他想不到的是,2001年夏季,在栽樹的過程中,遇上了天災,大風連帶暴雨,毀掉了大多數的樹木。看著自己的希望就這樣唄風雨捲走了,宋叔叔並沒有放棄,而是重新買來樹苗栽上。
創業過程中最難的是不懂技術。創業初期,宋叔叔對果木種植,山林養護和家禽養殖都一竅不通,為此,宋叔叔在創業道路上又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不懂技術,他培育的第一批果樹沒幾天就生病了;養第一批雞時,趕上下大雨,雞都被淋死了。
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沒有讓宋叔叔退縮。為了學好技術,他從書店買來科技讀本,從理論實踐刻苦鑽研。
如今,宋叔叔承包的200畝荒山已經綠樹成蔭、雞鴨成群了。談起往事,宋叔叔動情地說:「不要失去信念,不要心存埋怨。伸出手就有希望,邁出腳就有收獲。」
⑸ 介紹山西的名人的作文
檢舉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⑹ 誰知道山西盡有哪些名人以 我家鄉的名人 為題寫一篇作文
我家鄉的名人
我的家鄉在山西,有許多名人。
兩千多年來,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們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晉文公,我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著名的政治家藺相如、狄仁傑、畢士安、田呈瑞、楊深秀,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薛仁貴、楊業,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和學者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柳宗元、白居易、司馬光、米芾、白樸、關漢卿、鄭光祖、羅貫中、傅山、閻若璩,地圖學家裴秀,治黃專家賈魯……。他們象歷史長河中燦爛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給當時的社會以積極的影響,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重爾(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時晉國國君,即晉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獻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驪姬之亂,流亡在外十九年,後由秦穆公發兵護送回國,被立為晉君。他重用狐偃、趙衰等人,協力修明內政,整飭法紀,增強戰備,又號召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帶之亂,迎襄王復位,樹立了政治威信。後於城濮(今山東鄄城臨濮集)與楚軍接戰,誘敵深入,大敗楚軍。旋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主盟諸候,周天子亦奉如參加,策命他為「伯候」(霸主)。
廉頗,戰國時趙國將領。惠文王時,將兵破齊,拜為上卿。後多次擊敗齊、魏,殲敵立功,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候。秦、趙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戰,他統帥大軍,築壁堅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晚年悒鬱不得志,憤而奔魏。後又離魏適楚,死於壽春(今安徽壽縣)。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原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時,奉使報秦,當庭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前 279年,秦、趙會於澠池,他隨侍孝成王,面斥強秦,不辱國體。以功任上卿,居廉頗之上。由於他善自謙抑,相忍為國,使廉頗受到感動,負荊請罪,遂成刎頸之交。
趙盾,春秋時期晉國正卿,即趙宣子,趙衰之子。前 621年在晉國執政,節儉奉公,注意整飭政紀,大得民和,又以車八百平周亂,立匡王。前607年,晉靈公圖謀殺他,他避難出走,未及越境,靈公被殺。他回朝迎立成公,繼續執政。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一稱史狐。前607年,趙盾族弟趙穿攻殺晉靈公於桃園,他認為趙盾身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誅國亂」,罪責難逃,乃直書「趙盾弒其君」,以正視聽。孔子以其「書法不隱」,贊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時秦國大夫。少時貧困,乞食於齊,一度以養牛謀生,後為虞大夫。晉獻公滅虞,把他虜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為楚人所執。秦穆公以五張黑牡羊皮把他贖回,故號「五羊大夫」。時年七十餘,曾向秦穆公推薦老友蹇叔,共襄國政。
孟明視,春秋時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與西乞術、白乙丙(皆蹇叔子)將兵襲鄭、滅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歸途過崤山(今河南澠池東)時,遭晉軍伏擊,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穆公仍不咎既往,復職如故,而禮待蓋厚。他悉心雪恥,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
豫讓,春秋末晉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繼歸知伯,頗受尊寵。後韓、趙、魏三家滅知氏,盡分其地。他改變名姓,漆身吞炭,伺機謀刺趙襄子,為主報仇。襄子過橋。他伏橋下欲刺襄子,因馬驚,遂被索捕。他直陳動機不諱,並請襄子解衣,拔劍擊衣雪恨,然後自伏劍而死。
荀況(約前 313一前 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又稱荀卿(漢時避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在儒學分化中,代表革新勢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國考察,晤見范睢;後至趙國,與孝成王議兵。晚年,應楚春申君召,受任蘭陵(今山東蒼山西南)令,著書終老。其學術原於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當時進步的思想學說。在天道觀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觀點,強調「制天命而用之」;在認識論上,提出「方貴於知」的觀點,強調必待「天官」普遍接觸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確發揮「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論上提出「制名以制實」的觀點,強調「名」必待「約定俗成」,需經社會實踐的檢驗。對人性問題,認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現即是「惡」。要改「惡」從「善」,必有待於「化性起偽」。他特別強調「禮」的「化性」作用,以為「禮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禮至法」,納法入儒,實現「王道」才有保證。《漢書·藝文志》著錄《孫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為後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戰國末趙國將領。長於用兵。悼襄王時,將兵駐守北邊,抵禦匈奴,打敗東胡(今內蒙南部一帶)、林胡(今內蒙呼和浩特附近),積有戰功,甚得軍心。前 233年,秦攻赤麗、宜安他奮起反擊,在肥大敗泰軍。下一年,秦軍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東),又被他擊敗。統一戰爭中,秦滅韓後,轉而攻趙,他和司馬尚率兵堵擊,相持一年。秦收買趙王嬖臣郭開,誣他造反,被殺。三個月後,趙國被秦國滅亡。
紀信(?——公元前 204年),趙城(今洪洞縣)人,秦末劉邦起義軍的將領。在項羽圍困滎陽城時,代劉邦捨身赴難,使劉邦解脫重圍,轉敗為勝。
郅都,西漢河東大陽(今平陸縣)人。漢文帝時,他是皇帝的侍從官,漢景帝時被提升為皇帝侍衛的統領。他為官清正,鐵面無私,執法嚴峻,以敢於直諫著稱。
衛子夫(?——前90),漢武帝後,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本是平陽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為皇後。征和三年(前90),因「巫蠱」之禍,戾太子起兵失敗後自殺,她不能自明被賜死。
衛青(?——前 106),西漢名將。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衛皇後弟。初為平陽公主家奴,後為漢武帝重用,官至大將軍,封長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軍大敗匈奴,收復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與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擊敗匈奴主力。他前後七次出擊匈奴,制止了匈奴貴族的掠奪,安定了北方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人,衛青之甥,官至驃騎大將軍、封冠軍候,後任大司馬。元狩二年(前 121),兩次率兵擊敗匈奴,斬獲四萬餘人,控制河西四郡,開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衛青深入漠北,擊敗匈奴主力。武帝曾為他建造府第,他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病故時,年僅二十四歲。
霍光(?——前68),西漢政治家。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為驃騎將軍霍去病弟。武帝時,住奉車都尉。與桑弘羊等同受遺詔,立昭帝為嗣,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封博陸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不久廢,又迎立宣帝。前後執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義,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六十餘人之鹽鐵官營會議。今存《鹽鐵論》一書,系與會者桓寬的當場記錄。
馮奉世(?——前39),西漢將領,字子明。上黨潞(今山西潞城東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為郎。昭帝時;以功次補武安長。後失官。年三十餘,乃學《春秋》,明習兵法,經前將軍韓增奏以為軍司空令。本始中,從軍擊匈奴。軍罷,復為郎。宣帝時,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擊破莎車,代為右將軍典屬國。後以軍功為左將軍光祿勛,封關內侯。
尹翁歸(?——公元前62年),臨汾人,西漢著名官吏,以剛正廉潔。執法嚴明,治理社會秩序而著稱。
張敞(?——公元前48年),臨汾人,西漢宣帝時大臣。以治賦有方,善理社會秩序而聞名。
班婕妤(約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漢樓煩(今朔縣)人,婕妤是西漢時女官(嬪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學,善詞賦,成帝初即位,入選後宮,始為少使,後立為婕妤。不久因趙飛燕得寵,懼禍自求供養太後,成帝許其入長信宮侍奉。著有《自悼賦》、《搗素賦》和《怨歌賦》等,抒發宮中苦悶之情。
郭泰( 128—— 169年),東漢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貧賤,少好學,善論談,博通古籍。嘗游洛陽,為河南尹李膺賞識,遂相友善。在就為太學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師。後歸故里,官府徵召,不就。黨錮之禍起,他閉門教授,弟子數千。建寧二年,卒於家,四方之士千餘人會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東漢末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祁縣)人。少有大志,勤於習誦經詩,朝夕不忘馳射。年十九,為郡吏,曾捕殺宦官黨羽。靈帝時,任豫州刺史,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靈帝死,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與之謀事,任從事中中郎,轉河南尹。獻帝即位,任太僕,遷尚書令、司徒。後與呂布密謀,誅殺董卓。不久,為卓部將李榷、郭汜所殺。
貂蟬,東漢並州郡(今忻州)人,十五歲被選入宮,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毛)冠。漢末被王允收為義女,用連環計使呂布、董卓反目,後歸呂布。後傳說被關羽所殺,又說為曹操所殺。
呂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稱,善弓箭,號為「飛將」。初從並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師。欲殺原,並其兵眾,他為董卓收買後殺原歸卓,被任命為騎都尉。後又與王允合謀殺卓,受任為奮威將軍,封溫候,割據徐州,建安三年,為曹操所殺。其故事流傳民間,成為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者之典型。
關羽(?—— 219),三國時期劉備部將。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亡命奔涿郡,時劉備在鄉里招合徒眾,他與張飛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戰前,曹操分兵東征,擊敗劉備,他被俘,被曹操拜為偏將軍,封漢壽亭候。後仍投劉備,鎮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為漢中王,任他為前將軍,率眾圍攻曹仁於樊城,降於禁,殺龐德,北方震動,曹操擬遷都以避其鋒。不久,孫權襲取荊州,他因驕傲輕敵,後備空虛,兵敗被殺。
張遼(165——222年),字文遠,三國時代雁門馬邑(今朔縣)人。少為郡吏。東漢末,並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過人,如為從事。旋而降曹操,為其五大名將之一。任中郎將,賜爵關內候。因數有戰功,遷裨將軍,從攻袁尚兄弟,和烏桓。建安二十年(215),孫權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餘人,奮勇突擊,大破吳軍,拜征東將軍。後率軍攻吳,死於軍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陽郡楊縣(今洪洞縣東南)人。三國時曹操翦除割據勢力、統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將之一。
賈逵(173——228年),字梁道,河東襄陵(今襄汾縣)人,東漢、三國之際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忠於曹魏。
賈充(217——282),西晉大臣,字公閭,平陽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後期,任司馬氏屬下右長史,指使成濟殺魏帝曹髦,參與軍國機密。晉初歷任司空、侍中、尚書令、太尉等職。泰始四年(268)主持刪革刑書,制定《晉律》。其女賈南鳳為太子司馬衷妃,另一女為齊王司馬攸妃,故深受寵信。他竭力反對伐吳,司馬炎仍詔為大都督,被迫受任。
賈南鳳(256——300),西晉惠帝皇後。平陽襄陵(今襄汾)人,賈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權詐。惠帝即位後,欲專朝政,密詔楚王瑋等進京,殺輔政大臣楊駿及汝南王亮、衛灌等,株連數千人,又以矯詔擅殺之罪殺楚王瑋,挑起宗室內部大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她用張華、裴顧等人掌政數年,後為趙王司馬倫所殺。
劉淵(?—— 310年),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興(今忻州市)匈奴貴族,少時常住洛陽,與名儒官僚交遊。父豹死,襲匈奴左部帥,任建威將軍、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亂中,成都王司馬穎欲發五部眾為援,派他返回並州。元熙元年( 304),於離石起兵反晉,自稱大單於,即漢王位,出擊並州各地,並王彌、石勒等部,趕走並州刺史司馬騰。五年,稱帝改元,建都平陽(今臨汾),向晉都洛陽發動進攻,不久病死。
孫盛,生卒年不詳。太原中都(今平遙)人。東晉無神論者,曾駁斥佛教「神不滅」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晉陽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純,河東聞喜人,博學才高,詩賦都很有名,曾注釋《爾雅》、《方言》、《楚辭》等,是東晉有名的訓詁學家和重要文學家。
溫嶠(288——329),東晉太原祁縣(今祁縣)人。初從劉琨討石勒,為其謀主。司馬睿也鎮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勸進,被留用,參與機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國時後趙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黨武鄉(分榆社縣北)人,羯族,父祖均為部落小帥。少時耕田行販,生計窮困,為並州刺史司馬騰掠賣至山東茬平為奴,後與牧馬帥汲桑起兵反晉。桑被殺,他投奔劉淵,為安東大將軍,轉戰冀、並、幽地區,並王彌、王浚等部眾,逐漸形成割據勢力。光初二年(319),北據襄國(今河北邢台)稱趙王,建國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時重用漢族人張賓為輔佐,恢復租調剝削,典定九流,崇儒學,興佛教,藉以穩定後趙政權。太和二年(329)攻滅前趙,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稱帝,不久病死。
更多的在這里:
http://tieba..com/f?kz=46858634
⑺ 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家鄉的名人》(山西晉城)
不一定寫晉城的 寫山西就行 那人就多了
⑻ 誰知道山西盡有哪些名人以 我家鄉的名人 為題寫一篇作文
我家鄉的名人
我的家鄉在山西,有許多名人。
兩千多年來,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們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晉文公,我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著名的政治家藺相如、狄仁傑、畢士安、田呈瑞、楊深秀,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薛仁貴、楊業,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和學者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柳宗元、白居易、司馬光、米芾、白樸、關漢卿、鄭光祖、羅貫中、傅山、閻若璩,地圖學家裴秀,治黃專家賈魯……。他們象歷史長河中燦爛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給當時的社會以積極的影響,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重爾(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時晉國國君,即晉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獻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驪姬之亂,流亡在外十九年,後由秦穆公發兵護送回國,被立為晉君。他重用狐偃、趙衰等人,協力修明內政,整飭法紀,增強戰備,又號召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帶之亂,迎襄王復位,樹立了政治威信。後於城濮(今山東鄄城臨濮集)與楚軍接戰,誘敵深入,大敗楚軍。旋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主盟諸候,周天子亦奉如參加,策命他為「伯候」(霸主)。
廉頗,戰國時趙國將領。惠文王時,將兵破齊,拜為上卿。後多次擊敗齊、魏,殲敵立功,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候。秦、趙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戰,他統帥大軍,築壁堅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晚年悒鬱不得志,憤而奔魏。後又離魏適楚,死於壽春(今安徽壽縣)。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原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時,奉使報秦,當庭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前 279年,秦、趙會於澠池,他隨侍孝成王,面斥強秦,不辱國體。以功任上卿,居廉頗之上。由於他善自謙抑,相忍為國,使廉頗受到感動,負荊請罪,遂成刎頸之交。
趙盾,春秋時期晉國正卿,即趙宣子,趙衰之子。前 621年在晉國執政,節儉奉公,注意整飭政紀,大得民和,又以車八百平周亂,立匡王。前607年,晉靈公圖謀殺他,他避難出走,未及越境,靈公被殺。他回朝迎立成公,繼續執政。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一稱史狐。前607年,趙盾族弟趙穿攻殺晉靈公於桃園,他認為趙盾身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誅國亂」,罪責難逃,乃直書「趙盾弒其君」,以正視聽。孔子以其「書法不隱」,贊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時秦國大夫。少時貧困,乞食於齊,一度以養牛謀生,後為虞大夫。晉獻公滅虞,把他虜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為楚人所執。秦穆公以五張黑牡羊皮把他贖回,故號「五羊大夫」。時年七十餘,曾向秦穆公推薦老友蹇叔,共襄國政。
孟明視,春秋時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與西乞術、白乙丙(皆蹇叔子)將兵襲鄭、滅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歸途過崤山(今河南澠池東)時,遭晉軍伏擊,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穆公仍不咎既往,復職如故,而禮待蓋厚。他悉心雪恥,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
豫讓,春秋末晉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繼歸知伯,頗受尊寵。後韓、趙、魏三家滅知氏,盡分其地。他改變名姓,漆身吞炭,伺機謀刺趙襄子,為主報仇。襄子過橋。他伏橋下欲刺襄子,因馬驚,遂被索捕。他直陳動機不諱,並請襄子解衣,拔劍擊衣雪恨,然後自伏劍而死。
荀況(約前 313一前 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又稱荀卿(漢時避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在儒學分化中,代表革新勢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國考察,晤見范睢;後至趙國,與孝成王議兵。晚年,應楚春申君召,受任蘭陵(今山東蒼山西南)令,著書終老。其學術原於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當時進步的思想學說。在天道觀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觀點,強調「制天命而用之」;在認識論上,提出「方貴於知」的觀點,強調必待「天官」普遍接觸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確發揮「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論上提出「制名以制實」的觀點,強調「名」必待「約定俗成」,需經社會實踐的檢驗。對人性問題,認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現即是「惡」。要改「惡」從「善」,必有待於「化性起偽」。他特別強調「禮」的「化性」作用,以為「禮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禮至法」,納法入儒,實現「王道」才有保證。《漢書·藝文志》著錄《孫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為後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戰國末趙國將領。長於用兵。悼襄王時,將兵駐守北邊,抵禦匈奴,打敗東胡(今內蒙南部一帶)、林胡(今內蒙呼和浩特附近),積有戰功,甚得軍心。前 233年,秦攻赤麗、宜安他奮起反擊,在肥大敗泰軍。下一年,秦軍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東),又被他擊敗。統一戰爭中,秦滅韓後,轉而攻趙,他和司馬尚率兵堵擊,相持一年。秦收買趙王嬖臣郭開,誣他造反,被殺。三個月後,趙國被秦國滅亡。
紀信(?——公元前 204年),趙城(今洪洞縣)人,秦末劉邦起義軍的將領。在項羽圍困滎陽城時,代劉邦捨身赴難,使劉邦解脫重圍,轉敗為勝。
郅都,西漢河東大陽(今平陸縣)人。漢文帝時,他是皇帝的侍從官,漢景帝時被提升為皇帝侍衛的統領。他為官清正,鐵面無私,執法嚴峻,以敢於直諫著稱。
衛子夫(?——前90),漢武帝後,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本是平陽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為皇後。征和三年(前90),因「巫蠱」之禍,戾太子起兵失敗後自殺,她不能自明被賜死。
衛青(?——前 106),西漢名將。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衛皇後弟。初為平陽公主家奴,後為漢武帝重用,官至大將軍,封長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軍大敗匈奴,收復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與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擊敗匈奴主力。他前後七次出擊匈奴,制止了匈奴貴族的掠奪,安定了北方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人,衛青之甥,官至驃騎大將軍、封冠軍候,後任大司馬。元狩二年(前 121),兩次率兵擊敗匈奴,斬獲四萬餘人,控制河西四郡,開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衛青深入漠北,擊敗匈奴主力。武帝曾為他建造府第,他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病故時,年僅二十四歲。
霍光(?——前68),西漢政治家。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為驃騎將軍霍去病弟。武帝時,住奉車都尉。與桑弘羊等同受遺詔,立昭帝為嗣,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封博陸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不久廢,又迎立宣帝。前後執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義,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六十餘人之鹽鐵官營會議。今存《鹽鐵論》一書,系與會者桓寬的當場記錄。
馮奉世(?——前39),西漢將領,字子明。上黨潞(今山西潞城東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為郎。昭帝時;以功次補武安長。後失官。年三十餘,乃學《春秋》,明習兵法,經前將軍韓增奏以為軍司空令。本始中,從軍擊匈奴。軍罷,復為郎。宣帝時,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擊破莎車,代為右將軍典屬國。後以軍功為左將軍光祿勛,封關內侯。
尹翁歸(?——公元前62年),臨汾人,西漢著名官吏,以剛正廉潔。執法嚴明,治理社會秩序而著稱。
張敞(?——公元前48年),臨汾人,西漢宣帝時大臣。以治賦有方,善理社會秩序而聞名。
班婕妤(約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漢樓煩(今朔縣)人,婕妤是西漢時女官(嬪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學,善詞賦,成帝初即位,入選後宮,始為少使,後立為婕妤。不久因趙飛燕得寵,懼禍自求供養太後,成帝許其入長信宮侍奉。著有《自悼賦》、《搗素賦》和《怨歌賦》等,抒發宮中苦悶之情。
郭泰( 128—— 169年),東漢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貧賤,少好學,善論談,博通古籍。嘗游洛陽,為河南尹李膺賞識,遂相友善。在就為太學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師。後歸故里,官府徵召,不就。黨錮之禍起,他閉門教授,弟子數千。建寧二年,卒於家,四方之士千餘人會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東漢末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祁縣)人。少有大志,勤於習誦經詩,朝夕不忘馳射。年十九,為郡吏,曾捕殺宦官黨羽。靈帝時,任豫州刺史,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靈帝死,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與之謀事,任從事中中郎,轉河南尹。獻帝即位,任太僕,遷尚書令、司徒。後與呂布密謀,誅殺董卓。不久,為卓部將李榷、郭汜所殺。
貂蟬,東漢並州郡(今忻州)人,十五歲被選入宮,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毛)冠。漢末被王允收為義女,用連環計使呂布、董卓反目,後歸呂布。後傳說被關羽所殺,又說為曹操所殺。
呂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稱,善弓箭,號為「飛將」。初從
⑼ 山西名人有哪些 作文600字。
稷山特產——板棗
稷山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棗鄉,這里盛產多種大棗。要問稷山什麼棗最好吃,首當其沖的就是稷山板棗了。
雖然板棗的個頭不大,但作用可不小,可以補血、滋脾養肝呢!對人體有百益而無一害,加工成蜜棗後,味道更是無與倫比呀!板棗呈長圓形,核小肉厚,久放不幹,嚼起來又甜又勁道。製成的蜜棗色澤黃亮,花紋清晰,個頭整齊,吃起來清香味甜,營養價值非常高,遠銷國內外。
板棗乃山西省七大名棗之首,古時候,一直被歷朝歷代封為貢棗。據傳說,板棗源於山東。當時運城有一個叫段成己的官,老家在山東,他特別愛吃家鄉的金絲小棗,於是就從老家運了一車來,他把吃完後的棗核種在土裡,由於運城獨特的水土、氣候,棗核便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稷山板棗便由此而來。普陀佛茶是舟山的傳統特產之一,生長在「海天佛國」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頂山而得名。普陀佛茶仿江蘇碧螺春之形,其外形緊細捲曲呈螺狀形,色澤綠潤顯毫,湯色黃綠明亮,味醇清淡,爽口宜人,沁入心脾,尤其是喝第二開,更是茶香濃郁,滋甘味美,大有「待將膚腠侵微汗,毛骨生風六月涼」之感。普陀佛茶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記載,經當地山僧和居民精心培植,遂以其獨特的風味而享有盛名。據史籍記載,普陀佛茶不僅有清心提神之功能,且可以治病。《普陀山志》雲:雨前採制的佛茶,用當地泉水沖飲,可治肺癰、血痢。
普陀區野生水仙花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早在南宋就有文字記載。七十年代開始,由野生移植人工栽培,以其球大、花多、香氣濃,贏得花卉行家們好評,1981年正式被命名為普陀水仙,和漳州水仙、崇明水仙並列為我國三大最佳水仙品種之一。普陀水仙為舟山市市花。普陀水仙盆景的方式有水養和土栽兩種。水養盆景又有雕刻和不雕刻之分。雕刻造型的水仙盆景,株勢較矮,花色淡雅,花葉捲曲,千姿百態,其根、莖、葉、花均有觀賞價值。不雕刻的水仙盆景,只要掌握下水季節,注意控制溫度,也可構成疏密有致、綠葉挺拔、富有詩情畫意的盆景。土栽盆景與水養盆景風味各異具有葉色更翠、花姿更秀、香氣更濃、花期更長的特點。
大黃魚膠介紹:
產品名稱:大黃魚膠
產品產地:浙江舟山岱山
產品別名:稱大黃魚、石首魚。.
前幾天,爸爸專門買了一箱板棗,拿回家讓我嘗嘗鮮,我迫不及待地抓一把洗凈,棗那特有的清香一直往我鼻孔里鑽,顧不上仔細端詳,先吃!我輕輕地咬一口,脆生生的,甜絲絲的,立即讓人神清氣爽,稷山板棗果真是名不虛傳!
聽我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早就迫不及待了?稷山正在等著你呢!
⑽ 山西的家鄉名人作文怎麼寫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