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學四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姓名 班級 得分一、填空。(18分)⒈當我們用塑料梳子梳理乾燥的頭發時,梳子帶( )、頭發帶( )。當它們靠近時會產生相互( )的現象。⒉一個簡單的電路由( )、( )、( )等組成。⒊在一個完整的電路中小燈泡不亮,說明燈泡中沒有( )通過。⒋像鋼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稱為( ),像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稱為( )。5.由( )、( )、( )、( )四部分組成的花叫(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叫( )。6.植物的花分成雄蕊的雌蕊,許多動物也分成( )和( )。7.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 )二、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メ」(24分)⒈陰雲密布的天空中,常常有雷電產生,這是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⒉電荷在電流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 )⒊梳子與頭發摩擦後能吸引紙屑是因為梳子上有粘性。( )⒋斷路和短路說的是同一個電路連接方式。 ( )⒌植物把繁殖後代的任務交給了花。 ( )⒍種子的胚是有生命的,可以發育成一株植物。 ( )⒎解剖花的順序是從外到內。 ( )⒏蠶豆的子葉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的作用是提供養料。( )三、選擇。(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把它的番號填在括弧中21分)①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是( )。A.1.5V B.36V C.220V②下列物體可以用來接通電路的是( )。A.鉛筆芯 B.紙板 C.塑料尺③蠶豆的種子( )發育生長後變成根,( )發育生長後變成莖和葉A.種皮 B.子葉 C.胚芽 D.胚根④下列植物屬於單性花的是(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鳳仙花⑤下列花屬於不完全花的是( )。A.油菜花 B.桃花 C.柳樹花 D.鳳仙花⑥下列動物要用胎生繁殖的是( )。A.鴨 B.老鼠 C.蛇四、連線(15分)導體 鐵 胚 供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 塑料 蛋殼 進行胚胎發育 陶瓷 蛋白 保護卵細胞絕緣體 橡膠 蛋黃 供給胚胎發育所要的氧氣 人體 氣室 供給胚胎發育所需要養料與水分 銅四、實驗探索。(22分)1、有一個4個接頭的盒子,小明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後。把接線頭之間的連接狀態記錄在下表中。(如果有多種連接可畫在空白處)( 4分) 哪組接線 1—2 1-3 1—4 2—3 2—4 3—4通路 √ √ √斷路 √ √ √● 1 2 ●● 3 4 ●2、畫一朵油菜花,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4分 )( ) ( )( ) ( )六、簡答。1、有兩個小燈泡,小燈座2個,電池盒干電池各一個。電線幾根要組成電路,使兩個小燈泡發光。畫出兩種電路連接圖,並比較燈泡的亮度。( 6分 ) 2、我們已經學習了植物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請寫出每種方式的兩種植物。(6分)例:1、彈射傳播 油菜 大豆
㈡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
課 題 2.1 我們來養蠶
教學內容 教材P1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提出有關養蠶的問題。2、觀察蠶卵和蟻蠶。3、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4、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1、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2、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2、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學難點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導入新課
1、師出示一塊絲綢,談話:這是什麼材料?絲綢是用什麼織成的?(蠶絲)蠶絲是從哪裡來的?(蠶吐的)
2、詢問:你們養過蠶嗎?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交流如何養蠶。
二、學習新課
1、師生談話
(1)、提問:關於養蠶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2)、討論:蠶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共同擁有寶貴的生命。那麼在蠶寶寶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備?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稱職的「蠶媽媽」?(引導學生從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為蠶寶寶做考慮)
教學過程 備注
(3)、提問: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2、認識蠶卵。
(1)、仔細觀察蠶卵(提示用尺子測量直徑,用放大鏡觀察蠶卵的形態)(提醒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對蠶卵進行觀察,並用語言或圖畫的形式描述蠶卵。
(3)、談話:把我們剛才觀察蠶寶寶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成為蠶寶寶的第一篇日記。
3、認識蟻蠶
(1)、提問:剛剛孵化出來的蠶是什麼樣的?
(2)、看書上第19頁)你認為這時候的蠶像什麼?你知道這時候的蠶叫什麼名字?
(3)、分組觀察蟻蠶(或看有關蟻蠶的圖片或音像資料)(4)、用語言描述蟻蠶。
(5)、養過蠶的同學介紹蟻蠶的有趣事情。
三、總結
1、討論: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啟發學生可以通過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為蠶寶寶做好成長記錄。
2、談話:鼓勵學生堅持為蠶寶寶記日記。
課 題 2.2 給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內容 教材P16—P20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養蠶。2、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3、能夠預測、比較和討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4、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果。5、能夠自主地探究關於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1、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2、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3、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後,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4、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後,雌蠶蛾產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2、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3、珍視在整個養蠶期搜集的科學信息。4、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5、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蠶在每一個階段的生長變化。
教學難點 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蠶的生長過程的教學碟片、蠶的一生標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你們的蠶寶寶怎麼樣了?我們在飼養蠶寶寶的同時還要為它們記好成長日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交流觀察記錄
(1)了解蠶寶寶吃什麼提問:蠶寶寶吃什麼?如果沒有桑葉,你用什麼代替桑葉?
(2)實驗:比較吃桑葉和萵筍葉的蠶哪個長的好。預先布置學生開展此實驗。
(3)了解蠶是怎樣蛻皮的談話:蠶生長一段時間後,會有幾天不吃不喝,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呢?請了解的學生介紹:怎麼蛻,從哪裡開始蛻皮,一生蛻皮幾次皮?蛻皮後蠶寶寶有什麼變化?
(4)了解蠶吐絲談話:經過四次蛻皮以後蠶開始吐絲了,你見過嗎?
(5)觀察蠶繭和蛹觀察蠶繭是什麼樣的?稱一稱一隻繭有多重?量一量蠶繭的長度和寬度。剪開一個繭子觀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觀察蠶蛾討論:剪開的繭子能活嗎?(做好觀察記錄(7)提問:蠶繭過幾天後又發生什麼變化?
(8)同學介紹蠶蛾及產卵。
(9)強調為保證交配成功可以將幾家的蛹放一起。
2、歸納蠶的一生
(1)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
(2)小結並板書三、布置作業記好觀察日記,過段時間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2、給蠶寶寶記日記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課 題 2.3 我 們 來 抽 絲
教學內容 教材P21—P2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用多種方法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2、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掌握抽絲的一般技術。3、測量一根絲的長度。
科學知識1、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的貢獻。2、學會繅絲的方法。
情感、價值觀、體驗1、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跡。2、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業文明而自豪。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1、有關養蠶和真絲織物圖片(課件)。2、實驗器材:蠶繭、炊帚、小水槽、小鍋一隻、小蘇打、纏線板、直尺。3、學生收集種桑、養蠶、繅絲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真絲織物教師課件投影、學生欣賞。
2、學生展示。利用實物展台,學生展示自帶織物。
3、揭題:我們知道美觀大方、華麗高貴的真絲織品是用蠶絲紡織而成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得到蠶絲呢?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
(1)提問在古代,只有中國是種桑、養蠶的國家,你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傳說和歷史嗎?
(2)小組內交流 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剪貼成一張學習小報。
(3)集體交流
(4)小結教師講評各組交流成果,說明華麗的真絲織物是用蠶絲織成的。
2、 指導學生進行抽絲活動
(1)談話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蠶吐絲結成繭,蠶繭又是怎樣加工成蠶絲的呢?
(2)閱讀26頁課文
(3)討論開展抽絲活動需要的材料、活動步驟、小組分工、結果預測、注意的問題等
(4)交流抽絲方法先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接著把蠶繭放在開水浸泡10-15分鍾,同時加入配好的小蘇打再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接著抽絲、測量、纏繞在線板上。最後記錄測量結果。
(5)教師帶領學生分組活動
(6)匯報測量結果
(7)師生小結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最長達3000米,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後」。
三、鞏固總結
1、討論:
(1)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業的貢獻有哪些?(2)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說一說抽絲的方法,你認為抽絲技術的關鍵是什麼?四、布置作業
1、課後探究對蠶繭抽絲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2、查閱資料: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
附活動記錄表:抽絲活動記錄表班級
第 小組 年 月 日活動材料 活動步驟 活動分工 注意事項 結果預測 實際長度(米)
課 題 2.4 養蠶經驗交流會
教學內容 教材P23—P2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討論蠶一生的變化;2、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知識與技能:1、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2、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珍視在整個養蠶期間的科學信息;2、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3、為自己長時間觀察研究獲得的成果而自豪;4、能正確看待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點 交流養蠶經驗,了解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變化。
教學難點 能將自己的養蠶記錄進行整理、分析。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教師:有關蠶及其他昆蟲一生的標本、圖片或錄像。學生:各種養蠶的記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同學們,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你們養的蠶寶寶都變成什麼了呀?在這期間一定是收獲不小,積累了不少經驗吧?今天我們就來開個養蠶經驗交流會。
二、學習新課
1.共同交流蠶一生的變化過程。
(1)提問:在這一個多月的養蠶活動中,你們一定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誰能給大家說說蠶都經過了哪些變化?(2)學生翻看自己的觀察活動的記錄,分組討論。
(3)師生交流養蠶的發現。
(4)教師將學生的發現有重點的記錄。
(5)討論:通過大家這段時間的養蠶活動,你們發現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變化?
2.指導學生把蠶的一生畫下來。
(1)談話:我們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在養蠶的過程中,我們很多同學也寫了養蠶日記,那麼誰能用個比較簡單明了的方式說明蠶的一生變化呢?
(2)看書第28頁上圖,書上是用什麼方式來記錄的?
(3)討論:那你還能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說明蠶的一生?(4)學生分組討論。
(5)學生把蠶的一生用圖畫畫下來,要求標明哪個階段比較有代表性。
(6)展示學生有創意的記錄形式。
3.比較蠶蛾與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蟲概念。
(1)談話:在我們養蠶的這段時間,全班有的同學是從蠶卵一直養到產卵結束,經歷了蠶的一生過程,有了很多發現,但有些同學沒能完整的飼養成功,誰能說說自己這段時間養蠶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2)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3)講解:我們在養蠶中發現蠶最有意思的是會結個繭,出繭後於之前完全兩樣,這種變化過程科學上叫做「變態」。
(4)提問:你還見過哪些動物有這樣的變化?
(5)對照書上28頁下圖說說蝴蝶一生有哪些變化?
(6)討論:蠶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蠶蛾和蝴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7)小組討論,進行比較。
(8)根據學生對蠶蛾和蝴蝶的比較,總結昆蟲的特徵,形成昆蟲的概念。
三、鞏固應用出示各種蟲子的圖片,判斷:哪些蟲子屬於昆蟲?說說理由。
四、布置作業:查閱資料:昆蟲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附板書設計:4、養蠶經驗交流會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㈢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視頻講解
這個你可以在其他的視頻網站去搜索一下,看有沒有相關的視頻,因為這里沒有相關的視頻。視頻網站有慕課或者是網易雲課堂,或者直接在網路上搜索。也可以咨詢自己的老師。
㈣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生的食物與熟的食物教案怎麼寫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學》第三單元第四課時的內容。教材共分3個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這部分的目的只要讓學生了解我們常見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須熟吃的食物。
二、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了解生、熟馬鈴薯的不同點。
三、玉米由生變熟部分的目的不在於靜態地觀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異同,重點是要求學生觀察玉米粒從生到熟的動態變化過程。
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生、熟食的不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多向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樹立正確的衛生觀。
知識目標: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種食物由生到熟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觀察比較並描述生、熟的馬鈴薯的不同點和玉米粒從生到熟的變化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比較和描述玉米粒從生到熟的變化過程。
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合作探究。
實驗器材:
1.生蘋果,煮熟的蘋果;
2.生、熟芋頭;
3.生、熟馬鈴薯;
4.生、熟玉米粒;
5.鐵碗,酒精燈;
6.實驗記錄表格。
教學過程:
一、課前激趣
教師出示裝有爆米花的禮物盒。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初次見面,為大家准備了一份禮物。這堂課表現最好的同學將能分享這份禮物,想要嗎?
㈤ 哪有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免費的
師庫網有免費的資源下載,課件教案試卷都有,LZ可以去那裡找
㈥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一)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一)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里有什麼(一) 空氣里有什麼(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一)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一)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一)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一)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一)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一)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准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學習成果評價:
㈦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地球上有什麼》教案
地球上有抄什麼》教案
案例襲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