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小學怎麼插班,從國內的小學一年級或二年級過去,但是沒有德語基礎,謝謝大家幫忙:)
一般過來就近住處上一個小學,老師會幫忙過渡和適應過程,小孩學習語言快,一般半回年語言在學校里都夠用答了。如果你們擔心學習進度問題,家裡會德語的,每天給小孩輔導當天學習內容一下。德國小學特別是一二年級,學習任務不大,很多都是和同學玩和一些運動。不用太擔心,半年時間過得好快,過來會好的。
❷ 德國為何禁止幼兒學習班
我在德國弗賴堡大學做學術訪問期間,住在湖邊的一套公寓里。湖四周是寬闊的大草坪,我習慣坐在咖啡館的涼棚下觀察草坪上的人,離我不遠處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約四五歲的樣子)。 我走過去和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訴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幼兒園,周末帶他們出來玩。我問:「你們不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男士回答:「我們這里,幼兒學習班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原以為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道:「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計算機的硬碟,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我對德國禁止幼兒學習班的做法不太理解,為此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中國語境下的「憲法」),讓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詢問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幼兒學習班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么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借鑒。
❸ 小學主要的科目是哪些
小學設有的主要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及以上)、品德與生活(或品德與社會)、科學。附屬科目有體育、藝術(音樂和美術)、健康、法制,信息技術,綜合實踐。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
(3)德國小學一年級課程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
小學教育 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即: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
鄧小平同志指出:「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小學教育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定,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也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形式。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重大事業。
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質量優劣,直接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億萬勞動者的素質和各級各類所需人才的質量,關繫到社會全面進步的程度和我國的國際聲譽及形象。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負有直接而又十分重大的責任。
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將有利地從根本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直至最終消滅文盲,從而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目標的實現。
(二)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學教育)都屬於普通基礎教育,其連貫性很強,但每個階段又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
「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
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具有為高一級學校打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基礎的性質。
總之,小學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❹ 高斯是德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從小聰明過人,上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1+2+3+…+100=全班同學
(1+100)×100÷2=5050 |
❺ 德國小學生書包 satch 有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嗎
小學生的書包,一定要注意三個問題:
1)氣味
2)重量
3)反光
這三個問題注意到了,其他基本沒什麼問題了
❻ 上海德國學校小學一年級學費多少
直接去學校問就知道了,或者登陸學校官網查詢。
❼ 德國小學一年級都學啥
1.條件:在國內取得正規的大學畢業,你的985學校認可率是很高的,所以搞好專業成績,多積累實驗基礎和經驗。 要有一筆經濟擔保,也就像我們通常所說的押金。在你在德國的學習期間存入德國的銀行,大約要摺合人民幣10萬左右。 要通過一定的德語語言考試。目前有兩種: (1)DSH,這種考試需要你個人首先向德國的某所大學提出申請,就像我們填志願一樣。在各方面同意後你就去德國,無論你德語水平如何,你要先在德國呆一年,進入他們所指定的語言學校學習。這一年裡的日子將非常艱苦。一年後,再考DSH,如果通過那就可以上你想上的專業。不通過,那得回國辦手續,就像被驅逐一樣。 (2)德福考試,這種考試在國內進行,每年在許多大城市都有,考出來的話就算通過了。而且難度要比DSH大得多,不過比起DSH還是比較經濟實惠的。 2.時間是擠出來的,寒暑假什麼的,晚上自習課,周末雙休的時間。如果是畢業之後的話你再專門花一年時間,捨得話就隨便你啦。你可以這樣,大四的時候不是基本就實習了么,你開始讀語言,然後過APS審核,你交前三年的成績申請就可以了,985學校只要2~3年的再讀證明就可以了。或者平時多努力點,大四多花點時間 3.機械工程類學校自己找排名前面的吧,都不錯!最方便的,你找找看有沒國際課程的,如果有就是英語教學的,德語學個一點點就夠啦!
❽ 德國人怎樣教育孩子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占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盡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 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❾ 國外小學數學教材包含哪些內容
國外小學的數學基本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和相關問題應用,和國內差不很多:
1、法國小學只講到分數乘法。比例也加以簡化,如美、蘇、法等國只講正比例,日本只講正、反比例概念。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除蘇、日兩國保留較多外,其他國家都比較簡單。
2、蘇聯一年級就引入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一步應用題,五年級學完有理數四則計算和一元一次方程。
3、美國講到正、負數加減法,還講了簡易不等式、指數、冪、平方根等;日本只出現正、負數概念。
4、各國還比較普遍地增加幾何形體的認識和一些圖形的性質。例如,美、日、蘇等國都講了圖形的全等和相似、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平移和直角坐標等,並講了簡單的尺規作圖。美國還講了圓弧、弦、圓周角、橢圓等,日本還直觀地介紹了空間的直線、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等。
5、多數國家從一年級起就結合認數和計算,通過韋恩圖直觀地引入集合的初步概念。美、法、聯邦德國等國在一年級就出現了集合、子集等名稱;聯邦德國在二年級就介紹了表示集合、屬於等的符號,美、日、蘇等國也分別在三、四、五年級介紹了這些符號。美、日等國還結合比例等問題出現簡單的函數圖象。
6、較多的國家結合日常生活或游戲介紹概率、統計等初步知識。如美、日、英、法等國都講了通過試驗或用分數乘法求概率,有的還分別介紹了收集資料、數據處理、作頻率分布表和求平均數、中數、眾數等。
7、美、英、法等國還講了2、3、4、5等進位制及其簡單加、減法,簡單的流向圖和邏輯語句等。
❿ 在慕尼黑和德國的孩子怎麼去上學
題主你這個問題有點歧義,我決定兩方面都簡單回答一下。
1、慕尼黑和德國的孩子怎麼去上學?
德國小學規劃按照學區劃分,通學環境以住區為主,因此,住區建立兒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是保證兒童獨立上學的第一步。兒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主要分為非機動交通與機動交通兩類(見下表)。
並且由於德國人習慣選擇通學時間比較短的選校,所以大部分兒童是步行。等長大一點,還有騎自行車與公共交通的選項。和國內的上學方式相差不多。
2、移民去慕尼黑和德國的孩子怎麼去上學?
德國的教育體系為12至13年的義務教育,大致上即涵蓋基礎及中等教育的階段,今天小艾就為大家全面介紹一下德國從幼兒園到博士的教育概況。
德國幼兒教育
德國的幼兒園有公立和私立兩種,又分為Kita(0-3歲組Krippe,3-6歲組,6歲以上),Kindergarten(3-6歲組,也有3歲以下)等不同概念,混齡制,從6個月起就可以送去幼兒園,早上沒有時間限制,孩子們只要在某個時間前到齊就行。
Kita多提供午飯,下午接孩子,Kindergarten多不提供午飯,中午就要去接。入學也沒有特定時間,不存在幾十個孩子一起進入陌生環境一說,每個孩子單獨約定哪天開始去幼兒園,家長可以陪伴。
幼兒教育以地方或幼兒園為單位,沒有全國統一的課程改革方案或大綱,教育目標與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兒園開辦者自主決定的,多以游戲等自由活動為主,不進讀、寫、算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包括由教師講故事、教唱歌、勞作、會話和帶領幼兒接觸自然界等等。
基礎教育層級
德國基礎教育層級的學校為小學Grundschule,凡是在當年六月30日前滿七歲的兒童皆須進入小學就讀,此為義務性教育不可拒絕。德國多數地區是一年級到四年級,柏林等地是一年級到六年級。
在這個階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給於孩子功利的分數成就導向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學的一、二年級並沒有各科成績單,而是以老師評論來作為學習成果的考量。
第二級初階
第二級初階也可稱為「中級」,主要有幾個分類:
職業預校Hauptschule(以職業教育為主)
實科中學Realschule(較高等的職業需求為主)
文理中學初階Gymnasium(以上大學為主)
綜合中學Gesamtschule(主要對於偏科嚴重的學生)
其畢業學位為綜合中學畢業證書Hauptschulabschluss,或是中級文憑mittleren Reife,而這也是文理中學進階的必要條件之一。這時候的教育就開始有側重點。
第二級進階
第二級進階也可稱為「高級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職業教育體系的雙元制度(上課和實踐結合,比如一周上課一周實踐等)以及文理中學的高年級。
文理中學高年級
從第11年級開始進入文理中學的高年級階段,依據各邦的規定不同為2至3年的時間。在這個階段,授課方式採取課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學生可以依據其喜好與發展方向自由選擇學習課程與重點科目,並以此作為進入大學院校的准備。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進行培訓。
職業學校
德國職業教育的類型,依據不同專業的需求有不同新的發展,有許多針對不同的情況所設立的學校,例如:職業學校Berufsschule、職業專門學校Berufsfachschule、專科學校Fachschule等。
德國的高等院校根據其任務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
綜合大學:這是一種學科較多、專業齊全、特別強調系統理論知識、教學科研並重的高等院校。
應用科學大學:此類大學大部分建校時間較短,規模不大,但其特色極為突出。分別設有工程、金融、工商管理、 護理等專業。其課程設置和內容除必要的基礎理論外,多偏重於應用,專業分類較細,教學安排緊湊,要求較多實習。
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其中包括戲劇學院和電影學院等。此類大學相對來說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實行小班或個別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藝術才能。
碩士學位
教育改革以來,為了加強國際間接軌的可能性,多數大學都設置了本科學位Bachelor(學習年限3-4年)以及碩士學位Master(學習年限2年)。當然由於有實習論文等各種壓力,部分學生都需要延長學習時間。
博士學位
博士學位是德國最高一級的學位,「特許任教資格」(Habilitation)是一種專為博士而設的資格考試,通過該考試的博士擁有在高校任教的資格,具備了成為教授的基本條件。
與我國的高校體制不同,德國的大學沒有「博士點」的概念,所有的大學教授都可以是博士生導師,因此,從理論上講,凡是獲得第一級學位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在德國大學的有關專業中攻讀博士學位(Promotion),通常不需要進行資格考試,但有一個前提條件,申請人必須成績優秀且必須先找一個博士導師,在德國稱為「Doktorvater」或「Doktormutter」,他或者向申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建議一個論文題目,或者接受申請者建議的題目。
還有別的想知道的歡迎小窗。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