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教學設計
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 教案 教案是課堂教學思路的提綱性方案。 什麼叫做有教案?什麼叫做沒有教案? 一個確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拿到一節課的題目時,在頭腦中立即就形成了一個教學思路方案,即使當時沒有能夠寫出來,那也是叫做有教案! 一個徒有虛名的教師,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教師,即使利用很長的時間,拼湊出了一個五花八門的二、三十頁的教案,或者是什麼教學設計,但是心裡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教學思路方案,這也叫做沒有教案! 教案是常規教學中所設計使用的,是寫出來的教學思路方案。不是上課時,老師自己看的,更不是給學生看的!也不是用來進行教學交流的。撰寫出來的教案,主要是給教學領導檢查看的。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一個更加詳細的、加強版的教案而已。 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礎上,添加了「指導思想、學情分析」等欄目。其中,有的一些項目等的內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寫出來的。 如:學情分析。自己的學生,自己應該很清楚。可以不用每個教案都寫一遍。寫出來就是一個詞——啰嗦。 教學設計通常是在區級研究課、教學交流展示時用的。將任課教師平時在教案中,不用寫出來的項目寫出來。 如:「指導思想、學情分析」等。為的是給不了解您的思路的聽課老師、專家、領導們看的。因為他們不會像孫悟空鑽到鐵扇公主肚子里那樣,鑽到您的腦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當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分別完成的所有的教學目標時,這節課的教學工作也就結束了。不是嗎 隱含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寫出來的課堂教學目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隱含目標的內容就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將隱含目標在教案中寫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產生混亂,以至於不知道是哪一個學科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因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處於核心位置,它決定著教學行為,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且是教學的歸屬,同時還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倘若確立教學目標這個環節出了毛病,必將導致教學活動的偏差或失誤。因此,必須十分重視目標制定這項工作。
B.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能夠聽、說、讀、寫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2.能夠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
二、教學重點:
四會掌握句型: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三、教學難點:能夠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
四、教具:錄音機、錄音帶、相關圖片、地名卡片和單詞卡。
五、教學過程:
Step 1: Warm-up:
1. Greetings
2. Listen to the song : A Trip to China
Step 2: Revision:
1. Game : Good brothers
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教師針對上節課所學的五個動詞短語做動作,學生搶說其過去時,反應較慢的一組學生說出其原形。
2.Ask and answer
教師抽取A Let』s learn部分的短語卡片,兩組學生輪流問答:A: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B: I took pictures/….
Step 3: Presentation:
1.T: I often go to Songyang Park on the weekend. Do you often go to the park, too?
Ss:….
T: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Enable the student to answer with 「I went to ….」
( 板書這兩個句型, 讓學生理解Where did you go…?並帶讀。 )
2. T shows some pictures of Shaolin Temple, Songyang Park, Shenquan Square etc.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in pairs.
A: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B: I went to ….
3. T:What did you do there? ( 強調there的讀音並釋義,帶讀。)
Ss: I ….
4.T shows the pictures of Beijing, Shanghai, Guilin, Xinjiang etc..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njiang ?
Ss: Yes / No.
T: John went to Xinjiang last year. The people in Xinjiang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John did in Xinjiang? Let』s look at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Step4. Practice:
1. Listen and emitate the dialogue.
2.Read after T: Fast and low speed.
2. Role read the dialogue in pairs.
3. Write the dialogue.
4. Read and recite the dialogue.
5. Talk show.
Step 5.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Make a dialogue.
教師將一些地名卡片和上一課時的動詞短語卡片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自行選擇,並進行如下替換練習:
A: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B: I went to Shanghai.
A: What did you do there?
B: I ate good food.
2. Act out the dialogue.
Step 4: Sum-up:
Step 5: Homework:
1. Recite and write the dialogue.
2. 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更多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請登錄《小學教學設計網》
C. 小學課堂教學目標設定要細化。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D1%A7%D3%EF%CE%C4%BF%CE%CC%C3%BD%CC%D1%A7 語文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D1%A7%CA%FD%D1%A7%BF%CE%CC%C3%BD%CC%D1%A7
數學
英語: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目標是構成一堂好課的第一要素,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應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具有導向作用,教學者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進程。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揮棒」,是所有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 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進。然而,跳出課改看課改,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英語課堂仍存在著諸多的誤區,如:對教材的實質內容理解不透,教學目標定位不準;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沒有為教學目標服務,且常流於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只注重表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等等。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應為了學生獲得語言能力而設計,如果這些活動缺少了應有的教學目標的指向,活動的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再好的教學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重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新課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首先應符合新課標。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一堂課中,我們應該把上述目標具體化,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三維目標」來表述,即「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常在一堂英語課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都會努力去落實,但後兩個目標常常被忽視。在有些英語課上,教師的目光總是停留在某一知識點的教學上,反復圍著目標知識,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求學生能將知識點爛熟於心。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教學中屢見不鮮。 案例一:這是一節三年級的新授課,教學內容是學習關於顏色的英語名稱。教師在運用圖片進行單詞和句型教學後,接著教孩子們唱歌曲Colour Song。教師先用錄音機播放這首歌曲, 「The song is very nice. Do you want to sing it?」老師笑眯眯地看著大家,「Yes.」孩子們大聲地喊道,並高興地拍起了手。看孩子們的積極性那麼高,老師也被感染了,非常投入地開始教唱歌。首先,她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的簡譜,接著讓他們一句句學說英語歌詞,又親自一句句教唱,然後又跟著音樂的節拍唱、分男女聲唱、小組唱……孩子們應接不睱。教唱英語歌的過程整整持續了20分鍾,課也在歌聲中結束了。 分析:40分鍾的時間里,有整整20分鍾學生是在學唱歌曲中度過的,後半節課幾乎成了一堂音樂課。這讓我們懷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是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還是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如果教師能合理安排唱歌的時間,學唱之後能為孩子們創設更多運用語言的情景,並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學會得體使用所學新知識,那這堂課中我們的學生將會學得更精彩。新課標呼喚:英語課堂應該是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快樂的,又是踏實的。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 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起點,在設計任何學習活動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實際,努力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太關注知識的掌握和課堂教學的環節,結果忽視了對教材的深層挖掘和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教學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誤區,低效率是這種課的致命傷。 案例二:這是PEP教材(Book1, Unit4)一堂關於動物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單詞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7個單詞,並通過TPR活動,聽懂會做Act like a dog/monkey…一位個性活沷的年輕教師這樣進行她的教學: [教學目標] 1. 聽、說、認讀單詞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 2. 通過TPR活動,聽懂會做Act like a dog/monkey…同進鞏固所學單詞 [教學步驟] 首先從「聽聲音、猜動物」游戲引出本課的7個新單詞,學生跟讀,學做TPR:Act like a dog/monkey… 接著教師圍繞這7個單詞和Act like a …進行多種活動的反復操練:聽錄音模仿、學生個別做動作、集體做動作、人機互動說單詞……並允許學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動,說說演演最後安排了分小組表演Act like a… 分析:從表面上看,整堂課的教學,一直是氣氛熱烈,笑聲不斷,教師良好的素質、孩子們逼真的模仿、可愛的動物玩具、精彩的課件設計,都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後檢查的教學效果也很不錯。大部分孩子掌握了7個動物單詞的讀音以及TPR活動,連平時課堂上不怎麼活躍的幾個學生,也能讀出新單詞。這堂課的確有很多亮點,但如果從整體評價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新授時間只用了6分鍾。原因是本節課的7個單詞在前一課時的Let』s talk、Let』s play兩個部分已經全部出現過,大多數孩子在課前早已掌握了本課的基本內容。如果教師沒有課件的演示和聽聲音猜動物的游戲,可能新授需要的時間會更少,而26分鍾操練,大量活動,只是為了5位學生的進步。這堂看似成功的課,至少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是失敗的。它既不符合課程標准中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也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差異性不相符。 教育是一種崇高的培養人的活動,作為一名從事這一崇高活動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用這樣的理念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我的課堂教學目標設定如何?通過哪些更優好途徑來達成?達成度如何?相信如果我們每節課都進行這樣反思的話,一定能進一步提高自己課堂的教學水平,最終實現育人的價值。
D.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幾乎都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究其本身而言,對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起著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的策劃,其效果可能就會與教師的設計初衷大相徑庭,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綜觀許多英語課的教學,有些教師對於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並如何有效實施還存著諸多的迷惑,以至於課堂氣氛著實熱鬧,然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整堂課變成了活動的堆積,形式大於結果,教學效益低下。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追求全人的發展,所以,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除了要達成顯性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之外,還應該注重隱性目標的達成,比如: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掌握學習英語的策略方法等。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要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發展良好個性,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課堂教學活動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
廣義的教學活動指
在以任務為驅動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謂活動就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做的具體事情,也可稱為步驟。
本文中提出的教學活動指狹義概念上的教學活動,即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達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採取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的教學步驟。
參考多種教育文獻,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本人以為要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一、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按照一般教育理論書籍較一致的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期望學生有什麼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然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比如,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比較明確地預見到活動前和活動後,學生的區別會有哪些等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也高。
活動案例1
教學內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
教學活動:故事講述
活動時間:15分鍾左右
活動目的:通過故事<The greedy fish>給學生創設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 有效落實語言知識目標:學習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復習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學會聽或說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時,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
活動描述:
教師自編了一個故事『The Greedy Fish』,講述了一條貪婪的小魚和一條大魚外出遊玩,遊玩途中看見各種顏色的東西而想要變色的故事。兩條魚之間的主要對話內容如下:
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
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
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
在此故事中,教師將學生已學過的顏色詞和將要學習的顏色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過這條貪婪小魚的不停想要變換顏色的情節發展非常自然地學習了新單詞,並能聽懂或模仿學說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不斷重復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這兩個問句,這是學生曾經學過的句型,也是教師在後面的第三個活動(post-task procere)中將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師有意識的極富感情的不斷述說中,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在故事的後半部分,不知不覺地隨著教師重復著這兩句問句,這就為後面的活動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活動分析:教師通過本故事的講述,既完成了對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這六個單詞的復習,又在學生喜愛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實教學四個新授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師把復習和新授溶於一個故事中,不僅完成了語言知識目標,而且該活動也是後兩個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在設計本教學活動時,她的目的極為清晰,既要較好地達成語言知識目標,更要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並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激發並保持學生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觀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整個班級的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新詞時興趣盎然,踴躍參與,效果良好;尤其是隨著故事情節的漸漸發展,孩子們隨著貪婪小魚的神奇經歷,不時發出「噢!」「噢!」的驚訝聲。而在故事的後半部分,部分學生輕聲和著老師一起講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見一斑。老師的另一個活動目標「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達成,體現了教育的無痕化。
E. 小學英語怎樣實施課堂觀察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廣泛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 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設計了「 Menu」讓學生到「餐館用餐」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 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Sure. Here you are。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而有些活動的教學目標指向性不強,甚至指向錯誤的教學目標。如,在一次聽課中,有位教師在教學單詞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 notebook的拼寫時,讓學生用身體的運動寫出單詞的字母,有的學生顯得很興奮,而有的學生純粹是在那裡亂扭,甚至連字母都不拼讀,只是覺得好玩,好笑。這樣的活動看似熱鬧,但不能起到真正強化單詞拼寫的作用。像這樣不能指向正確的教學目標的活動我們不能認為它是有效教學。
二、情境創設要真實便於操作,合理分配時間
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
具的詞彙時,有的教師設計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在學習「 At the zoo」話題時,教師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徵,並能說 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然而,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課的課堂上,有些教師過於注重情境的創設,用大量的時間和語言創設情境。如,有位教師在教授「 My clothes」的內容時,設計了開服裝店,買服裝的活動。教師可以課前安排學生每四人一小組,分別在家裡 draw一些服裝 picture帶到課堂上開展活動。但是在授課時教師首先教學生用紙和彩筆在課堂上製作 shirt,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 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圖片,結果 35分鍾的一節課,學生用了近 30分鍾的時間製作 「clothes pictures」,最後教師僅在臨下課前幾分鍾的時候,讓學生用做好的「 clothes pictures」開展 clothes shop,進行對話練習。整節課的教學時間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師用了過多的時間進行了非針對教學目標的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有的教師在教「 in, under, on」方位詞時,設計了捉迷藏的活動。教師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間的場景,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一名學生蒙著眼睛猜另一名學生藏的地點。由於學生對活動的場景非常感興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到運用所學語言描述同學位置的教學活動中,並且由於活動場景的有限,每次只能有兩名學生參與活動,使得該活動的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不僅要注重教學情境的真實性、趣味性,而且要考慮到活動的可參與性和效率性。
三、課堂教學語言應簡單易懂
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這樣可以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英語指示語應當簡單和明了。然而,由於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有限,盡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句,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母語幫助學生理解, 「TPR」最能讓學生在「做中學」。如,教 big, small, short, long, tall等單詞時,教師藉助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演示,「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 「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等,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些單詞的漢語意思,並且,
學生也在一起跟老師做肢體語言表演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我們強調,盡量使用英語並不排除必要時教師可以使用母語。因為如果學生不能准確地理解教師的語言,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無法正確地運用語言,教師就無法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也就無法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這時如果教師用漢語把意思說出來,學生立刻就會明白該句子結構的意思,這樣也能節省出更多的教學時間開展其它的教學活動。
實施小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組活動、兩人活動、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合理有效的評價都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有效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目標,並鼓勵和指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學中盡量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學語言,不熟悉的教學語言則盡量使用體態語,必要時直接使用漢語;以教學目標為評價標準的依據,建立合理的、有層次的評價體系,使學生清楚了解評價目標,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廣大小學英語教師要通過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F. 如何讓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明確而恰當
張金秀(北京教育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一、教學目標的定義及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從教學目標的層次來看,教學目標可分為宏觀(即學校教育目標)、中觀(課程目標)及微觀(單元或課時目標)三個層次。對廣大教師而言,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微觀教學目標,即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的確定和表述。從國際教育研究領域來看 , 教學目標可分為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三類。我國在教學目標研究和實踐方面深受美國著名課程學者泰勒和加涅的目標模式影響, 歷來以行為目標為主。在行為目標體系下,微觀教學目標被定義為「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也就是說,設計者開始任何教學,設計以前必須能回答的問題是「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將能做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 ?」或者「教學之後學習者將會有何變化?」。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的作用是導學,即確定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導教,確定教師的教學步驟、環節及教學活動,減少教學的隨意性;以及導評價,即目標為評價提供標准和依據。
二、實踐中教學目標表述和制定方面出現的可喜變化
(一)目標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表述往往是諸如 「Let students master the following new words…」,或者是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這樣一些以教師的教為出發點的語句,在新課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學目標的表述主體轉變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描述,如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can/will be able to do …」這樣的轉變體現了教師教學中心的轉移,即從關注自己的教的效果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後面的教學過程設計和評價設計提供了方向和依據。
(二)目標維度由雙基轉為多維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重視雙基,目標確定和表述只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尤其重視語言知識目標中的詞彙和語法目標,結果導致學生機械記憶大量詞彙和語法規則,卻無法再真實情境下運用。進入新課程以來,三維目標框架或英語學科餅圖目標框架進入英語教師的視野,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師生互動更有意義,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重視和發展。
(三)行為動詞由抽象轉為具體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表述常常使用「掌握」、「了解」這些籠統而抽象的動詞,使教師很難檢測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新課程目標體系的影響下,教師們開始用具體、可檢測、多層次的行為動詞來表述目標,如「學生能夠聽讀、認讀、說出以下詞彙」,「學生能夠運用下列句型描述他人的外貌特徵和性格特點」等。在這些具體的行為動詞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和監控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以及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上三個方面是實施新課程以來英語教學目標方面呈現的可喜變化。這些變化在幫助教師落實新課程理念,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發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時,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就教學目標問題也存在著一些困惑,急需課程專家和教師培訓者的重視和指導。
二、教學目標在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分析解決
(一)教師們的教學目標意識亟待增強
教師的教學目標意識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教學目標起著導學、導教、導評價的作用(孫鳴,2004 ),因此教師在課前做教學設計時,首先應該考慮確定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上實施教學設計的整個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根據學生的現場生成診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並根據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究其根本,這種意識背後的理念其實是希望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中要重點考慮「教什麼」、以及「教得怎樣」,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得怎樣」的問題,對教師把握教材和學情的能力、課堂駕控能力等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教師們在課前做教學設計時往往直接根據教材內容進入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最後才來設計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們更加關心的也是如何按計劃實施自己預設的各個教學環節和活動,所以不管學生學得怎樣,都要按照教學進度進行。如果我們對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來的教師意識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中秉承的理念是重點考慮「怎樣教」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們往往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直接等同於教學目標,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意識。
從教學設計的操作序列出發,即學生需求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案的確定和學習效果評價方案的確定(張金秀,2008 ),「教什麼」是比「怎樣教」更加上位的概念。只有確定了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才能保證教學過程是為目標服務,才能保證高效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們首先需要增強教學目標意識。
(二)三維還是五維——目標的維度框架應該體現學科特色
國家關於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基礎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概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英語學科課程專家根據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特點,將三維目標細化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項,以餅圖形式呈現在《英語課程標准》中(教育部,2001)。兩種目標體系的並存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困惑,在設計目標時是依據三維還是依據五個板塊?教師們往往聽從學校或教參的意見。於是各學校依據自己的理解為教師們規定了教學目標的表述維度,結果各不相同,有的學校要求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有的學校要求從知識、能力、情感 / 德育三個維度設計,有的學校則更為簡單地要求英語教師從知識、能力、其他(對「其他」學校的解釋是有就寫,沒有就不寫)來設計教學目標。在這些紛繁多樣的教學目標維度框架面前,教師們很難判斷,失去了深入分析和把握目標的動力和方向,索性人雲亦雲,學校讓怎麼寫就怎麼寫。僵硬、死板的教學目標失去了對教學的指導性,目標與過程分離,如有教師對北師大五年級上冊 Unit4 Mocky's birthday 所確定和表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夠藉助圖片讀懂故事,分角色朗讀故事。
2. 能夠正確聽出、說出、理解並認讀故事中相關詞彙、句型、月份(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季節( spring, autumn ),以及詢問及回答生日的表達法。
3. 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故事中搜索有用信息,根據圖片和主要詞彙的提示對故事進行簡單復述。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謎語、師生對話、回答問題、圖片排序、填寫信息卡、true or false 、圖文匹配、帶旁白的表演故事等活動,從整體至部分理解、學習故事。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故事學習的快樂,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友誼帶來的快樂,引導學生要關愛朋友和家人。
從這個教學目標來看,簡單套用三維框架並不適合英語學科,因為其中的過程方法目標 常常會被 老師們理解為教學過程,同時該框架遺漏了英語學科重要的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最後落實的還是只有知識和技能目標。
改進策略:
要遵循學科特點,統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表述的維度框架,即按照英語課程標准要求的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個方面進行確定和表述。這與三維目標框架並不矛盾,筆者認為,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的五個板塊並不是五維目標,而是根據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科特色對三維目標的細化,如將過程方法目標細化為學習策略目標,將文化意識從知識技能目標中分化出來凸顯和強調,為教師教學目標設計提供了更為具體和符合學科特色的操作框架。當然,由於小學英語教學內容較為簡單,並不要求每節課同時具備這五個方面的目標價值,但教師還是要根據這一框架盡可能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教學目標價值,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和高效。根據這一框架,筆者為上述北師大五年級上冊 Unit4 Mocky's birthday 第一課時的教學 案例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語言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聽懂關於生日話題的小故事,並能夠分角色表演故事;
語言知識目標:學生能夠初步綜合運用關於季節、月份的詞彙( spring, autumn, summer, winter, January, February, March ,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以及詢問和回答生日日期和年齡的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How old are you? I'm … years old) 進行相互交流。
學習策略目標:學生能夠學會利用網狀圖記憶關於季節和月份的詞彙。
文化意識目標:學生能夠知道在西方文化中生日禮物要當時打開看並致謝。
情感態度目標:學生能夠了解其他同學的生日日期,並在其生日到來時給予英文祝福。
從上述目標表述來看,小學英語教學中最核心的目標還是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目標,其他三項目標是輔助性目標,但它們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更為豐富和人文的情境和背景,在課堂教學中也十分重要。
三、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確定應遵循的依據問題
框架確定後,教師們面臨的問題便是對教學目標中內容的准確把握和合理確定。下面筆者將結合英語課程標准和案例,提出幾條教學目標的確定依據,以幫助教師們進一步明確思路。
(一)要以單元為長度分析教材,確定基於單元的課時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
小學英語教材都是以單元為主線設計的,基於對小學生認知特點的考慮,單元中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往往較為簡單,如一個小故事,一段小對話,或甚至幾個單詞。但教材編寫者是在單元整體設計的基礎上編寫這些教學內容的,意圖在整體把握下強調單個課時的不同重點。然而教師們在分析教材時,往往只關注單個課時的教學內容,並圍繞單個課時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孤立地進行教學,認為單個課時教學目標的簡單疊加就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這樣的目標定位會導致教學情境單一,師生的教學枯燥乏味。如筆者聽過的下面一節課。
這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 Unit 10 What color is it? 中第二課時的詞彙課。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顏色卡片和物品卡片組織學生以各種形式操練 red, blue 等 16 個顏色詞,以及 What color is it? It ' s … 的單個句型。在課後與教師交流時,教師說自己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能夠說出 16 個顏色詞,以及能夠運用 What color is it? It ' s … 句型問答關於顏色的語句。但筆者翻閱教材,發現本單元出現的句型還有 What are they? They are … 以及 How many … are there? There are … 的句型,以及諸如 butterfly ,bear 等的動物單詞。筆者於是問任課教師,為什麼不同時操練一下這些句型和單詞呢?教師說這些句型和單詞上節課就學過了。於是筆者又找了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各兩名學生做了簡單的問答,結果只有優等生能夠聽懂問句並進行回答,其中「they」和「there are」還用得不熟,而中等生和學困生都需要筆者將問句翻譯成中文。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學生「學過了」一定不意味著學生就「學會了」。也就是說教學目標不是靠單節課就能夠實現的,而應該是在單元內、甚至學期和學年內不斷滾動和復現,螺旋上升從而形成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要「用 70% 的舊知滾動 30% 的新知」(李靜純,2001 )。根據這一原則,教師在考慮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時,要做單元整體分析,同時考慮新舊教學目標的聯系,盡可能復現舊的教學目標,同時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而不是僅僅圍繞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二)要基於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恰當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
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首先要體現的是學生學習前後知識與技能的變化。因此,除教材之外,學情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另一個重要依據。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對照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把握學生在這方面的已有水平,然後根據學情調整教材教學目標,制定合理恰當的教學目標,實現外語教學上的「 i+1 」原則。
在這方面,理想的狀況是教材上的教學目標切合學生的已有水平,教師只需對教材目標稍作調整就可以進行教學了。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各地區小學英語開設狀況各異,有三年級起點,也有一年級起點的,導致教材的難易程度不一。如有的學校從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而中高年級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級起點的教材,導致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明顯低於學生的已有水平。再加上現階段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視,普遍給孩子報社會上的英語輔導班,也導致孩子們的水平高於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水平。如下面這個教學案例(岳蔚,2005 ):
在教PEP教材( Book 2, Unit 4 )中關於動物那一課時,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聽、說、認、讀單詞 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 ;學生能夠聽懂會做 Act like a dog/monkey … , 同時鞏固所學單詞。整節課的教學氣氛熱烈,笑聲不斷,師生互動頻繁,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課後調研中,一組數據引起了聽課者的注意,全班 54 位同學中,對新授內容課前就已經掌握的有 47 人,課後掌握的有 52 人。也就是說,一節 40 分鍾的課,只實現了 5 位同學的語言進步和發展,大部分同學只是將已會的知識技能又溫習了一遍,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類似這樣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育基礎較好、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還是較為常見的。比如筆者最近參加過的某區評優課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夠,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普遍低於學生的發展需求。
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前通過對三至四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對本課內容已有的知識技能水平,並根據其水平拓展或降低教材教學目標。如上述案例中,基於學生的已有水平,語言知識目標還可以增加 toy 這個詞,以及兩到三個動物詞彙,如 bear, turtle 等,語言技能目標還可以再拓展為用 This is a ... .It's yellow/red.等句式描述動物玩具。
(三)要結合語料將宏觀和具體的情感態度目標相結合,並在教學中顯性或隱性滲透。
情感態度目標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英語課程標准對二級情感態度目標描述是
1 )有興趣聽英語、說英語、背歌謠、唱歌曲、講故事、做游戲等;
2 )樂於模仿,敢於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從該表述來看,學生個體的興趣培養和自信心建立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十分重要的宏觀的學科教學目標。同時,課堂教學還承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即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而這方面最好的方式是結合語料確定適切的德育目標,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自然滲透。
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情感態度目標的確定和達成上出現了三種誤區,需要糾正。一是教師普遍通過趣味性活動和多元評價關注學生集體的情感態度,但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個體情感態度的關注。如筆者在一次聽課中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不斷地隨機叫學生回答問題或讀單詞語句。當叫到一個小女孩回答問題時,小女孩的濃重鼻音明顯說明她感冒了,但教師並未理會。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該女孩又被叫到兩次,而每次教師只關心她是否回答出問題了,對她感冒這一事實始終視而不見。顯然該教師忽略和失去了師生交往中重要的情感交流契機,若教師能夠在第一次叫小女孩回答問題時就關注到她的感冒,到她身邊問兩句「 Did you catch a cold? 」這樣的話,一定會增強小女孩對學校、教師、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建議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孩子個體的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目標方面的第二個問題是情感態度目標與語料話題脫節,無法自然滲透。如筆者聽過的一節課中,人教社新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4 We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Lesson 24 一課中,教師設定的情感態度目標是通過地球關燈一小時的活動和本課以水瓶卡片為評價的方式,培養學生節約能源,保護地球的意識。而這篇課文是一篇關於詢問和回答假期去哪裡旅遊的對話,與節約能源、保護地球毫無關系。牽強附會的情感目標對學生來說只是說教,達不到效果。在分析了語料內容後,筆者與授課教師將這節課的情感態度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感受不同國家的旅遊特色,有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
情感態度目標方面的第三個問題是目標達成方式。隨著人們對德育目標的重視,教師們普遍拿出課上最後五分鍾時間進行情感升華,讓學生就某個話題展開討論。如上述案例中,教師用了最後 5 分鍾時間和學生討論世界關燈一小時的活動,並組織學生唱了一首題為「我們的世界」的英文歌曲。在課後訪談中,教師提到這個活動的目的就在於達成「學生能夠提高環保意識」的情感態度目標。這樣的目標定位前文已分析了其不合理處,並作了修改,這里要反思的是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方式。情感態度目標作為外語課上的隱性目標,其達成方式可以是顯性的,即組織學生討論某一種情感態度,但這種單純為情感態度目標服務的活動不應該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活動,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更多是依靠隱性的方式來滲透實現的,即教師要在一節課的教學中自始至終地結合語料自然滲透情感態度,讓學生多通過體驗、換位思考等方式感受某種情感態度,提升學生在這種情感態度方面的感悟。如在上述案例中,確定了「學生能夠感受不同國家的旅遊特色,有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的情感態度目標後,教師首先可以在導入環節詢問學生的旅遊經歷: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vacation? How did you feel? 引發學生對自己美好旅遊經歷的回憶。其次在輸出環節,可以結合語料提出任務: They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How about you? May Day holiday is coming. Make a travel plan with your partner. You can go to any countries you like. 讓學生在做旅遊計劃的過程中去想像、憧憬,自然會激發其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
(四)要盡可能挖掘教材文本語料中有的隱性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並將其顯性化。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文本語料並不一定同時具備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價值,但教師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學中的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學習策略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有利於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學習(程曉堂,2003 )。同時,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教育部,2002 )。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挖掘教材文本語料中有的隱性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並將其顯性化。
如人教社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3 My father is a teacher 單元中第 17 課,教材設定的新授單詞有 fireman, policeman, policewoman 三個詞,從學習策略目標價值分析,這三個詞都是合成詞,教師可將本節課的學習策略目標設定為對合成詞構成法的初步感知,培養學生今後遇到類似詞形時根據構詞法進行猜測的意識和能力。但筆者在聽課中發現從三維目標角度設計教學目標的教師只將這三個詞作為新詞進行孤立的處理,並未給學生提供獲得學習策略的契機。
教師缺乏學習策略的意識,其中一個原因是教師自身沒有受過相應的學習策略訓練,缺乏學習策略知識,因此也就缺乏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的能力。建議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中要將強對教師這方面知識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並不是每節課都能夠有文化意識目標,但文化意識特色突出的課文,完全可以進行文化意識目標的設計。如北師大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9 Day and night 單元第四課時 A happy day 的教學中,教學內容是一篇關於 Ken 和 Ann 的周末生活的小短文。根據這個語料,可以將文化意識目標設定為了解中西方兒童周末生活的異同,開拓孩子們的視野。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在理解教學目標內涵和重要性的基礎上,研究教材和學生,制定合理、適切的課堂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四、教學目標的表述
(一) ABCD 原則
A 對象( audience ) ---- 寫明教學對象
B 行為( behavior ) ---- 通過學習後,學習者應能做什麼
C 條件( condition ) ---- 上述行為在什麼條件下產生
D 程度( degree ) ---- 規定上述行為是否合格的標准和程度
範例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U1 ,L3
通過對話學習,學生能聽懂關於職業的簡單語料,並能簡單詢問和回答關於職業的簡單問題。
(二) SMART 原則
• Specific
• Measurable
• Achievable
• Realistic
• Timing
(三)動詞多樣化原則
知識目標:
說出、拼寫、讀准、認識、了解、熟悉、學會使用、運用、理解和領悟、表達、掌握
技能目標:
講述、朗讀、復述、背誦、描述、獲取、寫出、聽懂、表演、演唱、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歡、樂於、有 …… 的願望、尊重、愛護、珍惜、養成、敢於、辨別、欣賞
(四)供參考的教學目標表述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Unit 4 ,L1
Main task: 學生能夠根據圖片帶感情地朗讀或表演故事。
1 .學生能夠初步感知和聽懂關於物體方位的小故事;
2 .學生能夠聽懂和說出以下詞彙: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nut, squirrel ,ground;以及句型 Where is it? It's…. ;
3 .學生能夠通過圖片聯想記憶單詞;
4 .學生能夠了解 nut 包括很多乾果;
5 .學生能夠積極評價他人的幫助,並有主動幫助他人的意識。
G.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如何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回歸點,我們老師一定要制定一個准確清晰的目標,這不僅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展開,也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目標設計往往存在許多問題,如目標描述籠統,缺少標准和層次,只關注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而忽略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礎、智力和其他因素的開發等要求,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規劃和培養。
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注意到:目標設計要有多元性,即具體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圍繞技能、知識、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面來設計和編制;目標設計要有針對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指導教學實施的航標,教學目標的設計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符合學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目標設計要准確,通過教學反饋和教學實踐教學效果來檢驗,反思教學目標的實效性。
在實施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教材,課程標准,教學對象相結合。以課標為綱,領悟教材的實質,將教材系統地進行梳理,同時結合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內化教材。在教材的處理上,可以適當調整和組織教學內容,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未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目標往往適合某些學生,而不適合所有學生,其結果是導致學生兩極分化。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的知識體系,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訂滿足全體學生的單元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要注重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廣泛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 PEP四年級上冊 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設計了「 Menu」讓學生到「餐館用餐」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 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Sure. Here you are。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除了教學活動的目標要明確外,創設的情境要真實便於操作,時間分配合理。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彙時,有的教師設計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在學習「 At the zoo」話題時,教師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徵,並能說 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施確實非易事,教師們需要探究的還有很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使他們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老師們,加油吧!
H. 小學六年級之前的英語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
小學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實踐這一目標,我覺得關鍵一點就是要看我們這些授課者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我們是引路人!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真是任重道遠。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實際的困難,做好心理准備;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給他們一個自然的發展空間。下面就談談我對如何確立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的理解:
一、從教材整體出發確立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淡化
確立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既要從本課特點出發,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課文上,要樹立英語的整體教學觀念。從整體出發,把眼光放在一單元、一冊書、一個學年、一個學段乃至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上來考慮,使其上下關聯,互為照應,分解合理,體現出學科的序列性。這樣,就不會為教一課而教一課,以致脫離教材,失去「英語味」。
如涉及具體單元或某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不能過於籠統、淡化,如以下的教學目標設計就存有此缺點:
知識目標:
1.掌握相關單詞,要做到聽、說、讀、寫四會。
2.掌握基本句型並能進行替換練習。
能力目標:
1.對學生進行初步的讀寫訓練。
2.能利用所學知識,根據教師所創設的情境進行對話表演。
對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要清晰、具體、明確,注重前後聯系,體現目標的三維性。這樣從教材整體出發,在觀照課程目標、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的前提下,設計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就不會出現表面上熱熱鬧鬧作秀,深究目標實質卻不甚明了的課了。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確立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設計的偏執性
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根據學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發展需要來設計教學目標的理念是符合新課程精神的。某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出現偏執,其主要原因是對學生的實際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執的誤區,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設計教學目標。
教例以人為本的英語教學片段
上課鈴剛響,有位家長託人送來一個大蛋糕並請求作為班主任的英語老師為劉兵過生日,以表達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此時教師決定改變預設的教學目標,確立新的教學目標,即創設生日party情景,學習與生日相關的詞語、句型,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思想情操。
師:Boys and girls,today is Bingbing』s birthday, Would you please sing the song"Happy Birthday"to him?
師:Look,boys and girls,I made a birthday card for Bingbing,How about you?Take out your paper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教師提醒大家畫自己喜歡的內容。並用英語互相介紹。又指導學生寫下英語祝賀語並簽上自己的英文名。接著,同學們開始贈送生日賀卡,教室里洋溢著熱情的祝福語,如"Happy birthday t0you","Here is a presentfor you","Best wishesto you"等。
接著,教師利用Party上用過的物品開展教學,單詞有cake,card,present,candle,plate,fork,句型有"When』s your biahday?""What would you like"a birthday present?"等。
本教例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值得借鑒:
第一,「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發展需要來設計教學目標的理念符合英語課標精神,是英語課標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發展的具體體現。
第二,注重聯系教材前後內容,有效地將生日這一話題融入本課真實的情景中學習,並有所拓展,活用教材,體現了教學目標實施中的具體過程與方法。
第三,教無定法,因材施教,目標設計具有人情味,避免了預設目標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執性。
三、從學生認知差異出發設計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實施缺位
新課標提倡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但是,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並沒有想到要分層落實,而是使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全體學生。教師設計目標時必須認真進行目標的分解,提出整體目標的層次要求,實施分步分批達標。另一方面,學生間存在著個性差異,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就同一內容達成同一目標是不科學的。因此,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應准確把握學生課前目標的達成度,而後分層提出要求,逐層提升,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設計上體現分層教學原則:
A層:切實掌握所學單詞、片語及各語法項目,流利地背誦並表演所學的課文,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B層:掌握所學單詞、片語及語法項目,能模仿課文進行對話,背誦重點內容。C層:基本掌握所學的四會詞語、句型,能理解並朗讀課文。
在具體的語言操練中,要求A層學生自己創設情景,自編對話並進行表演:B層學生背誦教師規定的課文。能用書上所提供的詞語做替換練習並進行對話;C層學生會讀和理解課文,能機械模仿交流、表演。
另外在預習、表演、作業、拓展等方面都應體現分層教學觀念。
四、從預設到生成靈活設計教學目標。體現教學目標實施的靈動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學目標大致是預設的,而且教學目標大多是教師按照教學參考書制定的。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執行教科書目標,學生執行教師的目標。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許多人對此提出了反思,認為課堂教學目標不應是預設的,而應是自動生成的。但如果完全靠課堂自動生成,那就勢必會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因此,只有將預設和生成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才是最佳選擇。
落實課程目標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只有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師生通過教學目標的達成才能最終實現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