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五年級屬於一個非常時期,面臨小升初的壓力必須要在這一時期將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另外五年級的數學難度有所提高,下一步是迎接初中.五年級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那小學五年級數學輔導具體有哪些.
(難度)
Ⅱ 現代教育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
你的題目太大了。
Ⅲ 如何實現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高效課堂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它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採取"先學後導、問題評價"的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是高效課堂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課堂上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積極性。
一、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平台
1.精心設計《導學單》,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根據老師設計的《導學單》預習課文。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由學生自我確定。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課文,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設置並抓好課前預習性自主學習環節,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機會,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學生提前熟讀課文、自己查工具書、資料,解答《導學單》及自己確定的目標積累知識。堅持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一番獨立研究,為課堂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長期堅持課前自主預習,學生的語文成績將會大大提高。
2.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在於為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藉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主動的去學習、探索。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搭建好師生之間的感情橋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的探索。
3.採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喜歡獨立思考,有的學生則喜歡與人交流。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偏愛的較為穩定的學習方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要創設一個較好的問題情境,通過教師設計的《導學單》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自己去想辦法,自由探討積極思維,大膽地提出質疑,選擇不同的方式解答問題並匯報。
二、以合作交流、討論作為課堂學習主要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精神飽滿的投入學習,要善於思考質疑並提出個人的觀點,獨到有價值的見解,能引發同學們思考。課堂上學生根據預習自主學習的情況及教師設置的問題,互相講解、爭論質疑。還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鑒賞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要為學生合作學習設計恰當的問題。合作學習要使學生討論交流有氣氛、熱烈,教師必須設計適當的問題。如教學《母親》一課《導學單》設計以下問題:(1)課文前三段看似與寫"母親"無關,為什麼還要寫?(2)文章圍繞母親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3)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的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4)母親的為人處世對作者有那些影響?(5)你認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些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只有在提前熟讀課文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才能找出答案,在課堂討論交流時才能有的放矢,氣氛才能活躍。
3.合作學習中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相互切磋、相互溝通共同發展,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暴露想法。組員之間可以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收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始終把學生置於主人的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學相長。教師要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加入和學生一起互動,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和點評。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展現語文高效課堂魅力
1.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探究性學習,就是對學習材料、學習問題的探索研究、探尋追究。它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學習方式突出了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求知,它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學生在探究中激發出學習興趣,才會真正感覺到語文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使其經常處於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例如教學《藤野先生》一課,《導學單》設計如下問題:(1)文中具體寫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的四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其什麼精神性格?那些詳寫?(2)哪些事促使我棄醫從文?(3)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4)作者為什麼只寫"日暮里"和"水戶"兩地方?用意何在?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想要搞清楚的,他們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於是有了探求的過程,在過程中培樣了學生的探究情感。
2.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是什麼事情、什麼問題都需要探究的。字、詞、成語等東西是無需探究的。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如教學《海燕》一課,設計如下問題(1)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海燕形象的?(2)本詩中借海燕形象贊美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這是一種什麼手法?(3)文中還有許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徵意義?(4)本詩主要塑造海燕形象,為什麼還要寫海鷗、海鴨、企鵝?(5)"大海、狂風、烏雲、閃電"的描寫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這些問題不是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的,他們需要查資料認真讀課文、分析內容才能發現。因此,這給了學生極大地探索空間。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高效課堂本身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都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這就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
3.課內外相結合,引導學生多實踐,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精神。探究學習要貼近學生生活,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學習實踐中,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質,強化能力。還要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拓寬學生視野,藉助工具書,展現語文才能。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才能補充學生知識的不足,構建他們網狀知識體系。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發展"、"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有創意的表達"。而探究性學習,給予了學生發展的空間,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可以採取以下方式讓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現象到本質,舉一反三讓學生發表獨到見解。各抒己見、張揚個性、善質疑、敢懷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展開學生的個性,讓語文學習變得活潑,具有思辨性、開放性。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將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Ⅳ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落實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落實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做到:
1、讓學生動手操作,幫助理解數學
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幫助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符號進行交流,發展學生的數感。
2、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的計算,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探究與合作的意識。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勤於思考,樂於探究。
(2)要安排一些適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義和開放性的問題。
3、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了促使學生合作交流,就必須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變革,逐步由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向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小組學習便是這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
在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要創設合作交流的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要合理分組。在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方面的差異,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
(3)明確小組合作目標。合作學習是由教師發起的,而教師不是小組合作中的一方,這種「外部發起式」的特徵決定了學生對合作目標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整理,並將所獲得的數據填入下發的簡單統計表內,這樣十分有利於學生組內操作。
(4)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教給學生交流合作的技巧。
二、《新課標》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下簡稱《新課標》)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Ⅳ 如何利用現代遠程教育促進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小學生時期,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知識。
所以,小學生利用網校學習,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習成績好,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家長可以通過網校不同版本的教材,讓孩子開闊知識面。
在學習上落後的學生,家長就要幫助孩子查漏補缺了,定期給孩子做一些試題,不會可以通過視頻課堂和同步課堂反復聽,直到聽懂。
進入初中後,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各學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嚴密性、創造性方面都比小學更高的要求。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的波動和生理的變化,使得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地分化。所以初中是學生一生中很重要的階段,學校,家長應該特別重視。應在學習方面,生活方面,思想方面全方位的去關心和愛護。因為初中階段是個分水嶺,孩子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變化,有可能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方向。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課程安排。讓孩子的精力和興趣主要地放在學習上,這樣也避免了孩子養成其他的不良生活習慣,如網癮,判逆,沒有責任心等。初中學生應該結合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對於比較含糊的課程,到家就重點聽一聽,學一學。周六周日對上周的課程做個總結,對下周的新課提前預習。每月做一些試題測驗,然後查漏補缺。
高中生學習很緊張,課程的難度和密度非常大,制訂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堅持地學習。不懂得東西一定要搞清楚,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容不得馬虎對待。
現代遠程教育中的遠程學習方式是一種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特別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培養目標要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比較簡單模式時與資源的學習,也是學生通過網上資源獲取合理用進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活動,這將改變傳統課堂中主要以教材和教師作為主要信息來源的學習方式。
Ⅵ 淺談如何創新小學語文學習方式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想創新教學方法,老師首先應該具有創新意識,挑戰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堂設計及組織形式都要積極創新。老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創新教育真正實現,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激勵他們運用創新性思維;對學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積極創設相互信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新發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加強合作,豐富教學形式。
老師可以提前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多樣的分組,讓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一起相互幫助,學習他人的優點。在課堂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情況。同時為了增強課堂討論的效果,讓討論發揮真正意義上的作用,老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輔導,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小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課外活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老師應該積極提倡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進行導讀活動,這樣學生不但能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知識和能力。另外,要引導學生創辦校報、校廣播站,為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的平台,從而使他們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
4.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鍛煉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提問。老師要正確意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的問題,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他們沒有壓力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充分活躍思維,勇於提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5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一本語文書,還必須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語文新課程標准》也規定了各年級段必須達到的閱讀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每個月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在教室里建立圖書架,以方便學生閱讀,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讀書的內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為讀書時間,要求學生做到多動筆; 多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 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就會進步,語文能力一定會有顯著提高。
Ⅶ 誰知道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包括那幾方面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研究
漆橋中心小學 諸金芳
內容摘要:新《數學課程標准》提倡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較 「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更優化的學習方式。如何才能積極開展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把握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給予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應具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聰慧、靈敏的大腦;勤奮、專注的品質;合作、競爭的意識等。合作意識是時代對人的素質的根本要求。
然而基礎教育長期形成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於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下造成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缺乏群體的合作性,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不會學習,不會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實施新課程計劃的重要目標。
新《數學課程標准》提倡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織形式,於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它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對於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環境,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協作互助,形成了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合作學習又是一種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學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幫助,重新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只充當了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合作學習因為學習者的積極參與、相互作用,使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還是一個交往和審美的過程。它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已成為學生學習的新方式。怎樣使合作學習更有效呢?這需要教師改進教學策略,給予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研究學生的「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組建學習小組,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2-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里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由於小組成員之間的個別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收獲,這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二、選擇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證。
1、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此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的合作,培養同學間團結協作的精神。如:在教學《統計》一課中,當學生學會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後,我放了一段路口來往車輛的錄像,要求同學們統計機動車流量情況,一分鍾後,我問:完成任務的舉手。沒人響應。學生說:老師,太快了,記不下來。我說:可以想想辦法呀!沒有老師的要求,同學們開始自發的結成小組,有的當記錄員,有的數小汽車,有的數大客車,有的數貨車,有的數摩托車,再放錄像,一分鍾後,順利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有意設置一定的障礙,可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提高合作的效率。
2、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多用在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處。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教師出示12-9的例題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演算法,幾分鍾後,有的學生眉頭緊鎖,面露難色,教師趁勢說:小組的同學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同學們一聽,立刻又活躍起來,藉助學具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著各自的看法,最後得出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演算法。如:12-2-7=3;10-9+2=3;9+(3)=12;……可見,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3、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可以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後,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出了這樣一道判斷題:把12個蘋果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一定得4個。有的打「√」,有的打「×」,老師沒有裁決,而是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了一場小小的辯論,最終反方以強有力的事實說服了正方。可見,意見不一時,組織小組合作,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強競爭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也是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
三、教師的組織引導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徑。
1、強調小組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數學課程標准》的總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集體智慧是個人創新的源泉,「基礎知識+人格特徵+思維風格=創造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協同發展,尤其培養了「團結合作」這一未來人才所必須具有的良好品質。
另外,針對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烈、浮躁而不踏實的弱點,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並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對於少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思維障礙,教師要及時調控,不能讓成績好的學生看不起成績差的學生,也不要讓暫時後進生產生自卑心理,應提倡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2、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首先要求教師要把握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系,進行及時引導;其次教師要發揚民主、大膽放手。例如在新知探求的過程中;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在運用概念、性質或定律等數學知識去判斷、辨析正誤時。第三,教師要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風氣和習慣。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須突出一個重點即個位不夠減時怎麼辦?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操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1)、學生已經有了不退位減豎式計算的經驗,因此,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個位不夠減怎麼辦?(2)、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一個單純的旁觀者,而是學生合作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給學生的交流提供這樣幾個問題:想一想,可以藉助什麼工具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單根小棒不夠拿怎麼辦?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根拐杖。(3)、將擺小棒的過程在豎式上表示出來,並得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這一高度概括的法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這樣的合作,不僅使學生知其然(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更知其所以然。
3、教給小組合作的方法,積累合作經驗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麼。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範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採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合作學習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如:在學習《可能性》一課時,我安排了摸球的小組游戲,讓小組成員在不斷的嘗試、實驗中歸納總結出本課的學習重點。
另外,適當的完成一些小課題也是積累合作經驗、培養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一般說來,合作學習的課題有一定難度,需要搜集資料、選擇途徑、合理分工等,小組里的每一位成員都要為課題承擔一定的責任。還以《統計》一課為例,在學生學會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方法之後,我安排了一次小課題活動:調查本校紅領巾電視台各欄目在二年級同學中的喜愛程度,並向電視台台長寫一封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四、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
小組學習對當今課堂教學改革而言,其意義是很大的,但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問題。
1、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課堂上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但學生還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組間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其學習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
2、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很多時候卻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台,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
3、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每個組員都必須是主人翁,都要主動地參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活動欠主動,往往是坐在旁邊聽別人說、看別人做,最後做個無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這樣的學生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參與度不高,聽、說、思維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時也影響了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應注意
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別人,要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要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動參與學習。其次,合作學習的內容要精心設計,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教具也要認真准備,盡量減少教具學具的缺點,使它們能真正幫助學生學習。第三,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避免合作交流時「人雲亦雲」的現象和討論不能深入的缺點。最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時間,力戒合作學習的「假」與「浮」等等。
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實踐。要經常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指導合作學習的技巧,從而逐步培養自覺合作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
Ⅷ 怎樣實現"學生學習形式多樣化
以下是我認為可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的幾種方式 一、對傳統「講授法」的揚棄。 講解作為一種古老的教學方式,在它沿用的歷程中,由於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學活動的發展和教學活動背景----社會的變化,逐漸顯露出其與新理念下的現代教學不適應的弱勢一面。但「講授法」無論是在現在還是將來都會長期存在於農村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之中,並依然會成為廣大農村中學歷史教師樂用和善用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作為歷史教師,對「講授法」明智的態度和做法不是完全拋棄,而應是對之加以改造使之趨向完善。比如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自學指導相結合、與引導學生的課堂討論相結合、與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等。 二、「自主探究、學案導學」教學法。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統治地位,具體表現在重教法輕學法、重提問輕思維、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展。這種忽視師生多邊互動、忽視學生主體性和個體創造性能力的模式與當前課程改革潮流背道而馳。教學法的核心是「學法」,應當看到學生自主意識強而自主能力弱的現狀,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作為教學關鍵,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在農村中學,絕大多數歷史教師採用教案教學。為了適應新課改,倡導新理念,進行素質教育,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就要把這種傳統的教案教學改革為逐步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案導學。所謂學案,它不是教師教案的濃縮,而是教師為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而編寫的講義。學案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活動的設計、梯度形成性練習以及自我矯正反饋等。
Ⅸ 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指導方法有哪些
創建優質高效魅力課堂,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這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一個共識。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多數教師都在進行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程改革試驗,可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存在著不少誤區,要麼是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要麼是假以自主學習之名,讓學生進行一些毫無價值的討論交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評價少,或者不作任何評價,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教學生學」(陶行知)。《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不是完全依賴別人,而是獨立自主地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自覺行動。因此,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已經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勢在必行的事情。
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呢?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只有更新觀念,真正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體驗、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學習才會更加有效,學生素養才會全面協調發展,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一、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先做好自我預習。
預習作為開啟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按照「讀課文——識字詞——解文意——理脈絡——思問題」的預習步驟,指導學生做好每天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掌握學習主動權,做到課堂學習有的放矢,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效果。對學生預習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形成機制,決不能草草了事,流於形式。
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了問題,會感到新奇,就有了更多求知慾望,產生了自學的興趣,在課堂中做到自覺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應多加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用心去思考、探究,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效果。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就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准備,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靈活有效地應用於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用精彩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手段、生動的教學語言來組織好每一堂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發問,積極思維,大膽想像,勇於創新。老師更要做到有「撫」有「放」,要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1.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光是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用。在課堂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多引導,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
2.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要想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技能,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於成功。」他向我們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反復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課文,互相學習,交流討論,自主完成課堂的學習。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學生逐步形成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會學」。
3.通過課堂教學,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要及時給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例如我在檢查古詩文背誦時,因為課文內容難度不大,我便放手給學生們,讓他們獨自誦讀、檢查,再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交流,大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就會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還要做好課後復習。
課後復習,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把課堂中學過的知識回顧一遍,舉一反三,加深印象,讓知識得以鞏固、得到拓展,並有所創新,更主要的是養成積極主動自學的好習慣。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課後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我檢查作業,細心培養並做到持之以恆,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養成了的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加強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自學能力,創立了「自主、輕松」課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優質高效魅力課堂的有效性建設。現在學校每位教師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發展,並在課堂達標活動中展現出強勁優勢,而且有數名教師在市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佳績。這就表明,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在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Ⅹ 怎樣在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學方式應該以科學探究為主,輔之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會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一、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過去的教學行為中: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說、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其表現是學生為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為學生服務。教師成為傳聲器,學生成為容器。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教師扮演的是綜合角色。也就是說,在學生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現。當學生遇到難題時,你就應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是一個引導者;因此要轉變觀念。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我的做法是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思維方面的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後再予以糾正。不能作為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命令學生,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應該「蹲下身」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進行科學探究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通過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 討論與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來實現的。
二、加強實驗的探究性
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更多的實驗知識與技能,在教學方法上,我拋棄原先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畫學生背的做法。應該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留有一定的空間讓教師創造性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實驗創設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獲得自己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三、 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課堂上,現在更多的為學生著想,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充滿了活力,呈現出了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自由和權利,可以獨立思考、自由表達。這些自由和權利大大地釋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也因此變得活潑、敏捷和富有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