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端午節社會實踐報告
內容: 一·調查粽子的種類、式樣、受歡迎程度及原因。 二·調查人們對端午知識的了解(包括來歷、活動和內容) 人們對端午文化了解多少?端午前夜,我們擬了有關端午的三個題目,在時代超市隨機采訪了10位購物者,問題依次為:1.端午節和哪位歷史名人有關?2.他是什麼朝代人?3.為何紀念他?(附調查問卷表和音像資料) 三·本地慶祝端午節的形式、活動及活動倡導者的初衷和目的 1.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端午食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 懸艾葉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活動:舉辦晚會,歌舞節目等來慶祝。有的人則上街購物、吃飯來慶祝端午。 活動倡導者希望人們能夠知道端午節的相關歷史與其作用,不讓它在人民心中淡化,不讓端午節變成「粽子節」。 今天是端午節,昨天就陸續收到關於端午節的信息。擇取一條:「 端午節送你一隻香甜粽子:以芬芳的囑咐為葉,以寬厚的包容為米,以溫柔的叮囑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這五月五的情懷」。很精美的短句,要讓屈原看見都會點頭稱贊。不管哪種表達方式,都代表一種問候,一份惦記,一種牽掛。還沒吃上粽子已經感覺到粽子的香甜了。
㈡ 通過端午節向二年級小學生進行哪些傳統教育的綜合實踐
一、選題背景
群龍飛渡,百舸爭流,萬粽飄香……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再次向我們走來,然而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端午並不是非常了解,對端午習俗中的文化現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問題提了一大堆,多數學生提到端午節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適時組織這次「粽情飄香話端午」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設計思路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過合作調查、采訪、參與實踐、信息搜ji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展示與評價等探索活動,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安排
整個活動從XX年4月開始到5月結束,歷時6周。活動共分為四個階段:
1、宣傳發動階段(一周)
2、活動實施階段(兩周)
3、活動階段小結(兩周)
4、成果展示階段(一周)
四、活動目標
(一)活動總目標:
端午節快要到了,開展關於「端午」的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端午的各種小知識,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己搜ji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歡樂氣氛中,亦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孩子們形成樂觀合群的心理並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具體目標:
1、認知目標:
(1)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由來、美食、習俗、慶祝活動、以及端午節的詩詞、歌謠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過活動,對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步驟有進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求各種途徑處理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小組合作調查、采訪、匯報交流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學習交流能力、相互欣賞的意識的生成以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標:
(1)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通過合作小組的ji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2)通過課題研究,增強學生對家鄉、對人民以及淵源歷史的端午文化的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文化傳統知識的探究心理,鼓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五、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第一階段 活動准備階段(1周)
(一)活動目標:
選定主題,生成子課題,設計並完善方案,為實施研究作好設想。
(二)活動過程
1、產生主題,展開討論
聽聽端午歌謠、欣賞端午漫畫視頻、說說過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大家紛紛講述以往過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題——「粽情飄香話端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提出了一大堆問題,如:端午節具體指哪一天?有多長的歷史了?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過端午節?有沒有端午的傳說故事?人們過端午有哪些風俗習慣等。
2、歸納指導,將相關或相近的問題歸在一起,生成子課題
① 端午節具體指哪一天?它是怎麼來的?有多長的歷史了?為什麼要過端午節?有沒有相關的傳說故事……
㈢ 小學生端午節寫兩句話作業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內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容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㈣ 端午節社會實踐報告
記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人們都說:自己動手最光榮。這一天,我去全國農業展覽館自己動手玩了一天…
2010年1月29日上午,我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參加了一個參觀和動手的冬令營活動。
上午先是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里能夠參觀的有農具、農作物等。
接近中午時,管理組織者組織我們搞了「扎染」這么一個活動。記得我有一年在雲南大理旅遊的時候,看到了扎染出來的工藝品,各式各樣的,特別漂亮,但我卻不知道它是如何做出來的。參加了這次活動之後,我總算是知道扎染是怎麼做出來的了。
我們做扎染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由農展館的組織者給我們每個人各准備了一塊非常粗的土白布和好幾根繩子。然後把這塊白布任意疊成一種形狀(我把它疊成了長條狀),之後,用這些繩子系在這塊白布的任意幾個地方,系成死扣,再用編好號的夾子夾好,記住自己夾子上的號,然後交給管理者放到鍋里煮並且上色,這些工作做完後,管理人員通過叫號的方式把每個人的作品發到我們手中,讓我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繩子剪掉,然後把這塊布展開。哇噻!真漂亮耶! 我覺得它很像旅遊景點中見到的懸崖峭壁上接近水面處那一道道水紋,又像紅色的大理石的紋路,更像一場刀光血影的殘酷戰爭之後,血染的長江水,我由此想到了蘇軾筆下 「捲起千堆雪」的赤壁……
當我在切身體驗勞動時,我才更進一步地領會了這句話的精髓。勞動確實很辛苦,但卻是苦中帶甜的。我體會到了勞動的感受,勞累到大汗淋漓時的感受。這些都不是能從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所能觸摸到的,這種感受是作為一名勞動者內心深處的,最平凡而又殊於一般的感受。
這一天,我在農展館玩了一天,農展館的負責人讓我們參觀博物館。我高興地應承了下來,心想,參觀有什麼不容易的,聽講解員解說,一邊聽一邊想不就行了嗎!於是滿懷信心的聽著這些講解員講解,誰知道事實和想像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
我先參觀到一個關於耕種的展覽,看著貌似簡單的耕種,換成自己來耕種就會覺得很累、很難了,因為這些展覽都是從古代開始說起的,古代人耕種沒有那麼先進的工具,所以他們耕種起來很難,也很累。我們現代人的耕種基本上都是用機器了,所以看上去就很輕鬆了。我參觀了一會兒,覺得煩了、累了,就想放棄參觀。
剛想放棄,然後回家去干點別的事情,但是不輕易放棄的性格使我想到,我煩什麼呢?古代人用這么古老的工具耕種,那麼難,那麼累,都沒有煩,也沒有放棄;放棄了耕種,就等於放棄了生命。那麼,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讓我煩的呢?後來,我就在那裡冥思苦想,我想起一次暑假到外地旅遊爬山的情景了,爬山非常不容易,爬著爬著就累了,即使穿著專門的登山鞋,也很快就累了。所以我想,還是堅持一下,認真聽講解員一點點地講解,認真想其中的道理,轉移轉移我對累的注意力,也許就會忘記累了,果然,後來我聽得津津有味,很容易就明白其中道理了,也不覺得累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時心裡挺興奮的,於是更加滿懷信心,繼續參觀和動手了!
呃…經過講解員一番講解之後,我覺得我學到了好多以前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我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動手動腦解決了問題是我這次活動中的最大收獲,學習亦是如此吧!
通過這次實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體會。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是會還是不會,你都要有勇氣面對它,嘗試一下。做了,你是困難的領導;不做,你是困難的俘虜;而我在實踐中收獲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更加努力,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我也會把這次活動的體會告訴我的同學,讓他們在學習煩的時候,也像我一樣,再堅持一下,等嘗到學習的樂趣後,就會愛學習了。
這次活動我體驗到了在自己動手之後的成功,了解了扎染的製作過程。
很多人也像我一樣堅持到活動結束才離開,說明活動的組織者策劃的很不錯,安排的也很周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㈤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走進端午節"怎麼寫
生設計從現在開始
——關於高中生及大學生自我人生規劃問題的社會調查
一、調查研究背景
1.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想在人生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事先規劃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規劃,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目標之後再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學,更經濟。
古語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作為新世紀的高中生與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做好自我人生規劃是十分必要的。
對於大學生而言,人生規劃的意義不言而喻。通過事先的人生規劃,確定其最佳的奮斗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按照長期性、挑戰性、清晰性、可行性、適時性、適應性、持續性的原則,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使大學生在畢業後順利進入職場,實現自己的夢想。
而對於高中生,不少人專注於學習而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過規劃,這是不科學的。其實,做生涯規劃最合適的時間便是高中時代,因為這時人的個性已基本形成,馬上面臨的高考是決定一生的重要因素,高考實際上就是對未來職業的第一次定位,在職業定位之前,進行相關的測評,然後以此為據,做出職業生涯規劃,再根據規劃選定高考專業,這是最佳方案。相應的,做出全面的人生規劃為順利適應大學生活乃至社會生活都起到關鍵的作用。
2.調查內容的基本概念解釋
人生規劃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學習發展規劃、身心健康規劃、生活管理規劃及素質拓展規劃五個方面。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過去成長背景、目前資源條件和將來可能路徑的自身主觀和環境客觀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合理擬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為開發和獲得與職業相關因素而制定相應的教育、工作計劃,按照一定時間安排,採取行動以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一個有機逐步展開的過程。
學習發展規劃是根據個人自身情況,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科學安排學習任務,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身心健康規劃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它需要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健康及心理狀況,通過自我努力提高身心素質。
生活管理規劃包括時間規劃、理財規劃和情感規劃。而素質拓展規劃則容納了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實踐素質和創新素質的內容。
二、方法與步驟
此次調查針對高中生及大學生,分為公共場所問卷調查與網上問卷調查兩個方式。 公共場所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網上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86份,有效回收率43%。合計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54.4%。調查對象中高中生79人,佔58.1%;大學生57人,佔41.9%。
三、調查結果分析
1.缺乏規劃意識,思想准備不足
選擇職業方向,拓展自身素質,確定未來的生活道路,是高中及大學時期生活的一個重要任務。然而調查表明,目前高中學生基本沒有接受生涯規劃教育,對自己的將來較為渺茫,相當部分學生在面臨人生重要選擇的時候,認識不足,准備不足。在回答「文理分科」的問題時,選擇「目標明確」的盡佔35%,其餘65%。
㈥ 端午節實踐活動3000字感想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10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㈦ 最難忘的綜合實踐活動關於端午節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自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㈧ 圍繞端午節做一次實踐作業,怎麼做
自己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