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2. 小學數學作業格式
1、數學科作業,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均要求書寫端正,不得潦草,學生做作業的態度要求嚴...
2、數學作業中的漢字書寫以楷書為規范,做到筆劃、筆順、結構正確無誤,字距合理,行...
3、數學豎式分行寫,位數對齊,加減乘式下的橫線要畫直,與橫行平行,低年級要求用直.
3. 小學生數學作業設計時需要注意什麼
很多教師布置的作業仍然是課本中的習題或相關練習冊中的習題,這種習題大多形式單一,機械類同。這種作業形式不但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都是教師對作業不重視、不加選擇、不加設計、不加研究的結果。那麼,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如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下面本人就結合教材,談談在新課標下學生作業的設計。
一、改變作業的認識。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作業是老師用來讓學生鞏固知識的,或者作為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為了這一目的,作業往往是教師向學生布置、提問,也就是被動型作業多,主動型作業少。作業形式單一,答案也絕對,封閉。只是重視結果,不重過程。學生往往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而做,甚至抄他人作業。在素質教育下,我們應該認識到,作業不僅是鞏固和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而且是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和拓展,是學生實踐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掌握知識的快樂。
二、設計多樣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泰戈爾說: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如果我們老師每一次布置的作業都是一成不變的,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作業失去興趣,所以在作業設計中,要追求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要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體驗成功,提高能力。因此,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含量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如有一位二年級數學老師,在教完了表內乘法口訣後,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題:秋天到了,你們想欣賞秋天的景色嗎?秋天的景色是多麼的美麗啊!假如學校決定明天去秋遊。要求秋遊時大家自己帶點心,而且這次秋遊的點心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去買,不要再叫爸爸、媽媽買了。下面是老師收集到的一些食品的單價:可口可樂4 元、餅干2 元、麵包2 元、漢堡包8 元、蘋果1 元、梨8 角、炸雞腿5 元、果凍5 角 用30 元買本組的點心,你計劃怎樣買?你可要讓大家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好哦。同學們,用你們學過的知識,看哪一組安排得最合理?這種趣味濃厚的作業,不是靠多題量或復雜計算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把知識點融在情境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的情況,靠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充滿童趣,而且訓練富有思維含量,能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不僅達到了訓練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智力潛能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接受知識並進行再創造學習。
三、設計層次性的作業,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校和班級中,在學習上都會普遍存在學習優秀生、學習中等生和學習後進生這三類學生。有差異的學生做沒有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我們設計的作業要有層次性(鞏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還要根據學生的愛好或特長,設計一些能凸顯不同特長、發揮潛能的作業,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能夠獨立完成的作業,並且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畏困難,努力向更高一層次的作業題挑戰,作業題設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定內容而不定人數,讓不同層次學生在跳一跳的過程中各有所得,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獲得學習樂趣。同時,實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更深層次地喚醒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達到全體學生充分、自由、和諧發展,人人各有所得,人人得到發展。分檔作業的編排設計一般遵循對低層次的學生是低起點、補台階、拉著走、多鼓勵;對中層次的學生是有變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饋;對高層次的學生是多變化、有綜合、主動走、促能力。
比如,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布置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訓練的作業。通過訓練,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吃得了,學會最基本的知識,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真正減輕學困生的心理壓力,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而中等生在班級中占的人數最多,布置作業的內容在上面的作業內容(學困生做的)上可增加一些變式、判斷比較和一般綜合題。如課後作業和相對應的學習指導訓練題。這樣通過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基本技能,完成學習目標,並通過一定量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優秀的學生是班中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智力訓練題、提高題包括綜合面廣、靈活程度高、創新意識強的題目,這類作業可以來源於課後和相對應的學習指導訓練中的星號題或教師自編的補充題。這類題目面對的是班中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完成中等生作業的基礎上,再這類作業。這樣就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達到拓寬學生思路和知識面、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課外作業的設計布置,把學生從過多過濫的作業中解脫出來,使學生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自主選擇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熟諳,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方法,在編織精巧的作業訓練中得到培養,學生能夠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4. 小學數學作業要求
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回家作業,其他年級作業量控制在20分鍾左右。 對重點難點做好講評工作,力求人人掌握。
5. 小學數學作業書寫的基本要求
小學數學作業書寫基本要求要格式工整,字跡清晰,讓老師能看的清楚就好了,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要求。
6. 急求:小學生數學作業本格式
數學作業本分為兩種,一種是大的,一種是小的.小的一般為橫格,中間一條線把整個作版業本一權分為二;大作業本也是橫格,第一種中間沒有豎線.第二種格式跟小作業本一樣,只是要大一點.第三種一半是橫格,一半是空白.三年級一下一般有小作業本,三年級以上一般有大作業本的第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