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中語文課程的結構有什麼
前言: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目標與內容:總體目標和內容,階段目標和內容
實施建議:教學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開發與運用建議
B. 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 的內容結構及其組織方式有哪些
一、正確地把握語文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對各個知識板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正確的航向。根據課程標准中學年段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關鍵)。並抓住文本的重點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的難點,力求為教學找出更簡單有實效的突破口,來解決消除教學中的障礙。二、 深入解讀教材我認為,深入解讀教材須達到五個層次:第一層:關注「教材包含了什麼」,著眼點在教材的表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比如知識點、標題,或者書中設計的圖片,問題與活動等。第二層:主要思考「書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難點何在?所謂的重點內容,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包括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節課以及某部分內容的重點;從內涵上來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內容對順利學習其他部分起基礎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第三層: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應該如何組織與整合」,著眼點在教材的組織順序與結構上。首先,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組織順序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符合。其次,關注整合程度,內容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不同時間的內容銜接性。第四層:關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什麼要求?教材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什麼要求等問題,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領略教材的弦外之音。第五層:思考「教材蘊含著什麼」 、「折射出哪些數學學科教育理念?」、「滲透了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體現?三、創造性使用教材葉聖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書本是一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憑借,卻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憑借。」「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看來,創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精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而且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時還可以為達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輔助材料。正確認識教材,努力鑽研教材,科學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範例和學生練習的例子,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語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C.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評課有何評價技巧
熱心網友
1.教學結構是否清晰
2.教學重點是否突出
3.學生參與是否活躍
4.老師教態是否自如
5.教學任務是否完成
示例:
注重發揮好教師的及時評價作用,通過教師的及時評價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有強烈的啟迪性、熱切的鼓勵性和精當的指導性。同時又落實好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到為學而教,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鼓勵學生自己解讀文本,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從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兩位教師都具有扎實的語文教學功底,能很好的駕馭課堂,教態莊重自然負有感染力,師生情感十分融洽,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又精當簡練,有啟發性。能熟練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做到用多媒體而不畏多媒體,演示的能容和時機緊扣住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如講授《蘇州園林》中通過展示實際圖例,使學生對「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有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教學思路設計能緊扣教學實際內容,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結構安排上看,時間分配較合理,密度適中,模塊之間的過渡自然,做到環環相扣。如教師在講完蘇州園林大處注重四個布局後,問學生「完美的圖畫」中「完美」含義是什麼,是否做到「注重四個布局」就完美了?從而很順利地過渡到園林的局部地方如角落、門窗、色彩等方面也做到了完美。
從教學效果來看,兩節課教學效率較高,課堂教學容量較大,學生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討論氣氛亦較熱烈,教師既注重了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又注重了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達成和培養,如《都市精靈》執教者在和學生探討完課文,學生了解了到人要和自然和睦相處之後,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課後同學們去觀察一下,隨著新區西部開發,我們的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擬幾條保護環境的宣傳標語。整體上感覺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
提出幾點思考,與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討商榷:
1、感覺課堂上教師預設的太多,學生動態生成的太少。學生的思維一直禁錮在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條條框框之中,對於課堂中學生碰撞出來的思維火化,教師沒有及時的把握住,並使之得以充分燃燒。
2、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問題、解讀文本的時間不是太充足。教師有時多次的催促學生,必將影響到學生的思考效果。
3、課堂上熱鬧有餘而寧靜不足。同所有公開課一樣,教師一味的追求課堂的喧鬧,充塞語文課堂的是學生琅琅的讀書聲,七嘴八舌的討論聲,熱情四射的演講聲,而忽視了學生思考問題時的寧靜的美麗,沉思的美麗。其實學生自主學習時需要一份寧靜,傾聽時需要一份寧靜。我個人以為缺少了傾聽,缺少了沉思的語文課堂不能說是完美的課堂,
4、教師所設計的一些問題雖能緊扣住文本,但是顯得較零散,沒有一個能起著串起全文的好的問題,問題缺乏一定的層次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5、教師賦予一節語文課的教化功能太多,感覺上目前絕大部分語文公開課都有一種非語文的語文課現象。
另外生命在於運動,堅持不下來可以嘗試減肥葯,那麼2011年到底哪種減肥葯效果好,什麼減肥產品好呢?你只需要網路輸入197197減肥網排在第一的網站就是收集了淘寶最好的減肥葯,綠色健康輕松瘦身,被消費者評為是最有效減肥葯排行榜!
D. 小學語文試卷結構包括哪些
小學語文一般會考中學的語文知識,比如說作品的作者、補充詩詞
看看這份試題:
小學語文教師考試試卷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60%)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下列漢字按音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曇②藐③殲④餚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B、②⑥①④③⑤
C、⑥②③⑤①④D、⑤③④①⑥②
2、下面拼音下寫出的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A、bēi gōng shéyǐng B、shéng qíng bìng mào
背弓射影聲情並茂
C、ōmóu shàn biàn D、jīng yùliáng yán
多 謀 善 辯 金 玉 良 言
3、下面的句子的朗讀停頓表示「兩個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項是( )
A、你跑不過他|也得跑。
B、你跑不過|他也得跑。
C、你跑|不過他也得跑。
4、下面句子的朗讀重音表示「別人會不會開車我不知道」的意思的一項是( )
A、我知道你會開車。
B、我知道你會開車。
C、我知道你會開車。
D、我知道你會開車。
5、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級布署,他們認真組織了一系列觀摩課,師生的反應熱烈。
B、別看他倆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其實是貌和神離。
C、我們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D、這哥兒倆,一個標新立異,一個循規蹈矩,差別太大了。
6、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有些書可供一,有些書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幾部書是應當
消化的。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它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多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應當全讀、勤讀,而且 地讀。
A、嘗咀嚼則用心B、嘗品味則悉心
C、讀咀嚼卻用心D、讀品味卻惡心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上的成語,與句意最貼切的一組是()
①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里陳列著各種奇珍異寶、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廠展品室里陳列著花卉、鳥獸、人物等各種玉雕展品,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 。
④貨櫃上擺滿了具有傳統特色的球寶、翡翠、玉雕、字畫,品種齊全,真是 。
A、應接不暇琳琅滿目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美不勝收
C、應接不暇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琳琅滿目
D、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應接不暇琳琅滿目
8、下列各句語言表達不連貫的是()
A、絢麗的朝陽放射出燦爛的萬道光芒。
B、綠楊垂於舞,黃鳥緩聲唱。
C、我沿著小路走著,兩旁是一片綠油油的麥田,春風吹來,還有一些五顏六色的野花。
D、春天是播種的時候,太忙了;夏天烈日當空,太熱了;冬天縮手縮腳,太冷了;只有冷熱相間的秋天最理想。
9、兩句話所表達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A、(1)非經批准不能動用流動資金。
(2)非得經過批准才能動用流動資金。
B、(1)除非你去請,他才會來的。
(2)除非你去請,他是不會來的。
C、(1)這樣的事,我何嘗願意做?
(2)這樣的事,我何嘗不願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經驗,難免會出現一些差錯。
(2)他缺乏工作經驗,難免不出現一些差錯。
10、下列各句在表達上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球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頂峰。
C、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對這種坑害顧客騙取錢財的不法行為,應給以嚴厲打擊。
D、馬教授領導的科研組研製出能燃用各種劣質煤並具有節煤作用的劣質煤穩燃器,為節能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按原文填空、默寫。
1、春風吹,春風吹,吹柳樹,吹桃花。
春風吹、春風吹,吹燕子,吹青蛙。(《春風吹》)(2分)
2、荷葉的,像一個個。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有的才展開
花瓣兒。有的花瓣兒,露出。有的還是 ,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4分)
3、默寫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4分)
三、閱讀(30分)
生命的掌聲
我常常想起一個關於掌聲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班裡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兒,沉靜漂亮,但是總愛蜷縮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後來我們才知道,她的腿因為得了小兒麻痹症而落下了殘疾,她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勢。
一天,上演講課時,教師讓同學們走上講台講述一個小故事。輪到英子演講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演講老師是剛調來的,還不了解英子的情況,他就一直點著英子的名字。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慢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兒紅了。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英子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就在她剛剛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長久,在掌聲里,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緒,開始講述她童年的一個小故事。她的普通話說得很標准,聲音也十分動聽。當她結束演講的時候,班裡又響起了一陣掌聲。英子很有禮貌地向老師深鞠一躬,又向同學們深鞠一躬,然後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台。
奇怪的是,自從那次演講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是那麼憂郁了,她和同學們在一塊游戲、說笑,甚至有一次她還走進了學校的小舞廳,讓同學們教她跳舞。後來,英子的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數學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們學校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還得了獎。
三年時光,匆匆而過。三年之後,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學破格錄取。後來,英子給我來信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我應該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那次掌聲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這才明白英子變得開朗活潑的原因。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給人鼓掌,尤其是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其實,人都需要掌聲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誰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采?掌聲,是一種尊重,更是對一個生命的鼓勵和肯定。
1、本文的主人公英子曾經是一個性格、的殘疾姑娘,她早來遲走,是因為「 」。那次演講後,她變得 、 了。(5分)
2、「英子的眼圈兒紅了」,是因為;「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是因為
。(6分)
3、對英子來說,為什麼那是「生命的掌聲」?(5分)
4、「其實,人都需要掌聲的。」那句話中的「掌聲」指什麼?(4分)
5、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談你讀了本文後的感受與啟發。(10分)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
一、根據部分更新大綱內容填空(10分)。
1、語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組成部分。(2分)
2、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 ,培養愛
E. 小學語文文章都有哪幾種結構
有五種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方法:說明式語言.敘述式語言.描述式語言.議論式語言.抒情式語言
寫作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
表達方式
抒情
記敘
描寫
議論
說明
寫作手法
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F. 針對小學語文學科特點,怎樣設計課堂結構博客
在教學中,該從哪些方面入手設計問題呢?這是許多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和大家討論。
一、我認為可以從文章的結構層次設計問題。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自己的寫作思路,所以在教學第一課時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能力。比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全文主要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根據習俗概述,你認為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通過這樣提問引導學生提取相關信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又如在教學《魯濱孫漂流記》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快速默讀梗概,了解這部世界名著的內容。再次默讀,概括一下魯濱孫在荒島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魯濱孫在荒島上創造了生存的奇跡,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通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把握主要內容的能力,並且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與精神。
二、還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方面設計問題。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一定的寫作意圖:要麼表達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要麼贊美人物的美好品格,要麼揭示某種社會現實,等等。這些蘊含在文章深層的主旨,有待於老師設計出各種問題加以引導點撥,幫助學生進行感悟理解,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題的能力。比如朱自清的《匆匆》一課,作者的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之情。所以在備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引導啟發: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另外在學生交流語句的過程中,還可以設計問題:邊讀邊想像這個句子,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最好?通過這些問題的恰當設計,就能引導學生品讀重點句子,用心體會作者描寫的意境,體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體會優美語句的表達效果。
G.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裡面,「結構」包括什麼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表達方式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
H. 小學語文有哪些段落結構
段落,不同於自然段,自然段具有明顯的「換行」標志。段落有時被稱為段落層次,也叫「意義段」或「結構段」,段落層次往往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當然,也可能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個段落層次。我們知道,結構是指文章的內部構造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式。理解段落結構一方面要弄清文章是由哪幾部分或哪幾個內容按什麼方式構成的,同時,也要求能弄清段落內部的層次構成。要做到這些,就要能把握段落結構的規律,熟悉安排段落結構的方式。
文章安排段落結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最基本的是「縱式」和「橫式」兩種。在記敘文、說明文中,「縱式」結構常表現為以時間的推移或作者認識的發展為順序來安排層次;「橫式」結構則表現為以空間的轉移或材料的歸類為線索來安排段落結構;有些比較復雜的文章,常採用「縱橫交叉」的結構方式。議論文的「縱式」結構表現為各個段落層次之間或層次內部的遞進關系,使意思由淺到深地逐層深入;「橫式」結構表現為各個層次之間的並列關系,以事物的各個側面分別論述,以揭示事物的本質。
[方法導航〕
理解段落結構的能力,應通過平時的閱讀訓練來培養。在閱讀訓練中,應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安排段落的順序;應注意不同文體在段落結構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同一文體在段落結構上的變化;還應注意避免閱讀理解時可能出現的誤區。具體方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要總覽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安排表達的順序。文章安排表達順序的依據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在把握文章安排表達的順序的基礎上,再分析文章各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把聯系緊密、意思接近的段劃在一起,以構成一個段落層次,進而弄清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找到它們,有助於層次的劃分和結構的分析。
例如《這不是一顆流星》共有17個自然段,其中l-8段集中講「我」和孩子看黑熊表演的事。9-14段聯系在一起講的是「我」回憶中的幾件事。15-17段又聯結成一個整體,講了「我」結束回憶後的感慨。也就是說全文17個自然段,可以分成3個段落層次,分別講了3個時間段的事情。另外,在l、2兩個層次連接點的第8段末尾有一個過渡句,它提示讀者下面將進入回憶,也就是進入一個新的層次;而在2、3兩個層次連接點的第15段中有一個過渡句與前一個過渡句相呼應,提示讀者下面將從回憶轉入現實,於是便可以此為依據,在這里劃出兩個層次來。
二、文章安排段落結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分析段落結構,應當注意不同文體在結構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同一文體在結構上的變化,採用恰當的方法,做到准確、快捷。
I. 如何有效使用情境教學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設情境」,但當前小學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與生活實際脫離,或者設計的情境沒有內涵,只是課堂的裝飾或擺設。作為設計者,教師要提高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
一、當前小學語文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 再藉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或強化語文學習主題,常常在看似熱鬧的場面背後,淡化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相疏離創設的教學情境一旦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服務教學的作用,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干擾因素。 有些教師試圖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 來,期望為學習創設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設計情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對情境的運作過程中,由於傳統教學思維和方法的束縛,教學仍在傳統的路徑上運行,抹殺了情境對教學的輔助和促進作用。這樣既浪費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 的時間,也花費了教師過多的精力。情境與教學成了油與水的關系,而沒有達到水乳交融的理想狀態。
二、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該以三維目標為導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傳統的教學活動遵從死記硬背,是教師喂養式的教學方式。但有效的語文學 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有效的教學情境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轉變為重學,注重有效性和實踐性,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能舉 一反三, 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發揮聰明才智, 各個學校可以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探討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發揮集體優勢、智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要全方面提升自 身素質,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總結經驗,使講解深入淺出,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要根據創設的情境發揮現場表現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提高隨機應變能力,發揮自身思維力和想像力。在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情境中,學生 的思維是擴散的,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較好的應變調控能力,以駕馭課堂。此外,學校要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校際之間,與有關教育研究者、專家、校外教育之間的聯系,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其次,校本 研究本質上是人與人的交往,是對話。教師合作、對話交流、團隊融合可以發揮 集體智慧,應該成為教師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下,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相互分享、相互促進,取長補短,進而造就優 秀的教師團隊,優化語文情境創設藝術,推進教育的變革。教學後集中進行反思,交流各自的見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新的思考,對情境創設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教法和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創設調動積極性的游戲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中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 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創設開發創新能力的開放式情境 開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 變性, 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像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的情境。
新課改下的有效情境創設應該根據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情境生成學習 材料、問題。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些情境應該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並且蘊涵語文知識。作為教師還應找准情境與知識的切入點,及時生成問題材料。還應從學生已
有知識、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也就是一種基於舊知識,經驗的認知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 「最近發展區」 ,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於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尤為重要。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們國家在新的國際競爭的形勢下對教育宗旨和 教學內容、方法、過程與空間的一次新的調整。新課程需要我們吸納教育教學實踐中一切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的新方法、新成就。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有效情境創設進行的教育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語文情境教學,也為我們當前語文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將使我們漸漸接近、甚至最終達到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J.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其實簡單的說:「語文素養」就是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既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還要表現為比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放眼社會生活,傾聽能力的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和訓練。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他們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細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四心」,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最後還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二)讓學生大膽的說起來
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大到論文答辯、演講。小到與人溝通、待人接物、見面問好等。要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言語少,老師要多採取措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美的導語,幾句精闢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範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像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慾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後,老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願意與人交流。 (三)夯實閱讀指導
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外閱讀也當然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他所關注的不是一個單純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體語言素質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因此課外閱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和指導課外閱讀呢?1、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於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如:用含義不同的符號圖畫重要內容;在書頁的天地頭作批註;做內容摘要,整理閱讀提綱,將書讀薄;展開想像、推理,進行分析、評價,寫心得體會,將書讀厚實。2、抱著研究的目的讀。美國的教育十分重視研究性閱讀,學生總是帶著一定的研究專題,主動地搜尋和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並寫出研究論文。這種做學問式的閱讀不是以囤積知識為目的,而是圍繞某個問題去閱讀相關材料,因而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縱深。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我定期向學生拋出一些有研究價值且學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介紹一些閱讀材料,指引查尋資料的途徑,教給做學問的方法,讓學生在研究性閱讀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的保持。3、變眼讀為心讀所謂眼讀,就是一般性地看書,只用眼睛掃瞄即可;而心讀,指的是入乎其內,心無旁騖,用慧眼去捕捉,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仔細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內涵,科學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從眼讀升格為心讀。4、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記憶是語言內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華的精美語言,應該爛熟於心。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於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讀解就可能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熟了,才能鑽得深,悟得透,將語言的精品、思想的精華納入自己的知識寶庫,經發酵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遷移運用起來也才能得心應手。5、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於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典範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驗。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去讀書,他們就有了明確的獵取對象。教者再指導他們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與社會實踐結合,每次閱讀也就容易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總之,課外閱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必須給予適當的指導方法,使得課內、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成果的體現,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展示。但卻有許多的孩子怕寫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任何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開始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那麼以後的作文教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僅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我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還可讓學生模仿本文的結構寫作,例如學完《找春天》後,仿寫《找秋天》。學了《我會變》,學生嘗試以第一人稱寫自己喜歡的物體。這樣,學生學有例子,寫有樣本,每次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無素材,就等於愚婦無米,炊就更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這就得深入生活、廣開文源。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喜新求異的思維定勢,引導他們進入多彩的生活,不僅能開闊眼界,增加其知識的積累,而且能活躍其思維,激發其提筆表達的慾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細心觀察外,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創造寫作素材。如兒童節,我便組織學生開展「慶六一大聯歡」的活動;在母親節,開展「我為媽媽獻禮物」的活動;教師節,開展「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活動。經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親身經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總之,提高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法寶,讓語文學習成為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快樂和輕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