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回歸語文本色
《語文課程標准》的出台為教師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同時也讓課改更具可操作性。但是我們在為取得的成績感到欣喜的同時,也發現, 「綉花枕頭」式的形式包裝浪費了課堂上寶貴的時間,延緩了有效教學的進程。下面,就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扎扎實實地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感。
現代教育十分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注重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特別重視朗讀,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如何使用正確的方式朗讀。如果不教給方法,不明確目標,一味地倡導發揮學生的個性,恐怕學生的語感很難有所提高。
例如:三年級上冊《西湖》是一篇融景與文字之中的寫景範文。有位老師在整堂課教學中,都是採用「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一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朗讀。這樣極富民主色彩,最能體現人文關懷的課堂用語在現今的閱讀教學中出現的頻率不可謂不高。然而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朗讀水平顯然不會有什麼提高,文本的理解更是不夠。學生當然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應該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那麼,「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什麼意思?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隱性的作用了嗎?我認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學習重點是朗讀,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朗讀所要達到的目標。而那種不顧內容,不問學情,一味地讓學生只憑好惡去自主選擇,學生很容易會陷入盲目、避難就易的誤區。這樣,冷落「不喜歡」讀的方式,迴避「不喜歡」讀的段落,學生何以能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生又將如何提高語感?
二、輕輕鬆鬆地教書,教會學生自我學習。
如今小學的語文老師是最苦的,每天要批閱大量的作業,教學任務也很重,教學壓力也大。可是在這么多「孺子牛」式的教師的嘔心瀝血之下,為何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卻總是不如人意呢?這其中的大部分責任還是要由我們老師自己來承擔。
「是教會孩子釣魚吃,還是給孩子買魚吃?」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大綱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具體做法,簡單概括為:
首先,教師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生動活潑地發展。教師必須從純粹的知識傳遞者向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轉變。
其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
最後、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發展學生個性。
培養知識能力,提高語文素質,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研究課題之一。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從差異入手,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它能從不同的身心成長條件和智力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通過因材施教,完善學生個體素質基礎之長,彌補和限制素質基礎之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提高語文素質的。
首先,開展語文活動,要有一定的計劃、目的,針對語文學習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循序漸進。低年級可採取一些形象生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培養學習語文的直接興趣,如上完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課文讓他們扮演一些童話中的小動物,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等。中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課文就某一觀點發表演講,激發他們的表達的興趣,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查資料,再評比,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搜集資料的能力,可達到寓教育於活動之中的目標。對於高年級學生的要求應更高一些,不但要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中吸取知識營養,陶冶情操。
其次,開展語文活動,內容要豐富,形式要活潑 。
開展語文活,形式還必須生動、有趣,學生喜聞樂見。活動的吸引力來自內容的豐富多彩,形式的變化多樣,並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和知識性。我現在教授六年級語文,在作文評講課中,我評講到作文中錯別字環節時,我是這樣上的:我先做好一些小卡片,上面寫有錯別字,再給每位學生發下「錯字監獄」的本子,還做了幾頂「優秀警察」的帽子。上課時,我講好比賽規則,誰捉到的「壞蛋」多,誰就是優秀警察。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大家競相發言,最後,各人統計自己的得分,給幾個得分高的同學進行頒獎,每人戴一頂「優秀警察」。這堂活動課,不僅生動有趣,使學生提高了正確書寫的自覺性,還提高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增加了作文的興趣,效果很好,我再批改作文、日記時發現錯字,甚至連病句也明顯減少了。
最後,學生活動與教師輔導相結合 。
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己組織、開展活動並及時總結評比。教師不要事事包辦代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和創作能力。但是,教師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自始至終給予關心、輔導,主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當好參謀和顧問。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有諸多因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缺一不可,對課改實踐的現狀作出冷靜的反思,理性地審視當前教學行為的目的性和實效性。任何一種急功近利,急躁浮誇,只求形似,滿足於光鮮外表的形式包裝都是與新課程真正倡導的精神實質大相徑庭的,都會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帶來負面的影響。本色語文教學追求教學實踐回歸到語文學科自己的領地中來,認真按語文教學的獨特規律扎扎實實地講與練,從實處著眼,回到根本中來,放大並突出自己的學科屬性,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