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生活與課堂相結合

小學數學生活與課堂相結合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6:07

⑴ 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元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在講一次函數問題時,我先出了這么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①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②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③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數,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無蓋長方體展開後是什麼樣?②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一個無蓋長方體?③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數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激情,因此,努力創建既寬松、富有人情味又便於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的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⑵ 淺談如何讓生活走進小學數學課堂

《數學抄課程標准》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不僅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新課程改變了傳統教學脫離生活實際的狀況,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知道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要讓生活情境走進數學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⑶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思考

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學生只有在自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更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
一、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情形可分為三種:被動接收,即迫於外界作用下的一種被動性行為,主體不是學生。學生被動的完成教師所交給的任務。自然適應,學生佔了主體地位,接受並理解了活動的任務、要求與意義,從而以自然的、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活動中去。如將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轉換成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或者生活很熟悉的事務。這樣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主動思考,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創造,活動過程是主體自主的,主體態度不僅自覺,而且是積極主動的,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自己的行動步驟,經歷著情感的體驗,始終處於積極追求中,關注行為和目標的實現。這是最富有發展意義的活動,也可以說是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能更直觀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要注重創設生活的情景。將生活中的實例放到真正的教學當中,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從學生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親自體驗數學。
三、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的知識,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比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我拿出6個蘋果給兩個學生分,先是甲同學5個,乙同學1個。學生說不公平,因為一個多一個少。我就從甲同學處拿走一個給乙同學,學生還是認為不公平,一個多一個少;我再從甲同學處拿走一個給乙同學,這時每人分得3個,學生認為公平了,因為每人分得同樣多,再引入新課「平均分」。同時在分蘋果的過程中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學生通過藉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的知識
現在,我們的數學教學最注重的應該是學生上課的知識,所掌握的數學概念,但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於應試的缺陷,老師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成績,數學的實際應用沒有劃定在教師的教學范圍之內。教師更多的偏重於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作為教師都應鼓勵孩子能在實際生活中去應用這些知識。通過實際的應用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廣泛的應用性,讓學生明白在他們的身邊有很多事務和數學是緊密聯系著的,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教師注意觀察生活,講生活中的數學,將數學放到生活中去講,要讓學生時時刻刻的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五、設計生活習題,體驗數學價值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習題的練習是數學學習和其他學科不同的一個部分,甚至在今天的教學當中,許多教師將習題作為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說,設計生活習題,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孩子設置習題,是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感受數學價值的有效方法。當然,這對教師又提出了新的任務。我們說,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還能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能夠學以致用。
六、研究生活實例,開展教學探究
新的數學課程重視學生對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的同時,將更加註重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數學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如「確定位置」一課教材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一幢四層動物宿舍樓,每層三個房間,住在第二層第三間的小猴首先介紹了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後請小朋友根據給出的信息確定排列規律,說一說其他小動物分別住在第幾層第幾間。在教學本課時,筆者首先充分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具體位置,然後請學生們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住在哪裡,接著教師圍繞「幾0幾」做起了文章。師:剛才有同學說他家住在26幢401室,這401是什麼意思?生1:4表示他家住在第4層。生2:1表示他家是第1家。生3:住在第4層第1家就說成401,這樣比較簡單。生4:0前面的幾表示住在第幾層,0後面的幾表示這一層的第幾家。師:你總結得真好,那你們能為小動物們編一編門牌號嗎?在這一案例中,由於教師善於把握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點,善於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學生樂於參與其中,樂於解決實際問題。
構建生活化課堂,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無論哪個學科的課堂,都應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特別是小學階段,而其中又以數學課堂的知識最抽象難懂。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時時注意與生活情境的聯系,把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

⑷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怎樣寫

小學數學不是枯燥的教學,應該是一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
教學片斷 :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旅遊嗎?如果要到島上去旅遊需要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呀?
生:喜歡,到島上去玩要坐船.
師: 大家回答的很好,可是現在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有24個人想去島上玩,每條船限乘4人,需要租多少條船? 」大家先分析理解題意然後幫老師解決。
生:限乘4人,就是說每條船最多隻能坐4個人,坐多了就會有危險。
生:24個人,可以每四個人分一組,一共可以分6組。
師 :「好!同學們是怎麼想的?
生:共有24個人,每4人租一條,求需要租幾條船,就是看24裡面有幾個4,有幾個就租幾條船 。
師:大家說的很對,就像同學們說的,24裡面有6個4,就租6條船。
案例分析: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所以,特意設計了一節《平均分》的實踐課。通過談話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把平均分的活動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有生命的數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讓學生學到了平均分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就是從現實世界中尋找生活素材。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同時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然後通過說一說、想一想、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實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小學數學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教學而不再是枯燥的教學。
數學教學如能創設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中的鮮活實例,非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整合著各類信息而綜合顯現的。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
這個教學片斷,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出現,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了數學的價值,旨在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數學這門學科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⑸ 如何將生活實踐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

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的最佳落腳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1、掌握知識的系統性,才能統觀全局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全部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理解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數部分教學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分數初步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進行分析,從而,才能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的應用題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比較、發現,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越編者的意圖,掌握教材規定的知識范圍和所學的知識難度,加深鑽研,細心琢磨教學目標,就不能偏離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甚至搞題海戰術,這樣做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2、只有教師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淺出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如:在四年級教學《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這些問題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領會了編者的意圖,才能重點突出 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最佳結合點如何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如何運用最佳情境進行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幾種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幾年來,教學研訓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以下幾條僅供借鑒: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 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時,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內容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出問題,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學難點。2、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造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與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然後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剛剛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 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否則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從每節課來看,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反對那種脫離教學內容,急於追求拔高的訓練,教師只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數,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2、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3、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 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使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這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教學和研訓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會掌握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

⑹ 怎樣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實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一、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再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我利用多媒體引進一段動畫:小明在操場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場的什麼?如果在操場中間鋪上草坪,要求鋪多大,又是指操場的什麼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動畫片斷來自於學生的生活,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所以他們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學習新知的情境中來。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藉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況作演示,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自由尋找,過5分鍾後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學生們興致勃勃,個個洋溢著笑容開始了自己的演出。通過這次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
另外,對於一些教材中實踐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我盡力為學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教室轉移到室外,讓學生處於實際環境中學習新知。比如,學習小數時,我帶著學生到商店去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實際測量時,我帶著學生拿著測量工具到操場上去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並組織學生利用步測方法來計算操場面識;學習百分率時,我帶著學生深入麵粉廠、榨油廠和某些其他的工廠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產品合格率等。
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挖掘現實生活素材,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並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比如,2000年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正好遇上第27屆奧運會即將在悉尼舉行,於是,我在課前准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自己編題,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編出了不少分數應用題,如「前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奪得32枚金牌,其中女運動員奪得的金牌數佔5/8,女運動員奪得金牌多少枚?」另外,我還組織學生進行預測:今年中國能奪得多少枚金牌?朱惠說:「16枚。」黃燕說:「比上屆多3枚。」胡夢說:「能奪得本屆金牌總數的1/15。」於是我就問:「要知道黃燕預測多少枚,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呢?要知道胡夢預測多少枚,你認為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呢?這是一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解應用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四、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知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於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諸如:糊紙盒、裝配機器等等。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於學生思維發展。而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⑺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游戲教

一.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古往今來的有關數學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都可以證明游戲對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極大的價值。對此,馬丁.加德納曾經作了相當正確的評價「喚醒學生的最好的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智力題、魔術、笑話、悖論、打油詩或那些呆板的教師認為無意義而避開的其他東西。」具體說來,游戲在數學教育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游戲是數學內容獲得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為游戲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通過具體的經驗去為今後所必須學習的內容作準備。例如折紙的游戲,一張正方形的紙進行折疊後,留在正方形的紙張上的摺痕揭示出大量幾何性質:相似、軸對稱、心對稱、全等、相似形、比例、等等。折紙的過程也極具啟發性:開始用一個正方形(二維物體)的紙張來折一個立體(三維物體).如果折出了新的東西,那麼折紙的人就把這個立體攤開並研究留在正方形紙上的摺痕。這個過程包含了維數的變動。一個二維物體到三維物體,又回到二維,這就跟投影幾何的領域發生了關系。當然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是不會理解到這一層的,但這已經為以後更深入的學習數學打下了基礎。
2.游戲有利於數學思維的培養。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游戲能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氣氛。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強。他們渴望學到新的知識,但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所吸引,但他們年紀比較小,注意力不穩定,單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就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無意注意多於有意注意。而游戲正可以順應兒童的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游戲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的知識。如:一年級的《分類》這一課知識,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分類」這一概念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書上的插圖,設置「給小動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車開進停車場、水果放進果盤中」等游戲,引導啟發學生把同一類物品歸在一起,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情調,讓學生始終被愉悅的氣氛所陶冶、感染,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初步理解分類的含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 游戲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善於形象記憶,邏輯推理能力較弱。他們需要有可感知的具體事物來支持,思維才能進行下去。因此,學生學習新知識是充分運用直觀的手段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如:在《空間與圖形》這一課的教學時,可開展「圖形捉迷藏」的游戲,使學生動手摸圖形,動腦想圖形特徵,動口說圖形名稱來鞏固對圖形的認識,並較深刻地掌握圖形各自的特徵。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通過動手激發了求知慾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動手調動了多種感官,既輕松愉快得學會了新知識,又促進大腦思維,推動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
(3) 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穎、活動、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而在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學生只能連續集中15分鍾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來學習數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穩定在學習對象上來,收到良好效果。
3.游戲可以培養正確的數學態度。
游戲還可以培養培養學生養成尋找和創造不同的思路、方法的良好學習習慣。許多研究人員都為游戲和多種不同思路之間的關系的密切程度提供了大量的事例。例如,一個小女孩玩積木游戲時,可能會嘗試著用不同的組合方法來觀察並嘗試著把一塊積木放在另一塊的上面,擺多少塊可以不倒下來。她邊玩邊對自己的設想進行判斷,充分發揮了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且,她還可以用從游戲中所獲得的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其他的問題,即使不是特意為之,也會在不經意間運用到這些思路和方法。在游戲時所用的不同思路往往就是在為某種任務或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因此,可以說游戲也是研究的最高形式。愛因斯坦在1954年說過的一句話就指出了這一點:「要獲得最終的或邏輯的概念的願望,也就是玩一場結果不明的游戲的感情基礎……」這種組合型的游戲看來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
4.游戲可以使學習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在生活情境中學到數學知識。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打電話」這一個生活經驗,在課堂上開展「打電話」的游戲。讓學生在電話的對話之中交流學習的感受,並在打電話的情境中掌握和鞏固著知識技能。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老師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對學生說:「我這個電話打給小澤,請問19裡面有幾個十,幾個一?」小澤也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回答說:「19裡面有一個十,9個一。」然後讓學生小組之間互相做這個游戲。這樣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游戲,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會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十,幾個一,又使學生在這個游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規律;還可以在游戲中比比誰打電話打的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這樣的游戲使學生從所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來學習數學知識,學得輕松又愉快。
二.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 數學教學中游戲設計的原則
在教學中運用游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習,「趣」中練習,「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所以在設計游戲,安排課堂教學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思想性,激勵性。游戲必須寓教於教學之中,以正確的思想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如游戲「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在「高聳入雲」的山峰兩側貼上題卡,,選兩組學生當「登山隊員」分別從兩側向頂峰挺進。其他學生當裁判員,哪組答對一題就插上一面紅旗,表示前進了若干米,先到達頂峰的一組就可以奪得山頂的優勝旗。在游戲中,參賽隊員勇往直前,而裁判員們默默地搶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確評判。全體學生愉快地在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還藉此了解了一項我國的世界之最。(2)多樣性,情趣性。游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形式活潑又有競爭性的「數學撲克」、「爭上游」、「拍大數」……;富有思考啟發性的「猜謎」、「問號之旅」……;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將這些游戲一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時,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3)直觀性,形象性。直觀形象的數學游戲可以在學生的「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如「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朋友」、「送信」等游戲都是藉助學生的表演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4)針對性,啟發性。數學游戲的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運用的游戲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要有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會思維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例如:①「數學接力賽」可以突出分析問題的層次,培養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②「猜一猜」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訓練優良的思維品質。如:「老師手裡拿10根小棒,藏在身後,讓學生猜猜左手拿幾根『右手拿幾根?」用此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10的組成,顯然要比讓學生反復背誦好得多。③提供「小擂台」、「點將台」等游戲,可以極力學生互幫互學。
2.在課堂上運用游戲教學的注意點
(1) 運用游戲的目的要「明」。
教學游戲是寓教育教學內容於游戲之中,來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它與一般游戲的區別在於它是應用於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目的而從事的游戲活動。它的根本目的在於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而一般游戲的目的只是在娛樂。因此,每一個教學游戲的設計都應該服從教學的需要,服從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於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與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的特點,又必須充分具備游戲的特徵。教學游戲的目的是「教學」,手段是「游戲」;教學為內容,游戲為形式。因此,在使用游戲教學是應注意這一點。
(2) 設計游戲時構思要「精」。
一個好的游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應該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說,設計游戲要樹立精品意識,滿足學生喜歡驚奇、討厭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設計游戲時,一要注意不斷地推陳出新,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學中的游戲構思新點子越多,游戲過程越有新意,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也就越高漲。其次還要善變,千篇一律的東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還會使人感到疲勞。此外,還要注意求活,在組織開展游戲時,強調教師的組織作用,更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在游戲中留有讓學生創造、活動的天地,讓學生用腦想、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動手做,學生始終是游戲的真正主人。
(3) 組織游戲時秩序要「嚴」。
游戲的順利開展,需要較為完備、嚴密的規則。游戲規則是根據游戲任務而提出的,每個游戲參加者必須尊屬行為規范及行為結果的評判處理規定。它是游戲中控制學生認識活動和游戲進行的主要武器。教學正式通過游戲規則來引導游戲朝既定的方向發展,通過游戲規則把教學任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外,組織游戲過程要完整、善始善終。游戲之前要講明有關規定,游戲過程中要處理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游戲結束後要結合游戲開展評講。
(4) 運用游戲的時機要「巧」。
教學游戲的運用並不意味著整個課堂充滿了游戲,也不意味著每一節課都非要安排游戲不可。不同的課中,不同的游戲所運用的時機不同。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等巧妙安排,靈活運用。

⑻ 論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走進生活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實際,且應用於生活實際,以培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僅來自於課堂,還來自於現實生活實際。如何讓生活真正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銜接,提高教學效率,這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下面就這方面談談本人的幾點感觸。
一、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學習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辨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例如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可以讓學生統計九條嶺公路從鏵尖至西營口收費站一分鍾機動車的流量,讓學生觀察都有哪幾種機動車,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有的是用畫正的方法,有的是用畫勾的方法……統計完了以後再對原始數據加以整理製成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感到數學教材內容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取材與現實生活,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感到學之有用,學以致用。
二、從生活中取證,建立數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究。
比如二年級數學在教長度單位時,要加強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如門的高度,桌子的長度,凳子的寬度,粉筆的長度,人手指的寬度和長度等等,讓他們量一量,說一說,積累生活經驗,才能建立和發展相應的數感,在頭腦中形成長度單位的實際長度。時間的認識是二年級數學的難點。上課開始先讓學生說說每天的作息時間。在學習了分鍾以後,為了讓學生建立一分鍾的概念,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一分鍾可以做哪些事,如拍球、做口算題、數自己的脈搏等等,使枯燥無味的數學充滿了生活氣息,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果靠強行灌輸,死記硬背,機械性地重復,那麼學生肯定很難掌握或者遺忘率很高,這樣的學習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因為源於實踐並能用於實踐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
三、創造生活情境,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數學具有嚴謹的邏輯結構和抽象概括的特徵,因此,教學時教師合理創設逼真的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慾望,體驗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貼近生活實際,引出數學知識和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有的還親身經歷過,所以當老師提出這類問題時,學生會以躍躍欲試的姿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先讓學生說一說午餐時間我們打飯時的情景,學生會說到有人進食堂,也有人出食堂,還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擁而進等,這時老師提問「你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他們很自然地會提出「進來了多少人,又出去了多少人,食堂現在有多少人?」這樣引入新課很自然,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養成遵守秩序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過程模擬生活
數學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不只是包括知識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夠實現。我們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就要加工改造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
數學是來源於生活的,所以最終還要回到生活。如果每天讓學生面對枯燥的數據進行操作,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的多姿多彩。例如在講「打折」概念時,我沒有給學生一系列的乾巴巴的題目,而是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調查現在的商家主要有哪些促銷手段。學生經過仔細調查發現,商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打折,一種是送禮券。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出新的問題:假如現在有兩家鞋店競爭,一家打出8折的旗號,另一家則打出滿100送現金20,比一比哪家更劃算?象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教師列舉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學生獲得生活知識,兩全其美。
五、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正方形的行不行?為什麼?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裡。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和升華。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體會到: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氣氛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難學為易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⑼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來源於生活, 生活中也到處有數學。 數學知識的產生與實際生活分不開。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中也明確指出: 數學教學要注意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加強實踐活動, 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 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然而, 在具體教學中, 往往會忽視這一點, 學與用分離。 把數學學習與生活需要隔離開來,使人對數學產生一種恐懼感。 曾有人在成人中做過這樣一個調查: 「數學留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結果相當一部分人認為: 數學是最枯燥的學科; 數學是最令我頭疼的學科; 數學是最難學的學科……為什麼在人們眼裡, 數學總是這樣板著面孔、 高深莫測呢?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針見血地分析道: 「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 神秘難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 」要改變這一狀態, 我認為數學教學首先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 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成為數學知識的源頭, 使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 因此, 作為數學教師, 我們要善於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創造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 把抽象的數學問題逐步具體化、 生活化。
1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 在以前的數學課堂中, 我們的數學教師只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 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 系, 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 這就造成了知識學習與知識應用的脫節, 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與作用。 例如, 「時、 分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 如果我們的教師還是把學生當成一杯白開水, 一切從零開始: 出示一個模型鍾面, 告訴學生它有 12 大格, 每大格表示 1 小時, 每大格中有 5 小格, 每小格表示 1分鍾等等。 這樣的教學老師講得很吃力, 學生聽起來更乏味。 其實,對於鍾面, 絕大多數學生已有了感性的認識, 這種認識, 有些是家長教給的, 而更多的是學生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積累起來的。 如, 學生會為了等一個精彩的動畫片而不停地去看鍾表。 這樣, 學生對鍾表的理解就有了感性的基礎。 因此, 這課時內容的教學, 我是這樣設計: (一) 創設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播出時刻; (二) 動手操作——(每個學生自帶一個小鬧鍾) 讓學生在小鬧鍾上撥出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 (三) 引導探究——通過不同時刻呈現出指針位置不同的鍾面,讓學生解釋撥出不同時刻的理由。 這一環節的設計, 就是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 根據自己對鍾面的理解來解釋撥出不同時刻的理由。 (四) 反饋整理——揭示出各個時刻的讀法的共性, 以及組成鍾面更為重要的知識, 即 12 大格, 60 小格, 1 大格等於 5 小格。 這些知識都是由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自己概括出來。 再如: 在教學「億以內的讀法」時, 我提前布置: 「明天將認識我們可愛的祖國, 請同學們上網查查與我們祖國有關的情況。 」第二天同 學們帶來了各種數據: 我們國家人口是 1295330000, 面積是 9600000平方千米, 一年的棉花產量是 76540000 擔, 鋼鐵產量是 126280000噸……一串串活生生的數據呈現在眼前, 這時, 我因勢利導: 「這些數據你們都會讀嗎? 你是怎樣讀的? 」在學生已有的讀數方法和認數經驗的基礎上, 學生的求知慾很快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使以下的分組討論、 數據歸類、 各組匯報, 歸納總結與各教學環節得以利地實施。 這樣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開放、 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 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易於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事物的聯系。 法國學者盧梭認為: 「兒童時期是理解性睡眠時期, 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對他們進行訓練, 應該讓他們接受大自然的教育, 接受感覺經驗的教育。 」因此,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 教師要有意識的將教材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 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 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 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 生活中充滿數學, 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
2、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 「數學來源於現實, 也必須植根於現實。 」而教材中的例題由於受本身的局限性, 往往刪除生活中的一些復雜的環節, 只保留解題的充要條件, 或者數據過時老化, 於是許多學生在這樣的數學面前感到無能為力, 從而產生恐懼感,有的甚至放棄學習數學。 這樣我們在教學時應根據數學的這一特點,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 從平時看得見、 摸得著的具體事物 出發, 來學習和掌握數學, 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生活中處處要用數學。 例如: 「加減法的

⑽ 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與生活同行

新課標要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同時也注意生活問題的數學化。讓小學數學課堂與生活同行,是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讓數學課堂與小學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讓教學內容與生活問題密切聯系起來

教學中尋找與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問題,當教學內容成為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和對數學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如教學「除數是二位數乘法估算」時,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先要把兩個因數後面的尾數省略,求出近似數,再估算。教師於是讓學生估算:同學們12人一組去郊遊,現在要去買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請你幫助算一算大約要帶多少錢?學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即大約要帶100元錢。此時,有一個學生說:「帶100元錢是買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剛才用的估算方法錯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爭執中,學生暢談了自己的想法,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培養了學生敢於質疑和務實創新的精神。
二、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教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例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王大媽交水電費帶回一張發票,換衣服時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數據如下:電160度,水25噸,每噸1.70元,總共交了138.5元。你能幫王大媽算出一度電多少錢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關系:總費用一水費=電費,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小學生已有的認知,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再一次得以生動展現。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溝通知識與實際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現實生活中去用所學的數學知識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處處都在應用數學。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如教學「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當學生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後,教師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題:教學樓牆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塊塊正方形瓷磚拼成的,請你動手求出一塊瓷磚的面積,然後數數總共有多少塊瓷磚,最後算出整個「名人名言」板塊的面積,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在這個過程中也進一步鞏固了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

四、向學生布置生活化作業

數學生活化作業是指作業內容緊密聯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業的過程必須經歷生活實踐,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等能力的數學作業。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後布置如下作業:(1)到超市或商店摘錄10種商品的價錢,再自由比較各種商品的價格高低,用「>」、「<」或「=」號連接,最後把所有商品的價格從高到低依次排列。(2)到書上或其他地方尋找10條數據(至少有4條數據是小數),再把你認為可以比較大小的加以比較,並做好記錄。再如:在學習「統計」後布置如下作業:(1)了解班裡同學愛吃水果的情況,再製成統計表或統計圖。(2)觀察生活的各個方面,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做一次小統計,並製作條形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這類作業雖然跟常規作業相似,但它的內容來自生活,完成時需要學生通過生活實踐。

總之,為了更好的讓數學與小學生的生活同行,我們廣大數學老師應深入學習研究,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數學教師的義務和責任,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的生活。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生活與課堂相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