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研學問題有哪些
《新課改數學課程標准》提出要讓學生逐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理解問題,並能綜合回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答決問題,發展實際應用能力和提高創新精神。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問題教學在實踐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科學探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達到小學數學新課改的目的和要求。
㈡ 什麼是數學素養,為什麼說小學數學課程的最基本的價值追求就是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屬於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綜合性思維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專化、模式化的認識屬特徵。具有數學素養的人善於把數學中的概念結論和處理方法推廣應用於認識一切客觀事物,具有這樣的哲學高度和認識特徵。具體說,一個具有「數學素養」的人在他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常常表現出三個特點。
1、 在討論問題時,習慣於強調定義(界定概念),強調問題存在的條件;
2、 在觀察問題時,習慣於抓住其中的(函數)關系,在微觀(局部)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間)考慮;
3、 在認識問題時,習慣於將已有的嚴格的數學概念如對偶、相關、隨機、泛涵、非線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廣義化,用於認識現實中的問題。比如可以看出價格是商品的對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
㈢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 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
3、 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
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
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 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
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內容又是很現實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和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比如說,在教學量與計量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現實的活動感受,讓他們獲得初步體驗。例如:教學「噸」時,可讓學生提一提教師准備好的一千克物體,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並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的數量關系後,再想像出1000個這樣的物體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後聯系生活實際舉些例子進一步感受「噸」的實際含義。其次,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有關量與計量知識運用的感性經驗。例如:根據有關的描述填各種單位;判斷生活中對各種單位描述的真確性;讓學生用各種單位來描述身邊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調查常用的計量單位有哪些等等。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運用好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學習素材,比如說課本中的「填一填」、「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數學廣角」等內容,這些實踐活動側重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些內容的時踐,他們就能逐漸運用各種已學知識,採取各種策略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還可以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思想教育,比如教材中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數學文化史料,「七巧板」的由來,我國古代計時工具「刻漏」、沙漏的計時原理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環保與節能、團結與協作、社會調查、科學常識等內容;這些涉及古今、課堂內外的內容,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催化劑,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對學生的生活趣味與教材趣味進行整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種設計了許多兒童喜聞樂見的內容,反映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課本中要求學生用七巧板擺各種小動物、「森林餐廳」、「分蛋糕」、「抽簽演節目」、「唐僧師徒拍風景照」等內容,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無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次為契機,整合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真正收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㈣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行為應做怎樣的改變
: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本質、數學四基、數學四能以及數學思考在更高層次上的綜合、抽象與概括。在教學實踐層面上,從數學本質的角度挖掘教材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
㈤ 談談你對數學素養和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的理解和認識。
你這問題問大了,不如直接去找找這方面的論文了。
我把我的一點看法說內說,供參考吧:
小學容數學重要的是一些能力的培養,主要就是計算能力了,另外的一些推理能力也很重要,比如歸納推理,類似推理什麼的,再就是空間想像力了,認識些簡單的圖形。這樣到初中高中不會因為一些能力的缺失而導致跟不上。
其次應該是一些計算的方法,為初中有理數的運算以及後面的實數運算打好基礎。
數學素養嘛,我覺得主要就三個方面:
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力。。。
思想方法:劃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知識的積累:課本上的一些知識了。
㈥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摘 要:核心素養是當代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創建核心素養體系,提升學校和廣大教師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是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教學的訴求。因此,初中各門學科都需要聚焦於本學科的核心素養,並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與學科水平,對於初中數學教學而言亦是如此。數學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如何發展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如何讓學生通過中學數學課堂的學習而具備良好的應用意識、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等。因此,結合以往的數學教學經驗,對如何通過初中數學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分析和探究,為中學數學教學的優化發展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核心素養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核心素養作為中學生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必備的素養,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有著極大的作用。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中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也尤為重要,它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僅局限於對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授,更要重視在這些知識和內容中所包含的數學核心素養、所需要的素養以及可以培養的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發揮初中數學在教育中
㈦ 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課題研究
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重學科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價值,輕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發展的價值的弊端,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充分汲取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明確了教育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科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今後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名稱
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數學素養」一詞最早出現在國家教委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大綱(試用)》中,一度成為全國數學教師的熱門話題之一。人們普遍認為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的形成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漸進的自主生成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省、反證的自我體驗過程。它一旦形成必將超過數學學科知識范疇,並發揮長期、實在的功效。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最終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教學的終極目標。
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課堂,才能承載新課程的企盼,也才能將新課程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學校生活中,落實到教育教學中。但縱觀目前課堂教學,由於陳舊的教學觀念和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仍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節,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潛力難以得到發揮,課堂教學失去了活力;教師過於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注重書本知識的獲得,而相對忽視了數學知識的運用,到至於只會計算不會運用。使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為一句空話。
為此,我們必須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使課堂教學成為培育學生數學素養的溫床。為此我區根據目前教育現狀和本地實際提出「培養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價值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取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而在我們身邊更多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數學素養的培養。數學素養是指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所達到一定心理發展內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技能,觀念、態度、行為習慣、價值觀等。所以我們課題組成員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展開研究以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其主要目標有以下幾點:
1.提升教師教學理念,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將關注學生解題能力的目標進一步升華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數學素養。從而使教師意識到培養數學素養比培養成績更重要,自然會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在數學能力上都能有一個跨越性的提高。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認識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2.改善教師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數學過程是一種體驗和領悟的過程,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充分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並形成開放性和自主性的數學教學方式。通過本課題研究誘發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獨立思考、認真細致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學生在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方面能進一步提高。
4.完善數學教育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數學教學的評價觀是「以教師評價為中心,以結果評價為中心。」這種評價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制約著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指出評價的功能就是: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因此,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數學評價體系,這是一項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工作。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完善學生數學素養的評價方式,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學習的評價體系。
本課題研究將立足於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針對我區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育環境,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加於實踐研究,總結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希望通過本課題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區小學數學教師的整體科學研究水平、提升學校數學教育教學質量、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強化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含研究能力、圖書資料及實驗設備、領導態度、經費保障等)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成員共有9人,其中課題負責人帥瓊為全國優秀教研員和全國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先進工作者,省、市學科帶頭人,江西省小學數學中心組成員,中級職稱。在一線教學工作15餘年,曾擔任過學校教務處主任、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及組織課題研究的能力。在國家、省、市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教研論文數篇,她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以來,有30餘篇論文分別獲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佳獎。自從2004年開始擔任數學教研員職務以來,從事教研科研工作已8餘年,因此有更多的精力參與到課題研究工作當中。承擔該課題研究的其餘八位教師都是新區數學中心組成員和各校數學學科教研組長。他們年輕好學,教學功底扎實,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是我區數學教學一線的中尖力量,為該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夯實了基礎。區研發中心將對現有的圖書、資料等資源進行整理,統一調配,妥善安排實驗學校,充分發揮基層教學實驗田的作用。課題負責人、研究人員積極參加多途徑、多形式的教科研培訓,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理論水平。如參加省市業務部門組織的課題知識培訓、閱讀專業理論書籍、網上學習等。教體辦從新區的教育長遠發展考量,制定了以課題研究帶動全區教育發展,從制度上保證對課題研究的財力支持,區管委會及財政部門將大力支持課題研究經費。
三、指導思想
本課題的研究將嚴格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密切關注國內外的教育科研動態,加強專著和核心期刊的學習,加大現代教育理念轉化成具體教學行為的力度。重點研究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過程,為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創設最佳的環境。
四、課題的總體目標
以課程標准為指針、以國標本教材為依託,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學會運用數學的意識,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本課題的研究,以新課標的總體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四個維度為總體目標,以學段目標為具體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其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生成數學意識、產生數學情感等。
㈧ 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課例研究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數學素養,不僅僅表現在數學考試中能解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表現出是個學過數學的人,且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就需要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觀念品質。一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主要表現在: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具有良好的數學意識;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本功。那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我們數學老師應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要從學生們的思想和態度入手,使學生能主動的、積極的、有興趣的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很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解決數學問題、打好數學基礎、提高數學素養。
一、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學習接受起來會更容易,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能更放鬆、更主動、更有自信、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參與學習活動會更積極,而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生活場景恰恰是他們最熟悉的。所以在教學中,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講解數學知識,使他們產生親切感,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提高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和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多樣的教學情境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會使他們用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和感受知識的形成、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形成數學技能。
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發現過程。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合孩子參與的活動,注意讓孩子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三、學會用數學的眼光思考問題,培養數學意識。
數學意識是指能用數學的觀念和視角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量化的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要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接觸新鮮事物時,能夠用數學的觀念和視角思考問題,發現其中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入學開始就須初步培養,可以用讓學生記數學日記、收集生活中的數據、用收集的數據和情境改編成一道數學題積累起來、製作數學小報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對生活中的信息和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歸類、整理,並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慢慢到學會用數學語言來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信息進行處理並做出猜想,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以下意識:讓學生形成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的能力,形成一種自主的思維習慣;面對一些事物時,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質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形成能利用已知的知識自主學習新知識的思維習慣。如教學面積單位時,教給學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後,學生能自主學習得到: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教學中還應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不斷使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數學意識。
總之,我們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適合他們開展和參與各種探究活動的條件,使他們在活動中開拓思維,促進個性發展,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真正提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