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育專業都要掌握哪些專業技能
小學教育專業知識技能:
1、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
3、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
4、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5、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小學教育專業主幹課程:
1、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
2、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1)小學生書法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自考課程:
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英語(二)、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中小學教育管理、比較教育、小學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哲學。
❷ 開展小學語文興趣活動具體方案,故事會,書法比賽,等...
開展構建「有效課堂」活動實施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縣教委、進修校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我校的教育教研圍繞這一主題,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入手,努力探索「有效性課堂教學」元素構成及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和學生主動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製定學校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有效性課堂教學」元素構成及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和學生主動發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原則:
1、實踐性:本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原則,將研究貫穿於教學始終,堅持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領悟,在領悟中升華。
2、全員性:所有任課教師是實踐的主體,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教研。
3、互動性:通過互相聽課、評課營造平等研討的平台,構建互動的研究方式,在思維碰撞中形成共識。
4、反思性:採取教學隨筆、課後反思等形式,讓教師反思課堂教學行為,引導教師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反思、總結,對教育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共享。
三、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的開展,讓「規范課堂」成為需要,讓「反思課堂」成為習慣,讓「有效課堂」成為素養。
2、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活動形式
數學學科:
以「理論學習,教學設計,集體備課,講課評課,反思研討」為基本形式。全體教師要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准》,把握好學段教學目標和各學段四大知識領域的具體教學目標。對每一個課時教案,能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共享優勢,利用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學科網站和其他的網路資源,設計好每一個課時教案,充分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在教學中做好預設與生成的處理。要正確把握好情境創設、合作探索、自主練習三大板塊的聯系和時間的分配。對創設的情境要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盡量縮短情境創設的時間。在合作探索環節,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接受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關系。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與「收」的時間,決不能因為探索時間過長而影響自主練習的時間。要加強練習的設計,體現練習的層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課每課時自主練習的時間要盡量控制在10分鍾左右,使學生每節課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並做到堂堂清。
2、加強「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何謂高效課堂?可用七個字加以衡量:真、實、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實、真誠、真為。真實即教師要尊重事實、講究實際;真誠即用「心」去上課,用真誠感染自己的學生;真為即教師要真正的關注學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實:教學目標實、教學內容實、方法手段實、學習指導實。③新:觀念新、設計新、評價新。④活:問題提出活以激起學生興趣和思考;學生活動活以使學生主動參與且積極探究;教師調控活以使課堂動靜結合,活而不亂。⑤情:教學激情,教師教學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師對教材的體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師要有親合力。⑥特:鮮明的教學特長及特色。⑦效:教學效果及效率要高。實現高效課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內涵後,還應把握「三講」「三不講」原則。三講:易錯、易漏的知識講;重難點講;有擴展性內容的知識講。三不講:學生會的知識不講;通過自學能學會的知識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知識不講
小學數學四課型課堂教學常用模式如下:
新授課: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數學模型——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練習課:創設情境(導入)——分層練習(基本練習、提高練習、綜合練習、發展練習、應用練習)——矯正評價,總結歸納。
復習課:揭示課題,明確目標——回憶梳理,形成網路——練習矯正,形成技能——課堂總結,突出重點。
講評課:概述測試成績——錯因探究——自我矯正——反饋練習,拓展鞏固——講評小結。教學模式的主要任務是形成一種學習環境,以最適宜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是沒有一種模式是為完成所有類型的學習或者是為適用於所有學習風格而設計的。當前,教學模式正從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從以「教」為主向重「學」的方向發展;從經驗歸納型向理論演繹型發展。作為一個優秀教師,不能只會運用一種教學模式,而應該靈活運用多種多樣教學模式,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學科:
結合其他學校先進的經驗,根據相關理論以及《語文課程標准》,現在很多前沿學校提出了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
講讀課:預習——質疑——討論——點拔——拓展
自讀課:引導——自學——練習——小結
文言文:讀——譯——論——背——練
綜合學習課:導讀——導編——導演——導評
一種成功的教學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呢?
它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1、完整性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學理念、主題、目標、程序、策略、內容和評價等基本因素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作程序,體現出理論上的自洽性和過程上的連續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簡化了的教學思想和理論,它通過某種便於理解的教學結構和易於操作
的教學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純粹的理論用比較具體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來,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教學行為框架,使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夠理解、把握和運用教學理論。
3、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形成的教學結構和活動序列的結合體,它通過概括教學經驗,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學要素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的普遍性規律,因此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
4、靈活性
雖然教學模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一成不變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現有教學條件和師生水平的不同,我們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此外,教學模式是一定社會的產物,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教學模式也不斷的吐故納新,只有這樣教學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一種教學模式的提出,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由於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復雜多變,教學模式又不能機械套搬。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教育觀: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完善,以此作為我們構建有效課堂的行動准則。
五:具體措施:
(一)成立機構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為組員的領導小組。
(二)加強學習
1、學習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論。
2、撰寫《有效課堂構建之我見》論文,交流學習。
3、充分利用我校市級、縣級骨幹教師的榜樣帶頭作用,對其他教師進行指導和培訓。
(三)組織實施
按照「集體備課」 「課堂示範」 「評議反思」 「修改完善」 「課堂檢驗」的路子組織實施,構建「有效課堂」。(不同學課,不同類型的課如何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有待探索)
組織過程中應注意:1、成立各科合作小組,確定示範教師,人人上優質課,展開聽評課活動。2、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突出「有效」。3、領導小組督促檢查,將有效課堂和教學常規的落實結合起來,確保活動扎實有效地進行。
六、實施步驟
(一)、組織發動,學習討論。
(二)、試驗探索,初步實施。
(三)、全面推廣、總結提升。
3.注意事項:
(1)理清三個層次:品悟-欣賞-評價
品悟理解: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的核心,也是從語言文字中獲得意義的過程。對課文的理解是有層次的,有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意」的領會,這些都和學生的經驗、知識、思維能力相關。對意義的把握是由淺入深的,教師要根據年級不同引導學生以「讀」代「悟」,以「悟」代「解」,逐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切不可硬性分析,以「講」代「悟」。
欣賞朗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優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蘊、豐富的情感以及用詞造句的色彩、語言節奏的強弱、情調和風格特色等進行欣賞朗讀,使學生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
評價積累:學生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選材、結構、表達手法進行評價模仿,這是閱讀教學實現讀寫結合的重要環節。
(2)抓住重點句段。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如:在文章結構中起關鍵作用的詞語,表現文章中心的語句,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質的段落,描寫和表現手法上的精彩處,學生讀書後最困惑的地方,引發研究學習的知識點,新出現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內容,如文章中第一次出現的詞語、句式、描寫手法等。
(3)重視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學生和作者平等的對話,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閱讀中的理解、感悟、思考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因為學生常常根據語文的特點,運用直覺、頓悟、感悟等來感知課文,使得培養語感具有不尋常的意義。因此,重視個性化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這一環節的必要內容。
⑷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針對不同風格的課文,採用合適的方法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情境中體會、感悟,提高學習效率。
第四環節:回歸整體,深化提高
1.學習目標:整體回讀全文,化零為整,融會貫通。
2.操作要領:遵循由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規律。
不管是以自然段或者意義段為單位進行閱讀反饋,還是以關鍵詞或重點句貫穿閱讀反饋全程,從讀通階段的「整體」過渡到讀懂階段的「部分」,是符合閱讀教學規律的,但最後還應回到整體,通過完整地誦讀,將讀懂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融會貫通,進一步「入境悟情」,增強閱讀效果。
3.注意事項:根據課文內容及教學重點靈活選擇讀書方式——分自然段讀、指名讀、配樂讀、分角色讀……
第五環節:適當拓展,學用結合
1.學習目標:鞏固基礎知識,拓展閱讀空間,提升應用能力。
2.操作要領:進行背誦、寫字、詞句積累、運用等方面的訓練,適當進行拓展延伸,提高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
⑴通過誦讀——豐富學生記憶
誦讀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一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感受課文的文質兼美,體悟情的自然流動,在一遍遍誦讀中提升語感,豐富語言;二要重視背誦的指導,可看板書背、看圖背、表演背、比賽背、情境背等等。
另外,除課文中要求背誦的以外,教師可酌情推薦,能激發學生真實情感的、有利於學生寫作的句段也可要求熟讀成誦,鼓勵學有餘力的孩子多背多記。
⑵通過摘抄——練就學生慧眼
就一篇課文來說,所學到的詞語、接觸到的句式、經典段落很多,教師自己先要有一雙慧眼,把目光放在發掘課文中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沒有的或者不常出現的句式上,尋找出課文語言和學生語言的差異之處,來確定本課的積累目標。
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積累的基本方法。例如,拿到一篇文章,應先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圈點點,勾畫出自己認為比較有價值的詞句和段落,並把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簡要的批註,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讀書時自覺摘抄的習慣。指導學生摘抄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練就一雙慧眼沙裡淘金的過程,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能有效地積累語言,並養成隨手摘抄的好習慣。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低年級孩子書寫技能差、速度慢,因此對摘抄的要求不能高,量也要盡力控制。
⑶通過講、演——使學生內化課文語言
低年級有很多故事情節強的課文,對於這一類文章可採用講故事、演故事等方式積累語言。這種形式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提高語言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講、演的過程就是學生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
⑷通過遷移——使學生運用書面語言
通過熟讀、背誦形成的語言積累,還要經過遷移性的運用練習,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逐步實現內化,從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如用新學的詞語造句、仿寫富有感染力的句子、仿寫能激發聯想和想像的段落、為情節跳躍處補白等。
3.注意事項:
(1)字、詞、句、段的積累和應用要根據教材的不同來處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宜,不增加負擔。
(2)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要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有些問題讓學生走出課堂,自己去尋找答案。
模式所描述的只是課堂教學的大致流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對其進行調整和整合,合理的安排在課時內容中。教學應該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創造性的去應用模式。
❸ 如何提高小學書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書法寓思想於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以優美的形式使思想跨越時空,在人類文明的演變中,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如果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無疑會擁有值得驕傲和終身受用的名片,成長為有文化底蘊的現代人。在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書法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是書法教育的搖籃,我們作為小學生的書法啟蒙老師,應當想方設法引領學生學好書法,傳承祖國傳統文化。近年來,我們通過進行《山區小學書法特色教育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的實踐研究,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書法教育活動。其中,通過與多位書法教學骨乾的交流與實踐,以及多次的書法教學觀摩,本人總結了幾點提高小學書法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
1. 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書法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頭等大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的長期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
寫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要保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就需要在枯燥單調的書寫活動中,不斷從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增加一些新鮮東西。在書法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給學生講一些通俗,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向學生介紹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書法發展史、書法的動態及學習書法的重要意義等。讓學生知道學好書法,將給自己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與此同時可以適當插入一些通俗易懂的書寫要領,讓學生快速的掌握某些筆畫的書寫技巧。記得在一次毛筆書法研討課中,教學課題是《走之兒》,王老師在范書「走之兒」這個偏旁的時候,他一邊寫一邊自編了書寫要領:「寫走之兒就像人下樓梯一樣,先是走一小段平路、然後下幾級樓梯、再走平路、再下樓梯,下完樓梯再走一段平路就到了。」經王老師這么一說,學生們都覺得很有趣,按照要領練習得很起勁,很快就掌握了「走之兒」的寫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學到知識。
2. 明確目標
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學習書法更是如此。在書法教學中,寫字訓練不應該求快求多,要追求實效,先求好,再求熟,最後求快,才能實現又好又快的書寫目標。怎麼求好?要先在少和慢中求好,練習要精。所謂一步一個腳印,寫好一個字就是提高一大步,否則,寫了幾十個字,一個也沒寫好,進步等於零,甚至是退步,因為重復的是壞而不是好。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急於求成、驕傲自滿的情緒,擺脫急功近利的心理,學生才能專心練好每一個字。
3. 重視臨帖
學習書法要有堅持臨帖的好習慣。書法的范貼很多,學生在選貼、臨帖過程中,絕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帖沒學好就改換其他字帖,這樣只會學一帖,扔一帖,最後哪一帖都沒有學好。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按照選帖、讀帖、臨帖、出帖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在初學階段專攻一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保證學生學書的過程中不走彎路。此外,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帖的方法:1、找出帖中字的主要共同特點;2、觀察字形結構的主要規律;3、 找出帖中字的相同筆畫之區別所在;4、對每一筆畫的起筆、行筆、轉折、收筆做仔細觀察;5、對筆畫的行筆快慢進行分析概括等。通過這樣的讀帖,有利於學生養成由整體到局部、由輪廓到細節全面有序觀察習慣。
4. 及時鼓勵
鼓勵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動力。書法教學中,運用的鼓勵方式主要有:一是課堂隨時鼓勵。學生練習時,教師不斷的巡視,隨時把握學生的書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發現書寫姿態端正,執筆方法正確,書寫字形優美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二是作業及時鼓勵。教師及時批閱學生作業,盡量多的進行面批,對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選出優秀作業在班級進行展示。三是書法活動全面鼓勵。利用學校每學期開展的書法作品展覽,要求學生全員參與,盡量多的展出學生作品並評獎,及時為學生頒發獎品和證書,從而大大鼓舞學生練習書法的熱情。四是及時制定書法評級標准,激發學生書法學習的積極性和持續性。
5. 學以致用
正確處理學和用的關系也是書法教學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如果學而不用或不會用,就不能促進學習效果。通過運用可以使學生了解臨習的不足和問題,促使學生臨帖時對範字進行再認識,增加學習書法的動力和目的性。如果學生練字時寫的是一個樣,而在實際寫作業、寫信等應用時又是一個樣,學用沒有統一,這樣一來,練字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字的面貌,學的也不會扎實。在教學中只有不斷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學一個會一個而改一個,才能逐漸改變原來的書寫壞習慣,使學生的整體書法水平有所提高。
在我們的書法教學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困難,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繼續認真地研究書法教育規律,積極探索有效書法教學模式和方法,力爭創出書法教育品牌,讓書法教育有更大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