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 立德樹人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 立德樹人
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我們黨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國教育事業未來10年發展的綱領性文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教育規劃綱要》在戰略主題中提出「三個堅持」(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把德育放在了最前面、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德育教育,把立德樹人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才能搏擊教育之長空,培育社會之幼苗。
一、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學生。
1.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2.數學教師也要有黨性,有淵博的歷史知識。只有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未來,普遍認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才能在其心靈深處構築強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撐。應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為立足點,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著眼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中華民族共同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既深入挖掘數學課堂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又要努力抓住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等有利契機,吸收、借鑒人類發展的文明成果,以發展的眼光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多以國家觀念、國情意識、國家安全和國家自強等內容為重點,開展國家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夢」的意識。
二、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1.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而論,一般可以從下列五個方面去發掘或設置德育的「滲透點」:題意和數據;概念、法則、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頁、插圖和統計圖表;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教師通過滲透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限於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也可以是一個教學環節,一個教學過程。如:教學「年、月、日」時,則注意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紀念日,如「國慶節」、「八一建軍節」、「香港回歸日」、「清明節」等,以增加學生的社會常識,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
2.充分挖掘教材的愛國題材,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的潛移默化的滲透,在講授新課中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教學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當教師講到圓周率時,可用有文字和圖片結合的課件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約在1500年前就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個故事可感召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人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勇於創造、執著追求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使學生了解我國光輝的科學史,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立志為振興祖國的科學事業而勤奮學好數學。又如我在講授二年級數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張雄偉的天安門照片,剛看到照片時,學生會心一笑,注意力集中到照片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照片上天安門建築的特徵,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軸對稱」的概念。同時,學生還能通過圖片感受到我國古代建築的雄偉壯麗和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從而不但燃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使他們受到了心靈的教育。
三、在數學能力培養過程中強化德育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使數學德育理論具體化、操作化,同時,又可以使數學德育實踐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對於小學數學教育,宜採用如下幾種方法:
1.轉化法。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例如,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拼拼擺擺,動腦思考,順乎自然地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從中領悟出「實踐出真知」的觀點。
2.比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對不同的算式、圖形、解題思路進行比較,可使學生從中發現規律。例如,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中年級應用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高年級教材中分數應用題的互相轉化等等,在數學中,可以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比較。一方面使學生有比較,有鑒別,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領悟出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
3.遷移法。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遷移到未知、把此一類知識遷移到另一類知識中,使學生受到相互滲透、影響和轉化的觀點的教育。這也正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的「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學習統計知識,可結合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下冊統計「白色污染」,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將數學知識遷移到其他學科,使學生不僅提高了知識學習的效率,而且逐漸樹立起普遍聯系、轉化的觀點。
4.實踐法。組織有趣的數學課外活動,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寓德育教育於數學過程,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佔有資料,從中受到教育,這樣不僅智力得到發展,學生還在人際交往、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得到鍛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於學習之中,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四、聯系生活實際,在課外延伸中滲透德育教育。
1.通過數學訓練和實際應用,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教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在數學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許多同學則會「置之不理」,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這時要結合數學家成長的經歷教育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強毅力,這對今後干什麼事都有很大幫助。具備了這些品質將來才能為四化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通過數學作業和練習,培養學生嚴格、認真、仔細、工作有條理,對計算結果負責任的良好作風。數學作業和練習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數學中經常打交道的是數字和圖形,數字不能有一點錯,圖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這些要求都要促使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認真仔細,干工作要有條有理,對計算結果要負責任。通過這些良好品質的培養,少於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才能對自己要求更高更嚴,才能把工作幹得更好。
三、循序漸進,掌握好小學生立德樹人的原則。
1.情感性原則。情感是促使學生知識內化的催化劑。教師要創設情感氛圍,藉助情感動力,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使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 形成廣闊的心胸,和諧地發展各方面的素質。
2.科學性原則。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觀點正確、說理明白。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給學生以正確的認識導向,使學生信服地接受教育,並指導自己的行為。如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講到合理利用時間問題,讓同學們都科學的安排自己的時間,珍惜時間。
3.層次性原則。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必須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體現德育滲透的梯度。如低年級引導學生認識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初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學好數學的信心。中年級則要有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歸納的方法,有獨立克服困難的願望和體驗.高年級則要把數學和社會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猜測、探索、比較、概括、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於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數學教師,應牢固樹立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的「中國夢」貢獻自己應盡的職責。
❷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家庭教育與立德樹人
從自身做起,梳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