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文本資源

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文本資源

發布時間:2020-12-21 00:30:01

⑴ 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然而,我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困惑:1、課內、課外如何把握資源的「度」?2、課內資源畢竟少於課外資源,怎樣讓兩者更好的結合而不產生矛盾,不發生沖突,究竟課內資源和課外資源孰輕孰重?3、資源的運用會不會把一堂語文課上成科普課或其它類型的課,從而沒有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工具性特點?
在廣州中星小學跟崗學習的第三天,我聽了中星小學陳康英老師執教的詩歌教學課例《七律·長征》後,讓我對以往的這些困惑有了一些啟迪。
《七律·長征》是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第八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後,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紅軍長征是何等的壯舉!但是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遙遠,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了解還很有限,而且詩歌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認知水平有一段距離。基於對文本的細讀和對學情的了解分析,陳康英老師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厚感情。我整理如下:
一、運用文本的背景資源,縮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距離
「萬事貴乎始」,課堂伊始,陳老師引導學生初識作者毛澤東、閱讀課後資料袋,了解課文寫作背景,回顧領袖與長征的內容,巧妙地喚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迅速地將學生帶入那段歷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縮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距離。

二、運用名家朗讀的音頻資源,為學生播下誦讀的種子
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七律詩中表現的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首《七律·長征》的韻律和節奏美呢?陳老師在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詩句後,播放了我國著名朗誦藝術家康橋的朗讀音頻,讓學生邊聽邊模範名藝術家的朗讀,為學生播下誦讀的種子,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學生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運用圖片、視頻資源,幫助學生感悟文本
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演示,能使抽象內容直觀化,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陳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環節「細品詩意,感悟詩情」上,引導學生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陳老師展示了綿延不絕的五嶺山脈和雄偉高大的烏蒙山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這些山嶺是何等的艱難,引導學生體會紅軍在長征路上的艱辛。理解「大渡橋橫鐵索寒」這詩句時,陳老師向學展示了當年寒光閃閃的鐵索橋圖片,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展開想像:「站在這13根鐵索上,我看到了橋上 ,橋底 ,橋對面 ,那場面真叫人 。」緊接著,陳老師播放了一段紅軍長征的錄像視頻,通過多媒體演示,使抽象內容直觀化,一下子拉近了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深刻理解長征精神。在看視頻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升華長征精神。通過這樣設計,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資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深刻地體會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辛,進一步感受毛澤東同志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運用課外的文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終點。陳老師在課堂的最後還設計了一個環節「拓展延伸,讀懂詩人」,為學生出示了毛澤東同志的另一首革命詩歌《憶秦娥,婁山關》,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1、上闋和下闋分別寫了什麼?用「——」畫出來。2、討論,說說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後還讓學生分享課前搜集毛澤東的一些優秀詩篇。這樣精心的設計,陳老師巧妙地運用課外的文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詩人毛澤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引導學生走向一個更寬廣的文學天地。記得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葉老再三強調,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陳老師的這樣的課堂設計不正是很好地踐行了葉老的這個語文教學觀嗎?不正好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樣的精神嗎?

【聽課反思】
聽了這節課後,我對「課程資源如何有效地引入語文課堂」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自己今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領會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策略和能力,有效拓展語文教學途徑、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切實保證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對自身的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啟發性的意義。
在陳康英老師執教的《七律·長征》這節課堂中,我發現:正是因為陳老師能充分而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讓她的語文課堂多姿多彩豐富而實在,讓她任教班級的學生能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另外,我在陳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更看到了小學語文教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上,我們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又是語文課程的建設者。所以,我認為,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效地引進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當中來,故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以下三種能力:一、發現、判斷和取捨的能力。語文學習資源藏量豐富,分布廣泛,品種多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善於發現、正確判斷和果斷取捨的能力。二、組合、變通的能力。為了把「原生態」的、散見的語文課程資源化為語文課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語文教育的新生長點的能力,要對零散的課程資源進行組合、轉換、變通,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和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讓課程資源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更有效。三、協調、溝通的能力。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書店,走向社會、自然,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協調與溝通能力,不僅要溝通家、校、社以及其他學科,並與之協作,而且要成為學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協作者、溝通人。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是一片廣闊而嶄新的天地,在新課程實施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身邊處處有資源」、「生活處處皆語文」,為語文教學引進源頭活水,讓語文課堂更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小學課堂如何充分開發利用數學文本資源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專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屬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 如何有效開發與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專、調控、激勵和評屬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⑷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充分利用資源

語文教學要利用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的認知文本,融入人本,更好的領悟文本,從而藉助文本培養學生能力,使教學環境更具動態,更有張力。農村小學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特點,但相對來說農村小學生知識面比較窄,涉獵的各種信息又比較少,制約他們的學習和能力的形成。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結合農村的特點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課本資源、人才資源、課本以外的資源、多媒體輔助資源,充分發揮教師間的橫向聯系,注重創設情境,有引有導、有收有放,使之與教學緊密聯系的,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 利用 資源 自然資源 課本 挖掘 能力 《新課程》理念指出:「課程要關注兒童的生活世界,要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要面向社會生活實踐」。語文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先覺條件之一,只有創設好的教學情境,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認知文本,融入人本,更好的領悟文本,從而藉助文本培養學生能力,有了能力,又能更好的進行情境創設,使教學環境更具動態,更有張力,拓展學生知識,形成學生的能力。農村小學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特點,有著的地域優勢,但相對來說農村小學生知識面比較窄,涉獵的各種信息又比較少,又制約他們的學習和能力的形成。那麼,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農村具有的資源,注重創設情境,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1、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結合農村的特點展開。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要注意結合農村地域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創設必要的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創設教學情境為教學做好鋪墊。農村有著寬廣的空間,農村的山水,農田村莊,動、植物,田間勞作的艱辛,成熟的喜悅,收獲的場景等等都是很好的資源,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就是讓學生很容易領會文本內容,培養學生形成能力,更好的推動教學工作。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是,農村學生對爬山虎比較熟悉,就可以用爬山虎的花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對照觀察,領悟文中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的情境創設使學生樂於領會。再如《初冬》一文教學,農村這種現象常見,就可以直接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初冬的場景,作為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結合文本,體會作者的描述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的結合使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在學習中進步,從而不斷培養、形成學生的能力。 2、 要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農村小學生更願意直觀的感受,課本人手一冊,我們可以根據情況以課本為載體,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課本資源,藉助文本中的插圖,一些注釋,給學生創設一個質疑的情境,讓學生能在質疑中去交流,通過交流再更好的領悟文中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如《靜夜思》的教學,書上的圖,能看到皎潔的月光下,作者站在窗下靜思的場景,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這個場景入手,創設情境,想像作者在想什麼,從而,讓學生融入古詩文中,去體會,在回到插圖中去升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能力。 3、 充分學生中人才資源。 農村語文的教學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長,通過特長的展示,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很快的融入文本中去,積極參與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讓學生動手、動腦,體驗過程,使創設教學情境更有效,資源運用更合理。如《草原》,可以從班級會唱蒙古歌曲的學生唱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更容易使學生領會文本的內容。 4、 注重挖掘課本以外的資源。 農村小學教師更要注重挖掘課本以外的知識內容,來創設教學情境,資源的挖掘和運用無處不在,需要教師能及時捕捉,恰當運用,使農村課堂教學情趣盎然,充分展示學生,形成民主和諧的氛圍,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樂於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並且主動參與到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去,使課堂變成立體式、全員式的空間,這些課外的資源可以是本課的人物故事、歷史背景,也可以是事件後續情況等。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可以先給學生講述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的情況之一資源來創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真實感受當時的情境,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能力。 5、 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資源。 多媒體的引入使教學情境變得開闊,使很多情境變得有聲有色了,農村在多媒體教學上雖然有些改善,但是完全達到那麼完備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也是將來發展的趨勢,有了教學多媒體的輔助,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就會好一些,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資源,使學生在網路時代中體會情境,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情境,分析文章。領會思想,打開想像的空間,真正走出課本,形成能力。如《飛奪瀘定橋》一課教學,因為時代的久遠,場面的激烈,學生不可能有這種感受,只能通過文本去想像,如果有多媒體的介入,播放激勵的「飛」、「奪」場面,就會有直接的感官感受,讓學生更好的領會文本,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這樣的情境創設效果會體現得更為明顯。 6、 充分發揮教師資源的橫向聯系。 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採用教師之間、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給學生一個更「寬」的情境的空間,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創設的不同情境,豐富各學科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它學科的一些教學資源成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創設情境的入手點。如結合「品德與生活」科的感恩教育進行《師生情》的教學情境創設。再如《快樂的節日》把歌詞變為課文,我們就可以通過音樂課的歌曲資源來創設情境等等。這樣的多學科、多方面、多角度資源互補,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習的空間,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真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總之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是我們教學的目標之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恰當的結合「農村資源」、「利用農村資源」,嘗試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引有導、有收有放,使之與教學緊密聯系的,有了這些教學資源的融入也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片開闊地,給學生更多更好的展示機會,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在農村這個「情境」中不斷的得到能力培養與提高。

⑸ 如何利用文本讓小學語文課堂互動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生本互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版篇佳作,展現了作者權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生的體驗,學生學習這些文章,有助於豐富其精神世界。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感悟文本內涵和體驗學習的樂趣

⑹ 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取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專有效教屬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⑺ 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上好一堂高效的課,可以體現教師的語文素養和教學業務能力。而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能體現一個語文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與智慧。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指教師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學內容來源, 合理構建課程資源的結構, 創設語文學習環境, 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滿足時代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熱浪的沖擊, 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了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不僅是教材編寫者面臨的問題, 更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課題。一、 緊扣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教輔資料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應與時俱進,變簡單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l. 科學地利用課本資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而忽視了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尊重學生的想像世界, 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局限於語文教材, 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小學生敢想、敢說、 敢做, 他們富有個性化的奇異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師預先的設計。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相融合,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我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時,我把遊客怎樣進洞,又如何出洞,這一路線製成動畫,學生一見如故。在課堂上,一個學生進行大膽質疑,他說:遊客進洞出洞是由工人拉進拉出,而且驚險不已。那麼洞里的哪個工人又是怎樣進去的呢?這個學生的質疑,引起了老師的震驚,學生的轟動。學生無意中學會了遇到問題要善於觀察思考,又通過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利用教學媒體憑著自己的智慧給學生一個精彩的課堂,一是學生喜歡,二是學生對這門功課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二、 聯系生活, 創建環境資源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現在也提倡「大語文」:即生活即是語文,語文即是生活。的確, 課堂並非孤立於現實之外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只有不斷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 才會充滿活力。 1.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傳統的課堂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使課堂過於沉悶。而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要求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 更應使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2.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貼近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課程資源。 (1) 把社會融入課堂。與大自然相比, 社會要更豐富、更復雜、 更生動。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更重要的源泉,我們雖然無法把社會搬進課堂, 40分鍾也很難再現豐富的生活畫卷, 但我們可以把社會融入課堂,問題是要尋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二條渠道:一是想像式。首先由老師或學生提供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 然後由大家來設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二是辯論式。提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疑難問題展開辯論或討論。如對 「上網的利與弊」、「自由與紀律」等展開辯論。 (2)讓藝術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也更生動。在語文課堂上用藝術來再現生活情景, 是語文課堂生活化的一條捷徑。在40分鍾的課堂上, 我們可以唱一支歌、 觀一幅畫、 演一場戲或看一個電視片段來啟發引導學生, 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慾望。 3.創設多彩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 將校園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用來作為語文教學課程資源, 以熏陶學生, 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個體, 缺乏合作, 使學生的思路變得越來越狹窄。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 將音樂、美術、科學、數學都變成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四、 組織實踐, 開發地域資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1. 在鄉土文化中開發課程資源。鄉土文化朴實、生動、 富有人情味兒, 處處洋溢著 「真、善、美」 的氣息。 鄉土文化包括本土的歷史文化,比如文峰公園,荊門歷史;飲食文化如:盤龍菜、惠峰酒;曲藝文化,采蓮船、花鼓戲;社交禮儀文化、婚喪慶典文化等,這些都將成為豐富的課程資源。 2. 在地方自然環境中開發課程資源。地方自然資源包括各個地方的植物、 動物、山川、 河流等資源。我們在開發自然資源時, 既可以利用豐富的物產和秀美的山川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又可以利用對林木的亂砍濫伐和對動物的亂捕濫殺以及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的污染等不良現象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文本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