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課堂示範課會標

小學課堂示範課會標

發布時間:2020-12-19 14:42:39

① 為什麼說小學教師沒有實質性教育評價的課堂教學不能稱為一堂優質課

實質性教育評價,是對老師個人能力的評價,如果沒有的話,沒有人知道這堂課是否優秀

②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優質課堂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對於一項學習任務學生教師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合作完成,它應該是我們教學境界里的最高追求。高效課堂是我們在實施教學時一個長期目標,也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那麼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呢?我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沒有充分准備的課,肯定是低效或無效的。備課之關鍵在於備知識、備方法、備學生,三者缺一不可。備知識就是「知己」,備學生就是「知彼」,而備方法就是研究戰略戰本。古人說高效方能為師,故教師備課時,不能僅限於將課本上已有的知識備好,還應該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將本節課的知識背景掌握充分,將局部的知識放到整體的知識大背景來研究,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才能有「會當凌絕頂,一纜眾山小」的感受,如果教師一味的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僅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系?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成效。預習分為課內和課外,課內勁量參透書本,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方法不太有效,不過也能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課外預習,老師就要先做示範。我採用方法很多,編謎語,編數學故事,出腦筋急轉彎等,這些必須與預習的知識掛上鉤。
2、課堂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3、課後鞏固習慣:
我培養學生堅持先復習後做題的習慣。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復習,然後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於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教師自己的課堂教育能力,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更高效。
三.追求高效課堂要創建和諧氛圍,構造以導為主的課堂模式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
1,創設情境以疑激趣,營造愉悅氛圍
在創設情景時,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例如,在賈老師執教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中,她採用搶數字的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動手實踐,提高創新能力
高效課堂,必須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積極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探究,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將所學知識消化,融會貫通。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紙幣和硬幣,直觀感知硬幣和紙幣的區別。另外,我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為學生准備好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樣票,讓學生模擬購物,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真正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四、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利用網路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加快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感覺對教學很有幫助
比如,我在教學《方位與圖形》時,動態演示「牧童騎牛圖」的拼圖過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他們今後能成為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應該具有哪十大標准ppt課件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內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容.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語文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語文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④ 小學數學優質課比賽前一天通知課題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流於形式、低效的甚至無效的課堂巡視還普遍存在著.在這種課堂上,當老師安排學生自學或者作業後,他們或者毫無目的地在學生之間轉悠,只是為巡視這個環節走過場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維持學習秩序為主,不給學生以任何指導;或者只是裝模作樣地側身看看、聽聽,「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學生,「請同學們做快一點!」或者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很不耐煩,「你怎麼還不會!」 在他們看來,課堂巡視就是為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而進行的.

針對以上現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並將以下問題作為研究過程中需要分析與解決的問題:學生對課堂巡視的態度如何?如何讓學生歡迎並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好每次課堂巡視?如何在巡視中培優輔弱,提升優秀學生解決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視時指導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同的課型,不同階段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預設不同的課堂巡視?如何根據巡視時的課堂生成來調整教學預設方案?又怎樣通過巡視來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溝通師生感情,從而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二、問題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領研究過程

在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時候,我正在品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全書貫穿了這一嶄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堅決地從師本教育轉向生本教育,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作為當前解決教育問題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導我對課題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視與師本巡視的對比

在問題的提出中筆者所例舉出的課堂巡視中的現象,便是典型的師本教育下的課堂巡視.很顯然,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師本巡視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從根本上違背了「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教育觀點.生本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巡視,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在巡視時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細心地發現學生的錯因,處理好課堂生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通過有效的課堂巡視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

(三).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課上老師進行課堂巡視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在課堂巡視中為學生服務,我對所在學校中高年級全體學生採用無記名答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並對比較豐富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1. 在獨立解答題目時,老師來到自己身邊,有意露出作業本並希望老師指點的佔47.5%,這些同學能從心理上能積極配合老師巡視;5%的學生根本不配合老師巡視,他們會立即蓋住作業,怕老師看見;心理有點緊張,總感覺有點不自然的學生佔46.3%;沒什麼感覺,自己照常解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的學生佔38.8% .

  2. 分析:學生是否配合老師的巡視,這與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習成績有一定的聯系,更與老師平時巡視時的態度或說明確點其實就是親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關系.

  3. 2.在老師巡視時,如果自己遇到了難解答的題目,你會怎樣?舉起手,請老師來指點的佔63.8%;不敢舉手,怕老師批評的佔12.5%;不敢舉手,怕同學笑話的佔8.8%;空在那,先做其它題目的佔67.5%.

  4. 分析:在獨立解題時,遇到難題是常見的事,多數的同學能舉手請老師指點,然而更多的學生選擇空在那,積極主動的態度還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學生心理需要疏導,需要培養好問的精神.

  5. 3.在小組合作討論時,希望老師到自己小組來只是聽小組討論的佔31.3%;希望老師指導,並成為小組一員,參與討論的佔46.3%;要求老師到其他小組去,別影響自已小組的佔5%.

  6. 分析:多數同學希望老師參與或指導自己小組進行討論,說明學生很歡迎在小組合作時的老師巡視,同時也說明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要進一步培養.

  7. 4.在課堂上自己進行相關操作時,希望老師到我身邊來,看我操作的佔26.3%;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佔77.5%;怕老師發現自己操作中的錯誤,最好別來到自己身邊的佔15.0%.

  8. 分析: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在巡視時來指導自己進行操作,怕發現自己錯誤而不希望老師來巡視的也有少數同學,他們需要老師從正面多多引導.

  9. 在調查問卷給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有些學生這樣寫到:老師應該一邊巡視一邊把

  10. 發現的問題及時告訴全班同學,一邊巡視一邊講課,這樣全班同學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在巡視到學習差的學生身邊時,如果發現他們有許多題目不會,請稍微指導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時間,這樣會浪費別人的時間,應該讓更多同學都得到指導,不要讓有些同學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夠重視;老師,您在巡視時有時發現我的新穎解法,請向全班同學介紹;請老師課堂巡視時,應該到處都看看,不要單獨站在哪個學生的身後,讓這個同學感覺不安,好像自己的題目做錯了一樣,有時不知老師在身後,猛一回頭,就被嚇了一跳;老師在課堂巡視的次數不宜過多,如果過多會影響我們,會令我們過度緊張;我希望老師在巡視時發現我們的錯誤不要說出來,用手指點指點就行,這樣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滿足.這些都是學生原始的話語,透視這些真實的表白,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巡視了.

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課堂學習過程中基本組織形式,就是指教師採用一定的方式,運用一定的回協調機制等來組織而形答成的課堂學習活動的過程模式。例如有:

(一)環套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一整套的、系統的、層層遞進式的問題(問題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發現,直至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課堂學習兩位數乘法(例題:17×32)是,教師就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麼?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麼?為什麼先算17×30?③再算什麼?兩個結果怎樣相加?④怎樣用豎式相加?為什麼這樣對?找到什麼規律?

(二)迴旋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的一個引導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探索、思考與發現的系統,來組織學生的學習。並且這個系統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循環式的迴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間構成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而「情景②」與「情景③」又構成了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如此往復不斷地通過嘗試、比較、修正,來逼近問題目標。

⑥ 小學語文示範課結束語

語文教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也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如同要演好一出戲。而結束語則作為這一出戲的壓軸部分。雖然才短短幾分鍾,卻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說句老實話,大部分教師能夠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對結束語則重視不夠。因為短短一節課有它一定量的教學任務,有時有的老師會為了趕任務,而忘記了語文課堂教學必需品——結束語。固然,導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懸念重重的作用;而結束語也不可小看。平時我們寫作中也強調。寫作如此,教學也當如此。我們既要強調導入語,也要講究結束語,使學生一進入課堂,便在美的享受中開始,最後又在美的陶冶中結束。好的結束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讓人餘音繞梁,不絕如縷。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本人是如何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束語。 一、課外引活水。語文教學,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因此,教師宜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用簡短的話語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 二、「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作為語文教育者必須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師,又是生活導師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學終了之時,教師運用准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三、懸念誘思考。「能夠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們通過一個階梯走向知識,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重要特徵。」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應像文章的結尾一樣,講究意在筆後、懸念迭出,回味無窮,給人一種課已結束而意未盡的感受。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有時採用巧設懸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 四、對照促理解。有比較,才有鑒別。這種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際,從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有所側重地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其他課文進行對照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概括提鉤要。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結束方法。它是對教學內容、課文特色作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歸納,是對知識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的工作,意在讓學生由博返約,綱舉目張,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自然,用語必須簡明扼要,力戒重復羅嗦、拖泥帶水,避免產生消極作用。 六、想像出創新。課堂教學固然要求引導學生從課本出發,到課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對課文挖掘,而要點撥激發學生改變思維常規,對課文進行創新理解,讀出新義,引出新見解。尤其是文學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讓學生對課文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見解或批評,以此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七、作業鞏固成果。一堂課講完了,學生掌握得怎樣,教師心中往往是無底的,這時需要通過提問、測驗等手段來調查實情。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抓住一堂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一些精巧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強化和鞏固所學內容,以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而且有利於學生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生能力,同時也能指導自己的教學。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於每個教師的知識智能結構、課文的體裁和教學內容等各方面差異,結束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最終應當給學生一種「教學已輕輕地走了,思緒正悄悄地來」的感覺。 「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麼,而是努力構造學生的知識結構,並用種種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慾望。這樣,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了。

⑦ 如何讓小學學生在課堂上展現最好的自我

現在,教師們忙著學習聆聽新教育報告、觀摩學習,探索、實驗,尋找著新教育的理想課堂。回來後給學生照搬專家的課。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展示、大膽質疑、暢所欲言的討論。然而教師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功底薄對於書本知識根本不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更不要說大膽展示、大膽質疑、積極討論了。
就拿小學五六年級語文課來說,對於一篇課文,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藉助於工具書,了解作者簡介,自學生字、邊讀課文邊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同時也找出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小組討論,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手不離工具書並且把要討論的問題抄在預習筆記上。至於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則是按照老師的引導去總結回答。學生在展示時如果按照老師的要求大膽展示,就必須把預習的東西背誦下來。這樣對於聽課的老師來說確實達到了課改要求。殊不知這已無形中給學生加壓,增加了負擔。如果學生不刻意的去記預習的知識,在展示時卻眼不離預習筆記,按照筆記的記載照本宣科。一旦離開筆記本,就不知所言了。這樣又達不到課改要求。至於學生大膽質疑,對小學生來說課堂上能提出有用的問題是鳳毛鱗角少之又少的。比如:我校四一的語文老師上《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老師讓學生大膽質疑提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科學家是怎樣逮住蝙蝠的?」「蝙蝠是怎樣吃食的?」「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蝙蝠?」等問題。提問的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質疑了而且動腦子也想了,可結果卻不盡人意,第一二個問題不是課文重點達不到教學要求,第三個問題卻遭到了一些學生的嘲笑:「笨死了,蝙蝠用嘴吃唄。」極大的傷了提問題學生的積極性。下一節可他還會再提嗎?像這樣的課堂每天都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演著。也許這就是中學課改比小學課改好一點的原因。

⑧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歸納、總結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小學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模式」。為全面實施「小學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特製訂本教學模式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改革目標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徵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志、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共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一,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一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准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結論等。
——差異性原則。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徵等方面。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
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新課程標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
1、「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2、「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自讀—交流—積累(拓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常式),即「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這是小學精讀課文教學的一種常用流程。該流程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課時完成,具體講: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優美的文章可用一課時完成(一課時即能體現出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篇幅較長又難懂的課文可用二至三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但原則上以兩課時為主,在兩課時的教學中基本式的後兩個流程可以有機地分散到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中,為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最後一個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課時中體現,這要視情況而定。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激趣導課,揭示課題——初讀交流,整體感知——細讀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1、激趣導課,揭示課題。
導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間接導課,二是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預習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畫面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疑問導入法等等。前六種導入法其導入要和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游戲導入法可以和教學內容無關,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
說明:教學中採用哪種導入方式,要結合教學內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讀交流,整體感知。
該階段為閱讀教學基本式中的「初讀課文,暢談收獲」環節,初讀的目的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課文的內容能夠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讀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需要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1)讀課文,找生字,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2)讀課文,指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流利、通順。
(3)談收獲,提問題,初步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
說明:第一,(1)環節中要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找出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藉助拼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正確認讀生字新詞,了解部分生字新詞的意思;還要根據課文篇幅的長短、生字新詞的多少適當設計組詞造句、記憶字型、指導寫字的環節;檢查學生識字情況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第二,(2)環節要體現出「過程性和指導性」地有機結合,教師在檢查學生讀書時不能停留在學生讀完全文後糾正「字音對錯和通順不通順」上,應讓學生按自然段去讀,在學生讀地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應注意傾聽讀者的讀書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遇到難讀的句子或長句子教師要通過范讀指導學生將句子讀通順流利。第三,(3)環節主要是驗證學生讀書的效果。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積極談收獲,敢於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的收獲,可以是對字詞句的理解,可以是對教學內容的感悟等:低年級學生談收獲可以讓學生說說認識的生字新詞,並且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了解的,對一些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讓他們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級可以交流對詞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級可交流對詞句的正確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要點及主要內容。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是不懂的詞句,可以是對內容的困惑等等。學生的收獲如果能觸及到課文的主旨教師要及時進行提煉板書;學生的問題如果非常簡單可當時解決,如果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則要板書出以待後續解決;如果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則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該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收獲和問題,以便順學而導,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此外才該環節還要注意年級特點:低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能夠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中、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善於提問,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四,(1)、(2)、(3)三環節還可以進行整體教學,即,讀書——識字——感知內容一體化,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文識字隨文感知內容。第五,低年級暫不安排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進入中高年級後,對(1)、(2)兩項要求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反饋予以落實。
3、細讀理解,品味感悟。
該階段為閱讀教學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讀文本」環節,細讀理解的目的是在學生初讀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重點章節,進一步品讀語言文字,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梳理初讀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找准「切入點」。
(2)師生合作探究,理解重點內容,解決疑難問題。
(3)品讀語言文字,體驗思想情感,積累語言材料。
說明:第一,(1)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找到導入細讀理解階段的切入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順承第二階段中的第(3)環節,要在第(3)環節的基礎上梳理學生讀書的收獲和不明白的問題;二是根據學生的收獲和不明白的問題梳理出導入學習重點章節的切入點。第二,(2)環節是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關鍵環節,該環節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二是要突出重點句段的學習;三是要設計語言文字的訓練項目,達到文意兼得;四是要採取多種方法理解重點句段,譬如,可採取讀議法、讀畫法、表演法、以問促讀法、理解感悟法、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重點句段,進一步掌握課文的要點、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指導的過程中要看到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不會學到會學的過程;六是在該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適度補充教學內容,擴充教學資源。第三,第(3)環節是對第(2)環節的效果驗證,看學生是否能通過朗讀,感悟品味到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讀重點段落,反之可讀全文,感情比較濃厚的課文可以配以音樂進行烘托渲染,朗讀要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環節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根據文本和年級特點,將默讀、小聲讀、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讀、速讀、略讀、瀏覽等讀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讓讀貫穿教學的始終;二是要根據讀書的主體及文本內容,將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起讀、師生領讀、范讀等讀的不同形式,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環節在低年級教學中不必突出重點段落的學習,也不要安排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並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4、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說明:該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歸納總結,教學時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第三階段(3)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低年級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動,中高年級可安排一些閱讀拓展活動。第二,要做好歸納總結。一是進一步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重在表揚激勵;二是進一步梳理學習內容,提升主題;三是布置作業,明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復習導入,明確內容——領悟表達,積累運用——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1、復習導入,明確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導入主要是起到一個承接上課時連接下課時的過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環節:
(1)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2)明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說明:第一,在(1)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二是檢查學生的讀書背誦情況;三是提問上節課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四是檢查上節課所布置的作業。導入時要選取一至兩個方面作為導入的內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據第一課時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及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確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2、領悟表達,積累運用。
本階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階段的繼續和補充,是繼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要點、主要內容及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中」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並形成語言積累。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學習表達,鞏固積累。
(2)適度拓展閱讀,擴大學生視野。
(3)進行綜合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說明:第一,在(1)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在熟讀(背誦)課文形成積累的基礎上,梳理學習內容,進一步明確課文的主旨,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二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句段,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表達主題思想的。第二,(2)環節中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學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師搜集的,無論是誰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學內容有關,通過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形式,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三,(3)環節中的綜合練習和實踐活動以遷移運用為主,該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寫字練習、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以及辯論、表演等活動。第四,在該階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級段的特點:低年級以了解詞句的意思和感受課文內容為主;中年級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為主;高年級主要從文體、表達順序、關鍵詞句去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達的方式和方法,體會表達效果。
3、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說明:該階段為第二課時教學流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其主要任務:一是就學生對正篇文章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明確優點,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實踐性活動,向課外延伸(即,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譬如,搜集閱讀和文本相關的學習資料、編演課本劇等)。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常式),即「自讀—交流—積累(擴展)」。在此基礎上,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生的實際,還可採用若干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的教學模式(變式),如自主選擇式、質疑解疑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提倡用一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
基本式:自讀—交流—積累(擴展)
即先由學生充分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或交流自讀體會,或就課文的內容、寫法展開討論;最後視課文的特點安排積累、擴展、延伸方面的練習或實踐活動。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第一,概覽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展延伸。
自讀階段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我們對略讀課文理解的要求不宜過高,但對默讀速度的培養應予以重視。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略讀、瀏覽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階段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合作學習。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讀的收獲,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積累、擴展階段既可以側重對課文語言的積累,又可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由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對積累或擴展延伸的內容應有所選擇,不宜貪多求全。
變式一:自主選擇式
即在自讀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內容、方法,並根據自己的選擇閱讀思考,然後交流。其基本教學步驟是: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自主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內容和方法,閱讀思考。
3.交流學習收獲。
4.視課文特點安排積累練習或向外擴展延伸。
說明:第一,該模式一般適合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若干內容屬於並列關系的課文,可以多角度體會、理解的課文。第二,教師要切實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要指導、幫助學生選擇。第三,該模式適用於閱讀能力較強的班級。
變式二:質疑解惑式
即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大家互相幫助解決。其基本的教學步驟是: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
3.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而定)
說明:第一,該模式一般適合於含有難理解的句段的課文,學生初讀後易產生疑問的課文。第二,學生要有一定的質疑解疑水平。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幫助學生提高質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決的疑難問題不宜過多,避免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過多的佔用教學時間。
變式三:重點閱讀式
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獲。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
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匯報收獲。
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說明:第一,該模式適合於重點內容比較明確的課文。第二,教師要對如何抓課文重點進行指導。第三,明確重點內容後,應就重點內容提出一兩項比較明確的學習任務。如:了解重點內容的意思,圍繞重點向課外延伸,體會寫法等。
變式四:自測互評式
即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安排的課後習題或教學是設計的習題自讀思考、做答(即進行自測)。可安排筆答,也可默讀思考、口頭回答。然後師生共同訂正答案,並解決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其他問題。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
1.出示自測題,明確任務、要求。
2.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自測題。
3.在教師的帶領下訂正答案、討論交流。
4.解決閱讀中的其他問題。
說明:第一,該模式適合於內容比較淺顯、語言通俗易懂、全班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己讀懂的課文。第二,教師要精心設計測試題。要把握好測試題的難易度,題量也不易過多,一般多數學生在15分鍾內能夠獨立完成為宜。第三,在訂正自測題時,不能局限於答案是否正確,應針對學生答題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思考。第四,此種模式不宜頻繁使用。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進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學後分組表演課文或課文的一部分)、欣賞評價式(即欣賞課文的精彩片段,或從某個角度評價課文寫得好不好)等變式的教學。
在使用閱讀教學的基本式時,要把握好各個環節的過渡,要精心設計過渡語,要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絲絲入扣,課堂教學才能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藝術殿堂中,獲得知識,增長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萬變不離其宗」,為此我們要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靈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於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後寫練等練習。 第三,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教師在使用教學的基本式時,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讀課文、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披文以入情,才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才能展現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

小學教學示範,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凡卡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一課,我的感受很深,比起我的生活,他是多麼無助,多麼痛苦,多麼可憐……

比起凡卡來,我的生活多麼美好。早晨,當我們睜開睡意濃濃的雙眼,卻發現父母早已起床,為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早餐;中午,當我們終於放學,飛奔到家時,第一眼看到得就是豐盛的午餐;晚上,當我們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托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客廳時,又突然發現課桌上多了一杯充滿關懷的牛奶……如此美好的生活,我們為何從未注意?每天還抱怨父母。如果凡卡有這樣的生活,他一定會努力學習。而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而凡卡,每天都吃不飽穿不暖,他不能像我一樣盡情玩耍,他不能像我一樣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讀書,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也不能像我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我,天天沉浸在父母的關愛中,我又吃不完的美食,美麗的新衣,我還不用天天幹活,更不用天天挨打。啊,凡卡!你每天都在祈禱上帝,每天幹活,還要挨打。每天吃不飽穿不暖。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多麼美好!

我幻想有一天,凡卡也能上學讀書,過上幸福生活。那時的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⑩ 小學生的課堂表現

,課堂問題行為主要是指小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是學生在課堂上擾亂課堂紀律以及影響自己和他人學習效率的不良行為。課堂問題行為有很多種,大致歸納起來有兩種:一種是擾亂課堂秩序,例如喧囂、推搡、低聲私語、隨便講話等;一種是學習效率低,例如走神、意志力薄弱、抄襲、厭學等。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表現
(一)擾亂課堂紀律
1.大聲說話,引起教師和同學注意
課堂上,總有一些學生喜歡在班級很安靜的時候發出大聲、怪聲,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打斷教師的講課思路,分散其他同學聽課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般會採取訓斥的方式,意圖制止在課堂上大聲說話的學生,但是有時會發現適得其反。學生在遭到訓斥後,不但沒有停止,反而繼續擾亂課堂秩序。
2.侵犯他人,影響同學學習
「老師,XX拿我橡皮!」「老師,XXX打我!」這是小學低年級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狀況。由於小學生的自控力等各方面都還很不穩定,經常會出現諸如此類打擾別人的動作,不但自己沒有學到知識,還會影響他人學習。
3.動作親昵,交頭接耳
在班級里,一位教師面對數十名學生。教師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在自己稍不留神的時候,就會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這種狀況經常發生在女生中。教師發現後一般都會適當提醒,有的學生會停下來,但過一會兒發現教師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時,又會忍不住小聲嘀咕。
4.擺弄物品,吸引周圍同學注意
小學生有時會把小玩具、小布偶帶到課堂上擺弄,其他學生會容易被這些新鮮物品所吸引。對於小學生來說,新鮮的玩具或是漂亮的彩筆,都要比上課學知識有意思得多。自控力稍差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把玩具拿出來,趁教師不注意在下面擺弄,更糟糕的是,在其周圍的同學也會受到影響,課堂紀律遭到破壞。
5.自我約束能力差,課上隨便說話
小學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的情況,很容易受其他學生影響。教師在忙於寫板書時,往往一回頭,會發現三五成群的學生聊了起來,那些本該認真看教師板書的學生在這段時間會被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影響,同時打斷教師的思路。
(二)學習效率低下
1.上課走神,心不在焉
教師在課堂上總會發現一些學生沒有跟上自己上課的步伐。這些學生的眼神不對,或是呆滯,或是注意力在別處,往往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都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類孩子「很乖」,不會擾亂課堂紀律,也不會打擾別人學習,但實際上他們沒有學到知識,好像很認真,心卻早就不在教室里了。
2.好奇心強,被外界事物吸引
課堂上還有很多「好奇寶寶」,他們不是對正在學習的知識好奇,而是對與當前學習的知識無關的事物。如窗外樹上的小鳥、前面同學鮮艷的發飾、書本上的插圖等等產生好奇心。這種行為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不能專心聽教師講課,學習效率低。
3.意志力薄弱,學習能力差
學習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小學生想要提高自己,就必須挑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上,有一部分學生,簡單的知識還能使他們提起一些興趣,但遇到稍微復雜難懂的知識就立刻「繳槍」。有的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會再堅持一會兒,但是這種「堅持」很快就會結束。這是意志力薄弱以及抗壓能力差的體現,很容易對不易懂的知識放棄。
4.抄襲他人作業,不動腦
大部分知識都是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漸掌握運用的,所以在小學課堂上,教師講完新知識,一般會要求小學生直接做課堂練習,以求學以致用。有一些學生為圖省事,趁教師不注意便抄襲他人作業。一堂課下來,真正做好練習的學生,知識上得到了鞏固,而圖省事的學生,卻錯過了最佳的練習時機。
5.厭學情緒,學習態度不端正
在課堂上種種不良學習方式導致一些學生最終產生厭學情緒,久而久之,完不成的學習任務越來越多,這一類學生也就放任自己,逐漸形成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也不再努力學習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示範課會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