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的課堂效率
建議把書本上的東西深刻化。課堂效率主要就是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學會了,學懂了。
用有趣內的方式讓孩子們「容真正」看到所學課本裡面的東西。例如:語文課講的文章可以挑選幾個孩子來充當裡面的角色來用演講的方式朗讀,這樣孩子們注意力就集中了以及印象深刻,且對孩子們的膽量都有所提升。
望採納!
② 如何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認識常用漢字950個,其中350個會寫。如此大的識字量,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他們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常有教師為攻克學生的「難題」而感到苦惱。
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呢?在教學中我總結了如下方法。
一、 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課文
為什麼要預習?預習是學習新知識的前奏,是為了更好地聽課,更好地掌握知識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課文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過程,是課堂教學之前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學生課前預習生字為課堂識字教學節約了時間,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年級每篇課文里須認識的生字一般在十二個左右,另外會認會寫的生字六個。如此之多的生字光靠課堂短短四十分鍾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在課前藉助拼音或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自學。學生對要識記的生字,運用本身已有的知識進行預習,包括生字的讀音、偏旁部首、如何記住這個字等等。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組織有趣的識字教學
一年級小學生注意穩定性比較差,注意時間一般在20分鍾左右。據此,教師前半節課可以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教師帶讀、指名學生帶讀、分組讀、開火車讀、去拼音讀、帶詞語讀以及讀課文。為了提高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我通常讓組與組之間展開比賽,表現得好的組加星星給予鼓勵。從教學結果來看,這一方法很湊效,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經常為本組某某同學沒讀好而感到遺憾。後半節課我以練習為主。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生鞏固所學的字。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仍需採用形式多樣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鞏固《操場上》這一課「打、拔、拍、跳、跑」等生字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詞語 「打球」、「 拔河」、「拍皮球」、「跳遠」「跑步」,並配上與詞語相對應的動畫,要求學生讀的同時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參與性和積極性都非常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手、腳、口並運用,學生想忘記生字都難。另外,為了增強識字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我在鞏固復習生字時,同時也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課件好處在於,它能聲情並茂,直觀地把事務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教《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生字時運用到了多媒體課件。課件上有許多小樹,每課小樹上都有本課要認識的生字,學生讀對了,我就獎一棵用卡紙做的小樹給學生。在教學《夏夜多美》一課生字時,我用課件出示「奪紅旗」的動畫讓學生鞏固生字:課件上出示一組高高的台階,在台階的頂端有一面紅旗,每個台階上都有一個帶有生字的詞語。每小組一接力的形式讀詞語,哪組讀完詞語用時最短,就贏得紅旗。這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趣味性,更讓他們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可謂是一舉多得。
以上識字方法,大部分都運用到多媒體,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識字時不會感到疲倦,提高趣味性,吸引其注意力。如此,學生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交替中進行識字,他們識字效率定會大大提高。
三、 舉一反三,歸類識記,事半功倍
學生每篇課文要認識的字很多,時間長了,字的量大且雜,常常會張冠李戴。有沒有辦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又能幫助歸類識記?根據漢字特點,我在教學中總結了如下方法:
(一)根據漢字的讀音進行識字教學
據統計,中國常用漢字大約在3500字,而其中有許多是同音字和多音字。在識字教學中,我常用到這兩種識字方法。
同音字識字法好處在於,方便把學生之前學過讀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識記,並能直觀辨別其不同點。在教學「荷」字時,我舉一反三,把之前學過的同音字「禾」、「和」、「河」、「合」放在一起教學(,使學生明白它們讀音雖然相同,但用法不一樣,使用時不能混淆)。為了學生能正確運用這些多音字,我常通過組詞,說話等方法,了解它們的的用法。多音字識字法好處在於,學一個字可以頂幾個字用,多積累多音字,可以幫組減少學生的識字量。由於同音字比較多,在黑板上書寫既費時,又不方便,因此,每上完一單元,我用多媒體出示本單元的同音字,讓學生觀察、組詞。
(二)根據漢字的字形進行識字教學
在眾多的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它們在外形上很相像。我形象地向學生介紹它們是孿生兄弟。學生在讀這些字時,常常張冠李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教學中,常用多媒體課件把形近字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辨別各自的不同點,根據它們偏旁部首所表達的意思來區分,同時配上有趣的動畫,增加識字的趣味性。如,在教生字「住」時,我把「往」寫在邊上,教「借」字時,把「錯」字寫在邊上,教「石」字時,把「右」寫在邊上……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字加偏旁、減偏旁、換偏旁或在加筆畫、減筆畫變成新的字等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如,「直」加一木字旁就是「植樹」的「植」,加單人旁就是「值日生」的「值」;「完」字減去寶蓋頭就是「一元錢」的「元」;「過」字把走字兒換成日子旁,就是「時間」的「時」。運用形近字來識字,是熟字記生字,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再次復習鞏固了以前學過的字,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 根據漢字字義進行識記生字
這里所講的字義,指的是近義詞和反義詞。一年級學生還是以識字為主,他們所學的知識及理解能力還不夠豐富,但他們有一定的基本常識。他們知道鐵是硬的,棉花是軟的,大人長得高,小孩長得矮,冬天很冷,夏天很熱……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利用近反義詞進行識字教學。如教學「美麗——漂亮」、「前——後」時,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動作,學生拿出卡片「後」,邊讀字邊向後退。近、反義詞一個帶一個串連記憶。教課文《畫》時,先用直觀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詩句中的「遠──近」,「有──無」,「來──去」的意思,最後又用找反義詞的練習,集中比較辨析三組反義詞。在課本中都有反義詞的學習內容,但均安排在課後作業中。我把近反義詞集中到一起,編成近反義詞對對子歌,合轍又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天天讀幾遍,就像古人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樣,用來識字,我們也可以通過讀近反義詞對子歌來識字,同時豐富學生的詞彙,增長知識,提高識字率,真可謂是一舉幾得。
③ 如何提高一年級數學課堂的效率57
在每堂課中,教師要注意公平地面向每個學生,提問、交流、獎勵等活動教師都盡可內能讓多一容些學生有機會參與,使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自信心的培養尤其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以表揚鼓勵為主,雖說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但表揚和鼓勵多了,他們可能對容易獲得的表揚和獎勵變得不太在意,而他們接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會很弱,這樣就失去了表揚和鼓勵其擁有的意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表揚與批評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每個人的個性而有針對性地採用。如對較優秀的學生,適當的批評可能會更有效,而對一貫受訓的學生,贊許則更有顯著作用。對自信心差的學生則應多鼓勵、表揚,而對過於自負的學生,則應提出更多的要求。課堂教學中還是應該以要求為主,遇到有創意性的回答再給予鼓勵和表揚,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④ 如何提高一年級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高小學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自,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信念,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認真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⑤ 如何貼近學生實際,提高學生效率道德與法治課下冊小學一年級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又服務於生活。《數學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一、從生活中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而且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如教學「確定位置」,課一開始就問學生:「哪個同學願意自我介紹一下?」同學們為了充分展示自己,都紛紛舉起了小手。當兩個同學介紹後,老師接著說:「現在請第3組第2個同學來介紹」。當這位同學介紹後,老師馬上問:「你怎麼知道是叫你回答的?」學生很自然地說:「因為我的位置就在第3組第2個。」緊接著,教師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很順利地進行了下面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使學生的主動學習得到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生活中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創設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情景。當然有些問題情景不能真實地在課堂中再現出來,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經歷過,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可以通過創造性地活動,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把問題情境模擬出來,讓學生親自體驗,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如教學「認識鍾表」前,可布置學生看電子表,聯想平時幾點起床,幾點上學,幾點放學,相隔多少時間,這樣先讓學生在生活背景中體驗時間。然後在課堂上讓他們完成一分鍾內可以做的事,如呼吸的次數,寫字的次數,拍手的次數。課後讓他們完成拍球的次數,跳繩的次數等。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活動,讓學生們親身去體驗,使學生較直觀、較容易地掌握了時分秒的單位。這樣,通過學生興趣盎然的活動,使枯燥無味的數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使學生深深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周圍,並在生活情景中親自體驗,從而真正理解並掌握數學知識,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到生活中探索,增強探究慾望
《標准》)指出:「數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設計生活化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增強他們探究的慾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圓周長計算公式」時,教師可先拿出一個鐵絲圍成的圓問:「有辦法知道它的周長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剪開後拉直量一下。」教師緊接著出示一個硬幣問:「現在你們有辦法嗎?」同學們竊竊私語,然後有一個學生舉手說:「用繩子沿硬幣圍一圈,然後再測量」。也有一個學生說:「只要在硬幣上做一個記號,在尺子上滾動一周就行了。」「真好!你們真聰明!」接著教師又拿出一塊圓形的桌布和隨手用一頭系有橡皮的繩子甩了一個圓,「現在你們知道這兩個圓的周長嗎?」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從哪裡著手。這樣,環環緊扣,步步緊逼,使學生感覺到了測量圓周長的局限性。強烈的學習需要,使他們急於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此基礎上,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歸納、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回生活中應用,感受應用價值
《標准》)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再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生活現象,創設生活情境,引領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更深刻的體會數學的應用性。
如教學「利息」後,讓學生到銀行調查存款和貸款的利率,然後和父母親一起到銀行存款或取款,並用自己學習的知識計算一下怎樣存款比較合理和利率高一點。如果有壓歲錢存款的同學要自己合理的設計一種存款方式。又如學習了「扇形統計圖」後,自己當個小小統計員,了解家中每月各種日常支出,求出各種支出費用的百分率,提出開支調整意見。也可求出自己一個月以來的各種費用的百分率,以便提醒自己下個月應如何節約用錢。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並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事物中處處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的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感受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是新課程的要求,更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展數學學習能力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千方百計的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驗數學問題,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教學所用,最大限度地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把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有意識地貫穿教學的始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處處涌動生機與活力,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真正地提高。
⑥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作為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起有力的支撐作用。因為越是基礎的東西,其穩固性越強,影響愈是久遠。因此,對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必須十分注重效率問題,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既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我一直從課前精心准備、課上有效提問、課後及時反思等方面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一定效果。
一、課前,教學准備要充分。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有備無患」,可見,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對於教師而言,做好課堂教學前的准備工作,即我們通常所講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1、認真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新課標要求我們轉變「教材觀」,講課不是講教材,而是學會「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課標的先進理念,並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要認真鑽研新教材,透徹了解教材的文體特徵、結構特點、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等。比如:學習寫景的文章,就應讓學生了解寫了哪些景,景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景物特點的,作者借景物描寫抒發怎樣的思想感情等;學習寫人的文章,應讓學生弄清楚作者如何以事寫人,或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作者寫出了人物的什麼特點或歌頌了人物的什麼品質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應充分考慮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明確教什麼,怎樣做,怎麼學等。此外,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要敢於融入自己的獨特見解,使教材更接近學生,富有生活化。
2、充分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特點。學生是上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因此,作為學生學習活動引導者的教師應充分關注所教學生,注重了解研究學生的特點。不僅了解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朗讀水平、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及習慣等。因為,不同地域的學生的見識、認知水平等是不同的,比如,對於《少年閏土》中提到的趣事,農村的學生肯定比城裡的孩子有更多的體驗,而學習《北京歡迎你》時,由於城市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報刊、電視、網路等媒體信息,因而對奧運會相關知識的理解較農村孩子更深刻。即使是同一學校同一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也各有自己的特點。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情況後,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設計教案,創設良好氛圍。要想上課的效果好,教師的教學方案要精心設計。一方面,教師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備問,設計的問題要突出教學的重點,要少而精,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備作業,要求作業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達到訓練、鞏固、提高的目的。備「三語」,即課前的導入語,課中的過渡語,課後的總結語,都要精心推敲,力求為上課的重點服務,為引導學生的思考服務。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拓展。教師應廣泛閱讀和積累有關資料,對教材有關內容作必要的補充和拓展。如:學習了《偉大的出征》後,可以對我國「神六」、「神七」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學習《中國的花》,可以補充介紹中國十大名花分別象徵什麼品格,並和學生說一說中國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國國花,以及不同種類的花代表的「花語」等,這些補充的知識不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設計的教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時游刃有餘,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應運而生了。
總之,教師有了精心的教學准備過程,才能使課堂教學避免不必要的差錯發生,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課上,教師提問要有效。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師講解得多麼生動、形象,但要想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檢測學習活動的效果,則需要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語文課堂提問應注意以下問題:
1. 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教師對於所提問題的切入角度都要進行精心的構思,問題的設計不可「離題」太遠,應集中、簡潔,緊扣教學目標,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比如,《爺爺的蘆笛》一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學習運用關鍵語句體會文中感情。因此,學生在充分感受強強在爺爺的笛聲變得勇敢起來的前提下,理解課文結尾句「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時,教師提問:這句話僅僅是對「海邊的孩子」而言嗎?「海水」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懂得了什麼?當問題提出後,學生自然明白,爺爺希望強強能在鍛煉與挑戰中學會堅強,健康成長,從而體會到爺爺對強強的關愛與期盼之情。
2、提問要難易適度。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難易適度,不可過淺,又不可過難。
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太淺顯,過於瑣碎,會造成課堂上師生一問一答的局面,如:一位教師執教六年級語文《松坊溪的冬天》「飛雪」一部分,這樣提問:這段話寫了什麼景物?(生:飛雪)作者運用了什麼寫法來寫?(生:比喻)作者把雪比作什麼?(生:柳絮、蘆花、蒲公英的種子)柳絮、蘆花、蒲公英的種子有什麼共同特點?(生:都是白的)還有呢?(生:都很輕、很柔)作者為什麼這樣比喻?(生:寫出了雪的特點)松坊溪的雪有什麼特點?(生:白、輕、柔)這樣,教師就像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長此以往,學生必定養成不願思考、懶惰的壞習慣。如果這樣問:「這段話寫出了景物的什麼特點?作者是用怎樣的寫法把這些特點寫具體寫生動的呢?」就增加了問題的容量,能促使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里馳騁,多角度、多人次去解答,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和說話的積極性。
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過難、容量過大,又會讓學生茫然失措,產生畏難情緒。例如:一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學完《山茶花》第三自然段後,提問:文中有哪些遣詞造句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這個問題對於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的確太難了,結果學生面面相覷,不管老師如何啟發都回答不上來,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對於過大過難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降低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小提問之間的坡度,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
3、提問要有啟發性。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減少或避免走過場的問答式提問——「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思維的含量很少,表面熱鬧,價值不大,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啟發性的提問,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達到非說不可的境地。在學習《松坊溪的冬天》「溪石」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欣賞課文的語言,並懂得了作者如何把被白雪覆蓋的溪石寫具體、寫生動的,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啟發學生非說不可的問題:老師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了,)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准備從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好不好?為什麼?學生一聽後便會將老師改動的句子與課文的原文對照,研究書上那樣寫的好處,最後通過交流討論,一致得出結論:書上原文寫得好,不僅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溪石外形的特點,還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把溪石寫活了,賦予它們生命了,讓人感覺到這些已經不再是冷冰冰的石頭了。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設計的問題要有創新。創新是人類發展的巨大動力。當前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更要著眼於創新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開拓、進取、探索等優良學習品質的形成。如在教學成語故事《買櫝還珠》時,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所有人都批評楚人舍本求末,喧賓奪主,你對他裝飾盒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經這一問,學生有了拓展思維的空間。有的說,楚國商人製作精緻的盒子裝珍珠賣也不算錯,這樣才與珍珠的價值相匹配,試想,如果我們送禮物給別人,配上精美的包裝,會提高禮物的檔次。有的說,再好的東西,如果不做宣傳別人也不會知道,精緻的盒子就相當於為珍貴的珍珠做了廣告,下次一定會賣出好價錢的。還有的說,既然是商人,只要能賺錢,賣什麼都無所謂,既然別人喜歡盒子,以後就多做類似的盒子賣,不也是生財之道嗎?總之,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這一問題,點燃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5、提問的形式要新穎。提問呈現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問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如教學古詩《早發白帝城》時,我曾這樣提問:同學們的小老師當得不錯,現在,你們搖身一變,由小老師變成了大詩人李白了,我想對李白說:大詩人呀,詞語的意思我都懂了,可整首詩的意思我還不太清楚,你能給我講講嗎?我還這樣提問: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回到1244年前的那一天吧!現在,你登上了李白的小木船,和他一起離開白帝城,順流而下到江陵去(出示小男孩圖片,貼在掛圖的小船上),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這樣的提問方式獨特,語言精妙,時常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具有趣味性、挑戰性,使學生既有新鮮感,又有成就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發表見解的積極性,因而使師生對話「活」起來,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6、提問要有延展性。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拓展提問是好的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內容、情感、結構或寫法進行拓展提問,也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進行延伸提問,目的是達到拓展語文課堂的時空,並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如:教學《遲到》到最後時,可以這樣問學生:你的父母對你是慈祥的還是嚴厲的呢?你體會到他們對你的愛嗎?你是怎樣對待這種愛的?同學們,愛的形式不同,但能否正確對待,關鍵還在自己。這樣的結語,讓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切身體驗父母對自己獨特的愛,正確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常懷感激之情,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總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提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課後,教學反思要及時。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主要是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獲得不斷提高的認識過程。反思應做到:反思所失,分析原因,汲取教訓,彌補不足;反思所得,總結經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如:在《美麗的晉祠》第二課時復習導入時,先讓學生自由欣賞晉祠山和樹的圖片,並配上鋼琴曲,結果花了兩分多鍾時間,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課後反思,認為這一環節隨意性太大,教師沒有適當引導,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觀,因此,對導入稍作調整,將圖片精簡一半,突出了重點,另外,隨著一張張圖片躍入眼簾,教師用生動的語言逐一介紹,「……這些樹,樹干勁直,樹皮皺裂,老乾粗大,虯枝盤曲,它們,無不顯出蒼勁的風骨……正所謂,『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美麗的晉祠又怎能缺乏水的滋潤呢……」這樣,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既對上節課所學的寫山、寫樹的內容做了簡單的復習、回顧,又為本節課寫水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創設了情境,作了鋪墊,真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認為,每堂課後,及時認真地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很好辦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高效的課堂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要成就這件精美的藝術品,絕非一日之功。十多年來,我一直在探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希望盡早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境界,做到既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⑦ 如何讓一年級語文生字教學更有趣味,更有效率
生字的認識和學習,可以放在生活當中,例如通過字卡的方式,把家裡的物品貼專上標簽,標簽屬上寫上「漢字和拼音」,也可以通過字卡做游戲,數學可以通過超市購物計算數量,或是價格,或是在家裡玩超市游戲,這樣都可以鍛練孩子的數學計算和理解。
外出可以數步數,計時間,生活中的很多方式,都可以拿來和孩子一起來學習語文和數學,就看家長如何運用。
⑧ 如何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課堂效率
別人寫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節課40分鍾,如何有效地利用?關鍵在於課堂40分鍾的合理分配和高效的利用。今年我帶一年級,在上語文課時常常覺得40分鍾不夠用,因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讀書與識字,要讓學生學會課堂上給予最多的指導,而40分鍾彷彿一會兒就過去了,怎樣引導學生快樂地去思考,主動地去參與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精心的備課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前提。
一年級學生由於識字少,讀書的語速很慢,彷彿是在「數字」聽慣了中高年級學生的朗讀,再去聽他們讀心裡很著急,我也知道朗讀是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那怎麼辦呢?首先是范讀,讓學生聽老師讀,在備課時仔細設計自己的范讀,然後讓學生把容易讀錯的字主音並做上記號。當學生朗讀有進步時及時給予鼓勵,當部分學生快速地背下這些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時讓他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說自己是如何背下來的,看看他們的方法是否科學和有效,是否值得大家學習,慢慢地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天天進步!
二、恰當的鼓勵和評價是提升課堂效率的保障。
一年級的學生只有20分鍾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聽講,那麼老師更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創造出融洽、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使雙方盡快地進入智慧交流的狀態,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課堂上老師首先必須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教學對象及教學內容傾注極大熱情,用最簡潔的語言提高課堂效率。例:將《一去二三里》的生字整理成順口溜:鳥飛馬走雲兒出 大力水手見公牛 上下左右風雨電 今年瓜果用田土。這樣做不僅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明白了原來生字還可以這樣識記。
三、行之有效的學法是提升教學效率的核心。
一年級學生大多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喜歡課前預習,沒有自學的能力,因此,老師應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抓住預習的內容,把握重點從而為課堂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例:指導學生書寫「風」字時,有些學生將「風」字寫得太胖,不美觀,於是及時引導「你若能把這個"風"字收點腰身,它就不會顯得太胖,不美觀了,試試看!這些同學聽了恍然大悟,培養學生從小學會欣賞漢字,讓他們感受到漢字的結構美,從內心喜歡漢字,而老師指導讀寫的過程體現了方法與過程目標,這樣的教學便實現了「三維目標」的統一,提升了課堂效率。
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民主愉悅的氛圍,這樣一定會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⑨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研究課題核心界定
想讓培養一年級來小學生良源好的傾聽習慣。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們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會給他們提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在故事中發生的。那麼如果他不注意傾聽的話,他們就無法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所以他們肯定會注意的聽故事。
經過多次的鍛煉之後,他們就能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另外還可以在講話的時候。故意不把事情說清楚,而是慢慢的講述,如果他聽完之後急著去做想要做的事情,最後發現沒有做成功,是因為他沒有聽清楚你往後說的話,那麼他就會認真的去傾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