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措施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鑽研和深入挖掘數學教材資源是用好新教材的基礎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無論是編排內容,還是編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教材的靈活性強,留給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空間大。如果不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資源,就有無從下手之感。老師們不去鑽研教材就根本不知道我們數學書上的主題圖有什麼作用,試一試、練一練的幾道題的設計意圖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一節課下來自己都沒底,也不知道學生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我們數學老師要抓好學生的「雙基」,就要抓好課堂教學中的「講、練、評、糾、導」。在課堂教學、安排練習、選題編題時,始終把握課標要求。 2、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標准中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這足可以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後的發展將起著重要作用。必須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而且要從一年級抓起,因此一年級的老師特別要盡心盡職,要注意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記得我有一次聽過特級教師的一個講座,他說他每年都會帶一年級的一個班,而且要一年級的數學老師都跟著他聽一個月的課,看他是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習慣,如何上好一年級的課。一年級習慣養好了,到了高年級就逐顯事半功倍的成效了。 (1)加強學生聽課習慣的養成訓練
學生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做題時,首先學生應讀懂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然後再進行計算。其次是教會學生觀察題型,正確運用定律、性質,使計算簡便。審題要始終貫穿整個解題過程,既要看全題,又要看運算過程出現的新數字、新情況,做到方法得當。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習慣
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准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和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字跡清楚,格式正確完整。
要求學生書寫規范首先我們數學老師平時的板書要規范。比如脫式計算、解方程等我們老師要講清要點要寫規范,比如作圖要用工具我們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
(5)、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是體現在對問題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於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後後悔,我們習慣把種現象稱為馬虎,其實不然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讓學生掌握的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縝密的思維品質。
㈡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的注意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且十分抽象的學科。學生整堂課跟數字、公式打交道,會覺得枯燥無味。那麼,如何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注意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㈢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活」了,「動」了,傳統的課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形態。如何有效組織課堂紀律一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這新舊課堂教學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部分教師放棄課堂管理的現象,使缺失規則的課堂教學走向了秩序混亂的極端:多了熱鬧,少了安靜;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渙散,少了專心。二是有些教師寧可對這種教學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並常常無奈地說:「我又何嘗不想放開課堂、放開學生,讓學生能順心地學,可是課堂千變萬化,一旦放開,學生的興趣是有了,可是把課堂的有限時間佔用了,後面的教學內容完不成,這樣還能叫成功的教學嗎?」對於課堂教學的這些尷尬處境和疑問還有很多。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許多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有效的組織教學,只有通過創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的課堂環境。1.等學生做好准備再上課。盡管課前也指導過孩子如何做課前准備,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課音樂響了,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備些什麼,有的孩子甚至還沒坐好。這時,不要急著上課,而是要耐心地示範課堂上需要准備的東西,等學生全部准備好,坐端正,再和學生行禮。特別是開學的第一個星期,要讓學生從假期的氛圍中適應過來,養成學習習慣,良好的開端會是課堂成功教學的一半!2.榜樣引導,用積極的話「誘惑」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行課堂環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時,我都會這樣說:「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師真喜歡!」其他孩子一聽,馬上也會坐坐好。這句話還能遷移成「某某讀得真響亮,聽得真認真,真仔細,寫得真漂亮,說得真完整等等」我發現孩子都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話說出來提醒孩子,百試百靈。而有時,孩子為了搶發言,都會發出「恩!恩!我!我!」等聲音,這是,我馬上說:「我請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學生馬上坐好了。「我請聲音響亮的小朋友回答。」學生站起來,會回答得很響亮。 二、設計優質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有效的教學是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因此,採取有效策略,設計優質教學過程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所在。1.教材策略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依據。在新教材中,編者煞費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尋覓捕捉小學數學的精彩鏡頭,並從中選取了大量具有特定數學信息的現實背景,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改進加工教材。②豐富教材。③開放教材。2.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達到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最優化,可以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理解,從而自主參與、主動探索、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運用,促進全體學生全面主動發展。(1)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創設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生活情境。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如數學活動、數學實踐、數學游戲等,聯系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或生活中剛好發生的熱點問題,將其捕捉,進而創設與之貼近的生活情境,並於此融入一些新鮮實在、生動有趣、真實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去提出、去思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對其進行分析、研究,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鍛煉、發展他們獲取知識能力的目的。(2)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課程標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學習形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2.評價策略我們的學生,純潔像一張白紙,在他們的心靈中老師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情緒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課堂上,不論學生的回答讓我們教師滿意與否,我們都應根據實際需要給學生以評價.第一.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適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誇大學生的優點。不同的學生,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簡單的問題,學優生對於老師是否表揚往往表現得無所謂,受了表揚也常常是反應平平;而後進生則不然,他們很在乎老師的表揚,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受到表揚後也能高興一番。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候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也不相同。如學優生在解出難題或者對某題有新的解法時,他們就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贊揚,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會感覺很興奮」。針對不同的需要,我們可以進行不同的表揚,表揚要貼近學生的心理,表揚學生需要的,表揚學生在乎的,這樣的表揚式評價才會真正起到有
㈣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課堂記憶效果
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的最佳落腳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1、掌握知識的系統性,才能統觀全局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全部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理解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數部分教學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分數初步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進行分析,從而,才能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的應用題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比較、發現,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越編者的意圖,掌握教材規定的知識范圍和所學的知識難度,加深鑽研,細心琢磨教學目標,就不能偏離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甚至搞題海戰術,這樣做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2、只有教師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淺出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如:在四年級教學《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這些問題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領會了編者的意圖,才能重點突出
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最佳結合點如何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如何運用最佳情境進行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幾種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幾年來,教學研訓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
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以下幾條僅供借鑒: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
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時,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內容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出問題,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學難點。2、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造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與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然後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剛剛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
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否則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從每節課來看,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反對那種脫離教學內容,急於追求拔高的訓練,教師只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數,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2、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3、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
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使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這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教學和研訓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會掌握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
㈤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把學習之苦轉化為追求成功之樂。就會在充滿情趣的課堂,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使「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那麼,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和探討。
一、要善於用啟發性的語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兒童的天性好問,「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樂於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首先請大家猜一個謎語:「遠看是綠的,切開是紅的,吃的是甜的,吐出是黑的」(打一水果),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西瓜。「那麼,天熱了,大家想不想吃西瓜?愛不愛吃西瓜?」(學生群情激昂:愛吃)又有的同學說了:「數學課和吃西瓜有什麼關系?」「這里就有大熊和小熊兄弟倆在吃西瓜時吃出數學問題來了(邊說邊出示情境畫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吃西瓜」。就這樣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開展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又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設計「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現在只有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人,每人分幾個?」這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情感成為他們自己學習的需要;在教學循環小數時,可出一道題:「4÷7的商中,小數點後第2000位上的數是幾?」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於探求問題的情鏡中興趣盎然的參與學習。
二、善於進行演示操作,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些數學知識,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往往比較抽象難懂,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藉助操作啟動思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獲取知識。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時」,我讓學生拿出活動角,動手操作:(1)使活動角變大,邊是不是也變長?(2)使活動角變小,邊是不是也變短?(3)用剪刀把兩邊剪短,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剪活動角的邊,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在講圓錐體體積時,針對學生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往往不注意的情況,我採取了分組實驗法,讓學生進行倒水實驗: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倒入圓柱體容器。結果,一個小組倒了三次還沒滿,另一個小組卻溢出來了。教師在學生議論紛紛時,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兩個容器,進行演示,引導學生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麼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使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只有當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時,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三、善於開展課堂競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適當的把競賽引入課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可設計「搶答」、 「龜兔賽跑」的環節,組織個人爭優、小組評先的多種形式的競賽,以作為對學生學習和掌握該章節情況的檢查和總結。例如:在「億以內數的讀法」練習課中,我進行了「看誰讀得又快又准"的比賽,我預先准備好卡片,在每張卡片寫上一些比較大的數,每舉出一張卡片,讓學生讀,並且大力地表揚讀得又快又準的同學,評選他們為優秀的學習標兵,獎給他們一些小禮物。這樣,使同學們在緊張的競賽中掌握了知識。又如「筆算除法:商多位數」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的比賽:比賽內容是八道除法筆算題,把全班分為男女兩個小組進行筆算接力比賽,男同學計算四題,女同學計算四題,前一個同學做好把粉筆傳給下一位同學繼續做,一直傳下去,完成最快的小組獎勵10朵小紅花,第二名獎勵8朵小紅花,然後老師集體評講,每一位全對的同學能為小組獲得5朵小紅花,最後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勝,這樣比賽不僅要比合作能力,而且要比正確率,全班同學都很積極參與。通過這種比賽,同學們能認真細致地計算,提高了他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率,使他們在競賽中獲得了新知。而且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都有獲勝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善於精心設計練習,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題的形式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填空、選擇、判斷、對比、計算、解答、操作、畫圖等,可以在練習的名稱上冠以新穎別致的名稱,諸如:「小醫生」「啄木鳥」「奪紅旗」「闖難關」「爭紅花」等,另外在練習中開展一些游戲活動,也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設計了「摸球游戲」,盒子里裝了12隻乒乓球,分別讓學生摸出其中的1∕2 , 1/3 ,1/4 ,1/6等,再問其餘的學生:他們做的和你想的一樣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鞏固新知,提高效率的目的。練習形式也可以多樣化:(1)開火車小組口答。(2)全班搶答比賽。(3)男女生比賽等方式。教師要採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例如: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或者利用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等等,盡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善於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的興趣。
數學課對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但就其本身卻有一種內在的美。數學教師若能創造性的將數學知識融合於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培養好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生活數學的天地中求新求美。如「循環小數」教學的引入,可安排「拍打節奏」的場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一起拍打∣XX X∣的節奏,拍手過程中,教師突然示意學生停下,並問:這拍打的節奏既整齊又動聽,好不好聽?在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數學上也有一種很美的數,也像拍打節奏那樣,某些數字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就叫著「循環小數」;在教學圓周率時,講給學生「山巔一寺一壺酒」——圓周率的諧音記憶法的小故事,看著學生樂此不疲,搖頭晃腦背誦的可愛樣子,你能說這時的學生不喜歡數學嗎?總之,教師只要善於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就會使我們的每一節數學課既充滿活力,又能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
六、善於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於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如沐春雨。"教學之無小事",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記得我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在學生畫圓時,有個別學生用手抓住圓規不動,而轉動紙的方法畫圓,當看到這種情況,我不是立即批評而是說:「老師要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現將圓規固定了,下邊請同學們來幫我把黑板轉一圈,誰能來幫幫我?」同學們在笑聲中意識到這種畫圓方法的局限性。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而且打破了沉悶,活躍了氣氛,不但減輕了學生的理解負擔,而且使學生覺得我這位教師可親可敬。另外我在課堂上還注意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敢於開口,感到學數學也是一種樂事。
㈥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 要有先進的教學思想 教學改革總是伴隨著教學思想的轉變一道進行的,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的方法和效果。只有教學思想越先進,才越能發揮教與學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轉變我們傳統的、已經習以為常的教學觀念,建立與現代教育思想相符的教學觀念:把「應試教育」轉變為「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把「傳授知識」這一單一的教育目的轉變為以「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由教學方法上的「一刀切」轉變為「因材施教」的新教育理念。
二、 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和修正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最大限度地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 教學目標涉及教學思想、課堂結構、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整體改革的領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目標制定明確便能充分發揮以下功能:
1、對指引師生的教與學具有定向功能。
2、對教學改革程序的有效性具有控製作用。
3、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向發展具有協調功能。
4、對減輕學生因題海戰而盲目訓練所造成的負擔具有效率功能。
5、對統一標准、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具有穩定的功能。
6、對教學改革工作的科學評價和管理具有競爭功能。 由此可見,教學目標的制定在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中越來越顯出它的重要性。要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就必須要制定出明確、全面、具體、符合實際、具有彈性的教學目標。要做到:每一節課、每一章節都有明確的目標,這些目標又要組成數學科目的總目標。此外,教師不但要對教學目標做到瞭然於心,而且也要讓學生了解,使學生做到有目標的學習。因為明確而又全面具體的學習目標是形成和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必要條件,所以學生只有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目的,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所以,這種有學習目標的學習方法自然比以往把學生「蒙在鼓裡」的教學方法要高明許多,相信學生的學習質量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要符合本班實際情況。教學目標太高或太低都不利於教師教學效果的實現,也不利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理想化實現。
三、 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與學的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教法制約著學法,並給學生的智力和個性以重要的影響。可見,,是否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首先,要重視向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指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深化的過程中,貫穿於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中的思維方式。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深化數學教學改革,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實現由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化,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數學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等,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領悟蘊含在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方法的滲透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逐步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經驗,形成觀念,成為解決問題的自覺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正如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所說:學習不等於就是摹仿某種東西,而是掌握技巧的方法。
要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進行 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學方法就不一樣 。要想培養渴望學習的學生,教師就應運用與學生學習風格相吻合的多樣教學技巧。目前,我們主要的講課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那麼,教師可以根據適當的教學內容安排學生討論,也可以在學到適當的內容時與學生進行「實戰演習」,讓學生當堂實踐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這樣既改變了教法單一帶來的死板效果,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因此,我們在一節課中要多種教法結合使用,將教學方法進行最佳組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進行,科學運用。這樣既有利於課堂效果,又有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要重視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第三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增強集體凝聚力。但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設定一定要有討論價值;難易要適度;時間要足夠;教師要發揮好組織、協調、指導作用。
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切活動都源自需要,需要是活動的原動力。但是,僅有需要不一定能引起活動,只有能滿足需要的目標出現了,並有了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意向後,才會引起人們的活動。這種直接推動人的活動的內在力量就是動機。動機是一切行為的源泉。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與核心,學習動機較高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而學習動機低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影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效果。所以,我們不可忽視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對於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樹立遠大的理想。
(2)教師的教學要充滿熱情,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法要多樣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並且能相互結合。
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孔子曰:「不知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因為需要和喜好而產生的動機是一切行為的源動力。
(1)、用多媒體激發興趣。通過多媒體形象有趣的聲色效應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用討論、實踐活動激發興趣。枯燥的說講方式容易使學生厭倦,注意力分散。但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卻因為適合兒童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而使他們樂於參加。
(3)、組織小比賽激發興趣。小小的勝利可以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培養孩子好勝的心理,進而使這種好勝心理逐步演變成學習的動力。
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輕松愉快的氛圍能給人放鬆的心情和積極向上的激情。新一輪的課改要求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創建一個民主、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為了建立良好、和諧的學習氣氛,首先,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心境良好。課堂上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會有很多感情成分的參與,教師的心理狀態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其次,要用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人都有愛和尊重的需要,滿足了這種需要可以大大提高人的自尊水平,學生也是如此。所以,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是錯,我們都要對學生的積極思考和發言加以肯定以後再進行引導,以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理想化。教師的愛心是教學過程的催化劑,所以一定可以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當前,我們不少學校,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還比較落後。盡管上級部門已經為一些學校配備了部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但因種種原因還不能真正應運於教學中,甚至還有一部分教師因為缺乏機會而不會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這樣就使一些先進的教育手段得不到展現,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興趣和一些個性的發展。因此,要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就必須保證現代教學設備的應用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多媒體教學體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它繼承了傳統教學媒體的特點,又增加了現代媒體的作用。它既能給教學准確地傳導信息,又能及時反饋調節,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同步改革,只改革方法不改革手段往往會降低效果;只改革手段不改革方法,則容易流於形式,不能收到實際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要有必要用才用(講究目的性),用就要用好(講求實效性),切忌隨便使用。認為用就能增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的思想是絕不可取的。同時我們也希望上級部門能對多媒體器材進行及時的改良。
五、 要重視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在大家都呼籲素質教育的今天,似乎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標准。但是社會現行的學習競爭方式和教育管理制度,仍在向我們強調成績的重要性。學生升學、擇校、高考看的主要還是成績。所有的一切都還不能不使我們視成績為最重要的,所有的一切教學活動依然以成績為中心,為目的。 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問題。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石,只有熟練的掌握了計算,才能踏上通往數學寶塔的台階。數與計算在人生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許多學生在學習中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但卻往往還會出現計算錯誤,使得准確率很低。這不僅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還嚴重的阻礙了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不理想的成績又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小學數學試題中,涉及到計算的內容,佔到一份試卷內容的85%以上,幾乎所有的題都要通過計算來完成。成績反映著教學質量的好壞,計算的正確率是數學成績的最大威脅。因此,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內容。一個人一生都離不開計算,一個人在成人以後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基本上在小學階段就學完了。因此,在小學階段學好數與計算的基礎知識,並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不單是影響學生學業一方面的事情,而是影響學生一生的事情。那麼,如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呢?(1)、教師的教法要靈活多變,因材施教。(2)、經常練習、經常檢查、經常鼓勵、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嚴格要求計算的順序、方法以及書寫格式。(4)、養成檢查的好習慣,熟練掌握估算方法,並應用於檢驗。(5)、對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數字的參與計算結果要熟記。例如:3.14與1—9各數字的乘積;分母是2、4、5、8、10的最簡分數值;25與4和8的乘積;125與8的乘積等。 綜上所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習慣就像道路上的車輪,它決定了你生活的方向,不論你是駛向成功還是失敗,一旦你選定了它們,你便會長久地深陷其中。我們在數學計算教學中要做到兩個重視:重視計算意識的培養;重視算理和演算法的教學。兩個加強:加強口算教學;加強估算和估計的教學。
六、 要重視學生中的特殊個體 在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幾個我們所謂的「差生」,這些學生往往讓我們感到頭疼。好多老師都是經常耐下性子對他們重復講一道題,但是兩遍之後就會不由自主地聲高色厲,耐心全無。其實,我們不妨冷靜的想一想:孩子原本就是有差距的,需要的就是幫助,就算我們斥責他,打擊他,這樣的差距卻仍然是存在的。與其讓師生雙方都受傷害,還不如讓我們降低要求,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寬容,給孩子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也許我們反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嘛!所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在做好知識傳播的同時,做好張揚人性的先導。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塑造他們純潔的靈魂;喚起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包容;激起他們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但要抓課堂,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要從平時抓起,從學生的學習動機抓起,並且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學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見效慢、又要求高的工作。尤其是小學教育工作,更是需要我們無限的熱情和愛心。
㈦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課前准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准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麼,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於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將科學性和新穎性融入課堂教學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我們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它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對於這種情感教學我們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後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著就很順利、迅速的引入了統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師生情感交流的加強。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是師生情感得以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於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也應多多給予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經常給予學生贊揚,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也能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2、巧設問題的情景,科學引導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並急於想了解,於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設計好問題,激發思維,針對學生思考中的問題給以有的放矢的指導。
3、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手實踐
數學教學要取得好的課堂效率,必須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會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通過實踐,學生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在教學而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鏡面對稱的特點是,可以讓學生自帶一面小鏡子。首先讓學生照一照身邊的物體、數字、人在鏡子里的成像,這時會有學生發現,「鏡子里的數字倒了。」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疑問繼續追問:「怎麼樣倒了?是上下倒了還是左右倒了?」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很容易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其次,讓學生在課後看鏡子里的數字或時間,運用兩次鏡子的成像將原像還原。這樣的動手實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感知、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重視課後與課堂的緊密銜接性
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前後聯系密切。課後復習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展的空間,這樣不僅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
但是由於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分幾節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系統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兩步應用題,以如下例題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單,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幾件?」這類題目是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根據一個問題和一個一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由復習相關的一步應用題開始,使學生容易看到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有什麼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有什麼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著要求學生對一步應用題的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和應用,因此要重視相關部分知識的課後復習。正是在注重課後復習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
新一輪教育課程基礎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走進數學新課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 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術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字一樣。這說明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例如我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個大象過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學們都喜歡的動物,而過生日又是每個小朋友熟悉的事情,這樣就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㈨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百度文庫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課堂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這變化之中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越來越受到關注。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理應受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關注和研究,從而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下面我對這一問題,結合自己在十年來課程改革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談幾點建議。
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間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及學生實際的最佳切入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
1、縱觀教材全局,理清知識體系。
數學是一門知識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而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的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和掌握。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學分數部分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例如《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認識分數》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進行分析研究,再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出課標的要求。掌握課標所規定的知識和所學的知識深度和難度,細心琢磨教學目標,不偏離教材的要求,不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
2、課上1分鍾課下10年功,功夫在課外。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的解決是否清楚適當,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駕輕就熟。如:在教學四年級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這樣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情景,找准新知識的切入點。
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從而為創設最佳情境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幾種情況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十年來,教學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
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伊始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難點不難,突破了教學難點。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匯報,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問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才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的練,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所以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每節課都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把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
第二,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
第三,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便於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教學和研修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㈩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更是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手段。具體來說,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使其切合教學實際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和修正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獲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三維目標,既要讓學生達到知識目標,又要讓其實現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的,而不能脫離教學實際,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出發設計教學目標,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從而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實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苦學」為「樂學」
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獲得強大的學習動力,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1.巧設懸念,以疑激趣。「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引入中有動力作用,在轉折處有啟迪作用。導入中設疑、教學中設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高潮迭起。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沖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巧設懸念,以疑激趣,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2.組織競賽,以競爭激趣。小小的勝利可以滿足學生的虛榮心,教師應培養學生好勝的心理,進而使這種好勝心理逐步演變成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將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小小問題,讓他們進行小組競爭,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多鼓勵、表揚,以成功激趣。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於學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地、不斷地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導入激趣、情境激趣等,只要教師運用的方法不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有些很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有些知識學習起來又很空洞,學生難以接受。基於此,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從而將空洞乏味的數學課上得有聲有色,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將例題內容動態演示出來:屏幕上出現張某和李某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演示兩人一分鍾或一小時的行程,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這種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教師應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它,既要看到其優點,又要看到不足,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一名成功的教師必定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反思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使教師的教學日臻完善。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反思。具體來說,反思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課後,教師要經常反思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使師生溝通更加有效,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果。二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一方面,教師要剖析自身教學行為,尋找不足,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教師要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把教學中的靈光閃現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從而創造更加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與探索,不斷完善與創新,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更多符合數學特點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開創小學數學教學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