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有效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實效性
一、要有好的導入
導入的心理任務在於激發興趣和情感,產生學習它要求教師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因此,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導入的方法有:故事導入法、漫畫導入法、歌曲導入法、實例導入法、小品表演、游藝活動、啟發談話、設置懸念等等。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教材靈活運用。在教學《我的家鄉》一課時,用了歌曲導入法。如在教學《集體的事誰說了算》一課時,用實例導入法,我們學校有個班的班長老師不在時他什麼事情都說了算。比如他做主讓誰寫多少作業就寫多少作業,大家都得聽他的。對此你有哪些看法,進而引出新課。這就變單純的說教為中心的指導,變知識的傳授為思維的訓練,增強學生自我修養、自我提升的意識和能力。
二、要讓課堂更加有序
課堂教學組織是一項融科學性、藝術性和創造性於一體的工作。在新課改中,新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養成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活動型」的綜合課程,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可見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只有教師具備了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每次安排活動之前都會提出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留意全體同學的表現,同時採用許多組織教學的方法。如:手語提示法,聲音控製法,情感暗示法,設疑吸引法、競賽刺激法等等。
三、提問要有技巧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在品德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適時提問,啟迪思維適度提問,追問釋問以升華提問,從而提高品德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專家說「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古人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因此要提高教學的高效性,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必須重視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在品德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適時提問,啟迪思維適度提問,追問釋問以升華提問,從而提高品德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要有好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評價具有指導學習方向、在教學過程中給與激勵的作用,它們幫助學生定義「什麼是高質量的學習」。由此可見,評價是我們進一步改進教學完善課程的依據,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我們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引入評價機制,可以評出方向、評出動力。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層都具有得到別人賞識和表揚的願望,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需要從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表揚里感受成功。」教師在評價時要做到激勵為主,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這樣才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貳』 品德課程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依據品德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一般採用如下評價的方法。1.觀察 教師通過對兒童行為的觀察並記錄兒童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操作等各種表現,以此對兒童進行綜合評價。這一方法無論在《品德與生活》還是《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都占據有特殊的地位。在多樣化的活動中,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都會通過他們的各種行為體現出來,是一種最為真實和具體的體現。憑借觀察,教師可以獲得每個學生的動態發展信息,同時,將這些觀察結果加以簡要而持續的記錄,對於教師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教學,因材施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2.訪談 教師通過開展與兒童各種形式的談話,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信息,並了解兒童思想觀念的變化。3.問卷 教師設計問卷和組織兒童回答問卷,獲得兒童急需解決的問題和獲得的成功,獲取有關學生發展的信息。4.成長資料袋評價 用成長資料袋或活動記錄冊等方式收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資料,這是評價兒童成長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5.兒童作品分析 通過對兒童各種作品、活動成果的分析,了解兒童活動過程和發展狀況。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伴隨著教學活動的多樣化,帶來了學生作業形式的多樣化。這樣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於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完成的各種作品進行評價。通過評價,一方面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和進步;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交流和比較中進一步學會學習。6.描述性評語 對於學生的表現和作業,通過描述性評語給予評價,能夠發揮分數或等級評價所無法達到的作用。描述性評語,教師可以詳細具體地肯定學生的優勢和進步,更可以明確清楚地指出和分析學生的錯誤和不足。評價的過程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化指導,更有助於引導學生自我的全面反思。7.學生自評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或者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小學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關鍵時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有效地促進他們在這些方面的發展。教師在學生自評時要注意指導和幫助,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將評價的重心指向學習態度、過程及結果,而不是只關心具體的成績和表揚。8.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除了具有與學生自評相同的優點外,還能夠使學生加強與同伴的交流,體驗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之間的差距,從而進一步發展自我認識。但是,由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原因,小學生的相互評價很容易流於形式,也容易偏離評價目標。因此,教師要重視且善於引導,使學生之間的互評成為他們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賞的過程。9.個案分析 根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反映出來的帶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個案分析的方法進行評價。選擇個別典型性的作業或成果,面向全班進行分析說明。10.書面考試和測驗 相對而言,《品德與社會》中有大量的知識學習,因此,傳統的書面考試和測驗也仍然在評價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採用書面考試和測驗,要避免死記硬背,注重學生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要追求測驗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體現靈活多樣。此外,要控制書面考試的次數和容量,防止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出現。案例一 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積累評價的信息資料 為了客觀、全面地評價和指導每個學生,我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中綜合運用了「觀察法」、「作品實績法」以及「游戲式測評法」,來掌握學生的「知識、技能、感情、身心的傾向」的發展狀況。每次活動後,我在「教學後記」中將孩子們最重要的語言和行為的要點記錄下來。比如:調查「綠色食品」時,一(二)班的范志豪小朋友成功地為教學拍攝了一小段錄像,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改往日「湊合湊合」的活動態度,十分投入地參與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發揮了他的聰明勁。每次活動中我都保留了類似的「逸聞記錄」。本期,孩子們人手有一套與課程活動相應的配套作品材料。每次完成作品後,我都會讓他們進行口頭的自評和互評,我也會蓋上不同的小印章表明我對他們作品的看法。這些作品作為「標本」被保留下來,成為「能夠觸摸得到」的證明孩子們成長的實物。 期末,我校就「美麗的季節」這個主題,「品德與生活」和「藝術」兩大課程聯合進行「游戲式測評」。我們發現,這兩門課程在「季節變化」主題方面交叉的內容多,完全可以就一個游戲主題從不同角度考察學生的發展情況。游戲測評分班進行,每班圍成一個馬蹄形,被測評的孩子在馬蹄中心。主考老師親切地和他們交談,從談話中引出測評題目。現在,我試舉一例呈現測評的過程: 「龔媛,你好!你平時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小嘴那麼會說話。老師相信你今天的表現也一定很棒!」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呀?」 「夏天!」 「為什麼呢?」 「因為…夏天有好吃的,好玩的!」 「是嗎?能說說有哪些好吃的嗎?」 「有冰淇淋,荔枝,芒果,西瓜,哈密瓜……」 「哇!說得讓老師都想流口水了。那麼,有哪些好玩的呢?」 「可以游泳啊!」 「你會游泳!太棒了。會蛙泳嗎?」 「會,我還會仰泳!」 「你把教室想像成游泳池,表演一下游泳好嗎?」 「你的動作挺標准。你這么喜歡游泳,一定知道游泳時要注意的事情吧!」 「我知道…下水前要做一會運動;不能餓著肚子游泳。我們在水淺的地方游,要讓大人看得到…」 這樣,我們以一個相同的主題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學生。測評結果用一句描述性的評語記錄在「可愛的生活樂園」綜合評價表上,作為判斷學生發展狀況的參考信息。 每一位教師評價學生時,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關注兒童的態度,留心觀察兒童對活動的積極性、專注的程度、喜歡的程度,對周圍環境中重要事情、現象的關心程度,主動參與活動的程度以及情感的表現等。第二,在活動中關注動腦筋的程度,是否愛琢磨、愛發表意見、愛出主意、愛想辦法,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能應用學過的知識或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是否能想出各種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途徑和辦法等。第三,在活動中與與他人合作,是否能與同學、老師討論或商量問題,是否友好地與同學合作、有問題時能否協商解決,能否主動地爭取別人的幫助等。第四,活動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是否掌握與活動有關的知識,操作、表達所需的各種技能的程度。關注以上的幾個方面學生的程度和變化,就能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案例二 又臨近一學期結束了,對孩子們一學期的學習作一個正確的、有意義的評價,顯得迫在眉睫。如何評價孩子呢?我覺得必須根據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一、採用談心式評語。如「默默無聲的你,總是踏踏實實地干著。不是扣紙屑,就是發本子,凡是小隊長的工作,你總是搶先完成。每當看到你高高地舉起手,大膽的發言,老師真為你高興。這種具體的描寫和親切的對話式評語,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注、成長的關切和衷心的指導。二、指導式評語。如「劉林同學,想得到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嗎?許多同學是這樣做的:上課專心+作業認真+不懂就問+舉手發言。你做到了嗎?快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定能得到這把金鑰匙。」這種評語以其清晰明了的表達,給予學生明確的幫助。三、激勵性評語。如「陳超同學,你就像一條絲帶,小朋友就像一顆顆珠子,只要這條絲帶起到以身作則、互幫到助的好作用,這些珠子就會和絲帶做好朋友,永遠串在一起,就成了一串閃閃發光的珠鏈,好美!我希望佻發揮『線帶』作用,當好我的小幫手,行嗎?
『叄』 思想品德課如何才是有效的教學評價
什麼樣的思想品德課才是一堂好課?怎樣的教學評價才是有效的?為此本人結合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科研實踐,對此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一、在教學目標上,依據課程標准,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注重全面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所表達的「課程目標」,著眼於課程改革的整體要求,採用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知識」這樣三個維度分別陳述的方式,並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這種呈現方式體現了從「以知識為本」向「以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觀念的轉變。在教研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些教師受原有的教學大綱的羈絆,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仍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勢」,主要還是「以知識為本」,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二是有些教師雖意識到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領,沒有把握其實質,最終仍不能將其真正落到實處。如何落實思想品德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這不僅僅是能否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問題,更是關繫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成敗的問題。筆者認為,實施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首先應注意全面性,做到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可有所偏廢。既不能只注重知識能力目標,而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也不能只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而忽視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失去積極的態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統帥的知識與技能,將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險的;反之,沒有知識技能作為載體和依託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極其空洞和膚淺的。其次,應在講求全面性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就學科的整體特點而言,新課標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第一位,表明它是思想品德課的靈魂,是課程目標的核心要素。因而我們更應關注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只有突出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才能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真正體現出學科特色。就學科的具體內容而言,教學目標的設計因課而異,各有各的側重點。只有承認這種差異性,才能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深中肯綮,上出各課的特色,進而實現教學目標設計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統一。二、在教學設計上,著眼於教學預設,著力於設定彈性目標,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強調生成性生成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與想法等細節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圍繞學生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可見,教學設計要為動態生成而設計,使教學盡可能在預設之內生成;同時,必須認識到課堂又是復雜的,教師在教學預設時,不必窮盡也不可能窮盡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各種變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應十分注重生成性教學,這既是由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的,也是由思想品德課堂的復雜性所決定的。一堂好課,必須使所有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真實的,才是最美的!真實的學習過程,才能令人難忘!然而,相當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仍是預設有餘,而生成不足,給人一種「演戲」的感覺。這種現象在公開課、評優課中表現得特別明顯。這種「作秀」味很濃的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破壞了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悖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有鑒於此,我們在課堂設計評價中,應注意考察教師是否正確處理好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之間的關系,做到既關注教學預設,重視教學設計;又著眼於動態生成,設定彈性目標,留有生成餘地。三、在學習方式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學習環境,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突出建構性就課程性質而言,思想品德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提倡讓學生通過豐富多樣的、自主參與的活動,參與和體驗社會生活,以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建構對社會的理解與認識,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思想品德這一課程性質,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活動設計和情境創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實踐主體性。所以,建構主義教學觀與思想品德新課程所追求的實踐性教學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它也是我們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中必須體現的教學理念。當然,課堂教學中建構性目標的達成,是很復雜的事。課堂教學中的建構性評價,也決非易如反掌的事。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的建構性評價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的建構性評價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且富有思考空間的課堂情境,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人」,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激發和培養。教師應始終是一個點撥者、評價者、引導者,把課堂學習時間充分讓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居於主體地位,主動展開思維。第二,針對性原則。教師創設的情境必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學生頭腦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和困惑點;同時還必須使課堂教學的建構性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適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教學活動真正能有的放矢。第三,有效性原則。也即教學評價必須考慮是否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最終達成思想品德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考慮是否能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力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四、在教學對象上,承認學生的多層次性,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體現整體性和發展性多元智力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種關於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因而對所有學生都採用同樣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真正有效的教學是將學生的智力特點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相配合。可見,多元智力理論倡導的評價思想與新課程中學生評價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並且以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建立的「學生觀」「智力觀」和「教育觀」,將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評價。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樹立積極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教師應在以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下,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善於發掘每一個學生智力領域的優秀品質,捕捉每一個學生智力領域的「閃光點」,並在此基礎上,促進其智力領域中優秀品質向其他智力領域的遷移。二是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氛圍。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彼此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而且每種智能都必須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因而,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體現出教學的多層次性。為此,教師必須營造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氛圍,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的教學情境,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即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以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充分地發展。三是構建多元化、開放型的發展性評價機制。《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變化和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要注意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成績。」因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方式上,可採用教師觀察、描述性語言、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考試(包括紙筆測試、口頭測試等)等形式,以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成績」。在評價主體上,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合作評價、家長評價等形式,以盡量給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全面公正的評價,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在評價尺度上,應重視學生的發展程度,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評價目標,以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真正成為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
『肆』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中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品德課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領引下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已經被廣泛運用地於我們品德課堂教學實踐之中。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有力地挑戰了教師的「一言堂」的專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我們的孩子,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課堂也因有了合作學習而變得熱鬧起來。然而在新的理念下,新的學習方式下,怎樣有效地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尋找「病症」,查找病因
首先必須找出存在的問題,清晰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經過大量的聽課觀摩活動及我們自己的課堂實踐。我們發現導致合作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
1、學生缺乏合作技巧
在不少的研討課上,學生在小組合作時,不會傾聽,有的只顧自己說,很多學生都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還有存在表達、概括、交流等方面的問題。這是導致合作學習低效的一個明顯原因。難怪有不少教師,特別是借班上課的老師特別苦惱,學生連基本的合作能力、方法都沒有,在合作學習,這個環節中浪費時間太多。
2、以往小組合作學習中,留下「頑症」
在小組討論,優等生成了小組內的「權威」,基礎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也失去了發言的勇氣,於是小組討論就變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合作學習偏離了軌道,失去了它應有的活力。
3、品德學科教師重視不夠
A、內容的選擇上。品德教師對教材的思考不夠,討論交流的話題沒有精心設計安排。有的討論的話題太簡單,學生很快交流好,出現講空話的現象。有時,話題不太適合學生,太難。故使學生不從下手,出現冷場的尷尬場面。
B、對學生的方法指導不夠。平時,老師很少有效地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應該怎麼做?學生技能的掌握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平時缺少鍛煉,等到上公開課了,教師為追求課堂上學習氣氛的熱烈,以顯示教學上的寬松、民主,採用合作學習。可想而知,臨陣磨槍,合作學習時,學生會是怎樣一種表現,這種合作學習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表現嗎?
C、評價不夠、不全。一是側重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的整體評價。二是側重對學習小組合作結果的評價,缺少對整個合作過程的評價。
二、優化策略,對症下葯
(一)、在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上下功夫,激發學生合作的慾望
思品課突出生活建構,強調道德存在於學生的生活。突出社會參與,強調社會體驗與人格發展。品德學科的內容具有開放性、生活性、發展性等特點,有許多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我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習合作內容的選擇,我們十分慎重,因為內容選擇的好壞是能否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在選擇合作學習內容上始終把握以下幾點:
1、選擇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任何一項活動的展開,興趣是很重要的,如果學生不感興趣,即使老師怎麼費勁心思,也是無濟於事,事倍功半。因此,選擇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合作!競爭!》時,針對低段學生,我們可以設計游戲類活動「比比誰先完成任務。」要求是必須蒙上眼睛手拿皮球,途中要跨障礙物,然後將球放入筐中。一聲令下,兩位同學進行游戲。可是,因為蒙上眼睛都失敗。老師再請兩位同學游戲,可也失敗了。這時,教師可安排合作學習——討論。師:如果要使這兩位同學順利完成任務,你們覺得有什麼好辦法,但前提是仍然要蒙上眼睛,障礙物等物體位置都不變。四人進行討論。這時學生的討論很激烈,每個人都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效果很好,有的小組很討論出好幾種方案來。討論結束後請小組派代表講,其他小組聽得格外認真,一發現別的小組的建議不太好,馬上有人舉手進行反駁。最後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多條有效建議,再讓學生得出最佳策略(請一位同學幫忙,另一位蒙上眼睛的同學按他的提示進行操作)。果然,蒙上眼睛的同學都順利完成了任務,學生們高興得蹦呀跳呀!此時,學生的討論是成功,學習樣的合作是有效。而這一切都緣於對內容的恰當選擇。
2、選擇的內容能讓學生產生合作的慾望。
我們在合作內容的選擇上,既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又考慮這個內容是否具有合作性,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最好是選擇一些一個學生不可能完成的或很難完成的,要通過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它做好的內容(這對合作學習剛剛起步的班級或效果不是好的班級則顯得尤為重要。)例如上面舉到的例子《合作!競爭!》那個合作內容的設計,就很有必要。通過合作討論,通過合作,共同完成游戲,不僅很好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學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體驗。
3、選擇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探討價值。
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相對的是個體、獨立的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織形式。綜觀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它不應該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方式。現在的品德課是一門生活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我們在選擇合作內容時,不能只考慮為合作而合作,我們要讓合作發揮最大的功效,讓學生在合作中真正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鍛煉多種能力,讓我們的孩子在合作,在探究的氛圍中快速成長。所以,我們在合作學習時,選取了一些探討價值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如教學《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時,我們安排了這樣一個合作學習環節。師:同學們,我們陝西不僅文化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作為山陝西人我們都會感到無比的興奮與自豪。如果,現在有一群外地的小朋友來到這里,那我們怎樣向他們來介紹宣傳陝西呢?不如我們現在就來設計一下「我來做個小導游——歡迎走進陝西」,來讓我們一起探討。接著,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設計。在合作完成這個任務時,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如上網查找資料,實地察看,翻閱資料,畫圖標注,撰寫介紹詞等等。這樣的合作非常有必要,學生在合作的過程會收獲許許多多。而這樣的內容,其實在我們的品德課中有許許多多。
另外,在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時,還要最好考慮那些開放性的、有彈性、答案不唯一的內容,這樣更有助於學生更好的交流。總之,精心設計合作內容,讓學生切實體會合作的重要性,產生需要合作的強烈慾望,這才是我們選擇內容的真正目的。
(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促進學生有效合作
1、營造一個寬松的合作氛圍
品德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和的心態與孩子交往,消除學生害怕、恐懼的心理,讓學生在課堂上能以一種輕松的心情來展開合作學習。同時,根據品德課的特殊性,好多合作學習,可以安排在課外,這樣學生不必受教室狹小空間的束縛,也不會受老師「監督」的影響,在一種很自然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實踐證明,讓學生在課堂外合作,在課後時間合作,效果比課堂內要好得多。因此,我們必須多進行課後、課堂外的合作。同時,多創造條件為學生在課堂上營造寬松的合作氛圍,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氣氛,以影響合作的效率。
2、營造一個友好的合作氛圍
一個合作小組里,小組成員難免會在意見分歧上發生矛盾,也難免會因個別同學的沒有完成任務而埋怨他,正確處理小組各成員的關系,同樣關繫到合作的成敗。作為品德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主要是讓學生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們很關注合作小組內學生的表現,出現問題及時點撥引導,提高學生認識。
1、懂得尊重、信任。引導優等生,對於小組內能力相對弱的學生,要尊重他,不能嘲笑。我們是個團體,他是我們組的一員,雖然他有不足,但是他也能為我們這個組出一份力,你們尊重他,也能得到他的尊重。對於差的學生要鼓勵他,不要灰心,你做得很好,每次合作都有你一份功勞,你要尊重你自己,千萬別失去信心。引導小組內成員互相尊重、信任,不挖苦,不嘲笑。
2、懂得團結互助。教師通過學生合作的成敗例子以及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合作小組要團結一致,不怕困難,互幫互助。
良好合作氛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我們品德教師時時留意,處處提醒引導。
(三)、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加強指導,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
我們在品德學科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研究,發現在合作過程中,教師的適當指導、點撥能大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1、構建有效合作小組,幫助學生掌握合作的技巧。
(1)合作小組的構建
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小組的組成很重要。我們根據學生合作的能力普遍低下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合作小組分兩步進行。第一步,由老師具體負責,實施科學分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知道怎樣進行合作學習等。第二步,是在基本掌握合作的要求與操作要求外,進行更高層次的合作。
第一步:科學分組
教師根據「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全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人數3—5人。同一小組分別安排一名比較優秀的學生,負責本組的合作分工,兩名中等生,一名表現暫時較差的學生。
第二步:尊重孩子的選擇,自由組成合作小組。
鑒於品德學科的特殊性,它不同於語文、數學學科對學生的要求特別高,對學生知識的掌握一定要扎實全面。對於品德學科,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但這對於我們品德的教學,對於道德的形成,學生間的距離並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對合作小組的組成採取的態度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A、在班級中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以及人際關系組成若干學習小組,人數在3—5人。這樣形成的合作小組,我們稱為固定合作小組。固定合作小組因為成員是自己組成的,一般關系都很好,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有助於順利開展合作活動。
B、品德課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學科,范圍廣。而孩子的興趣愛好又不一樣,因此,在課堂上,學生還會根據興趣愛好臨時組成合作小組,我們稱它為興趣合作組。這種興趣相同的合作組,能把問題研究得更深,研究的價值會更大。
(2)合作學習小組要有明確的分工,每個成員要有責任心。
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因此,合作小組形成後,必須讓孩子明白,在合作中,每個人都要有不同的任務,而且都要盡心盡力,以此來達到目的,完成任務。我們提供了幾個崗位,供各小組參考。小組長(負責合作內的分工,保證每個成員都有參與機會,組織好紀律。)記錄員(負責紀錄本組合合作中發現的問題和討論的結果等。)匯報員(集合組內討論成果,代表小組在班內交流。)搜集信息員(網上查找資料)調查員(負責調查訪問)。學生可以根據具體的合作內容,確定不同的崗位,進行合作。為促進每個成員都有所進步,發展。我們鼓勵各小組小組長實行輪流制,各個崗位輪換制。
(3)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
導致眾多公開課上合作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以下幾種合作技巧
(1)學會傾聽。傾聽是合作交流中重要的一環。組員內的成員在發表意見,闡述觀點時,要能靜得下來,認真聽,邊聽邊想,你表示贊同時可以適當的點頭表示認可。做到聽完後,能理解他們所說的意思,知道大概。
(2)學會表達。在交流時,要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做到言簡意賅。切忌吞吞吐吐,詞不達意。表達之前,心裡先想好該怎麼說。
(3)學會探討。探討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始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一個方案或設想,不迷信權威,但也不可太古板,要以一種負責的態度去友好地探討。
(4)學會搜集。對於品德學科,很多內容都要進行課前搜集信息。利用信息技術課,請教計算機老師,熟練掌握利用網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5)學會概括。概括是一種較高的技巧,如眾多信息把它整理概括成幾條。學生討論的話題進行概括等。這種練習需要多量。我們除了在品德課上合作中練習外,我們聯系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2、整個合作過程,教師需要必要的「監控」適時指導。
這里的「監控」並非給學生製造壓力,而是對整個過程要有所了解,及時了解動態,發現不足馬上糾正,避免學生走不必要的彎路。
(1)及時了解准備階段(分工搜集資料)情況。
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徑、方法,搜集的結果等。這部分時間要盡量充裕,在合作交流前,學生個體必須要有充分思考的時間。
(2)了解討論合作情況。討論時,是否偏離了主題,是否有好的建議等等,同時,察看分工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四)實施合作評價策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小學品德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教育評價,強調對學生學業的評價。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我們在開展合作學習,始終將評價必須貫穿於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之中,通過教師評,學生自評,小組評,組間評等方式,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避免失敗產生的消極心理影響。在操作時,評價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必須採用帶有激勵性的發展性評價。
1、教師的評價——激發合作熱情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學生,教師的評價是權威。教師評價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評價過程中,注重激勵性評價與客觀評價,其中以鼓勵為主。對學生有點滴進步及時鼓勵,表揚,適當「放大」也是可以的。客觀評價是指,對學生在合作出現的問題,真誠的提出來,這里不能含糊,並幫助他們找到較好的解決方法,讓孩子感受到老師不是在批評我們,而是讓我們做得更好,在幫助我們。這里指出缺點主要從這幾方面來看(A、小組內有無明確的分工B、小組內成員是否積極的參與,並有責任感。C、討論,合作的技巧是否到位如:傾聽、搜集信息等D、合作結果。)經過我們的點撥,學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教師在進行激勵,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我們採用「激勵——指出缺點——真誠幫助——取得成績——再次激勵——再指正——再幫助——再激勵」循環方式。
總之,我們教師的評價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合作學習的過程評價重於合作結果的評價。個體評價時,不忘對所在小組的評價。
2、建立個人、小組成長紀錄袋——實現學生自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有必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態度、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評價,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過程。不僅能更好的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技巧,而且對學生自身的情感態度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A、 建立個人成長紀錄袋——學生自我評價
個人成長紀錄袋內容包括「自我介紹」、「小組合作表現」、「自我評價表」「我的經驗」四個方面。
每次合作學習完成後,學生根據表格進行自我評價。最後進行分析。
我的亮點有:
我的不足是:
改正彌補措施:
自我評價的實施有助於及時查找出不足,端正態度,培養積極的情感。
B、 建立小組成長紀錄袋——評價小組表現
小組成長紀錄袋適合於固定學生合作小組,用來紀錄每次合作小組內各成員的表現以及採用的方法,合作結果等等,促進有效合作,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合作技巧。具體內容包括「小組簡介」、「成員風采」、「合作經歷」、「小組表現評價表」、「成敗得失——經驗談」
3、評他人、評其他小組——優勢借鑒
此項活動,主要是找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學習借鑒他人的優勢與經驗,促進自我發展。
品德課中的合作學習還蘊涵著許多教育內容,包括怎樣與人交往,怎樣克服膽怯,怎樣做人,怎樣鍛煉能力等等。因此,最為品德教師應該好好研究,好好探索,更深層次挖掘合作學習中有價值的東西,發揮合作學習最大的功效。我們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因材施教,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單向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多元的信息交流,從而真正推動每個學生的進步。
『伍』 如何在小學品德課中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在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時候存在的主要問題
實行新課改之後,品德與社會教材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課本內容以及形式都更好的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這對於教學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時候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效率非常低下,經過研究發現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實行新課改之後,部分老師並沒有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新課改的需要,在教學的時候依舊沒有認識到品德與社會這個課程的重要性,還是採用以往落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灌輸,沒有很好地利用教材,這也導致了課堂效率非常的低下;其次,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依舊是被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沒有真正的對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無法將這門課程的實踐性體現出來,這也直接導致了課堂效率的低下。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
(一)老師應該全面的對課程目標進行把握
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根據新課改的相關標准進行,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絕對不能制定那些假、大、空的目標,必須提高目標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都是應該貫穿其中的,無論是課前活動、課後活動還是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必須根據目標進行。老師在把握教學目標的時候也必須更加地全面,並對其更好地進行落實。在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改變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能力、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
(二)聯系學生的生活進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
老師在進行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時候必須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利用學生的經驗,更好地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這門課程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社會經驗,形成的價值觀也會更加的規范。此外,老師還應該有意識的將一些校外資源引進到教學中來,讓兒童更好地走出學校,到社會上進行實踐,這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增長以及眼界開闊都是非常有用的。
(三)進行課程資源的挖掘,讓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本身便是比較開放的,老師應該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資源的挖掘,認真鑽研,真正地了解教材,並在這個基礎上確定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教學的時候將其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重視和學生有關的教學資源的挖掘,這樣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便會更加的豐富。此外老師還應該重視民族精神、文明行為以及誠實守信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對於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質疑或者提出的一些問題,應該認真地解答,絕對不能出現不耐煩的情況。
(四)做好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
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進行,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選擇靈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使用合作學習、體驗式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等方式,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產生對這個科目的興趣,並運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老師還應該有意識的將這門課程的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將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保證教學氛圍的和諧。
(五)根據教學情況進行評價體系的建立
以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過度地重視了學生的分數,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這種評價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需要,所以必須根據實際的情況建立新的評價體系。
1、評價體系的激勵性應該比較突出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適當地運用賞識教育的辦法,善於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閃光點,並給學生適當的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更好地進步。
2、老師應該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老師在評價的時候應該摒棄以往落後的方式,將動作、表情、語言等方式利用起來,給學生更多的鼓勵。
3、評價的內容以及標准應該多元化
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變化以及價值觀的變化等,並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時候,不應該再僅僅由老師進行評價,這門課程是比較特殊的,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讓家長進行評價,並將多方面的評價綜合在一起。
做好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是符合教育發展和學生發展的,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進行教學觀念的改變,轉變教學辦法和策略,並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真正提高.
『陸』 如何增強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活動評價的有效性
隨著新復課程改革在各制地的蓬勃開展,廣大一線的教師們不斷進行探索、實踐、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然而,反思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我們發現依然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所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柒』 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評價怎樣才能對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
一般情況下應該包括這幾個方面:
在思想上,我力求上進,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自己的理論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在學習中,我本著對知識的熱切追求,認真、努力地學好各門學科,各科成績良好。我不僅對所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問題分析及判斷能力。我還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拓展閱讀其他領域的知識,不斷充實自身,積累了廣泛知識。
在生活中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和長輩,關心他人,熱愛班集體等。
在工作中,工作態度端正、積極認真。
另外以下這些也可以加入相應的部分:
一、政治表現
1. 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 2. 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認真上好馬列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積極參加系、班組織的馬列學習小組的學習和活動 3. 積極參加學院和年級組織的政治學習和備種政治活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積極參加班級政治學習、黨、團組織活動和班會,態度認真,遵守有關紀律, 二、思想品質
1. 遵守憲法和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無違法行為;遵守校規校紀, 2. 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遵守社會公德,自覺維護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亂倒污水, 3. 愛護國家、集體的財產,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草樹木,節約水、電、糧食。 4. 注重個人品德修養。熱愛勞動、講究衛生;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待人有禮,不說臟話、粗話;尊敬師長、尊重職工、孝敬父母;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是非分明,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同不良行為作斗爭 5. 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努力為同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