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原則和具體方法,小學語文論文
『貳』 怎樣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論文
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一段有趣的導入語、一個吸引人的小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巧妙地導入,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課作情感鋪墊。 [本文轉自:www.dylw.net]
比如,在教學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關於西沙群島的圖片,圖片內容包括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樣的珊瑚、海參、大龍蝦、成群結隊的魚、有趣的海龜、棲息在茂密的樹林中的各式各樣的鳥。在播放圖片的過程中,教師在配上悠揚清新的音樂,使學生沉浸其中,在視覺和聽覺方面都獲得美的刺激,進而使他們進入到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之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想去這個地方看看嗎?接下來,老師就帶領同學們暢游這個美麗的地方。」這樣,有豐富多彩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做鋪墊,再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很快進入了課文學習中,而且學得很主動、很認真,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和諧。
二、引入游戲活躍氛圍,寓教於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是用說教去教育學生,學生不再用死記硬背來學習。通過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於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合。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於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促使他們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增進知識。
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學中我們常採用的游戲有以下幾種:①找朋友。教師用卡片製作成相對的正反義詞、漢字組合、拼音的生母與韻母等,讓學生拿著其中一張去找另一張。一學生說:「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裡,誰是我的好朋友。」與其他學生的卡片對上了就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錯了就說:「錯錯錯,趕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師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標有漢字的商標、廣告和自製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學生分組去的櫃台逛,比比誰的收獲多。游戲要求學生能正確讀出桌上的識字材料,這個游戲檢查了學生的課外識字情況,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③猜猜猜。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謎語等。 [本文轉自:www.dylw.net]
三、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如果教師能把掌握的廣博的科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中去,具體分析和機智處理教學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學生就會由對教師講課的贊美上升到對教師的敬佩,進而發展到對教師所教學科的熱愛。因此,有經驗的語文老師上課時總是用知識牽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課始開,興即來;課之中,興更濃;課結束,興未輟」。讓語文課充滿激情,時刻牽動著學生的心靈。生命,因為激情而更美麗;語文教學,因為激情而更動人。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教師正是這些知識文化的傳授者,任何一節課無不需要激情的支撐。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要充滿激情,自己先融入作品中去;其次要讓自己由一個「教書工匠」向一個「演員」過渡,用高超的「演技」來征服學生。充滿激情的高超演技無不讓學生聚精會神、情緒激動,這樣的課堂氣氛又如何會沉悶呢?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能推動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去喚其真情,呼其熱情,激其豪情。
四、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教學不只是單純地知識傳授,需要教師講究教學藝術和技巧。尤其是語文作為一門文學性的學科,更容易設置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巧妙地設置懸念,用懸念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於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慾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比如,在學習《蛇與莊稼》一文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同學們,蛇和莊稼本來是兩種毫不相關的東西,本篇課文為什麼把蛇和莊稼聯系在一起呢?這樣學生就會認真閱讀課文,並且從文中尋找答案。又比如在設計《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針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可以故弄玄虛,把課文變成一個有趣的、情節緊張的話劇,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抽絲剝繭地分析課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如此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
五、合理設置教學提問,增加學生學習自信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真正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通常只有那麼三到四個,這些問題也常常是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回答得完全正確的。當學生給出的答案不是那麼准確時,不要批評,可以贊揚他的某一個觀點,也可以表揚他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態度,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一節課不可能只由三到四個問題引導教學,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班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提問,這樣,可以給更多中等偏下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這個時候,針對他們的回答給予及時的肯定,讓他們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例如:《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園幾次?燕子媽媽是怎麼對小燕子說的?小燕子是怎麼回答媽媽的?」這些是學習課文的關鍵問題,但除了這幾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問學生:「生活中,你的媽媽是用什麼語氣跟你說話啊?」幫助學生揣摩朗讀課文的語氣,還可以問:「你家的菜園里有哪些你認識的蔬菜?」讓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學習課內知識。總之,盡量將問題細化、階梯化,使問題更具啟示性,同時又可以兼顧班級整體水平,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解決問題的快樂所在,這樣的課堂氣氛是最和諧的。
六、教師的地盤學生做主,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
說起課堂教學,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教師站在講台上傳授知識,學生坐在講台下認真傾聽。一直以來,講台都是教師的地盤,教師站在上面「發號施令」「指點江山」,主宰了整個教學活動。實際上,小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都有巨大的潛能,他們不但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而且喜歡表現自己,有較強的表現慾望,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為他們創造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以及展現自己的機會,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和發散性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進而促進了活躍課堂氣氛的形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學會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台交給學生,即把話語權交給學生,這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方法。此外,把講台交給學生,也能夠使教師對學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能及時發現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亮點和不足,並給予相應的鼓勵和引導,進而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
『叄』 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語言的重要性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語言是人交流的直接武器。好的語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小學語文課堂語言幽默風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她們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對於以後的幫助很大。
『肆』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應用表揚
語文課堂作為教師、學生互相交流的重要空間,教師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可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鞏固,均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小學語文課堂表揚性語言評價行為,需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及學習模式來開展,要以鼓勵學生為基準,不可盲目的誇贊,需從多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自信心的培養,確保在後續的教學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
『伍』 如何營造高效的小學語文"快樂課堂"論文
如何營造高效的小學語文「快樂課堂」
語文是一門最接近生活的學科,它內容豐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語文課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但是,由於深受應試教育影響,語文教學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語文課堂也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靈性。課堂,承載著師生的生命律動。讓課堂洋溢歡樂,充滿有情味的笑聲,應該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生活。
一、營造愉快、高效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快樂起來
語文課上,許多語文教師惜時如金,唯恐學生有一點「鬆弛」,一堂課知識點如布雷區,從頭到尾分秒必爭,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得氣喘吁吁,教師教得熱汗淋淋,可效果卻差強人意。為什麼不留給學生一個思索的空間?一個探索的機會?一個開開小差,換換腦子的偶爾空檔呢?語文教師的課堂目標應定適當,目標達到了,就不要再乘勝追擊。多留一點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見解,讓各類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要實現快樂教學,首先要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快樂的氣氛,造成學生快樂的心態,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會採用分角色朗讀課文、穿插笑話、最近時髦的話語等方式,當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那畢竟是外在的。而課堂氣氛的真正活躍,則來自於學生內在思維的生動展開。興趣是培養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有了興趣就能興致勃勃地趣鑽研,就能克服困難完成學習目標。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何不堅持一個「趣」字呢?採取不同的激趣方法,如創設情景法、感染興趣法、精心設疑法、實驗趣味法等。在導入新課時創設情景喚起興趣;在課堂提問時設議啟思提高興趣;在課堂拓展中巧設練習發展興趣;重視動手鞏固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強調一個「讀」字,以合作讀、表演讀、配樂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不同的讀法激發興趣。高年級可強調「讀議結合」,邊讀邊議、讀後再議、議後再讀的多種方法誘發興趣。這樣愉快學習過程,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變苦學為樂學,變負擔為責任,課堂效率自然會提高。
二、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我認為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絕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和諧的基調,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再也不是頭頂光環得聖者,無所不知的「神」。而應該將自己的角色定位與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在課堂上參與學生的學習,同學生一同從未知走向已知,再從已知走向未知。如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可用釋疑的語氣說:「老師這有一種想法,你們看行嗎?」在促進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少問「為什麼」,多問「你是怎麼想的?你知道了什麼?你懂得了什麼?等」「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嗎?」在學生答題不正確或不全面時,適時醞釀辯論的機會,鼓勵其他學生就實質性的問題進行質疑,正確時教師應及時以「你真聰明、你真棒」等使學生鼓勵話語,在平等、民主、自由、和諧環境中學習。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起飛。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秘方。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的引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生活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設疑引趣…..等,如我教學《荷花》一課時,我這樣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荷花嗎?」同學不約而同地說「喜歡」。「那你看見過荷花是什麼樣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說起來:有的說是粉紅色的,有的說是白色的,有的說我家的荷花開花的時候特別美,荷花全開了,裡面還有一個小蓮蓬,有的說那天看到的荷花來沒開,只是花骨朵,有幾顆露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於是一個男生搶著說: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用荷葉蒸饅頭,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因為荷花是學生非常熟識的,因此交流起來興趣特別濃。我於是自然導入到:今天我們一起去欣賞公園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樣把這么美的荷花寫出來的。因為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縮短了課文與生活的距離,學生有感受,自然學得有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一,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的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或畫出來、演出來,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所以有時我們班看起來比較亂,但那是在各種形式讀書、討論問題,而不是在打鬧,有時卻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獎勵、競爭的方法。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取學習預期的滿足,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採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與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
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要想營造輕松歡快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創設一個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是指對學習語文知識、技能以及聽、說、讀、寫等能力產生影響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情境在課堂中再現,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避免了語文課堂的枯燥和乏味,也可以使書本上的知識更形象、具體地呈現到課堂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學起來也更輕松、有趣。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幻燈片課件、網路教程等為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課堂氛圍的調動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媒體教學綜合了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因素,可以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授課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板書,學生做筆記的單一的、枯燥的上課方式,營造了輕松活潑、生機勃勃的課堂氛圍。
總之,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都很強的基礎性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陸』 小學語文小論文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
一、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語文課程是反映生活的最好載體,語文課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認識理解課文,探究課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認識,勢必使學生思維活躍,主動思考探究。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過的或正經歷的困難及體驗,說說怎樣處理了?或打算怎樣處理?學過課文後又有什麼啟示?結果學生紛紛講述自己學習中、人際交往中、勞動中、和父母關系處理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談了學此文後如果重新解決他們會採取的辦法。從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遇到困難「化整為零」一步步解決的主旨。尤其對待學習上,他們想到制定短期目標,把不會的內容分成一塊塊、一點點分時期解決的方法。這樣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情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學以致用嘗試著去解決問題。教學《散步》時讓學生談在家中聽到、看到或經歷的對待老人和孩子的事例,並談個人看法。學生積極講述,既更好的理解了文章又提高了認識。在講《我的叔叔於勒》時組織了一場關於金錢的討論,這個話題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有話說,所以討論時思維活躍,各抒己見,最後達成「金錢」也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想賺錢並不可恥,也不罪過,但要做金錢的主人而非奴隸的共識。總之,溝通和生活的聯系學生都比較積極活躍,他們主宰了課堂。
二、進行比較閱讀,激活思維。
這是拓展思維、活躍思維,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好辦法。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是他們需要的,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引入與之類似的課文進行比較研讀也是他們能並樂於做的。樂意和需要都能讓學生動起來,因為二者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喚起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寫景抒情的文章可比較句式、修辭、語言風格、觀察角度、景物描寫方法等。如教學《濟南的的冬天》可和《春》作比,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寫景的文章 要選好景物、運用五覺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一定修辭和運用動靜結合、正面和側面描寫結合等技法把它恰當的表現出來,一切景語皆情語,濃墨重彩地描寫是為抒心中喜愛贊美之情。學寫人文章就比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方法的異同,如比較《刷子李》和《泥人張》既欣賞了人物形像內斂和張揚不同的個性美又學習到寫人文章的一些寫法。學都德的《最後一課》把它和鄭振鐸的《最後一課》甚至和《小英雄雨來》、《豐碑》、《金色的魚鉤》作比,讓學生總結出寫人文章的寫法。這樣,學生不僅「動」起來了,而且對文章主旨、寫作特點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比較閱讀有實效又便於操作,大到文章中心、寫法小到詞句的運用(用置換詞句法進行小方面的比較可鍛煉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范圍很廣。無論哪種比較都可讓學生積極思維。
三、率先示範,做好引導,創造和諧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夥伴,師生互動,課堂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教師既是學習的發動者,又是合作者,轉變角色要求教師樹立合作理念,在合作中使氣氛融洽。有些時候教學中需要教師先嘗試著述說、寫作以打消學生的顧慮,激起其熱情。如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我就先講了自己被「欺騙」的經歷,以引出學生的話匣子。講《羚羊木雕》時,我先講學生時代和母親的矛盾沖突,講關於父愛的文章時,我講了自己愧對父親的一段往事,學生一聽老師都能敞開心扉坦言自己的經歷,就不在顧慮重重,擔心同學、老師瞧不起自己的弱點或因為自己做過不光彩的事而難為情了。而後紛紛暢所欲言,完成和同學以及和文本的對話,進而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有時需要教師「不會」。當有學生提出問題而其他同學回答興趣不濃時,我就說,這個問題老師存在疑問,並且還沒釋疑,希望藉此機會聽聽大家的認識。果然,學生的興趣來了,因為他們希望上老師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有時需要老師「下水」。講《安塞腰鼓》為引導學生描述一種藝術形式,我先寫了一個東北大秧歌片段。教師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生調動起來。
這些做法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挖掘教材本身魅力,讓學生醉於其中。
用文本自身的力量吸引學生,讓他們在煥然一新的感覺中「動」起來,進而精神為之一震,積極思維,不吐不快。如教學《孫權勸學》一課,教學快結束時,讓學生談啟示,學生思維單一,思路狹隘,局限於學有所成,再忙也要學習的認識上。我引導學生:從文中可看出呂蒙和魯肅非常熟識,但蒙學有長足進步時,肅才決定與其深交,這一點給你什麼啟示?人以群分,志同方能道合,要想結交儒雅飽學之士自己先變成同類人,生活中,你想和哪些人做朋友,成功了嗎?為什麼?學生或微笑或皺眉或嚴肅或活潑,心領神會者有,面露慚色者有。我敢肯定他們被觸動了,思考了,審視自己了,提高了認識。講五柳先生傳時幽默自嘲的寫作風格,是這篇文章的魅力之一,我就先下水示範,「我雖長得淑女,但天生嗓門亮,被譽為班上的擴音器;上課溜號,被老師叫起來多半雲里霧里;天生一雙大眼,好不幸,視物如霧里看花,不放上兩片玻璃,就看不清前途……」學生興起紛紛下筆,幾分鍾後佳句不乏,「我姓陳名赫鵬,同學們取其諧音,常叫我車棚」;「我身材窈窕,性情沉靜是班裡的|『淑男』」;「吾性愛踢足球,但被稱為臭腳」等。選入教材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的,文本魅力,是需老師去發現,而後引導學生一起去挖掘的。這樣才便於學生動起來,向45分鍾要效益。
五、重視學生的意見和見解,於爭議處順水推舟,引領學生超越文本,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
課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預設無論多麼充分也難以預測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問題和事件。當學生出現爭議時,教師要迅速判斷爭議的價值,及其可生成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更廣泛和更深刻的思考,得到更豐富的收獲。讓課堂那不經預設的生成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例如筆者執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當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贊同孟子的逆境出人才(生於憂患)並舉例佐證時,一個學生小聲說「那也不一定」。我順勢引導「『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平靜的湖面煉不出精悍的水手,生活的安逸造就不出時代的偉人』,古今中外無數人的成功證明了孟子的『生於憂患』;烽火戲諸侯的幽王,貪圖享樂的隋煬帝,樂不思蜀的劉禪等也證明了「死於安樂」。但孟子還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於他這個逆境成才,順境亡身的看法,有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你怎麼看呢?結合生活實際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從語文聯繫到生活,從當代聯繫到古代,甚至想到周圍家境好壞不同的同學的學習情況,最後我們師生達到共識:貧窮是一種財富,但未必人人都把它當成財富;苦難是一所大學,但未必人人都能從中成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但自身還是最重要的,內因決定外因。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有錢並不是罪過,能吃大米白面、山珍海味,你偏吃糠咽菜,能穿「李寧」、「耐克」,你偏穿麻衣布鞋?關鍵是自己要有遠大理想,並堅守、奮斗。布盧姆說「沒有意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藝術」。有生成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動起來。
六、適當的進行等待是必要的。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說到底語文課堂實質是學生靈動的思維場。學生靈思飛揚,智慧生成不盡需要觸動、激發,還需要時間,思維動起來,智慧生成得有過程。有時語文課堂上學生「動」不起來,是老師沒有必要的等待。一個問題提出來,甚至話音剛落就讓學生回答;有時學生都沒聽清問題;對於討論,呈現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嘰嘰喳喳沒有個人思考,小組討論進行不到一分鍾,教師就說討論好了嗎,誰先說,一時冷場;一篇較長課文,只給學生兩三分鍾自讀或一篇課文學生只讀一遍就開始整體把握、內容探究。學生哪有思考的時間呢?沒有思考哪來的思想觀點?沒有思想觀點哪來積極主動的課堂表現?只有給學生時間想,待學生有了對問題的譜之後,討論才會真實有效,產生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還有學生回答闡述觀點時,一時語塞不僅需要教師一個微笑,更需將微笑延長幾秒。這些都是必要的等待。語文課堂教師要耐心等待,給學生一定時間靜心讀書,安心思考、真心想像,以便他們聯系生活,溝通課內外,溝通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來實現自主學習。讓課堂成為思維活躍,表達精彩的學生思維和語言雙發展的,又「活」又「實」的好課堂。
當然,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得充分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既是新教學理念的要求又是一種較高的教學藝術效果。對他的探究應該是無止境的,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動」起來,發揮其主體作用,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有效,還有待各位教育同仁進一步研究探討。
『柒』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運用激勵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激勵技巧:
一、堅持激勵式教學的原則
要引領學生實現成功,讓其閃光點受到賞識,讓學生在學和做中能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慾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不斷追求新知,積極進取,自我驅動力強大,學習熱情持續高漲,在興趣中、快樂中健康成長。
二、不斷探索課堂教學中的激勵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的每分每秒都要融入激勵的思想。我通過多年的總結歸納出課堂常用激勵方式有:
1.教師語言性激勵:多贊揚、肯定、誇獎,通過表揚好的來激勵差的。
2.教師的面部表情激勵:期待的眼神、微笑、點頭。
3.教師的動作性激勵:各種手勢,鼓掌,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4.學生個體上目標性激勵:優生——摘桃式,創設相應難度;中等生——台階式,循序漸進提問;學困生——給予式,提前告之問題,讓其有備而戰,提高積極性。
5.游戲式激勵:娛樂式——唱歌、跳舞、謎語、古詩等;心理調節式——閉眼、口號、體驗、放鬆等:競賽式——小組接力、個體挑戰、開火車。
6.場景性激勵:多媒體——聲、光、色、影;教師才藝展示——唱、誦等。
7.獎勵性激勵:個體、小組——每天、每周、每月、每期評價;滿意課堂獎勵——下課前的故事、笑話、漫畫、實物;學生作品留檔。
8.交朋友性激勵:課余與學生多接觸、多傾聽,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向教師敞開心扉,產生親和力。
9.轉移性激勵: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抓住其閃光點,可稱贊其學習以外的某些優點,從而激勵其熱情轉移到學習上來。
10.職務性激勵:對學習有進步的學生可通過民主和任命的方式,讓其擔任一定的小職務,激勵其不斷進步。
激勵方式多種多樣,要因時、因人、因地、因事而用,不能機械照搬,也不能簡單重復。教師要把握激勵的火候和度,盡量恰如其分。教師要心中有愛,學會欣賞,不能老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學生,既不虛捧,也不各惜賞識。「頌善於公堂,規過於密室。」其目的是喚醒他、鼓舞他,使其快樂、滿足,有了快樂、滿足就有了學習熱情。
三、積極打造踐行激勵式課堂的教師
新課改成敗的關鍵在教師,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教師始終是最根本的動力和源泉。新課程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者,還是新型教學關系的學習者、執行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面臨一次大洗腦,要更新觀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提高自身素質,以應對這場挑戰。為了使激勵式課堂突顯功能,可通過以下方式來提升教師素質:
1.學習——儲存力量。「學而時習之,不易樂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跟書籍結下友誼,知識才會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新課改課堂,老師沒有了絕對的權威,為了更好地駕馭課堂四十分鍾,教師只有加強學習,豐富學識,學會欣賞學生的閃光點,掌握激勵技巧,增強人格魅力,才能彌補新課程新標准給自己帶來的不足,才能重新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新的形象和威信。為了給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學校每周組織兩次集體學習,調動老師們學習的積極性,倡導教師們將學習當成是自己一輩子的追求,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習慣。
2.合作——凝聚智慧。在新課改面前,我們遇到的棘手問題會很多,所以,在打造教師隊伍的時候,應十分重視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用集體的智慧解決面臨的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為順利推進新課改保駕護航。探索新課改模式課的過程中,以年級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選一名教師上課,然後集體修改教案,注重發掘激勵功能,預設激勵情境。打造年級組優秀示範課,使年級組內教師得到提高,這是一個層面的合作;將所有年級的示範課集中展示,然後全校教師觀摩學習,寫出心得,讓全體教師都得到培訓和提高,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合作。
3.評價——取長補短。新課堂對大家來說是新生事物,所以大家都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課改的挑戰,學習氛圍濃厚了,思考問題也深入了,激勵式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讓老師們相互學習、借鑒經驗、對照自己的課堂。
4.反思——總結經驗。我們倡導教師要針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即:要對實施的教育理念反思,對教學目的反思,對教學方法反思,對學法指導反思,對學生評價反思,對課堂的激勵方式、激勵效果反思,對課堂的激勵方式、激勵效果反思,寫出心得體會。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總結經驗,才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四、培養適應激勵式課堂的學生
新課改形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要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學生要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學習中,如何讓學生自信地當好課堂小主人,體驗「我學習,我快樂」呢?針對學生特點,教師的主要方法是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1.激勵引領學會自主探究。設計激勵式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成功的前提,有了興趣,有了動力,才會有好的效果。在引導學生有效自主探究時,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妥善安排時間」,不在學習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改掉邊學習邊聽音樂的習慣等。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指導自學方法。
2.激勵幫助學會小組合作學習。在激勵式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要通過「會聽」、「會說」、「願說」三個層面,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明確責任,培養合作意識,強調團隊共同進步;把恰當的「激勵」當作學生合作學習的「催化劑」,提高合作的效率;適時變換小組內組員分工,強化合作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