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教育學第二版黃浦全思考與作業

小學教育學第二版黃浦全思考與作業

發布時間:2020-12-16 18:52:52

小學生的作業,幫忙思考一下。(圖片)

超級模糊

㈡ 黃甫全 小學教育學 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區別

內容稍微不同大概都是一樣的

㈢ 《小學教育學》辨析:有人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師職業有一天將會被多媒體替代。

以下資料都是我經過一小段時間的收集與整理,希望對你有用處,我也是過來人,理解你的苦衷。。

1.簡述網路教育(即多媒體遠程教育)的教學特點。

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是一個具有非同步性、實時性、交互性、生動性、集成性、大容量等特點的系統,它的應用將建成一個與開放性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和服務體系,建立一個科學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機制,建立一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從大中城市到鄉鎮均建立健全了職業教育管理機構、專門學校和職教中心,培養規模上有本科、專科和中等職業教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縱觀近幾年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規模與效益發展並不平衡,數量與質量發展也不平衡。筆者認為主要原因,一是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總體上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或優秀教師更加短缺;二是教學內容針對性薄弱、直觀性不強,難以做到好學實用;三是非全日制學員受時空限制,不能隨時隨地與教師或學員協作學習。因此,職業教育的培養功能與迅速發展的經濟狀況及社會需求存在差距。如何在新形勢下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從規模擴張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是職業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促使人們開始將基於網路上的多媒體遠程教學技術應用於職業教育,為解決職業教育師資、教學功能和時空局限等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系統及其教學特點

教學是以教學內容為認識對象的理性活動,它必須建立在情感交流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育傳播學認為,面對面的傳播比物理傳播親近感強,信息交流通道短,是建構主動學習的有利因素。同時,職業教育的實踐性環節較多,學生自行設計和自學活動佔有重要地位,教育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模擬實踐、訪問與設計環境。按照上述觀點,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既要考慮遠距離下的師生「見面」方式,又要考慮構建遠距離下教與學的關系,盡可能創造完整的教學過程和環境。因此,教學系統一般要使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路通信技術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建設以下三種類型的遠程教學場所:一是基於視頻會議的多功能教室;二是由若干計算機組成的多媒體教室;三是辦公、家庭等使用的分散的計算機。同時,還要建設一個多媒體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心,並通過全國教學科研網連接成強大的教育教學和培養培訓系統。

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系統的主要教學特點是:

1.可以實現實時交互。即通過多功能教室,教師和學生可以「面對面」地進行聲音、圖像、文字、數據方面的現場實時交流,從而拉近師生距離,保證教學最大限度地建立在情感交流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 2.可以實現雙向交互。即通過多媒體教室,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人機對話,交換和獲取信息。教師可以遙控或評價學生情況。從而改變單向傳輸不能及時獲得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效果的狀況。

3.可以實現對網路資源的利用,並突破常規教學時空局限。教師能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心,進行教學軟體的研製、備課和上課,利用網路開發、收集、編排教學資源,並進行儲存與管理。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和多媒體資源中心的資源進行自學、自考、訓練、作業、設計和模擬實驗。

所以,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的教學具有非同步性、實時性、交互性、生動性、集成性、大容量、跨時空的特點。它綜合了多種常規媒體的教學優點,能通過以教學資源和優秀教師為核心的課程開發,達到大規模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分析

多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的出現,更加完善了信息流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模式。

1.信息流通模式。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在技術上主要解決異地或本地雙向、實時、交互和人機對話問題。由於其特有功能,信息流通模式中最大的變化將表現在教師、學生以及管理者可以通過網路以「准見面」或「半分離」方式開展異地討論和問答,了解遠端教學情況。會議、評審、評估、通知、文件、教學資料、教案、報表、信息儲存等活動,完全突破了常規模式,變成了任意的、雙向的無紙化機制,時間、空間縮短顯著。顯然,這種流通模式不用那麼多的教師同時講課,不用那麼多人員運作和管理,不用那麼多專職人員搞文印與收發,不用那麼多大櫃小夾儲存資料。減少環節、減少人員、減少時間、減少經費是這種模式的基本特徵。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主要依靠現場交互和文稿交流的信息流通模式。所謂現場交互,是指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在同一現場才能進行的交互,比如集體備課、授課、討論、考試、開會、檢查、評審、評估等活動,都是當面進行的;所謂文稿交流,是指教師、學生及管理者利用印刷文字交流,比如計劃、文件、教科書、教案、通知、報表、信息儲存等環節,都是文稿方式的交流。傳統模式的缺陷是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運行環節繁多,運轉過程緩慢,工作效率偏低。

2.教學內容模式。教學內容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掌握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技巧以及發展認識能力的總稱。它規定了教學活動中傳遞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性質和范圍,是學生知識結構和身心發展的基礎。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中,教學內容的模式具有獨特性:第一,教學系統本身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新鮮的潛在的意識和方法;第二,教學內容以教科書和課件為主,以網路資源和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輔。教師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採集、加工、編排、儲存、提取、發送等過程,使之具備了廣博精深、形式多樣、高度融合、快速傳遞等特性;第三,教學內容通過網路運行,供不同地域的學生共享,可實現教育的「社會化」;第四,教學內容突破了書本局限,突破了教師的知識水平,突破了國界。遠端教學情況、實物場景、先進知識、科研動態和多種資料進入課堂、實驗室以及每台計算機,均成為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

3.教學過程模式。從學習方式看,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群體學習為基礎的教學,二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教學。一般情況下,教師完成教的環節應包括備課、授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和教學效果評估,學生完成學的環節應包括聽課、作業、自學、設計、實踐和參加考核。不論教學採用何種手段,這些環節必不可少。但不同的教學手段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傳統的黑板、粉筆、教科書模式和現代教學技術圖、文、聲並茂模式顯然不一樣,近距離教學模式和遠距離教學模式必然也不一樣。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教學過程模式在以下教學環節中的體現是:

(1)教師備課。教師備課是教學的起始環節,是對教學的策劃工作,是教師將潛在教學能力轉化為現實教學能力的過程。因而,教師備課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單就備教材來講,傳統教學中的備課就是查閱資料,撰寫教案,謄寫講稿,准備教具或實驗。而多媒體遠程教學中的備課,是用網路和多媒體資源中心的資源進行設計、復制、編排、加工,形成電子教案和課件,通過計算機儲存在多媒體資源中心,以備上課或學生自學調用。在這個模式中,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策略的設計上,放在了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上,放在了為學生自學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源開發上。滿足了「受教於家」的客觀要求,時空局限降至最低水平。

(2)教師講課。所謂「講課」,嚴格來說是教師組織協調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學生等各方面因素的關系,解決各方面的矛盾,使學生發生認知結構上的變化,在認知策略和反省認知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講課」的關鍵是處理好教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知識結構水平之間的關系,解決好知識遷移問題。在多媒體遠程教學中,教師組織協調教學是一個講授、討論、指導、歸納、分析、演示、觀察、實驗、練習等綜合動作的過程/他以「專家」和「引路人」的身份代替了傳統教學中主宰和監護人的身份,用大屏幕投影代替粉筆加黑板,用圖、文、聲代替口說手畫傳遞信息,用課件中的模像完成演示、參觀和實驗等多種教學環節,形成一個全新的講課模式。

(3)作業批改與課外輔導。在多媒體遠程教學中,學生的作業不是書寫或刻畫在紙面上,而是通過聯網計算機完成。教師在網上進行作業批改,即時交流並反饋信息。課外輔導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用規定時間和地點。這極大地方便了學生學習,滿足了「受教於家」的客觀要求,時空局限降至最低水平。 (4)教學效果評估。過去的職業教育教學評估主要依據學生的會考結果。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的出現,完全突破了會考模式,以計算機為工具代替紙卷考試,用單獨考試代替群體考試,一人一卷考試代替多人同卷考試,邊考試計算機邊閱卷、邊統計分析成績代替考後人工閱卷、統計分析成績,學生當場知道成績代替事後知道成績。

(5)學生聽課。在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中,學生聽到的不只是教師的聲音,看到的也不只是黑板、教科書和教師的面孔,多媒體的大容量、快節奏、有動感的學習內容,改變了單調、信息有限、節奏緩慢、沉悶的學習模式,學生以求索和體驗代替了被動學習。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學習效果好。 (6)學生自學。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中,學生自學模式突破了看書或翻閱筆記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條件下,反復利用網路點播、觀看多種資源,包括教師的教案、參考資料等豐富的背景資源。同時可以把有價值的資料下載、復制、加工、列印出來,以便個人保存。也可以自行考試,自己設計,模擬實驗,機對機討論,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建立了一種綜合性、創造性、靈活性極強的學習模式。

4.教學方法模式。教學方法是指教學中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統一。現行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復習法、讀議練講法、發現法、程序法等。職業的教育特點是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它要求教學方法必須多種多樣。但由於職業教育中「學校精英教育」傾向,使注入式教學思想長期影響著人們的教育理念,因而在總結和運用教學方法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限制。一方面,由於傳遞信息的媒體單一和傳遞方法單調,教師不能集多種教學方法於一身或任意切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演示法、參觀法、實習作業法等,雖然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講授法的缺陷,在職業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但是像物質結構、細胞變化、化學反應、光波干涉、有毒或容易造成人身危險的實驗和操作等,仍受到了時空、教學組織形式、安全、經費和眼睛無法觀察的限制。因此,許多教師不得已把許多應「做」的學習經驗變成「抽象」的學習經驗,採取了講授法或圖示彌補的方法。離開感性認識的教學猶如空中樓閣,往往是理論不精,也不實用,即所謂的「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世紀後期,隨著社會發展引起的教學內容、教學價值觀、教學技術手段的變化,以及教學工作對效率和質量的追求,人們對教學方法模式的改革出現了以下趨勢:重視發展學生的智能,培養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研究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突出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把這種趨勢變成了現實。教學方法模式體現了各種方法的高度綜合化,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了有機融合,能比較從容地實現電影、電視、動畫、模像、模擬、聲音、文字等多種載體之間的過渡與銜接,對於演示、參觀、操作的過程和經過動畫設計出來的想像效果,均能巧妙而容易地實現,真正做到了運用自如,講、談、問、演、看、聽、做穿插進行,使教學方法達到了高度的綜合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形成了現代遠程職業教育獨特的教學方法模式。

為了節省政府的開支,方便現代社會職業快速流動下學習者對學習葉間、空間、學習方式的自由選擇,而對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經費緊張等現實。要實現「大眾化」教育目標,實施多媒體遠程職業教育無疑是我國政府應做出的一個正確選擇。正如著名的國際遠程距離教育專家德斯蒙德·基更博士指出的「沒有任何政府能夠在每位公民的工作地點附近開辦中小學、專科學校和大學,很少有政府能夠為5至25歲年齡段之外的公民建校辦學。遠距離教育是大多數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簡述你所學習專業的培養目標和主幹課程教學內容.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確保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加強和規范教學管理,使教學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特製訂本暫行規定。
一、教學計劃的實施
1. 教學計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總體設計,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及教學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據,各門課程和各項實踐性教學環節都應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圍繞實現總的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進行教學。
2.教學計劃的內容應包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按培養目標應達到的基本規格(畢業生素質構成及其基本水平);畢業生就業方向;本專業當前可考取職業資格或技能證件名稱;課程設置及其學時安排;主幹課程名稱;專業課程說明;教學環節及其時間分配;以及師資、設備、場所配置要求等必要說明。
3.教學計劃一經學院教學委員會審定,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不得擅自變更。違者按重大教學事故追究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相應責任。要保持教學計劃的相對穩定性,原則上在—個培養周期內不做較大的變動。
4.各教學系在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發展動態,關注本學科領域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關注人才市場對人才素質需求情況的變化,每個學期要組織召開一次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討會,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專業教學計劃,提出修訂或完善專業教學計劃的書面意見。需要作微調的,經專業教學委員會(教研室)審議,系部同意,報教務處備案後執行。
5.周期性修訂或較大幅度變動教學計劃工作程序。其工作程序是:組織有實踐經驗教師對專業教學計劃修訂或變動的必要性開展調研——專業教學委員會(教研室)提出具體方案——教學系初審論證——教務處復審論證——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終審論證——學院批准執行。
6.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各系應分專業組織學生學習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專業學習指導,讓學生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素質要求、學習方法以及專業主幹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等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
二、教學大綱的執行
7.教學大綱是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要求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條件、學生認知基礎)而制訂的課程教學指導性文件。它是落實專業教學計劃、保證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載體,是選編和使用教材、進行課程教學考核和對課程教學和專業教學質量乃至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估的主要依據。
8.教學大綱應闡明該課程的適用對象、性質、目的和任務;規定各章節的基本內容和重點、難點,明確教學要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規定學時分配;擬定思考題和課內外作業方案;提供課內外學習的主要參考書刊目錄以及專業學習相關網站;內容組織要反映與概括學科發展的新成就,注意與相關課程的銜接等。
9.教學大綱由教研室組織專任教師編寫,經課程所在系審定後報教務處,教務處經商學生所在系後同意備案、實施。
10.教學大綱一經制訂,任課教師應嚴格執行,克服不以大綱為指導組織教學的情況。未經教研室提出、教學系批准並報教務處備案,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變更。違者按《教師教學事故處理辦法》有關規定追究當事人責任。
11.學科專題講座(包括本校和外聘教師主講的學科類講座和納入教學計劃的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心理健康、職業與就業指導專題)內容提綱需經教務處委託相關專業教研室核准、備案後執行。
12.各教學系主任應負責組織編寫、審定所屬課程的教學大綱,負責上報教務處備案,負責檢查教學大綱執行情況。教學大綱或提綱未經備案的必修課、選修課和專題講座,不準開課。
13.課程教學大綱和按計劃開設的學科專題講座提綱應向學生公布。
14.國家或行業有統編大綱的高職高專課程,原則上執行統編大綱。
三、選編、使用教材
15.教材(包括教科書、自編講義、實驗指導書、實習指導書、習題集、課程學習輔導書等)是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選用好教材對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有重大意義。教師必須精心選用或編寫高質量的教材。
16.各門課程的教材應按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與規定的時間、程序提前訂購或編寫。
17.任課教師選用學生用書應優先使用國家規劃建設的高職高專教材,以及廣東省高等教育重點建設高職高專教材。有條件的課程應積極選用近三年獲獎的新教材。鼓勵有條件的外語專業、與IT產業相關專業部分主幹課程按程序選用外文原版教材。要致力於提高高職高專教育專用教材的使用率。
18.教材的選用、訂購、編寫與謄印等工作應按學校《教材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辦理。
四、備課與課堂講授
19.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任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調查、了解學生實際和專業特點,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按規范編寫教案。備課的基本要求是:
(1) 明確各章節內容在本課程中的地位作用,提出具體的目的和要求。
(2) 吃透課程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和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重難點、分清主和次,抓住內容的精華,落實課程大綱教學要求。
(3) 廣泛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有關科學技術、生產實際和本學科的發展情況。
(4) 研究、設計教學方法,備好教學模型、掛圖、教具等,根據課程性質和內容特點,盡量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合適的、有條件的課程要努力開發多媒體課件,力求做到教學內容與方法和手段的優化組合。精品課程一定要按建設網路課程的要求,組織力量建設課程教與學的專門網站。
(5) 確定思考題、應布置的作業及拓展學習參考書刊、網站。
(6)開課前必須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的教案編寫任務。教學過程中,提前一周以上備好課。
(7)重新講授同一門課程,要有更新後的新教案。
20.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主要環節。提高課堂講授效果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
21.各教學系應選聘師德修養好、工作態度端正,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較高,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擔任課程教學。
22.由多位教師共同授課的課程,建立主講教師負責制。主講教師除擔任教學工作外,應加強對本課程其他授課教師和輔助人員的指導並對本課程教學工作及其質量全面負責。
23.新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預先選擇關鍵性章節,在適當范圍內進行試講,主講教師或教研室同意後報教學系審核方可獲得授課資格,並在兩年內堅持上好階段性匯報課。
24.教師應講究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教學,重視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要求做到科學性和思想性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
25.課堂講授的基本要求是:目的要求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用普通話講授,語言精練、生動,板書簡潔,准確運用教具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可接受性高,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不遲到、不提前下課。
26.任課教師都應不斷鑽研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試驗,並經常了解學生的要求和意見,及時進行總結,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五、習題課、課堂討論
27.習題課和課堂討論是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和深入理解所學理論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任課教師應根據課程要求,制訂習題課及課堂討論計劃,列入教學進度表。
28.講授習題課的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突出重點,認真分析學生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致力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習題課的內容—般包括:例題或學生自學和作業中疑難問題的分析解答;考試、測驗結果的分析;階段小結等。習題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不可包辦代替。
29.課堂討論內容—般應為本課程內容的核心問題、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新問題、學生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或進一步深化的基本概念。教師要精心組織,作好討論前的自學指導,並在討論中及時引導,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內化為素質,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確定問題、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信息並加工運用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輔導、答疑
30.輔導、答疑是課堂講授的重要補充,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指導學生自學,改進學習方法及思維方法,貫徹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
31.任課教師應做好輔導、答疑工作。各教研室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教師的答疑、輔導工作。
32.輔導、答疑一般以個別進行為主,對共同性的問題也可進行集體輔導。在方法上應貫徹因材施教,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自學能力。
33.教師應做好輔導、答疑必要記錄,以便積累教學中的經驗、教訓,為開展教學研究,改進教學工作積累資料。
34.教師在對學生學習情況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抓住兩頭,應重視對學業優秀和學習適應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長善救失。
七、作業批改
35.為了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學生運用工程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查和督促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必須認真批改作業或分析作業,以便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36.教師應按時收繳學生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細致。教師批改的作業量由教研室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核定,經教學系審核後報教務處備案。作業批改要求作好批改記錄,作業成績按比例納入學生課程學業成績。
37.對不按時完成作業或作業馬虎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批評教育,可退回重做,或限期補做。對不按教師要求一學期內擅自不交作業達三分之一的學生,取消該門課程期末考試資格。
八、實驗、實訓教學
38.實驗、實訓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途徑。實驗、實訓教學的基本任務是: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受到科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按規程操作的習慣,為畢業後從事生產(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9.根據專業教學計劃需要進行實驗實訓教學的課程,各教學系、教研室應按課程教學大綱制訂實踐教學計劃,經教學系主任批准後報教務處備案。
40.各教學系、教研室應根據實驗實訓教學計劃,編寫或選用指導書和實踐教材。
41.各教學系應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或技術人員擔任實踐教學工作。
42.教學人員應根據「實驗實訓教學計劃」提前認真地做好准備工作。指導教師還應檢查儀器、設備的性能,使之處於完好狀態,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43.教學人員在工作開始前,應向學生簡要介紹實驗實訓原理、方法、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項;在實施過程中,指導老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操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做好檢查記錄;結束後,應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在每個活動中的表現,按有關規定評定學生平時實驗實訓成績,作為該課程綜合成績組成部分。
44.指導教師和功能室工作人員應督促學生自覺遵守功能室管理規章制度,並教育學生愛護國家財產、節約用品、材料,注意安全。
45.根據高職教育特點,應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實操類實驗實訓,以強化技能,培養創新素質。
九、課程設計
46.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運用本課程及有關課程的理論和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受到設計方法的初步訓練,逐步樹立正確的設計觀點,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㈣ (大學語文第二版)請你就這學期來的閱讀思考談談你在文學鑒賞方面的提升和收獲(課內課外各3篇)

我們的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最復雜的社會現象,人的成長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發展的歸宿。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教育學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等。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並掌握這一門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反映在下訴幾個方面:一、學習《教育學》是提高自己的職業認識,樹立科學教育觀的需要教育觀是對教育的根本觀點,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不同的教育觀將會影響到我們對教育的本質、意義、作用和方法的認識以及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教育觀是教育工作者的頭等大事,只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的從事教育工作。通過《教育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更深的認識,樹立科學教育觀,並且增強我們的教育信念。二、學習《教育學》是幫助我們掌握教育規律、方法和技術及其運用原則的需要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探索和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以更好地指導教育實踐。只有對教育的規律有了深刻地認識,才能在具體繁復的教育工作中,更有預見性和全面性,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掌握了教育的一般規律的同時,我們還要與實踐操作中具體的方法、技術聯系起來,這是我們教師專業素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且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將方法和技術用活、用好。三、學習《教育學》是正確制定教育方針的需要教育方針政策的科學化,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做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合格成員的重任。為了培養新一代的人才,我們就必須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因此,為了正確制定和貫徹教育方針,都必須認真學習教育基礎理論,掌握教育科學規律,才能保證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四、學習《教育學》是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未來發展的迫切需要教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隨同經濟發展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教育只有不斷改革,才能培養出未來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推動社會進步。教育改革是嚴肅的科學事業,我們應當堅持學習《教育學》基礎理論,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前景。五、學習《教育學》是進行教育學科建設的需要教育學科的建設關鍵是隊伍問題。學習《教育學》能讓我們更好的掌握教育科學知識,認識教育規律,學會一定的技術方法,培養專業思想等方面都有切實的幫助,對於提高我們的素質水平以及教育學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學》的基礎理論闡述的是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理,它對各門教育學科都有重要的知道意義,學好《教育學》有助於對教育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深入研究。總之,為了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正確制定和貫徹教育方針政策,總結教育經驗,提高教學質量,自覺掌握教育規律,深化教學改革,以及深入學習研究各門教育學科,都應該認真學習《教育學》基礎理論。希望你對我的回答滿意

㈤ 黃浦區的教育質量算什麼水平

黃浦區,作為上海市的中心,並且合並了盧灣區,不管是地段還是教育資源和質量,一直都非常不錯。

黃浦區也是公立小學好於私立小學的一個區縣,聞名的有蓬萊二小。盧灣二中心、盧灣一中心等,還有復興東路第三小學、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黃浦一中心、盧灣實驗小學等等,私立小學唯一拿得出來說的是永昌學校,口碑不如蓬萊二小。盧灣二中心、盧灣一中心這些小學。

黃浦區初中全市來看,沒有特別拔尖突出的,像立達初中(民辦)、向明初級、盧灣初級中學、格致初級、永昌(民辦)算是比較好的初中了,大同初級中學、明珠中學和李惠利中學,相對前面幾所較弱,但也算是比較好的初中了。

黃浦區的高中有大同中學、格致中學,皆為八大羅漢之一,還有向明中學也非常不錯,其他的如大境中學、敬業中學等學校,一本率也是很不錯。

整體而言,黃浦作為市中心,其公立小學好於私立小學,雖然初中沒有特別拔尖的,但是高中有兩個為八大羅漢,向明中學也非常不錯。

㈥ 學前教育學作業答案

1、結合實例論述「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學前兒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答:①解釋「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
②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兒童,將兒童看成一個動態發展的個體,承認每個兒童都有發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應該超前於發展,創造「最近發展區」,推動或加速兒童內部的發展過程。
④教育者要了解兒童的現狀,作為促進兒童發展的基礎。
⑤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因此,教育者要為不同的兒童創設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

2.你是如何認識「幼兒園『小學化』」這一現象的?
答:如果孩子完全有興趣,老師也足夠童趣地去教授些所謂的「小學化」東西,那孩子們肯定是快樂的,而不是小學里死氣沉沉的。另外如果說在日常教學中忽視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教育、忽視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教育、忽視了孩子語言發展的能力、忽視孩子的日常交往能力,那肯定不是幼兒園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所以關鍵問題時教育者、家長以及我們的孩子如何看待這個學前教育,只要能多為孩子著想,那學前教育中適當的小學化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幼兒園應該是每個兒童都要經歷的過程,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教育則是影響進小學的關鍵時期,只有辦好幼兒園才能讓每個兒童上小學前打下良好的基礎。

3.你認為應該如何根據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調整學前教育內容。
未來的社會是很重視對學前教育的,學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就象是早晨的太陽,所以未來的社會對學前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解。

5.論述指導學前兒童生活活動的途徑與方法。
一、教養結合,積極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
由於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為保證幼兒安全、健康和全面的發展,教師要對他們的生活給予全面、細心的照顧。但是,全面、細心的照顧並不等於包辦代替,過分全面的照顧會影響幼兒獨立能力的養成。因此,凡是幼兒力所能及的應該掌握的事情,教師不要代替幼兒去做,而是要鼓勵並指導幼兒自己去完成。
例如,飯前洗手關繫到是否會病從口入,雖然教師一定要嚴把洗手關,但絕不等於由教師替幼兒洗手。即使是小班幼兒,教師也不應為他們一洗一擦了事,而是應當向幼兒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並組織、觀察和指導幼兒完成這一活動。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可以結合講解、示範,設計情景表演,甚至設計正規的教學活動,以正面教育為主幫助幼兒解決。
因此,在設計指導幼兒生活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教養結合,養中有教,教中有養,教養並重」。
二、充分挖掘生活活動中潛在的教育功能
生活活動是教師觀察、發現和教育幼兒最經常最自然最容易的活動。
以進餐活動為例,就包含著豐富的教育功能。首先,幼兒通過進餐活動養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要成人餵食等良好的.進餐習慣;使用餐具的正確方法和獨立進餐能力是基本的教育功能。如果教師在餐前用優美的詞彙向幼兒介紹食物的名稱、材料、顏色、製作方法,不但有利於幼兒不挑食,還可以使之產生語言、常識方面的教育功能。
比如說:「今天我們吃的菜多香呀!顏色多美呀!綠色的芹菜,紅色的胡蘿卜,白色的豆腐乾,黑色的木耳,還有圓圓的小肉圓呢!味道一定很棒!」
結合幼兒的行為表現,生活活動指導教育還可以成為進行德育的途徑。有的幼兒吃飯的時候,把飯菜撒得滿桌滿地;拿點心的時候,在點心盤里挑來揀去;洗手的時候,為了搶水龍頭和同伴爭吵……這時老師最容易觀察到幼兒的內心世界,也是教育幼兒的最好時機。幼兒能否與同伴團結友愛,能否愛護公共物品,能否尊重成人的勞動等,都是在生活活動中點滴形成的。
因此,教師應當重視生活活動,精心設計,積極認真地給予指導。
三、從幼兒的特點出發,設計指導生活活動
教師在設計指導幼兒生活活動時,一定要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出發,逐漸培養他們自理自立的能力,不能急於求成。在具體的設計指導方法上,也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
對於小班幼兒,在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教師主要通過示範加講解的具體方法,設計情景表演或教學活動,讓幼兒在不斷的活動中,通過看、聽、練,逐漸強化他們的技能。而對於中班的幼兒,則著重於讓他們將小班學習的生活技能繼續鞏固、內化,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指導的方法也從具體的示範講解轉為以語言為主的提醒、檢查、表揚等。對大班幼兒,則要求他們能做到自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定式。
幼兒與幼兒之間,因為身體狀況、家庭環境、性格、個性等方面的不同,存在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教師應該重視這些差異。在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的時候,注意區別對待,個別照顧。
四、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長人園開放日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給幼兒盛飯時,家長在一邊連聲說:「少盛一點,少盛一點,他吃不了這么多。」其實,教師給他盛的只是他平時在幼兒園進餐量的一半,呆會兒他還要添飯呢!而當家長看到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餐量時,往往會驚喜地對老師說:「他能吃這么多呀1在家他吃得還沒幼兒園的一半多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呢?這是因為幼兒在家吃飯,家長的要求與在幼兒園吃飯老師的要求不一樣。在家中,他們想吃的和喜歡吃的就吃,否則就不吃;吃一頓飯要全家出動,跟在他們後面喂。而在幼兒園,教師統一要求,他們就不得不和全班相一致。所以,有的幼兒一天僅中午在幼兒園的一頓是好好吃的,早上和晚上在家多半不吃或吃得很少,家長拿他們沒辦法。
因此,教師就需要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如家長會、家訪、個別談話等)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生活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讓家長了解應如何教育、幫助、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使幼兒生活活動的良好行為得到鞏固和強化。

6.你認為應該如何為學前兒童創設游戲條件。
游戲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和發展。幼兒園對幼兒實全面發展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手段來實現的。因此,在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中,很重要的是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充分的發展。
1.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
保證兒童有充分的游戲時間,使促進兒童發展游戲、提高游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中應保證兒童每天有足夠的游戲時間,並且根據時間的不同組織學前兒童玩不同的游戲。
2.創設必要的游戲場所
游戲場所也是兒童開展游戲的必備條件。固定的場所和設備能吸引並便於學前兒童開展游戲,因此應該在室內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戲場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和玩具
游戲材料、玩具時學前兒童游戲的物質基礎和支持。要使學前兒童的游戲健康、豐富、生動,必須配備適合、充足的玩具。可供學前兒童游戲的玩具有兩大類:成型玩具(專門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專門化玩具)。

7.結合實際,論述組織和指導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途徑與方法。
答案要點:
(1)游戲條件的創設
(2)角色游戲的指導
(3)結構游戲的指導
(4)表演游戲的指導
(5)有規則游戲的指導

一、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1、重視幼兒的自發性游戲
(1)作為幼兒教師,應充分認識自發性游戲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應准許、支持並鼓勵幼兒進行自發性游戲。
(2)教師應為幼兒的自發性游戲創造各種條件,如提供時間、場地和材料等。教師應每天給幼兒一定的自發游戲時間,以及相應的場地、游戲材料等,以保證、促進幼兒自發游戲的開展。
(3)在幼兒自發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以適當的幫助。如對幼兒精神上的鼓勵、對幼兒游戲的關注,或在幼兒需要時提供幫助等。
2、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幼兒園各類教育活動
(1)為了達到幼兒園的保教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教師除讓幼兒進行各種游戲活動以外,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教育活動,如勞動、參觀、上課等。
(2)為了既保證教育的計劃性、又保證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各類教育教學活動。
3、滿足幼兒對多種游戲的需要
(1)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幼兒的需要。那種在游戲時間里只允許全班幼兒玩一種游戲的做法是錯誤的,因怕麻煩而不準幼兒玩某種游戲也是不正確的。
(2)教師應不斷觀察幼兒游戲的興趣和對游戲種類的需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組織游戲,是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3)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游戲觀,從幼兒的角度去理解幼兒的游戲,保障幼兒游戲的基本權利,是游戲真正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二、幼兒游戲的指導
1.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1)尊重幼兒游戲的意願和興趣。
(2)尊重幼兒游戲的氛圍和游戲中的想像、探索、表現、創造。
2.以間接指導為主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教師要善於利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如上課、參觀、觀察、勞動、娛樂、看書、講故事等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充實幼兒的日常生活,使幼兒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獲。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家長,利用家庭中個別教育的優勢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觀察並合理參與幼兒游戲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觀察不僅是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進行游戲准備的基礎,而且還是教師參與幼兒游戲指導的前提。教師通過細致的觀察,可以了解兒童的發展水平,並以此作為教育的依據;通過觀察,了解兒童游戲的現狀(如發現何時需要增加游戲時間、地點、材料和經驗等),從而使教師的參與、指導更有效益。
①教師應該有觀察幼兒游戲的意識,重視對幼兒游戲的觀察。觀察時,應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思考,幼兒的某一個行為表示什麼,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會作出這個反應,對幼兒的發展有什麼價值等。同時應觀察幼兒對游戲的需要和興趣,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社會性發展水平、交往水平,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使用玩具的情況等。
②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應參與幼兒的游戲。通過參與幼兒的游戲,可以進一步觀察、了解幼兒;可以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促進游戲的發展。
③教師一定要合理地參與幼兒的游戲,注意參與游戲的策略:
a.不幹擾幼兒游戲的順利、正常進行,不限制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不破壞幼兒自主活動的特點。
b.要能靈活地轉換角色。有時,教師是觀察者,有時是材料提供者,有時是監督者,有時是游戲的合作夥伴。總之,教師參與游戲的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游戲的發展而變化。
c.指導語言應該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積極思維,有利於引導幼兒去探索、解決問題。提問應有多種答案和選擇,而非只有一個答案。
(3)正面評價游戲
①對幼兒游戲的評價應該是正面評價,這樣能保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愉悅、成功的情緒體驗,有利於激起幼兒再次游戲的願望。
教師要善於運用榜樣、表揚等正面教育方法,對幼兒的游戲進行評價;教師應不斷尋找、挖掘幼兒游戲中的積極因素,並利用這種積極因素進行評價;應盡量讓幼兒自己對游戲進行評價。
②在對幼兒游戲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幼兒游戲的特點,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不一定非要在某一次游戲後評出好壞,不要因教師的評價把幼兒引向追求游戲的結果。
3.按幼兒游戲發展的規律指導游戲
幼兒游戲會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身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應考慮這種發展。比如象徵性游戲在小班處於萌芽期、中班處於高峰期、大班處於高水平期。因此在小班應多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吸引幼兒玩象徵性游戲;中班應盡量多地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對其游戲進行引導;大班則可以減少玩象徵性游戲的時間、增加在游戲中面臨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又如,幼兒年齡越小,自由游戲的比例應越大。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幼兒會對那些教師組織的、有外在規則的、競爭性的游戲感興趣,因此,幼兒年齡增大,這類游戲的比例就應增加。
4.按各種類型游戲的特點指導游戲
(1)由於不同種類的游戲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師對游戲的指導還應考慮到游戲的種類.。比如,角色游戲和結構游戲都是幼兒對其生活的放映,但角色游戲主要放映的是周圍的社會生活,而結構游戲則是幼兒對物體造型的一種放映,因此,兩類游戲從豐富生活、提供材料、場地布置、指導策略上都會有所差異;又如,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都要扮演角色,但角色游戲的角色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表演游戲的角色來源於某一文學作品,顯然二者的指導方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2)幼兒自發的游戲和教學游戲有著本質的區別,因而組織、指導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教學游戲要為特定的目標服務,有明顯的教師制定的規則,教師對活動的控制、干預強,而幼兒的自發游戲沒有外在的強制性目的,完全是幼兒自主的活動,教師對游戲的控制、干預要弱得多。教師應在活動中把握好自己干預游戲的「度」,考慮到不同類型游戲的特點,施以不同的指導。

8.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創設一個學前兒童喜愛的環境。
1、為幼兒創設安全、衛生、減少干擾的環境
2、將教育目標蘊含在區域活動的材料中
3、提供足夠的、豐富的、有層次性的材料
4、創設開放、多元化的無班界活動區,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

9.列舉四條良好的幼兒園心理環境的標准,結合實際進行說明和分析。
答:幼兒園的心理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對學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心裡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幼兒園人際關系、幼兒園精神氛圍、教師的教育觀念與行為等。良好的幼兒園心理環境標准很多,列舉四條:(1)教師能滿足學前兒童的各種合理需要;(2)教師能體諒和容忍學前兒童的所作所為;(3)教師能民主、平等地對待學前兒童;(4)教師能為學前兒童提供發揮其創造力的機會。
幼兒園的心理環境具有教育性、可控性、隱蔽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事項教育的最優化。反之,不良的心理環境,則會使孩子和教師處於壓抑中,使孩子情緒消極,缺乏安全感,以致產生不良情緒、思想及行為表現。
如,工作中我們平等對待每個孩子十分重要。在一幫孩子中,有的漂亮有的稍遜,有的活潑有的內向,有的家庭富有有的貧窮,有的家長為官有的百姓,有的身體健康有的體弱多病,等等,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同時,給於相對弱勢的孩子以更多的關愛。

10.如何幫助「不合群」兒童,請結合實例說明。
答:無論在幼兒園、小學或中學,總有些孩子顯得不那麼合群,不能順利地融入到集體活動中。當今社會對人的社交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許多教師和家長擔心不合群會影響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然而,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很多,若要幫助孩子,必須先了解不合群的原因。
導致孩子不合群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不適應環境變化,一般發生在入托、入學或轉校時。家長應在孩子剛進入新環境時給予充分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熟悉新環境中的人和物。
其次,有些孩子不與同齡人玩的原因是不自信,比如覺得自己比別人丑、不如其他孩子聰明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稱贊孩子,讓他發現自身優點。如果孩子明確地感到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不足,那麼最好幫助他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來培養自信。
與缺乏自信相反,恃才傲物、自命不凡是另一些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孩子多注意他人優點,讓他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特別是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量不要發表瞧不起他人的言論。
如果孩子不合群的情況突然發生,我們還要警惕他們在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比如父母關系突然變得緊張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家長還可以通過老師、孩子的朋友與孩子進行間接的交流,從而及時發現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1.分析幼兒園教師成長的操作路徑。
(1)基於「教歷研究」的教師成長。
教歷研究就是教師通過對個人資料的收集,對自己思想軌跡的記錄,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對自身實踐進行有意識的、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最後改進教學實踐。
一份完整的教歷包括以下內容:一般項目、課前計劃(包括基本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案及其編寫過程)、過程描述(包括:過程是路、時間分配記錄、調整記錄、課堂管理與輔助教學行為記錄)、課後反思(包括: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教師間的合作反思以及與專家的交流反思;記錄整一活動過程在哪些方面對自己有啟發,並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避免和實施;困惑或有待解決的問題;感想)
(2)基於「同伴互助」的教師成長
同伴互助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間發生的、以專業發展為志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的,旨在實現教師持續主動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並共同進步的教學研究活動。
同伴互助的方式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對話、協作和幫助三種形式。
(3)基於「反思日記」的教師成長
反思日記是指教師通過對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的個人化思想的記錄,以此來促進其對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合適地呈現和揭示生活經驗乃至穿透經驗的一種話語方式。
反思日記包括三種類型:自傳敘事、教學敘事、生活敘事。
(4)基於「案例教學」的教師成長
案例教學是指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的環節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討論(在案例討論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決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難問題或做出具體的決定,所以案例討論可分為四個階段:開始、討論疑難問題、提供備擇方案、討論如何實施)、案例總結。

12.你如何理解「寶寶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
1.父母資源在幼兒園得到延伸,將發揮更大的教育力量
進了幼兒園的孩子獲得的最大財富就是集體的教育力量,它有著家庭所不具備的影響力。有位爸爸是學工程的,他常常帶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兒擺弄這些東西,發展思維和手指的靈活性。可是女兒偏偏不喜歡,寧肯搭拼簡單的積木。媽咪認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長空間思維的緣故。有一天,幼兒園老師說她們正在組織有關房子的主題活動,想請這位爸爸到班裡演示一次搭建築模型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觀察力。爸爸欣然答應了,爸爸的到來不但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改變了自家女兒。爸爸在幼兒園亮相後,平時對爸爸的建築工作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女兒發現,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來是個「寶」。從這以後,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了要當建築師!
孩子就是這樣,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父母跟老師多說話,參與班集體多做事,就特別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發現父母跟老師合不來,在班集體老不露面,一絲孤獨和失意就會侵襲他的心靈。
2.把教師威信帶到家裡,可以加強父母的教育力量
不像醫療或者電子等行業有那麼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曉的技術密碼,教育的專業特點是很容易入門,它的做法和評價很透明,誰都會有所觀察和思考,這是影響幼兒教師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論普遍並不主要來源於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而是通過看電視、閱讀書籍報刊和自己的經歷體驗獲得的,這種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觀點」雖然很多,但缺乏系統分析和內在聯系;另外,初為父母在指導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竅門。幼兒教師固然有學歷的局限,然而長期的工作經歷使她們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有著具體而微的觀察和分析,這些是不從事幼教事業的高學歷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學歷父母走出光環效應的誤區,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充分溝通,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才會更加精確和科學,對孩子的指導也才會更加到位。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既好也不好,好處自然眾所周知,不好之處就是孩子把父母的脾氣和特點摸得透透的,因此,有時候你說什麼,他就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怎麼辦呢?不少父母都用過這個策略:「老師說……我們要聽老師的話。」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孩子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你這樣「假傳聖旨」既說服了孩子,又鞏固了教師的威信,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屬於跟老師暗中「較勁」的情形,自然不屑於利用幼兒教師這個資源的優勢,你對孩子的管教就只能「孤軍奮戰」了,本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教育力量就這樣被閑置了。

13.聯系實際論述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應展開哪些工作。
1、加強班級幼兒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兒全面發展
⑴、加強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
①、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早睡早起。
②、 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完成穿脫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生活習慣。
③、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級管理工作(班長、值日生),培養一定的組織能力。
⑵、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
①、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②、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井然有序,不拖拉。
③、通過各種游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煉幼兒的意志與品質。
⑶、重視幼兒情商發展
①、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增強幼兒獲得成功的信心。
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中,要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的主體。
③、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⑷、注意教育的滲透性,提高幼兒的學習適應性
①、以幼兒為本,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教學計劃。
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③、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
④、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和握筆姿勢。
⑤、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說、讀、寫、算的能力。
⑥、教幼兒認識書包與文具的使用,並學習簡單的拼音和漢字。
⑦、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建立良好的家園互聯網,做好家長工作。
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們的密切配合。如果幼兒園教育沒有家庭的配合,教育就難以達到共識。因此,要做好幼小銜接不光是幼兒園的工作,它更需要家長的支持,這樣幼小銜接的工作會更具它的實效性。
⑴、針對幼小銜接的工作與本班的實際,召開家長會,以取得家長的配合。
⑵、班級開設「家長專欄」,加強與家長的信息交流。
⑶、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
⑷、指導家長在家庭中作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准備,給幼兒購置簡潔實用、小巧安全的學慣用品。
⑸、要求家長積極參加畢業典禮的准備和開展工作。讓幼兒通過儀式體會自己長大了並以愉快的心情迎接畢業。
3、加強與小學的聯系和交流
⑴、幼兒園通過組織參觀小學的校園、觀摩小學生升旗、上課及課余活動等。增強幼兒對小學的直觀感知,消除孩子對小學的恐懼感和神秘感。
⑵、 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小學後的學習與生活,如玩角色游戲「老師與學生」,給幼兒講有關小學的事和老師上課的故事,減輕幼兒的思想壓力,促使幼兒嚮往做一名小學生。
⑶、邀請小學的老師來幼兒園與教師、家長座談,進一步了解小學的情況,便於與孩子們交談。
幼小銜接工作要依據《綱要》的精神,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結合工作實際,拓展教育內容,通過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共同努力,使幼兒在幼小角色轉變過程中身心都健康、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把培養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新意識、競爭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作為長期目標,最終實現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的順利過渡。

14.試論述社區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影響。
社區對學前兒童的影響主要包括五方面:對學前兒童進行有效的補償性教育;積極影響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學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為學前兒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環境;有利於培養學前兒童的良好行為。

㈦ 求黃甫全老師小學教育學2011年7月第二版電子版的書本

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㈧ 小學教育學(第二版)前5章的復習提綱 是人教版

《教育學》。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識記:
1、教育的起源有三種不同的主張:(1)生物起源說:代表人物是勒圖爾諾,這種觀點認為動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錯誤識混淆了動物的本能活動與人類社會教育活動的界限。(2)心理起源說:代表人物是孟祿,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的「無意識的模仿」。(3)勞動起源說;勞動起源說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形成的。主要觀點是:a教育具有社會性,只有人類社會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c、原始的教育中,傳遞生產勞動經驗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語言與交往的發展也與勞動密集相關;d、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階級性;e、教育要實現社會需要,最終要通過人的培養來實現,與人的發展的需要密切相關。
2、教育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按社會生產關系分為:(1)原始社會的教育;(2)社會的教育;(3)封建社會的教育;(4)資本主義教育;(5)社會主義教育。按生產力發展水平可把教育劃分為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會教育,奴隸社會教育和封建社會教育)和現代教育(包括資本主義社會教育和社會主義社會教育)。
識記與領會:
1、如何正確認識教育?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廣義的教育是指,凡屬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響,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幾個方面的影響。
(2)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是指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教育者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受教育者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在德智體美諸方面(或身心兩方面)生動活潑地全面和諧地發展。
2、教育有什麼樣的功能?
(1)教育的社會功能
主要指教育對社會的反作用.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發展水平,教育又反過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教育能促進社會生產,鞏固經濟關系;教育可以成為社會政治斗爭的手段,影響民主法制建設;教育能夠保存、傳遞以至創造人類文化;教育還可以起到保護環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2)教育的人的發展功能
主要指對人的發展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育發展與人的發展是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過程中進行的。
第二節 現代教育
識記:
1、現代教育的基本特點:(1)生產性(2)民主性;(3)科學性;(4)創新性;
2、理解:
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方針:
(1)貫徹「三個面向」: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實施「科教興國」: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3)推進素質教育
第三節 小學教育
識記:1、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定,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
2、小學教育的基本特徵:(1)全民性;(2)義務性;(3)全面性;
理解:
1、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
2、小學教育的啟蒙作用:(1)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啟蒙作用;(2)在學習知識方面的啟蒙作用;(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啟蒙作用。
第二章 學校
第一節 學校概述
識記:
1、學校:學校是一種古老的、廣泛存在的社會組織。它始於人類知識及其傳播的專門化要求,是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組織形式。
2、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是國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
3現代學制的產生:首先產生於歐洲。類型有:(1)雙軌制;(2)單軌制;(3)分支學制;
4、我國學制的產生:我國學制是從西方引進。第一個學制是產生於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是1903年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第一個首次規定中小學六三三分段的是1922年的「壬戌學制」;1951年《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使我國學制發展走上了一個新紀元。
5、我國現行學制縱向分為四個等級即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橫向有若干不同類型的學校。
第二節學校文化
識記:
1、學校文化:也叫學校文化特質。它是指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創造的, 對外具有個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
2、學校文化的形式可分為:(1)精神文化;(2)物質文化;(3)制度文化(學校傳統、學校儀式、學校規章)
第三節 學校與家庭和社會
識記:
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主要有:(1)互訪:包括教師訪問家長和家長訪問教師;(2)家長會:是學校和家庭取得聯系的較為普遍的方式;(3)家長委員會:是學校與家長互相聯系和配合的經常性組織。
2、學校、家庭、社會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學校是影響兒童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和決定性的因素,家庭是兒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是兒童發展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社會是影響兒童發展的重要的因素。對一個小學生的發展影響最大的社會因素主要有社會群體、社會道德、大眾傳媒。
第三章 學生
第一節 歷史上不同的兒童發展觀
識記:三種兒童發展觀。遺傳決定論,環境決定論,符合論。
第二節 兒童的發展與教育
識記:
1、兒童發展的內涵:(1)兒童的發展是以個體的生物遺傳素質為基礎的。遺傳給兒童的發展提供潛在的發展可能性,反對遺傳決定論。(2)兒童的發展蘊涵於兒童主體的活動之中。(3)實現發展是兒童的權利。1990年9月「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通過的《兒童的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指出:「最優先地重視兒童地權利、兒童地生存以及兒童地保護和發展。」(4)把握兒童發展需要澄清地幾個問題:a、發展不等於變化,b發展是兒童生理成熟與生活的社會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生理成熟過程;c、發展也不等同於兒童的學習和接受教育的過程;總之,兒童的發展是指,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生理的逐漸成熟與社會生活經驗增長的相互影響,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斷提高的變化過程。
領會:
1、兒童發展的特點與教育上的舉措:(1)順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漸進;(2)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關鍵期;(3)階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針對性;(4)個別差異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5)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教育上要注意長善救失。
2教育與兒童的發展:教育是手段,發展是目標;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具體作用表現為:(1)教育目標要真實反映社會的要求;(2)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展;(3)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個性發展;(4)尊重和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教育中尊重和發揮兒童主體性的原則有:(1)尊重兒童的感受;(2)尊重兒童的選擇;(3)鼓勵學生的創造;
第四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用與勞動特點
識記:
1、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2、教師勞動的特點:復雜性,創造性,示範性,長期性,
領會:
1、教師的社會作用:
(1)通過教育活動選擇、傳播、提升和創造人類文化;
(2)通過向受教育者傳授文化以培養人;
(3)通過傳遞文化 和培養人全面推動 人類社會發展。
2、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3、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變化:(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2)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第二節教師素質
識記:
1、教育機智:是指一種面對新的突發事件,能夠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而應變地採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識記與應用:
1、教師的素質結構:(1)文化素質:a、必須具有語文、數學兩門主科和其他一兩門學科的全面扎實的知識和技能;b、必須具有藝、體、勞等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c、小學教師還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多方面興趣和才能。(2)教育素質:a、教育理論知識;作為小學和幼兒園教師,主要應該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各科教材教法知識;b、教育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教育和組織管理能力;c、運用教育機智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遵循因勢利導、揚長避短、達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導原則;針對不同情況,採取多種方式,對症下葯。d教育科研能力:(3)職業道德素質:1997年8月,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又進一步修訂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為: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敬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第三節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歷史 概況:(1)中國古代的師生關系:受到等級制度的影響,強調師道尊嚴,強調教師的權威,代表人物如孔子、韓愈。韓愈在《師說》中提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2)西方近代的師生關系:提倡「民主」、「平等」、「個性自由」等口號,盧梭在其代表作《愛彌兒》中主張把兒童放到大自然中去培養,赫爾巴特主張「教師中心論」,杜威主張「兒童中心論」。
領會:
1、我國社會主義學校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在政治、人格、真理面前平等,教師對學生具有教育管理職責,學生要聽從教師的教導,教師要向學生學習,認真接受學生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
(2)尊師愛生:是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特徵。
(3)心理相容:是群體成員在心理與行為上彼此協調一致與諒解。
(4)教學相長: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育活動中, 雙方存在著相互促進、彼此推動的關系。
2、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樹立良好的師生觀,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結合起來;
(2)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
(3)在平等的基礎上樹立教師威信,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第四節 教師資格與教師進修
識記
1、教師資格:凡志願從事教師職業,經過權威機構審定,具備國家規定的教師條件或標准,並取得國家認可的教師資格證書者,就可認定他具有「教師資格」。
2、我國小學教師資格分為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根據教師的政治思想、基本學歷、勝任教育教學情況以及教育工作年限等,評定其任職資格。
3、教師進修的形式:校內進修、校外進修、函授學習與遠程學習。

㈨ 請給我發一份小學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復習資料可以嗎 我是湖南長沙人 這個星期6就考試了,好郁悶的

教育學名詞解釋
1、教育學——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科學——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
3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
4、教育學的任務——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8、遺傳素質——是先天繼承下來的,與生俱有的生理特點和解剖特點。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准。
10、全面發展教育——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實施的教育。」
11、「個人全面發展」——指人們有目的地聯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並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一,生存和發展的統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12、素質——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資質、特點特徵等。
13、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校活動的,片面的選拔淘汰教育。
15、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5、師生關系 ――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6、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7、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9、癸卯學制——1903年修改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它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並保留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殘余,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其特點是學習年限長。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1、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23、知行統一原則——又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又要引導他們久進行實際鍛煉,把理論教育與組織實踐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務、德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27、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8、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30、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任務,由政府主管部門制訂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規劃的指導性文件。
31、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一。
32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33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4班主任——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人。
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教育學簡答題
1、 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萌芽階段;形成階段;科學教育學階段
2、 古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1)階級性,等級性(2)非生產性(3)專門化(4)教育內容具有明顯的分化趨向和知識化趨向
3、 近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生產性;普及性;系統性;雙軌制
4、 現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呈現出了哪些基本特徵?(1)與社會聯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學制的開放性,梯形化和彈性化(3)教育的現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性
5、 生產力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類型和結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制著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內容;還制約著教育方法、手段、設施及形式等;(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教育是實現科學知識社會化和使現代科技由可能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和關鍵;教育還是實現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生產技術更新的重要手段。
6、 政治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政治與教育的制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影響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響教育制度的形成和變化(3)影響教育財政狀況(4)影響受教育權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對政治會有一定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在影響社會政治延續和推動社會政治生活兩個方面。
7、 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的制定和實現(2)人口結構及其分布狀況影響教育結構及學校布局狀況。(3)學齡人口數量影響教育規模及經費使用。
8、 教育對人口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長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質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結構合理化的作用。
9、 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視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呵護兒童健康;著力增強動手能力;特別關注學習態度
10、 少年期的教育應該注意些什麼?重視青春期教育;豐富精神生活;鼓勵獨立判斷獨立思考
11、 青年期教育主要應該注意哪三個方面?(1)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自我秘社會的關系(2)樹立事業心、責任心、提高從事社會職業的素養、從事創造性活動的意識和能力(3)正確處理友誼、愛情和婚姻
12、 學校教育發揮主導作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反映社會發展要求;有效地協調其它教育影響;符合教育對象身心發展規律;創設適宜的動物園文化環境,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動;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
13、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體表現:(1)控制教育對象發展方向和預期結果(2)指導和支配整個教育活動過程(3)評價、檢測教育質量
14、 我國的現行教育方針是什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5、 「個人全面發展」包含哪三個層次的目標?(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彌補舊式分工對工人所造成的缺陷,減輕資本對工人,尤其是對童工有體力智力方面的摧殘(2)在處於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作為過渡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滅舊的分工,推動社會發展,向「個人全面發展」這一理想目標日益逼近,(3)到共產主義社會,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最終解決,觀念中的「個人全面發展」和現實中的「個人全面發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 全面發展教育與「個人全面發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區別:(1)角度不同,全面發展教育界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個人全面發展」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2)二者分屬不同范疇,「個人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一個與共產主義理想聯系在一起的最終目的,全面發展教育則是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組成部分而言的(3)實現條件不同,實現「個人全面發展」,與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一樣,必須同時具備各方面的相宜條件才行,全面發展教育僅藉助學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實現。聯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發展問題為為基本任務,(2)教育畢竟是人的發展重要影響因素,(3)「個人全面發展」學說是指導全面發展教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器,這一學說對我們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規和進行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17、素質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長期性、開放性、時代性、實效性。
18、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1)注重思想先導,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力機制(2)改革檢測評價,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機制(3)抓好常規管理,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機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
19、課堂素質教育的四個基本點:認知停*點,情感激發點,思維展開點,心靈交流點。在這四個基本點中,*認知停*點解決學會的問題,*情感激發點解決想學的問題,*思維展開點解決會學的問題,*心靈交流點解決樂學的問題。
20、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1)狠抓薄弱環節,努力爭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2)建立新型課堂人際關系,增強心理相融度(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4)充分發掘潛能,注重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
21、課堂素質教育應該遵循哪些教學原則?(1)全面施教,整合優化(2)注重個性,鼓勵創新(3)目標導向,情境熏陶(4)動手動腦,和諧發展(5)師生互動心向一致(6)關注學法,改進教法
22、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1)精講精練加強針對性(2)分層遞進,符合規律性(3)學會做人,尋准教育點(4)指導學法,教人會學(5)自主發展,訓練自控力
23、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社會的代表者和社會道德的實踐者
24、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集體的領導者;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父母的代理人
25、 教師勞動的特點有哪些?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過程的創造性;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勞動成果的長效性
26、 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什麼特殊要求?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團結協作
27、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五對矛盾是什麼?主觀的成熟體驗與客觀的相對不成熟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強烈的活動需要與能力發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慾與識別能力較低的矛盾;性意識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觀念薄弱的矛盾。
28、學校教育制度有什麼重要意義?學校教育系統作為國家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的最嚴密、最有效的組織,它集中體現了整個教育制度的精神實質,學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確和完善,它直接關繫到教育目的的實現,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進行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也對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生產力的提高,青少年兒童身心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9、我國1951年學制主要有什麼特點?(1)明確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國人民特別是工農幹部受教育的機會,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2)新學制確立了各類技術學校和專門學校的地位,保證了各種人才的培養,體現了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3)保證了一切知識分子和老年知識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機會,(4)體現了方針、任務的統一性和方法方式的靈活性,(5)充分體現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則。
30、我國中小學德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2)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3)逐步形成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4)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2、老師指導學生自我教育應進行哪幾方面的工作?(1)指導學生掌握修養的標准(2)自我評價(3)道德情感體驗(4)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品德。
33、中小學教學的任務有哪些?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獲得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34、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35、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實習作業法、練習法、實驗法。
36、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講授要有系統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層次清楚,突出重點、難點;講授的語言要有條理性、簡練性、啟發性、生動性、語音、語調要有和諧性;恰當運用板書和體態語言,強化講授效果。
37、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來選擇;根據學科和教材特點來選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來選擇;根據學校的客觀條件來選擇;根據教師的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來選擇。
38、班級授課制有哪些特點?以「班」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能擴大教育對象,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教學;便於學生之間互相觀摩,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能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能保證正常的教學常規,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由於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因此,自產生以來,班級授課制便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39、怎樣備課?做好三項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寫好三個計劃學年或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40、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教學目標明確,完成任務好;教學內容正確、充實。抓住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方法適當,教師善「啟」善「導」;語言規范、板書整潔;教學進程組織嚴密、結構緊湊;師生雙方積極性高。

教育學選擇填空題
1、《緒論》 最早闡述教育目的、制度、內容、方法、師生關系的教育專著是《學記》。童年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學校產生的必備條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一定的政治基礎、一定的文化基礎。貫穿於《大教學論》全部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自然適應性原則,人生階段一般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規律》 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兩條,一條反映的是社會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系,另一條反映的是人的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系。學校教育的出現是教育從社會生活中獨立、分化出來的一大標志。現代社會發展變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現為由主要為繼承已有文化遺產服務逐步向主要為未來社會服務,即由繼承型轉向發展型模式。科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現代化的人。在現代社會里,經濟、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響教育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一定社會里,通過組織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強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徑實現著其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這一功能表現在延續、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上,教育以人為對象,以育人為己任。學會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語是嬰幼兒期極具重要意義的兩件事情。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游戲,養育是嬰兒教育的首要任務,好奇心是人的智慧發展的原動力。童年期最為艱巨的任務是掌握和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核心任務是幫助兒童學會學習,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青年應學會選擇。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分為內外兩大類,內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和教育。宏觀社會環境和微觀社會環境構成人的生活環境。生物本能起源說的觀點是法國利托爾諾。教育的心理模仿說是美國教育學家孟祿。奴隸社會是教育作為獨立活動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會實現對教育進行控制的中心環節。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內容的同一性、整體的原始性、形態的融合性。文化通過文化背景對教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提高人們的教育需求和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廣泛聯系。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育與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經政制度之間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繼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規律。養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滿足嬰兒的合理需求;有意適度訓練其器官;在生活環境中有意設置豐富的刺激物;盡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別注意的是:關注非智力因素,為正規學習打好基礎,發展幼兒口語,教幼兒學會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斷獲得成功。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有:社會生產方式及其發展變化的狀況;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馬恩關於「個人全面發展」的學說。素質的基本屬性有:相對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應試教育的主要危害有:嚴重地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摧殘身心健康;壓抑個性發展。在西歐,教會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僧侶,封建主培養騎士。三類基本教育目的即個體本位觀、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觀和文化本位觀。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是制定教育目的時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一般來說,教育目的包括兩大構成要素,一是規定所培養的人具有的社會功能,二是規定通過教育在教育對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種內在素質及其結構。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共同構成。德育是以培養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實質就是把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品德的過程。智育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育。體育,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內容,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審美知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4、《教師與學生》 在教育過程中,教與學這一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師的教,「教有法而無定法」說明了教師工作具有創造性,教師的勞動也有復雜性,創造性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學生主體性表現在:創造性、自覺性、獨立性。學生客體性表現在:向師性、依賴性、可塑性,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包括: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教師的作用表現在:對社會的作用、對學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的智能結構是指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師生關系通常表現為教育關系和心理關系,而後者又包括情感關系和認識關系。根據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系分為命令-服從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參與型。
5、《學校教育制度》 我國近代最早的學制是癸卯學制,解放以來我國學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學制,我國當代學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學制按橫向劃分有:幼兒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學制建立的依據有:社會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狀況、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本國原有學制和本國歷史文化傳統。我國學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改革學制結構,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1951年學制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1958年學制進行了十年一貫制的試驗。
6、《德育工作》 構成德育過程的主要形態是:說服教育、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從學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作為開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包括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評價法有四種主要方式:表揚和獎勵、批評和懲罰、評比競賽、操行評定。德育方法除說理教育法外,還有實際鍛煉、示範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評價法五種方法。
與評定。考試、考查是檢查學生成績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主導作用,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則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辭關重要的原則,培養班集體的先決條件是確立奮斗目標,調查了解學生是建設班集體方法的第一步,常規性班級管理包括: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級規章制度的執行。有學生對班主任說放在筆盒裡的10元錢不見發了,班主任怎麼做最好: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希望拿錢的同學主動承認,教育同學加強防範意識,希望拿錢的同學悄悄把錢放回原處。班主任是學校領導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是班主任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決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協調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各種關系的基本准則,是班主任工作過程中規律和特點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有民主意識。班幹部的選拔和評優應該民主評議。新生的入學教育包括適應教育、常規教育、傳統教育、學習方法教育。班集體的管理包括常規性的班集體管理、階段性班集體管理、畢業班集體管理。制定班主任計劃包括學期工作計劃、具體執行計劃。總結有全面總結、專題總結。班集體的形成過程有:初建鬆散階段、基本形成階段、鞏固發展階段。
9、《課外校外教育》 課外校外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專題集會屬於群眾性活動,課外校外教育的區別是組織者不同,它們的聯系表現在有共同的特點、作用、內容和形式上,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特點有:形式上的多樣性、活動上的自主性、內容上的廣泛性、組織上的自願性。群眾性活動有:報告會、座談會、專題集會。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包括:自主性原則、自願性原則、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三大類即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養育結合。

㈩ 小學教育學中有那些教學方法急

講授法 討論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課堂討論法
實驗法 啟發法……
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學第二版黃浦全思考與作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