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課本同步app有哪些
1、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同步課堂
該軟體涵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真正與教材同步,節後分分贏上線啦~以教材為基礎,配以同步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2、小學同步課堂
艾米嘉教育科技全力打造在線小學教育,面向全國小學生提供優質的點讀課本、視頻講解和課文配音,支持全國各地教材版本,課程生動有趣易懂,手機變身點讀機,支持電視電腦端,方便家長輔導孩子,在家就能聽課,花錢少又能解決問題!
3、課文同步
課文同步具有以下幾個亮點:(1)可下載中小學生各科、各個出版社教材;(2)可點讀,有清晰發音,有中文翻譯;(3)原聲課堂,課文精解,自我測驗,聽寫訓練,重點句型;(4)所有教材免費。
4、皮玩
同步小學課堂是為小學生及家長設計的在線學習輔導軟體,提供全國各個地區和學校教材完全同步的高清優質名師授課視頻。3000+海淀黃岡名師授課,數萬學子高分見證!【軟體特色】 :1.權威真實的小學名師在線課堂授課;2.全國各地版本課本同步,緊跟教育部學校教材,年年更新; 3.多端同步學習,支持電視+手機+平板多端切換;4.提前預習、課後復習、作業輔導、知識鞏固、同步培優必備神器。
5、小學英語單詞同步學
「小學英語單詞同步學」與各套小學教材配套單詞表完全同步,通過手語視頻,單詞帶讀,游戲過關,單詞聽寫,交互練習等多維度記憶方式,幫助小朋友輕鬆快樂高效背單詞!
本應用使用先進的語音識別和智能學習技術,基於國外主流的少兒英語學習理論,由經驗豐富的重點小學英語老師設計而成。
6、小學英語100分
小學英語100分來自多玩旗下快快查字典推出的一款小學英語教育應用,小學英語100分app一個免費便攜的點讀、學習機,小學英語課程學習助手!
7、學鯨教育
學鯨教育隨身點讀學習機,英語語文學習助手!你的必備 App!課文點讀+學習視頻+經典繪本+工具書+能力體系。
8、小飛機英語
小飛機英語一款優秀的英語學習軟體,小飛機英語內含多版英語教材,提供一年級到六年級小學英語同步MP。
B. 小學數學課堂可以運用哪些軟體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
C. 如何利用課堂資源提高小學數學課
一、准確把握教材、突出教學重點
我們在教學研討中經常發現,有的教師上課,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並用聯系的觀點系統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標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讀懂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了解全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的認識結構,只有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東西,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然後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出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方面上去,同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對於課本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第一冊第八單元,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看圖說一說、算一算;例2是畫一畫、填一填。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有趣的情景中學習有關「8」和「9」的加減法。我們可以以例1為重點,師生共同探討得數是「8」的算式。對例2(教學得數是「9」的算式),老師要大膽放手,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塗一塗,說一說,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做,學生不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更會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抓好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要從整體著眼突出單元的教學重點。比如教材第七單元「植樹」一課,教學「8加幾」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湊十法」。由於在前一節課中已經重點講授了「9加幾」的計算方法,學生也初步掌握了「湊十法」,所以教學這節課,我們可以採取學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組交流的形式,來體會「8加幾」的多種計算方法,再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7加幾、6加幾、5加幾的計算方法。這樣,不但節約了教學時間,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教材中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識。教學中就應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識。教學中就應把這「新」的一點突出出來,作為教學的重點。突出重點不是只抓住重點而舍棄非重點,教 學中把教材重點孤立起來的做法是不恰當的。教學新知識就必須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舊知識,引導學生認識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轉化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突出重點。
二、營造民主化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對教育評價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視,課堂效率的提高與它有密切的正相關。
和諧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從評價主體上看,分為師生、生生、生師;從評價手段上看有口頭語言和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如「你的想法很獨特,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假如學生提出的問題果真有價值,老師應該馬上肯定;「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條件許可的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討論。有效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力量。有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的」、「不錯」、類似這樣的評價。對教師來說太簡單了,可對於學生而言缺乏針對性,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的主動性減弱。為了引導學生評價他人,有些老師會說:「你認為他說的怎樣?」……我認為學生的自我評價環節在課堂中比較單薄,老師可以讓它厚實一些。如「你對自己的發現怎樣評價?」
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時發現並做出不斷的調整。
平等的教學氛圍是師生關系民主化的體現。在學習面前,人人平等。在學校,老師成了學生最親近的人,追求老師的愛,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將成為他們一切行為的動機和迫切需要。一般來說,學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也就喜歡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但要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教師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對他們要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要及時幫助他們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有了對學習數學的勝任感,才能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親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再次,教師應以精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
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並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進步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程,教法方法就不同,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能進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的思維方法具有形象性和直觀化等特點,直觀教學法是最有效最合適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資源來盡可能的直觀的浮現知識點,如可以應用圖表、線段圖、文字、甚至漫畫來浮現關系等。例如在學習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時,老師先讓我們利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課本、鉛筆、課桌椅等熟悉的事物,利用身邊的事物使學生對抽象單位有形象、直觀的印象,這樣學生既輕松的控制了知識,又進步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接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既可以進步教學的形象化和生動性,又能使學生視、聽並用,同時增長課堂的機動性和多樣化,使學生控制知識更扎實,進步課堂教學效率。
四、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加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我們學校有的學生都要乘公交車上下學。我就利用這一事例來給小朋友練習五以內的加減法:媽媽早上給了小朋友五塊錢,晚上乘車回家你用了兩塊錢,小朋友想一想,回到家你還剩幾塊錢?或者說讓小朋友去買醬油,一共給了五塊,一瓶醬油一塊錢,售貨員阿姨找了你三塊錢,小朋友想想對不對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積極主動地運用知識,鍛煉了實踐能力,而且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自覺應用數學的意識。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都有直接的關系。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歸根到底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要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D. 技術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 1、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2、創設情境,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新課程標准》規定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處於主體地位。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從而提高創新能力,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和增強自信心,也有助於鍛煉學生克服困難,探求知識的毅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科目相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4、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在練習鞏固過程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二、在數學課堂中如何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1、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強調它的有效價值,切忌「畫蛇添足」。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調動和協調學生多種分析器的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選擇多媒體進行教學,其目的在於解決那些用傳統教法不易講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於學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教學重點或難點地方。如上「角的分類」一課時,特別是平角和周角時,學生在動手操作都難領會,我就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先在屏幕上畫兩條重疊一起不同顏色的射線,然後饒著頂點慢慢地移動其中一條射線,最後閃爍著這個頂點及兩條平行的(或重疊的)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領悟。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思維。再如:「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我就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線段圖,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這個百分數與對應量之間的等量關系,20%是6千克,100%是多少千克,化抽象為具體,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 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切忌「畫蛇添足」,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多媒體是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或本來用傳統方法就可以解決得很好的地方就不必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協作討論,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因此,不管使用什麼手段,採取什麼方式進行教學,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即使使用了再先進、再豐富的多媒體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2、運用多媒體教學,要適時把握教學節奏,切忌「走馬觀花」。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而是合理地調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教師應在生活中、工作中去發現信息、捕捉信息、最後把加工的信息融入到課件設計中。設計好的課件要適時地運用到該課教學時的內容,並緊跟教學節奏,一般來說在此階段,應考慮到教學中該使用網路的哪些功能,它們應該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使用;以及調配網路資源信息庫中哪些教學資源等問題。同時,理清教學思路,設計好教學流程。對整堂課的教學流程的設計,課件運行、測試、提問等在哪個環節插入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學雙方受制於教學網路。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圓形的東西,(生說碗、燈罩、乒乓板、鍾、輪胎、、、、、、)接著問學生這些物體哪部分是圓形的,生說後我就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物體,並點擊滑鼠,把每個物體通過旋轉或正面透視變成大小不同的圓形,讓學生馬上建立起圓的表象。在學習圓的形成時,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的概念非常難理解,我就適時展示動畫:一隻羊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拴在木樁上,並繞木樁跑一周回到起點,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圓,這樣直觀展示出圓的形成過程,學生會過目不忘。多媒體引入課堂後,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避免課堂教學節奏過快,導致「走馬觀花」式的教學。由於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從而忽視了與學生思維節奏合拍。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於控制教學節奏。何時使用多媒體,使用多長時間,何處該精講細練,教師都應該准確把握。教師只有了解各種媒介的功能和教學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習者特點、學習環境等恰當地展示,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3、運用多媒體教學, 應著眼於激活學生思維,切忌「墨守成規」。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認識全過程,包含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良好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於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可參與的環境,並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自由度,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屏幕顯示一個圓:①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並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②再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③最後把這個圓平均分成8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教師分別在屏幕上進行演示時,每演示一種分法,都啟發學生思考: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最後提問:同樣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為什麼每份的數量卻不同呢?引起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於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媒體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形象具體,但同時也使學生的想像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對其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培養的不足,如果不妥善運用多媒體,學生很容易處在一個缺乏抽象思維的教學空間。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制的精美畫面、美妙的音樂,以及被層層化解的毫無難度的難點,使學生不必進行艱苦的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接受」知識,使思維僵化——「墨守成規」。如果這樣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反而會消弱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4、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重於師生情感交流, 切忌「滿堂電灌」。無論計算機多麼先進,課件設計多麼巧妙,它終究是冷冰冰的機器,無法代替充滿感情的老師。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許就能打動學生的心。因此,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媒體出示的時機,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並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切忌將充滿人情味兒的師生關系變成冷冰冰的「人機」關系。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由於大量使用事先已經輸入好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教師上課只知一味地點滑鼠,處處讓計算機「代言」,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時間,不僅不能讓學習者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更造成師生間情感的缺失。情感是數學教學的潤滑劑、催化劑,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必然會消弱師生的情感交流。由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避免「滿堂電灌」。綜上而述,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多媒體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小學數學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E. 如何有效利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生成資源
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轉變課程功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著重要意義,而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可以超越教師的思維,就更顯珍貴。因此教師一方面利用教材資源,精心設計,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於捕捉、放大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瞬間,一旦發現學生有什麼奇思妙想,我們要有教學資源意識,認識到這種課堂上生成資源的寶貴,並有效地加以利用,讓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增強實踐和創新的能力。我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闡述的:
一 課前為生成而准備
生成並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使教學有的放失。
1、 課前認真備課,了解教材,熟透自己要上的內容。切忌倉促上陣。預則立,不預則廢。為能有效、高效的應對生成,教師應有積極對待可能的生成性問題的心態,通過積極的應急預案減少「無措」現象。這樣一來老師自己也有信心。
2、教師不僅僅要鑽研教材,了解課程標准,還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即知識起點問題。在教學前要了解學生能夠使教師在進行本節課宏觀設計的時候更具有可行性。
3、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理解能力,應用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學之前應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二、善於捕捉課堂教學中閃光點,促成學生再創造
課堂教學中,到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亂想中;在順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錦上添花,甚至是畫蛇添足中……只要蘊含著閃光點、生長點、轉折點、鏈接點,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師就可挖掘、開發、引伸、利用,見機行事,不斷優化教學。
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
生:老師,我看我媽買蔬菜、水果時,總是講買了幾斤,斤就是千克嗎?
師:這位同學真善於開動腦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這么好的問題。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區域,都習慣用「斤」作計量單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聽到「千克」這個計量單位。其實,「千克」是國家法定的計量單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們中國習慣使用的計量單位,同學們有誰知道「千克」與「斤」的關系嗎?……
在教學過程中,盡管要學生「掂一掂」、「稱一稱」去感知1千克物體有多重,但學生還是覺得抽象。當把「千克」與他們生活中很熟悉的計量單位「斤」聯系起來時,再要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學生就爭先恐後地回答。
生:16個雞蛋大約1千克,8個蘋果大約1千克……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正是積極捕捉信了學生的這一意外,充分用了這一教學資源,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而且還彌補了教師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學也因此才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三、課末為生成而升華
動態生成的時間不僅僅在課前,課中,也發生在臨近結束。例如:在結束課堂後再次回顧同學們在課中發現問題和難點,加以鞏固。
總之,面對生成性的問題,教師的應對要熱情、理性、科學、自如。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有這樣的勇氣和膽量,有應對的能力和智慧。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儲備量,不斷催生新手段,這一切才能變為現實。
F.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數學概念、計演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
G. 小學數學什麼課適合用電子書包上課
(1)電子書包定義:
電子書包意即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攜帶型回終端,國內外均有答對該類設備的教育功能進行研究。電子書包是一款致力於提高中國教育信息化、提高家庭和學校配合效率的產品,產品將主要針對小學教育。除了傳統家校通包含的家校溝通功能,電子書包還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如數字化教育資源、學生成長史等,讓其真正成為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信息助手,一個真正的「數字化書包」。
(2)電子書包功能:
收發通知、帳號管理、班級管理、收發消息、發布作業、考勤管理、家教秘書、靈通簡訊。
(3)電子書包特點:
雲端支持無限拓展、數字課堂快速組建、名師匯聚專家指導、輕巧便攜及時學習、專業備課海量素材、學以致樂溝通無限、監控保護網路護航、關愛成長綠色健康。
H. 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程標准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有機整合。這種做法就是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程中,在內容上「把演算法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好或教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如何恰當地把它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夠突出要點,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在講「平移和旋轉」這節課時,本文作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除了在游樂場里出現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感受,聯系生活實際,判斷下面的畫面哪些是平移運動、哪些是旋轉運動?屏幕出現幾種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直梯升降、風車轉動……)錄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有汽車的行進,溜溜球在旋轉,風車在轉動,推拉窗的移動,電梯的移動等。這些情景都是學生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了,可能平時他們並沒有在意這些現象,更不會想到這些現象能和我們今天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們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認識。接著教師提問「誰還能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曾見到過哪些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由於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轉的實際錄像,學生們說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現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現象。
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性,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垂徑定理》這一節時,課本中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根本不理解,於是我製作了一個FLASH動畫,按課本中的證明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以後,很多學生就能嘗試著進行證明,與課本中的證明過程幾乎差不多。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快速繪圖、動畫、視頻、發聲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擬某些發明、發現的過程,使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發現法」教學可能經常實施。例如在教學《位似》這一節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課件,畫出兩個位似圖形,在我的引導下,利用軟體的測量功能讓學生很快就將對應邊、對應角、對應頂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間的關系等自己找出來了,再通過調整任一頂點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對這一內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一節不比其他章節,其圖形不是想畫就能隨便畫出一個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常規模式的教學效果是一定好不起來的。
三、 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過程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拋物線》一課時,學生對拋物線的認知就是一條光滑的曲線,但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火箭隊和湖人隊的一場比賽,展示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四、 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如果教學軟體編得更好,連教學模式也可以選擇,。例如,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平面幾何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知識點的延伸,同時又是學習平行線截線段成比例的基礎。正確理解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是教學關鍵,學會尺規等分已知線段也是本節的重點。教材中直接給出定理內容及證明方法,如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機械的步驟和靜止的圖形給學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並且只能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結論,不便於揭示問題探索的過程。這樣使學生對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生知識的認知結構中出現斷層,不利於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過程,正確理解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結合這節教材的具體內容,我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課件,利用課件的測算、動畫、隱藏等功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後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後,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五、信息技術具有補充性,能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並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譬如,在上中位線性質時,可用《幾何畫板》設計如下課件讓學生實驗.畫一個可以任意調節的四邊形ABCD,順次連接四邊形的中點得到一個內接四邊形EFGH。實驗:(1)任意拖動四邊形ABCD,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CD為矩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3)當四邊形ABCD為菱形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矩形);(4) 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相等,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菱形);
(5)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6)調節四邊形ABCD使其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觀察內接四邊形是什麼圖形(正方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上述實驗,大膽猜想並加以證明,最後得出結論。應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展示,便能把一個難以講清楚的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解決了.
六、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性,能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教師的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准備了大量紙條,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給教師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氣不好坐在後排的學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響教學效果。如「數據與圖表復習課」中有關統計表、統計圖設計的題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量大。使學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來比較困難。CAI介入課堂教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由於多媒體技術「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強,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這樣,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姚明投籃時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就會對拋物線有更直觀的認識。由於用電腦演示,手段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起到了「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出課堂教學的最佳效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符合現代化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轉變的觀念。
I. 技術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有哪些
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轉變課程功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著重要意義,而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可以超越教師的思維,就更顯珍貴。因此教師一方面利用教材資源,精心設計,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於捕捉、放大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瞬間,一旦發現學生有什麼奇思妙想,我們要有教學資源意識,認識到這種課堂上生成資源的寶貴,並有效地加以利用,讓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增強實踐和創新的能力。我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闡述的:
一 課前為生成而准備
生成並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使教學有的放失。
1、 課前認真備課,了解教材,熟透自己要上的內容。切忌倉促上陣。預則立,不預則廢。為能有效、高效的應對生成,教師應有積極對待可能的生成性問題的心態,通過積極的應急預案減少「無措」現象。這樣一來老師自己也有信心。
2、教師不僅僅要鑽研教材,了解課程標准,還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即知識起點問題。在教學前要了解學生能夠使教師在進行本節課宏觀設計的時候更具有可行性。
3、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理解能力,應用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學之前應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二、善於捕捉課堂教學中閃光點,促成學生再創造
課堂教學中,到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亂想中;在順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錦上添花,甚至是畫蛇添足中……只要蘊含著閃光點、生長點、轉折點、鏈接點,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師就可挖掘、開發、引伸、利用,見機行事,不斷優化教學。
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
生:老師,我看我媽買蔬菜、水果時,總是講買了幾斤,斤就是千克嗎?
師:這位同學真善於開動腦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這么好的問題。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區域,都習慣用「斤」作計量單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聽到「千克」這個計量單位。其實,「千克」是國家法定的計量單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們中國習慣使用的計量單位,同學們有誰知道「千克」與「斤」的關系嗎?……
在教學過程中,盡管要學生「掂一掂」、「稱一稱」去感知1千克物體有多重,但學生還是覺得抽象。當把「千克」與他們生活中很熟悉的計量單位「斤」聯系起來時,再要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學生就爭先恐後地回答。
生:16個雞蛋大約1千克,8個蘋果大約1千克……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正是積極捕捉信了學生的這一意外,充分用了這一教學資源,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而且還彌補了教師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學也因此才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三、課末為生成而升華
動態生成的時間不僅僅在課前,課中,也發生在臨近結束。例如:在結束課堂後再次回顧同學們在課中發現問題和難點,加以鞏固。
總之,面對生成性的問題,教師的應對要熱情、理性、科學、自如。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有這樣的勇氣和膽量,有應對的能力和智慧。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儲備量,不斷催生新手段,這一切才能變為現實。
J.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使用狸米學習軟體
低年級兒童感知的目的性較弱,留意力以有意留意為主,有意留意還不完善,機械記憶占優勢,想像樹立在表象的基礎上,以表象為素材,以籠統思想為主。依據這樣的特點,多媒體教學是不錯的選擇。它能有效地延長教學時間,提高記憶效率,最大限制地調動學生的有意留意與有意留意;課件中的有聲有色的表揚有利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浪費教育經費;綜合運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停止教學活動使觀察到的進程直觀而籠統;課件的知識表達才幹更強,課的信息量大,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增長了學生的視野。 我就課型的特點,談談多媒體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一、計算型課,文明提升 低年級數學計算型的課頗多。地道的計算不只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味,而且使學生覺得數學機械而無趣。數學是一門靈敏的、有文明底蘊的學科,更是一門讓有數人入迷的、有魅力的學科。所以,在這類課型中,我們應運用多媒體時應展現數學的本位,深入開掘數學文明與生活的嚴密聯絡,使學生看法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也使數學魅力能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 例如:7的乘法口訣。網上的教案基本千篇一概,都是先探求得出口訣,然後背口訣,最後完成教材中的作業。這樣的教學,只能讓學生學會口訣,思想方面的提升基本沒有。由於有了學習5、6乘法口訣的閱歷,所以我應盡量讓學生發現或感知本知識與生活的普遍聯絡。這節課的新授局部可以不作太多改動,只需在作業中防止課本中的機械練習,創設幽默的效果情境就可以了。如:多媒體展現美麗 圖片和相關內容。1.七星瓢蟲身上有7個很清楚的點,因此得名七星瓢蟲。那麼3隻七星瓢蟲共有多少個點? 2.鋼琴琴鍵一組有7個白鍵,那麼出示一琴(正好是6組白鍵),問一共有多少個白鍵? 3.七言絕句中也有7。4.星期中也有7。 在幽默的、吸引人的情形中,在籠統的圖片下,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喜歡數學,
體會數學不只僅是「算」,更是一種「文明」。學習數學不會是機械地做題,而有一種美的享用。
二、概念型課,記憶提升
關於數學教學,概念型的課是比擬有難度的。由於低年級學生的記憶多以籠統記憶為主,記憶才幹有限,所以要讓學生很好地記住概念,並靈敏運用,是一個難題。這里教員就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力氣,幫學生提升記憶才幹。
例如:軸對稱圖形的看法。這一內容量多,學習難度很大,所以用傳統的引見式、小黑板式的教學方式很難有好的教學效果,對教員的才幹要求也較大。多媒體輔佐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員可先讓學生把紙對折一次,然後撕紙,經過翻開發現兩半完全重合而引出課題。教員可經過軟體的功用重現正確的折疊方式,給與學生籠統的視覺享用,然後很順利經過特效顯示對稱軸,這樣可使學生迅速認知軸對稱圖形。然後教員可以經過英特網搜索各國國旗、路標等資料,顯示生活中四處有軸對稱圖形。最後在投影儀大屏幕上顯示世界各國的標志性軸對稱修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這樣,學生會覺得在修建巨匠們(更是數學巨匠)的陪同下上了一堂課,也使這課在多媒體的輔佐中失掉更美、更有意義的詮釋,而且使學生的心靈失掉情感教育的洗禮,更重要的是經過投影屏的投影,學生有視覺上的享用,能加深籠統感受,增強記憶。
三、處置效果型課,思想提升
數學教學的基本活動是數學思想活動,要求學生用數學思想思考 數學效果,以增長知識。但是在小學階段,特殊 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面很窄,數學思考 才幹有限。所以教材用精巧籠統的圖片來增強學生的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的思想。所以依據這一特徵,我以為多媒體輔佐教學能幫我們處置很多效果,使我們的思想教學變得更有效。 例如:三年級的「兩步計算實踐效果」。教材提供的物質資源就是配套主題情境圖。本課的重難點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理清,並說清題中局部間的關系,在這基礎上再列式解答。假設單用這幅主題圖,課當然也能停止。但會碰到 這樣的效果:課成了少數幾個優生的天下,只要他們的思想活動和關系講述,其他的學生只是一個勁地附和。為什麼呢?這是由於主題圖是一個全體,不能展現思想進程所致。 而多媒體就能很好地打破這一難點。課件可以把主題圖分散開,依據處置方法的先後,教員可依次出示相應圖片,經過這一演示,再加上優生思想剖析的配合,思考 慢的學生也能跟上節拍,理清題意。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說一說,都能成為小組活動的主人。教員可經過圖片的籠統展現,使處置效果的思想方法失掉再現,讓學生漸漸地把握 如何去思考 效果。這樣學生既能鍛煉思想,又能提高說話才幹。
四、了解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的出現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多媒體在歷經多年的教學實踐顯示了它的全貌。由於教育本身是一個綜合過程,根據實際需要採用各種教學方式,
才能夠避免學生的思路形成定勢或僵化。理想的多媒體課件在設計和編制上有一定的難度,「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是萬能的。因此,在教學中要避免以下幾點:1.為用而用,以輔代主,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 只能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甚至一個小小的提問,以及本應由教師做出的反應也由電腦代勞了,從而造成多媒體獨霸課堂,教師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的局面。2.重視課件,輕視教法,有的教師為了把課件做得漂亮,在課件的製作上付出高倍的時間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對教學模式的選擇,本末倒置,以至於取得的效果並不與其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輔助教學的作用。3.多媒體操作能力不強 ,製作多媒體課件不僅要求教師有非常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4.多媒體無的放矢性、干擾性,我們使用輔助教學,就要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如同「力氣要用在刀刃上」。但在實際製作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種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設計課件時盲目使用動畫,而忽視了其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好知識服務的宗旨。結果給學生學習新知形成干擾,產生負面影響。我曾准備過這樣一堂數學課,前後共設計有七個動畫片斷,結果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目標難以達成。其實在一節課中動畫的使用一般根據需要,不宜過多。而且一定要有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5.全盤灌輸,不利思維,較多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雖然知識變得較為直觀,學生更易理解,但卻降低了思維能力。對於學生思維能力、想像力的培養明顯不利,使學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圖表等要表達的本質性內涵。斯賓塞說過:「教學要從直觀開始,以抽象結束」。所以,如果單純地把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只有動眼動耳的份,而無動腦的份,就少了思維、想像的餘地。所以應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和呈現方式,使學生 「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淺層次的呈現。 總之,多媒體輔佐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教員在數學教學中正確、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激起學習興味、激活數學課堂,也可以充沛調動學生探求的熱情,促進學生的思想才幹、創新才幹、言語表達才乾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