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

小學數學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06:26:43

㈠ 如何優化設計小學數學的作業

一、 設計好作業的內容
數學較強的邏輯性決定了它的課堂性質會相對來說枯燥乏味一些,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感覺作業很輕松,不是負擔。
1、設計趣味性作業
小學生的學習往往依靠的是學習興趣,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學生會在一種強迫學習的心態下學習,學生就會感覺學習乏味,沒有積極性,完全處於一種應付狀態。為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除了課堂教學上激發學生學習的數學趣味性,還要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比如:低年級的口算,可以採用同桌對口令,全班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學得有趣,自然不會覺得數學無聊。
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學習過程。
2、設計實踐性作業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性作業是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後設計的作業,也就是適當引導學生把數學問題轉化為動手實踐問題,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必要。比如:在學習完認識人民幣後,與家長一同購物,懂得付錢、找錢……;學習測量,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後,布置回家測量門、窗、床等物體的長度,並做好記錄;學習完五年級新人教版16頁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後,讓學生自己了解本地計程車行駛多少公里之內的價錢是多少,每多行1千米,再多付多少錢,讓學生自己計算一次打車所花的費用。
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問題,能讓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興趣。通過實踐性作業,真正做到培養學生養成獨立的工作能力和習慣,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 設計好作業的數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並盡可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作業。如果要求學生把作業做得有質量,不僅要考慮作業的內容,還要考慮作業的數量。數量太少,達不到訓練的要求,留的過多學生覺得壓得喘不過氣,沒有頭緒,缺乏信心,最終完成的沒有質量,只是應付。蘇霍姆林斯基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各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不相等的。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生要留分層的作業。
比如:在學解方程的內容時,就可以留數量、難度不同的練習,爭取做到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稍差一點的學生可以完成稍簡單的題目,x+5.6=9.4 15x =3 x-0.7x=3.6 3x-8=16,好一點的學生還可以再完成91÷x =1.3 3(x+0.5)=21 4(x-5.6)=1.6等這樣的題目。
又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簡便計算後,可以設計三個層次作業:
A級:(1)(0.25+2.5)×4 (2) 3.4×64+3.4×36
B級:(1)5.7×99+5.7 (2)6.5×10.1
C 級:(1)2.4×5.6+2.4×5.4-2.4 ( 2)3.7×3.8+0.37×62 , 此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主動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挑選符合自己的實際水平的作業,激勵中、下等生積極進取,不斷努力,而且讓優等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的要點、體會了知識的聯系,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真正做到 「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另外留作業時,在課前、課中、課後也要注意數量。課前留的作業題目不宜過多,目的是檢驗上次課的舊知,了解學習本節新知是否有障礙,因此抓好知識點,做一、兩道題目就可以,為新課做好鋪墊。課中的訓練主要在新課中出現多個知識點時,為對剛剛學的知識點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而進行的練習,此處也不宜過多,因為上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接下來還有新的知識予以探究。課後的練習的容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也要依據學生的情況而定,不易做大量機械重復性的作業。所留作業本著夯實基礎,能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

㈡ 小學數學作業的好處

小學數學作業的好處,
小學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doc

文檔名稱:小學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doc
格式:doc 大小:0.02MB總頁數:4
上傳時間:2017-12-26上傳者:xyz118
下載源文檔需要:5元人民幣
點擊預覽本文檔(全文)
內容不如意? 提出您的需求! 如何保證手機能下載並編輯 百萬小說圖書免費閱讀
下載敬告:
本站不保證該用戶上傳的文檔完整性,不預覽、不比對內容而直接下載產生的反悔問題本站不予受理。如果您已付費下載過本站文檔,您可以點這里二次下載
文檔介紹:
精品論文 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貴州省福泉市第二小學 蔣貴麗

【摘要】數學作業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教科書內容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編制並指導學生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復習和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因此,作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作業;重要性;不容忽視

【中圖分類號】G235 【文章標識碼】D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6-0119-01 然而,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讓學生想做作業,樂於做作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讓作業成為學生放飛思想和潛能的天空,更應該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經驗,我就小學數學作業發表以下看法。

一、作業設計至關重要 設計與課堂教學緊密配合的作業,不但能促進學生思維、智力、興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發展,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而且對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將起到積極地作用。因此,我們數學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時,應該摒棄設計機械重復的作業,不在將單純的模仿和記憶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而要提倡設計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為主要方式的作業,這樣才可以滿足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性格、愛好、特長等各不相同,當然,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從而變被動作業為主動作業,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真正成為作業的主人。在教學中,我一般把作業分為三類:一類是「我必會」,是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做的。

二類是「挑戰自我」,是提高題,班上10%左右的學生不做要求

㈢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研究人:××× 日 [用白描手法敘述此課題產生的過程,即「我遇到了什麼問題」] 用白描手法敘述此課題產生的過程, 我遇到了什麼問題」 今年我新接了一個班,幾周以來,我認認真真地批改每一天的作業,發現以下令人擔憂 的情況: ·作業正確率極低,每天的作業情況完全正確只有 2、3 位同學。 ·很多學生的作業態度較差,這從字跡上可以看出來,我再三要求把字寫端正,但 仍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學字能寫得清楚算是不錯了。 ·大多數學生的作業習慣很差,要求做這一題卻做了那一題,不是抄錯了數字,就 是抄錯了符號,該筆算的不用筆算,即使筆算,也是隨便抓一片紙演算,或乾脆在書或 作業本的封面上,甚至在桌子上算上一通。 ·作業拖拉,沒有錯及時改正的意識,只有老師在身邊,才會改正。 ·對於學生作業情況,大多數家長不太關心。 我迫切希望改變學生這種糟糕的學習和作業情況。 我遇到的問題」提煉出課題名稱, 我將研究什麼課題」 [從「我遇到的問題」提煉出課題名稱,即「我將研究什麼課題」] 所以我想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質量的研究」。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階段的 4-6 年級 作業質量:包括作業書寫的規范性、正確率、完成的時間等 我將要具體研究哪些問題] [我將要具體研究哪些問題] 1.尋找學生作業質量差的原因 2.培養學生自主提高作業質量的自信心、積極性 3.通過跟蹤典型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4.取得家庭對學生作業管理的配合 我將用「什麼研究方法(策略) 採取「什麼研究行動」解決問題] [我將用「什麼研究方法(策略)」、採取「什麼研究行動」解決問題] 1.通過調查訪問,尋找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根源; 2.通過主題閱讀(包括網上搜索瀏覽),借鑒「他人經驗」; 3.通過認真進行「二次備課」和「課堂教學反思」,在課堂上力求掃清學生作業障 礙,增強完成作業的自信心(特別是針對差生); 4.通過修訂《我的成功本》上的「數學魔法書」中的相關規則,讓學生明確作業的 作用和作業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激發學生認真作業的積極性; 5.通過「我的作業點滴」和「我的成功足跡」培養學生對待作業的主人翁精神; 6. 通過每周 「我的成功足跡」 中的 「家長評語」 以及 《給家長們的信》 (兩周一次) , 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並告訴其檢查學生作業的方式方法; 7.通過個案分析(吳志超、郭少鵬、龔錁)的敘事研究,尋找個性化解決問題的方 法; 8.通過搜集、整理,總結研究成果。 我將達到怎樣的預期成果:學生的變化、教師變化、研究過程中呈現的文字、 [我將達到怎樣的預期成果:學生的變化、教師變化、研究過程中呈現的文字、影 音資料等] 音資料等] 1.100%學生能自覺完成作業;50%的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並有良好的作業習慣;20% 的學生對待作業極其負責。 2.教師批改作業更認真細致,作業講評更有針對性,課堂教學更注重有效性,平時 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3.研究過程中的數學日記、個案分析、「我的教育教學故事」、論文有 2 篇獲獎, 其中至少有 1 篇發表。(可能要到下學期)。 暫時無 研究時間: 年 月 日—— 年 月 問 題 描 述 課 題 界 定 內 容 規 劃 過 程 設 計 成 果 展 望 援 助 要 求

㈣ 如何提高小學生做數學作業的效率

一、設計童趣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准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如: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我設計了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說,它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為了改變原有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可設計一些如「找門牌號」、「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寶座」等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三、設計生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後,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四、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由於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1、「套餐」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A組:基本題,著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適合「學困生」;B組: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為目標,適合「中等生」;C組: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適合「優等生」。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業不再困難,即使有困難,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層次的作業,還可以向更高層次挑戰,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當然,這樣做就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還須持之以恆!)
2、「多味」型。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五、設計自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六、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成為應用的創新者
現實生活的問題往往存在於比較復雜的,信息不完備的現實情境之中,它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與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的作業,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創新者。
如: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後,可設計這樣的題目:一個家庭去某地旅遊,甲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如果買3張全票,則其餘人按半價優惠;乙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家庭旅遊算團體票,按原價的80%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均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備選擇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這些信息後,你對其他家庭去旅遊有什麼建議呢?
作業批改,有待更新
對於作批改,現在的情形是「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使學生天天忙於按時完成作業,根本無暇顧及對錯,很少主動去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壓抑。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做得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卻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學生為了交上作業,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大多數教師批改作業通常用「√」、「×」、「?」等簡單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綜上所述,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很辛苦,不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還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㈤ 如何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有效的評析

1.對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量化」的評價方法,但不用等級專符號「優秀」屬「良好」「合格」「尚需努力」給予分等排序進行終結性評價,而是改用畫「正」字的方法,對學生作業情況進行統計。
其符號設計為「正」字的筆畫數。
當學生把錯題訂正完畢,:「正」中缺少的筆畫自己補充完整,使學生自覺反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自評價。
2.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評價,採用「質化」的評價方法。
根據學生的自評價,習題解答(或訂正)的過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在「正」的右下角,用「△」「☆」來反映學生解題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表示的意義是:思維有新意,但沒有完全做對,或表示方法是正確的,但不簡便。
「☆」表示的意義是:思維方法獨特、有創意。
3.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也採用「質化」的評價方法。
在「正」的右上角用「ˊ」和「『』」來反映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優劣。
用「ˊ」表示的意義是:作業書寫格式基本符合要求,欠認真。
「『』表示的意義是:作業格式符合要求、書寫認真、頁面整潔。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數學作業習慣

教育是什麼?借用葉聖陶先生的一句話,那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特殊意義,而且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應該把規范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項必要的教學目標。
而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後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十個方面。
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後聯系,來龍去脈。並且,閱讀課本的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並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2、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課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類比、對應、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3、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於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4、勤學好問的習慣
這一教學習慣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中心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慾望,從而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重視動口、動腦、動手,引發其深刻思考,從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與創新,通過猜想、實驗、觀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共同預習,課中的合作操作與交流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學會批判他人觀點,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6、認真審題、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審題正確才能順利地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的意識,要使學生在頭腦里明確審題是解題的首要環節。同時,還要有機地教給學生審題的具體方法。如應用題審題時要做到:認真讀題,從題目的情境中弄清條件,明確問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復述題意,理解題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等。
作業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又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規范的作業,首先要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清楚美觀;其次還要獨立完成,按時完成。做作業時要專心致志,珍惜時間,自覺檢驗,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及時訂正,反對作業馬虎。
7、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計演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式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8、自覺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而檢驗是學生解題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防止解題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措施,要結合實例有計劃地教會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使他們能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驗算。常用的驗算方法有:一步一回頭法、互逆法、估值法、棄九法等。每當有錯誤及時改正,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質疑問難、勇於探究的習慣
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後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10、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
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反復訓練過程,必須緊密結合教學過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養。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特點,可以按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規范。一般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各有不同層次要求和側重面,又有前後聯系、相互統一的階段。
1、低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課前做好上課准備,課上端坐、靜聽、舉手發言,認真書寫,細心計算,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數學課本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聽課時的不良姿勢和隨便發言,不完成作業,不愛護書本等不良習慣。
2、中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樂於思考,積極發言,仔細審題,正確計算,格式規范,書寫美觀,自覺檢驗的習慣。學會「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注意糾正課上不願動腦筋思考問題,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法則、結論的不良習慣。
3、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勇於發言,認真審題,規范作業,質疑問難,勇於探究,自覺預習與復習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學習知識不懂裝懂,不求甚解,只做題目不願探究解題規律等不良習慣。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遵循小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簡單的重復模仿到熟練,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規律。具體做法有:
1、明確意義,啟發自覺,寓教於學。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動機所引起的,動機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心理動因,它是一種推動力量,動機越明確,就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因此,在訓練學生養成某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不但要講清「應該怎樣做」,更要聯系實際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產中由於寫數潦草,將5和8、2和3等寫得模稜兩可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實例,教育學生明確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害處。其實,數學教學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活動順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也可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自我心理需求,從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學習習慣。方式方法一定要具體、科學、通俗與和可操作。,
2、規范行為,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將要求轉化為學生可具體操作的行為方式和程序,這對低年級兒童和初始訓練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例如,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可設計成下面這樣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②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③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④做——認真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
習慣是一種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動力定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與反復訓練。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於每一堂課。注意隨時表揚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並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密切配合、輔以各種評比手段,長期地反復訓練。
3、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感,他們非常願聽老師的話。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向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和教育他們提高學習心向,讓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老師的要求,如何聽課、完成作業等,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注意發揮部分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的榜樣作用,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教師某些方面的示範作用有時要比說上一千遍的效果還要好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各位老師: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學習的主人。

㈦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㈧ 如何設計小學數學多樣化的作業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教學在教師們的極其重視下異彩紛呈,但數學作業的改革步伐似乎不大,就連教材上出現的少數操作實踐題,有些教師也嫌麻煩而棄之不用,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了厭煩的情緒。為了凸顯新課程理念,賦予作業新的生命,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筆者在班裡進行了小范圍的試驗和研究。
一、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情趣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潤滑劑。教育心理學證明,小學生好奇心強,求勝心切。所以抓住這一特點,投其所好,設計出具有童趣的、親近的數學作業,吸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描繪小圖畫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根據這一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用美術作品的方式表現一些作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應用了所學知識。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些相關的美麗圖案或花邊;學完《辨認方向》後,讓學生展開想像畫一個可愛的「方向板」。這樣的作業,學生感到新鮮有趣,不僅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業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
2.互玩小游戲
「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玩」中作業,可以讓學生在作業中體驗知識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如學完《乘法口訣》後,可以設計「對口令」的游戲。又如為了改變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如「找門牌號」、「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山」等帶有童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實踐性作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新課改所提倡的。因此,在作業設計時,要賦予學生生活中的「角色」,把學生引向生活,引向社會。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實踐性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生活實踐的「向導」,使學生成為數學問題的實踐者、探索者、研究者。
1.研究小課題
以「小小研究員」的身份回歸到生活「大課堂」,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收集、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然後完成課題式作業,既學到知識,又鍛煉了能力。例如:教完《長方體的表面積》後,可以布置小課題「有趣的包裝」,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把研究的過程、結果、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再集體交流。
2.操作小實驗
操作實驗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後,可以布置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製作一個「燈籠」。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不僅鞏固了知識,創新精神、應用意識也得到培養。如果只讓學生做一些機械重復的書面作業,就失去了作業「再學習、再創造、再發展」的作用。
三、自主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自主性作業是學生根據學習內容,自主編創的鞏固所學知識方法而形成技能的一種學習方式。它重在學生的自主,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以求達到學會知識、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1.編擬小習題
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目標要求我們賦予學生一定的設計權,讓學生別出心裁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編創出別具一格的作業。如學習了統計圖表的知識,可以布置學生設計一份統計圖表,要求自定研究主題,自己收集數據、匯總數據並用統計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最後說說學生對這次作業的體會。
2.自撰小作文
作業設計應當注意學科之間的整合,體現多種知識、方法與能力的綜合運用,增強探索性,注重思考性,著眼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如:可以針對某個知識點撰寫學習小結或體會;可以在某章節或模塊內容學完後,讓學生撰寫一篇數學小論文;也可以讓學生把身邊的數學知識、發現的數學規律、新的解題方法、某些運演算法則等撰寫成數學日記,這些都是很好的作業形式。這種形式的作業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喚醒學生的創作慾望,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四、閱讀性作業——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
閱讀是積累知識的手段,是活躍智慧的途徑。一提及閱讀,人們聯想到的往往是語文。其實不然,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數學化程度的提高,閱讀已成為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如果有計劃、有目的地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性數學作業,對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作業的形式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數學課外讀物,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如結合年段教學內容我編輯了數學閱讀書目,在教室開辟「數學廣角」,定期開展「數學名人欣賞」、「暢游數學史」等專項數學閱讀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積極閱讀相關的書籍,採集書中的精華,展現閱讀成果,並展開交流與評比,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閱讀的效果。

㈨ 對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幾點認識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全面啟動,它不僅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同時也是一場涉及課堂內外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數教師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卻對如何利用數學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不夠。大部分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仍是課本中想想做做的習題或相關練習冊中的習題,這種習題形式單一,基本上就是例題的翻版,而學生做作業則是個人操作式的機械模仿,很少出現變式題和開放題,更談不上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需要鞏固之外,還應加強學生思維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讓孩子在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下面就如何有效設計小學數學作業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體驗有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傳統作業往往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學生感到乏味。我們應該發揮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力求做到題目新穎有趣,形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作業,在心情愉悅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1.游戲式作業。
游戲可以說是學生的最愛。任何一個小學生聽到「游戲」恐怕都會兩眼放光的。將作業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如學完《乘法口訣》後,讓學生同桌之間,回家與家長之間對口令。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可以設計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說,它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使課後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後續延伸活動。
2.情境式作業。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如學完了《百以內的加減法》之後,設計一個「今天我當家」的活動,讓學生自主購物。再如學完《認識方向》以後,設置了「幫小動物找家」的作業。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來的時候它們迷路了,你能根據圖上的提示把他們送回家嗎?又如復習完「計量單位」知識後,我們可以配合動畫課件,設計這樣一道填空題: 張強的一天:今天早上7( ),張強從2( )長的床上起來,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臉,吃了大約200( )的早飯,拿起一瓶150( )的牛奶,就背起2( )重的書包,飛快地向400( )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體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學校。
放學後,張強一回到家,馬上拿出1( )長的鋼筆和1( )厚的練習本做起了作業。晚上6( ),動畫片開始了,他看了大約半( )。吃完晚飯後,他先陪媽媽散步,繞村子走了2( ),然後復習了一會兒功課,就上床睡覺了。本來枯燥的「在括弧內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的題目被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學生一個個都像講故事一樣地講述著「張強的一天」。無形之中,學生對這些計量單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體驗的概念,理解了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義。
這樣的作業,將枯燥的講解,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繪畫式作業。
數學本身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繪畫式作業,用繪畫的方式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而且對於繪畫,兒童有著天生的喜好。從懵懂時代開始,他們就已經成為了繪畫的「高手」。把數學與繪畫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繪畫完成作業,他們簡直是求之不得。
如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一組美麗的花邊,並在班內舉行一個展覽。學完了面積,讓學生畫一畫家庭裝修設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學完了《認識時間》,讓學生畫一畫一天的時間安排。這樣的作業,學生不僅感到新鮮有趣,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迸發他們創造的火花。
4.日記式作業。
數學日記可以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了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現實生活。數學日記也拓展了學生的數學眼界,培養了他們運用數學學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完了長度單位後,介紹小馬虎的知識。在教學完乘除的計算後,我讓學生寫成一則「購物」數學日記,記下在購物中用到的數學知識。又如在學完「位置與方向」後,我布置了介紹自己家位置的作業。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體驗到的與數學有關的東西記下來,著力於喚醒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走出被動,自主選擇。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業。
傳統的作業往往「一刀切」,老師說了算,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會還是不會,大家都做同樣的作業,而且 都由老師來布置作業,這樣可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桎梏學生的發展,導致一些優秀的學生吃不飽。新課程下的作業設計要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可以選擇作業內容可以選擇作業形式,作業可以自已給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學、家長來布置。比如學完《年、月、日》之後,布置以下幾樣作業: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填空題。②根據所學知識製作月歷(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關年、月、日的資料,了解年、月、日的來歷,完成一張知識小報。再如學完《長方形、正放形的面積計算》後可布置以下作業:第一層次為基本題,第二層次可以是應用性的習題:一張方桌的邊長9分米,現在要配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該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層次可以是擴展性習題:(1)一個長方形寬6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2)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這樣的「自助餐」式的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的「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訓練、發展。
2.「導演」式作業。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形式能夠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實踐證明,學生對自己「創造」出的習題更感興趣,練習也更投入、主動。我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當一回作業的「導演」,自己設計,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參與評價。學生在這個自由 的空間里各盡所能,各展所思,興趣濃厚。這樣的數學作業給學生帶來的不再是「題海」大戰後的疲倦、厭煩,而是創造發現之餘的成功喜悅。同時,也把教師從成堆的作業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放在教學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閉,快樂合作。
傳統作業往往以「獨立作戰」的形式出現,只講求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新課程提出要打破傳統作業的這種「獨立作戰」的形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作用,變個體型作業為合作型作業。在作業上,採用互動協作原則,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業,在合作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1.親情型作業。
如學了《高矮》後,讓學生與爸爸媽媽比高矮,並用「誰比誰……」說一句話。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讓學生回去後,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積,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獨立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可以讓家長參與進來一起完成。在這種具有親情的環境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展。
2.合作型作業。
小課題研究、做社會調查、辦手抄報之類的作業都離不開學生間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時間的合作,為完成這一類的作業,學生能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謀劃策,彼此信任,互相幫助,在互助中促進了交流,在交流中學會了合作。如:學習統計圖知識後,可以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調查小組,開展「學校路口通過車輛的情況分析」調查活動。調查小組中有的專門負責數汽車、卡車、自行車數量,有的專門把車輛分類記錄,有的根據數據畫成表格,填上具體的數據,然後根據收集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最後小組成員一起分析製成環保情況調查的統計圖,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議,從中發現汽車的行駛對道路、空氣污染情況以及改進的發展情況,並且寫出分析報告給當地的公交公司或環保局。
這樣的一個作業如果讓個人去完成無疑是很大的量,但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不僅樂於主動的參與,在活動中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不斷取長補短,學會更好的學習,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斷收獲,這種收獲不僅是知識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課本,研究數學。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究、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究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究者。
1.操作實踐型作業。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完《軸對稱圖形》後,我布置學生課後收集具有對稱性的圖案,如剪紙、蝴蝶圖片等,並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養孩子關心民間的剪紙藝術,培養孩子具有欣賞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豐富多采。
再如學完《統計》後,布置學生統計家裡每周使用垃圾袋的個數,讓他們自己親自去收集數據,整理,然後繪製成一張統計圖,重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親身體會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對環境的污染,從而使學生從中感悟對社會的關心,讓他們有社會責任感。我們還能多設計些像「測量教室的長、寬」「當小小設計師」等實踐操作性的作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強化學習動機。
通過這些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並能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創新能力,孩子也將從快樂的實踐作業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2.調查式作業。
作業不僅是做在本子上的題目,還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動。調查作業主要指通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周圍世界,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或作業。我們教師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並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前,我布置學生去調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數,然後再到課堂上來交流。在學習了時間後,布置學生完成以下作業:A.選擇一項活動,記錄1分鍾內的次數。(1分鍾拍球,1分鍾跳繩,了解家庭成員1分鍾內做的事情。B.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各行各業1分鍾內做的事情。在這些調查式的實踐作業中,學生回歸生活的「大課堂」中,體驗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計算比較,分析概括,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而且使單調枯燥的作業富有了生活的氣息。
3.小課題式作業。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又顯得特別的強烈。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以「小課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然後指導學生把自己探索的過程記錄下來。如教完《位置與方向》後,可以布置小課題「美麗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把研究的過程、結果、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再集體交流。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實施新課程,要求不斷變革我們的教學行為方式。從作業設計方面說,我們的出發點應是關注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這是作業設計的核心所在。而要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必須在作業的「趣」上動腦筋,做個有思想有創新的教師,經常變換花樣,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學,滿懷喜悅地做。讓數學和生活接軌,體現其應用價值,則是數學作業設計的本質要求。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