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3課《難忘的一課》題目為什麼叫難忘的一課
因為她主要突出的不是講課,而是在當時那個國家被侵虐了但是仍然努力學習自己國家的知識,不忘本,不做亡國奴的意思!它突出的是精神世界~~所以叫難忘的一課!!
B. 小學五年級上冊《難忘的一課》中 是什麼使「大家朗讀得更起勁了」
寫老師和孩子雖然發現了「我」,但表示歡迎而且讀的更起勁了.
C. 小學2年級語文上冊難忘的一天讀後感
1.《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感到無比的憤怒,憤怒當時清政府懦弱腐-敗,憤怒日本人的厚顏無恥。
《難忘的一課》寫了關於台灣收復後,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還帶作者在學校禮堂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情景。你們可知道台灣是我國第一大島。台灣島是個美麗而富饒的島嶼,曾經被人們稱作魚米之鄉和蝴蝶之國。但是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在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從此,台灣被日本整整統治了50年啊!
這幫可惡的日本人,拚命地奴化台灣人民,而且不讓台灣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這是多麼無恥啊!這種生活怎們能讓愛國的台灣人民忍受得了!松花江小姑娘的故事就是一個鐵的證明。那位小姑娘看到在台灣的土地上不能學國語感到非常難過,就偷偷召集同村孩子學國語,結果被日本人發現,日本人軟硬兼施,阻止孩子們學國語,松花江小姑娘寧死不屈,最後跳下了松花江。
如果我是當時的將軍,我拼了老命也不讓你們的陰謀得逞。你們憑什麼不讓我們說國語啊!你們這批野蠻的畜生!不過讓我欣慰的是在抗日戰場上,在毛澤東同志正確的指揮路線指引下,成功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不僅如此,還在1945年收復了台灣,台灣人民終於揚眉吐氣,又重新學習國語,從《難忘的一課》中已經領悟了台灣人民學習國語的熱快樂閱讀網情,也領悟到台灣人民的愛國情懷。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經過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澳門,紛紛回歸了祖國,我相信台灣也會很快回到祖國的懷抱。
2.《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今天,讀了《難忘的一課》,我被台灣人民濃濃的愛國之情感動了。
《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一天,一位中國大陸船員在離高雄港口不遠的一所鄉村小學里,看見一位年輕的老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國語,他被感動了,也坐下來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讀到這兒,我也被深深感動了!是啊,台灣自從1895年以後就被日本侵佔了。在被侵佔期間,日本人不準台灣人民學習國文,講國語。而今,人們終於又可以與祖國的語言親密接觸了,這是多麼難得的事,多麼值得珍惜的事呀!
當讀到船員跟著老師去參觀禮堂,看到了裡面重新掛上了中國人民自己的偉人像時,我想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永遠忘不了祖國的語言和偉人,永遠忘不了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
現在,台灣一些「台-獨」分子,妄想將台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來,但我想:「海外華僑不會答應,中國人民不會答應,台灣人。
D. 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我在什麼一所鄉村小學見到的什麼的動人情景
《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我」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專,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屬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E. 小學五年級上冊難忘的一課主要講的什麼內容
《難忘的一課》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原文(節選):
有一次,我們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過市區,向郊外走去。不記得走了多遠,看到前面有一所鄉村小學,白色的圍牆,門外栽著一排樹。
校園里很靜,我走近一間教室,站在窗外,見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著: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台灣「光復」不久,不少教師也是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
接著,他先用閩南語,然後又用還不大熟練的國語,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麼嚴肅認真,又那麼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5)難忘的一課閱讀答案小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侵佔整整統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他們採取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台灣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才歸還中國。
課文簡析: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鄉村小學里發生的事情,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F. 難忘的一課的作者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法國南方一個破落回的絲綢商人家庭,迫答於窮困,十五歲起就獨自謀生。先在一所小學校里擔任學生自修輔導員。後來到巴黎,從事文藝創作,過著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們注意。1868年,長篇小說《小東西》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贏得了著名小說家的聲譽。《磨坊文札》以都德故鄉普羅旺斯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寫資本主義社會里小人物的苦惱和不幸,抒發作者對家鄉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的懷戀之情。《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G. 小學五年級上冊第23課《難忘的一課》課文主要內容
《難忘的一課》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原文(節選):
有一次,我們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過市區,向郊外走去。不記得走了多遠,看到前面有一所鄉村小學,白色的圍牆,門外栽著一排樹。
校園里很靜,我走近一間教室,站在窗外,見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著: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台灣「光復」不久,不少教師也是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
接著,他先用閩南語,然後又用還不大熟練的國語,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麼嚴肅認真,又那麼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7)難忘的一課閱讀答案小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侵佔整整統治了五十年!
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他們採取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台灣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才歸還中國。《難忘的一課》便是在台灣回歸中國後寫的。
H. 小學生五年級讀後感,難忘的一課500字作文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台灣人民深深的愛國之情真使我感動。
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學校里看到有關祖國歷史文化的人物畫像等。
讀到這里,我們會產生疑問,學習國文有什麼可感動的呢?那就讓我來引領大家看看那一段歷史吧: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台灣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強制台灣學校教授日語,想把台灣人改造成日本人,這是多麼可憎的行徑。然而台灣人民心中燃燒著愛國的熱情,那團火不會熄滅,永遠也不會熄滅。現在,日本人被趕走了,這《難忘的一課》中的師生們又可以學習祖國的語言了,全台灣的人民都可以學說本民族的語言了,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啊!試想想,在自己的國家,不能學習本民族的語言,這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事,是多麼令人憤慨的事。今天,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地大聲誦讀國文了,怎能不叫人熱淚盈眶呢?
你看文中對台灣師生的細節描寫:「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接著,他先用閩南語,然後又用還不太熟悉的國語,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麼嚴肅認真,又那麼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而真摯的心。」從老師的聲音和動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的愛國之心;從學生認真的跟讀中,我領悟到了孩子們對祖國的一片深情:他們都將以百倍的熱情為祖國貢獻力量。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聲使作者激動,也一遍又一遍地激盪著我們的心靈。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麼深厚的愛國之情啊!我們知道台灣是祖國最大的島嶼,是東海之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那裡資源豐富,景色迷人:有波光粼粼、清澈見底的日月潭;有滿目蒼翠、鳥語花香的阿里山;有高聳入雲、終年積雪的玉山;還有勤勞朴實、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一一高山族。這樣秀麗富饒的山河怎容得侵略者踐踏!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清楚地知道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親姐妹,都屬於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的統一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總有一天,我們將共同攜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I.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本里的難忘的一課的作者是誰
《難忘的一課》的作者不祥,沒有相關記載。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版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權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9)難忘的一課閱讀答案小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侵佔整整統治了五十年!
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他們採取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台灣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才歸還中國。《難忘的一課》便是在台灣回歸中國後寫的。
賞析:
課文線索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簡短而又深刻的話貫穿全文,反復出現,每一次都伴隨著一段情節,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線索,又是情感的主線,集中體現了台灣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
J. 小學課本中難忘的一課的寫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於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中國戰區台灣省的對本的受降典禮。翌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以為紀念。「台灣光復」自此就被各界大量運用。其詞亦有另一說法,表示是緣由自1947年8月由台灣仕紳籌組的台灣光復致敬團。
中日甲午戰爭後,本來為中國領土的台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進入日治時期。
二次大戰期間,在1943年開羅會議中,同盟國同意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1944年4月在重慶的中華民國政府,委由中央設計局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並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該調查委員會對當時日治下台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
戰後,設於重慶的國府對於如何接管台灣有兩派意見,一派建議完全與進駐其他「淪陷區」相同,設立「台灣省」。另一派則主張在台設立擁有軍警等特別公權力的「特別行政區」。當時的中國領導者蔣介石先生採納陳儀《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中的意見,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負責接收台灣,全部公署行政人員初定為2000名。但最後接管計劃中的規劃並未完全實施,長官公署制度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為人詬病,甚至被稱為「新總督府」。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二戰結束。同年8月29日日蔣介石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重慶宣布成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
經過准備後,10月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於台北成立,接收人員分別在10月5日-10月24日分別由上海或重慶飛抵台灣。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於台北公會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國所屬台灣總督府,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現在行政院院址)。
主要參加人員有
陳儀、葛敬恩、柯遠芬、黃朝琴、游彌堅、宋斐如、李萬居(國民政府代表)
林獻堂、陳炘、林茂生(台灣代表)
安藤利吉、諫山春樹(日本代表)
10月15日,中國軍隊在台灣基隆登陸,台灣民眾傳誦著杜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詩句,唱著「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清天白日清,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六百萬民同快樂,壺醬簞食表歡迎。」的歌曲(陳保宗詞,周慶淵曲),熱烈歡迎中國軍隊進入台灣。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阮美姝回憶父親阮朝日當時興奮的情景:「我父親八月十五日竟然用跳回來,人還沒進門就聽到他的聲音,大聲說我們回歸祖國了,我們要做中國人了,不再做日本人!」
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在敘述二次大戰後歷史時,仍大量使用台灣「光復」一詞。但在民間人士由於各自因素,不認為台灣當時是被「光復」,而使用「二戰結束」或「終戰」等詞。因此,台灣光復一詞除了官方現在已鮮少被使用。
一般認為,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重新擁有台灣的主權,這也是中華民國官方的立場。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人士則認為:《開羅宣言》雖然表達了同盟國支持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的立場,但僅是新聞公報而不是正式條約。二次大戰日本是向同盟國投降,而不是僅向中國投降。由受降典禮上掛有中、美、英、蘇四國國旗及元首肖像可得知,國民政府只是代表同盟國暫時軍事接管台灣。但國民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來不及正式簽訂領土轉移的條約,因此「台灣地位未定論」認定中華民國並未重新收回台灣主權,因此不能稱為光復。
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之後,貪污事件頻傳,米、鹽、糖等民生物資上漲十倍以上,通貨膨脹嚴重,民眾參政權利和日治時期相比仍未改善,後來更爆發了二二八事件。部分人士對這些不當統治行為反感,雖然不一定反對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主權,但對帶有勝利意味的「光復」一詞不以為然。
台灣在二次大戰期間是日本領土,因此屬於軸心國陣營,部分人士認為「光復」一詞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未能反映台灣的特殊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