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小學教材全解網里,怎樣下載教學資源,求你了,急!!!!!好的話,我會提升懸賞值偶!
沒有這個網站吧?直接買書不錯的,買多幾本書好過你去補習
❷ 《小學教材全解》的好處和壞處(500字)急求!!!!謝謝!!快!!
你可以按照下面這篇稍微改下
走進書店,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材全解可謂是琳琅滿目,品種繁多。走進教室,哪個學生課桌上沒有一兩本教材全解?這種教輔資料風靡校園,成為學生手中的寶典,到底好不好呢?
去年我去參加語文教師課堂大賽之前,我聽了十來節參賽教師的語文課。當聽第一節時,我不由為學生回答問題的全面和深刻而喝彩。可是,走近細看,卻發現學生的課桌上赫然擺放著教材全解,只要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照著書上回答問題就非常輕鬆了。隨後的幾堂課中,類似的情形不勝枚舉。當然,學生完美的回答也證明了教師教學的成功。但是否真的成功嗎?我不敢苟同,於是,我上課之前特意告訴學生,上課時只需要帶好語文書、作業本和筆就行了。輪到我上課了,由於是文言文,又是借班上課,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備課時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不到位,所以學生顯得茫然,教學效果不好。有時我也在想:如果我也讓學生帶上教材全解走進課堂,大部分問題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嗎?但我的內心卻告訴我,不能這樣做。
我也與一些同事探討過:使用教材全解對教學過程有利嗎?眾說紛紜。有的說:「我每期都要求學生必須購買一本教材全解,上課時可以省去不少做筆記的時間,事半功倍。」有的說:「上新授課之前,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全解掌握基礎知識,了解課文大意,這樣上課時學生就能快速理解課文。」而了解學生時,學生也說:「利用教材全解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特別是做筆記時不再擔心哪些字不會寫了。」有的則說:「上課時我不怕老師的提問,敢舉手了,因為老師的問題全解上都有。」
教材全解的確有它突出之處,才會得到老師、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但是,我認為如果不正確地使用教材全解,反而深受其害。首先,學生會養成依賴心理。字詞的理解運用是小學的學習重點,需要小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去細細思考。老師也只有通過學生的回答或小測試才知道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現在學生擁有教材全解,一翻開書,大部分知識就一目瞭然了,還何須去苦苦思索呢。久而久之,擁有一本教材全解就等於和一位名師說話了,以逸待勞,又何樂而不為呢?其次,阻礙了學生智力的發展。上課時,對於老師的提問,學生照搬教材全解上的答案,甚至連做筆記這一動手的方式也用不上了。下課時,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也照抄書上的答案,幾乎用不著動腦了。最後,教材全解誤導學生。現在的教材全解版本甚多,有的版本與教材相左,甚至還出現了知識上的錯誤,學生如果盡信書,勢必走向誤區。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使用好了,就能事半功倍,可是如果不正確使用,就適得其反。現在關鍵是怎樣使用教材全解,才能充分發揮它的益處。我在使用時有一個原則,學生學習課文之前的預習,和學完課文之後的復習可以隨時翻閱教材全解,但是上課時學生的課桌上決不能出現教材全解,我不允許有照本宣科的現象發生。另外在課後作業的設計上,我不會照搬課後的作業,而是換一個角度來設計,讓學生無跡可尋,自然也不會攢著教材全解不放。
我想教材全解應該還有更好的使用方法,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總之,我們不能拒絕教材全解走進課堂,那就順勢而為,讓它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吧!
❸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全解望洞庭詩意
《望洞庭》中心思想,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❹ 小學教材全解好還是教學大典好
我個人覺得小學教材還是全解好,因為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點,能夠更快地融入到學習當中。同時有利於老師更好的教學。
❺ 數學七年級華東師大版教材全解
找到了
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圖形(二)
出處:中國教學資源網
作者:會員
相關資源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教學體會
低年級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技巧
留住秋天 ----三年級人教版美術
小學五年級第二學期
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年級美術教案
《二十世紀外國繪畫》(高中二年級)
一年級美術教案 小朋友的畫
一年級美術教案 菊花
一年級美術教案 獅子大王
一年級美術教案 手形畫 熱
六面怪臉 ----湘版美術教材三年級下冊
留住秋天 ---- 三年級人教版美術
新課程標准下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評價初探
對高年級美術教學的再思考
談中年級美術課使用顏料作畫的教學
給低年級音樂元素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談談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感想
淺談低年級歌唱技巧
一年級《大雨和小雨》
四年級音樂課擁護八路軍
上海市小學五年級音樂課教案
二年級《快樂的音樂會》
小學新課改一年級藝術課程《猜猜我是誰》
小學一年級音樂《嗩吶配喇叭》
小學一年級音樂《火車開了》(2課時)
小學一年級音樂《洗手絹》
小學一年級音樂《牧童 》
小學一年級音樂《小蜻蜓 》
小學一年級音樂《國旗國旗真美麗》
小學一年級音樂《小青蛙找家》(2課時)
小學一年級音樂《小袋鼠》
小學一年級音樂《閃爍的小星》教案(2課時)
小學一年級音樂《上學歌》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教學設計選登
《聽聽我創造的聲音》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音樂
《聲音編織的故事》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音樂
《理發師》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音樂
《快樂的童年》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音樂欣賞
《新年好》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音樂
《每人伸出一隻手》教學設計 ----三年級人音版
愛勞動 ----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案第六課
靜靜的夜 ----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案第五課
可愛的動物 ----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案第四課
祖國您好 ----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案第三課
快樂的一天 ----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案第二課
好朋友 ----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案第一課
一年級綜合課《小雨沙沙》
二年級第一學期音樂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音樂教案(1-2)
蘇教版六年級(第十二冊)音樂教案1-2
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真情的呼喚》
分層遞進教學在初三年級耐力跑中的運用
七年級體育與健康說課稿及教案
小學二年級投擲課例
小學一年級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課例
創設情境 激發學趣—— 一年級快速自然跑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 激發學趣 —— 一年級快速自然跑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 激發學趣 ----一年級快速自然跑教學設計
體育課上如何啟動低年級同學的活力
七年級(水平四)耐久跑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地滾球擲准課例
三年級體育課的設計及教案
小學四年級發展後滾翻能力課例
小學3年級立定跳遠教案
七年級(下) 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教學案例及點評
《 Go for it 》七年級(上冊) Unit8 教學案例分析
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一冊 Lesson2教學案例
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一冊 Lesson2教學案例
(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下冊「銳角三角函數」課例點評
七年級(下)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教學案例及點評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教法分析及教學建議
初二年級下學期 Lesson 101教學設計
高三年級Lesson 83教學設計
高三年級Lesson 84教學設計
初二年級Lesson 103
初二年級Lesson 102
初二年級Lesson 101
初中一年級Lesson 112
初中一年級Lesson 111
初中一年級Lesson 110
初中一年級Lesson 109
高中二年級Lesson 90 Reading
三年級下學期 Recycle 2 第三課時
三年級下學期 Recycle 2 第二課時
三年級下學期 Recycle 2 第一課時
三年級下學期 Recycle 1 第一課時
三年級下學期 Recycle 1 第三課時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 Recycle 2第三課時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 Recycle 2第二課時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 Recycle 2第一課時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 Recycle 1
《劍橋少兒英語》六年級上學期 Unit 5 Time
小學三年級英語《Unit 1 Hello!》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英語《go shopping》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Hello》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年級英語口語第一冊unit four 第一課時
初中數學七年級(上)第三章「字母表示數」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
人教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各章節分析
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新教材教案 生活中的圖形(二)
數學二年級上冊「小兔安家」教案
小學三年級英語《Unit 2 . Nice to meet you!》教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 --小學數學四年級
(蘇教版)一年級 課題一、數一數
(蘇教版)一年級 課題二 比一比
(蘇教版)一年級 認數
(蘇教版)一年級 認識 = 、> 、<
(蘇教版)一年級 認識6—9
(蘇教版)一年級 認物體 (一)認物體
(蘇教版)一年級 七.分與和 (一)2—5的分與和
(蘇教版)一年級 七.分與和(二)6、7的分與合
(蘇教版)一年級 八 加和減 5以內的減法
(蘇教版)一年級 認物體 (二)有趣的拼搭
(蘇教版)一年級 有關0的加、減法
(蘇教版)一年級 和是6、7的加法
(蘇教版)一年級 6、7減幾
(蘇教版)一年級 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
(蘇教版)一年級 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
(蘇教版)一年級 求未知數
(蘇教版)一年級 連加、連減
(蘇教版)一年級 加減混合
(蘇教版)一年級 統計
(蘇教版)一年級 十二、加和減 【一】9加幾和十幾減9
(蘇教版)一年級 十二、加和減
(蘇教版)一年級 【二】練習六
(蘇教版)一年級 【三】8、7加幾和十幾減8、7
(蘇教版)一年級 【四】練習七
(蘇教版)一年級【五】6、5、4、3、2、加幾和十幾減6、5、4、3、2
小學低年級英語情景教學淺談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任務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英語(新標准)第三冊 ( 三年級起點 ) 教材分析
運用活潑多樣的表演進行三年級英語教學
淺談一年級英語教學在課堂活力方面的幾點嘗試
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英語——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初探
低年級數學教學重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初中二年級數學學法指津
初中數學七年級(上)第三章「字母表示數」教材分析
淺談七年級數學興趣教學
新世紀(版)數學教材分析一年級上冊整體介紹
人教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各章節分析
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文初探
❻ 又一個笑話,是關於小偷在屋樑上的,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全解里的,誰知道啊6點前要!急急急!!
1 文言文兩則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兩篇文言文的內容都是中國古代故事,內容和道理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選編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字詞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道理,並受到一些啟發。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思援弓繳而射之
這一句是寫後一個人學弈時的表現,他雖然看上去在聽弈秋教導,心裡卻在想拉弓箭射天鵝。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敘述,使結論水到渠成,具有說服力。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這是《學弈》一文的結語,對文中所講的事情作了結論而未論證,但論證已包含於敘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讀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結果是完全不相同的。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這是一小孩在爭辯時的觀點,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所做出的判斷。
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這是另一小孩在爭辯中的觀點,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得出結論的。
⑤孰為汝多知乎?
這是兩個小孩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著說的話——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本句採用反問的句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
3.參考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二、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指導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或由教師提供一些相關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宜採取逐詞逐句講解對譯的方法,更不必講古漢語知識。重點詞句應當由學生對照注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難教師給予幫助。如《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的「去」為「距離」的意思,與現代常用義不同。還有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孰」「乎」「汝」等詞,在文中多次出現,諸如此類的詞要讓學生理解。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
第一,學生讀通課文後,根據注釋初步理解字詞和每句話的意思。對於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可點撥指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第二,反復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
第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故事。
3.小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指導學生朗讀可採取如下步驟:
第一,教師首先要范讀課文,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
第二,指導學生讀通順。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如,《學弈》中的「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正確停頓是「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要讀出反問的語氣;「曰:非然也」應該讀出肯定的語氣。
第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最後達到背誦。
4.對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了課文,你對文中的人物有什麼評價。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所感悟。如,《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地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向學生推薦幾篇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文言文,特別是一些學生耳熟能詳(或者以前曾經從課文中學過)的成語故事,如,《鄭人買履》《揠苗助長》《掩耳盜鈴》,讓學生嘗試自讀,能背誦更好。
四、教學案例
《學弈》的教學設計
一、引讀「單元導語」
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並試著在習作中運用。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通過前幾年的學習,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認真地讀書作文,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回憶導入,讀懂題目
1.回憶總結,引導學法。
我們以前學過哪幾則文言文?對於學習文言文,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反復朗讀」「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文章說明的道理」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文言文兩則》是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這節課學習第一則文言文《學弈》。
3.結合注釋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書,「學弈」的意思即是學習下棋。
三、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1.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
2.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
(1)老師范讀。語速較慢,便於邊讀邊思考;停頓恰當,意思表達才清楚。
(2)再讀課文,解決難讀的語句。
例如:「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需要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後讀好停頓,並引導學生明白「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讀好停頓」的方法。另外,「繳」和「為」是多音字,要注意讀准在文中的字音。
3.領讀課文,提升能力。
老師領讀後,學生再齊讀、自由讀、抽讀。通過多種形式的練讀,解決學生文言文難讀通順的困難。
四、結合注釋,理解內容
1.結合注釋,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再連起來說一說。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學討論。
2.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如,「通國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麼意思?結合注釋①已經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結合注釋③知道「通國」的意思是全國。「善弈者」,揣摩「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長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
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導學生結合注釋讀懂句子的意思,再將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容。
4.有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後,先自由練讀,再抽讀評價,最後齊讀,讀出情感。
五、領悟道理,練習背誦
1.領悟道理。我們讀書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誦課文。
(1)引導學生提出背誦方法的建議,如,邊讀邊理解邊背誦,熟讀成誦,同桌合作互相提醒著背誦。
(2)自由練習背誦,最後集體背誦。
五、相關鏈接
1.孟子 (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家大師,被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
稱為「孔孟」。《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
章》《告子》《盡心》等七篇。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
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
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
論語》一書,流傳於世。
3.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浩瀚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一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在地面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2 匆匆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
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
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優美語言。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2)對詞語的理解。
確乎:的確。
涔涔:汗流不止的樣子。
潸潸:流淚不止的樣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游絲:蜘蛛所吐的絲,飄盪於空中,故稱游絲。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游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題「匆匆」,了解課文寫了「時間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讀課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細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獲得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讀重點語句,體會表達效果,討論交流自己的體驗感受是從課文中哪些語句獲得的。重點品讀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等句子的意思,感悟這些語句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的,又是怎樣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的句式,將不易察覺的時光匆匆,一去不返寫得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2.抓住課文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採用設問的句式,抒發自己強烈的情感。作者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問而不答,而答案隱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們的深思,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文章還採用了前後照應的表達方法,突出對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3.在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課後第3題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寫幾句話。可用「……的時候,日子……」的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如,「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裡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體現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學習過程。
4.本文運用了排比、設問、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單純把修辭手法作為語文知識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判別各種修辭手法,而應該把重點放在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此句話用這種修辭好在哪裡。
5.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現出了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也流露出為前途不明、無所作為而感到抑鬱、彷徨、傷感的低沉情緒。在教學中對此時代背景不宜過多講解,重在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6.「閱讀鏈接」的《明日歌》是清代錢鶴灘著名的作品。這首詩短小精悍,節奏明快,音韻和諧,寓意深長,是對課文學習的拓展。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道理,進一步增強珍惜時間的意識。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可以熟讀成誦。
四、教學案例
片段:
體會優美語句的表達效果
師: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很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作者用這些句子寫出了燕子會再來,楊柳會再青,桃花會再開,描寫出了一幅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讀了這句話不僅感到很美,而且覺得作者寫燕子去了會再來,楊柳枯了會再青,桃花謝了會再開,是為了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後引人產生聯想和想像,覺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會再來。
師:體會得好。的確如此,借美好的事物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一大特點。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書,看看還有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嗎?
生:我認為這一句也寫得美:「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這句用了比喻的句式,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薄霧,使無形的時間有了鮮明的形象,我們好像看到了時間的煙霧縹緲在眼前,可摸可觸,而瞬間又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
生:我讀了這句,感受到時間瞬息消逝,來去匆匆。
生:我還體會到用比喻的方法寫句子,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形象,有動感。
師:對,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用心體會,感悟到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非常好!
生:老師,我還覺得這句話也寫得很美:「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給時間以人的靈性、動作的快速。讀後時間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覺非常深刻。
師:同學們邊讀邊想像這個句子,你覺得哪些詞語作者用得最好?
生:「伶伶俐俐」「跨」和「飛」這幾個詞語用得好。本來時間的流過是看不見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時間如天真的孩子,既可愛又頑皮。
生:我發現,用擬人的方法,會使文章生動鮮活,富有感染力,能打動讀者。
師:對,作者正是運用了設問、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喚起我們的聯想和想像,使我們受到感染,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一種對時間的來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時光寶貴,珍惜時光,有所作為,切莫萬事成蹉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自己勾畫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1.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國留學。回國後,先後在江蘇、浙江的幾所著名中學和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結束後,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病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其作品筆致簡約,親切自然,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采。朱自清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他的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範。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詩意盎然著稱於世。代表作有詩集《雪朝》(與人合著)、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洲雜記》《你我》等。解放後出版有《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詩文集》等。
2.《匆匆》賞析
朱自清是個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發自己主觀情愫的詩人。燕子來而復去,楊柳枯了又青,桃花謝了再開,這本是人所習見的自然現象,但詩人觸景生情,從中聯想到自己年輕的生命,默算著二十四年八千多個日子的行蹤,追索著生命的價值,發出了惋惜的喟嘆。韶華易逝,青春難再,年青人必須珍惜光陰,萬勿使其錯過,《匆匆》的主旨,便在於傾吐自己對時日匆匆這一瞬息間的感受。但從中不難發現,作者在抒發這一感受時,並不是去作枯燥無味的大道理講述,也不是去發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處境里的感興,依託於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轉為具體,思緒化為形象,一開篇就以獨特的詩意創造,產生動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隨著作者的思路去對人生問題作深入的思考。《匆匆》的藝術特點,首先便體現在作者這種對感情、形象的奇妙構思之中應該說,作品開端寄興於燕子、楊柳、桃花的抒寫,還只是點題。為了使內心情意表現得更集中、更豐富、更強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像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擬人手法,把光陰的象徵——太陽,寫得活靈活現。那太陽簡直就像是一個性格活潑、步履輕捷的青春少年,他來去是這樣地輕悄匆忙,在你稍一轉動之間就過去了,他從你「手邊過去」「身上跨過」「腳邊飛去」「嘆息里閃過」,真是挽不住,留不得呵!日出日落,來去匆匆,光陰本是無情無蹤的。但「太陽他有腳」,詩人正是扣住這「腳」,把時間這個空靈對象寫得新鮮活脫,使無情之物顯得充滿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陽,實際上是直接溝通詩人心靈深處的動人形象,詩人藉助它抒發了自己在特定環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將篇端開拓的意境予以深化在《匆匆》里,鮮明的比喻和對照,起了有力烘托內在潛思的作用。作品開頭便以花木新陳代謝和人類生命對照。冬去春來,花木有謝而再開的時候,而人的青春呢?卻是一去而不復返,作者寫道:「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相對於萬古長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針尖上一滴水」和「大海」,這兩個鮮明的喻語,確是把兩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應珍惜,因為稍一輕忽,便要消失在無垠的時間長流里渺無蹤影,作者「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者,正由於此。接著作者又劈面提出:「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進一步把自己生命的流和大自然時間的流作更具體的對比,他以「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和「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來譬喻自己「過去的日子」。「輕煙」與「薄霧」極言其空虛飄忽,不務實際,把「徘徊」與「匆匆」形象化了,從而表露了不願虛度此生的心願,這就如他在同一時期所寫的《毀滅》一詩里說的,覺得自己「飄飄然如輕煙,如浮雲,絲毫立不定腳跟」,因此極思「撥煙塵而見自己的國土」。《匆匆》的題旨,就是在大自然的時序匆匆和一己生命的匆匆對比之中展現開來的。《匆匆》篇幅短小,構思新巧,作者匠心獨運地以發問句式為紐帶聯結全篇,一步緊似一步地展露內心的思緒。作品大體上有三個層次,起頭作者就透過自然現象不斷追問「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現在又到了哪裡」?設問靈巧,一句一錘,扣人心弦,逼著你去思索人生嚴肅的問題。在第二層次里,又以來去日子「又怎樣地匆匆」這一發問句別開生面,引出太陽這一具體形象。那作為詩人感情附麗物的太陽,既是詩人主觀抒情的淵藪,又是通篇結構的紐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問題形象化了,又為以下的情感抒發別辟蹊徑。在最後一個層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麼」這一反問句式,把情緒進一步揮發,以一連串發問句,追蹤自己生命的痕跡,反省著「過去的日子」,最後又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呼應開端。通篇只有六百來字,居然用了十一個發問句,在一連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設問中,表現了一個微妙的內心世界。這些發問句在整個結構中,實際上是巧妙地起了牽引情感的線頭作用,通過它一層緊扣一層地點顯了主題,深化了主題。這樣不落常套的藝術構思,確是具有不同於眾的獨特風格。
系統居然懷疑我灌水,我身邊又沒有水龍頭.
❼ 小學生教材全解《囚歌》的分段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准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一課時。【課前准備】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直接導入 新課,然後告訴學生《囚歌》是葉挺在四川寫的。在英雄戰斗過的土地上學習英雄寫下的詩篇,大家一定會有一種親切和自豪之感。 2.通過討論解題:(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2)它為什麼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來,暫且存疑)
3.介紹時代背景:(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後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並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並做上記號;讀完後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麼樣的人? 3.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4.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准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分節讀議課文。每小節均按「閱讀——分析——概括」的順序進行。分析時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1)「人」和「狗」各指什麼?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麼樣的感情?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麼?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麼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 (5)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6)「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麼樣的語氣?為什麼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7)「我渴望自由」和後面的話是什麼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麼作用? (8)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麼?這樣比喻好在哪裡? (9)「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麼樣的願望和精神? (10)「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麼?(聯系《就義詩》) 2.簡要地梳理全詩的內容層次,歸納中心思想。(藉助「綱要信號」板書) 3.請學生提出仍未弄懂的問題,擇要回答或討論。 4.出示詞語卡片,抽一行學生順次解釋課後習題的五個詞語。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並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6.齊背課文。下課。板書設計 評: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 都體現授課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學指導思想,那麼我的《囚歌》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什麼呢? 第一,緊緊把握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 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表現為思想性、工具性,還有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初級性的統一。小學六年級與初中相銜接,因此還應體現出一定的過渡性。總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
第二,緊密聯系兩個實際,並在它們的結合點上作文章。 首先要聯系教材實際。從體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從內容上看,它雖然不很艱澀難懂,但多處用了比喻,精煉、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較深廣的思想感情;從課文類別看,它屬於一類課文。
其次要聯系學生實際。雖然在今天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下談不到「吃透學生」,但是對此時此地學生的實際也應該做出盡量符合實際的估計。首先是四川兒童在知識、情感方面和《囚歌》有著天然的聯系;其次是作為西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學再加優秀教師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的發揮也可能因教師或環境的變換而受到影響。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謂「在兩個實際的結合點上作文章」,就是說,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學生正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於是這里便形成了一個結合點,我們便可以「取教材之長,補學生之短」。
第三,努力體現教改精神,同時注意處理好改革與繼承的關系。 教學改革,首先要貫徹「三個為主」的精神,這里不想多說了。除此以外,我在教學設計中還十分注意依靠理論的指導作用,力求克服傳統教學主要依靠經驗,缺乏理論思維的不足。例如,《囚歌》的總體設計就是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指導的,而它的第一個具體步驟,就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教學過程 中安排了兩次質疑問難,就是以資訊理論的反饋原理為依據的。
我認為,教學改革既是對傳統教學中不合理成分的揚棄,又是對它的合理成分的繼承。不能一說教改,就對傳統的東西一概否定,在《囚歌》的教學設計中,就吸收了傳統語文教學中「文道結合」、「因文悟道」等特長,在課堂教學結構上也基本採用了「破題——開講——誦習」傳統框架。關於「講」與「不講」、「多講」與「少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弄不好會被認為是「滿堂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實際特別是教材實際出發,當講則講,有些地方還要「暢講」,教師不應該只當「導演」,他應該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所以我在幾個關鍵之處設計了幾段比較長的「獨白」,意在把學生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心裡話」替他們說出來,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激發情感。
可以說,我對《囚歌》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的處理、安排和運用,都是以上述指導思想為准則的。 這里著重談談對教學內容的處理。 經過認真挖掘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我把教學目的的任務確定為: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初步能力。這是教學目的中的知識能力教學因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這是教學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訓練因素。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客觀地存在於教材之中,不是我們附加上去的,他們在教材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把它們提煉出來,抽象的為自己頭腦中主觀的東西,即教學目的,是否就失去了聯系了呢?不是的,只不過是改變了聯系方式而已:他們都服從於一個總目標——育人。可以說,《囚歌》的教學目的的確定,是著眼於教育、教養、發展任務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在上述目的任務中,理解課文是重點。因為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達到了,朗讀訓練也有了比較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安排了較長的教學時間突破這個重點兼難點。
根據高段教學過渡性,在突出「字、詞、句、段、篇」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我還注意了語、修、邏、文知識的滲透,例如,通過討論「怎能」這個詞來體會表達的准確性和鮮明性,滲透語法和邏輯教學通過討論「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詞語來體會表達的生動性,滲透修辭教學。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盪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 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結構,我原來按三個大環節安排,後來改為兩個,第一個環節是為第二個環節作知識和情感方面的准備,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 法,採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范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 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小步;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小步。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後,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方熔)
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
❽ 龍騰英語:小學英語語法全解全練答案
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專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屬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計算機網路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
❾ 誰知道六年級下冊小學教材全解的答案要人教版的
1 文言文兩則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兩篇文言文的內容都是中國古代故事,內容和道理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選編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字詞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道理,並受到一些啟發。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思援弓繳而射之
這一句是寫後一個人學弈時的表現,他雖然看上去在聽弈秋教導,心裡卻在想拉弓箭射天鵝。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敘述,使結論水到渠成,具有說服力。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這是《學弈》一文的結語,對文中所講的事情作了結論而未論證,但論證已包含於敘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讀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專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結果是完全不相同的。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這是一小孩在爭辯時的觀點,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所做出的判斷。
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這是另一小孩在爭辯中的觀點,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得出結論的。
⑤孰為汝多知乎?
這是兩個小孩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著說的話——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本句採用反問的句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
3.參考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二、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指導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或由教師提供一些相關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宜採取逐詞逐句講解對譯的方法,更不必講古漢語知識。重點詞句應當由學生對照注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難教師給予幫助。如《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的「去」為「距離」的意思,與現代常用義不同。還有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孰」「乎」「汝」等詞,在文中多次出現,諸如此類的詞要讓學生理解。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
第一,學生讀通課文後,根據注釋初步理解字詞和每句話的意思。對於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可點撥指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第二,反復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
第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故事。
3.小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指導學生朗讀可採取如下步驟:
第一,教師首先要范讀課文,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
第二,指導學生讀通順。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如,《學弈》中的「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正確停頓是「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要讀出反問的語氣;「曰:非然也」應該讀出肯定的語氣。
第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最後達到背誦。
4.對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了課文,你對文中的人物有什麼評價。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所感悟。如,《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地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向學生推薦幾篇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文言文,特別是一些學生耳熟能詳(或者以前曾經從課文中學過)的成語故事,如,《鄭人買履》《揠苗助長》《掩耳盜鈴》,讓學生嘗試自讀,能背誦更好。
四、教學案例
《學弈》的教學設計
一、引讀「單元導語」
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並試著在習作中運用。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通過前幾年的學習,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認真地讀書作文,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回憶導入,讀懂題目
1.回憶總結,引導學法。
我們以前學過哪幾則文言文?對於學習文言文,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反復朗讀」「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文章說明的道理」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文言文兩則》是指《學弈》和《兩小兒辯日》。這節課學習第一則文言文《學弈》。
3.結合注釋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書,「學弈」的意思即是學習下棋。
三、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1.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
2.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
(1)老師范讀。語速較慢,便於邊讀邊思考;停頓恰當,意思表達才清楚。
(2)再讀課文,解決難讀的語句。
例如:「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需要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後讀好停頓,並引導學生明白「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讀好停頓」的方法。另外,「繳」和「為」是多音字,要注意讀准在文中的字音。
3.領讀課文,提升能力。
老師領讀後,學生再齊讀、自由讀、抽讀。通過多種形式的練讀,解決學生文言文難讀通順的困難。
四、結合注釋,理解內容
1.結合注釋,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再連起來說一說。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學討論。
2.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如,「通國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麼意思?結合注釋①已經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結合注釋③知道「通國」的意思是全國。「善弈者」,揣摩「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非常擅長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
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導學生結合注釋讀懂句子的意思,再將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容。
4.有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後,先自由練讀,再抽讀評價,最後齊讀,讀出情感。
五、領悟道理,練習背誦
1.領悟道理。我們讀書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誦課文。
(1)引導學生提出背誦方法的建議,如,邊讀邊理解邊背誦,熟讀成誦,同桌合作互相提醒著背誦。
(2)自由練習背誦,最後集體背誦。
五、相關鏈接
1.孟子 (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家大師,被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
稱為「孔孟」。《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
章》《告子》《盡心》等七篇。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
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
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
論語》一書,流傳於世。
3.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浩瀚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一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在地面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2 匆匆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
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
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優美語言。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2)對詞語的理解。
確乎:的確。
涔涔:汗流不止的樣子。
潸潸:流淚不止的樣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游絲:蜘蛛所吐的絲,飄盪於空中,故稱游絲。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游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題「匆匆」,了解課文寫了「時間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讀課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細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獲得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讀重點語句,體會表達效果,討論交流自己的體驗感受是從課文中哪些語句獲得的。重點品讀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等句子的意思,感悟這些語句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的,又是怎樣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的句式,將不易察覺的時光匆匆,一去不返寫得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2.抓住課文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採用設問的句式,抒發自己強烈的情感。作者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問而不答,而答案隱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們的深思,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文章還採用了前後照應的表達方法,突出對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3.在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課後第3題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寫幾句話。可用「……的時候,日子……」的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如,「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裡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體現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學習過程。
4.本文運用了排比、設問、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單純把修辭手法作為語文知識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判別各種修辭手法,而應該把重點放在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此句話用這種修辭好在哪裡。
5.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現出了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也流露出為前途不明、無所作為而感到抑鬱、彷徨、傷感的低沉情緒。在教學中對此時代背景不宜過多講解,重在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6.「閱讀鏈接」的《明日歌》是清代錢鶴灘著名的作品。這首詩短小精悍,節奏明快,音韻和諧,寓意深長,是對課文學習的拓展。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道理,進一步增強珍惜時間的意識。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可以熟讀成誦。
四、教學案例
片段:
體會優美語句的表達效果
師: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很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作者用這些句子寫出了燕子會再來,楊柳會再青,桃花會再開,描寫出了一幅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讀了這句話不僅感到很美,而且覺得作者寫燕子去了會再來,楊柳枯了會再青,桃花謝了會再開,是為了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後引人產生聯想和想像,覺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會再來。
師:體會得好。的確如此,借美好的事物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一大特點。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書,看看還有你認為寫得優美的語句嗎?
生:我認為這一句也寫得美:「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這句用了比喻的句式,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薄霧,使無形的時間有了鮮明的形象,我們好像看到了時間的煙霧縹緲在眼前,可摸可觸,而瞬間又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
生:我讀了這句,感受到時間瞬息消逝,來去匆匆。
生:我還體會到用比喻的方法寫句子,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形象,有動感。
師:對,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用心體會,感悟到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非常好!
生:老師,我還覺得這句話也寫得很美:「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給時間以人的靈性、動作的快速。讀後時間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覺非常深刻。
師:同學們邊讀邊想像這個句子,你覺得哪些詞語作者用得最好?
生:「伶伶俐俐」「跨」和「飛」這幾個詞語用得好。本來時間的流過是看不見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時間如天真的孩子,既可愛又頑皮。
生:我發現,用擬人的方法,會使文章生動鮮活,富有感染力,能打動讀者。
師:對,作者正是運用了設問、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喚起我們的聯想和想像,使我們受到感染,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一種對時間的來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時光寶貴,珍惜時光,有所作為,切莫萬事成蹉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自己勾畫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1.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國留學。回國後,先後在江蘇、浙江的幾所著名中學和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結束後,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學生運動。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病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其作品筆致簡約,親切自然,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采。朱自清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他的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範。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詩意盎然著稱於世。代表作有詩集《雪朝》(與人合著)、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洲雜記》《你我》等。解放後出版有《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詩文集》等。
2.《匆匆》賞析
朱自清是個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發自己主觀情愫的詩人。燕子來而復去,楊柳枯了又青,桃花謝了再開,這本是人所習見的自然現象,但詩人觸景生情,從中聯想到自己年輕的生命,默算著二十四年八千多個日子的行蹤,追索著生命的價值,發出了惋惜的喟嘆。韶華易逝,青春難再,年青人必須珍惜光陰,萬勿使其錯過,《匆匆》的主旨,便在於傾吐自己對時日匆匆這一瞬息間的感受。但從中不難發現,作者在抒發這一感受時,並不是去作枯燥無味的大道理講述,也不是去發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處境里的感興,依託於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轉為具體,思緒化為形象,一開篇就以獨特的詩意創造,產生動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隨著作者的思路去對人生問題作深入的思考。《匆匆》的藝術特點,首先便體現在作者這種對感情、形象的奇妙構思之中應該說,作品開端寄興於燕子、楊柳、桃花的抒寫,還只是點題。為了使內心情意表現得更集中、更豐富、更強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像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擬人手法,把光陰的象徵——太陽,寫得活靈活現。那太陽簡直就像是一個性格活潑、步履輕捷的青春少年,他來去是這樣地輕悄匆忙,在你稍一轉動之間就過去了,他從你「手邊過去」「身上跨過」「腳邊飛去」「嘆息里閃過」,真是挽不住,留不得呵!日出日落,來去匆匆,光陰本是無情無蹤的。但「太陽他有腳」,詩人正是扣住這「腳」,把時間這個空靈對象寫得新鮮活脫,使無情之物顯得充滿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陽,實際上是直接溝通詩人心靈深處的動人形象,詩人藉助它抒發了自己在特定環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將篇端開拓的意境予以深化在《匆匆》里,鮮明的比喻和對照,起了有力烘托內在潛思的作用。作品開頭便以花木新陳代謝和人類生命對照。冬去春來,花木有謝而再開的時候,而人的青春呢?卻是一去而不復返,作者寫道:「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相對於萬古長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針尖上一滴水」和「大海」,這兩個鮮明的喻語,確是把兩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應珍惜,因為稍一輕忽,便要消失在無垠的時間長流里渺無蹤影,作者「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者,正由於此。接著作者又劈面提出:「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進一步把自己生命的流和大自然時間的流作更具體的對比,他以「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和「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來譬喻自己「過去的日子」。「輕煙」與「薄霧」極言其空虛飄忽,不務實際,把「徘徊」與「匆匆」形象化了,從而表露了不願虛度此生的心願,這就如他在同一時期所寫的《毀滅》一詩里說的,覺得自己「飄飄然如輕煙,如浮雲,絲毫立不定腳跟」,因此極思「撥煙塵而見自己的國土」。《匆匆》的題旨,就是在大自然的時序匆匆和一己生命的匆匆對比之中展現開來的。《匆匆》篇幅短小,構思新巧,作者匠心獨運地以發問句式為紐帶聯結全篇,一步緊似一步地展露內心的思緒。作品大體上有三個層次,起頭作者就透過自然現象不斷追問「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現在又到了哪裡」?設問靈巧,一句一錘,扣人心弦,逼著你去思索人生嚴肅的問題。在第二層次里,又以來去日子「又怎樣地匆匆」這一發問句別開生面,引出太陽這一具體形象。那作為詩人感情附麗物的太陽,既是詩人主觀抒情的淵藪,又是通篇結構的紐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問題形象化了,又為以下的情感抒發別辟蹊徑。在最後一個層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麼」這一反問句式,把情緒進一步揮發,以一連串發問句,追蹤自己生命的痕跡,反省著「過去的日子」,最後又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呼應開端。通篇只有六百來字,居然用了十一個發問句,在一連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設問中,表現了一個微妙的內心世界。這些發問句在整個結構中,實際上是巧妙地起了牽引情感的線頭作用,通過它一層緊扣一層地點顯了主題,深化了主題。這樣不落常套的藝術構思,確是具有不同於眾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