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精彩呈現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許多同學都覺得數學難學。傳統的數學教學多是沿襲照本宣科的理論解說以及應試教育的題海戰術,這足以讓小學生發蒙,往往導致課堂沉悶,同學們知識參與度不高,課堂效率萎靡不振。為了一改積弊,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小學數學新課改要求我們課堂設置要以學生為核心,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出發來整合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生成和互動中來。只有這樣才能變抽象為形象,邊枯燥為樂趣,實現活躍課堂,完善能力遷移的教學目的。鑒於此,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以幾個角度為例談一談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精彩呈現。
一、形象
小學階段數學抽象概念並不多,但是幾何圖形部分要求空間想像能力,數學運算及應用題也有很強的邏輯性。這些對於抽象思維發育不完善的小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認知難度,如果不能以恰當的方法進行呈現和引導,肯定會讓數學課堂走進低迷的死胡同。因此,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我們就要抓住小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的特點整合知識,讓數學知識以同學們熟悉的、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如此才能變抽象為形象,有效吸引學生深入探索,完善認知。
比如教學「面積」知識點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同學不明白面積具體指什麼,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意義,這就造成很多實際性應用題不知道如何下手。從這個情況出發,我就先設置比較形象的生活性問題:一頁作文紙有19行,每行21個字格,請問同學們這頁作文紙一共多少字格?同學們很容易想到是19個21,也就是19×21=399字格。那我們再啟發同學們將一個字格看做單位長度1,那這頁作文紙就是長21,寬19的長方形,那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我們可以再將作文紙換成廣場,將字格換成地板磚……這樣一步步引導,就會將面積這個抽象概念形象化,讓同學們認識到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和用途,下次在遇到類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對比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邏輯是數學的靈魂,而應用題描述中決定邏輯走向的往往是細節詞語,如不能理解掌握,就會「陰溝翻船」。小學生抽象思維發育尚不完善,思考問題往往顧此失彼,經常會在細節問題上馬虎,造成邏輯誤判,最終解題錯誤。以一個常見的腦筋急轉彎為例:一斤鐵重還是一斤棉花重。許多人條件反射似的就會回答「鐵重」。這就是沒抓住細節導致邏輯誤判,教學過程中這類錯誤經常出現,筆者經過多年的摸索發現要想規避此類問題,可以設置形象對比的模式。
如下例:
1.某網店鞋子100元一雙,節假日活動優惠10%,活動結束後價格提升10%,請問活動結束後價格是多少錢?
2. 某網店鞋子100元一雙,節假日活動優惠10%,活動結束後在原價的基礎上提升10%,請問活動結束後價格是多少錢?
這兩個題猛一看一樣,所以很多同學會得出一樣的答案。其實不然,第一個題中活動結束後直接提升價格的10%,所以是在活動日價格(90元)的基礎上提價10%,也就是9元,所以活動結束後價格是99元;而第二道題強調了是在原價的基礎上提升,所以是110元。
這種邏輯問題,如果我們不進行形象對比,肯定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就會造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意無意地「忽略」掉強調邏輯變遷的關鍵詞語;而通過這樣的形象對比,就從心理上引起學生的重視,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同學們就懂得去找影響邏輯走向的關鍵細節,如此方能掌握知識要點,有效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
陸放翁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和偉人說的「實踐出真知」不謀而合。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而小學生比較感性,課堂學習往往只是讓他們「記住」了知識點,但是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道用哪個知識點。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孩子們完善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我們就要積極鼓勵和指導孩子們動手實踐。
比如,學習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給出不同長度的小棍,讓孩子們擺一擺。嘗試幾種在確定兩個邊長的情況下,第三邊長度能不能大於兩邊之和,同學們經過實踐不但激發了興趣,更提高了認知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動手實踐和數學思維能力。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可以讓孩子們動手畫一畫,剪一剪,這樣才能讓同學們認識到圖形之間的聯系和構成,才能有效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最終理解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達到舉一反三的認知層次。
四、小結
本文是我聯系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總結的讓數學知識靈活呈現的三個角度和方法。總得來說,學生的課堂的根本,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教學資源,讓知識呈現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從而完善數學知識的內化和遷移,進而生成運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㈢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1.上課前兩三分鍾提問上節課的定義之類的理論知識,如果可以的話可以給各位小朋友2分鍾的准備時間,希望課前提問可以一直堅持
2.上課時提問問題要求會的人都舉手,(一開始可能膽小或內向的小朋友不敢)如果你提問的問題他會但是沒舉手,應該批評他而不是表揚他,對於每個舉手的孩子不論答對答錯都應表揚(提問時除外),逐步增強孩子的自信,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在講課時可以多想幾個與本課相關的小問題,多讓同學們參與。
3.批改作業時,盡可能的給他們最高的評價,肯定他們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編故事、講故事的方式,把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例如,可以拿吹氣球來編一個加法或減法題,注意:裡面可以適當添加「一不小心氣球爆炸,嚇了某人一大跳」等類似繪聲繪色的敘述內容,來吸引學生注意。
㈤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做到高效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內容摘要】上好課是每位教師都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高效的課堂就是讓學生聽得進,懂得快,記得牢。教師個人的語言藝術和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是真正實現高效課堂重要條件。
【關鍵詞】高效課堂;語言魅力;有效組織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上好課是每位教師都追求的工作目標。如何把知識更好在傳播給學生,我們除了要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熾熱之心以外,還需講究方法和技巧,掌握教學的藝術,讓知識成為學生心頭汩汩流動的泉水。
一、教師獨特的語言魅力讓課堂活色生香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長期積累和反思中凝結而成的智慧與靈魂的閃光點。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是聲情並茂,引人入勝的。
1.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更易記住數學的知識點
數學課本上有很多法則、要求等,學生不但難以記住,更易混淆。為此,我們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把這些知識要點用精煉的語言表達或編成兒歌、順口溜等。例好:大於號,小於號,開口向著大數跑;去括弧,添括弧,括弧外面是減法要變號,加變減,減變加;分針長長指十二,時針短短指著幾就是幾時……學生念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等,便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知識要點,這樣,學生學得開心,我們教得輕松,何樂而不為?
2.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可見,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到黑板上、老師身上、書本上,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其實,老師講課就如同相聲演員說相聲一樣,必須高度進入角色,才能達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所講的教學內容想當熟悉,才能輕松自如地進行講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語言親切自然,語音高低適中,同時,在講到知識的重、難點時,應加重語調,提問時,聲音低點,速度慢些,便於學生思考、回答問題,讓學生學而不厭。
3.幽默風趣的語言更易讓學生掌握較難的知識
⑴你想讓你的語言牢牢地「粘」住學生嗎?你想讓你的學生對你的課倍感興趣嗎?你想讓你的學生緊緊地跟著你走,聚精會神地聽你講話,生怕漏過你說的每一句話嗎?那麼,來點幽默吧。幽默是教學的利器,它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活色生香,不再枯燥無味。例如,「雞兔同籠」的問題:雞兔同籠,共有30個頭,88隻腳,求籠中雞兔各有幾只?學生一看題,議論紛紛。於是,我說:「下面我們請全體兔子提起兩只前腳,立正站好了。」學生都笑了,「現在雞和兔的腿數都一樣了,有30個頭,一共有幾只腳?」「30×2=60(只)。」「和原來題中的條件相比,少了幾只腳呢?」「88-60=28(只)。」「這28隻腳去哪裡了?」「被兔子提起來了。」「那你現在知道有幾只兔子了嗎?」「28÷2=14(只)。」學生歡快地回答。
雞兔同籠問題是學生較難理解的,我採用幽默的語言,形象地進行教學,讓學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樂於鑽研。
⑶「想讓課堂上有春天的希望,教師的語言必須有陽光的味道。」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探索。
二、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⑵《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則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1.明確學習目標,讓我們的課堂「形散而神不散」
我們在上課或聽課中,經常會遇到課堂秩序「亂」的情況。如果全班學生緊緊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帶著明確的學習任務,即便是「亂成一鍋粥」也是不要緊的。這時候的「亂」說明學生學習很投入,很主動,思維很活躍,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個性化的。「亂中有序」往往是教學的「高潮」所在,是教學中最精彩的亮點。例如,在教學「教室有多長」這節課時,學生有的拿著書本、尺子蹲在地板上量,有的手拉手在量教室的長,有的在一張一張地擺著桌子量,還有的跑到教室門外,一拃一拃地量……學生們在教室里進進出出,大聲地討論,爭辯,最終明白了,測量的標准不同,測量出的結果也不相同。這節課,盡管課堂秩序很「亂」,顯得不象一節「正規」的課,但學生都是圍繞「用手中的工具測量教室的長」的學習目標在活動。因此,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之下的「形散而神不散」,學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積極主動的發展,這恰恰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2.科學地使用道具,讓我們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⑷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教學中運用各種道具,把教材中單調的文字內容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實物結合,並形象、生動、逼真地展示出來的方式,創設出更具有直觀性、感染力的課堂氛圍,使整個教學過程圖文並舉,聲情並茂。比如,「擲骰子」把枯燥的口算練習寓於學生喜愛的「骰子游戲」中去,開啟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又如,圓柱和圓錐是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但學生空間想像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切一刀後的變換,學生很難想像,難以理解。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做中學」的方式,讓學生用橡皮泥做圓柱、圓錐,進行切、搓活動,在活動中體會到截、切過程中的變化。再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拿筆」、「伸手指」、「拍手」游戲,讓學生邊玩邊鞏固所學的知識。這些,地我們生活中信手拈來的道具,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雙手和大腦」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學具。
3.充分處用教材來超越教材,讓我們的教與學實現雙贏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靜態文本,不是師生課堂學習的指揮棒。教材不僅提供了「教什麼」,還包含了「怎樣教」的信息。教師要學會「用教科書教」,在具體教學情境下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科書進行修正、開發和創造,融合課內外的學習拓展延伸。比如,在教學「百分數認識」時,我先是讓學生讀、寫百分數,再聯系生活說說百分數表示的實際意義,最後是比較百分數與分數,並進行多種練習。學生或多或少已對百分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如讀、寫百分數等,所以,我把百分數的讀、寫及意義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為後面的學習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總之,現代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已經成為教學工作的主旋律,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各類人才,是時代賦予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作為教師,高效課堂將成為我們畢生追求的工作目標。
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㈦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更有趣
怎樣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生動有趣
教學設計(預案)
我的第一次作業是作為小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值得重視思考的問題.學生為什麼不願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一、課前懸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的垂直和平行引入部分,我先拿出兩根鉛筆幾次落在地上後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誰能猜一猜,這時學生看見地兩根鉛筆上都有想上來試一試,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當指名學生再來試一試後,我馬上提問:為什麼老師的幾次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後形成的圖形不一樣?,大家想知道嗎?這時學生想學習新知的興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 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將長方體的6個面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目前,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還有12條棱,分為3組,每組4條棱長相等的概念。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率高。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對學生來說,獲得數學知識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知識,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實踐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基礎,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操作實踐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體驗和探索。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安排學生分成小組動手操作。啟發學生:用割、補、拼的方法你能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並推導出公式嗎?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正方形;有的學生用剪的方法學把三角形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此操作過程中,我允許學生互議互幫,自己巡視指導,學生通過大膽的嘗試,探索推導過程,這過程既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創造個性,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也親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練習練習課教學時可適當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點情節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比如,學習過圓的周長和面積後,為了使計算的過程看起來更清晰,我提醒學生要在每個算式的前面做一個標記,如:計算圓的周長時就在周長算式的前面寫上字母C,計算面積時就在面積算式的前面寫上字母S。這時班裡一個調皮的學生脫口而出:CS!(反恐精英簡稱CS,是一種槍戰類的電游名稱,講究迅速敏捷和勇於進攻。)教室里一片鬨笑,正要批評他時,我突然轉換了思維的角度說:對!就是『CS』,一場計算的戰斗,比比看誰能在這場戰斗中少中槍彈,順利過關,大獲全勝。聽了我的這句話,孩子們個個興奮不已,就連那幾個平時上課不太積極的男生也迅速認真地投入了計算的CS戰斗之中,板演的學生做完練習題目之後並沒有馬上回到座位上,而是在對自己的計算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CS的比喻,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枯燥的計算練習變成了快樂。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師主導下展開的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靈活多變地採用多種做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㈧ 怎樣把小學數學課堂課堂活起來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也不時地帶給我們創新的活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訓練目標,巧妙地利用課堂隨機出現的情景變化,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增強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努力創設和諧向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自主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小學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一、巧設情境,讓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情景,設計一些數學游戲,講些數學故事等方式,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的要求獲取新的知識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比如在 教學「圓的認識」後,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形?」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二、發揚民主,讓學生想學
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情緒才會隨之高漲,對數學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生情感融洽了,才能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才能發揮學生靈活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之中。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敢於蹲下來看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必須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活動的個體,而不是機器,教師要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之前,先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說說覺得老師這人怎麼樣?可以從很多方面談外表、性格、特徵、印象等。說到外表時特意提出覺得老師長得如何?觀察臉的左右兩邊一樣嗎?從而為這節課作鋪墊。由此而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會更加平等、更加融合,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這樣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寬松、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人格碰撞的互動交流關系,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要用全新的眼光,不同的角度去賞識和激勵學生,讓學生受到關注,得到承認,他們的學習才有活力,動力,才有快樂,有進步。
三、改變角色,讓學生愛學
把課堂還給學生,變原來的講授式為以學生自學式,即以生為本,以生的需要為本,讓學生去探究,當一個課堂從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時,和諧,自主地課堂氛圍就會取而代之。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展現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家園,一直是我們的理想,也是課改積極提倡的。課堂中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的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後,教師設計一個「換錢」的游戲。師:老師手中有1元錢,想和你們換角幣。你們願意嗎?學生齊聲說回答:願意。師:怎樣換才能使雙方都不吃虧 ?組織學生同桌討論,各組紛紛匯報自己的想法。生1:我要用2張5角的和老師換。生2:我用10張1角和老師換1元錢,因為1元=10角。生3:我拿5張2角的錢和老師換1元錢。生4:我先拿1張5角,再拿2張2角、1張1角和老師換,行嗎?┅┅在這種寬松的課堂氛圍使所有同學都受到了感染,同學們各抒己見,毫不相讓,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換錢的過程中,不僅拉近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而且元和角的關系也在換錢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一種開放的情境中,平等地交流,使這樣整個課堂變得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學生的個性、以及對事物的獨特感受與見解在課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可以說課堂為他們提供了張揚個性、施展才華的舞台。
四、融入生活,讓學生思學
1.讓生活實例融入數學
用身邊的實例融入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課本,走到現實生活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乘坐公交車時的情景,學生會說到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還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擁而上等,這時我提問「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很自然地會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車上現在有多少人?」這很自然地引入新課,而且會讓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為一群人蜂擁而上,就不會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後上,前門上,後門下」。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數學問題回歸生活
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使學生及對數學內容進行拓寬,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如:教學「最小公倍數」時,可讓學生報數,並請所報數是2的倍數和3的倍數的同學分別站起來。問:你們發現了什麼?生:我發現有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教師請兩次都站起來的同學,說出他們自己報的數:6、12、18……發現他們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師:像這樣的數還有18、24、30……由此引出課題:公倍數。讓學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數6、12、18、24、30……師:請找一個最大的?最小的是幾?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最小的是6。師:說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數中6最小,我們稱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數。(接上面板書前填寫「最小」)2和3的公倍數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公倍數,所以研究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問題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數。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知識。
這里,老師從學生最熟悉的報數游戲入手,把生活經驗融入教學中。因為報數游戲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一下子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報數,並請符合條件的學生「站起來」這一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面這些所作所為都是學生經常玩的游戲,教師把生活實際融入教學中,使課堂活躍起來。他們通過觀察發現有的同學站兩次,為什麼會站兩次?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寬松、民主、自由的氣氛中,學生把抽象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僅使學生理解知識,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此,只有讓課堂教學充滿快活的氣氛、鮮活的知識、靈活的教法,把每節課都作為學生探索創新的一次歷程,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充滿快活,實現鮮活,展現靈活!
㈨ 如何調動小學數學的課堂的氣氛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都很想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如何活躍課堂氣氛,不同的老師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方法。現在談一下我的一些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師生交流融洽了,師生雙方才能進入最佳的狀態,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對於學習落後、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也絕對不要出現點名辱罵或打學生的舉動,應以我們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或制止這種行為,善意指出學生不對的地方,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昨天我在教學中批評個別學生這樣做是不對時班上最調皮的一位男生嬌聲說到:「討厭!」我用眼神瞪了他一下,也學著他的語氣說到:「是啊,真討厭!」接著又說到:「不過,這句話平日里老師不會對你們說,只能對某個人說。」學生們聽了,就有些興奮了,幾個想睡覺的學生也把腰桿直起來聽。但這時我又繼續講我的課,此時既不影響教學,又很有效的「叫醒」了幾個趴台的學生,並且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很多,我覺得這樣既不影響課堂,又達到了效果,挺好的。所以,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照不宣,師生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達到有效教學。
二、善於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
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機。因此,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要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展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凝聚課堂氣氛,情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理論知識的橋梁,教師應搭建好這座橋梁,讓學生主動渴望走向橋梁的另一端。
三、積極開展探究合作學習
主動學習的核心是探究,探索交流,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情景中實現了主動的實踐、體驗、探究與交流。 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課堂教學目的以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宗旨,課堂氣氛的調動,對於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非常感謝研修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台,讓我學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
㈩ 小學數學上課的基本步驟
依據課標理念,在課堂中按照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教學,其相應的教學程序為「創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內化——應用拓展」。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趣。
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時,教師應創設認知需要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形成懸念,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必然需求,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從而誘發「研究」的意識,激活「研究」的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
1、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上提出問題;
2、通過學生觀察、研究的具體材料產生問題;
3、以游戲形式、直觀演示、設置懸念、動手操作、模擬實驗和競賽、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產生問題。4、從情景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數學知識。其目的不僅在於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1、自主探究,獨立完成。(必要的可以合作完成)
①讓學生自己確定方法。②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
④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
⑤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解決。
2、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交流,組織好匯報思路及表達的語言)
3、全班匯報、明理內化。
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體現,該講的講透徹、講明白,該教的教會。突出重點,突出本節課難點。
三、應用拓展。
指導學生自己歸結、整理新知識,並引導學生應用新學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進而去解決思考題、發展題,進行課後實踐,使學到的知識延伸發展。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提高「研究」能力。這樣使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向課外延伸,將「知識鞏固」與「應用研究」整合優化。
四、全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