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規范小學生課堂行為規范
一、多與班主任溝通交流、處理違紀行為要及時、妥善、合理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應該迅速判斷學生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破壞課堂紀律,並作出反應及時處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消極、散漫,教師不必立即公開處理,可採用沉默、皺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個學生的違紀行為已明顯干擾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就應該立即處理,並按情況採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懲罰的方法。如果學生為了吸引教師的注意,比如接話、出怪聲等,教師可以暫時不予理睬的方法,課下再給予處理。我在上課時,如果學生違反了課堂紀律,大多的處理辦法是有意無意地走到他身邊悄悄提醒他。這樣,既不影響上課,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總之,在處理違紀行為時,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
二、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俗話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當學生的積極行為得到獎勵後,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同時,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目光和微笑;物質性的獎勵,可獎給學生一張小喜報、一個小粘貼、一個小本子,這都會使學生激動不已。最近,我在嘗試利用小組競賽加分的方式,培養學生自律能力,使之養成自覺守紀的好習慣。小學生對所在小組和班級有一定的歸宿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別是課任教師所任班級較多,進行小組競賽或是班級競賽,對進一步鞏固他們的行為是比較有效的。另外學校給每班設立一個雛鷹爭星,個人也有積分,都可以結合課堂紀律實施。
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一定的懲罰也是必要的。懲罰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經受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的一種手段。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制止或阻止違紀行為的產生和重現。所謂「殺雞嚇猴」,一般情況下不搞集體懲罰。懲罰的方式有:一是暫時中止違紀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權利。課堂上活動較多,都深受學生喜歡,一旦中止違紀學生參加活動,而眼看著其他同學躍躍欲試的快樂,他們將會對自己的做法進行反思,因而也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二是否定型,即當眾批評、教訓、課後留下來等。但在運用懲罰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懲罰的是違紀行為,而不是針對學生。
三、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提高自身修養。
課堂中的紀律狀況往往與教師給學生的形象、威信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密切相關。別看小學生年齡小,可「心眼」還挺大,為了維持紀律和進行課堂管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養水平,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充滿信心,情緒飽滿地投入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師生的關系,並注意有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妥善處理違紀行為和進行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結構,這是管理課堂紀律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花大力氣認真細致地進行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情緒穩定,安全感強,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方法,教學藝術性和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感染學生,減少學生的背離性,避免課堂秩序的混亂。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既要以學生的需要、興趣為前提,也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不能為了紀律好,而脫離教材的內容去講一些笑話之類的東西。課堂常規也是一處課堂情境結構,因為必要的課堂常規可以起到安定情緒的作用,學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聽講的學習活動上。教師還應該用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和神情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應該靠老師合理的豐富多採的教學方法,採用快樂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㈡ 小學生課堂行為規范 內容
20條
一、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二、尊老愛幼,友愛同學,平等待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要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三、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要用尊稱,不直呼姓名。
四、孝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幫助父母做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正確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五、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不打架,不罵人。
六、對外賓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圍觀尾隨。
七、誠實,不說謊話,知錯就改。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要還,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交公。
八、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亂花錢,節約水電。
九、穿戴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漱口,飯前便後洗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十、按時作息。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不能到校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
十一、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上課專心聽講,大膽發言,不懂就問,發言先舉手,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課間做有益的游戲。
十二、課後認真復習,按時做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潔凈,獨立完成。考試不作弊。
十三、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讀寫姿勢正確。
十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
十五、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務勞動。
十六、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違章騎車。不在公路、鐵道、碼頭玩耍和追跑打鬧。
十七、乘公共車、船時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讓座。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出入時不擁擠,觀看演出時不隨便走動,保持安靜,演出結束時鼓掌致謝。
十八、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草樹木和莊稼,保護有益動物。不在課桌椅、建築物和文物古跡上塗抹刻畫。
十九、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有危險的游戲。
二十、要看有益的圖書、報刊、錄像。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敢於斗爭。
關於《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幾點說明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是依據國家正式頒發的《小學生守則》制定的,是國家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訓練,以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規范》的內容共20條,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宜繁瑣。小學生年齡小,因此,既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又要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各地在貫徹《規范》時,應與《小學生守則》的教育和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結合起來。
三、貫徹實施《規范》必須依靠學校全體教職工並實行校內外相結合,廣為宣傳,使家庭、學校、社會協調一致,共同用《規范》嚴格要求學生。我們已編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字歌圖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掛圖》和連環畫,攝制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系列錄像,製作有關幻燈片等輔導材料,供學校選用。
四、根據同志們的意見,為了便於小學生記憶,現將《規范》編成三字歌,附在後面,供參考。鑒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情況差異較大,各地區、各學校在執行《規范》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幫助小學生記憶和執行。
㈢ 小學生的課堂表現
,課堂問題行為主要是指小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是學生在課堂上擾亂課堂紀律以及影響自己和他人學習效率的不良行為。課堂問題行為有很多種,大致歸納起來有兩種:一種是擾亂課堂秩序,例如喧囂、推搡、低聲私語、隨便講話等;一種是學習效率低,例如走神、意志力薄弱、抄襲、厭學等。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表現
(一)擾亂課堂紀律
1.大聲說話,引起教師和同學注意
課堂上,總有一些學生喜歡在班級很安靜的時候發出大聲、怪聲,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打斷教師的講課思路,分散其他同學聽課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般會採取訓斥的方式,意圖制止在課堂上大聲說話的學生,但是有時會發現適得其反。學生在遭到訓斥後,不但沒有停止,反而繼續擾亂課堂秩序。
2.侵犯他人,影響同學學習
「老師,XX拿我橡皮!」「老師,XXX打我!」這是小學低年級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狀況。由於小學生的自控力等各方面都還很不穩定,經常會出現諸如此類打擾別人的動作,不但自己沒有學到知識,還會影響他人學習。
3.動作親昵,交頭接耳
在班級里,一位教師面對數十名學生。教師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在自己稍不留神的時候,就會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這種狀況經常發生在女生中。教師發現後一般都會適當提醒,有的學生會停下來,但過一會兒發現教師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時,又會忍不住小聲嘀咕。
4.擺弄物品,吸引周圍同學注意
小學生有時會把小玩具、小布偶帶到課堂上擺弄,其他學生會容易被這些新鮮物品所吸引。對於小學生來說,新鮮的玩具或是漂亮的彩筆,都要比上課學知識有意思得多。自控力稍差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把玩具拿出來,趁教師不注意在下面擺弄,更糟糕的是,在其周圍的同學也會受到影響,課堂紀律遭到破壞。
5.自我約束能力差,課上隨便說話
小學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的情況,很容易受其他學生影響。教師在忙於寫板書時,往往一回頭,會發現三五成群的學生聊了起來,那些本該認真看教師板書的學生在這段時間會被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影響,同時打斷教師的思路。
(二)學習效率低下
1.上課走神,心不在焉
教師在課堂上總會發現一些學生沒有跟上自己上課的步伐。這些學生的眼神不對,或是呆滯,或是注意力在別處,往往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都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類孩子「很乖」,不會擾亂課堂紀律,也不會打擾別人學習,但實際上他們沒有學到知識,好像很認真,心卻早就不在教室里了。
2.好奇心強,被外界事物吸引
課堂上還有很多「好奇寶寶」,他們不是對正在學習的知識好奇,而是對與當前學習的知識無關的事物。如窗外樹上的小鳥、前面同學鮮艷的發飾、書本上的插圖等等產生好奇心。這種行為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不能專心聽教師講課,學習效率低。
3.意志力薄弱,學習能力差
學習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小學生想要提高自己,就必須挑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上,有一部分學生,簡單的知識還能使他們提起一些興趣,但遇到稍微復雜難懂的知識就立刻「繳槍」。有的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會再堅持一會兒,但是這種「堅持」很快就會結束。這是意志力薄弱以及抗壓能力差的體現,很容易對不易懂的知識放棄。
4.抄襲他人作業,不動腦
大部分知識都是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漸掌握運用的,所以在小學課堂上,教師講完新知識,一般會要求小學生直接做課堂練習,以求學以致用。有一些學生為圖省事,趁教師不注意便抄襲他人作業。一堂課下來,真正做好練習的學生,知識上得到了鞏固,而圖省事的學生,卻錯過了最佳的練習時機。
5.厭學情緒,學習態度不端正
在課堂上種種不良學習方式導致一些學生最終產生厭學情緒,久而久之,完不成的學習任務越來越多,這一類學生也就放任自己,逐漸形成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也不再努力學習了。
㈣ 小學生課堂紀律小妙招
一是教師促成的紀律。教師的指導、懲罰、獎勵、組織、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協助、支持、徵求採納學生的意見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課堂紀律,這對兒童、青少年紀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體促成的紀律。兒童進入小學,開始了真正的集體生活。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便開始參照群體准則、行為規范來規定自己的言行。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越來越多地把同輩人的行為准則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點,以「別人也這么干」為理由而從事某件事。
三是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些學習任務會引起學習者的高度重視,而對其他誘惑性的活動置之不理。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每個人對學習目的、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條件的。學生對任務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動與任務聯系起來,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於任務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紀律。隨著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進,兒童逐步將社會要求、班級和教師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學會獨立思考,自覺地遵守正確的班級社會規范,養成良好的守紀習慣。
既然紀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麼,我們就應該不只是關注教師自身的管理、督促,而應該多方面促成紀律的形成,培養優良的班集體,加深學生對學習任務、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以任務促成紀律,還要使守紀要求與學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確的班級社會規范內化為兒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㈤ 小學生課堂行為規范守則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第一是文章
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馬維鑫
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說中,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從古至今,涌現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極高的人,像孔融、周恩來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范,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
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斗。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於凈化社會風氣。
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律、制度屬於社會規范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范,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規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數額時,則可依據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治安處罰。但是,如果治安處罰的條件也夠不上,比如偷了別人的一件衣服怎麼辦?如果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小偷小摸,這個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然而,法律卻管不了偷雞摸狗之類事。怎麼辦?這就要依靠道德來規范。事實上,不偷不竊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時也屬於禮儀的要求。因為,小偷小摸行為顯然不屬於禮貌行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沒有規矩固然不成方圓,沒有禮儀同樣不成方圓。
從禮儀的現實條件來看,我們必須學習禮儀知識。講禮儀是有條件的。首先,禮儀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是我們平時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禮儀也不例外。如不隨地吐痰需要紙巾、污物桶的物質基礎;不隨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廁所設施。所以,講禮儀要切合實際,禮儀過於繁瑣或超前會成為負擔。有錢人參加晚會固然可以穿晚裝、禮服,但農民上山砍柴穿西裝就沒必要了。其次,禮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在多數國家,朋友見面時握握手是禮儀,但到了中東,異性之間隨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懲罰的。又如,在西方國家,朋友相見互相擁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國,如果普通的異性朋友之間動不動就擁抱,就會受到人家的恥笑,甚至被對方認為是性騷擾。同樣是在國內,在街上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表現,但農民在田間耕作時,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則會成為笑談。所以,講禮儀要符合國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實事求是。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進入車站、公園、社區等地,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上網、文明就餐、文明駕車、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違章行使、違章停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人們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熱情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禮儀規范,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規范的儀態、語言,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的服務。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禮儀知識,促進禮儀習慣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著力塑造創新、誠信、包容、開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第二是詩歌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准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里,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都誇白兔有禮貌
小白兔,過小橋,
走到橋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來了,
搖搖擺擺跨上橋。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橋頭把手招。
「公公請您先過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聽了嘩嘩笑,
魚兒聽了蹦蹦跳,
都誇白兔有禮貌。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做文明行事的合格學生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在廣大幹部群眾中,特別是要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提出了八榮八恥。其中就有一條: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作為我們高中學生,首先就要遵守校規校紀、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些就是我們中學生首先必須遵守的。只有在校做到這些,在社會上才會自覺遵守國家法紀。說到這里,我就要說一說我們在座的各位,
你們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做得很好,但以及少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習慣就有問題了:在校不戴團徽,上下樓道不按規定有序上下,課間追逐打鬧。有的同學還不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有的同學還在牆壁、課桌上亂塗亂畫、亂刻。有的同學甚至還在校外的一些公共場所做出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在綠化草地上打鬧、玩耍,損壞公共設施,亂扔東西等,而且還不聽從老師的規勸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不文明的、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我們以這些行為為恥辱。
(主):我們一直都生活在校園里,是校園生活學習的主體,我們應該是最真實的,那我想我們在座的同學對與自己親眼看到的,身邊發生的遵守校規校紀以及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都有著這樣那樣的想法或感受,現在我們就自由言論,談一談感想
(學生)自由發言的內容:打架、說臟話,去網吧,,吸煙,頂撞老師,亂仍垃圾。
(主):
頂撞老師不是文明人的行為,而是缺少品德缺少修養的行為,迷戀網路會荒廢學業,誤入歧途,亂拋廢紙果皮,污染環境,打架斗毆,擾亂社會秩序和學校程序,自己受傷,受皮肉之苦,嚴重的終身殘疾,甚至會失去生命;傷了他人,要承擔經濟責任,嚴重的還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些行為盡管發生在少數學生身上,但它影響的是我們魏中的形象,也影響這些學生個人的成長進步。希望這些同學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恥辱,也希望全體同學要引以為戒。
(過程:學生感想)……
1
遵守校紀校規,這一點大多數同學都能做到,但是有個別同學並不把這點放在眼裡,或者可以說只遵守了「一半」。比如:有一些同學也和其他同學一樣戴了胸卡或團徽,雖然也是戴,但戴的位置卻完全不同。不是戴在衣腳下和帽子上,就是戴在別的地方。而有些同學卻是「帶」胸卡,也就是拿在手上。這樣做,只會給檢查胸卡的值勤老師如負重擔而已。所以,我希望同學們都要做好以下這一點:把胸卡戴在胸前。更嚴重的是:有些同學甚至不帶胸卡來學校或是穿拖鞋來。這是很不好的現象。我認為作為魏中的學生,就必須以身作則,最起碼要遵守校規。請同學們務必要做到這一點。
2
比如在社會不講社會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毆、等等。在學校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這些學生雖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但他們無法真心地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違紀就會逐步成違法,以後到社會就有可能作為法的事。有的同學認為如今是追求個性化的社會,如果被學校這個規那個矩束縛,不利於自己發展,作了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學校沒有了校規校紀,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一個從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的人,長大了很難說他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遵紀守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所以我任為我們學生要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以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為榮,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3
以遵守校規校紀為榮
不要迷戀上網,陷在網中央,荒廢學業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際網路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概念。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校園周圍的網吧彷彿在一夜之間涌現。眾多莘莘學子被如此鋪天蓋地之勢所虜,為之痴迷。殊不知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越來越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便快捷的渠道,另一方面,網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增加了學生識別真偽的難度,更有一部份學生迷戀上網聊天,網上游戲,而荒廢學業,甚至走上違法道路。而沉迷於網路之中的同學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同學門知道網路的危害嗎?他們連續幾晝夜泡在網吧,導致上課時心神不定、委靡不正,成績下滑,期末考試時好幾門功課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最後導致留級,甚至是輟學,他們的前途也因此毀於一旦。
4
以遵守校規校紀為榮
(共15名同學發言)
(主)經過咱們同學這一組的自由發言,我想大家都意識到遵守校規校紀是一種必須,是一種榮譽。
那我想我們在這一方面多多少少作得都有些不盡完美,那既然我們意識到了就要把自己身上的這些缺點壞習慣改正過來
下面我們就遵守校規校紀方面聽聽其他同學的感想:說一說咱們班同學現在自己身上的不足——最急迫改正過來的
(全班同學一一發言)……
(主):經過咱們大家的發言,我想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然大家都意識到了,我們就要盡快把這些壞習慣改正過來,我們親愛的老師也正期待著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中。
隨著夏天的到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由此同學們的心情也隨之煩躁起來。上課趴桌子、睡覺的現象多了,隨之違反紀律的也就多了。可是我覺得不管怎樣也應克服,不必說那些虛無縹緲的夢想,僅僅是為了24日的會考能順利通過,也應收起現在的狀態,拿出我們200%的精神與他一決勝負
班會結束語;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的確如此,規矩在我們每個學生的生活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此重申校規校紀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學校的發展同樣也少不了規矩這一啟明星的導引,所以校規校紀就成了我們高中生必需學習的一課!
校紀校規是心田的莊稼。只要心臟在跳動,校紀校規就在播種著,活躍著,生長著,更替著,強有力的制約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你珍惜高中的每一寸光陰,如果你願意為校園增添晴朗和快樂,如果你即使倒下也要面向太陽,那麼,請自覺學習和遵守校紀校。
小學生 要做到 孝父母 遵教導
會使用 文明語 遇外賓 要知禮
幫殘疾 樂助人 不打架 不罵人
要誠實 不說謊 損公物 要賠償
撿東西 要上交 借東西 要歸還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糧食 節水電
愛整潔 常洗澡 勤刷牙 習慣好
不曠課 不遲到 對老師 有禮貌
好習慣 要養成 人人誇我頂呱呱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准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里,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都誇白兔有禮貌
小白兔,過小橋,
走到橋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來了,
搖搖擺擺跨上橋。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橋頭把手招。
「公公請您先過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聽了嘩嘩笑,
魚兒聽了蹦蹦跳,
都誇白兔有禮貌。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講禮儀,人高尚;公民德,自修養;面微笑,寬心房;群集體,多禮讓;處世人,和為上;重道義,理禮揚;多理解,不對抗。事三思,免莽撞……
禮儀是歌,
一首煥發向上的歌;
禮儀是詩,
一首沒有結尾的詩;
禮儀是泉,
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禮儀,是你生活中的亮點;
學會禮儀,說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禮儀已經在你心中成長,那麼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
在它茁壯成長的同時,你也在成長!!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辦的手抄報能夠成功!
㈥ 怎樣維持好小學生的課堂紀律
怎樣維持好小學生的課堂紀律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一,課堂違規行為的預防
1.制定具體行為規則。在每學期開始時要用一定的時間來解釋他的基本行為准則。
2.把握教學程序.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備工作;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學的流暢性,讓學生處於一個連續教學情境之中,從而減少學生的注意力偏離,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
3.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教師要顧及全班學生,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就使有小動作或其它紀律問題的學生無可乘之機。
4.要使所有的學生都有事可做。例如,教師讓個別學生到黑板前回答問題,他就應讓其餘的學生在各自的課桌上進行同樣的練習。這樣,多數學生就不會感到無所事事。
5.要給學生表現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如未經許可就發言,離開座位,干擾同學等,教師應該在恰當的時候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一方面讓他知道表現的恰當時機,另一方面又滿足了他的被關注需要。
二,課堂違規行為的干預
1、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並且安靜地告訴學生這些東西在下課後才能歸還。教師的態度要溫和但堅決,不要羅嗦。告訴學生這些東西會保管在合適的地方直到放學。
2、強化恰當行為,讓遵守紀律的學生得到精神或物質上的鼓勵。
3、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學生表現出失去興趣時可以宣布已完成了多少任務,已完成部分做得很好,並且與這部分學生討論學習任務,這可以幫助學生將注意力回到學習任務上來。
4、當學生表現出失去興趣時,教師可以問他們一個問題,讓其解決一個難題或者讀一段課文,以喚回他們的注意力……如果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恰當,則表明他們是專心的,應該給予強化。
5、調整教學。教學有時並不像教師所期望的那樣發展,學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失去興趣。如果在課堂上有學生開始做白日夢,遞紙條,打哈欠,伸懶腰或離 開座位的時候,就意味著應該對教學作出一些調整,例如改變教學活動,做學生喜歡並需要他們參與的小組討論,游戲等,教師要注意選擇不同類型的活動,避免單 一活動。如果教師能較早的對教學作出調整,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課堂,維持好紀律。
6、可以與違規學生的目光交流或擺手制止學生的不恰當行為;可以靠近分心的學生,幫助他將注意力收回到學習上;可以將手放在學生的肩上讓其安靜,或者抓住學生的手將其送回座促使學生改變。
㈦ 如何觀察觀察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
要做好課堂觀察前的心理准備.每一個觀察者首先應本著誠心、虛心、專心、細心、公心的誠懇態度,以學習者的身份來聽課觀察.2、要全身心投入.觀察者要想獲得理想的聽課效果,就必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為課堂是瞬息萬變的,不可重復的,稍不留神就會錯失一個值得研究細節.3、要掌握觀察要領.觀察課堂應從單一聽老師的「講」變為同時看學生的「學」,注重多角度觀察,注意觀察實際效果,觀察學生怎麼學,觀察教師怎麼引導學生學.
㈧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正如一位教育家說的那樣,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在增殖,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新課程計劃也提出這樣的要求:「初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責、誠實、勤儉、勇敢、正直、合群、活潑、向上等良好品質和個性品質,養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我認為可以劃分為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家庭行為習慣等,個人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要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獲取和完善獨立探索中的未知,矯正自主學習中某些心理偏差和行為偏差。一、對學生行為特點的思考:行為是人的心理、意識參與外部活動時其外部表現的組合。心理、意識是行為的內部基礎,活動、行動是行為的外部載體,行為是心理、意識、活動、行動的表現與結果。統觀現狀,學生行為特點主要表現為:1、活動性:一為它總是憑借活動的動作與行動表現完成的;二是行為的表現與完成有一個活動過程。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在多種活動中,教育、矯正和評價習慣。2、意識性:行為都受一定的心理、意識來支配,無意行為也在潛意識的操縱下產生。運用合理的心理輔導藝術,有利於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支配言行。3、適應性:行為是個體適應環境的工具,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不同個體行為的適應性水平則不同,同一個體的行為水平也有差別。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必須為學生創設有利的環境,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4、復雜性:人的心理紛繁復雜、所處的環境也五彩繽紛,因而心理與外在環境相互作用下的行為,自然具有復雜性。對學生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5、良莠性:行為有優劣、好壞、良與不良之分。學校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預防其不良行為。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種普遍存在,主要是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差異。它的現實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領域里會有不同的特長和才能;二是不同的個體在同一領域里會有不同的發展水平。由於智力差異、原有知識水平的差異和認知方式的差異的存在,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一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質,讓它在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二是組織多種活動,使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路與方法:1.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復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習慣養成後,就會使人不必耗費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並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緒體驗。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地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1)培養學生質疑問難,勇於提問,敢於挑戰的學習品質,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2)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應注意結合各學科的具體任務,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學過程中,如果遇到較難解決的問題,還應教會學生形成善於與他人研討交流的習慣,以此相互砥礪啟迪,集思廣益、博採眾長。(3)聯系學生實際,文道有機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大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教師要在學生有了學習要求的情況下去教;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記;要在學生明白行動規則的條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習慣,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氣氛,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這不僅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復一日,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無窮。2.優化環境,家校同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小學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環境,環境不同造就他們不同的思想品質、性格特徵,根據一些資料記載和教學經驗所得:小學生不良行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於現實社會中不良環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我的體會是:A.注重榜樣的示範作用,榜樣的示範作用是巨大的,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本身的示範作用就尤為重要。教師隨時隨地都給學生留下端莊的儀表,整潔大方的形象。臉上的表情寫滿了一個人情緒。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生命、會思想的孩子。教師應時時以飽滿的情緒,高漲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性格示範:教師良好的性格是積極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師對現實生活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師有穩定情緒,有助於學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堅韌的意志有助於學生形成堅毅的品格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行為示範:教師的行為應充分表現其教育性,在講課時應體現語言美,操作時表現出諧調美,板書時表現出文字美,教態中展現氣質美,讓學生在潛移化中接受教育。人格示範: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教師的人格時時處處影響著學生。教師要做到誠實守信,求真正直。凡是答應學生的事情一定要保證做到,決不食言。B.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者,製造人才之所也。」尤其是現代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十餘年左右,乃至更長的時間在學校這個環境中生活。因此,學校的狀況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成長關系極大。因此,我們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如窗明幾凈,教室走廊地面發光見影,學生自然就不會隨地吐痰或亂扔紙屑,教學設備先進,管理規范,學生自然不會亂刻亂畫,教室物品擺放整齊,學生物品也會擺放得整齊有序等等。我們還充分運用學生自己的宣傳陣地,如板報、特色專欄、名言警句欄、優秀作業欄等等,引導學生學會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學習。一是利用晨會課學習《日常行為規范》、《第二中小學三字歌》,聯系現狀,引起學生反思;二是在國旗下講話中或組織班會、隊會進行專題討論,現身說法,深入領會,提高認識。三是做好專欄導向。宣傳好的典型,刊登學生來稿,注意針對性,啟發性,幫助學生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養成習慣,產生效果。優化家庭環境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課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這一方面是由於子女與父母之間是有一種特殊的血源關系的感情紐帶聯系起來的,這是父母影響孩子、孩子向父母學習的最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也由於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子女是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傳統習慣、生活作風、品德等,對孩子的個性,習慣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是否誠實、文明、謙虛等等,無不與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潛移默化有關。再一方面,還由於家庭的影響具有早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響所不能代替的,不論在學校接受教師、同學的影響,還是走向社會接受領導、同事的教育,都是暫時的、可離的,而家庭影響則是長期的、終身的。作為父母,既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購置必要的書籍、學慣用具等,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應在言談、行為、思想、信仰、習慣、愛好等方面提供優良的示範。總之,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以身作則,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因此,在整個行為訓練和習慣養成過程中,我們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系,強調互訪,要求互勵,注重互諒,以其獲得更佳的效果。我們將學生守則及一些規范中的內容化為可實踐的東西,讓學生分階段,有重點地在家中「練習」,並定期召開家長會,或通過家校聯系本,讓家長把「練習」結果向老師匯報,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長輩等。我們與家長結對子,滲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指導,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體分為四步:第一步,師生共同填寫家庭基本情況,教師填寫不良行為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進一步研究矯正措施,使看法趨於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步,進行效驗跟蹤記載;第四步,開展矯正評價。社會風氣。社會風氣是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的綜合指標,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習慣、志氣、愛好等,對社會成員和社會團體來說,社會風氣表現為一種無意的社會外部控制,對改變人的思想和情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良好的社會風氣對人們學習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有決定意義。這種決定意義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正確的學習態度。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二是良好的學習情緒。學習情緒是伴隨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而出現的一定心理反映。這種心理反映,對人們積極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三是堅定的學習信念。信念是人們對於生活、事業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學習信念的產生和形成,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緒,二者結合起來,共同支配著人們的行動,刻苦學習,實現理想和目標。可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人們學習的重要環境之一。小學生年齡小,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良的社會風氣,會腐蝕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3.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學生為本,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主人意識」以至健康成長。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直接反映了學校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業成就的保證之一。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可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糾正行為偏差的能力。(1)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教研活動、學科教學以及點點滴滴的日常管理中,我的體會是:A.藉助兒歌,自評和互評相結合。我們把行為規范化成「三字經」,每條為一顆星,在班內設置奪星欄,逐條學習評比,每周評一次,學校定期檢查總結評比,通報情況。B.幹部負責與學生督促相結合。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千方百計激發他們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加強對小衛生檢查員、作業量督促員、圖書管理員、值日長等小幹部的培養,讓他們對全班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文體、常規等情況進行記載總結,指出不良習慣,必要時進行協調處理,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C.持之以恆,及時強化。學習行為一經規范,就要按規范嚴格要求,加強訓練,經常對照,督促去做。在培養規范化行為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要及時予以強化,老師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善於觀察,發現正反兩類典型。抓兩頭,促中間,樹榜樣,同時重點幫助習慣差生,促其改正,要求學生時時處處規范言行,長期這樣,才能慢慢見效。(2)提高學生自我導向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問自己:今天在學習、生活等各類活動中應注意糾正哪些不良行為習慣。做到胸中有數、井然有序、有的放矢。促使學生在積極地尋求自我目標的心理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導向能力。(3)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引導學生在行動中強化認識,自覺地、有目的地用實際行動做到自己認可的程度。(4)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引導學生對行動進行對照、綜合、鑒別,對一天行為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過程中,找出值得肯定、發揚的,需要改進的,在自我認識、自我比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評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