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自學輔導教學模式適合小學生課堂嗎

自學輔導教學模式適合小學生課堂嗎

發布時間:2020-12-15 10:32:21

⑴ 自學輔導課堂教學的程序有哪些

(1)課堂教學的分類。

根據教學內容可分為概念課、例題課和小結課等按組織形式可回分閱讀課、練習課、討論課答、復習課、講評(講授)課、測驗課和綜合課等一般是採用兩三種課結合的綜合課。

(2)每節課的主要環節。

①組織教學這個環節貫穿始終以保證自學教學任務的完成。

②布置學習內容明確本次學習的任務確定全班步子。

③指導學生閱讀練習學生的閱讀、練習是自學輔導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認真指導並給予時間保證一般應佔30~35分鍾。

④觀察檢查學習效果教師要認真觀察確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反饋」以便確定下一步的任務是否討論、小結或布置新任務。

⑤及時強化認識教師發現學生的自學、作業正確與否及時強化對多數人的共同錯誤可在下一節課開始時加以概括小結予以強化。

⑥布置課後學習任務可包括預習內容、要求課外閱讀資料等。課內未完成的練習課後完成因人而異。

⑵ 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教學

老師要多與學生溝通聊天走進他們之中才能更好的讓他們走進教學活動當中。

教學是一項新的教學改革實驗,它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大相徑庭。它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學程序,認真地讀,仔細地想,主動地練。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把自學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出成效,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
一、端正教學思想,明確自學輔導意義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端正教學的指導思想。只有教學思想端正了,才能明確自學輔導的意義。長期以來,傳統教學以教師作為中心,教師在授課過程經常出?quot;滿堂灌"的形式,致使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往往使學生被動地按照老師已設計好的問題尋找只言片語的回答,多數學生很難有機會體現自己的思維能力。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應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法--語文自學輔導。它的教學是讓學生在老師輔導下、指導下自主學習,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了一套終身受用不盡的學習方法。認識了自學輔導的意義,端正了教學思想,才能更好地駕馭這種新的教學法。
二、改革課堂教學,明確師生位置
自學輔導的教學思想是"教為學服務",它的改革主要是以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把"注入式"變為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的"自學式",遵循啟、讀、練、知、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啟"就是啟發、誘導,其主要內容是以舊知識引進新知識,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提示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這個環節重在教師。"讀"就是讓學生在教師和教材的雙重輔導下閱讀教材,包括默讀、朗讀、泛讀、精讀、速讀等。在讀的過程還要求眼到、口到、耳到、腦到、手到,要求"不動筆墨不讀書"。"練"就是學生根據教材或教師提出的要求完成課堂上的練習,接受各種能力訓練。在讀、練環節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堂上巡視個別輔導,而課堂上成塊的學習時間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知"是學生在完成規定的自學任務後,讓學生當堂知道自學的結果,肯定正確的,糾正錯誤的,並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互相啟發,相互補充、訂正。老師巡視時,輔導要及時到位,進行個別的輔導,使快者快學,慢者慢學。"結"就是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情況進行小結,也是最後環節。小結的內容是這次自學的經驗教訓,明確在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上應注意發揚什麼,克服什麼。這五個環節都是在自學教學中穿插進行的。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學不僅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
三、教給自學方法,培養自學習慣
為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讓學生從常規的課堂教學中轉變過來,提高課堂上的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也是衡量他們智力發展和自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把科學的自學方法交給學生,使他們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1、教會使用工具書,創造自學條件。
2、教學生掌握閱讀的一般步驟,學會讀懂一篇文章的方法。讀懂一篇文章可以分解為解詞、分段、概括段意,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方法。
3、教學生學習掌握一些單項學習方法,鍛煉和提高閱讀能力。如理解詞語意思時可借用工具書理解,也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還可以結合句子意思來幫助理解。又如抓課文的主要內容,一般來說,可以採用"段意串連法",用提出問題,把回答問題的答案連接起來,還可以用"四要素"概括法等。通過單項學習方法的學習,訓練多了,就能使學生掌握多項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4、教給學生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書方法。例如:寫人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特點,看看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或性格;寫事的文章可抓住事情的發展過程,按時間、地點等順序讀懂。
5、教給基本的讀記方法。例如:讀一篇文章時,一邊看,一邊在書上圈畫批註,例如教《觀潮》一課,我指導學生邊讀邊畫出文中表現大潮到來時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樣子的詞句,有的學生找出了"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批註為"潮來時聲音很大",有的學生找出"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批註為"形容大潮發出響聲巨大"。通過圈畫批註,再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學生不僅對語言文字有了理解,而且獲得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的感覺。
6、教學生讀課文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一邊讀,一邊想。比如教《古井》,當讀?quot;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時,就要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把古井比作"母親","兒女"指的是誰,為什麼把井水比作"乳汁","哺育"是什麼意思,古井是怎樣哺育著她兒女的;接著往下讀,從村裡的人長年給一對年過六旬的老人挑水的事情中,想到古井默然奉獻的精神教育了人們。就這樣,讀到重要的或不太好懂的地方想一想,讀完每個自然段想一想,讀完全文把前後內容聯系起來再想一想,就會對課文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了。學生掌握了具體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得主動。同時,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同時,要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好習慣,根據小學生特點,讀書時應強調?quot;認真"二字上下功夫。因此,要求學生看書時要做到:眼看、口誦、心思、手寫,從而養成眼、口、手、腦聯合攻讀的好習慣;學會讀書既動腦又動手,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實踐證明,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具有眼、口、手、腦聯合攻讀的好習慣,他們的學習就會由被動變主動,以至獲得終生受益的自學本領。
四、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自學效率
在教學中,往往會碰到學生學習無從下手,學習提不起興趣,懶得舉手匯報學習情況,也提不出疑難問題,即使是敏捷而踏實型的學生有時也如此。語文自學輔導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引導轉化為主線的師導生學的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要使語文教學成為在教師和教材輔導下的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快樂的學習活動。而學生學習的情緒將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學效率。
1、創設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自主、快樂。那種板著臉孔教學的緊張、嚴肅的課堂氣氛,只能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使他們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的學習是被動的,根本談不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哪能進行生動活潑、自主、快樂的學習。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態度,注意調節課堂學習氣氛,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自主、快樂的主動學習活動,從而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學效果。
2、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得使學生學有所得,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當他們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時,教師就要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幫助輔導。對學生採取簡單的批評、責備的態度只能使他們心灰氣餒,甚至放棄學習。如在教學古詩《題西林壁》時,一位女學生(踏實而不敏捷型)在匯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把"不識"理解為"不認識"。這位學生本來就自卑,平時極少發言,好不容易肯主動發言,若能引導、幫助她分析,結合句子理解,讓她嘗到成功的喜悅,不但可提起她的學習興趣,也許還可以幫她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弱點……。於是,我耐著性子結合句子意思,幫助她理解,結果她終於准確地說出"不識"的意思就是"看不清",我也給予了肯定。從此,她上課就很積極地回答問題,成績也逐漸提高了。
小學語文自學輔導強調"自學"然後才是教師的"輔導"。它不單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更是讓學生通過自學有所收益,嘗到成功的樂趣,使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讓學生從實踐中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⑶ 通過學習,您認為在新課程下, 數學教學方法需要哪些更新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以組織教學,講授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來展開的,雖然強調了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卻是以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革新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1)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
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而要靠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去激發、去培養。實踐證明,「目標激勵法」「表楊促進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好方法。
(2)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
在這一階段,要突出「自主求索」。教在學後,學在教前,生為主帥,師為參謀。一般可採用「問題討論法」「主題研究法」「師生訪談法」等
(3)變「鞏固知識」為「自我表現」
這一階段,要在「動」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動、心動、人人動。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採用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或演講朗誦,或趣味游戲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動。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自動中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在他動中發現不足,彌補不足。
(4)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新」
在教學中學生解答了一個問題後,教師可提問:這是不是最佳辦法?此題是否還有其它解法?換一種說法是否效果更好?這里是否有錯誤或漏洞?以此鼓勵學生質疑書本,鼓勵學生突發奇想,動手實踐,身體力行。
(5)變「檢查知識」為「互相交流」
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將所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組建嶄新的認知結構來增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新課改後的教材內容面廣,但教材內容淺,要求更創新。1.有很多東西必須老師補充,但要注意引領學生自主探究,比如像語文學習,可以通過學生自習文學常識的方法(上網查找資料)來增加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但要注意鼓勵學生,很多學生有害怕發言的習慣,越是這樣的越要讓他經常回答,並每次都給他鼓勵,再如化學,盡量從生活的常見現象的感性認識牽引到知識。2.創新活動。還是從語文說,我覺得成都7中的語文課前3分鍾不錯,每個學生都有演講鍛煉的機會(有條件可以配合PPT),化學呢,則可以引入很多關於生活的化學問題,與同學交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整個教學領域的深入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一方面對我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完善與改造,一方面積極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我國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後春筍,競相涌現。

一、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介紹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學生學習的做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於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2、發現法的主要優點及其局限性

發現法有如下幾個主要優點。

(1)可以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

(2)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發現法經常練習怎樣解決問題,所以能使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樂於創造發明的態度。

(3)運用發現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4)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就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內部改組,這種改組,可以使已有的知識結構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更好的聯系起來,這種系統化和結構化的知識,就更加有助於學生的理解、鞏固和應用。

發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再發現的過程,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去獲得,或者重新發現,而不是由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必然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摸索過程。

(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發現法比較適用於具有嚴格邏輯的數、理、化等學科,對於人文學科是不太適用的。就適用的學科而言,也是只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

(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發現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為發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年級越高的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也就會越強。所以,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都有必要和可能採用發現法教學。

3、發現法教學舉例(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

給出一道題如39÷3。學生可先拿39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13份。做幾個這樣的題目後,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例如,給出這樣一道題:「哈利買了4條糖果,每條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

(1)每3個分成一堆,然後數出分得的堆數。

(2)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餘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

9+9+9+3+3+3+3=39(塊)

↓↓↓↓↓↓↓

3+3+3+1+1+1+1=13(人)

(3)與(2)相似,但他們看出有4個9。

9+9+9+9+3=39(塊)

↓↓↓↓↓

3+3+3+3+1=13(人)

(4)他們看出3個10正好分給10個人,剩下的每3個分成一組。

30+3+3+3=39(塊)

↓ ↓↓↓

10+1+1+1=13(人)

(5)與(4)相似,但他們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給3個人。

30+9=39(塊)

↓ ↓

10+3=13(人)

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後,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演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嘗試教學法產生的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學改革已經走上了正軌,國內有許多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同時,也有許多國外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大量地介紹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根據我國的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和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既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的教學方法。邱學華老師多年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在「文革」前後進行了多項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的調查與實驗,深感研究一種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對比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的設想。他借鑒了中國古代的「啟發式教學」原理、發現法和自學輔導法教學的思路,綜合地分析和研究這些教學法的長處與不足,試圖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法。

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1/3

嘗試題:1/4+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以上五個步驟是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新課時所用的,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包括以下六個環節:

(1)基本訓練(5分鍾);

(2)導入新課(2分鍾);

(3)進行新課(15分鍾);

(4)鞏固練習(6分鍾);

(5)課堂作業(10分鍾);

(6)課堂小結(2分鍾)。

這一教學結構的優點在於: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加了練習時間;改變了滿堂灌的做法。

3、嘗試教學法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其優越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想自己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2)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最佳時間,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並以較多的時間進行嘗試性和鞏固性的練習。

(3)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一般都可以掌握,並且更有利於差等生的學習。因此它可以適用於更廣泛的場合,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其局限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自學能力,對年齡較小的學生不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

(2)適合於後繼課的教學,對於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學不宜使用。

(3)對於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不適用於運用。

4、嘗試教學法應用舉例

嘗試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適用於許多內容的教學。下面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教學實例。(梗概)

(1)基本訓練(略)

口算:

板演:645÷3

(2)導入新課

把練習題中的645改成615,來繼續學習。

(3)進行新課

①出示嘗試題:615÷3

②嘗試練習

試試看,這道題和以前的題有些不同,能做出這道題嗎?

③自學課本

④學生討論

針對學生的三種演算法進行討論(明確其中只有第二種演算法是正確的):

2 5

25

3
⑤教師講解

(4)鞏固練習

(5)課堂作業

(6)課堂小結

(三)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

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有人也在小學進行相似的實驗研究。特別是運用自學輔導教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自學輔導的實驗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並且進行實驗的,開始是借鑒了西方的程序教學的原理,實行小步子、多反饋的教學原則,後來進行了改造,並命名為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2、自學輔導法的教學程序

自學輔導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採取適當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重新編寫教材,實行三個本子綜合運用,即課本、練習本、答案本。運用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規定了一節課中學生用於自學的時間在30~35分鍾,這包括自學、自練、自檢。教師用於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

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分為五步。

(1)提出課題。教師可以直接導入新課,也可以復習有關知識後提出課題,後一種方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高年級學生提出課題的同時,還應提供自學提綱,使其帶著問題自學,圍繞課題的中心問題邊讀邊想,求得問題的解決。

(2)學生自學。這一步主要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本,與此同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認知水平和教材難易選用相應的方式指導自學,考題指導要提綱挈領、簡明扼要。

(3)答疑解難。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也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解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答疑之後,還要以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以鞏固所學的內容。

(4)整理和小結。由教師出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如發現有理解方面的問題要及時補救,還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小結時盡量讓學生運用准確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得出結論,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5)鞏固和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堂獨立作業,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初步形成技能。

3、對自學輔導法的評價

此法的主要優點在於: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學掌握知識,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這種教法,能在課堂上基本解決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由於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改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得教師從作業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備課和研究學生問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學生可以在課外多看其他參考書,擴大知識面,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自學輔導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是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綜合。特別是它是基於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一種綜合的教學方法。

4、自學輔導法教學實例(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具體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2)准備練習

(3)進行新課

①出示例題和自學思考題

例題: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系?

思考:什麼是比例?組成比例需要什麼條件?由這幾個條件可以得到比例嗎?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是怎樣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②引導自學,總結法則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比例,說出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集體討論:組成比例的條件。

讓學生將比例轉化為分數的形式。

引導學生練習,思考:比和比例的區別。

讓學生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加、減、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③質疑問難、精講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解釋疑惑的基礎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課堂練習

(四)「探究—研討」法

「探究—研討」法是美國的一位教學法專家蘭·本達(Lan Benda)教授提出來的。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80年代初介紹到我國。在理科教學和數學教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1、「探究—研討」法的基本內容

「探究—研討」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分為兩個大的環節,即「探究」和「研討」。

第一個環節「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擺弄,研究問題中各種因素或數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在探究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選擇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條、幾何拼板等。

第二環節「研討」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學生在前一個階段,對所研究的問題都有一定的認識。在這個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發表意見,充分利用語言的交流,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並且在研討的過程中,可以互相啟發,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最後由師生共同找出所學習問題的規律或結論。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受這兩個環節的限制,靈活地組織和運用。

2、「探究—研討」法的主要特點

「探究—研討」法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選擇恰當的材料和設計有利於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中。

三是形成一種多向交流的課堂教學氣氛。

3、「探究—研討」法的應用舉例(求平均數問題)

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四個人。

量出每個學生的身高,並根據測量的身高剪下一張紙條。教師提出,「怎樣知道四個人連起來一共有多高?」「四個人平均有多高?」

然後教師說明什麼是平均數。並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怎樣表示出這個平均身高?」學生說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來,然後再用總人數去除。接著學生把表示每一個人身高的紙條貼在牆上釘的一張紙上,在平均數的地方畫一條線。發現有些在線的下方,有些在線的上方。並分別用「-」和「+」來表示。學生把高出來的部分剪下來,恰好可以補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學生感到非常興奮。

接下來又有同學提出了計算平均數的簡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學的身高。把全班同學高出這個數字的值加起來,再除以全班總人數,再加上最矮的同學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還有的同學提出了隨便找一個標准線,與這個標准線進行比較計算平均身高的簡便方法。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特點分析

過去,多數人認為學生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主要是指數學事實(如概念、公式、法則、算理等等),但隨著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發展,隨著數學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隨著人們對學校數學教育本質的深入反思,數學理論與實踐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學樣數學主要是「活動的、操作的」數學,而不是形式化的數學。「學生應經歷數學化,而非數學;抽象化,而非抽象;步驟化,而非步驟;形式化,而非形式;演算法化,而非演算法;語言表述,而非語言」的數學學習過程。因此,課堂里學習的數學認識不僅包括數學事實,而且包括數學活動經驗。新授課的教學不應再是以往以教師系統傳授教材內容為主的單向教學模式,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伴隨著新的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哲學、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現代教學方法的發展呈現了新的特點。

第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為基本特徵,力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赫爾巴特(J.F.Herbert)為代表的傳統的「三中心」,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和嚴格的紀律,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以杜威(J.Dewey)為代表的「新三中心」,將學生比作太陽,把教師視為行星,把兒童獨立學習的可能絕對化,否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的教學方法避免了這兩種極端,將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把這一教學的主要矛盾視為具有動態性、轉換性、發展性和層次性的對立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對於情景問題,教師和學生有不同的認知准備,他們的想法也會彼此不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教師能夠將全班上課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提出並解釋他們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會數學地交流和交流地學習數學,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力、語言對思維的表達能力和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

第二,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學生探索發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設計生動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美妙,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即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第三,注重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習方法和解題策略多樣化。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如計算教學,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筆演算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思維。教師通過先出示帶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先估算,然後獨立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

第四,著重研究學生,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讓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逐步達到會學。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過程中所採取的、基本活動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學法的研究和指導,是保證現代教法實施的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第五,在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外,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態度、情感、價值觀作為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強調師生雙方的感情交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去開啟學生認知結構的大門。

第六,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視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採用固定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套模式。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發展、教學方法的增多以及對教學方法本質的深入研究,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因數學課題、所教的兒童以及教師的風格而有所不同;教學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另外,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生動、形象、鮮明,感染力強,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原理,通過結合形象的畫面來講解,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在我國開展的CAI、微格教學。都是應用現代技術手段的直接產物,現代教學方法的發展。必須考慮到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現代技術設備的引入對常規教學方法的沖擊和變革,找到其中的組合點和發展方向,使其為教學方法服務。

以上是現代教學方法呈現的新特點。但縱觀各種小學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些教學方法的命名欠推敲,主觀隨意性很大,不夠科學;一些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外延」不清;一些教學方法存在著將某種教學方法凝固化、模式化的傾向;有些教學方法缺乏教學理論依據;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很好地加以解決。否則不僅有礙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礙於教學方法研究的深入開展。

⑷ 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⑸ 如何借鑒洋思中學經驗打造高效課堂教學

洋思中學打造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
洋思中學在中國的教育界可以說是一個神話,他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樹立了教育界的典範。最早聽說洋思中學大概是在十年前,因為他的?辦學理念?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後面好像還跟著一句?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當時覺得很不理解。前幾天有幸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報刊社組織的『走進名校、師從名師』全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系列培訓——『高效課堂—影子培訓』班?,帶著對洋思中學的崇敬,踏上了去洋思中學的征程。
這已不是我第一次到洋思中學,前幾年參加另一個培訓,也來過洋思中學,只是待了半天,聽了一個報告而已,這次來洋思之前我也提前做了功課,在網上初步了解了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也得知洋思中學的學生面向全國招生,在學生里有一部分是所謂的?很不省心?不可能教好的學生,那麼洋思中學是怎麼管理的呢?在課堂上又是怎麼讓這部分學生知道學習、學會學習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踏入了洋思中學的校門。
初入學校,聽了一節公開課,然後繞著校園轉了一圈。說實在的,洋思中學的課堂初聽並沒有多大的新意,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只不過是在教師講新內容之前有一個自學指導,讓學生自學,在最後有一個當堂檢測,一堂課從頭至尾沒有多少學生協作討論,也不是原來所聽說的每堂課只講4分鍾等等。但是課後在學校看的時候,讓我感到大吃一驚,下課後,
沒有一名學生在校園內追逐打鬧;那麼多的學生從一個教室走向另一個教室,學生自覺站隊;在每節課課前,學生有秩序的進入教室,沒有老師安排任務,學生便能自己坐下來認真預習當堂課的內容,沒有一名學生說話或者做小動作;辦公室里,教師們沒人在上網、打游戲或者是兩人閑談聊天,只有教師認真的批改作業或找學生談話。學校管理做到這樣的地步,
真是讓人驚嘆。洋思中學到底是怎樣做到這一步的呢?
通過在洋思中學學習的這幾天,耳聞目睹了洋思中學教學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對洋思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對前面的問題也慢慢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主要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洋思中學的做法和我的一點看法,請領導和同事們批評指正。
我們學習洋思中學的中心應該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當然一個學校的中心也是教學。但是圍繞這個中心的還有一系列的東西,對洋思來說,我概括為這么一張圖:
通過圖標可以清晰地看出,洋思中學打造的高效課堂是在先進的辦學理念、健全的規章制度、細致的學校考核、嚴格的學生管理和規范的教學管理各方面有機統一的一個整體,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可能還有我沒概括到的方面。
這樣我就從這五個方面來說一下洋思中學的課堂的高效是怎麼形成的。
一、洋思中學先進的辦學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洋思中學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業績,其根本原因是它有先進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讓每位家長滿意。
蔡校長經常說:後進生並不是因為腦了笨,而是因為這個、那個非智力因素造成缺課太多,逐步失去學習能力而形成的。只要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不停地引導他們自己查漏補缺,熟能生巧,他們就會好起來。現在的洋思中學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解讀是:好的內涵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思想品德,不在學習的學生。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在你追我趕,總感覺時間不夠用,走路都像小跑,甚至吃飯都是快速的。
首先,所有的教師都相信每位學生都能教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八個大字寫在最醒目的教學樓上,也深深地烙在洋思人的心上。學校主要活動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每周國旗下的領導講話,每學期一次的老師演講會、全校學生演講會、新生演講會、班會,主題都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師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以此來堅定師生信
心,鼓舞師生的士氣。
其次,洋思中學的學生都堅信自己能學好。在學生中流行著這樣的口號?今天我不行,明天還會行,明天我不行,將來還會行,學生們相信只要措施得力、方法正確,差生就能夠轉變為優等生。學校還通過校內媒體樹立宣傳典型,在學校宣傳長廊、班報也都開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專版。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寫進校歌中,天天播放。在強有力的宣傳下,全校形成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輿論氛圍,全體師生形成共識,從心裡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教好。正是這種不放棄任何學生的精神,使洋思中學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洋思中學健全的管理制度
嚴格的管理制度持久地執行是洋思中學成功的關鍵。翻看洋思中學管理制度匯編,可以發現管理制度細而又細,大到學校師德考核,小到用電規定等等,都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制度不僅約束人、規范人,還可以引導人,培養人。制度就像是一座機械,客觀存在鐵面無私,不可更改,因而它在每個人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允許違反。洋思中學十分注重製度建設,所制訂的制度都從實際出發,可操作性強,規范了師生的言行。制度的執行需要離不開責任,而洋思中學在管理中用?包?字來約束責任;也離不開嚴格,?軍事化的執行力度。
所有的制度,制訂了就執行,一切都是?陽光中操作,持久地執行力度是需要何等的勇氣,可洋思中學做到了,這是洋思中學成功的關鍵。
制度可以規范工作,如果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疲軟,對制度執行半遮半掩,猶豫不決,那麼當有利於學校發展的教育思想來臨的時候,因為制度無法執行而缺乏了主見,就會成為一個空想家。洋思中學能夠成功,更重要的是靠制度凝聚了團隊的力量,當有利於學校發展的思想來臨的時候,可以加以創造地實施,把理論得到更好地落實。
三、洋思中學細致的教師考核
首先我先摘錄《洋思中學師德考核辦法》中的部分細則供大家點評,3、無故不參加校會、升旗儀式、不做課間操,一次少發10元。9、隨便打電話向家長告狀或叫家長到校,一次少發lO元,與家長發生沖突,一次少發20元。11、不遵守食堂的紀律,剩飯剩菜,一次少發1O元。13、辦公期間用電腦打游戲、吃零食或伏在辦公桌上睡覺,一次少發20元。14、辦公桌上擺放無序或不幹凈,一次少發lO元。不按時或不認真做好辦公室衛生值日工作,一次少發10元;不值日,一次少發20元。17、在校園內亂扔廢紙、雜物,一次少發50元。20、不能嚴守課堂規則(如不講普通話或板書潦草,不按時上下課或帶茶杯、手機進課堂。坐著上課、隨便離開課堂、停課處理學生糾紛、不督促學生做眼保健操、不及時認真記載課內紀律記載簿等),一次少發10元。21、無教案上課或不按教案上課,一次少發20元;不能當堂完成作業,一次少發10元。22、作業批改不及時或不認真,見一次少發20元。……?通過這些考核細則可以看出,學校除了要有健全的制度外,還要有針對制度所建立的考核,沒有考核一切都成為空談。
此外,洋思中學對學生的考核也非常的嚴格。針對學生教育特點,通過周周插紅旗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激發學生比、學、趕、幫、超的熱情。?周周插紅旗?主題班會是洋思中學每個班每個星期都要正常開展的活動。班長主持,學生自行申報自己本周所得的紅旗數目。兩個紅旗表示該學生一周以來思想品德良好,學習進步;一個紅旗表示,沒有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沒有得到紅旗的學生以後就會憋足了干勁。洋思中學學生蔡伊雯說,如果沒有插到紅旗的話,會很失落,也會進行反思,想想,這個周我是不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後可以更加努力地去爭取下一周插到紅旗。當然紅旗的取得不僅是憑自己的表述,班級小組通過後,班主任還要根據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寫出周評語,由學生代表和老師一起民主確定每個人的紅旗數目,並且上牆進行公布
四、洋思中學嚴格的學生管理
(一)洋思中學對學生的管理經驗概括為:始終堅持從「三個一」抓起。
1.堅持從新生入學的第一天抓起。
初一新生入校,首先進行入學教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軍訓,而是隊列、廣播體操的訓練,結合學校各種制度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學會吃飯、學會睡覺、學會走路、學會做人。學習背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及一系列校紀校規;分別召開學會吃飯、學會睡覺、學會洗澡、節約用水、節約糧食等專題會議。餐廳廣播在開飯前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話,告訴學生一桌人要等到齊了再開飯,並告訴學生怎樣坐,怎樣分飯,怎樣洗碗;宿舍里生活指導教師教會學生洗澡,疊被及物品擺放等。通過入學教育訓練,基本上能夠步入正規,並且記住了這些規定,進而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
2.堅持不懈抓起始年級
校長講出了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原學校生源較差;其二,只有抓好初一,才能為學校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扎實的基礎,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二,初三年級,就能夠適應?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抓好初始年級,使所有的初一年級學生就能獲得今後全面發展的堅實基礎。
洋思中學在抓起始年級上有關鍵的三點值得我們借鑒:一是一年級要配備較強的教師,每一門學科都要配備一名骨幹教師。二是一年級要平均分班,把後進生平均分到各個班,便於教師輔導,便於教師考核,有利於形成班級之間的競爭。三是持之以恆地抓好後進生的輔導工作,轉化工作,使每個學生合格,也就是洋思中學使每個學生?過關。
3.堅持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
合理分班,調動競爭的力量。按照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平均分到每個班級。每學年根據期中、期末考試四次考試平均成績,再次分班,學校並分別與年級校長,班主任簽訂?目標教育責任狀,定期對後進生的轉化情況進行驗收,優者獎,劣者罰。
結對幫扶,調動合作的力量。一是班主任將這些學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臵並與優生同桌,結成學習的對子。二是學校的黨員幹部每人承包幾個後進生做幫教轉化工作。
特別關注,調動合作的力量。課上老師提問最多是這些學生,黑板演示最多的是這些學生,釋疑點撥最多的是這些學生,課後談心交流最多也是這些學生。教師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生活,思想,請感,以全方位的人文關懷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每學期期中、期末學校召開以?我進步了?為主題的演講大會,讓進洋思後思想品德、學習成績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登台演講,以熾熱的情感使過去倍受老師冷落和歧視、家長打罵的後進生有了自尊、自信。
(二)堅持用抓學習的方法抓紀律
紀律是學習的保障,每個學校都為改變後進生的紀律想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也都分別有過不同的效果。在這里大家不妨看看洋思成功的抓紀律經驗,那就是用抓學習的方法促成紀律,再用紀律保障學習成績的提高。
1.用適當方法讓每個學生學好
洋思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有利於解決後進生問題。大多後進生的問題是課堂紀律問題,而洋思不存在後進生課堂紀律問題。原因一是洋思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少了,教師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個別輔導後進生。二是學生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實際是好學生教後進生的過程,好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後進生沒有搞清楚的問題通過好學生的講解自然就明白了。三是後進生在自學中也有一種緊迫感,別人在有限的時間看完了例題能夠做練習,自己不會做會感到沒面子,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四是這種做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旦學生能力形成了,他們進步的幅度就會加快,就會在較短時間趕上班內的中游學生,差生嘗到成功的滋味,便會自覺進入學習狀態,其紀律也就沒有問題了。
2.堅持開展?三清?驗收制度。
「三清」就是?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堂堂清?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後。?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畢。
?周周清?就是對一周的知識總結、回顧,清除、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三清?為課堂教學掃除障礙,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識點,課堂上才有自學的能力。學生只有都學習了,課堂紀律才有保障,老師上課才能得心應手。?三清?是老師對學生已以學過的基礎知識的一種檢驗,並有效地掌握學生哪些知識還沒有過關,也是一種促進學生知識鞏固的手段。最後老師要對在?三清?的過程中沒有過關的學生進行補差,這樣有利於差生及時跟上隊。「三清」的方式有時是甲班的好學生與乙班的驗收對象面對面檢查,有時是教師以卷面的形式限時進行。現在?三清在洋思已內化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自覺主動,清不了的學生越來越少。這樣基礎差的同學成績合格了,對學習也就逐漸產生興趣,課堂上不再無事生非,精力都能用在學習上,紀律也就不用管了。
(三)堅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洋思中學的學生一天24小時都在學校的掌控中。
洋思中學教室里裝有監控,監控室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記錄著師生的違紀違規情況,每天早上,課間操,午間,下午課後等各個時段都有專人負責檢查記錄校規校紀的情況。洋思中學把學生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場的行為進行規范,制定百分賽,每天檢查考核,次日課前公布,扣分到班,班主任針對問題教育。
五、洋思中學規范的教學管理
每個學校對教學的管理可以概括為?備、講、改、輔、考?,而洋思中學在這幾個字上卻下了真功夫:
?備?即集體備課。備課組長是學科的總負責人,也是考試的總設計師。洋思中學的集體備課分三步完成:即?指定主備?→?集體討論?→?人人參與?。備課知識面向中等生的同時做到抓兩頭帶中間。開學初,教導處印發《集體備課安排表》,對各年級各學科集體備課的時間、地點作好明確安排。集體備課前:各教師先鑽研教材進行自備,寫出簡案,為集體備課交流做好准備。集體備課時:備課組長首先檢查個人備課情況,然後按課時指定一位教師主講,一項項研究,也會指名發言,其他老師再討論補充、集思廣益。集體備課後:主講教師負責寫成詳案,並製作課件。教案中不要教師抄題,更不要教師解答,但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要詳實細致。主備教師還要負責把列印好的教案分發到各位教師手中,電子課件發給其他老師共享。集體備課還要求做到六統一:(1)統一劃分課時;(2)統一確定每課時的學習目標;
(3)統一自學指導,包括自學思考題和檢測題;(4)統一學生自學後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及解決方法;(5)統一課堂作業;(6)統一日日清、周周清作業。洋思人對備課極為重視,各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情況,由教導處統一負責考核,不按學校規定進行的要扣備課組長的津貼。
改?即作業批改。在洋思中學的作業布臵與批改,實行?三統一、?三及時,做好當堂訓練,並對作業布臵提出明確的要求。一是作業布臵富有層次性、實效性;二是對做錯的作業要面批、面改;三是當天作業當天完成,問題不積累,實現?三統一、?三及時,即統一作業布臵要求,統一批改要求,統一建錯題檔案,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矯正,增強了作業的實效性,起到了作業的檢查反饋和鞏固作用。
講?即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在洋思中學,所有學科都必須採用此模式。這種模式的操作方法從字面上就可理解。《中國教育報》報道洋思中學的《每課堂教師只講4分鍾》有點誇張。但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確實不多,單獨的老師講授(包括組織教學),時間大至在10分左右。我聽的幾節課,老師講課大多在15分鍾左右。以數學課堂教學為例,這種模式歸納起來,基本結構如下:
(1)用多媒體投影、實物展台等出示課堂教學目標(約1分鍾)
(2)自學指導(約10分鍾)方法是:用多媒體投影、實物展台等出示自學指導題;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督查,表揚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在巡視重點指導中、差生。(學校規定教師不得在黑板上抄檢測練習或做與教學無關的事,因為這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3)自學檢測(15分鍾左右)方法是:用多媒體投影出示自學檢測題,首先讓中、差學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暴露出自學中的問題。然後讓中等生、尖子生逐步更正,直到符合要求。有的也會讓學生觀察板演,找錯誤或比較與自己做的方法與結果是否與板演相同,再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誤原因及更正的道理。還有的讓學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見。不管採用那種方式,最後都要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上升為理論,指導以後的運用。
(4)當堂訓練(不少於15分鍾):一般用多媒體投影或印製的練習作課堂作業,課堂作業一般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選做題,還有思考題。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下課時老師帶走作業。
模式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這一模式不同科目、不同教學內容可靈活使用。根據觀察和老師的介紹,有時可以集中學、集中教、集中練;有時也可分散學、分散教、分散練;有時可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但不管用什麼方式,概括起來都必須有以下四個要點: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當堂訓練;教師講的比較少,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組織者、指揮者,在學生自學時,有問題的地方加以適當點撥;長期堅持,讓學生自學和當堂訓練形成制度。
以上是我對洋思中學課堂高效的一點認識和總結,縱觀洋思中學課堂務實高效,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能夠體現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我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主戰場在課堂,而教師他們的教育理念、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備課質量都是決定課改成敗的關鍵。由於時間和本人水平有限,學習報告可能存在不夠全面的地方,希望各位領導給予幫助,多提寶貴意見。

⑹ 新理念 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三、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
四、「探究—研討」法
「探究—研討」法是美國的一位教學法專家蘭•本達(Lan Benda)教授提出來的。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80年代初介紹到我國。在理科教學和數學教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五、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採用固定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套模式。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發展、教學方法的增多以及對教學方法本質的深入研究,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因數學課題、所教的兒童以及教師的風格而有所不同;教學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另外,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生動、形象、鮮明,感染力強,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原理,通過結合形象的畫面來講解,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正所謂「教無定法」。

⑺ 自學輔導教學法的作用是什麼,在課堂上應如何應用自學輔導教學法

「自學」是指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自己去獨立地獲取知識;「輔導」是指教專師將具有屬邏輯意義的教材:同學生已有認識結構聯系起來,使其融會貫通,並使學生採取和保持相應的學習心向進行學習。「自學輔導教學法」是將學生自學與教師輔導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把「學」放在教學過程里的中心位置,寓「導」於「學」,教學相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它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⑻ 小學高年級語文先學後教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模式是怎樣的

(一)、板書課題:

上課後,教師開門見山引出新課,然後把本節課的課題板書在黑板上。教師直接板書課題,可以很快把學生引入課堂情景,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所以教師板書要規范,字體不能撩草。

(二)、出示教學目標,簡稱「示標」:

1、示標的操作辦法:通過課前製作好的投影、黑板公布目標,讓學生看。

2、示標的目的:讓學生整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教學目標是師生在一堂課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結果或標准。如果一堂課沒有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就很難評價這節課效率的高低。

3、示標意義: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使學生在上課開始就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進行學習和思考。二是由於學習目標往往是一節課的主幹知識及要求的體現,因此,長期堅持揭示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4、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注意三點:

(1)教學目標要具有可測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即一是一、二是二,要求達到什麼目的,教師就直截了當,並且出示的教學目標是可以直接檢測的。

(2)要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師卻設定為掌握、運用,要求熟讀的,教師卻設定為當堂「背誦」,學生當堂達不到。不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沒有意義,就是搞形式主義。教師出示教學目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讓學生聽得懂,做得到。

(3)教學目標的語言表述要簡潔明了,便於學生理解記憶。課堂教學目標要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不能太長。

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實也是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科總目標的具體分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和總的教學目標一致,分解的教學目標語言要簡練,通俗易懂。

5、對教師的要求:

①要認真鑽研教材和《課程標准》,准確地制定學習目標,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要求。

②要給學生充分閱讀教學目標的時間,不能流於形式。教師出示教學目標的時間不能太短,應讓學生讀完後還有點思考餘地。同時教學目標出示之後,教師一般還要用激勵的話鼓勵學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③要引導學生認真默看,不要急於切換投影或移動小黑板。

(三)、指導學生自學:

1、自學指導的操作辦法:課前制好投影或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投影或小黑板讓學生看。

2、自學指導的目的:自學指導要讓學生知道用多長時間,自學什麼,怎麼自學,應達到什麼要求,屆時如何檢測。即「五個明確」:①時間②內容③學習方法④達到的標准⑤檢測的方法。

明確時間就是告訴學生用多長時間自學;自學時間要緊張,不要太寬裕,要讓學生有緊張感。

明確內容,即讓學生知道學什麼;

明確自學的方法,就是告訴學生怎麼學,例如,看書(是邊看邊操作,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看例題,看注釋,做實驗,發現疑難題做記號,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等;

明確達到的標准,自學後要應達到什麼要求;

明確檢測的方法,就是告訴學生時如何檢測。

能准確體現「五個明確」的就是有效的指導,反之則是無效的指導。

例如:初中語文課上,教師有這樣一段自學指導:「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然後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鍾以後,指名同學回答問題。」這一段自學指導,話雖不多,卻體現了「五個明確」,時間是「六分鍾」,內容是「讀課文」,學習方法是「朗讀」,達到的標準是「能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師檢測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學回答問題」。因此,這個自學指導的操作性、指導性就很強,因而也就十分有效。

3、自學指導的意義:

一是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掌握恰當的自學方法從而使自學更有效。

二是堅持每次自學前都給予方法指導,使學生積累了不少自學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必然提高。

4、自學指導對教師的要求:

①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先嘗試學習。充分估計學生自學時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設計問題,一般需要多長時間可以解決。

②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的內容時,注意在舊知識與新知識方面不要平均用力。學生讀書的重點應該在新知識上,在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上。

③教師的自學指導要具體、科學、明確。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如果有指導,但不科學、不具體,操作性差,就會把自學引入歧途;該強調的沒有強調,學生自學、做題時出錯率就會高。

④學科不同,教師的自學指導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常識課,教師主要通過設計好「思考題」來指導學生自學。思考題是一節課師生教與學的「路標」。按此「路標」指導學生學習、討論,解決疑難,完成教學任務,就會層次分明,中心突出,就能保證好的教學效果。

⑤要指導學生如何接受教師的自學指導。教師在講解自學指導內容時,一般讓學生「聽、看、想、記」。不能出現你說你的,他聽他的,是否有效,要看學生是否明白了你的自學指導。教師的功夫要下在課前,要精心設計自學指導。

⑥根據教材內容,可視情況分段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單一,一般一次性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自學,但每次自學都必須寫清楚自學的內容(范圍)。當然自學指導也就要分開進行,每次自學前給予相應的自學指導,學生容易記住,也容易掌握。

⑼ 結合嘗試教學理論談一下怎樣優化我校課堂教學中的"自學

一:不斷對學生進行物理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素質,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使教師所講的知識結構,有效地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這需要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才能逐步實現.因此對學生進行的學法指導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1.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做好學習方法指導的基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就會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上來,此時學生首先產生強烈的學習知識的願望,其次又希望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這樣就為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科任教師要時刻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
2.優化學生的家庭學習環境,指導學生自學方法,是學習方法指導的關鍵.
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是一次飛躍,這不僅反映在課程的設置上,更主要地是反映在學生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的復雜性上.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於小學時的死記硬背,但是他們常常抓不住問題的中心,不知怎樣去預習復習,不知怎樣去理解概念的意義.做作業時總是先做,遇到困難再看書,復習,總之學習總處於被動狀態.同時對家庭學習環境的建設上也不重視.為此:
(1)指導學生要優化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學習環境的優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家庭學習環境的營造方法.如:要有一個自己的並且不受外界干擾的小書屋,書屋的布置要簡潔明快,一張寫字台,上面有筆筒,小書架,一把椅子,對面牆上有一張激勵自己學習的字畫,側面牆上貼一張公式表,旁邊放一張床,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家庭學習環境就營造好了.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充分利用學習指導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當然這種方法的培養要和具體的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思維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和參考書.
二.改革教學方法,優化調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維信息,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巴班斯基提出的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中,他認為"最優化"不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法和教學手段,而是在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教師對教學過程作出的一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安排,是教師有意識,有科學根據地選擇一種最適合於一定條件下課堂教學的方案或整個教學過程的方案.既要找出在一定條件下,提高教學質量的全部可能性.同時這種方案要符合教學的目標任務和學生實際.而系統論研究問題的方式是:整體-部分-整體,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達到以上教學過程的優化,就必需運用系統科學來探討和實現.

⑽ 如何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打造有效語文課堂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每堂課的基本結構十分清晰,一般有三個主要環節:「先學」環節、「後教」環節、「當堂訓練」環節。在這三個主要環節之前還有一個「輔助環節」。「輔助環節」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橋,教師通過這個引橋,把學生送入自學的快車道。接下來的三個主要環節環環緊扣,前一個環節學不好,就會影響到後一個環節,這就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緊緊跟著全班的步調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鬆。正因如此,學生每堂課的學習也就變得緊張、愉快、高效。
一、輔助環節(1分鍾左右):
輔助環節包括三項內容:①板書課題;②揭示目標;③自學指導。
1、板書課題,簡稱「板題」,包括導入和板題兩部分內容。
導入 上課以後,教師先用一兩句具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話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同步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顯示)。例如語文教師上課時一般不再復習舊知,不解題,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也不范讀。教師為什麼可以不復習舊知而開門見山入題呢?因為這種模式的課,「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經保證了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去復習舊知了。課文標題的含義,等學生讀完教材上的相關材料以後自然能理解,教師不必先講;至於作者和時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釋上有的,學生在自學時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師也不講;有的時代背景教材注釋上雖然沒有,但是在歷史課上已經學過相關的知識,學生通過整合歷史知識,一般能夠理解,所以教師也不講。課堂上的時間是寶貴的,教師要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到本節新授知識的學習上。
板題 教師板書或出示課題可以很快把師生引入課堂情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板書時字體要工整,筆畫、筆順正確,大小適中,間架結構合理,不能潦草;板書的位置也要事先設計好,有序、醒目。從寫字可以看出一個教師的工作態度、水平能力,還可以看出教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揭示目標,簡稱「示標」。
什麼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師生在一堂課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標准。美國的教育學家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一堂課沒有一個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就很難評價這節課效果的好壞,效率的高低。傳統教學只有單一的知識目標,教師重在傳授知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元目標的整合。所以,按新課改的要求,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知識目標,②能力目標,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知識目標指的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在本節課上必須掌握的學科知識點。
能力目標指的是學生在本節課上對知識掌握必須達到的能力層級。學生學習的能力是分層級的,例如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規定,高考語文要測試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鑒賞評價」這五種能力。教學是有規律可循的,從教學內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學科教材上的內容基本上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叫做「是什麼」,這層內容要求學生百分之百地讀熟、記准;第二層次叫做「為什麼」,即分析事物產生的原因或條件,是理論依據,是在探尋規律性的東西,這類內容要求學生在准確理解的基礎上能分析綜合,並能模仿運用;第三層次是「怎樣做」,即能靈活運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知識的遷移訓練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我們常說,教師既要把學生領進教材,讓他們學得懂,記得住,又要能把他們領出教材,讓他們學得活,用得好。「學得懂,記得住」,指的就是前兩個層次,「學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後進生、中等生、優秀生的分界線。後進生往往讀書不認真、不專注,在這三個層次的要求上,僅僅能記住第一層次「是什麼」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則是第一層次記住了75%以上,第二層次僅能達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書讀得死,第三層次只能掌握30%左右;優秀生則是第一層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層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層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和「四清」管理解決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要努力達到這三個層次的不同要求的問題。教師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記住「是什麼」、理解「為什麼」的前提下,知道「怎樣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是從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當中體現出來的,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是最終目的,這個目的的達到要靠教師的情感滲透去影響。教師上課是勞動,勞動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師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用什麼去感動學生呢?教師要把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學習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課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精神,沒有激情,無精打采,少氣無力,學生也會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師上課缺少感情,沒有親和力,不關心學生,不尊重學生,沒有微笑,總是板著臉,語言生硬,面無表情,結果造成課堂氣氛沉悶。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課堂上,學生對教師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眼中無學生,心中無學生,課堂信息反饋就等於零。2008年秋學段永威學校組織第二輪賽課時,有一位初中數學教師上完課,蔡林森校長在評課時問他:「你是老師還是軍閥?」這位老師和在場的老師們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長為什麼這樣問。蔡林森校長接著說:「你一堂課從頭至尾板著面孔,毫無一點感情,把學生當敵人,怎麼與學生溝通交流。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體現。」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思想、情感、心靈、智慧和知識的交流。教師要重視捕捉來自學生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教師的情感表現在對各個教學環節的精心組織上。例如:一上課,教師就要用一兩句充滿激情的話導入,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充滿激情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才會積極,興趣才會高,效果也才會好。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要求就體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上。教師要在「全體學生」身上做文章,每一個環節都要關注全體學生,要人人參與,人人發言,而不是只讓少數幾個學生發言。
教學目標很重要,那麼要怎樣確定教學目標呢?
操作要領:
(1)要明確具體、能夠測量。教學目標的內容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能力。下課時,用一份試卷就可以測量出當堂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是否達到,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容易測量,所以,教師每堂課只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由教師自己來把握,靠教師的形象、情感滲透來達到,一般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例如復習課的目標就比新授課的目標要求高,既不能重復新授課的目標,更不能降低新授課的標准。
(2)要准確、實事求是。即在廣度和深度上應與教材和課程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隨意拔高,也不能隨意降低。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知道」的,卻拔高為掌握、運用,要求掌握、運用的,卻降低為「了解」;要求熟讀的,又設定為當堂「背誦」,這些不實事求是、當堂不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沒有意義,就是搞形式主義。教師制定教學目標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到。
(3)語言表述要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內容不宜太多,一兩句話即可,要便於學生理解記憶。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其實也是對教學大綱確定的學科總目標的具體分解。如果每節課都能達到教學目標,那麼最終也就達到了學科總目標。
(4)出示目標的方式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內容簡單,就用一兩句話口頭表述,內容多的就用書面形式表達(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無論用哪一種方式出示目標,出示的時間都不能太短,應該讓學生聽完或看完之後還有思考的餘地。目標出示之後,教師一般還會用一兩句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緊張高效地投入自學。
(5)要始終圍繞目標實施教學,不能偏離。一節課,在有限的45分鍾時間內,師生要做最有效最有價值的事。有些教師上課隨意性大,經常「偏離教學目標」,他還認為是在創新。創新不等於「隨意」。每節課,教師都要不斷地問問自己,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我有沒有偏離教學目標?到下課之前,還要回應教學目標,看是否達到。
3、出示自學指導,簡稱「示導」。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為前提。指導不當,就會無序、無效、甚至把自學引入歧途。從傳統教學到新課程改革,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教師無指導。傳統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指導學生自學。
第二個階段是教師有指導而無效。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師開始重視指導學生自學,但是往往因為指導得不得法而影響了自學效果。
第三個階段是教師有效指導。在常年賽課的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一個規律,即能體現「五個明確」(明確「自學時間、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要達到的標准、教師檢測的方法及要求」)的自學指導就是有效、高效的指導,反之則是無效的指導。
例如,初中語文課上,教師有這樣一段自學指導:「請同學們認真朗讀課文,然後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鍾以後,指名同學上台板演。」這一段自學指導,話雖然不多,卻體現了「五個明確」:自學時間是「六分鍾」,自學內容是「讀課文」,自學方法是「朗讀」,達到的標準是「能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師檢測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學上台板演」,即把劃分的段落和概括的段意寫在黑板上。讓誰上台板演呢?老師沒說,人人都可能上來。這個自學指導要求明確,操作性很強,學生的自學就相當於是在作考前准備,因而就會緊張、高效。
操作要領:
(1)、要重點把握好自學的時間。課堂教學的管理,首先是對時間的管理,沒有時間要求,自學就變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自學時間,小學5分鍾左右,初中6-8分鍾,高中8-10分鍾,一般不宜過長,要讓學生緊張、快節奏地完成自學任務而不拖拖拉拉;時間也不宜過短,例如有的老師讓學生認真讀一分鍾書,既要求學生認真讀書,又只給一分鍾時間,學生還來不及認真讀,時間就到了。這完全是在搞形式主義,走過場,要讓學生有認真看書、思考的時間,因為看書是練習、更正、討論、當堂完成作業的前提,一定要講究實效。
(2)、在指導學生自學的內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舊知識與新知識方面不要平均用力,自學的內容重點是新知識部分,要抓住新舊知識相銜接的地方重點看。如果教材內容單一,一般一次性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根據具體情況分幾次自學,但每次自學之前都必須講清楚自學的內容、范圍和要求。
(3)、自學的方法。怎樣學得好就怎樣學。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做上「記號」,在答案下劃線,在重點詞語下加著重號,難點、疑點劃雙線或「?」號。可以質疑問難,但不宜邊讀書邊討論。
(4)、自學的標准。要明確自學以後達到什麼標准,是能模仿例題做習題,還是能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標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動力。
(5)、自學後的檢測。自學以後老師怎樣檢測,是提問,是做檢測題,還是板演,或者是動手操作,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來決定。有人做過一項實驗:兩周後我們大概還記得什麼。實驗結果表明,兩周後,我們說過和做過的事記得90%,我們說過的事記得70%,我們聽過和看過的事記得50%,我們看過的事記得30%,我們聽過的事記得20%,我們讀過的事記得10%。聽來的忘得快,看來的記得住,說過的做得來,做過的就會用。要重視24小時以後的知識保留度,教師要把提問與筆頭練習結合起來,既要說又要動手做,筆頭練習更容易暴露和發現問題。這些明確了,自學就變成了檢測之前的准備,也是考前准備,學生的自學就會緊張高效。還要鼓勵學生認真看書,比誰自學效果好,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學科不同,教師設計的自學指導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歷史、地理等常識課,教師主要通過設計好「思考題」來指導學生自學。思考題是一節課師生教與學的「路標」。出好了思考題,教學就會條理分明,中心突出,效果才會好。那麼,怎樣才能出好思考題呢?
操作要領:
(1)、吃透教材,緊扣教學內容出思考題。教師把握不好教材,出的題就沒有概括性、典型性,就會誤導學生,學生就會只找答案部分而不去通讀課文,結果學得支離破碎。所以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提煉成幾個問題,使教學內容問題化;每一個問題的答案有若干個要點(要教會學生抓要點),使問題答案要點化;每一個問題答案要點的表述要按一定的順序,使問題答案要點表述條理化。
(2)、將教學內容科學分類並提出不同的要求。前面講過,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一般都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書上有現成的答案,即「是什麼」,這類內容要求學生理解並熟練記憶;第二類是屬於「為什麼」,主要分析事物、現象產生的原因,這類內容需要學生動腦筋認真思考、分析、歸納;第三類是要求運用書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提高能力題。河南省中考近幾年實行政治、歷史開卷考試,學生可以帶課本、資料進考場,考的就是能力。如果只有前兩類題,那就會變成死記硬背,那就學偏了。
(3)、提煉出的思考題一定要有思考的價值,還要注意控制題量,題不能太多太碎(一般3-5題),不能大而空,要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便於學生理解新知識,找到規律,能夠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中心。每一道思考題都要對應著教學目標,思考題的問題解決了,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5)、要在上課之前先把思考題的答案做出來。不要等到檢測時,學生講了答案,教師還說不清是對還是錯。
以上這些准備工作都做好了,就為上一節高效的課奠定了良好基礎。出示自學指導以後,教師一般還會鼓勵學生開始自學競賽。整個輔助環節,在實際操作時,一般僅用一分多鍾時間。教師的功夫主要下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自學指導。教師在出示上述輔助環節的內容時,要指導學生調動一切感官,看、聽、想、記。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佔83%,聽覺佔11%,嗅覺佔3.5%,觸覺佔1.5%,味覺佔1%。所以看和聽尤為重要。
二、「先學」環節(15分鍾左右):
出示自學指導以後,進入第一個主要環節「先學」。先學分為兩步:第一步,學生讀書或看書(政、史、地為讀書找答案);第二步,教師檢測自學效果。
1、學生讀書或看書(自主學習)。
「先學」,是學生按照自學指導,從讀書開始的自主學習。學生自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看例題、讀課文、看注釋、做試驗、發現難點做記號、模仿例題做習題等等。文科一般是讀書,要帶著問題讀,邊讀書邊思考,語言類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一遍就能感覺出句子有沒有語病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解和表達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書,邊讀書邊思考,既要記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題,還要能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理科重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不同,學法也會有差異。學法不同是因為所要達到的目的各有不同。自學也是一種競賽,學生的讀書、看書就是在做賽前准備,也是考前准備,自然會緊張、高效。這樣訓練,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教會了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
學生自學時,教師干什麼呢?教師此時的任務主要有兩項:一是組織教學,確保人人專心自學;二是了解學情,發現問題,為檢測做准備。
操作要領:
(1)、學生自學時,教師以不幹擾學生自學為原則,一般不說閑話,不做閑事,不板書,不東張西望,不隨意走來走去,更不能離開教室。
(2)、要重視組織教學。組織教學從候課開始。永威學校規定每節正課上課前2分鍾有一個小預備,小預備鈴聲響時,有課的教師從辦公室走向教室,鈴聲落時,教師要像演員候場那樣站到教室前門口候課,關注並指導每個學生認真做好上課的各項准備,包括「思想准備(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為使自己在有效的時間里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首先要尊重辛勤培養自己的每一位老師,要從內心裡感謝每一位老師為學生付出的勞動。因此,每節課前,當任課老師出現在教室門口時,學生應馬上以喜悅的心情來迎接老師的到來,因為向老師學習知識的時候到了,千萬別錯過這大好的時機!一定要帶著崇拜的心情來欣賞老師的指導,這樣學習的效果才會好。千萬不要抱怨老師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好。人無完人,老師是人而不是神,學生想要的、符合自己標準的老師在哪?要指導學生盡快適應老師,當然老師也要盡快適應學生)、身體准備(健康的身體是做好一切的基礎。指導學生在上課前要注意吃好、喝好、穿好、休息好,不然,上課的時候或心慌火燎、飢渴難耐,,或大小便憋得慌,急著上廁所,或穿得太少、太多,不是凍得打顫,就是熱得發悶,或者睜不開眼睛直打瞌睡,怎能聚精會神地聽課與思考?所以,在課前要把這些問題都安排好,以提高課堂效率)、物質准備(課前要把上課所需的課本、練習冊、工具書、作業本、文具盡可能地准備充分,不要在課堂上一會借筆,一會找書,一會找橡皮,這樣不僅影響整個課堂紀律,而且干擾老師的授課和周圍同學的學習,也影響自己的學習效率),知識准備(搞好預習,課前要把本節新授課所用到的舊知識一一復習弄懂記熟,才有利於接受新知識)」這四個方面的准備,靜待上課。不要忽視了這些細節,一節課就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的。你優化了所有的細節,你就必然能獲得成功。
上課的禮儀結束後,教師先要用目光掃視全班,確認每一個學生都已十分專注地看著老師,聽老師講了,此時,老師再開口講話。決不要沒等學生坐穩,還沒有安靜下來,老師就開始講,這樣講是毫無效果的。
在學生開始自學時,教師要巡視、關注,尤其要關注後進生,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專注地自學,沒有一個學生游離於課堂之外。如果有學生遇到困難舉手求助,老師要馬上給以幫助,當然,不能幹擾其他學生學習。
以下的檢測、更正、討論、點評、當堂訓練等各個環節,都要精心組織好,這是取得上課成功的重要保證。
(3)、全面了解學情,了解學生自學進度,適時引導,為下一步的檢測和「後教」做好准備。
(4)、如果班內有學生基礎特別差,剛開始自學就學不下去時怎麼辦?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教會這些學生使用工具書,遇到生難字時就查工具書。如果查了工具書還不懂,那就用第二種方法:小聲問同桌(排座位時,讓優秀生與後進生坐同桌),會的教不會的。如果問了同桌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用第三種方法:舉手問老師。老師看到學生舉手時,輕聲走過去,小聲地給以解答,使後進生能夠自學下去。如果發現幾個學生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教師就要告知學生,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跳過去,到後教時再統一解決。
(5)、教師要對認真自學的同學表示出滿意的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後進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說上一兩句悄悄話,促進他高高興興地認真自學。
2、檢測自學效果。
「檢測」就是搞「學情」調查,就是考試。教師根據對學生自學情況的了解,在自學時間快到時,要問學生「看完的同學請舉手」。如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完成了自學任務,那就可以轉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未舉手,教師就要適當延長時間。
學生完成自學任務之後就及時轉入檢測。教師先要弄清檢測的目的、方法、內容和對象。檢測的目的是了解學情,發現問題。檢測的方法,一般以練習板演為主,這樣更容易暴露問題。教師檢測的內容就是學生自學的內容。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學情呢?教師在檢測時,應選擇後進生作為檢測的對象。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可以把培優補差落實到課堂上。教學就是要針對問題教,要解決問題,而發現問題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教師只讓優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會掩蓋問題,後進生的問題就不能在課堂上得到很好解決。如果等到課後再去補差,又會耗時費力不見成效。一般來說,好學生出錯的情況,都可以在後進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來。後進生答錯了,板演錯了,問題暴露了,教師對學情就心中有數了。
看書以後的檢測很重要,教師要精心設計檢測題。檢測題重在檢查自學效果,基礎性較強。教師要讓學生在讀書、做題的實踐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檢測題的目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了解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二是了解學生是不是真正看懂了例題,會不會模仿例題做題。那麼,該如何設計檢測題呢?
操作要領:
1、檢測題實際上就是例題的變形,其題型、難度應與例題相當,題量不宜過大,一般以兩三道為宜。
2、檢測題要緊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課後題。課後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例題類似的難度較小的題,這類題可以當檢測題用;另一類是綜合性較強的、需要聯系和運用過去學過的舊知識才能做的題,這類題可以作為當堂訓練的作業用。
3、檢測題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於了解學情,又要便於教師由個別到一般總結歸納。
板演練習是教師了解學情,發現問題的重要環節,一定要組織好。
操作要領:
1、上台板演的學生人數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三個人,這樣既便於教師安排,又便於講評歸納。
2、給板演的學生劃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學生只能在規定位置書寫,還要預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學更正和老師總結規律、歸納結論的位置。
3、明確板演的書寫要求:筆畫、筆順正確,字體大小適中,間架結構合理,格式規范。
學生在做檢測題時,教師干什麼呢?教師要做行間巡視,收集好、中、差各類有代表性的學生做題當中的錯誤,並認真分析是傾向性問題還是個別性問題,是屬於舊知識回生出的錯還是新知識未掌握出的錯,或者是粗心大意計算錯了還是書寫不規范的問題,對主要的傾向性的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下一步的「後教」作好准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根據學情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或者說是「二次備課」。學生做檢測題或者在板演練習時,教師不宜輔導後進生,因為這既不利於培養後進生獨立學習的習慣,也會影響全班同學獨立思考,緊張練習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自學輔導教學模式適合小學生課堂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