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討論的探究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後有什麼收獲
主要是生活與學習的結合,把教學生活化,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
㈡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包含哪些研究內容
小學數學課堂教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應變能力,積累處理學生生成問題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教師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創造性地整合、加工、運用教材,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教學學生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㈢ 說說自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不足有哪些
一、課前准備不足
1、沒有對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認真的研讀,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把握不到位,對本節課學生所要獲得的知識、形成的技能和數學能力的了解不夠准確,對知識的前後聯系、本節課知識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沒有很好地進行備課,所撰寫的教案的使用價值不高。
2、對教具、學具的使用沒有提前做好准備。如:有些教師在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連直觀教具都沒有準備。象這樣該使用教具的沒有教具可用,該動手操作、進行探究活動的沒有學具可用的現象非常普遍,以致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直觀——抽象、從簡單——復雜的認知過程根本無法實現。
二、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1、安安靜靜。小組合作學習時,由於布置的問題和任務缺乏探究性,結果學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從何說起。
2、熱熱鬧鬧。小組討論時學生非常活躍,爭先恐後,無邊無際地講述自己的看法,卻都不 理會別人的發言與合作學習的目標。
3、規規矩矩。小組合作實踐操作時,學生統一,規規矩矩地按教師布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按部就班,沒有自己的設想,行動和創造。
4、優生表演,個別學生休閑。小組合作實踐中,優生指揮操作,發表見解,匯報結果,而多數學生成了聽眾、觀眾、接受者,個別學生則趁機談天說地或玩起東西來。
㈣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一. 研究報告標題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研究報告
二. 課題界定
1. 綜合實踐活動課
這是一門非學科領域,是基於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它是基於學習者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點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從自身經驗中形成問題,從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2. 有效開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於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聯系自身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自、自主、主動學習,並在開放的探究學習情境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從而培養積極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 理論價值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推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多樣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性課程,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殊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為學生開辟了一條開放的學習途徑。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國內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國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綜合分析:西方發達國家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活動領域方面體現了「綜合」的特徵。但「綜合實踐活動」並不意味著任何一項活動都面面俱到,「綜合性」是相對的。國外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 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類型
主體探究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為中心,遵循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規范和步驟,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研究學習與設計學習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通過對有關問題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如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研究學習,學生一般都要提出解決有關環境保護的對策。
(2) 社會實踐學習類型
社會實踐學習的基本特徵是社會參與性,即,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參與到整個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徑主要有社會服務活動、社會考察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
(3) 生活學習型
生活學習一直是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的基本領域之一。生活學習是與學生生活能力、適應能力相關聯的實踐性學習。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與實施中,生活學習的領域已報包括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和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
2. 課題研究的意義:
數學實踐活動不是脫離學生所學教材的實踐活動,要使得數學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使數學實踐活動與平時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服務於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實踐活動存在於「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它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於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3. 課題研究的目標
(1)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及其實施策略。
(2) 構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教學摸式。
(3)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積累研究經驗,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全面實施打下基礎。
(4)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意識、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和諧發展。
四. 研究主要過程
1. 研究時間
(1) 申報階段(2011年8月-9月):認真選題,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 准備階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相關問卷調查、訪談。
(3) 實施階段:(2011年12月-2011年6月):選一個班級,在課堂教學中,堅持採取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多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措施,實驗一個月,邊實驗邊總結這樣的課堂教學具有的有效性。
(4) 總結階段:(2012年7月-11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鑒定。
2. 研究方法
注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
(1) 課程內容開發的途徑。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途徑:一是對現行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內容進行反思,了解其設計目的,挖掘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及學習過程中能夠體現相類似內容的素材.進行開發和利用;二是研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具備或尚需具備哪些數學知識、技能和素質,並鑒別和利用校外「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
(2) 課程開發的要求。
① 趣味性。要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確定數學活動內容。
② 實踐性。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應引導其廣泛接觸事物、盡量感知事物,使其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充分體現探索、嘗試和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
③ 啟發性。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啟迪思.維,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幹,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
(1) 實施策略的原則: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多樣化原則。
(2)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策略的路徑。
① 數學課堂教學。一是日常教學:深入發掘教材所蘊涵的綜合實踐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獲得真實的感受;二是配合教材:配合教材所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認真創設情境,精心安排活動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實踐探索的樂趣、綜合應用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 學科間的滲透與整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個學科之內,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其他學科相結合。
③數學社會實踐活動。在數學課程安排中.要讓我們的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書本、突破課堂,拓寬學習領域,開闊視野。學校、家庭、社區、大自然等,都是學生數學實踐的空間。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模式: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選擇和確定問題,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應經歷以下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時空,自主探究:評價反思,豐富體驗。簡言之,就是「問題一探究——反思」。它們有相對的靈活性。既可以貫穿於整節課之中.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之內,多次循環使用。在此模式中,教的活動包括組織數學活動、促進思維展開、喚醒學生潛能等;學生的活動包括觀察、操作、猜測、聯想、推理、交流等。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是認識活動的起點.也是研究活動的開始。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或「沖突」,將他們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問題意識,激發認知沖動。創設問題情境要凸顯以下四點,即:現實性、時效性、挑戰性、學科性。
(2) 提供時空,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空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中心環節。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以及活動本身質量水平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的成敗和優劣。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研究材料、確定研究形式、選擇研究方法。
(3) 評價反思,豐富體驗。
① 小組評價。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經常問學生:「你對其他同學(組)的研究成果如何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開展評價和對評價的再評價。這樣,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進學生在認同、批判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學會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
② 自我反思。即是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審視和反省:我是怎樣進行研究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什麼疑惑?這種審視和反省,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學生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饋,進而根據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於自己深刻認識其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形成認知結構,總結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 研究內容
(1) 根據小學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小學數學教學要求,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滿足學生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
(2) 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雖不同於數學課,但它也存在著一個教與學的問題.也有一個教學過程的問題。在教學中,主要研究如何構建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交流與合作:如何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活動、交流的條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 根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和小學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般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4)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中,探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研究,以改進教師的教、激勵學生的學。
五. 研究成果
1. 研究結論與成果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成長:
學生方面:
(1) 寫數學日記,做生活的有心人,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指導學生每周寫一篇數學日記,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敘述生活中經歷的事。
(2) 展示自己的作品,激起學生學習熱情
(3) 開數學班會:提倡「做中學」。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裕的時間、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做到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做中學、玩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方面:
(1) 著眼活動的實踐性,靈活運用實踐課的活動形式
(2) 記錄課堂中學生學習過程及教學反思,進行教學反思交流。
研究成果:
(1)《淺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指導策略》獲浦口區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附件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學生主體。本文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的需要出發, 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中教師的指導策略,使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2) 開展校級綜合實踐教研課《豐收的果園》(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附件2)
(3) 參加南京市網路培訓課程「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認識與實踐」的學習,經考核成績優秀,被評為優秀學員。(證書附件3)
2. 研究反思與展望
反思本課題的研究過程,我覺得:離理想化、規范化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有一定的距離,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1.對活動課組織教學的研究不夠。 實踐活動課更多的是強調直接經驗的獲得、強調學生的合作,加上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 這給教師的課堂准備、組織帶來了困難。如何加強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何去除「學生鬧而不聽」、「鬧而不停」的現象,我們在實踐中雖然也採取了一定的方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不是很理想,我們將在後續工作中將此作為研究重點之一。
2.課時不足的困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也有一些困惑。這種學習方式會受到教學目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局限。由於在課堂上更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索活動, 所以使反饋運用的時間相對減少,難以完成課時目標,課時不足將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新矛盾;在獨立探究中,有困難的學生還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和幫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這也將成為我們後續工作中的研究重點之一。
3、缺乏在互動中共進的意識。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師生雙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學生成為研究的行動者;學生自主地確定研究對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資料,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分析、探討和論證,進而得出結論。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總會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發現,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合作探究,進而把每一個「再創造」演繹得多姿多彩。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傳授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在課堂的多元「對話」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在互動中共進。教師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不斷反思、提升的過程。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自己的實際教學感受聯系起來,通過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來的各種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學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態性生成,同時也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專業水平。
㈤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質量的研究
傳統教材的課外作業都是機械化的、單一的模仿練習,這種練習已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為了思維、實現「再創造」上下功夫,通過課外作業能夠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給學生一片發展的天空.本人就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分層次設計,讓學生體驗成功.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可以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這是學生健康發展的起點.由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稟賦和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都有「露一手」的機會,必須採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業,摘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果子」.如:教學完四則運算一課時,我布置四部分的作業.
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師評價後,只要老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同時,我還鼓勵他們向創新題的作業挑戰,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在作業中,教師要樹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觀念,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體驗到成功,尤其是創新成功.
二、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麼活動的效率就高.但長期以來,由於接受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學生喪失了作業的興趣、學習數學的靈氣和創造的激情,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在作業設計中,必須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作業中集中注意力,並保持飽滿的熱情,從而提高作業的質量,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形成在快樂中做,在做中樂.
如:當學生學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後,我設計了兩道學生作業:
1、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能與不能圍繞成三角形).
師:請各學習小組拿出學具袋的三根小棒擺一擺,看一看能否圍成三角形.
實驗:用小棒擺一擺,看一看能否圍成三角形.
(1)學生擺,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2)匯報交流(有的說能圍成三角形,有的說不能——教師課件演示).
師:這是怎麼回事?請大家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師:可見,能否圍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條邊的長短有關系.
通過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動手擺小棒,動腦想一想,讓學生發現能否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長短有關,即有的能擺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擺成三角形,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2、應用深化、解決問題.
小剛想製作一個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現在有兩根小鐵條,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請你們幫小剛想一想,應再准備一根幾厘米的小鐵條,就能製作一個三角形的帆船?
學習方法:(1)小組活動:把你的想法和小組交流.
(2)小組匯報,說明理由.
(3)師生概括:再准備一根大於3厘米而小於13厘米的小鐵條,就能製成一個三角形支架的帆船.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發散思維活動中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在生活實踐中,讓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再好的知識也離不開實踐的檢驗,為了讓學生良好運用數學知識,我把課外作業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生活實踐題,引導學生找准生活的切入點,引導他們動手、動腦、自主探索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去看待、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學習《圓柱體表面積及體積》後,我設計這樣的生活實踐題:請你測量熱水瓶及杯子並記錄有關數據,製作熱水瓶和杯子的包裝盒,看誰設計得合理、漂亮.
這道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許多數學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認為生活實踐題的編制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興趣.
小學生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既要考慮共性因素,又要照顧個性的發展,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也要因人而異.及時分析和評價學生的作業,從中總結經驗,以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課外作業的質量效果.
㈥ 麻煩給我幾個小學課題研究的題目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學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3、學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輻射的實踐與研究
4、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藝體特長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研究
6、小學語文、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7、小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
8、在小學數學、科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
9、特殊學生過錯行為矯正研究
10、提高後進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1、小學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12、教輔資料有效利用研究
13、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的策略的研究
14、班級精神文化構建策略研究
15、課堂教學效應的研究
16、課堂教學如何開展對話
17、通過學生自寫評語以提高寫作能力的研究
18、如何管理班級活躍分子
19、從讀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0、不同類群學生的心理分析
21、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錯別字的研究
22、運用試卷分析策略提高學困生學習實效的探索研究
23、小學低段數學如何有效運用學具的研究
24、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
25、學生座位調換的研究
26、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板書的功效性研究
27、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
28、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研究
29、多給表現機會培養後進生自信心的實踐研究
30、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預習能力的方法
31、學生課堂發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32、提高學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33、課堂中有效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研究
34、新課導入方法的研究
35、學生「數學日記」操作策略研究
36、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37、小練筆在課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
38、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39、學生錯題集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業的研究
40、流動書吧對學生發展作用的研究
41、提高小學生預習效率的途徑的研究
42、農村留守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43、課堂懸念設置的研究
44、提高教師課堂評價有效性之研究
45、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
46、「課本劇」的編演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
47、教師在課堂中即時評價的行為研究
48、教師的行為表現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與實踐
49、身邊教育教學資源利用的研究與實踐 最好找幾個適合自己的作參考。參考前同事或朋友要些資料,如學生的生活條件、教學體制、思想認識等,對學生的情緒、性格與情感要多接觸,多感受。
㈦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1.課標關於有效數學教學的相關界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2.關於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課題組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組織和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的發展,包括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生智慧的發展;生成性的發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二)研究目的及意義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而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有差異,課堂教學低效。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重「結果」輕「過程」,練習欠精當,事倍功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過程簡短,全員參與性不夠);學力培養不夠,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課堂評價浮於表面,缺乏導向性和激勵性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我們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本研究著眼於以學生長遠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三)研究內容及假設1. 研究內容(1)學習相關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2)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理性分析;(3)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研究假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僅可以將國內外有關系統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中,實現已有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升值,還可以為其它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參考,帶動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一)相關研究成果國外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有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探尋。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還有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報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縱觀國內外研究,多是側重於宏觀理論研究,相對微觀的、可直接用於指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們進一步探究。基於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著力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二)研究理論基礎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3、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 「教學應當是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設置的問題應該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是合適的,所謂「摘挑子,要讓學生跳一跳」。如果問題設在現有發展水平區域內,學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對學生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但如果問題設在超過最近發展區,學生即使使勁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對學生也同樣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4、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准來看,發揮最有效的(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觀點,最優化最重要的標準是效果和時間,所有的教學行動都要使師生耗費最少的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負擔。5、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的理論要點:(1)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學習目標,區別僅是時間長短;(2)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總結性評價。三、研究設計(一)研究對象長安小學1-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六年級的3個班)的課堂教學。(二)研究方法1、文獻法藉助網路和有關書籍,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2、調查法對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進行調查,並作理性分析。3、實驗總結法主要是採用班級教學實驗研究,通過一定時期的實驗,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從中找出優劣,更好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研究實施步驟第一階段(2010年8—12月):准備和啟動階段的工作和成果1.制定實驗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組成員工作任務。2010年9月1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並對課題研究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負責;組織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由柳昌雨、毛自環、王懷偉、黃天壽負責;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黃天壽負責;在實驗驗證、個案分析中不斷完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黃天壽、楊艷、駱燁、周吉飛負責;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推出研究成果,並做一定范圍的推廣普及工作,形成結題報告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負責。2.理論學習反思。2010年9—11月,組織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重點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和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等。同時,還組織課題研究組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撰寫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參加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審活動。3.籌備舉行開題報告活動。2010年11月2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商量決定舉行課題開題報告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活動議程,並確定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課題開題報告會在長安小學舉行。會上,鄉中心校校長李縉鈄作動員講話並宣讀立項通知;課題負責人王忠穩作開題報告;鄉中心學校陳遠強代表評議專家組作評議;課題組成員付兵老師代表課題組作表態發言。開題報告會為課題組指明了方向,使參加研究的教師明確了任務。課題研究組依據與會領導和評議專家指導意見進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第二階段(2011年1—7月):研究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1.確定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2011年2月25日,為了使實驗研究順利進行,確保便於科學、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課題組對長安小學六年級的3個班分別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將這3個班的2010年春季學期統一抽測的數學平均成績分別進行對照,最後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中間水平的的班級確定為實驗對照班,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較高和較低的班級確定為實驗班。六丙班為實驗對照班,六甲班、六乙班為實驗班。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數學平均成績對照表年級 六年級班級 丙班(對照班) 甲班(實驗班) 乙班(實驗班)2010年春(實驗前) 76.5 78.5 75.5與對照班差距(實驗前) — +2 -1由上表可見,實驗前實驗班六年級甲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高2分,實驗班乙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低1分。三個班的數學成績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平衡發展水平,便於今後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2.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初步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課題研究組組織研究成員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並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的行為反思。
㈧ 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再者,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性思維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賞的一種解讀是:課題就是一個以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選題參考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5、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6、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7、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8、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9、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㈨ 論述在小學數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加強實踐環節的必要性
一、課程介紹
學習指南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學習方法指導、資源介紹、以及各種媒體配合等。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這門課是建立在數學和教育學的基礎上,並綜合運用心理學、認知科學、思維科學、邏輯學等相關學科的成果於數學教育的實踐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它的教學基本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是一門綜合性、獨立性很強的跨學科課程,它需要應用有關學科的基本原理、特別是有關數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並解決一系列教學上的問題。
2.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是一門思想性、理論性很強的學科,特別需要唯物辯證法的指導。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解決當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學實際問題。
3.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是一門發展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不斷充實新鮮的素材和原理。所以要使學生學會利用資料,善於總結。
4.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
5.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對數學美的鑒賞能力。
二、課程學習
本課程2005年春開設,現有的資源包括文字教材、錄像教材、流媒體資源、網上輔導等。為了便於學生自主學習、也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遠程教學的優勢、方便學生與中央電大教師的互動,我們將此課程的多種媒體進行整合,設計製作了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網路課程。
學習本課程的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專科層次的基礎知識,對小學數學教學情況要有所了解。
1.學習環節
①自學——在拿到本書時,先閱讀目錄,了解本課程大致內容,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按照星期來安排學習和復習。本通過網路課程中的課程導學所提供的教學大綱與考核說明來學習,抓住重點、難點。在學習每一章時,我們要求學生自學本章內容,通過自己讀書、思考、實踐,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學完一章後,總結本章內容,把不懂的問題集中起來咨詢老師。
②收看錄像——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到收看錄像中去。如果還沒有弄明白,在集中輔導時咨詢老師。
③集中輔導答疑——在前兩個學習環節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習點的集中輔導課來解決,積極詢問老師。多提問題,多思考,多請教,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④學習小組活動——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們建議學生組成學習活動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到學習點參加活動。本課程設計了三次活動,通過相互學習、幫助,來交流學習心得與經驗。學習活動要求記錄。
⑤形成性考核作業冊——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學習過程就顯得十分重要。本課程的形成性考核作業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十分注重實踐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章節作業後,一定要認真完成形成性考核作業,它是課程總成績的組成之一。
⑥課程實踐活動——學習小組活動設計了一次實踐活動,有條件的學習點可以多組織幾次,讓學生到學校去體會教學。雖然大部分學生來自教學一線,有一定的教學經驗與經歷,但如何把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是學習本課程最重要的內容,通過課程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來掌握課程知識是重要途徑之一。
⑦網路課程學習——本課程的網路課程是一個集多種資源為一體的網路學習平台。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與信息,還可以通過網路課程與中央電大教師、學習點教師、學生交流。學生可以大開眼界。
⑧期末復習——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最終要參加考試了。認真復習是迎接考試最好的方法。我們建議學生把章節練習、形考作業認真復習一遍,把不懂的問題集中起來咨詢老師或通過網路與中央電大教師交流,並在網路課程模擬測試欄目上測試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這幾個環節來發現還有哪些沒有明白。這樣,考試才能胸有成竹。
⑨考試——本課程的考試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兩部分組成,學生只有在完成形成性考核作業後才能參加考試。
2.學習建議
①每周自學三天,每天2小時。開始學習新一章時,先預覽本章有多少內容,每天至少學習多少。
②學完每節後認真完成練習以及形成性考核作業。
③堅持參加每一次的集中輔導和答疑。
④收看錄像節目。
⑤積極參加班級的學習小組活動。
⑥在網路課程章節概述欄目中我們設計了每一章學習建議,包括時間安排、內容中難點、媒體使用等。
3.班級小組活動建議
本課程安排3次小組活動,具體如下:
①第一次活動(第二周進行)
活動內容:每班成立學習小組並討論
要求:小組成立、自我介紹、相互留下聯系方式、記住省級電大、縣級電大、鄉級學習點老師的聯系方式、選舉小組長、每人每次做好活動記錄。
討論題:
(1)通過一周的學習,能否適應遠程學習方式?有何感想?有何困難?
(2)談談你對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你的本課程學習計劃。
(3)如何互相幫助?
作業: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②第二次活動(第八周進行)
活動內容:與當地有經驗的一線教師和專家座談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解決。
討論題:
(1)當地小學數學教學現狀與學生學習情況。
(2)存在問題。
(3)如何運用本課程的教學理論指導實際教學?
(4)教學研究還應注重哪些方面?
作業:記錄座談要點。
③第三次活動(第十七周進行)
活動內容:課程學習還存在哪些問題?章節練習、形成性考核作業還有哪些不懂?
討論題:
(1)介紹自己的作業情況。
(2)計劃如何安排復習、考試?
(3)對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作業:將未解決的問題郵給中央電大主持教師。
4.集中輔導
建議本課程安排6次集中輔導、答疑,學生隨時收看錄像(24學時)。24學時錄像內容如下: 序號內容1小學數學的學科性質2小學數學的課程結構與目標3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4小學數學的認知學習類型與過程5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6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7小學數學學業的評價8兒童對數學概念的學習9兒童對數學運算規則的學習10兒童的空間幾何學習11發展兒童數學問題解決的基本能力12小學數學統計初步知識學習的組織13關於兒童數學學習的能力的差異性問題14關於探究性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問題15關於小學數學認知建構的問題16關於現代課堂學習中教學組織策略的問題17體驗——幫助兒童構建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之一18依賴直觀與經驗是兒童空間觀念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19分類、排列等操作活動——幫助兒童形成統計思想的有效途徑之一20情境與問題導入——小學數學規則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21情境激疑與自主體驗——兒童形成數學概念的有效策略之一22任務驅動——現代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數學組織策略的特點之一23表象過渡——幫助兒童建立數學概念的有效策略之一24藉助對數的意義的認識——幫助兒童建立對運算規則意義理解的有效策略之一5.網路課程輔助學習
本課程的網路課程是整合了多種資源重新設計製作的網上資源,學生可以在自學文字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學習網路課程來進一步提高對本課程的掌握。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網路課程是一個資源極為豐富的網路資源,它包括諸多欄目,多個學習渠道,多種媒體資源,在設計上它根據學習特點,逐步深入,循循誘導,特別是協作學習欄目、案例分析欄目、臨床分析、開拓視野欄目為電大網路課程首創,開辟了網路學習新天地。下面我就各個欄目作一個簡單介紹。
(1)章節概述:包括四部分內容。(i)內容導學。對本章學習內容進行簡要知道,給學生理清思路。在表現形式上採用豐富的Flash展示,提起大家的學習興趣。(ii)概念圖。對本章的內容體系,用圖形的方式串起來,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iii)學習安排。學習本章節要達到的目的、本章節的學習時數、學習順序、參考資料的推薦等。(iv)學習建議。向學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議,對學習本章節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先解答,使得學習更為有效與優化。
(2)學習內容:內容體系的展開講解。將章節內容劃分成若干模塊,模塊按節展開,模塊中的內容就是節中的重點、難點內容講授,可以按問題來進行。每個模塊通過超級鏈接都可以鏈到視頻課堂相應的專家講課,在那裡可以聽到比較系統的講解和輔導,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在學習內容中涉及到的名詞,通過做熱鍵的形式,鏈接到FAQ問題庫中。在學習內容中,還包括本章節的背景知識,其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相關理論與案例,涉及到的人物的介紹,國際上對此的評論等,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學素養,這部分內容將以熱鍵的形式表現。比如涉及到學習模式時,我們在授課內容中要涉及到這種模式產生的背景,就通過熱鍵來展示它的內容。在學習內容的最後,要解決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整個學習內容用動畫、圖畫、文本、照片等形式來實現,避免大篇幅文字。
(3)協作學習:針對每章設計一個活動及活動安排等信息。每個活動安排一個電子作業,要求參加的學生共同完成並提交活動成績,供教師與其他學生分享,教師對活動成績進行評價以形成網路學習成績。協作學習的具體設計:學生注冊登入,進入某一活動進行編號(例如, 活動1的編號范圍為15個,三個人為一個小組,參與活動1的某個內容。將5個小組的活動成績進行綜合就算完成活動1),教師隨時跟蹤、提示並及時公布評價。
(4)章節練習:做練習、做作業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環節,它既是對學過知識的復習,加深理解的過程,又能夠檢驗學習的效果,是保證網路學習、遠程學習,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欄目採用自測的形式,可以提交,目的是檢驗學習效果。這個欄目要求地方電大責任教師積極參與,每章將指定1----2位教師負責,查看測試情況,並根據測試結果為學生提出自學建議。章節練習以主觀題為主,在設計時注意引導,教師給出的點評要包括學習提示、思考途徑即參考答案。學生作業提交給指定教師供批改,形成電子作業檔案庫。
(5)案例分析: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習、領會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教學能力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習內容進行完之後,通過對教材上的工作坊案例的分析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達到學以至用的目的。這一環節將設計成交互的,講的過程中不時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作出選擇或判斷。這樣,一是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二是提高學習的興趣,盡量減少在電腦上大量閱讀文字後,無法集中注意力和煩躁情緒的產生。本欄目除文本、內容交互外,還可以鏈接專家的視頻輔導、FLASH動畫和圖畫等表現形式。
(6)作業講評:針對章節作業中存在的比較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評,內容將根據新出現的問題隨時更新。表現形式設計成文本配上錄音、圖畫或動畫。在這個欄目中,將請地方電大老師根據平時上課過程中、作業批改中出現的比較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評。欄目內容隨時更新。
(7)動態信息:包括本課程教與學等信息。
(8)課程導學:介紹課程的教學大綱、實施方案、考核說明、學習計劃、教學資源,講解各種資源的作用,各種媒體的使用建議,以及專家對課程的學習輔導與考試輔導,用文本、圖畫和視頻來表現。
(9)視頻課堂:將本課程的IP課件、直播課堂、錄像教材等視頻資源整合,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
(10)臨床分析:針對教學出現的常規問題進行分析。這是來自教學一線的經驗,是專家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整理出來的案例。內容為典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病例」,在設計上首先呈現病例,然後由學生自行分析診斷,開出處方並提交給專家,經過專家會診後,若處方可行,則通過;若不可行,則專家給出指導要求學生重新開處方。在具體內容則上密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特點的案例,把整個教學內容串起來,把該課的精髓拎出來,實現學習的目的。用聲音輔以動畫來表現,並實現人機交互。
(11)模擬測試:包括在線模擬測試、試卷分析。模擬測試和試卷分析可以請地方電大本課程責任教師參與。此欄目內容可更新,並實現人機交互。
(12)常見問題:總結以往教學實踐中掌握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一些比較共性的問題,設計成類似「百問」這樣的問題庫,包括教材中的名詞解釋。題庫中的題目不斷充實更新,目的是方便學習者的學習,相對也會減輕教師答疑的工作量。
(13)開拓視野:本欄目包括專家論壇、案例設計、優秀課例。反映了當前小學數學課程的新概念、新要求、新標准。這些資源是中央電大師范部收集整理的。我們提供這些資源就是要讓基層教師、農村教師來共享。
網路課程多種媒體包括:
(1)文字資源
課程文字教材
課程輔導教材
案例分析教材
教學臨床分析
其他教學資源
(2)視頻資源:
音像教材——音像教材以系統講授為主,並結合典型的優秀教學案例重點講解與評析。錄像教材共24學時。
專家論壇——以視頻為載體(IP形式),請我國著名教學專家講解當前數學教學熱點問題。共4學時。
IP課件——以視頻為載體,講授每章節的學習方法與作業評析,共17個。
直播課堂——此課程為網路視頻資源,以課程輔導和考試輔導為主。課程輔導包括重難點解釋等內容;考試輔導包括考試內容、考試形式、考試題型、重點輔導等。共為2學時。
案例分析——以視頻為載體,分析每章的工作坊內容。共13個。
拓展閱讀——以視頻為載體,講授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新概念、新要求、新標准等內容。共40學時。
網路課程對學生而言,不失為一個豐富的學習平台;對教師而言,不失為一個與學生交流的工具,它克服了多年來中央電大教師與學生無法直接溝通的弊端,為完善教與學奠定了基礎。
6.拓展學習與研究
對廣大小學教師來說,學習本專業課程,特別是本課程,不僅僅學完就萬事大吉了,要提高教學水平,還需不斷學習與研究,並在今後實踐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我們建議學生在空餘時間里,讀以下書籍、雜志並瀏覽相關網站:
(1)書籍:
張永春主編:《數學課程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弗利德曼著:《中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學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Paul Ernest著:《數學教育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楊慶余等編著:《現代數學思想方法》,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楊慶余主編:《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劉鳳翥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楊慶余著:《小學數學教學臨床案例分析》,上海音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D.A.格勞斯主編:《數學教與學研究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孔企平主編:《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馬雲鵬等編著:《數學教育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戴再平編著:《數學習題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玉仁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張華主編:《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馬雲鵬主編:《數學教育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陳向明著:《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弗賴登塔爾著:《數學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Sternberg等:《思維教學》,中國輕工出版社,2001年版。
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利明編著:《現代教育技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美)小威廉姆E多兒:《後現代課程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邱學華主編:嘗試成功的學習——嘗試教學實驗研究20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荷蘭]弗賴登塔爾著:數學教育再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荷蘭]弗賴登塔爾著,陳昌平等編譯: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雜志:
數學通報
數學教學
課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