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的教育狀況
美國的教育狀況
(1)教育體制 美國的教育體制是:小學和中學共12年,其中小學4年(6歲入學)、初中4年、高中4年;獲得高中文憑後,高等教育為8年,即兩年得准學士學位,再兩年得學士學位,再兩年得碩士學位,再兩年得博土學位。獲博士學位之後再攻讀博士後學位及專業後的學習與研究的學位。
(2)教育管理 美國教育制度的一個特點是權力分散。憲法沒有規定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權力分配。據憲法修正案第10條,「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因此,教育和組織管理教育的任務,一直由州政府辦理,由州政府教育組織或機構掌管。聯邦政府在教育上負有鼓勵、資助及領導的責任。國會可為教育撥款,但不能直接管理和控制教育。聯邦政府在撥地建校時可幫助各州。聯邦政府負責教育的部門是衛生和教育部。美國各州一般不願接受聯邦政府資助,以免受聯邦政府的控制,除非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無力負擔教育費用時。資助教育事業方面,1965年國會通過《中小學教育法案》後,聯邦政府撥付了13億美元中小學教育經費。尼克松、福特和卡特總統執政時也加強了對教育的資助。1965年聯邦政府教育撥款為40億美元,1975年已增至165美元。1994年聯邦政府教育開支508億美元,占聯邦開支的3.4%。州政府任務是負責本州教育,各州政策措施均不相同,州設教育廳、教育管理委員會和學校督察監管學校教育事業。州議會制訂州內公、私立學校法律。由州教育廳和「學區」(全國有3.5萬個)主管當局負責執行。州教委會依據州有關法律制訂教育方案,如分配學校經費、審定教師資格、教科書等。委員會委員由地方議員推舉或州長委任,任期2—6年,主要負責人為教育總監或州教育長官,可選舉或由州長委任,任期1—6年,負責管理州內學校。1990年美國成年文盲仍佔4%。
(3)教育經費 美國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一、維持公立小學及中學的款項一般來自地方上對不動產徵收的學校稅和州政府根據各校在校學生人數分別撥給的稅款。美國公立小學和中學的學生通常不必付學費,但須付少量的書費及雜費。二、公立學院和大學經費主要來源為州政府從稅款中撥出的款項;聯邦政府供給擴充圖書館及設施和進行學術性計劃用的贈款;地方政府單位的撥款,特別是撥給兩年制社區學院及市立大學的;向學生收學費以貼補教學費用,但公立學校學費通常比私立大學低得多;與政府機構、基金會及企業等訂立合同進行研究和服務所得的款項;校友、商業機構、基金會及其他方面的贈款,以及從這些款項累積而成的捐贈基金所得的收益。三、各級私立學校經費主要來源:向學生徵收的學費,通常比公立學校的高;地方、州及聯邦政府指定用途的贈款;校友、企業、基金會及其他方面贈款;為政府機構、基金會及企業等訂立合同進行研究和服務所得的款項。
(4)學習補助計劃 指美國政府有關機構對因經濟困難、受種族歧視或居住地交通不便等而未受教育的兒童、青年及老人提供學習的補助的計劃。主要有4種:早年教育計劃、發掘天才計劃、上進計劃、境遇不佳學生特別職務計劃。1965年衛生、教育與福利部的兒童發展局執行早年教育計劃,主要對象是小學生。20世紀70年代,政府一年為該計劃撥款約4750萬美元。發掘天才計劃是對上中學時經濟困難但有特殊天才的人採取的,目的是鼓勵他們完成高中學業。1978年政府為該計劃撥款980萬美元。上進計劃是從1966年開始執行的,主要對象是低薪家庭青年。由一些學校負責在暑假免費為這些學生開課以使他們能上大學。1978年政府為該計劃撥款4144萬美元。境遇不佳學生特別服務計劃主要幫助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在大學學習。1978年政府為該計劃撥款3060萬美元。為這些計劃提供師資的是美政府成立的教師工作團。
(5)成人教育 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大批公民參加成人教育。就業多年以後回校進修的人主要為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包括不少退休的人也重返學技進修。1976年美國就有2205所大專學院及大學提供成人教育,那年有880萬人參加成人教育。其中以學工商管理、教育、健康專業、美術、計算機、服務、家政科目的人數最多。成人教育一般為兩年制大學,約占報名修學總注冊人數的47.3%。進修人員中90%參加公立學校的課程,有些學院修讀成人教育的人甚至多於修普通正式學位的學生,但前者只修一門課程。美國政府支付基礎成人教育課程的費用,主要供超齡的學生回校修學年輕時沒機會接受基本教育科目,如數學、史地、寫作等。基礎成人教育的一個重點是少數民族居民,尤其是美國印第安人和黑人,拉美裔、亞裔也有。美其他成人教育有職業訓練中心、工業訓練班、函授,以及給學分的教育電視節目。
(6)殘疾人教育 1975年11月國會通過《為所有殘疾兒童提供教育法》,規定所有3至21歲的美國殘疾人均能獲得「適當的免費教育」。這種特殊教育要求適合個人需要;必須達到州級教育標准;必須遵循適合個人特點的教育方案。還規定:向所有殘疾兒童,提供教育和能使其受益於特殊教育的服務,如上學交通工具、說話療法、心理和咨詢服務等;對於殘疾兒童測試必須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不受種族或文化偏見影響;要為接受特殊教育的人訂出個人教育方案,方案中必須列明年度目標、短期教學目標以及為滿足其特殊需要而必須提供的教學服務;校區必須提供教學環境,從家庭起居的照顧到安排在普通教室里上課,不可將殘疾兒童安置在一個約束性較強的環境里,除非這對兒童本人有更多好處;兒童和家長權利必須受到保護。1986年,美國接受特殊教育和相應服務的殘疾兒童有400多萬。但18歲至21歲的殘疾青年接受特殊教育的人數增長最快。1986年國會通過了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的法案。現美國50個州都開展了特殊教育計劃。據美國政府公布的資料,1989年美國高等院校殘疾學生約16萬人,占高校學生的1.3%。現約75所四年制和75所兩年制高校開設綜合課程為正在攻讀學位而學習能力有缺陷的學生提供深造的機會。《為所有殘疾兒童提供教育法》及1973年的《康復法》都規定,不論公立或私立大專院校在錄取新生期間或其後,如果歧視符合規定的學習能力有缺陷的學生,將失去聯邦的一切資助。
(7)保育事業 在20世紀80年代前,美國大多數母親在子女入學前,都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看管或托他人照管,但80年代後大批婦女走上工作崗位後,美國的幼兒保育事業也掀起了高潮,其標志表現在興辦幼兒保育學習中心風行一時。到90年代初,美國已有40個州建立了這種中心,雇員在2萬人以上,每年營業收入至少在7500萬美元以上。幼兒保育學習中心同美國以往的托兒所、保育院有很大區別,目前已成為美國的一種企業形式。幼兒保育學習中心下屬許多托兒所。這些托兒所在發展孩子的體力和智力方面較一般托兒所,尤其是家庭托兒所更強。開辦這種中心要由國家發放許可證,下屬每個托兒所一般收100至150個幼兒,由中心總部每月發給學習教材,教材對每個年齡的班級活動都作好了安排。中心的保育員一般要求素質較高,有的州要求有高中畢業證書,但有的州則要求受過幼兒早期教育的專門訓練。幼兒入學的收費標准一般按兒童年齡大小不等,一般在每周60至80美元之間,中心主要爭取美國中產階層和勞動階層的家庭。近幾年也出現一些收費高昂,以上層社會為對象的幼兒保育院。除中心以外還有兒童專科學校和兒童世界學習中心等托幼機構,目前美國家庭托兒所仍然是最常見的形式,尤其對嬰兒和貧困家庭的兒童來說是這樣。
(8)公立學校教育改革 美國的公立學校在近幾年中進行了各種改革措施,主要有:一、過去在美國教育系統中,教員無權參與決策,因此教員的積極性很低。從1987年起,美國一些公立學校開始由教員參與聘用校長、制訂預算計劃和確定課程,如佛羅里達州多數公立學校均實行上述辦法。這種改革提高了教員對教學的興趣,增強了責任感。二、精簡機構。公立學校行政機構的膨脹阻礙了教育的發展。辦事拖拉、效率低和腐敗現象是對教育進行改革急待解決的問題。美一些學校近年來大力壓縮機構,例如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公立學校把行政機構人員精簡51%,1991年到1992年兩年間為該市節省各種經費開支1600萬美元。三、教員在職培訓。又如1992年密歇根州的霍爾特高中與州立密歇根大學協作,利用該大學在霍爾特高中為該校教員,尤其是教齡較短的新教員進行在職培訓。通過培訓,教師學員更認真教學,並提高了資深教員的地位。四、實行少而精的課程原則,過去美國高中必修課程過多,教學質量由於趕進度而無法保證,現各州均對此進行改革。五、採用新的學習成績測試方法。肯塔基州對全州14萬名4年級、8年級和12年級學生實行改革的考試方法,推動了教學和必修課的改革。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思考。六、獎勵傑出教員。在美國公立學校絕大部分教員薪水按執教年頭而不是按教學質量確定的。然而亞利桑那州森厄賽德中學等20個學校,實行按教學水平提薪晉級的改革,減少了教員人數,大大提高了教員的質量。七、改進技術設備,盡管有些地區很偏僻,由於改善了技術設備吸引了學生學習。如印第安納州的偏僻地區韋斯特菲爾德高中由於重視在技術設備方面投資,吸引了學生就讀。學校使用的教材多儲存在學校建立的技術傳送中心,中心儲存的資料能很快傳送到教室。先進教學設備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八、學生可選擇學校。過去學校都是採用就近入學辦法,現在允許學生跨區選擇學校,從而推進了教學改革,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九、適當延長教學時間。美國學校平均在校學習時間比日本少,一般每年平均只開180天的課。日本學生在校學習12年相當於美國學生在校學習16年。所以美國一些學校正在增加開課時間。
(9)高等學校種類 美國學校種類大致可分以下幾種,一、兩年制學院。即初級大學,也稱為「社區學院」。美國50個州內都設立。大部分是公立的,得到當地社區或州的幫助而興辦的。和四年制學院和大學比,費用較低。這種學院通常提供兩年的普通或文科教育,相當於四年制學院或大學的前兩年。修完可得文科准學士學位或理科准學士學位。也提供多種技術性及職業性訓練課程,大都兩年修完,可得應用藝術准學士學位或應用科學准學士學位。若干課程是一年或少於一年就可以修完,所得的是證書而不是學位。二、四年制學院。四年制學院往往有「文科學院」或「文科及理科學院」之稱。文學院的課程限於人文學科如語言、文學、哲學、藝術、音樂、文化史等,社會及行為科學如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如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細菌學、植物學、動物學等。從四年制學院比業後為文學士和理學士。三、大學。正式稱大學的學校都比其他各種高
等學校的規模來得大。它的文科和理科學院在文學科課程范圍和深度方面優於獨立的文理學院的課程。一所大學除文理學院外,還可以有其他可修學位的學科的學院。許多大學還設有專科學校,如醫學院、法學院等,同時另設各研究單位。一般地說,大學人數比四年制學院為多,設備也較好,教員擁有博士學位的也多。四、專業學校。同大學所設的專業學校之不同點在於不附屬於任何大學,大部分是私立的。進入這些學校,通常須先有學士學位,如進入牙科學院、獸醫學院或法學院,通常要修三四年才能得到專業學位。一般不鼓勵外國學生來美修這些專業學位。
(10)高等學校校歷制度 指有關學年中學期的遠見定。美國高等學校有三種通行的校歷制度;一、學期制(Semester)。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即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每個學期約有15周的教學時間和1周的大考時
間。秋季學期為學年的第一個學期,通過從8月底或9月初到12月;春季學期通常從1月到5月底或6月初。大多數學校在3月初或4月初有1至2周的春假。二、學季制(Quarter)。每學年分為四個學期,即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四個學期,每個學期約有10周的教學時間和1周的考試時間。秋季學期為學年的第一個學期,通過從9月底到12月中旬;冬季學期從1月初到3月中旬,春季學期從3月底到6月初,夏季學期從6月底到9月初。多數學生只學完其中的三個學期,另一個學期(通常為夏季學期)作為假期。三、三學期制(Trimester)。每學年分為三個等長的學期,即秋季、冬季、夏季三個學期,每個學期約為15周的時間。秋季學期通常從9月到12月,冬季學期從1月到4月,夏季學期從5月到8月。美國高等學校的上述三種制度都提供多種不同的暑期學習計劃,主要是為在夏季修讀課程的中小學教師和希望快速修完學位或補考的學生設立的。學習時間約6到8周,個別的暑假學習時間可達10到12周。實行學季制的學校常在夏季學期安排一個完整的課程。
(11)學校的種族隔離 在美國歷史上對黑人的歧視現象相當普遍,黑人學生和白人學生分開上學的現象並不限於南方諸州。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種情況雖有明顯改變,但黑白學生分校現象仍然存在。美國法律規定,學校和其他設施黑人和白人「分開但是平等」,但實際上為黑人設立的學校通常比較差。1954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分設黑人與白人學校不分憲法,各州也規定所有學校和設施須為種族合並性質,但由於種族歧視偏見,這一方針並沒有真正貫徹實行,在一些州仍另設黑人學校。除黑人學校外,印第安人也另設學校上學。
(12)富布賴特教育交流計劃 美國與其他國家教學與研究人員互相交流的計劃。1945年9月由參議員威廉·富布賴特提出,1946年杜魯門總統批准。到20世紀90年代已有120個國家參加該計劃,參加人數15萬多,其中美國人5萬多。實施該計劃對美國與各國之間在文化、思想方面產生了影響。現在該計劃經費主要來自國會每年對美新署的撥款,另外美國政府以及參加該計劃的其他國家分擔一部分費用。
(13)實用主義教育 一種教育理論,由美國實用主義者、教育家杜威所倡導。主要論點是,「教育即生活」、「兒童即中心」;「教育的目的存在於個人經驗改造的過程中,不應有外加的目的」;「學校是兒童獲得經驗的場所,教育應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服務於實際活動」,主張把教學過程中心從課程和教材轉到兒童本身。實用主義教育20世紀初流行於美歐國家。
(14)設計教學法 實用主義教育的一種教學制度和方法,由美國威廉·基爾帕特里克等提出。主要特點是:以學生自發地決定學習的目的和內容,用師生共同設計出單元活動(如慶祝節日、養蠶、開布店、娃娃過冬等)代替課堂教學、打破科目界限、摒棄教科書,從實際生活情景中獲得知識。設計種類有:建造、欣賞、問題、練習等。設計教育法從兒童興趣出發,強調狹隘的生活經驗,把全部教學工作的組織都服從於實際活動,削弱系統知識的傳授,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中「教育即生活」、「兒童中心主義」等觀點的具體體現。
(15)道爾頓制 一種教學制度。1920年由美國海倫·帕克赫斯特在馬薩諸塞州道爾頓市道爾頓中學所創立,故名。它打破課堂教學的形式,不用課程表,反對系統嚴密的課程,以各種作業室為學習場所,以學生需要為中心的各科作業綱要為學習內容。學生分別與教師訂立學習公約(規定作業的范圍和時間),按學生自己的興趣自由支配時間,在各作業室完成書面作業,作業室分配任課教師作顧問。作業完成後,經教師考核認可,更換新公約。進度快的可提前畢業。這種制度強調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
(16)教育機器 一種呈現程序教材的機械裝置。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普雷西設計,但當時沒有引起注意。50年代中期,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發表《學習的科學和教學的藝術》一文,強調強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並主張把教育機器作為一種方法,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強化。按此理論,他設計了斯金納型教育機器,受到教育界的重視。60年代,各種類型的教育機器在美國達一百多種,並流行至英、法、蘇、日等國。通常分為兩大類,一為普雷西型,它用旋轉鼓或活頁呈現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反應鍵在多種答案中作選擇式回答,回答正確就進入下一個學習內容,回答錯誤則機器呈現同一個問題,直到回答正確為止。同時,錯誤還能被記錄下來。另一類為斯金納型教學機器,它設有一個小空框呈現學習內容,一個小空框給學生寫答案,另有一個設備在學生對問題作出回答後顯示正確答案以供比較。它的特點是:一、儲存和呈現學習內容;二、控制學生的學習行為,不能看前面和後面的學習內客;三、學生作出回答後,能顯示正確答案或把項目推進,表示這一項目已經完成;四、部分機器能記錄學生的答案並計算錯誤數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些國家中教育機器已發展到計算機輔助教學。
(17)美國家長教師會 專門致力於兒童教育、保健和安全的最大、最有影響的志願組織,協會會員來自全國各地,如今已有640萬人。1897年2月17日成立。創辦人菲比·阿珀森·赫斯特和艾麗斯·麥克萊倫·伯尼。全國代表大會會員人數不斷增加,1987年入會人數近30萬。該會被認為是推動美國兒童教育工作的一支力量。該會第一次在華盛頓舉行會議時有2000婦女和少數男士參加,當時稱「全國母親大會」。大會提出的目標有以下幾項:促進青少年和兒童在家庭、學校、社區和宗教場所的福利;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確保制訂必要的法律以保護青少年和兒童;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系,使父母和教師可以在教育青少年和兒童方面密切合作。這些目標至今仍未改變。該會自成立以來在以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確保童工法的制訂;支持公共義務教育;建立全國公共保健服務;促進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組織和發展學校圖書館;建立少年犯罪司法審判制度;制訂全國學校午餐計劃;支持成立聯合國以及注射脊髓灰質炎疫苗試驗等。近幾年,美國一些地區家長教師會會員正致力於校區的劃分和發展。如加利福尼亞州的家長教師會正爭取改變該州教育預算最高限額。1987年以來,該會會員增加最快,其中加利福尼亞州到1990年增加6萬人,總數達120萬。到1990年在全國共有2.63萬個地方分會。總部設在芝加哥,它為地方分會制訂計劃印發材料。地方協會負責收取微小的會費,將一部分上交全國協會,以作為制訂計劃和印發出版物之用。?
(選自戴增義等《西方七國知識辭典》)
㈡ 教育科學研究技能主要包括哪些 進行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的學術價值
⒈一線教師為什麼要進行課堂觀察——
⑴課堂觀察是一種課堂教學研究最經常、最基本的方法。
⑵課堂觀察是適合研究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方法。
⑶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⑷課堂觀察能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依據。
⑸一線教師進行課堂觀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歸根結底:改進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課堂觀察」是指教師通過對日常教學工作的觀察,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旨在共同探討一些具體的課堂教學方面的問題,經歷一種合作、對話、探究的專業體驗,從而提出一些對教學工作有幫助的建議。「課堂觀察」是一種科學工作方法,也是一種專業學習活動,同時還是一種合作研究活動。「課堂觀察」立足於教師的教學實踐,通過教師之間的專業合作,解決問題,分享經驗,並輔以專家的理論指導和幫助,能有效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⒉一線教師進行課堂觀察的理念——教師的「課堂觀察」是什麼,即准確定位教師的「課堂觀察」的問題。課堂觀察對中小學教師來說意味著什麼?筆者認為它既不能等同於教師工作中的日常話語交互形式——「聽課或評課」,也不能等同於專家所謂的「課堂觀察」。
他們的不同主要在於目標指向。教師日常工作中的聽課往往與評課聯系在一起,聽課與評課的目的是為了對他人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因而聽課活動更多的指向他人;而中小學教師的課堂觀察,是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藝,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專家所進行的課堂觀察,一般以認識課堂、揭示規律、建構理論為目標,具有極強的理論指向性。教師進行的課堂觀察,則是以提高實踐智慧為目標,有著極強的實踐指向性。因而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課堂觀察應是以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技藝為旨歸,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情境中進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構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
(四)課堂觀察的由來
課堂觀察源於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作為一種研究課堂的方法,發展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貝爾思於1950年提出的「互動過程分析」理論,他開發了人際互動的12類行為編碼,並以此作為課堂中小組討論的人際互動過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種程度說,貝爾思的研究拉開了比較系統的課堂量化研究的序幕。而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於1960年提出,後經他自己不斷修正的研究成果:課堂觀察「互動分類系統」,即運用一套編碼系統,記錄課堂中的師生語言互動,分析、改進教學行為,則標志著現代意義的課堂觀察的開始。隨著科學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完善,編碼表、項目清單等科學、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錄音機、錄像機等媒體技術的發展,豐富了課堂觀察的手段與技術,使課堂觀察更具可操作性。但是,量化的課堂觀察在加深對課堂教學的描述和認識的同時,也無法克服它純技術的缺陷。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種志研究」(參見注釋)等質性研究方法開始走入課堂觀察。完整的文字描述(也叫「課堂素描」)呈現了課堂全貌,使原本被剝離出來的課堂事件、課堂行為回歸情境本身,研究者利用個人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可以更好地理解課堂、詮釋課堂。今天,人們探索、追求著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的融合。兩種性質不同的研究取向,從不同層面和不同方向豐富和充實了課堂觀察。兩種取向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已經成為課堂觀察發展的主流趨勢。
注釋:「人種志研究」—— ①定義: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交互作用」的實地調查研究。試圖在研究現場發現有意義的東西。可以應用於各種情境。②適用性:尤其適合於對社會群體、個體與群體所處的背景以及人際交往過程的研究。它是研究者在現場進行長期的觀察、訪問、記錄,針對所選擇的場所、針對自然發生的對象而作的研究。
㈢ 美術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就業前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可見「實踐」在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平時說理論聯系實際,即我們要接受新的知識獲得新的技能,僅憑口頭說教是不行的,必須得通過實踐。
對於美術的學習也是這樣。首先我們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即通過美術的學習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通過學習個體即學生本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來體驗美術活動和樂趣。
而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藝術實踐的能力卻可受到內在及處在諸多因素的影響。
其一,個人興趣是學生藝術實踐的源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個領域非常熱愛的人,必將對這一領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美術教育,而出類拔萃者則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苛求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一名畫家,因為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基礎教育,只有在整體培養的基礎上去發現,挖掘其具有藝術素養的學生,使其在文化修養提高的同時,藝術天賦也不至於被埋沒,丟失,這就需要課余時間多向這一方向傾向,以不至於象古時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視學生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主導地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解放思想,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這就要看教師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讓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初中美術的教學中,我也嘗試過讓學生主動的觀察事物,表現事物,
讓他們體味其中的樂趣。而學生自身的頑皮性和依賴性以及意識形態的不成熟性,成為他們自主學習中的最大障礙,長期以來被動的接受,不動腦思考,老師布置點我完成點的思想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根本不會去挖掘教材之外的東西,也根本不會顧及課程的延伸與關聯。因此,此次新課改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徹底地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力軍,能夠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性學習。
其三,在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為重要成的前提下,學生藝術實踐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一堂寫生課中,我把學生分為四組,讓他們統一到操場上,然後分散,每個同學自己去找寫生對象。安排好任務後,我說三十分鍾後檢查,然後看了看錶,再看同學們,他們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畫紙咬鑽筆,我說開始呀,他們仍無動於衷,一個大膽的學生突然說:老師,操場上空盪盪的,畫什麼呀?我說:同學們,仔細看看,咱們操場上有什麼呀?同學們都說,藍球架,單杠。我說,再往四周看看。「有樹,房子。」同學們都異口同聲,我因勢利導,:「第一組畫藍球架,第二組畫樹,第三組畫房子,第四組畫自行車。」同學們都找到寫生對象了。於是便分散開來,針對自己的寫生對象開始觀察了。通過這次課堂寫生實踐,我發覺到了老師指導作用的重要性。我們一方面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前提下,對於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正確引導,組織也不容忽視,因為我們必定受過專業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也相對形成,所以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必須從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角色。
美術課是門技能,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審美能力的提高,藝術修養的形成,重要通過學生的藝術實踐來親身體驗,因此,新的課程改革也賦予美術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務,要求廣大美術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對學生們實施教育,並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師,搞好課程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創造力,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國際競爭力的。
㈣ 學前教育專業有哪些課程
隨著我們家庭生活條件變好,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投入也是越來越多;對於孩子們來講,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接受除幼兒園、學前班以外,其他培訓機構的學前教育。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使得學前教育這個專業,成為了當下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報考,而且通過學習學前教育,能夠讓自己在畢業以後,順利的找到工作。
除了以上兩方面的課程學習以外,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從業者,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才藝知識,如唱歌、跳舞,以及畫畫。
㈤ 教師必讀書目
教師必讀100本推薦書
新世紀教育文庫——教師必讀書目
--------------------------------------------------------------------------------
1、《大教育家孔子》
2、《陶行知教育讀本》
3、《葉聖陶教育讀本》[《教育與人生》(葉聖陶)]
4、《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5、《愛彌爾》
6、《給教師的建議》
7、《活教育與死教育》(陳鶴琴教育讀本)
8、《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
9、《教育過程最優化》
10、《新教育之夢》(朱永新)
11、《圖說中外教育史》
12、《教育——財富蘊藏與其中》
13、《素質教育學習提要》(教育部編寫)
14、《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
15、《向孩子學習》
16、《愛心與教育》
17、《教育的奇跡》(主編朱永新)
18、《第五項修煉》
19、《寫給你——親愛的老師》(《中小學教師讀本》)(自編)
20、《名人的教學生涯》(自編)
21、《泛舟誨海》
22、《新教育理念》(袁振國,教育科學出版社)
23、《愛心育人》(斯霞)
24、《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
25、《我的教育思想》(於光遠)
26、《中國教育改造》(陶行知)
2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28、《帕夫雷什中學》
29、《3分是怎樣消失的》
30、《終身教育引論》(作者朗格朗,法國成人教育家,終身教育理論的積極倡導者和理論奠基者)
31、《教育的經濟價值》
32、《創造性思維與教學》
33、《科學家論教育》
34、《回答未來的挑戰》
35、《青浦教育實驗》
36、《智力因素與學習》(燕國材等)
37、《成功智力》(斯騰伯格)
38、《教育詩》
39、《大教育論》
40、《教育漫話》
41、《普通教育學》
42、《審美教育書簡》
43、《教育論》
44、《科學與教育》
45、《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
46、《民主與教育》
47、《教育理想與信念》(肖川)
48、《中國當代教育隨筆選》(自編)
49、《情境教育》(李吉林)
50、《順生論》
51、《中國教育名著讀本》
52、《中國教育思想史》
53、《外國教育思想史》
54、《現代教育學基礎》
55、《西方教育名著讀本》
56、《學習理論》
57、《教育研究方法》
58、《中外教育實驗》(自編)
59、《有效教學模式》
60、《兒童發展》
61、《德育新論》
62、《現代教育管理》
63、《現代心理學原理》
64、《教育心理學》
65、《早期教育與天才》
66、《學校心理咨詢》
67、《教育與綜合國力》
6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科教師必讀》
69、《教育與心理測量》
70、《中國教育家評傳》
71、《外國教育家評傳》
72、《中國著名教師訪談錄》(自編)
73、《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錄》
74、《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
75、《中外教育小說選》
76、《中國教師讀本》
77、《中國校長讀本》
78、《中國班主任讀本》
79、《科學技術前沿》(宋健)
80、《中外教育詩歌讀本》
81、《中外教育故事讀本》
82、《中外教育散文讀本》
83、《中外教育格言讀本》
84、《中外教育漫畫讀本》
85、《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毛蓓蕾)
86、《中小學精彩教育教學設計大全》(建議編寫這本書)
87、《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蘇聯,阿莫納什維利著,教育科學出版社)
88、《教室的革命》與《到教室里找什麼》(美國)
89、《中國著名教育家講演錄》(自編,福建教育出版社)
90、《向瑞吉歐學習什麼》(《兒童的100種語言》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
91、《教育過程》(美國,布魯納)
92、《明日之學校》(杜威著,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93、《討論式教學法:實現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布魯克莫爾德等著,羅靜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註:研究表明,討論式教學最早是由中國提出,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編一本中國的討論學)
94、《課程改革讀本》(自編)
95、《教科研手冊》(自編)
96、《學校,別聽學校的》(德國,菲拉·費·畢爾肯比爾著,江蘇人民出版社,註:此書為德國中小學必讀書)
97、《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蘇聯,維果茨基,廣東教育出版社)
98、《和老師的談話》(贊科夫)
99、《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葉瀾著,建議作者更改書名)
100、《教師必讀書導讀》(自編)
㈥ 女生都適合學什麼專業
女生適合學的專業其實很多,僅僅只有很少一部分專業是偏向男生的,現在的大多數專專業其實都還是男女都屬可以學的,所以女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切實考慮自身的性格愛好等等。
如果你性格很樂觀積極且喜歡小朋友,那麼學前教育是個不錯的專業,目前二胎政策大量放開,就導致專業幼師的缺口較大。如果不是很喜歡小孩子,也可以選擇師范專業,這個相對比較穩定,固定時間上下班也不會太辛苦。
㈦ 做一個教師究竟有多辛苦
做一個老師究竟有多辛苦。如果你不接觸這個老師,這個行業你沒有做過?老師,你不會指導老師究竟有多辛苦。我本身就是一個老師。該說從早上六點鍾到晚上十點鍾,這個時間也是隨時都要去教室。從早上起床,學生開始晨讀,早讀早操。早飯。到。大掃除。然後到上課一天下來,你就是個腿,你就是轉個不停。到晚上學生睡覺就寢。一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特別是當班主任特別辛苦。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孩子的思想。都要老師去操心。
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成績
現在是大學生,我以前和你一樣,想學好數學,可是同學給過很多的建議,就不沒有多大的效果。不過後來是我自己慢慢尋找屬於自己的方法!
你現在要找的是自己在哪一面弱,並不是你要所有的都要從頭再來。節約時間很重要!
找到自己的弱點之後,你首先問老師有沒有好的經驗,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出自己的方法!
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要有數學模型,找到自己數學比較弱的地方,努力鑽研幾個好的數學模型!!
最後要加強和同學的溝通,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在溝通的時候大家的思想交融,會讓你有更深刻的印象的!!!
回答者: oycf2ling - 經理 四級 4-26 12:48
高中時我的數學不錯,或許學習方法還不錯,做過家教,把我的方法灌輸給他們,效果也不錯,希望也能對你有些幫助。首先學習數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概念,一定要把概念搞清楚想透了了再去做題,先做書後那些比較簡單的題目,等覺得自己對這個概念掌握的不錯的時候再去做比較難的題。其實只要你把基本概念大概弄清楚了,及格一般是沒問題的。其次,遇到有什麼不懂的題目,一定要問同學或者老師,把它搞清楚了,不然越積越多,你就會很困惑,也沒動力再學下去了。不要認為自己這些問題很簡單,如果去問老師的話,他會不會以異樣的眼光看我呢?會不會很不耐煩呢?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所有的老師都是喜歡勤學好問的學生的,你要抱著這樣的想法,不管這題目難不難,只要是我不懂的,那就是大問題!一定要多問別人!學習數學是個艱難的過程,一段時間內,從不及格到及格這個飛躍是比較容易達到的,但如果想要一下子學得很精通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你現在是離考是還有一段時間,我給你的建議是回頭把之前的教科書好好的看一看,把基本概念好好消化,老師總復習的時候好好的聽,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的走,堅持每天看基本概念和做相應的復習題,一周後做相應的比較綜合的題目,強度一定要夠,不下苦功夫,是不可能出成果的!一定要堅持,照著這個計劃堅持一段時間,相信你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變化!希望我的這些經驗能給你些許幫助,祝你成功!
㈨ 近兩年課堂教學,科研,進修以及在德,能方面的簡介怎麼寫
就是寫來近兩年在課堂教學、科學研源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比如參加哪一級課堂教學競賽獲得了幾等獎或舉行了哪一級別的公開課、觀摩課;在哪個刊物上發表了什麼論文、參加了什麼論文評比獲得了幾等獎;主持或參加了什麼教學研究課題或實驗……;
近兩年參加了什麼業務進修(自學也算),比如什麼學習班、培訓班、進修班之類;
德、能方面的簡介就是對日常的師德表現以及工作能力等相關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