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摘 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具體方法:一、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置問題主動探索; 三、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質素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愉快的環境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和鞏固。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創建一切條件,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設備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和諧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精心設置問題主動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習的實質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有所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有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慾望,促進他們主動探索學習。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時候,教師引導「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經過思考後可能會提出「西沙群島在哪裡?『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等」。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會發現以上問題的答案,此時學生就是主動探索者,課堂問題是為學習目標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檢測手段,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習進程幫助學生進步。在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練習的習題,幫助學生強化和學習知識,一些拓展題還能使學生對課外知識進行探究和積累。除此之外,在作業和練習中教師還要精心設置、巧妙編排讓學生在一種相對輕松的狀態下學習知識。有效的作業和練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三、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游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裡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斯霞老師講得好:「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新鮮感,感覺枯燥無味,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多運用教具如掛圖、錄音機、多媒體等。用聲音、圖片、視頻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展開學生豐富的想像。例如在教學《日月潭》這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學生充分直觀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課文也就在看、說、讀中植入腦海。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質素
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關鍵還在於老師,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樹立素質教育理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把時間還給孩子」、「把健康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其次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想教好一門課,教師只具備該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去對待某一學科知識。教學中既給學生以必要的基礎知識,又開拓學生的視野,促使他們勤於思考,使各種知識相互聯系,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方法,及時掌握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適時而教育,應勢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學的最大效益。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課堂效果,才能擔當起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任。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語文教師教學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長久的、棘手的又必須要關注、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隨著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隨著教學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斷的實踐總結中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展開自由創新的翅膀, 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鍾要質量,真正構建起科學有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年12月第1版第267-282頁)
[2]愛因斯坦 ·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08出版。
[3]斯霞《我的教學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
Ⅱ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幾種方法
隨著把培養思維、開發智力做為教育目標以來,課堂提問優化設計已經做為一門專門的教學藝術,受到教育專家和廣大教師的重視,善教者,必善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已經成為每個優秀教師的必備技能。
1.圍繞教學目的設計提問。
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作為實現語文教學整體目標手段之一的課堂提問應該能使學生激起情趣,理解內容,發展智力,受到教育。問題設計要從整體目標出發,考慮到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如教學《你們想錯了》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們想錯了』中的『你們』指的是誰?他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說他們這樣想是『錯了』?」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全面閱讀,把課文中的內容連貫起來思索,從而理解方誌敏的好品質,體會出文章的中心,達到教學目的。
(1)提問的內容要有思維價值。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過於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那些精於設問之道的名師常常能獨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視之處,捕捉到具有較大思維價值的問點。例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凡卡》一文時,圍繞凡卡的信爺爺能否收到這個中心,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麼?聯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變凡卡的處境?為什麼?這又說明了什麼?這樣的問題顯然具有較大的思維價值,它們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問要明確具體。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因此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窮人》一文時,先問學生:「對課文用『窮人』作題目你們有什麼想法?」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桑娜是窮人,所以用『窮人』作題目。」「因為桑娜收養的是窮人的孩子,所以課文題目叫《窮人》。」顯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存在困惑。於是,教師接著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著重寫的是桑娜,為什麼不用『桑娜』為題,而是用『窮人』呢?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這樣的問點明確具體,學生經過思考後有所悟:「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他們都是窮人。」「課文敘述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之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進一步追問:「作者描寫這些窮人,敘述窮人之間發生的事,為的是什麼?」此時,學生恍然大悟:「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
2.提問要立足於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於精,關鍵是我們教師應抓住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寫到的情節往往是作者情感願望寄託的載體,應設計問題重點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關鍵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機組成,在教學中可在這樣的地方涉及提問,使學生掌握內容,明確思想。如教學《長城》一課時我針對關鍵句「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設計提問」「什麼是奇跡,為什麼說長城在歷史上是一個奇跡?」學生通過讀文、討論聯繫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不但是一個奇跡,在沒有吊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就靠無數肩膀無數只手修建成了萬里長城,它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個奇跡。如此讀、思、議,學生不僅了解了萬里長城,更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也就突破了。其實,難和易往往是相對而立的,也是因人而異。只要能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其難也易了。
Ⅲ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雙向參與、進行積極教學活動的最好方法,是維系課堂教學活動的紐帶.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老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學生從老師的提問中,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師的啟發引導等信息。教師則可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學效果的信息,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思維往往從問題開始. 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其思維與想像、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和提高其交際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這正是新課標所要求的. 一、課堂提問的設計1、用提問創設學習語文的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沖動。 新課標要求把文體的學習置於一定的情景之中,創設出學習文本的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記得講《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採用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節日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熱騰騰的美味佳餚,笑著,聊著隨著我的渲染,同學們漸漸陷入了幸福的回憶之中。 突然我話鋒一轉,但是一個小女孩,在聖誕節的夜晚,她又在干什麼呢?跟我們的經歷一樣嗎?幾句話有把學生帶回觀實的文本學習中,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去尋找答案。2、圍繞課題進行提問,常常能直奔主題,揭示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題是文本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作用。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層層深入地挖掘,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難忘的啟蒙》一文,圍繞課題就可提出什麼是啟蒙?我們的啟蒙老師是誰?課文寫了我的啟蒙老師幾件事?學生了解之後,就可再次提出我的老師給我留下的啟蒙是什麼?學過〈〈難忘的啟蒙〉〉我們有什麼樣的想法?幾個問題可以說涵括了本課的目標、任務。既好操作,又省時省力,像這樣的課文很多,如:〈〈曹沖稱象〉〉、〈〈將相和〉〉、《草船借箭》、〈〈撈鐵牛〉〉等。3、抓住課文的重、難點,找准問題設計的著眼點。一節課的教學目的,一般是圍繞課文的重點而制定的。課文的難點,要根據課文的難易和學生的理解能力來確定。課堂上所提的問題,都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熟悉學生學習情況,特別要找准問題設計的著眼點。圍繞教學重難點 先易後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設計問題, 要有層次坡度 。前一個問題是後一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後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入和繼續。層層設問,不僅順利突破 重難點,還能 有力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4、課堂提問難易適度,目的明確,吸引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來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使學生通過回答來掌握所學知識;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如果離開了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而提問,就變成了形式主義,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設計的問題要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依據,引導學生全體參與討論,不能太深奧,太空泛,以跳起來可以摘到果實為基準, 設計的問題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這樣設計的問題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設計的問題,像一根魔術棒,吸引學生,讓學生的精神處於亢奮狀態,把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如果問題太難,將會挫傷學生的學習思考的積極性,產生畏難情緒;問題太簡單, 學生無需思考就能回答出來, 也就達不到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目的。5、設計的問題要適量。設計的問題,要防止淺、玄、碎、雜,避免過分簡單、深奧、瑣碎和雜亂。問題設計要少而精,緊扣課文的重、難點。 課堂教學力求透徹,講究效率,用相當的問題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體做法上可適當提煉問題的精度,力爭做到一問多能。6、設疑結尾。在一堂課接近結束時,教師可以留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設計應讓學生理解更深層次的課文意思。這類問題不僅可以鞏固反饋當堂課所授的內容,更可以為下堂課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們預習新課的熱情,為下堂課的探究學習做好准備。一篇課文學習結束,應給學生設計拓展性問題,或設計將所學的閱讀方法或寫作方法運用到課外學習中的問題,或設計鼓勵學生到課外了解更多知識的問題,如學習完《奇異的植物世界》後,提出你還知道哪些奇異的植物?的問題,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真正實現大語文觀。 二、課堂提問的要求1、要指令明確,要留有餘地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停頓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後再回答。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就馬上要學生回答,學生沒有思考時間,不可能回答好問題。到底停頓多長時間較合適呢?這要隨問題的難度、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和已形成的學生能力結構中思維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對比較簡單的鋪墊性、過渡性的問題,或為了考查學生對某個問題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的,停頓時間可以短些;對比較關鍵的問題或為了鞏固復習而提出的問題,停頓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較重要的問題提出後,要讓學生思考較長一段時間後再叫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有時教師還可再等待一定時間,讓學生的答案在大家腦子里迴旋一下,然後再指定學生補充和評價,或轉入新的問題。2、要啟迪思維,正面誘導 教師的提問應該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切忌把提問當作懲罰學生的手段。教師提出問題後,要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對學生的正確回答,要加以肯定,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對於回答不準確或不正確的,要耐心誘導,啟發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切不要厲聲指責,諷刺挖苦,特別是有些教師讓一些課堂紀律表現不好的同學回答問題,回答不出來,或回答錯誤,就給予懲罰,以此來維持班級紀律,這樣做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拒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信心。3、要時機得當,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問,引導學生在掌握關鍵知識上多動腦筋。一般說來,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的疑難處提問,或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提問,或在教學內容的易混淆處提問;切忌不顧教學內容,信口開河,使學生無法理解,造成邏輯混亂,影響教學效果。 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根據教學需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既可以是直問直答,也可以是層層遞進;既可以是定向提問,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如果什麼時候都是一種提問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乏味,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多維性、變通性和發散性,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4、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因此教師的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總是時要有一定的梯度,讓每個學生都有開動腦筋回答問題的機會,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切不要定人而問,不能總是讓少數幾個成績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而剝奪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權利。一般來講,簡單的問題請潛進生回答,稍難一點的問題請中等生回答,較難的問題請優等生回答,要讓每一類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不要不分對象,一視同仁,什麼時候都提簡單的問題,或什麼時候都提難問題,從而影響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提問的評價 教師應對學生回答的每一個問題答案給予評價和總結. 學生作出的正確回答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表揚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尤其是程度差的學生,更需要表揚。適時的表揚可使學生有成就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課堂提問的參與性。教師的肯定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記憶,提問本身還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知識進行及時的消化。然而對回答不對或不全對的學生,教師應予以及時調整、給予適當的引導暗示、幫助,以達到改正學生錯誤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批評指責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有一種知而不敢答了。 總之,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應當在課前認真准備,課上靈活運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Ⅳ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
桑蘭(1981年6月11日—),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87年5月進入寧波市少年體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桑蘭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表現出頑強意志,在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並成為2008年北京申奧大使之一,又於2008年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擔當特約記者
海倫凱勒
貝多芬
霍金
Ⅳ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能很好地體現這個「基本特點」的語文課並不多見。按理說,語文作為母語教育的載體,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學得最得心應手的學科,學習的效果也應該是令人滿意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專家們在尋找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人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我覺得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裡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於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而當前,語文課離這樣的境界似乎還很遙遠。下面先列舉一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亟待解決的現象,並由此談談相應的對策。現象之一: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現象之二:浮於表面,認識淺嘗輒止。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Ⅵ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學習心
一、跳一跳摘果子——注意課堂提問的難易度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而且所涉及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不能過於簡單。曾經聽一位老師在執教《海底世界》一課時,這樣提問學生:你知道海底的動物會發出哪些聲音?海底動物活動時又有什麼特點?老師一問,學生馬上紛紛舉手回答。試問,學生這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高?還是說明學生的基礎好呢?恐怕都難說明。只能說明老師的問題太簡單。這樣的課堂表面看上去很熱鬧,課堂氣氛很好,好像學生全都會,實則什麼也沒學進去,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養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
與膚淺性提問相反,有的老師提問則過於深奧。一個問題拋下去,學生目瞪口呆、雲里霧里、無從思考,索性放棄,乖乖地等待老師的答案公布。這樣的課堂提問,就像花瓶一樣只是一種擺設,只能成為教師的「個人專利」,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同樣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因此,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能讓學生覺得太深奧難懂,也不能讓學生無需動腦,立馬可得,必須讓學生經過大腦的積極思維後得到相應的解答,讓學生「跳起來摘得到」。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並最終解決問題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握好「問點」——注意課堂提問的角度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提問的地方很多,但只有掌握好角度,才能使提問更加有效。
1、以「文眼」為切入口
教版教材主編張慶曾提出「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閱讀教學主張。因此,我們可以抓住課文的「文眼」進行提問,突破一點,撥通全文,從而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時,我反復地研究教材,發現一個「苦」字貫穿全文,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較長,內容較分散的課文有了向心力,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李時珍在外尋訪葯材的生活嗎?」通過討論,學生得出那就是一個「苦」字,然後抓住這個契機,我不失時機地引出下一個問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李時珍所歷經的千辛萬苦呢?」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文本進行探究,從在外跋山涉水,行走之苦;夜宿古寺,住得艱苦;就著山泉啃干糧,吃得很苦;借著月光,連夜記錄,苦上加苦等幾方面,真正感悟到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勞苦、為民造福的偉大形象。
這樣的提問,既緊扣了教材,又給予了學生充分探究的機會,如同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河面,激起學生一波波理解的漣漪,對於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提高大為有利。
2、以「留白」為切入口
語課文是例子,更是藝術品,有許多「留白」之處。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提問,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和創新的空間。如《荷花》一課中「這滿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師可順勢問道:「荷花會有哪些姿勢呢?」學生通過看圖、調動已有經驗,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那朵已經開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著白沙裙的小公主,隨著微風翩翩起舞。」「兩朵對開的荷花,多像一對親密無間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彎著腰,多像一個低頭梳頭發的小姑娘啊!」……一個看似不經意的提問,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起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3、以「難點處」為切入口
教材難點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課堂提問注意准確地抓住難點,有效地設計提問,使課堂教學化難為易。
如教《誠實與信任》一文時,我反復讓學生朗讀課文,讀完後問道:「為什麼作者說『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一具有深刻內涵的難句深入文本,體會作者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留下字條,主動承擔責任的那份誠實,感悟小紅車主人對「我」人格的那份高度信任,進一步感受到人性的那份美好與崇高,這樣從文字的表面意思,直抵人物的精神境界,使文章思想內涵得以升華。
4、以「矛盾之處」為切入口
某些課文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矛盾處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畫龍點睛之筆,教學時如果抓住這些地方提問,實際上就等於找到了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循循誘導,往往能促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黃河的主人》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之上,駕駛羊皮筏子時的鎮靜和機智,我抓住這樣一個句子巧妙發問:「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面,大膽地破浪前行」一句中,『小心』『大膽』這兩個詞語是反義詞,同時來形容艄公的行為難道不矛盾嗎?」學生通過積極思維,終能悟出「小心」「大膽」在文中的妙用:「小心」表明艄公有高度責任心,身系乘客的安危,馬虎不得;「大膽」則凸現艄公那種大智大勇,從容不迫以及高超的駕駛技術,這二者的結合便更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黃河艄公的敬佩之情。
總的來說,「問點」有很多,但提問的宗旨,是要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本質意義,少提或者不提直述表面的問題,所提問題力求能引起學生「憤愜之感」。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注意課堂提問的思維深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善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拓寬思維的空間,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例如,學完《三袋麥子》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土地爺爺來到我們班,送給同學們每人一袋麥子,你打算怎麼處理這袋麥子?」於是,同學們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要學小豬,大飽口福一番;有的說會留一點兒作種子,其餘的學小牛留著慢慢吃;有的還提出了不同於書上的做法,說可以把麥子分成三份,一份留著吃,一份留著種,還有一份保存起來,以後慢慢享用;還有的同學甚至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後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見,各呈異彩的答案,飛揚的是學生的個性,閃現了學生的思維亮點,流瀉出學生的主體情感。
Ⅶ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有趣味性的提問,激發興趣
有層次的提問,照顧全體
有目的的提問,突出重點
有反饋的提問,激勵學生
Ⅷ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一、提問要突出課文重點,有層次感
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准確把握教材。應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目的、要求,理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問的重點應該將問題集中在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問、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二、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對學生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局限於針對少數優秀生,如只限於向少數學生提問而冷落大多數,他們會覺得老師偏心,不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 。
三、提問要抓住重點
歸納主要內容,要在「重點」兩個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幾個段落組成的,但是總會有一兩個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體現在這些段落中。我們要邊讀邊想: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從而歸納出主要內容。
用抓重點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兩個重點段,應准確判斷,才能正確地歸納主要內容。二是歸納主要內容語言要簡潔、明了。
歸納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語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寫明白,重點突出,因此,要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恰當地組織語言和運用語言。
用抓重點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兩個重點段,應准確判斷,才能正確地歸納主要內容。二是歸納主要內容語言要簡潔、明了。
歸納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語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寫明白,重點突出,因此,要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恰當地重點進行提問。
Ⅸ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小學 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通過提升提問的有效性,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抓住題眼.激發興趣
很多學生起初對語文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抓住課文的突破口,從文中的題眼人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對學習才會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學生為了找出答案,會認真思考與探索,初讀文章的時候,也會主動思索文中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題眼一般是整篇課文的關鍵陛詞語,能夠將課文的中心內容體現出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題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中心內容。
例如:在課文《天鵝的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啟發學生找到題眼的亮點,利用「故事」這個詞語,提出以下問題:(1)課文講了夭鵝的什麼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鵝的形象的?(3)天鵝主要有哪些精神與品質?教師通過這些題眼為學生提問,可以激發出學生閱讀的興趣,迫切希望從文中找到答案。
2.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開始的時候學習表現不積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抓住突破口,重視為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讓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沖突」。這樣學生為了想解開這些「沖突」,可以將思維興趣激發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內容,實現了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課文《珍珠鳥》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問技巧的運用,開始直接問:「這篇課文主要想體現什麼理念?」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以激發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興趣,之後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學生可以順利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這里能夠看出,教師要利用各種契機,提出有利於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3.因材施教,整體提升
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過於關注成績較好的學生,經常忽視了成績較差的學生。從課堂表現上看,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表現得比較活躍,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能夠主動思考,而成績差的學生,學習信心一般不強,擔心自己回答錯誤被教師批評。對此,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課文《三顧茅廬》的教學中,教師要問學生故事發生的時間、描寫了哪些人物、主要發生了什麼事等,通過採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的講課內容將進一步深入,並對學生提問,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進行歸納,談一談自己獲得了哪些啟示。這樣的提問方式就非常有層次性,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躍,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從整體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4.突破難點,促進探索
教師合理運用提問的技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難點,教師應精心設計需要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課文《黃山奇松》的教學中,重難點內容就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學生講:「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上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奇松,咱們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嗎?」之後播放錄像,學生通過觀察,直觀感受到黃山松的確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美麗的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教師可以問學生:「黃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教師運用這種提問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內心情感,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