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課堂觀察記錄和分析
《我是什麼》評課稿
蒲老師執教的是《我是什麼》的第一課時。《我是什麼》是北師大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13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用通俗易懂、生動精彩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水的各種變化。文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地揭示了水的各種特性。二年級上期的孩子好動、好奇,同時不乏奇思妙想,如何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知文章的精妙,蒲老師顯然下了一定的功夫。
一、充分把握教材資源,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貼合學生學習需求,讓課堂變成充滿趣味的學堂。
題目「我是什麼」就充滿懸念,開篇一句「我會變」更是會激發低段孩子的閱讀好奇心。蒲老師牢牢地把握住了這個契合點,以「我會變」為主線,引導孩子們邊讀邊勾畫,從理解到朗讀,從說話表達到書寫指導,環環相扣,逐層引導,落實教學。
開課用「我會變」引導孩子質疑,孩子當然好奇:「我」會變什麼?「我」怎麼變?然後帶問題讀課文,勾畫出「我」變成了什麼,幫助孩子理清文章寫作脈絡。接著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說想看「我」變的什麼魔術,相機展示形象的課件,學習相關段落並融入字形訓練,學習相關語言知識。如「雨」字和「雨」字頭的比較;加動詞比較:「落、飄、打」的准確運用;說話訓練:用「有時……有時……」說話。同時不忘幫助孩子理解並進行感情朗讀的指導。整個過程寓知識學習於對「水」的情趣認知中,學生滿懷興趣,精力,高度集中,不僅滿足了好奇心,也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隨後,要讓學生從興趣盎然的情趣認知轉入到較為枯燥的識字寫字中,教師仍然以「我會變」調動孩子的學習注意力,讓「水」變成了「氵」變成了「冫」,讓學生研究這個變化中「氵」代表的含義和「冫」代表的含義,從而讓識字寫字也充滿了趣味。
正是因為整個課堂都伴隨著「我想看」,「我想知道」的學生需求,所以學生學得毫不費力乏味。把握教材知識與孩子求知慾的契合點,必然會讓老師輕松地成為孩子學習的領路人。所以,青年教師一定得常抓不懈勤練研讀教材與學生的基本功。
❷ 什麼是課堂觀察記錄
課堂觀察的記錄方式有很多種,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自己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總的來說,課堂觀察記錄方式可分為定性的記錄方式和定量的記錄方式兩種。
定量的記錄方式是預先對課堂中的要素進行解構、分類,然後對在特定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進行記錄。它主要有等級量表和分類體系等記錄方式。等級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據觀察目的編制合理的量表,在課堂觀察中,觀察者依據對象的行為表現在量表上評以相應的等級。分類體系(category systems)指預先列出可能出現的行為或要觀察的目標行為,在觀察過程中以合適的時間間隔取樣對行為進行記錄。分類體系包括編碼體系(如美國課堂觀察研究專家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分類體系)和記號體系或核查清單。在預設的單位時間內,編碼體系對發生的一切行為都予以記錄;記號體系或核查清單只記錄不同的行為種類。
定性的記錄方式是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的內容,包括:(1)描述體系,即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2)敘述體系,即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3)圖式記錄,即用位置、環境圖等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4)技術記錄,即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定量的記錄方式和定性的記錄方式可以相互補充使用。所獲得的數據、信息應盡可能地反映真實的教學環境和課堂活動。
❸ 怎樣做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
⑴描述體系,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回描述,是一種答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⑵敘述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⑶圖式記錄,用位置、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⑷技術記錄,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觀察者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有針對性且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
❹ 張老師到李老師班上去聽課,不是去聽李老師怎麼上課,而是去觀察學生的行為並記錄下來張老師的這種觀察屬
參與觀察法是研究人員參與到觀察對象的活動之中,通過與觀察對象共同進行的活專動從內部進行觀察。
有結屬構觀察法是在觀察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明確的觀察指標體系,觀察時嚴格按計劃進行,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記錄。
無結構觀察法是研究者只有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個大致的觀察范圍和內容,沒有詳細的觀察計劃和觀察指標體系。
所以,選B
❺ 小學教學示範,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凡卡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一課,我的感受很深,比起我的生活,他是多麼無助,多麼痛苦,多麼可憐……
比起凡卡來,我的生活多麼美好。早晨,當我們睜開睡意濃濃的雙眼,卻發現父母早已起床,為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早餐;中午,當我們終於放學,飛奔到家時,第一眼看到得就是豐盛的午餐;晚上,當我們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托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客廳時,又突然發現課桌上多了一杯充滿關懷的牛奶……如此美好的生活,我們為何從未注意?每天還抱怨父母。如果凡卡有這樣的生活,他一定會努力學習。而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而凡卡,每天都吃不飽穿不暖,他不能像我一樣盡情玩耍,他不能像我一樣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讀書,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也不能像我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我,天天沉浸在父母的關愛中,我又吃不完的美食,美麗的新衣,我還不用天天幹活,更不用天天挨打。啊,凡卡!你每天都在祈禱上帝,每天幹活,還要挨打。每天吃不飽穿不暖。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多麼美好!
我幻想有一天,凡卡也能上學讀書,過上幸福生活。那時的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❻ 如何進行課堂觀察,並在教學中進行實踐,最終完成一份課堂觀察記錄
課堂觀察要聚焦質量,就必須觀察與分析涉及課堂的主要因素。課堂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教師、課程、學生和教學方法。那麼,課堂觀
察就應觀察與分析四個「是否有利於」:教師素養是否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包括教師的基本素養、學科素養、教學素養、教學智慧等
❼ 「教師教什麼、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學的如何」四個視點進行課堂觀察,填寫課堂觀察記錄表單
我認真聽了網路研修的專家講座,通過學習,深受啟發,備受啟迪。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的深入,教育理念日新月異,傳統的聽評課方式已經不能大大滿足教師的需求,更不能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課堂觀察活動從不同的教學維度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觀察,觀察到的結果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根據觀察結果重新調整自己的審計思路,規范自己的教學,這種課堂觀察方式是聽評課發展的趨向,對於授課教師更有說服力和實效性。於是參加了一次歷史課的觀察活動。並從 「教師教什麼、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學的如何」四個視點進行課堂觀察,制定觀察點和觀察表。 一、觀察點:通過上歷史以及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觀看視頻等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及在自主學練的能力。本節課學生自主,合作活動特別多,充分發揮我校的「小組合作,自主互助」的有效教學模式,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觀察結果:課堂實踐活動達到課堂高潮,學生小組合作有效,自主編配能力提高,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三、幾點建議:教師掌控課堂能力還需要加強,有時會亂成一鍋粥,這時需要老師適度的語言引導,讓學生安靜下來,這也是合作學習的弊端,需要老師靈活的掌握課堂。再就是課堂的拓展,值得思考,需要老師吃透教材,找出貼合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讓課堂更加完善,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充滿生命活力。
❽ 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怎麼做
⑴描述體系,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⑵敘述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⑶圖式記錄,用位置、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⑷技術記錄,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觀察者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有針對性且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