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有效利用小組合作檢查.批改作業
一、了解學情 成立小組
每學期開學,我都有要重新整理一次班級,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後,根據男女生比例,將他們分成合作小組,每組4個人,按座位調整:兩個中等生,一個後進生,一個優等生,優等生擔任組長。負責抓好這四個人的常務學習,每組同學可以輪流擔任副組長,以防組長不在,小組處在無人管理的情況,副組長輔助組長工作,但都屬於組長的管理之內。
二、精挑細選 分層作業
以往布置作業,統一要求,統一數量,後進生能力低,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有的索性就不做作業,有的偶爾做幾道題也是支差應付。所以,我改變統一布置作業,利用課堂上的反饋記錄,發揮學習小組的優勢,把作業分類設計成學困生必須完成「基礎性作業」,鼓勵研究「理解性作業」讓孩子 「會做」;例如在數學學習中,我抓緊學困生的口算訓練,口算就是學困生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他們在做完口算的之後,再試著做一兩道數形結合的理解性應用題。中等生必須完成「基礎性作業」和「理解性作業」,鼓勵研究「探究性作業」,讓孩子「能做」,即完成口算、簡單應用題後在試著做一做略有難度的開放題;對於優等生要鼓勵精心研究「探究性作業」,做到讓孩子「想做」,對於優等生來說,口算、簡單計算已不是學習的難點,重復的計算只會是浪費時間,所以對於這個層次的孩子,我每天安排幾道有難度但充滿趣味的開放題等等。這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信心,真正讓孩子做到「跳一跳,就夠得著」。
三、因材施教,開放作業
和數學的精挑細選,分層作業相比,語文的層次性就不是那麼強,但是語文學習也有它的特點,為調動起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我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上力求因材施教,開放作業。
1、課前查閱。
例如:我們在學習《雨點兒》這節課時,我就布置全班同學查找關於雨的知識,鼓勵孩子全員參與,學習查閱資料,從書中、從互聯網中,從爸爸媽媽的話語解說中等等都可以。查閱了解,對於優等生和學困生來說都是沒有任何難度的。並且在課堂上及時反饋,信息互通,讓同學們了解了更多關於雨的知識,學生獲得知識後的喜悅,也會促使他們對下一次查閱充滿期待,
2、課後觀察。
例如在語文綜合實踐課中,我們班級種了很多的西紅柿和黃瓜、草莓等等。所以我就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專題作業:選一種你喜歡的植物,以每兩周為單位,觀察植物的形狀、顏色、香味等。觀察它們在不同天氣中的不同情況,並把自己在觀察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一記錄下來,再讓他們寫成小練筆。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班級的學困生都能寫出「我們班的西紅柿又長大了,小小的西紅柿已經長的像小拳頭那麼大了」看到從一個字不寫的孩子到如今寫話不喊難的改變,我心裡真是無盡的欣慰。
3、日積月累。
語文學習是一種積累學習,想要寫一句話就得先學會寫詞,低年級就可以指導孩子積累自己喜歡的各類詞語、短語。高年級就可以指導孩子積累諺語、詩句、格言警句,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等都是今後寫作的基礎。量變才能發生質變,這些平日遇到的課文、美文的積累都可以安排為語文作業。
4、讀寫結合。
我們抓住平時教學靈活練筆,指導學生要寫所見、所思、所感,並定期講評,發現好文章及時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如在教《真理誕生於100個問號之後》,我就要求孩子以相同的模式練習寫一寫議論文,孩子們寫的也相當不錯。
5、拓展閱讀。
如教完《小蝌蚪找媽媽》後,引導學生讀更多的童話故事,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語文、數學學科的不同分層布置,讓孩子對作業不再產生恐懼,大大提高了課後作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當然光布置不反饋是不行的,我們還需要有完善的批改體系。因為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體會,當你完成一件事情以後,心裡的那份喜悅就急於同別人分享。孩子也是如此,因此,當第一天布置了作業以後,他認真地去完成了,就期待著別人對他的肯定,及時反饋就顯得成為重要。
四、歸類層次 多元批改
在了解學生的情況下,將學生作業根據不同層次進行歸類,批閱時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方式,例如對後進生採取全批全改、精批細改;中等生分組批改、面批面改等多種方式進行多元批改。
在全批全改中,是對學生上交的作業進行逐一批改,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在精批細改中,通過批改三類學生的作業,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輔導;在分組批改中,則將作業按小組分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習題的解法及答案,再綜合各組意見後公布標准答案,然後各組成員流水作業進行批改。
同時,我還注重發揮作業評語的激勵、引導、交流功能。利用評語 ,架設起與孩子和家長之間交流的橋梁,使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都能得到足夠的關注和賞識,從而讓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理解、信任、友愛、鼓勵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