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怎樣有效性提升小學語文作業的質量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後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如何改善語文作業布置的不足,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杜威認為,最有價值的作業有三個特徵:「所設計的作業是最適合於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為了准備行使成人的社會職責,所設計的作業對未來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時,所設計的作業對形成敏銳的觀察習慣和連續推理的習慣,具有最大限度的影響力。
而當前我們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正是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作為培養人的教育事業,在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方面還得承擔起保證教育質量這一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尤為重要,目的就是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
下面是我將談談關於如何提高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和做法:
一、作業類型
我把作業分成三種類型:課前練習、課堂練習、課後練習。每種練習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我在選擇題目時會根據它們不同的作用精心設計,以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
(一)課前作業: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課前朗讀文章,學習字詞,了解文章內容是基本的預習要求,曾經一些學生將此項作業看作是可有可無的,而不做課前預習作業的結果是直接導致影響課堂聽課效率。因此,本人將此項課前作業要求具體細化,字詞要提前注音圈畫,朗讀要家長簽字,課後練習要提前思考並寫下答案。總之,書上要留下預習的痕跡。
(二)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是對學生聽課效果的及時反饋,因此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所布置的問題力求針對性強,有實效。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布置作業。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好、中、差三類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對學生課堂作業的訓練中,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規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完成基礎題,中等學生除了完成基礎題外,還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題。開放性的題目不求統一答案,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當堂練習中都有收獲,都能有成就感或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彌補。
(三)課後作業:
課後作業是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它通過完成一定數量的習題,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利於教師了解學情,及時反思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作業的布置
課後作業的布置要求嚴格控製作業量,有針對性——能針對重點、難點和不同學生布置分層作業。比如:
(一)作業量的分層。作業量的分層是指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對其發展要求的不同進行增減。對於學習能力強、智力發展好、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減少作業量;對於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應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取自由發展的時間,一般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練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作業難度的分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到做作業主人的快樂。如在學了《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1)摘抄本課生字各三個,詞語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
(3)你也試著模仿課文,續寫兩句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
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可滿足優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作業選擇的自主性。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彼此有不同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還能提高作業的針對性,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圍繞某一內容,針對某一目的設計幾個題目,學生選做,如教學《小攝影師》後,面對剛從低段跨入中段的學生,想讓他們有效理解生字新詞並加以鞏固運用,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並朗讀《詞語手冊》中詞語的解釋;
(2)生字組詞;
(3)詞語造句;
(4)用其中的幾個詞語寫一段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自選題目。能提高他們的不少的積極性,也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讓特殊學生以基礎作業如抄詞注音、背誦默寫等作業為主,輔以課內重點現代文閱讀的經典題型作為他們的課後作業,講求實效性;對他們的作文要求也稍作放放低,無論是字數還是內容,以鼓勵來讓他們盡量按要求完成。對於一般同學的作業,通常是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在鞏固課內知識的同時豐富其課外閱讀量,培養其閱讀能力、熟悉閱讀題型和答題方法。不同作業層次的設計,不但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作業的批改及講評
作業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作業的布置上,更體現在作業的批改反饋上,只有進行有效的批改反饋才能實現作業布置的價值,才能為一下次的布置奠定基礎和設立方向。
作業批改分三種情況:教師批、學生批、集體訂正。
(一)教師批。這里指的是教師只批不改,而且盡量做到面批。對於《課堂作業本》教師必須全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而補充作業也需要教師全批,以了解採取措施後學生是否有進步或對新知是否能達到舉一反三。
(二)學生批或集體訂正。採用這兩種形式批的作業一般是家庭作業或課後常規訓練。這些作業屬於鞏固作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批或集體訂正。另外,學生錯題改正後也可以採用學生批的形式。負責批作業的學生要經過教師培訓。如:教師給小助手面批,講清批改要求和每題的做法,如果有錯,還要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摒棄只重作業結果不求作業實效,要運用各種手段,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發展、應用的過程,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總之,作業過程是一個有機的系統,習題的選擇、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反饋的策略等,要想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必須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和作業觀,去研究、推敲每一個環節,真正去思考教育,把學生當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對待與研究,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既符合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又可以實現人人參與,各有所得各有所獲。這樣既能鞏固基礎又能培養出高分高能的學生。因此作業的有效性設計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研究去探討去完善。
②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敘事性文本的前置作業效果的課題研究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敘事性文本的前置作業效果的課題研究
一、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縱觀目前小學語文的作業,不外乎「抄抄寫寫」,「讀讀記記」,「做做練練」,學生一做語文作業感覺沒興趣,有甚者還存在厭煩情緒。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學生做我們的語文作業如此「無奈」?筆者對這個問題作了調查研究,簡要分析後,發現我們的目前語文作業存在以下一些明顯特徵:
小學生語文作業在質的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調查情況看,小學生語文作業在形式方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1. 語文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
2. 語文作業知識鞏固多,實踐應用少;
3. 語文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
4. 語文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
其次,學生反應的語文作業負擔過重,這些負擔過重的作業都有一些共性:問題提出的單向性;問題答案的絕對性;作業形式的單一性;作業完成的封閉性;作業評價的片面性;更有甚者是成套的試卷。
還有就是書本上要求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很大一部分老師只是走過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對綜合實踐認識不深,甚至還不明白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長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高就認為孩子學得好,興趣濃淡不重視,能力強弱不好評價也就不做關注,認為成績能說明一切。
確實,目前我們的語文作業形式較為單一,學生興趣不濃,而且機械重復者多,忽視了語文作業的情感性,這導致學生作業負擔過重,自主安排的課外時間太少,童年的快樂缺失,特別是大量的書面與紙面作業對孩子的綜合素養培養與實踐動手能力交流能力等是很不利的,也嚴重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理念,基於上述客觀存在的作業負擔現象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滲入,本人於2010年就在教學實踐中改革小學生的語文作業,並且結合年齡心理特點從高段開始嘗試,設計了許多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側重於對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的訓練與鼓勵,傾向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強化作業的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多樣性、趣味性、體驗性、感悟性、合作性、交流性等特點,既減少了學生機械性作業的量,也提高了綜合培養學生的素養與能力的感悟性作業的質,在作業改革層面實現了「輕負高質」的科學嘗試與高效實踐。本課題將對小學語文高段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的設計與實施進行深入研究,並整理成研究論文或者研究報告。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是指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與感悟為主要內容, 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能力為目標的作業。是對最常見的如抄抄寫寫,做做練練等書面作業的一項改革,改變以往的作業模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提高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這是本課題最為核心的研究內容,也是作業改革嘗試的主要切入點,本課題研究中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式作業都必須體現學生的參與性、體驗性、感悟性、綜合性、實踐性等要求,大量減少純粹的紙面桌面和室內作業,設計室外性、活動性、合作性等作業。
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作業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提高各方面能內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容,作業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設計自主性作業,把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找相應的練習,為自己設計作業、布置作業,做作業的主人,不做作業的奴隸。
2、設計趣味性作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當我們在語文課上通過種種途徑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有趣的事情之後,還應該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也讓學生感受到作業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快樂的事,從而激發他們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當學生的智慧與趣味化的作業設計碰撞在一起,常常會產生很多閃亮的火花,讓我們為之驚嘆。
3、設計創新型作業,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設計巧妙、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創新性作業,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從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答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發現的創造意識。
4、設計針對性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對於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煉,而且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
④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布置作業的目的,在於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掌握並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同時也有助於教師了解自己教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因此,作業的設計應講求有效性。那麼怎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我認為最重要的要從作業的設計和批改兩方面來入手。下面就我所教的小學語文學科來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精心設計作業
設計什麼作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安排。課堂上、課間,只要是老師認為有必要,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設計合理的作業。根據教學需要,我認為設計作業可以分成四種類型:課前預習作業、課堂檢測作業、課後鞏固作業、實踐性作業。每種設計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我在選擇題目時會根據它們不同的作用精心設計,以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
1.課前預習作業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課前朗讀文章,學習字詞,了解文章內容,理解文章作者大概的寫作意圖是基本的預習要求,同時還要配合評價手冊自主學習的內容了解作者、作品特點及寫作背景。很多學生和家長把此項作業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有些乾脆不加理睬,而有的學生也只是匆匆將課文讀了一遍就了事了,這些做法的後果是直接導致影響課堂聽課效率。為了避免使課前預習作業流於形式,我將此項課前作業要求具體細化,字詞要提前標注音,朗讀要家長簽字,課後練習要提前思考並寫下答案,對作者和背景的了解要作勾畫。總之,書上要留下預習的痕跡。並且要填寫家庭作業卡,作業卡上有家長的評價,這種細化的形式,慢慢不僅得到家長的認可,學生看到有形的成績也逐漸提高了預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通過這個途徑,學生課前預習作業完成質量高了,課堂上學生發言也積極了,效率提高不少。
2.課堂檢測作業
當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是對學生聽課效果的及時反饋,因此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所布置的問題力求針對性強,有實效。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布置作業。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好、中、差三類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對學生課堂作業的訓練中,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規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完成基礎題,中等學生除了完成基礎題外,還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題。比如在學習古文時,積累常用文言詞是基本要求。通常學完一部分之後會有當堂練習的反饋時間。此時,我會請基礎較弱的同學回答反復強調的書本注釋有的字詞解釋,請基礎較好、聽課效率高的同學回答復雜的翻譯句子,同時再次強調翻譯的重點和要求;開放性的題目不求統一答案,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當堂練習中都有收獲,都能有成就感或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彌補。
3.課後鞏固作業
課後作業是課堂的延續和補充,通過完成快樂園和練習冊上的一些基礎題和閱讀題,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利於教師了解教學情,及時反思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課後作業的布置要求
嚴格控製作業量,
有針對性——能針對重點、難點和不同學生布置分層作業。比如屬於小學語文基礎較弱或心理生理上有學習障礙的特殊學生,對他們的課後作業要求就不能完全與其他同學相同,即使同樣布置下去他們也無法按要求完成,於是我採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讓特殊學生以基礎作業如抄詞注音、背誦默寫等作業為主,輔以課內重點現代文閱讀的經典題型作為他們的課後作業,講求實效性;對他們的作文要求也稍作放放低,無論是字數還是內容,以鼓勵來讓他們盡量按要求完成。對於一般同學的作業,通常是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在鞏固課內知識的同時豐富其課外閱讀量,培養其閱讀能力、熟悉閱讀題型和答題方法,並以寫讀書筆記的方式來讓閱讀指導寫作。不同作業層次的設計,不但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實踐性作業
語文作業除了基本的抄詞注音、解釋詞語以及評價手冊上的相關練習之外,我還精心設計了一些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養。
(1)講一講,寫一寫。把每一天學習中的有趣事情、收獲、或者是不解、不愉快
的事情回家和父母交流。父母把學生交流的感受用一句話來做評價,填寫交流卡帶回學校。我布置這項作業的目:一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樂說願意說。二是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天在校的喜怒哀樂,給於鼓勵和安慰,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三是培養親子感情。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很少和學生交流,往往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對於處於困惑期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至關重要。
(3)綜合性學習作業。每個單元都會有綜合性學習,我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現自己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結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繪制精美的小報,或查詢資料、收集圖片後製作成幻燈片,還有小組間,同桌間講故事等形式。同時根據課文內容,我還考慮了感恩的教育,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唱首歌,自己製作卡片,或者幫父母做一些家務,觀察父母的反應,寫一寫感受。這些非書面形式的作業,讓學生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學習成果,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及時批改、用心評價
作業的設計很重要,作業的批改和評價更重要。因為很多學生在認真完成作業之後,正滿心期待著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所以教師不僅要及時批改作業,更要用心准備作業的評價。評價應該以鼓勵性語言為主。符號上盡量少用「×」,將錯處用劃線的形式指出;作業質量特別好的,應該及時給學生發放積分卡;理解性錯誤畫個大「?」意為「多多思考,多多益善」……在實際使用中這些方法一方面加深了訂正的印象,另一方面又讓復習多了那麼點點樂趣,讓學習不再那麼枯燥,提高了學業效果。作業一定要善始善終,對於第一次就正確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於表揚和鼓勵,對於需要訂正的學生,教師一定也別忘了及時鼓勵評價,直到學生學會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快生和慢生都不會喪失對作業的興趣。
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講評作業時,應該在答案要點的同時,充分展示思維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講解閱讀題時,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的出處,了解分析的過程,形成思維的習慣。在作業的講評中還應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於後進生,我會請好學生將基礎題答案寫在黑板上,為他們學習提供條件。而對優等生,由於他們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在作業講評中掌握基本知識和答題方法的同時,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全面考慮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兼顧「兩頭」的同時,也要帶好中等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得到發展。力求讓每個學生在作業講評課上都能有所得。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我們往往造成一種錯覺:作業講評後,學生的作業訂正好了,而且訂正得正確、清楚。教師感到很滿意,以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實際上部分學生往往對有些習題仍一知半解,存在著認知上的"盲區"
。因此,加強作業訂正後的反思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更可以理順解題思路,積累經驗,提高思維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業的設計合理,作業的批改及時得當,作業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⑤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
二,然後談談感受,教師必須明確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與家庭的聯系是不可取得,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那種機械的書寫作業已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在社會上交際能力弱。再如讓學生定時看電視,優化作業內容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更多地應當設計創新的作業。由於學生層次的不同,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小製作,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受到關心他人,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搖籃,我們布置的作業應能把「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亞運會。這樣,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業內容。語文作業的創新性,通過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要改變這種單一的形式,生怕有遺漏,獻給最敬愛的老師、積累,布置作業是一種藝術,它不利於學生糾正錯誤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學校中,讓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 一直以來,不能把學生綁縛在死記硬背上,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能力的高低與機械的記憶書寫沒有多大關系,進而培養他們獨立研究,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養兒童的靈活運用能力、設計作業爭取手腦並用,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切斷學生於社會、單調封閉的誤區、作業設計要有創新性 面向未來的語文教學,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以鼓勵為主、演一演。在評價作業時,人文化,要更新觀念。如利用「母親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不懂得為他人著想,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全面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利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教育、作業設計要體現趣味性。一,並強調了「做」,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目光僅僅囿於家庭。當然,有效的語文作業是學生課堂聽講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動手操作在「教」與「學」中的作用,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的特點: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發展,布置學生為社區里老人過節等、靈活性和應變性,我覺得,作業的功能被定位在「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讓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 學鯨教育。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讓學習更有趣,才能更好的落實有效的語文教育,關注社會新動向,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就能讓學生在邊動手邊動腦中復習了課文知識、主動的學習,讓作業生活化。讓我們一起努力,那麼設計再好也是紙上談兵,還可以自己做張賀卡寫上祝福獻給媽媽。把語文作業僅僅封閉在課本內。現如今大多數兒童都是獨生子女。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唱一唱,一切為了語文課本服務。傳統的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體現在語文作業設計上,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在課後作業中設計。教師布置作業時總要貪多求全。因此、作業要進行合理評價 教師設計了高質量的作業:請按課文揭示的步驟你也來做做這個實驗,過著衣來伸手、運用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語文課外作業,應注意教師的評價、消化,或畫一副畫寫上最喜歡的話,不僅利用作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在實踐中創造,有利於他們更加積極,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記得越牢,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比如畫一畫,所以我們教師的評價要有彈性。例如,可以設計出不同類型的作業。 三、檢驗。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真正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中國,對進一步提高語文作業的訓練功能有百利而無一害、鞏固和運用的的有效檢測手段,看世界,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重陽節,其實是那些單調的書寫作業讓他們對作業喪失了興趣,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一些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它需要我們老師別具匠心的設計、做一做,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把作業設計得形式多樣。所以:如學了《烏鴉喝水》《稱象》。正確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奧運會,爭取讓作業內容豐富而又不失創造性,飯來張口的日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進一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社會化。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認為學生做得越多、作業設計應於生活緊密相連。 總之。 五,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針對這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本、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是時代的要求。為了讓作業更為有效,發展他們的獨特個性與創造能力、流暢性。還可以請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說一說等實踐性較強的作業,也是一種創新,直接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布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心理學指出,重視疏導,尊敬老人的教育,很大程度依賴教師的評價,指出別人的錯誤,如果沒有及時准確的評價,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四。事實上。教師節,缺乏理事能力,重現式的語文作業設計仍然是需要的。只有當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聯系起來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⑥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有效的語文作業是學生課堂聽講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消化、鞏固和運用的的有效檢測手段。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實有效的語文教育。為了讓作業更為有效,教師必須明確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搖籃,不能把學生綁縛在死記硬背上,要更新觀念,重視疏導。
學鯨教育,讓學習更有趣。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趣味性,讓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
一直以來,作業的功能被定位在「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直接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時總要貪多求全,生怕有遺漏,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實上,能力的高低與機械的記憶書寫沒有多大關系,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那種機械的書寫作業已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一些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其實是那些單調的書寫作業讓他們對作業喪失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的特點,把作業設計得形式多樣,爭取讓作業內容豐富而又不失創造性,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全面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可以設計出不同類型的作業,比如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實踐性較強的作業。
二、作業設計要有創新性
面向未來的語文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體現在語文作業設計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養兒童的靈活運用能力,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當然,重現式的語文作業設計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應當設計創新的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時代的要求,對進一步提高語文作業的訓練功能有百利而無一害。語文作業的創新性,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
三、設計作業爭取手腦並用,優化作業內容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並強調了「做」,即動手操作在「教」與「學」中的作用。只有當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聯系起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檢驗、運用所學的知識。所以,我們布置的作業應能把「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創造,進而培養他們獨立研究、勇於創新的精神,發展他們的獨特個性與創造能力。例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語文課外作業:如學了《烏鴉喝水》《稱象》,在課後作業中設計:請按課文揭示的步驟你也來做做這個實驗。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邊動手邊動腦中復習了課文知識。
四、作業設計應於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把語文作業僅僅封閉在課本內,一切為了語文課本服務,切斷學生於社會、與家庭的聯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生活化、社會化,人文化。現如今大多數兒童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社會上交際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著想,目光僅僅囿於家庭、學校中。針對這些情況,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業內容,利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利用「母親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自己做張賀卡寫上祝福獻給媽媽。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小製作,或畫一副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最敬愛的老師。重陽節,布置學生為社區里老人過節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受到關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讓學生定時看電視,看奧運會、亞運會,然後談談感受。真正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中國,看世界,關注社會新動向,不僅利用作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作業要進行合理評價
教師設計了高質量的作業,如果沒有及時准確的評價,那麼設計再好也是紙上談兵。正確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心理學指出: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教師的評價。由於學生層次的不同,所以我們教師的評價要有彈性,以鼓勵為主。傳統的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它不利於學生糾正錯誤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評價作業時,要改變這種單一的形式,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可以請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有利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總之,我覺得,布置作業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創新,它需要我們老師別具匠心的設計。讓我們一起努力,通過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進一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⑦ 小學語文品讀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學策略「以品讀體驗為本」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許多教師將此環節教學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但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會發現,在課堂上,許多學生沒有真正的沉下心來品讀和感悟,而一些學生往往會在老師繁瑣的提問下,得不到形象的真實的感受,學習情緒浮躁不安,個人內心感受化為詞語的堆砌和概念的羅列,學生朗讀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脫離了文本的實際感情。語文也被當作一門知識性和純理性的學科來研究,這樣大大的削弱了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感悟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可見,「品」是積累和運用的前提,是與學生的心靈撞擊後產生的共鳴。這種共鳴的效果,單靠繁瑣的分析與機械訓練是難以實
現的,只有通過充分的讀來實現。因此,朗讀是心與心的接觸,情與情的融合。是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增長點。體驗是在對事物真切感受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並生成意義的活動。感悟,是領會的意思,明白了某種東西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會意。體驗是感悟的基礎,感悟是體驗的升華,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品讀環節中朗讀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是不可分割、彼此交融的。
二、研究課題的界定與內容:
《小學語文品讀教學環節中朗讀能力的有效性研究》,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注重培養和發展良好的朗讀能力,為初中階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前幾年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在老師的培養、指導下,已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查找資料、有效思考、有效質疑解惑等一系列好習慣方面進行培養,探索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品讀體驗教學環節中學生如何進行朗讀能力的培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拓展學生學習語文視野和空間的。 本研究宗旨在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協調發展。
1、使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2、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水平水到渠成,從而也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3、讓學生在無形中積淀思維,豐富自己的想像,積累詞彙,進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4、通過研究,掌握朗讀訓練的指導方法,形成可行性的研究方案,從而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策略和方法:
1、調查法。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課堂,全面的了解當前本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從中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為探索和改進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供相關依據,以便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的研究成果。
2、文獻法。就是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通過查閱有關專家的論文報刊等,尋找本課題實施的理論依據。通過文獻研究啟迪本課題組成員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
⑧ 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研究課題中期報告怎麼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中期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個體的獨特性,使得對課題的研究與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有效深入開展,是我們探究並需加以解決的研究課題。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等。基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是指通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孩子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潛心讀書,能夠投入情感,並具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構建有效課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使閱讀習慣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從實質上把握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教學規律。
三、研究的目標和原則
目標:探索出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形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提升高年級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研究提升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原則:遵循自主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創造性原則和合作性原則。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小學五、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閱讀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閱讀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探索出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的總課題的指導下開展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為輔。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把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實踐中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把研究的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通過深入課堂,從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研究實效。通過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較有效的研究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形成成果,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
六、課題研究進展
(一)加強理論學習,更新閱讀教學理念。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新課程改革在閱讀教學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我們很有必要進行思考與探索。自課題立項來,重新解讀學習了新課標對習作教學的理念,正確解讀、全面把握這些新理念的精神實質,是我們端正閱讀教學指導思想、全面更新習作教學觀念、探索科學的閱讀教學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礎。
(二)開展閱讀教學研討活動,閱讀教學比賽活動。
遵循課題研究提出的「以讀為本」的主旨,注重閱讀線、生活線、情景線三線結合,加強實踐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動有序進行。對實踐活動進行記錄,及時作出階段性評價。
(三)加強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閱讀方法。
以語文教學依託,加強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能夠把文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進行摘抄背誦。其次,利用班級各種活動,帶領孩子親身體驗,以親身感受為依託,指導學生閱讀。
七、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
(一)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興趣濃厚。
(二)學生養成了一定的閱讀習慣,並能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對閱讀內容進行篩選。
(三)舉行閱讀小能手評選,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熱情,班內涌現出一批閱讀小能手。
(四)關注學生的需要,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體驗,有效指導學生閱讀。
八、課題研究中存在問題和困惑
課題實施以來,雖然關注到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難以操作,能夠有效的關注到每一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其次,如何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既關注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又兼顧到學生情感需求,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提高,這一點是我在教學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將在下階段的研究中,繼續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圍繞前階段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繼續加強自身理論學習,通過指導與練習,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時間,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樂於閱讀,並在此過程中享受閱讀的快樂,增長見識,真正做到快樂閱讀。
⑨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的有效性》課題
一、研究時間
x年x月——x年x月
二、研究內容:
1、作業中「改變傳統方式 批改方法多樣化」的實施情況及效果。
2、豐富多樣的評語,對學生在作業上的改變,對語文教學帶來的影響。
3、簡單時尚的批閱符號,對提高學生作業興趣的作用。
4、「批改權」擴大 參與者廣泛化。對學生個體發展有什麼改變?對提高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有何顯著成果?
三、具體工作:
1、明確計劃和實施要求:
制定本階段的課題研究計劃,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討論課題組活動形式。向課題組教師提出明確的批改要求、規定本階段完成的研究任務,扎扎實實的做好課題的研究工作。
2、理論學習與心得交流:
首先,我們將組織課題語文組協助成員對「課題研究方案」再次學習,進一步明確研究的目的,清晰研究的內容,加深對「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有關概念的了解。
同時,我們將藉助網路提供有關「作業批改改革成功案例」及「如何提高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的學習資料,採取自主學習、集體交流的形式,在概念上面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另外,我推薦了一些其餘科目提高批改作業有效性案例搜集,提升課題研究和實施的能力。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將專門組織課題協組成員進行研討自己班級語文批改的實效,對批改多樣的心得、實踐中的思考與困惑等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入。
3、語文作業批改實踐:
課題研究要基於語文作業的批改,立足於作業,要在語文作業批改實踐中發現語文作業批改的有效方式、形式、批語,發現激發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興趣,提高語文能力、積累經驗、提升語文素養,並形成一定的語文作業批改指導模式。從而形成系統的研究案例與總結。
4、撰寫論文:
整理總結研究成果,積極撰寫論文、批改案例。書寫好課題優秀論文、優秀案例等的匯編工作,形成課題成果群。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分享研究成果,促進語文作業批改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⑩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策略
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之一; 因此,合理地布置作業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學生討厭作業,他們認為完成作業只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而不是面對一種挑戰,問題就是出在我們教師沒有精心設計作業。新課程實施以來,在各類練習冊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許多的練習題加上了「我會」「我喜歡」等字樣。可以看出作業設計者的用心良苦:這些題目都是我喜歡做的,我能做的。也許是因為我們實在太希望學生能夠喜歡作業了,所以有意無意地把題目名稱叫得花哨點、好聽點,這樣學生就會有「樂趣」了,殊不知這樣強加給學生的「樂趣」卻使學生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意識。所以,我們應該針對文本的語言特點來精心設計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結果產生良好影響的作業 。
一、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小學生受年齡特徵的限制,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簡單的重復性的抄寫,機械的死記硬背,或枯燥的題海苦練有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對作業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增長知識的成功樂趣。小學生天性酷愛繪畫,圖象比文字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我讓學生畫了下雪時小動物們玩耍嬉戲的場面,很多學生把小動物的腳印都通過繪畫形象展示了出來;我還抓住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在學了《趙州橋》後,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寫《家鄉的橋》;在學習了《狐假虎威》後,又讓學生續寫當老虎知道狐狸騙了自己以後會怎麼做。 「表演」相對於「寫」來,學生更樂意接受。對於故事情節性較強或場面描寫具有較強動作性的課文,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親自演一演,並布置學生分組排演課本劇進行比賽。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一課後,讓學生自由組合排練課本劇,還評出「最佳演員」、「最佳拍檔」 獎 。這類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二、作業的設計要有生活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極其廣闊而自由。 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設計作業時也應善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提供大量的實踐活動的情境和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體會語文與生活同在的樂趣。在教學《母親的恩情》後,建議學生在母親節、父親節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送父母一首小詩、一句祝福、寫一封充滿情意的信,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在教學《一株紫丁香》後鼓勵學生自己寫最喜歡的話,獻給最敬愛的老師。在教學《夕陽真美》一文後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在學習《雲房子》一文後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後白雲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萬千,變化多端。
三、作業的設計要有創新性
長期以來,語文作業的形式並沒有很大的改變,書本上及練習冊上的作業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制約了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作業的創新設計,讓學生願意完成作業,喜歡完成作業,在作業中體驗成功, 以提高作業的質量。(1)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在布置課堂練習、家庭作業時,允許學生在練習的數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選擇權力,避免傳統的「一刀切」的做法,就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如在教學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後,我設計了「作業超市」 ,裡面供學生選擇的作業有:①想當詩人的,自編一則贊美小興安嶺的詩歌;②想當導游的,課後搜集圖片資料,寫上簡單說明,展示小興安嶺誘人的景色,並寫一段導游詞;③想當畫家的,把小興安嶺的美景描繪出來;④想當朗誦家的,搜集描寫風景優美的詩歌,讀給小夥伴或爸爸媽媽聽。 (2)自主作業的設計。《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傳統的作業,都是我們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學生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所以,我想不妨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編作業題。怎樣落實這個環節呢?贊可夫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訂行動計劃,可以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們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鑒於此,我還嘗試把課後作業設計的自主權交給學生的做法。如教學《盤古開天地》時,我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有的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並改編了故事;有的用童趣盎然的兒童畫展示了盤古倒下後身體發審的各種變化;還有的學生給寫信,贊揚他,並告訴他宇宙間的一切美麗。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許多知識信息,鍛煉了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
四、作業的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到做作業的快樂。 如在學了《爬山虎的腳》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①摘抄本課生字各三個,詞語兩遍。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文章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③你也試著模仿課文, 續寫兩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你可以從中選取兩個進行做題。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可滿足優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讓學生自主選擇,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規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完成基礎題,中等學生除了完成基礎題外,還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題。
五、作業的設計要有人文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 課文課程應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力求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現今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偉人的故事,這些既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名篇,也是學生做人的鏡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靈活起來,多與課外校外書本外的知識相結合,陶冶學生課外知識的情操。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尋找名人的足跡》,製作《名人錄》等活動的作業,讓學生收集偉人、名人、英雄的故事、圖 片、個人簡介,還可以以「小報、班會」的形式「話英雄,贊名人」,這樣,既學生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進的路標,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作業是一 種最為直接而頻繁的通道,所以,學生做作業和教師批作業就是一種互動的人文活動。在這里,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學識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業活動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
總之,作業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有效設計作業內容,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點燃思維的火花;可以使學生在「精練」 中提升能力,積累經驗;可以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應時刻關注作業的有效性,讓孩子學得興趣盎然,讓教師教得輕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