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課堂有效情境創設

小學課堂有效情境創設

發布時間:2020-11-24 12:06:53

1.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

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因此,

老師們常常將情境教學頻頻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成了當前語

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學習中發現,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創設是無效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

效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而

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過分地關注了情境

的創設,過度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熱鬧的氣氛,以至於分散了學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信息的干擾,導致難以把握學

習的目標。有一節低年級的語文課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老師以動物王

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以這場動物比賽來串聯整堂課的

教學內容。可是老師在執教中卻只注重了這種形式,而將課文中的兒歌進

行了肢解,先引導學生了解是哪些動物參加比賽,然後出示課文中的六個

問句,了解比賽的具體項目,最後出示六個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賽的結果。

按照這樣的思路學下來,兜了大半圈還未進入正題,學生的興趣早已被轉

移,而到讀書的時候是將課文生硬地分成問句和回答兩個獨立的內容讀,

缺乏整體感。從而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違背了情境創設的初衷。在課堂

上,將形式和內容分裂開來的教學情境,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造成課堂教學的虛假和無效。因此,在確定教學

-

-

2

目標之後,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

務。這樣,才能讓「情境」煥發生命的活力。

二、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

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

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

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基於這一點,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

時,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在引導

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後,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

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創造性地自編動作,

自備道具,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

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而這一次卻

完全是自己的創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

先是共同續編故事,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

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

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

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然

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續演故事,大大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

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著孩子不知不覺地、深入地進行到教學

的一個個進程中。因為情感的作用,語文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精神

世界。通過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些聲情並茂

2.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上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創設情境應從課堂導入開始,導入要切實可行。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更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是數學教學導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如我在講授《可能性》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日,小朋友們請說說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學們說的很歡快,老師又問:「這個月過生日的有哪幾位小朋友?」結果有三個小同學舉手,老師就把為三個小朋友過生日為教學情境,同學們為他們准備節目開始抽簽,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的可能性。進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創設分組操作探究情境解決小組問題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面前,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 學生在集體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徵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特徵、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學生,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組探究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應用上,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幾何小實踐」後,我安排了搭、找、畫、折的活動,其中通過用橡皮泥球和小棒來搭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及共同點,不同點;通過找生活中的正文體和正方體,進一步感知數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用三角尺,直尺畫三角形,可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更好地進行區分;通過用紙折長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學生活動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在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3. 如何創設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

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體現情境的趣味性。 問題源於某種情境, 而生動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則是產生問題的肥沃土壤。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 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 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例如, 教學《位置與順序》時可以設計貓抓老鼠的游戲: 每一輪選1 人為貓, 6 人為老鼠。活動前先讓貓觀察1 分鍾, 蒙上眼睛, 然後由學生指出某隻老鼠的前後(或左右)各是誰, 再由貓猜出老鼠的名字。該游戲極富童趣, 每當貓捉到老鼠時, 教室里是一片歡騰, 學生的參與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比較關注有趣、好玩、動態、新奇的事物, 而高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實用、富有挑戰性的內容所吸引。只有把數學的自身特點與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有機結合起來, 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二、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 注重情境的思考性。 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與體驗, 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並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思考。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思考性, 而且要盡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間。因此,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 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問題思考空間大小的影響。首先, 要考慮材料的呈現形式。一般來說, 條件的呈現比較隱蔽、解決問題的步驟稍多、解題方法或結果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 思考空間相對較大, 反之則小。其次, 解決問題的策略、步驟、方法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 這樣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間, 又滿足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成功需要。如下面的問題: 淘氣家離學校5 千米,笑笑家離學校4 千米, 淘氣到笑笑家多遠? 教師的詳細分析和標准化答案往往會損害問題的教育價值,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交流, 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會有所收獲, 對數學優秀的學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強調情境的現實性。 情境的現實性要求情境中所隱含的數學問題必須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真實的學習, 強調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對於喜聞樂見、經常遇見的現象和事情, 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的熱情。他們不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而且更易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知道運用數學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學生認知的起點往往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經驗或具體事例, 而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卻大多是間接呈現的, 不像生活數學那樣來得直接。因此, 引導學生溝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把小學數學間接的知識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是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例如, 在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並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在我和小樹一起長 小小運動會 今天我當家情境中學習100 以內的加減法, 在體檢情境中認識長度單位米等教學實例, 充分利用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情境,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問題、經驗進行探討、總結和升華,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從而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四、創設情境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正確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防止認識上的片面性。如新課程標准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於生活, 也可以來源於數學本身, 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例如, 計算教學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絕不是說所有的計算教學都必須從生活中找原型, 因為計算還有自身的規律需要讓學生去掌握。 2、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盡可能做到小而具體、新而有趣, 既有適當的難度, 又富有啟發性。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問題的含義,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時提煉出數學問題, 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忘返、東拉西扯, 游離於目標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淺嘗輒止, 把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擺設, 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對於低年級學生, 顏色、聲音、動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 如運用編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對於高年級學生, 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 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 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4、創設情境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 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 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識的結構, 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 總之, 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 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 才能打破數學課單一呆板的局面, 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4. 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情境創設的原則
理清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我們認為,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遵循以下幾大原則:
1.目的性原則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綴品。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比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創設的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競賽情境等都很好地體現了趣味性原則。
3.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5.時代性原則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著變化。教師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因為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此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比如,《秒的認識》一課,我們以往常常會看到教師以新年倒計時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捕捉到了新的信息,於是就出現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計時的情境導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追隨了時代的腳步。
具體而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以下幾種方法。 四、情境創設的方法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有時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實踐證明,創設的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學生體驗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越好。 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當然,生活中與小學數學所學的內容相聯系的事例還有很多。諸如:家中的許多容器為什麼做成圓柱形的?自行車的車架為什麼做成三角形的?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的加工編制,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又如教「按比分配」時,一位老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上課,他就把學生帶入了幫體育老師分球的情境中。「體育老師想請你們幫幫他的忙,給三年級的學生分籃球,王老師有12 個球,要分給男、女兩組同學進行練習,你們看怎麼分?」學生聽到題,紛紛議論起來,交流後,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個。這時,我說:「你們這種分法王老師試過,可三年級的男同學非常不滿,說這樣不合理。他們說,我們16個人,怎麼和她們8個人分的一樣多呢?老師太偏心了。那你們覺得怎樣分才算公平呢?」學生們又陷入了沉思,經過討論,有學生提出建議:按男、女學生人數的多少來分,多的多分點,少的少分點。有的學生起來爭議: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時抓住時機:「對,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麼有沒有一定的依據呢?」又經過一番思考後,學生們自己總結出「應按人數的比來分配,就比較合理了」。可見,這種與學生密切相連的生活事例,對學生而言,有著一種多麼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實踐證明:創設的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見度越高,問題激活思維的程度就越好,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只有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時,學生才能夠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2)藉助活動創設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活動,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例如:在這次全市的小學數學《同步實踐與訓練》優質課競賽中,我校的唐專芳老師上執教了《認識物體與圖形》一課。這節課,唐老師創設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如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搭一搭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徵,知識的形成過程由具體到抽象,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又如,藍山的一位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教師首先讓學生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通過動手量,學生大膽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約是180度」;之後,又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驗證,採取了折、拼、剪等多種方法再次探究;最後,學生自主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度」。這節課,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真正地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通過「開放性」問題,創設情境 數學開放性問題是指條件多餘、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不斷反復交替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系列的「開放性」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動物園各個景點的平面圖,同時在畫面上配以相應的問題: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導游,將按照怎樣的路線帶領遊客去游覽?在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平面圖中搜集可用的信息,並提出了多種不同的游覽方案。
又如:在數學活動課《解決問題》一節中,首先用課件的形式再現了游樂園場景:有游樂項目、價格和各個項目的相關規定等信息,然後安排了一個「定額消費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為自己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游樂方案。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思維靈活,很快想出了好多種游樂計劃,孩子們豐富多採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4)在新舊知識連接點間創設情境
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引導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溫故知新,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慾望,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圓柱體積的計算》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前邊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圓形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可不可以運用這樣的轉化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呢?大家試試看。」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給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5)設置認知沖突,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個發現者

研究者

探索者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實踐中,以富有現實性、趣味性、挑戰性,且處於學生認知結構最近發展
區的非常規性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型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心欲求而不
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引起認知沖突,產生認知失調,從而激
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進而採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

例如:《圓的周長》教學片段:

師:請看,這是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環,誰能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呢?

生:把鐵絲剪斷、拉直,再用直尺測量出它的周長。



(出示
CD
唱片)
那麼要求這張影碟的周長

用切斷

展開的方法行嗎?
那該怎麼辦?

生:把唱片的邊沿做上記號,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就能量出它的周長了。

生:還可以用一根繩子繞唱片一周,然後量一量繩子的長就可以了。

師:
(用一根細繩系一小球,在空中甩動,其軌跡形成一個圓)小球的運動
形成一個圓,我們還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生面面相覷,一
時沒有好的方法)

師:看來,用剪斷、拉直、測量;滾動法;繞繩法雖然可以測量出一些圓的
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索出圓周長的一般計算方法呢?

以上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設一個
個小小的問題,不斷製造矛盾,層層設疑,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
不斷地產生認知的失衡和知識的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學生在問題
情境中明確了探究目標,使探究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
活動中。

以上所舉,基本上是課堂教學中某個教學環節中的情境創設,在近期的聽課
及實際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情境串」的創設,較之單個的情境創設來
講,更容易激發學生長時間的學習興趣。「情境串」即以兒童感興趣的故事、熟
悉的事物或活動為題材構成「情景串」
,整堂課圍繞一個主題來組織教學,學生
對知識的探索和鞏固都是在一個大背景下進行的

學生在這些相關聯的生活情境
中發現並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問題串」
,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的
問題過程中學習新知,應用新知。「情境串」比之單個問題情境其獨到之處是:
在一節課中,自始至終發揮情境的導向作用,學生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
發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將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二者緊密結合,讓學生既經歷知識
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又能把學到的新知識作為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的工具,把應
用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這篇文章說得很好,相當全面了,建議參考下:
http://wenku..com/link?url=-rvY24L8cXhNoyN4SSx-_DAy

5. 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教材卡通畫很多,數學知識一般與圖畫相結合,並且有較明顯的故事情節。上課時我們老師只是問圖上有誰美麗請你來說說這個故事。形容詞一大堆,讓學生一個一個說過去,這樣幾分鍾過去了,還沒進入主題,這種情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實在無益,這只是表面的熱鬧、花俏,因此,我們必須真實的創設一種激發學生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境。教學的美是內在的、隱性的,數學教學一般不能像語文那樣繪聲繪色,直接描繪。當然,數學有時候是枯燥的,我們需要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也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數學課的情境創設必須講究實效性,一個短小的故事、幾個有思考性的問題、一次操作、一次實踐活動、一次小比賽甚至開門見山的做幾道數學題等都會激發興趣,喚起他們的參與情感,激活他們的思維,目的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而不是為營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

數學課的情境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目的性原則。 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臵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設臵情境,設臵了情境後應該達到什麼,教學目標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 和認 識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3、 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進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進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 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那麼究竟如何提高數學課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淡化「生活味」,強化「數學味」 我們常說數學在生活中,但生活卻不全是數學,數學與生活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生活是感性的、具體的,數學卻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數學符號時,才可能被稱之為數學。在倡導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今天,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區別。不認識到這種區別,一味把數學生活化,一定程度上會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正確認識。為此,我們應當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數學課所應該有的「數學味」。 如一位老師在上《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問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學生都會回答:喜歡,老師再說:看來,每個小朋友都很喜歡。瞧,我們學校的小朋友正在開運動會呢!(課件出示主題圖),操場上多熱鬧!你從圖上都看到了那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一些用除法計算的問題這樣,就很快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6.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一、注重現實生活情境,提取有效數學信息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發問總是以積極思考為前提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不斷提高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進而解決數學問題。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讓他們學會觀察情境圖,提取數學信息尤為重要。
一年級多學一些圖畫情境題,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身臨其境地進入角色,進而理解題意,但是我們不能只停留於此,也不能過分留戀,應注意引導學生會讀圖,讀懂圖,然後再去提取有效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
二、合理運用圖表文字,提取有效數學信息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是新課程的一個特色,新課程對這一領域的安排已經從純文字標准格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呈現方式除了文字的、還有情景性的、拓寬了問題的結構空間。題目不一定是結構良好的,情景可能是復雜的,數據需要取捨,學生對有效數學信息材料的提取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應用題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圖形法、分析法、綜合法、假設法、推理法等,我覺得仍需繼承,仍有其價值所在,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各種方法是相互滲透的,相輔相成的。
只要學生學會了從真正意義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了如何利用各種手段(圖、表、文字、實物等)收集和處理問題中隱含的信息,學會了如何從問題中發現隱含的數量關系,學會了如何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學會了分析信息與信息之間,信息與問題之間的關系,也就學會了舉一反三,獲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四則運算意義,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新課程改革將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數與運算學習的自然組成部分,數的認識和運算內容的引入與展開,都力求來源於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接觸數學起就建立起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天然聯系,發展學生根據實際情景和運算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一年級教學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時,通過創設接近學生生活的「公共汽車上的上、下乘客」現象來導入,學生學起來就不覺得計算乏味,由於情景接近學生生活實際,通俗易懂,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運算順序掌握的也較好。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取有效數學信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通過溝通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僅有助於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激疑引趣設情境。興趣激發靈感,興趣是發現的先導。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教師要善於設專置一些屬新穎別致、妙趣橫生、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考,探求新知。設置這種問題,在於從興趣入手組織注意,使學生進入情境,產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小明很喜歡小兔子,他家養了4隻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個紅蘿卜(出示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隻兔子吃一個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和蘿卜一對一的連起來)。小朋友們看看,有沒有多餘的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蘿卜的個數有什麼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及其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同時激發了學生研究性問題的濃厚興趣,產生了「我要學」的動力,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8.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創設有效的情境

【內容摘要】《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數學課堂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情境創設」也在數學課堂中備受關注。 怎樣才能讓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效性,讓它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微薄看法。
【關鍵詞】 創設情境 聯系實際 符合認知 調動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數學課堂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情境創設」也在數學課堂中備受關注。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創設的情境偏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甚遠,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還有教師對創設情境有著理解上的偏差,一味追求形式,講究熱鬧,課堂效果並不理想,怎樣才能讓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效性,讓它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下面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情景創設要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創設接近生活的情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都能把生活情境引入課堂中來,但是,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加思考地聯系生活,例如:農村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情境要麼逛商場、游公園,要麼去郊外,課堂上學生面面相覷,學習興趣並不濃厚。教師殊不知,自己創設的這些情境和農村孩子相距甚遠,他們並不熟悉。《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作為農村教師我們在情境創設時應著眼於農村生活,為學生創設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愉悅地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二、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兒童的眼中,總覺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究者。可是,由於受到年齡因素和局限的知識經驗影響,不可能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以此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使他們體驗到探究、發現的樂趣。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他們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情境,引發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認知搭建橋梁。例如:小學生的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奪紅旗、智力闖關等富有競爭的情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非常高。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枯燥的課堂教學,他們定會覺得疲勞乏味,教學效果也就不好,面對低年級小朋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游戲類的教學情境,把他們喜歡做的游戲引入課堂,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而對於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設障布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參與熱情,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水平出發,讓他們在思考、合作、探究中發現數學問題,獲取新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情境創設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贊科夫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要使學生學得有味,關鍵在於教師要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良好的教學情境就是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教學時應根據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都喜歡童話故事,教材中的許多主題圖,我們可以讓它「活」起來,把它編成童化故事,用故事的形式把內容生動地講述出來,使學生在專注地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原來是那麼有趣,那麼吸引人,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而且能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學生自己經歷了探究新知的過程,那麼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透徹,這樣的數學課堂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感到生活很有趣,數學很有趣,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9.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角色的轉化。現代教學論觀點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裝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這使每一位教師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利用這種情境來提高學習質量,是每個教師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 關鍵詞:情境創設、有效情境、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創設情境應從課堂導入開始,導入要切實可行。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更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是數學教學導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如我在講授《可能性》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日,小朋友們請說說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學們說的很歡快,老師又問:「這個月過生日的有哪幾位小朋友?」結果有三個小同學舉手,老師就把為三個小朋友過生日為教學情境,同學們為他們准備節目開始抽簽,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的可能性。進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創設分組操作探究情境解決小組問題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面前,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 學生在集體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徵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特徵、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學生,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組探究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應用上,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幾何小實踐」後,我安排了搭、找、畫、折的活動,其中通過用橡皮泥球和小棒來搭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及共同點,不同點;通過找生活中的正文體和正方體,進一步感知數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用三角尺,直尺畫三角形,可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更好地進行區分;通過用紙折長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學生活動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在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適度採用競賽等方法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乘、除運算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必須反復練,而反復練又顯得單調枯燥,於是可在練習中採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奪紅旗」、「摘蘋果」「登山」等方法進行。這些游戲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鞏固知識,而且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精神。如教學「7的乘除法」時,當學生探究了計算方法後,我便設計小組登山賽——奪紅旗游戲。老師先說明比賽規則,各組做好准備。隨著「開始」一聲口令,各組快速計算黑板上自己組的題目,每算對一個就登上一個台階,看哪組同學能最快地到達山頂,奪得紅旗。在這個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地計算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學論指導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適宜溝通的氣氛,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互愛、人人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時教學時,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讓愛充滿著整個課堂,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良好關系,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課上,也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相合作,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學生更能將郁積於胸的感情抒發出來。

10. 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不是指教師教學認真與否,付出多少,應是引導學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獲的教學。而情景對理解和學習都非常重要,情景賦予學習以意義,學生只有置身在與知識相關的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才能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知識的價值所在.根據物理教學的特殊情況及教學的基本要求,物理課堂的情景創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
通過趣味實驗創設學習情景。
實施開放性實驗創設學習情景。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景。
展開豐富聯想創設學習情景。
運用問題探究創設學習情景。
通過生活中現象創設學習情景。
製造認知沖突創設學習情景。
通過物理史實創設學習情景。
對於教學中情景創設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多方面的發掘課程資源,拓寬教育空間。除了課本信息鏈接外,我們可以列舉物理故事以及新聞報道物理事件和中央10套的探索與發現欄目涉及到的物理有關問題。利用新聞媒體所報道的與物理有關的社會事件。
二、情景素材的選擇要體現時代性和新鮮感。情景素材來源於生活,我每天都很關注新聞報道,以物理視角充分利用新聞資源來創設學習情景,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以神七、嫦娥發射成功的新聞報道創設燃料和熱量課題的學習情景。鳥巢的鋼結構可以創設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課題的問題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三、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成為進行物理活動、處理物理事件的主體或主角。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實踐情景中觀察、發現問題、引入學習主題。
四、設置懸念或矛盾、激發爭論或辯論,引起不同看法的沖突,不同觀點的交鋒。
五、發揮多種媒體和網路資源優勢。
物理教學就充分藉助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可以宏觀模擬微觀,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變靜態為動態或對瞬間定格分析;模擬實驗室中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實驗,使實驗更加完整;各種場面模擬,展示感性材料,縮短時空距離。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開辟的網上游一欄,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自覺性。
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准確掌握創設情景的目的,努力挖掘學習內容所蘊涵的創造性因素,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水平,創造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情景,以便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得有趣、有用,而且更有效。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有效情境創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