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回歸語文課堂的本真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也越來越呈現出勃勃生機,教師們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開始有意識地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能夠關注學生的發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密切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創設大的語文環境,這些都體現了課程改革帶來的豐碩成果。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思考,由於個別老師對「課標」解讀的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上盲目追求形式,卻不注重實效,出現了一些非語文現象。
比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重要的是體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對比的寫法和我的情感變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的方法,如,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等寫法的運用。課有的教師卻用大量時間想一想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把學生感動得痛哭流涕,上成了思品課。
在互聯網+的時代里,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欣賞桂林山水,看風光片,不去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形式等等,這些都使語文課堂失去了本色。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因此,我們提倡本真語文。
本真語文課,就是以人為本,它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學生發展、成長規律,通過教師有深度的、注重讀寫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優化、創意設計,直達語言教學的本質內涵,以其實現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語文教學一定要從語言文字入手,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這就叫「得意」,同時要帶著學生揣摩體會這樣情感是怎樣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這叫「得言」,語文教學要言意兼得。積累詞句、品味語言、感悟內容、學習寫法都是語文的本真。也就是說,課堂上關注字詞句篇的基礎知識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訓練,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本真語文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所謂的語文味,表現在課堂上應該是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讀寫結合的「寫味」;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要讓學生親歷閱讀的過程。讀通---感知文本;讀懂---領悟內涵;會讀---內化語言。
作為教師,要明確各年段教學的重點,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② 小語閱讀教學回歸什麼實效本真
回歸語文本真 創設高效課堂
語文組「高效課堂」教研活動總結
薛法根老師認為語文課要有「簡約之美」,王崧舟老師認為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崔巒老師要我們「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看來,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是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的。
在高效課堂改革中,「效」很重要。這個「效」,一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二是指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益,三是指課堂產生的高效果。只有在教師指導下的高效率的學生學習取得了高效益的回報,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在於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鍛造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
本學期語文組全體老師在這次「高效課堂」教研活動中,就語文課堂如何更高效,如何讓語文回歸本真,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促進其終身發展等方面做了很多思考,付諸了我們的實踐。現將這次教研活動中我們的一些探索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教學案例1】 作文指導課《觀察胖大海》 (執教:舒相玲)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不想看?
猜猜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會是什麼呢?(生猜測)
你現在的心情怎樣?(生:高興;迫不及待)
2、出示胖大海圖片。
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板書:胖大海)
出示:胖大海,是一味中葯,出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叫安南子,膨大海等。
平時,你們仔細觀察過它嗎?
(二)觀察外表。
師:現在讓我們近距離地觀察它是什麼樣子的。(教師分給每人一粒胖大海,讓學生拿在手中細細觀察。並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分享發現。)
出示幻燈片提示一:
同學們,一種物體可以從多幾方面來觀察,如: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如果能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你的介紹就更形象、生動了。
2、學生小組交流:(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形 狀
大小
顏色
紋路
氣味
兩頭尖、中間圓、
橢圓形、像橄欖、
杏仁……
跟干橄欖差不多
灰褐色、
咖啡色
皺巴巴的、沒一點兒水分,凹凸不平的,像老人的臉……
有一點淡淡的中葯味
3、你能根據表格中的提示介紹胖大海?學生動筆寫,交流。
【案例評析】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活動。」舒老師在這節觀察作文課上,把胖大海帶到了課堂上,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眼看、手摸、嘴嘗,發現了胖大海的奇妙,感受到觀察的快樂,也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學生的觀察匯報一個比一個精彩,語言一個比一個鮮活。老師適當進行寫作方法的點撥,如比喻、擬人等。由此,學生輕輕鬆鬆地掌握了觀察方法和習作方法,課堂效果相當好。
二、讀寫結合,上出語文課的「語文味」。
【教學案例2】 《頤和園》 (執教:唐玲)
教學環節二
(課初始)師:多麼別具匠心的皇家園林,多麼雋永秀美的語言文字,讓我們隨著作者快樂出發,一起去游頤和園的長廊吧!
(游完長廊),師:一步一贊嘆,一步一欣賞,我們邊游長廊,邊情不自禁地說——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游完萬壽山),師:萬壽山的建築別具匠心,巍峨聳立,萬壽山頂俯覽全景,美不勝收,真是讓遊人發自肺腑地感慨-——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游完昆明湖),師:漫步十七孔橋,眺望美如畫的昆明湖,輕輕撫摸石獅子的雕塑,心中真真切切地感慨-——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全課結束),師:頤和園風光秀美,建築古色古香,讓人流連忘返,不同的人游頤和園有不同的感受!
師:天真浪漫的孩子邊游頤和園邊滿口稱贊,笑盈盈地說-——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師:年過半百的老人相互依偎,帶著欣賞的目光打量著頤和園,思緒萬千,他們用低沉的聲音說-——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師:外國遊人帶著相機,驚嘆不已地游園,邊游邊豎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國話慢慢地說-——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師:中國的每一位公民自豪且慷慨激言-——
生(贊嘆):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教學環節三
師:站在十七孔橋上,細細打量這些石獅子,它們各有各的姿態,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學生欣賞石獅子的圖片)
學生:(唏噓贊嘆)
師:作者沒有把它們一一敘說,我們能不能加以想像,把石獅子的雕刻的「姿態不一」說詳盡?
出示句式:這么多的石獅子,栩栩如生,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它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情緒高漲,紛紛議論……
師:孩子們的集思廣益,讓我們彷彿登上了十七孔橋,手輕輕撫摸石獅雕刻,飽覽他們姿態不一,雕刻逼真的石雕藝術。
【案例評析】
「書聲琅琅」是一堂好的語文課的重要特徵之一。唐老師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來領悟文章的文質兼美。教師范讀,學生集體誦讀,個別學生吟誦,學生比賽讀,師生合作默契地引讀……從讀中感悟景色的優美,在讀中體會自豪之情。全文教學以一個中心句貫穿始終,游一景贊嘆一次頤和園,引讀中心句。在結束的時候再次總結性的老師引讀,來共同贊美頤和園,把教學推向高潮,從而激發學生對這皇家園林的贊美和自豪之情。
「寫」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最高境界。這篇課文的重點段落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只是做了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的景物沒有感性的認識,不容易理解。在教學「十七孔橋」時,唐老師進行了一個讀寫訓練,讓學生想像石獅子的「姿態不一」。學生興致很高,想像出了石獅子的很多姿態,但語言比較平淡。唐老師又拔高要求,要求運用上一些描寫姿態的四字詞語,並出示了一些詞語供學生運用,在老師的帶動下,學生的用詞逐漸精彩。
語文課堂的「讀」是理解,是吸收;「寫」是表達,是運用。讀寫結合,凸顯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讀寫結合」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將閱讀與寫作實現有效地鏈接,為學生創設了語文實踐的機會,搭建了語言實踐的平台,降低了語言實踐難度。
三、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案例3】 《老王》 (執教:陳亮)
教學環節三:分析人物,感受情懷
1、文章以老王為題,請問老王與作者是什麼關系呢?她為什麼要為老王寫一篇文章呢?
2、寫老王不是目的,他是想通過老王這篇文章來說一句話,這句話是什麼?
(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3、文中「幸運的人」指的是誰?「不幸者」指的是誰?
老王有哪些不幸,請分組來找,一個小組說派一名代表說一條老王的不幸。
以破三輪為生——載客三輪被取締
一隻眼是瞎的,另一隻眼也有病
孤苦無依
還有一層比殘疾更深的不幸,「年輕時不老實」
4、臨死前病重的老王外貌描寫,讓人印象深刻,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這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僵屍、骷髏形象地寫出了臨死前的老王枯瘦德完全失去了人形,很是可憐。)
5、對這個不幸的老王,作者為什麼要有「愧怍」呢?她對老王不好嗎?
「好」體現在哪些地方?同樣請每個小組來說一條。
引導學生注意「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去稍」等細節。
6、作者對「老王」是充滿同情的,也給了他很多實際的幫助,那她為什麼還要感到「愧怍」?
——覺得對老王做得還不夠。
7、這種愧怍還有其他的意思嗎?為什麼說是「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而不是說「我對老王的愧怍」?
——還有更多的不幸者我們應該給予同情與幫助,我們做得還不夠。
8、現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幸運者,她是幸運的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如果她稱自己為「幸運者」,你可以看出她怎樣的生活態度?
9、我們再回頭來看看那個不幸的人,他是怎麼對待別人(我)的?
10、所以,你對「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案例評析】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陳亮老師把「通情達理」這一品質教育巧妙地運用於這堂課中,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維目標轉化為實際的教學行為,讓學生體會文中那深深的情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課堂落實是一大難點,如何把教師的情傳遞給學生,如何使學生生情,陳老師的落實很到位。陳老師確定本節課的目標是分析人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陶冶關愛弱者的情操。用問題替代目標細化,具體分解為這幾個問題:老王不幸表現在哪些方面?老王的善良表現在哪裡?作者的善良表現在哪裡?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帶有啟發性、思考性,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知人物的善良。
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習得知識和能力,注重過程和方法,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這篇課文,就要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關心身邊的弱者,關注生活,關注人生,凈化思想。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課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陳老師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是定位科學的。
在本次「高效課堂」教研活動中,還有很多老師的課亮點紛呈:一年級的拼音課趣味性知識性融合,很受學生的喜愛;周薇老師和許強老師落實了語文課上的寫字教學;楊薇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整理問題,解決問題;袁伍玲老師和湯愛娥老師注重拓展,發散學生的思維;李靖老師深入挖掘教材,拓展課文內涵,調動學生情感;方啟德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讓學生觀察漫畫,指導學生「往前想」、「仔細看」、「往後想」,從而學會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具體;湯燦老師、劉愛民老師、郭紅鑫老師在和諧、平實、扎實的課堂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肖開平老師抓住記敘文的六要素,培養學生閱讀和復述課文的能力。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教學本相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逐步成長。然而碧玉微瑕,在成長中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限,老師的閱讀分析過細,把自己的閱讀見解給了學生,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效性不強,組內分工不明確,忽視了對學生所在小組的集體評價。
3、教師應重視錘煉教學語言,使教學用語規范、生動、富有吸引力。
在使語文課回歸本真,創設高效課堂的路上,我們將一路前行,一路思考,一路實踐,一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