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它不僅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更是傳播知識和文明的重要教育工具。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古至今,語文教育歷經數千年,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他們的作品流芳百世,成為當今學生學習的標本。現階段,盡管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各有千秋,但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包括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等,教學方法也隨之更新換代,而創新是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渠道。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已經真正地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憑借教材還是多媒體,創新無疑是滿足當代教育要求的必然途徑。
小學語文從識字開始,到閱讀,再到寫作,教師無不需要通過巧妙的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理解力,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1.轉變教學思想
教師在培養和評價學生智力時要從只注重觀察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集中思維、分析性思維、嚴密的邏輯推理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向在創造性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作為右腦功能的創造性想像力、發散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轉變。根據教材特點,在閱讀、識字、看圖作文等教學過程中進行創造性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性想像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把印在課本上的文字元號──字、詞、句、段、篇轉化為學生頭腦中活生生的形象,並把這些形象在頭腦中清晰地保存積累起來。
如學習"顫抖"一詞,在學生理解詞語後,還可讓學生想像再現"顫抖"的形象,以訓練右腦。又如學習《翠鳥》一文時,表現翠鳥身上羽毛顏色的有三個詞語──"淡綠色"、"深綠色"、"翠綠色"。學生從文字上並不能認識這三種顏色的特徵,老師先拿來這三種顏色的羽毛,告訴學生什麼是淡綠色,什麼是深綠色,什麼是翠綠色;再拿出翠鳥的標本讓學生辨認羽毛的顏色。學生親眼看到了真實的形象,在頭腦中把這三種鮮明的形象積累起來,深深地印在了腦中。
2.學貴有疑,鼓勵提問
學問,顧名思義,既要學,也要問。人人都會有疑問,而提問是解惑的重要方式之一,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要敢於發問。但是一般在課堂上,學生對於疑問往往不敢啟齒,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問,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並且教師要詳細答疑解惑。因此,在鼓勵學生提問方面,教師要把握以下幾點:
2.1不拒絕,不批評,充分肯定,增強學生提問信心。善於質疑的創造發明者無一不是充滿自信的人;相反,經常懷疑自己的人是很難成功的,也很難提出有創意的觀點。要培養質疑精神,教師就必須保護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於學生的任何提問,哪怕非常簡單,教師都應詳細答疑,如果拒絕,則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因為害怕批評而不敢發問。對於提出帶有規律性、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因此,為了鼓勵發問,拓展學習思維,教師應該做到不拒絕,不批評,充分肯定,增強學生自信心。
2.2引導學生尋疑。如果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帶著疑問,發散思維,捕捉細節,發掘重點,那麼他必定能夠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並產生創新的觀點,以至於達到創造的目的。因此,學中帶疑,才能啟動創新思維,捕捉創新靈感,並取得創新成果。但小學生在這一認識上或許還不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就顯得比較重要。
3.改進教學方法
右腦是加工形象信息、鑒別圖形、處理非言語材料的中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讓大腦兩半球共同活動來完成任務。
3.1藉助電教媒體。閱讀教學首先要注意用直觀形象的材料充實學生的感知,豐富學生頭腦中表象的積累,提供再造想像的基礎。根據右腦以形象思維為主,主管人們的視知覺,形象記憶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藉助直觀、形象的電教媒體進行教學。
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以藉助錄像再現桂林山水"靜、清、綠","奇、秀、險"的特點。這樣,學生通過視聽覺、形象記憶,能非常清晰而深刻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便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豐富了學生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產生聯想和想像打下基礎。
3.2啟發聯想、想像。文章是作者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進行思考後寫成的語言符號,這些文字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讀者可以通過作者提供的語言符號,調動已有表象──生活積累和知識經驗,運用再造想像,創造性想像,想像相關形象,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指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行想像,想像文章描寫的場面,想像文章描寫人物的性格、心情,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周圍環境的情景等一些再現性和創造性想像。
3.3讓學生繪圖(畫)。對於一些課文,教師可以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根據課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讓學生繪圖(畫)。
如《有這樣一個小村莊》一課中有一段描寫小村莊從前的美麗景色。教師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後,讓學生將這幅美麗的圖畫創造性地畫下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思維活躍,有的用藍色的波紋線加上快活的小魚表現水的清澈;有的用幾只戲水的小鴨子表現水的清澈;有的用鮮艷的美麗的花朵和花叢中的蝴蝶表現空氣清新;還有的用密密的樹木和林間的小鳥表現空氣清新……
4.大膽想像,開拓創新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思維的運動,是創新的源泉,是開拓思維的動力。想像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腦海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將抽象的形象具體化,將具體的形象豐富化,從而達到創造的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想像時應把握以下兩點。
4.1挖掘發展想像力的因素。引導學生大膽想像,提升學生的想像力,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會越深刻、越獨到。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挖掘發展想像力的因素,時間的,空間的;現實的,虛幻的;課內的,課外的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展開聯想的因素。另外,教師可通過提問或課外延伸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4.2多媒體具象引導。如今已是高速信息化時代,通過計算機製作或傳播的信息,如圖像、圖表、視頻及聲頻等,都是非常具體而又形象的。如果在上《桂林山水》課文時,教師可通過計算機搜索介紹桂林山水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桂林山水的真實形象和面貌,在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就會結合對桂林山水視頻和圖片的印象展開符合現實的聯想,產生更加真實而又嚮往的感覺,這樣,對加深課文的理解效果非常明顯。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課文,運用多媒體的具象性,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的引導十分重要。
總之,教師應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巧妙和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拓展思維空間。當然,在改善創新教學方法同時也不能忘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緊密結合,才能全面提高和發展。
㈡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如何創新
無為而為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教少學多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㈢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㈣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那麼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因此,我們要珍惜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習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種平易、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放鬆的環境下形成一個自由自在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她們的體貼以及幫忙。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識的慾望。教師還可以促使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慾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懸念,留給學生探索的餘地,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因為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還應善於發現和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羈絆,在評估學生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時,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只有這樣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讓學生頭腦中不斷閃現創造的火花。
二、挖掘語文教材中有利於創新的資源
進行創新教育,必須提供創新的條件。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材已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條件。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創新資源。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有時作者根據文學創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識地留下一些「空白」,言似盡而意無窮。教師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抓住這些意味深長的「空白」,讓學生去想像、補充、延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大量反映創新性的事物,有各種事物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教材中窺探出人們在不斷地創新,民族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而這些事物正是人類創造的結晶,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最有說服力的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還歌頌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他們有科學家,有發明家還有化學家,他們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學科神話。如發明了燈泡的愛迪生,地動儀的發明人張衡,以及我國現代的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童弟周等。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對學生進行創造精神的培養,他們勤奮的工作、科學的態度都會對學生的靈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並利用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為學生頭腦閃現創新的火花提供准備,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
三、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從其方式角度看,可劃為發散性創新思維和收斂性創新思維。其中小學生最適合培養發散性創新思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認真鑽研教材,努力設計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向、逆向、橫向、縱向等思維活動,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教學課文時,我常常不拘泥於教材原有結構,而是根據教材實際需要,變序導讀、多向分析。《驚弓之鳥》一課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可讓學生變序復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復述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靈敏度、流暢性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變相思考,變向思考是在制定解決某個問題的辦法或方案時,從各種角度改變觀點進行考慮,課文《田忌賽馬》講述的故事就是變相思考的例子。變相思考的主要方法是改變課文原來的思想觀點,讓學生探究原來的思想觀點的真正含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方式還有許多,運用哪一種方式因人而異,但不論運用哪一種方式,都要遵循語文教學「雙基」訓練的規律,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
想像是創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創造的階梯。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先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但是由於語文教學中有一些教材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會造成學生理解教材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一個媒介,將教材變得生動豐富,進而讓學生易於理解,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很有利的。21世紀,多媒體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引進到教學上,它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媒介。因此,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要合理地使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為了使學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我利用下載的視頻資料進行講課,讓學生清楚得看到灕江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然後讓學生去想像桂林山水的美,並讓學生用筆把自己想到的桂林山水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到了充分培養。
㈤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精神
一、引言 創新是人類真知的全部來源。在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從蒙昧走向有知,從遠古走向現代的漫長歷程中,每一次進步都體現著創新的思想光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發展的生長點在於人的創造力。[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准發生了巨大變化,不但要求知識淵博,具有合作能力、團隊精神,還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理所當然地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新課程目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2] 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三大主科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對我們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二、數學教師自身要具有創新精神 教師自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分不開的,教師自身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因此教師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一) 要克服經驗主義, 具有現代化教育觀念 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獲得很多成功的經驗,尤其是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數學老教師曾經這樣說過:「教了幾十年了,都是這一種教法,還改什麼革啊!還是留給年輕一代的新教師吧!」這些教師只憑經驗教學,不考慮如何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缺乏創新意識。有一句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意思是說人只要活著就要學習,就要不斷改進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創新型的教師,就要克服經驗主義、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 具有現代化教育觀念,是作為一個創新型教師的前提。創新型教師要有遠大的目光,在教育觀念上有超前意識,能夠根據科學與社會的發展趨勢確定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思想,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時刻關注國內外的最新的教育動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 要有堅實的業務素質,勇於探索的改革精神, 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要熟練數學學科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善於吸收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知識,融匯貫通,不斷擴大知識面,高屋建瓴的理解數學學科的知識。 創新就要勇於探索,勇於向傳統的思維模式發起挑戰。任何科技成果的產生,都是經過多次反復試驗成功,沒有探索就沒有成功、沒有探索就沒有改革、沒有探索就沒有現代的社會,要做一名創新型教師,就要大膽的改革課堂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不適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 (三)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重於「師道尊嚴」,很多教師教育學生要聽話,老師的話就是聖旨,不允許學生有任何反抗。在頂崗支教活動中,聽課時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非常安靜,既不回答問題,也不提出問題,該課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一直處於自問自答的狀態。課後我問學生:「上課時你們為什麼不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回答說:「老師平時太嚴厲了,我們都怕他,回答錯了會挨罵的,所以我們不敢回答問題。」學生在教師面前唯唯諾諾,不想說,不敢說,久而久之,學生活潑的個性會變得壓抑沉悶,連個性都不存在了,還怎麼能創新呢?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裡的安全和心裡的自由」。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影響,激發學習興趣,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啟發積極思維。[3] 我在我的課堂上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回答的正確,我就會表揚他們,回答的錯誤,我也會鼓勵他們勇氣可嘉,幾周下來後,我的課堂上是生機勃勃,同學們踴躍回答問題,探討問題。只有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知服人。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做。 三、數學教師應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一提到創新教育,有些教師往往會想到一些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等脫離教材的活動;或者是藉助問題,讓學生去想去說,想的越怪、說的越離奇就是創新,從而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一) 教師要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什麼是創新 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更新,包括觀念、方法的不斷改進,是在辯證的否定中對原事物的揚棄,創新是指人類文明的正面進步。[4] 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自主發現一個新問題、提出一個新問題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於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是否具有創新性,不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已經有人做過,而關鍵是在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於這個人來說是否
㈥ 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
二、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想創新教學方法,老師首先應該具有創新意識,挑戰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堂設計及組織形式都要積極創新。老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創新教育真正實現,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激勵他們運用創新性思維;對學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積極創設相互信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新發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加強合作,豐富教學形式。
老師可以提前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多樣的分組,讓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一起相互幫助,學習他人的優點。在課堂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情況。同時為了增強課堂討論的效果,讓討論發揮真正意義上的作用,老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輔導,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小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課外活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老師應該積極提倡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進行導讀活動,這樣學生不但能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知識和能力。另外,要引導學生創辦校報、校廣播站,為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的平台,從而使他們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
4.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鍛煉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提問。老師要正確意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的問題,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他們沒有壓力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充分活躍思維,勇於提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5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一本語文書,還必須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語文新課程標准》也規定了各年級段必須達到的閱讀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每個月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在教室里建立圖書架,以方便學生閱讀,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讀書的內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為讀書時間,要求學生做到多動筆; 多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 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就會進步,語文能力一定會有顯著提高。
總之,課堂創新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是為我們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目的服務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而不能以創新來削弱或否定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在採取何種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適度和實用原則,而不能一味純粹地求「新」,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展示而展示,最終是本末倒置,學生既沒有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又沒有學好課本知識。因此一定要發揮課堂創新的作用。
㈦ 談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創新
淺談一下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的培養,談語文教學我願把它和數學教學,對起來說,便於理解。數學知識像是一個鏈,而語文知識像一顆樹,它的形狀 大小 趨勢等,是不定性的,它涵蓋的內容是豐富的;一道數學題,結果是唯一的,而同一個作文題,結果是豐富的,就是一個作文題目,是由一個人,不同時期作,結果也是不相同的。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需要創新,還以作文為例,就是追求個性化 多樣化,相同到是雷同,語文作文中絕對不許的。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對有創新意識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實踐也是一樣,老師的一句話,在學生心目中,就是指南針,你要是表揚他一句,他感到不知有多美,要學生怎樣去創新,怎樣去實踐,也是需要老師,給點撥,所以是需要老師動腦的。
㈧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在以後的持續學習中語文也處於重要的學習位置,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該門課程的重要培養,考慮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為其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是必要的,要不斷更新陳舊的教學方法,創建更好的教育空間。
㈨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㈩ 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探索 創新 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文字閱讀和理解能力具有啟發作用,其創新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創新即創造,但不是刻意求新,小學語文創新要求教師的講解在符合學生理解能力和教學內容特點的同時具有個性和特色,在教改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注重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師角色的調整、教師教學能力的增強等方面的問題,不能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刻板地面對我們的學生。我們應適應時代的變化、學生心理的需求,來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
一、我國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對小學語文的了解,對現代教學工具的運用,以及教學方法都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忽略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現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一般關注基礎知識的教育,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其實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授與對學生情感的教育是有關聯的、相互幫助的,只強調一方面顯然是錯誤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基礎知識的傳授與人文思想的教育,依據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不但向學生充分展示語言文化的魅力,豐富他們的思想情感,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而且要積極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2.現代教學工具使用的不科學不合理。
這些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被我國許多小學廣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小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圖文並茂的課堂教育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但有的學校將多媒體工具當做一種教學新方法,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工具的功能。在課堂上,學生始終盯著大屏幕,老師僅僅進行教學內容的演示,這樣讓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課,很難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更減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
3.傳統的教學方式仍佔主流地位。
雖然素質教育早就開始推廣,但傳統的教育方式仍然大量存在,黑板、教材在教學活動中仍舊占重要地位,課堂的主體是老師,學生只是被迫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幾乎不在。在學習過程中,課堂保守封閉,學生接受的知識只是教材的內容,不能充分了解課外知識,並且老師重視強調死記硬背知識和機械化的學習。時間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打擊。
二、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想創新教學方法,老師首先應該具有創新意識,挑戰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堂設計及組織形式都要積極創新。老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創新教育真正實現,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激勵他們運用創新性思維;對學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積極創設相互信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新發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加強合作,豐富教學形式。
老師可以提前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多樣的分組,讓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一起相互幫助,學習他人的優點。在課堂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情況。同時為了增強課堂討論的效果,讓討論發揮真正意義上的作用,老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輔導,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小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課外活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老師應該積極提倡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進行導讀活動,這樣學生不但能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知識和能力。另外,要引導學生創辦校報、校廣播站,為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的平台,從而使他們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
4.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鍛煉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提問。老師要正確意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的問題,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他們沒有壓力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充分活躍思維,勇於提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5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一本語文書,還必須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語文新課程標准》也規定了各年級段必須達到的閱讀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每個月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在教室里建立圖書架,以方便學生閱讀,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讀書的內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為讀書時間,要求學生做到多動筆; 多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 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就會進步,語文能力一定會有顯著提高。
總之,課堂創新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是為我們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目的服務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而不能以創新來削弱或否定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在採取何種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適度和實用原則,而不能一味純粹地求「新」,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展示而展示,最終是本末倒置,學生既沒有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又沒有學好課本知識。因此一定要發揮課堂創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