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專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屬接關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應變能力,積累處理學生生成問題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教師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創造性地整合、加工、運用教材,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教學學生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B. 怎樣組織好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也進入尋常百姓的家庭,迅速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的各個領域,將來的形勢也許是:不會電腦操作,就是文肓。所以,電腦要從小學生學起。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二、學習什麼內容?三、怎麼學?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要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調動他們探索的積極性,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重視德育,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健康積極的信息素養至關重要。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應達到了解知識、掌握技能、靈活使用、重視德育四個方面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現代信息及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並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今雖然電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可是許多家庭的電腦僅僅發揮了游戲和多媒體功能,學生對於電腦的認識只浮於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認識。特別是軟體方面,如今的軟體可以說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齊,使學生了解電電腦基本的硬體知識,認識一些優秀的軟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夠進行一些日常的電腦操作。比如windows視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個性化設置等;應用程序的使用,如畫圖、紙牌、wt、word、及多媒體文件的播放等。
3、讓學生了解網路方面的知識,能夠在網上下載有用的信息資源,通過網路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等交換信息。學的目的終究是為了用,在電腦網路時代,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網路世界裡遨遊,使信息技術課更加貼近生活。
4、培養學生健康信息素養與情感。近幾年來,不少青少年通過電腦網路進行高科技犯罪,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信息技術課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不能給國家社會帶來安全隱患。
二、針對小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小學階段應該掌握下面幾方面的知識:
1、硬體知識:中央處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標等。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種,其中外存儲器有軟盤驅動器、硬碟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等。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鍵盤、滑鼠、麥克風、掃描儀、寫字板、軟盤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音箱等。各個硬體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學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學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滑鼠要求學生熟練進行滑鼠指向、單擊滑鼠、雙擊滑鼠、拖動對象、右擊滑鼠、滑鼠的持續操作等;鍵盤要求學生掌握主鍵盤區的使用、游標控制鍵區的使用、鍵盤的操作方法、字母鍵的熟練使用、數字鍵和符號鍵的熟練使用、小鍵盤的使用。
2、軟體知識:windows視窗的有關操作。窗口操作:打開、關閉、移動窗口,改變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橫向、縱向滾動條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開、保存、關閉、刪除、重命名、屬性查看、復制、粘貼等。個性化設置:靈活設置滑鼠和鍵盤、設置任務欄和開始菜單、靈活使用快捷方式、應用漂亮的牆紙、桌面風格設置等。寫字板、畫圖、紙牌、掃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體基礎知識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編輯:初識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輸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列印輸出等。應用軟體的安裝與卸載;了解網際網路,並能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幫助自己學習,共享資源。
3、病毒和殺毒軟體:了解「電腦病毒」是什麼、它的危害性、小學生在使用電腦時要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認識一些優秀的殺毒軟體,金山毒霸、瑞星殺毒軟體等。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用好電腦至關重要。
1、 講解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學生易於理解的一些常識性的、一說就清楚的知識點。例如,在小學生初識電腦時,可採用講解法與直觀教學法相結合的形式,邊看邊講,幫助學生認識電腦的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列印機等一些外部設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程中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根據課程設置和實際要求向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獲取相關知識。 ①「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②「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③「任務」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教學策略。
3、 演示引導法。教師利用網路演示軟體操作(如多媒體教室),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過程。例如,進行word文檔編輯教學時,教師親自示範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步驟來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操作,對軟體有了一定的認識的時候,可採用自我探究法進行教學。①、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網路技術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各種類型網路技術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光靠教師去傳授的話,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積極主動地讓學生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②動手操作,從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③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有優勢,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結合,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裡,看看那裡有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小學生不僅可以很快地了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學習興趣。
⒍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即採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還用於在小學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加促進了游戲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游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識,敢於參與,勇於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如學習「滑鼠、鍵盤」一課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滑鼠,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藉助一些益智游戲幫助學生熟悉計算機,如:「金頭腦」、「拼圖」、「成語挑戰屋」等,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控制滑鼠、鍵盤,熟練掌握電腦的開啟和關閉。如此一來,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基礎知識,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於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C.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版教學,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權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激發學生自身擁有的巨大潛能,並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激勵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的教學活動。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所以應多探索,並且要通過反復思考日常教學來改進不恰當的教學行為。
D.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作為小學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的一個圖書館里曾有這樣三句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據此,為完成《綱要》規定的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能力,必須牢固地立足於平時課堂教學。而在課堂教學中尋找並運用一種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深入,其課堂教學從不規范到基本規范,教學方法從無到有,教學模式從借用其它學科的教學模式逐漸過渡到具有信息技術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本人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二年多的教學實踐中,以信息技術的課程目標為依據,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探索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根據平時教學的總結,歸納出以下六種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供大家交流,在此只能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傳統講解法
傳統講解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地講解。它作為一種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學方法,同樣適合新興的信息技術學科,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運用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它不用藉助其它教學設備就能完成教學過程,如教學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病毒預防以及計算機的用途、網路道德等。這種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漢字輸入法分析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教學語言要注意「生動」、「形象」,防止照本宣科,對教材的內容必須深加工,這樣教師才能教的輕松,學生聽得愉快,記得牢固。
二、廣播演示法
廣播演示法就是教師利用網路演示軟體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過程,如畫圖、WORD、POWERPOINT等應用軟體的啟動、退出、操作界面的介紹、各種編輯操作等,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了解各種應用軟體的功能用
操作方法,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講解新課,也可放在課程的導入階段,只要教師組織一些新穎的導入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利於讓學生同步進入教學過程,防止個別學生在做其它操作,達到全班學生的學習能與教師的授課內容同步。
三、同步教學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新知識教學過程,在復習中學生存在比較難於理解的過程也可採用此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義。此教學法有兩種應用模式。
第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則跟著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很廣,對於操作性較強的信息技術學科,針對某個具體的軟體中的某一項具體的功能,操作步驟和過程比較多,界面變化頻繁,教師難於講解,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講解一步,操作一步,學生跟著操作一步,教師講解輕松,學生一聽就能明白。這種教學模式必須要求計算機教室裝有計算機投影儀,這對有條件的學校來說,採用這種教學模式解決教學過程中重難點效果非常顯著。
另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看著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同時進行同樣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適用於更為廣泛的農村學校,因為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教師不需要網路演示軟體和計算機投影儀。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與第一種模式基本一樣,只是教師在教學中先指定幾名優生配合,教師講解一步,全班同學在優生的配合下同步操作,在講解時,除了講解具體功能及作用外,由於部分學生沒有直觀的視覺參照,每一步操作都要強調滑鼠的所指向和點擊的具體位置,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操作,教師要找好參照物或說清楚具體方位。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操作進度,決不能出現一些同學操作在前,一些同學操作在後,這樣是無法進行教學的,所以要充分搞好組織教學,提倡互助互學,發揚傳(一個同學會了立刻傳授給旁邊的同學)、幫(對於極個別操作有困難的學生,旁邊的同學要進行幫助)、帶(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一些優生,讓他們帶動周圍一片)。處理好組織教學其教學效果與第一種教學模式完全一樣還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若組織不好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但不會有良好效果反而會使課堂很亂教師上課很吃力。
四、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讓學生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流程圖的設計正響應素質教學提倡「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它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在其中被看作
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所以,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在每節課前,先通過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分析和設計,安排學生自學課本上的知識,並准備好適當難度的任務。在課堂講授之後,將任務交由學生自行解決。在整個問題的學習、分析和解決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一個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將主動思維和探索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發展。這樣,不管最終學生得出或未得出結論,教師都要與學生進行如何完成任務的交流,以最終對整個任務的完成做出合理的評價,並給出相應的反饋。通過這樣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思維意識,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基礎學習工具,是服務於具體任務的,可以用於多個學科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要培養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教會學生不再把學習的重心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上。
在實施過程中「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為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例如:以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第七課《製作個人通訊錄》的學習為例,在學習「製作個人通訊錄」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給表格設置自己喜歡的底色」,這個任務包含「製表格」和「設底色」兩步操作,並強調「自己喜歡的底色」,體現了與學生的關系,同時也為下面的操作,即對通訊錄的邊框和底紋設置這節課的重點作鋪墊。在每堂課中就可以分配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具體任務,要求學生當堂課內給出解決的方法。又如保存網上資料的模塊綜合練習時,可以讓學生設計製作一份小報,要求有圖、有文、有藝術字、有分欄等,其內容和版圖完全由學生自由發揮。這種形式比較適合於每個模塊的綜合學習階段。在最終學習結束時,要求學生結合語文、數學甚至體育科目的相關內容,當然也可以是其它領域的內容,製作一張電子版報。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不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了課堂內容,也使他們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運用到其他領域,獲得了更大的提高。
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像、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只有把這個過程完全交給學生,才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地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研究性學習法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是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與以往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所以說,「讓每個學生有進步」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價值取向。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它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後基於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並學會解決生活中與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要想讓學生對信息課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僅靠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意識的開展信息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的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堂的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社會類問題等。在這一模式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也就是說,教師安排的任務可以是具體信息課的任務,也可以是與其它(例如語文、數學等)科目的問題。任務一旦提出,教師就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整個動態過程交給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甚至把相關的幾個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任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研究如何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同時完成了幾個學科相關知識的學習。
研究性學習教學不再是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而需要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課題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解決方法熱情。就其整個過程而言,研究性學習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從研究方案的提出、形成、方案的實施,到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進行,而教師僅對學生題目的選擇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所遇到的一切問題,課題結束時也使學生擴充了自身在課內外的知識。
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教學是溝通學校與社會、書本與實際、人與自然的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與通過間接的傳授途徑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是通過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完成的、是對於現實的感受和認知。同時,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一方面需要學生情緒、情感的參與,另一方面又是學生的情感發展和新的情感獲得的過程。情緒和情感的獲得會對學生的認識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信息技術書本學習所不能比擬的。
六、分層合作學習法
「分層」實質上是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實現個別化教學的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允許學生對學習材料、學習方法、達到目標的程度和達到目標的期限有靈活選擇的機會和餘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以及教學方法的確定都可以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的高低應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生在學習效率不同,學習內容的容量也應有多少不同。針對學生認知能力,在自學、討論、練習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教學目標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之一。目標分層就是將傳統教學中統得過死的劃一的教學目標,改為可由學生選擇的彈性目標。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允許由學生來進行選擇,就決定學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興趣學」。教師的任務從主要是講解和講授,轉化到主要是指導學生學習,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給予個別輔導。學習方式也從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轉化到主要是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分小組學習是「分層」教學比較可行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
E. 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有復習導入、懸念導入、情景導入、激疑導入、演示導入等,不同的課型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同課型也可採取不同導入方式。俗話說:"教無定法",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也無所謂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學氛圍、對象、目標的不同而不同。 "課堂引入應遵循簡短、高效原則,要發揮計算機的技術優勢、調動各種感官,以達到吸引學生和質疑問難的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
對比導入,能直觀得顯示出本課"宣傳海報"中的製作要點,凸顯教學內容的作用和價值。這種導入突出了矛盾性,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去學習新知識。更可貴的是,這種對比導入還總結出了新課中的作品評價的標准,可謂一舉兩得。
溫故導入法是指教師依據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設攀登新知識高峰的梯子,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的導入方法。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通過復習舊知識,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扼要總結,或提出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關的問題,引出與它們相聯系的新問題,由此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突出承上啟下的作用,提示學生要運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
作品展示法的特點是:先向學生展示用課堂待授知識製作出來的電腦作品,引起學生對電腦作品的興趣,然後激發學生學習未知領域知識的慾望。
趣味導入法,教師選擇以謎語、故事、游戲或與教材內容密切聯系的視頻、歌曲等為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藝術性。
情境創設法是一種能引人入勝的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先創設一種虛擬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這種導入的特點是:形象、直觀、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
F. 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小學已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知識更新快,對課堂教學環境與設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從課堂教學紀律著手。首先,制訂嚴格的課堂規則,獎罰分明;其次,採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再次,利用電子網路教室的廣播、監控、學生演示等手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提高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被許多人誤認為是電腦課、計算機課,沒有嚴格的考核標准,沒有升學等壓力,把它當成娛樂課。課堂上總有出現吱吱喳喳說個不停的;有學生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希望老師不用講課的;有的只想上網聊天、看電影;有偷玩游戲的;甚至有吃零食的......。再則信息技術課在課程表的安排中比重小,每班每周就一節,中間間隔時間長達7天。由於某些農村小學受條件限制,根本無法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所以在我們學校有一大部分中學生毫無基礎可言。這樣一來,要上好信息技術課更是難上加難了。面對這樣的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和管理一直是我們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難題,課堂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由此,我總結了最近這段時間的信息技術教學而採用的一些措施,希望對感覺困惑的同行們有幫助。
一、規范與強調課堂紀律,明確學習目的。
1、教學秩序問題。以嚴格的電腦室管理制度為良好的教學秩序作保障,獎罰分明,重在教育。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給初一的新生在電腦室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就向學生闡明電腦室規章制度、課堂規則。並一一地進行規范與強調,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規范的行為。在學生還未充分了解我的時候,總會存在僥幸心理,想了解一下老師的脾氣和試探老師做事的底線,為此,我做到言出必行。發現積極行為的好的學生及時的表揚。如:哇,你的作品真好看!,真不簡單,你的作品一級棒,上傳上來收藏,或是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微笑。完成布置的任務後,學生們表現不錯的,可以在下課前幾分鍾的時間獎勵上網瀏覽健康網站或玩益智小游戲。發現有違紀現象的學生,如:不認真聽課、亂講話、亂走動的,視情節輕的,老師可採用沉默、皺眉、走近注視等方法處理;學生偷玩游戲或亂點、亂擊鍵盤的,老師採取暫時鎖機、批評等方法來提示、暗示和制止;如果出現亂丟紙屑、亂畫亂寫、隨地吐痰、吃零食等陋習,要進行批評或清潔電腦室來補救其過錯行為;如果出現破壞設備設施的,要照價賠償。總之,出現了違紀現象的,都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是錯誤的,要改正。有了獎懲制度,也有了威信,學生的自覺性也會加強了,課堂紀律就容易抓了,課堂教學也能順利地開展了。
2、明確學習目的。我給初一新生上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是 聊天,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①、告訴學生計算機不光可以用來玩,還可以用來學習,它可以幫助其他學科的成績得到提高。怎樣用它學習呢?利用網路,在互聯網我們可以查到任何一種學習資料。②、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可能離開電腦。同時舉一些帖切生活的例子:在學校里學生的檔案怎樣進行管理;在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利用什麼進行工作、怎樣操作等。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故事。通過這三方面內容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電腦可以玩,可以學習,可以工作,還可以獲得財富,一舉多得。學習不盲目了,學習的目的就更明確。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多媒體電子教室一般都較熟悉,課堂上合理使用廣播、監控、學生演示、黑屏鎖定、作業提交、重啟與關機等功能,對課堂教學幫助非常大。如:在學習Flash動畫製作時,學生進入電腦室開始上課前。我把從網上下載的Flash動畫使用電子軟體廣播到學生機,讓學生欣賞。學生很快就能安靜下來了,課前紀律好抓多了!還能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聽課效率,一舉多得。
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於簡單的內容,我讓個別會的學生操作演示,其他的學生跟著學。在觀察操作步驟時,看看是否需要補充的,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多鼓勵和欣賞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專心致志,不會的學生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知識,會的更在苦思冥想,尋求不同的方法。這樣即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安排時間,注重個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而我們的學生基礎差,接觸機子的時間少,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追求進度,不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個操作接一個操作快速地練習,那就導致學生當時好像掌握了而課後全部忘記的結果。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主要知識很難,更不用說根椐教學大綱的進度進行授課了。要讓學生真正的學會東西,數量不重要,關鍵在於質量。因此,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要安排充足,並強調學生珍惜有限的課堂練習,勇於嘗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及時做出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及指導後,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信息技術教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沒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後變得疲塌厭學。
四、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會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在課堂上就算不搞小動作也會死氣沉沉的。為此,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十分必要。例如採用圖片、動畫、視頻、作品欣賞等形式激趣引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於較易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自己償試探索學習。適當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台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另外,布置學習任務時難易適中,要存在一些挑戰性的難易適中的 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運動動畫升國旗這一節時,國旗已經升起來了,要求學生把紅旗搞飄動起來並為升國旗的場地添加一些景物,學生個個都躍躍欲試。讓學生接下挑戰後,該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重任呢?學生們很自然會搜腸刮肚,這時,老師讓學生先拿好幾樣法寶(操作技能)就能應付了。加上老師課堂上的巡視、輔導,適時給予點撥些操作技能、技巧,當然也可以派出優秀的小高手幫助學困生解疑答問。這樣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深厚,還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
五、家校結合,共同教育。
每一節課里,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記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紀律、興趣方向、家庭作業等。教師的工作做得細致,做到了實處。有了課堂記錄的第一手資料,與各班班主任聯系和進行家校結合,共同教育就容易得多了。相信每位家長都想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好的會讓家長喜上眉梢、更注重培養了;對不好的現象可及時了解、教育和糾正。學生知道老師經常與自己的家長聯系的,也就相對好管了。也可以防止學生沉迷網路、游戲,發現苗頭,及時指引和教育。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利用好一切有利的資源如廣播軟體、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管理,課堂紀律好了,教學效果相信也會跟著提高了。
G. 淺談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性
淺談如何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教學既有「教」的活動,也有「學」的活動,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再通過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一定的訓練途徑來獲取信息,掌握知識,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體現「教」的有效性,更體現「學」的有效性。
然而,在常態教學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音樂課堂教學還如從前一樣——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學生的音樂素養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淺談以下幾點: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環節,積極主動地做他們的朋友,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教師扮演一粒「種子」,這樣,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學生紛紛來把教師這粒「種子」澆灌。此時學生們都感到老師能和他們一起做游戲覺得很開心、很高興。其實老師的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好的獎勵。又如在教學節奏練習時,可以把它設計成「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模仿老師的節奏念歌詞。念對的學生教師就表揚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握握手、擁抱一下。」簡單的一個握手、一個擁抱,使學生的興趣驟然提高。在以後的師生交流中,老師就不像以前那樣嚴肅,而學生也不那麼拘謹,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也會變的更加融洽了。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樂知。」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由被動變主動,由死記硬背到靈活運用,由乏味變趣味,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音樂的學習領域。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簡筆畫、掛圖、實物、卡片、幻燈片等直觀手段,也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錄音、錄像、攝像或計算機網路等多種媒體設備,以多維的、多樣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有聲的語言和逼真的形象來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後上升為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角色表演,做游戲,表演音樂短劇,小樂隊伴奏,打擂台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並使其興趣得到很好的激發。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冊《十個小印第安》這課時,先以「十個小朋友」的游戲方式引入後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帶著學生「來到印第安部落」,接著課件中出現一所印第安房子,通過尋找「開門暗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的更是輕松愜意。
三、把握課堂主陣地,保證有效的知識掌握。
小學音樂課的有效教學根據新課程標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落腳點是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有限的時間要效率呢?我覺得音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具體,科學簡明;
第二:教學容量應適量適度,做到心中有數;
能根據教育規律、教學原則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既不「貪多忽效」,也不「求少圖便」。比如: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練唱次數,時間的控制,重點難點的把握等。
第三、教學方法靈活有效,選擇恰當;
第四、教學過程充分展開,全面有效;
1、要進行有效講授
對於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混淆點,要講清、講細。知識點要進行有教學專業性的有效講授,精心設計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導入和導出。通過對知識點的有效講授,引導學生去追蹤懸念,形成求知氛圍,逐步將課堂推向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高潮。
2、要進行有效提問
一節課只有40分鍾,時間珍貴,提問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簡單回答,體現問題的層次性和針對性,步步設問,提問和解答相結合。通過有效提問,收集學生的有效反饋信息,及時總結分析問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3、要做到有效傾聽
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共同學習和共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善於同學生進行情景轉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合理運用教學評價, 注重有效的課堂反饋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的情緒積極學習。
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是由音樂知識、學唱歌曲,音樂游戲中,唱遊表演,樂曲等若干環節優化組合而成,而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都有差異,有的學生唱歌條件好些,有的則舞蹈好些,教師要能注意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關注學生的一切表現,隨時隨地發現,挖掘他們的優點,給學生適時適地的鼓勵、評價。那麼有時侯,看似平常普通但確實針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語言,可以有效地起到傳授知識、表達思想、喚醒學生潛能的重要作用。學生在課堂中從老師的及時評價中得到滿足、自信和鼓舞,繼而不斷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音樂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要想成為真正的、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就必須在「實」上做文章。相信,通過我們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一定會使我們的音樂教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H. 如何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生課程,尚無系統而又完善的教學方式供我們參考,有待教師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總結出有本學科特點、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有了一些體會。
一、精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每節課我都注意選擇好的導入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電腦繪畫」,我通過電腦演示幾幅本校學生的精美電腦繪畫作品導入,在學生一片贊嘆聲中,我趁機插入:「同學們,這些圖畫都是我校學生通過電腦畫出來的。畫出它們其實也不難,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也能畫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有時我又以游戲導入,如教學「指法」這一內容,我演示一個叫做「警察抓小偷」的指法練習游戲,同學們在感受「緊張」氣氛的同時,興趣大增,一個個躍躍欲試,這為講授新課創造了良好條件。所以說,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
二、注重實踐,體驗過程
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讓學生掌握單靠教師講授不行,必須進行大量實踐。如教學「CapsLock鍵的作用」時,我首先讓學生擊26個英文字母鍵,並觀察顯示屏上顯示的內容,然後再讓他們擊一下CapsLock鍵,之後再擊26個字母鍵,看顯示屏上出現的又是什麼,引導他們把兩次出現的內容作比較,這樣做了之後,當我問他們CapsLock鍵的作用是什麼時,他們都能很准確地回答出來,並且記得非常牢,比以往直接把CapsLock鍵的作用告訴他們的效果好多了。這正體現了「我聽到了,可能會意識,我看到了,可能會記住,我做過了,便掌握了」的道理,符合學生在體驗、探究中掌握知識的新的教育理念。再如教學「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我講解了畫矩形的方法和要領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畫圓角矩形、橢圓,學生反復實踐後,大部分能夠把畫矩形的方法遷移運用到畫圓。這樣,學生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輕松,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分層教學,滿足不同需要
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突飛猛進和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腦開始走進了家庭,這樣就使部分小電腦愛好者掌握了一些相關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學生個體間也存在差異。根據這些情況,我在班級授課的基礎上做了適當調整,按照不同學生的情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教學。具體做法是先分析教材,對內容進行整合,把知識分塊,將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分成若干小組,通過教學網「分組教學」的功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對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教給難一點的知識,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從簡單的指法、滑鼠的使用方法教起。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四、成就激勵,保持興趣
適時進行成就激勵是保持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做了一些實踐,比如在教學「畫圖」工具的使用時,我首先演示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後讓每位同學用這些工具畫出一幅想像畫,並把它保存起來,最後把他們的作品收集起來,在同學之間或班級之間進行評比、交流、學習、借鑒,這無疑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I.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教學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小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就必須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在計算機的課堂教學中,多尋求新起點,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PPT等新鮮的教學方式。收集較為精美的圖片和聲音代替傳統的講授,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中建立其對計算機學習的熱情,而不是只沉迷於網路游戲,同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布置作業,在合作和交流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從細微處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自願花時間鑽研其中的奧妙。
二、加強學生實踐鍛煉環節,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對人才的培養和對教育的重視。小學生還處於自製能力以及性格不成熟的發展階段,因此將創新理念和精神滲透到從小的教育中是民族發展的要求。小學信息課更應該鼓勵小學生勇於創新,大膽嘗試,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如教學生如何製作幻燈片時,就可以採取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摸索方法和技巧,然後選取較為優秀的幻燈片作品讓大家進行評論總結,從不同視角分析發現問題,活躍思維,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別的學科結合起來,開展聯合教學,如信息課與語文課聯合開展競賽,將語文課的詩詞題材運用信息化的手段表現出來,既達到了增強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效果,也達到了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調動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也有效地培養起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資料庫和儲備屋,更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小學生自身收集信息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教師在該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要基於對學生的了解和各門學科的熟悉。建立豐富的信息教學資源庫,可以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系,實現教學合作,這就實現了全學科多層次的滲透教學,也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老師可以就一個英語情景對話的主題來設計一堂豐富的課堂,然後提供相關的教學資源,小學生在選取不同的教學資源時,進行反復比較、模仿、尋找差距與不足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辨別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J. 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詳細
作為21 世紀的學生,不掌握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將難於跟上時代的步伐。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要打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就要很好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組織實施的活動。有效的課堂不是機械的生產一些整齊劃一的腦袋,它培養的學生是鮮活的,富有創造力的人才。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呢? 關鍵詞:信息技術 有效性 教學效果 效率 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目標,起到較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 一、「熟悉教材」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其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跟不上時代的現象,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調整、拓展教材的內容。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景」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只有在教學思路十分清晰的情況下才能為每一節課創設形象的教學情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入很關鍵。精彩的開場白能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與參與教學。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能容易對各種新生物充滿好奇心,進而產生極強的求知慾。如在Word 軟體中進行《插入圖片》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我首先利用廣播教學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詩配畫。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麼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很強的求知慾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 中製作出來的。」並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像,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聽起課來非常專注,操作時個個都很積極。這樣的導入,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情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激情,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實的情感基礎。 三、「有效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交互的氛圍中,以真實情境下的「任務」為驅動,通過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培養技能。它的基本特徵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進行「任務」設計時,重點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為教材中的每一模塊設計一個大任務,此任務中包含這一模塊中的所有知識點。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每一課完成一個或幾個小任務。例如學習「Word 的功能和使用」這一模塊時,我設計的大任務是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電子報刊。本章有以下5 個知識點:1、Word 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設置字體、字型大小,段落排版;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列印;4、 Word 的圖形功能;5、Word 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務分成5 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其中的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完成一個小任務。另外,結合時尚的、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設計任務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學「自選圖形」時,我設計的任務是:運用自選圖形設計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由於學生對這一任務非常感興趣,因而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很快就掌握了各種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 (二)任務設計要有層次,要注意滲透方法 任務設計要有層次,並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空間,以培養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例如,學習「在PowerPoint 中插入聲音」一課時,我製作了任務卡和升級卡。基本任務卡是:要求學生能在文件中插入聲音,在設置自定義動畫時能加入聲音;升級卡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種聲音素材,然後再用不同的工具軟體(如Windows 中的錄音機、超級解霸等)製作多媒體作品。學生製作出了很多具有個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學生的作品《古詩欣賞》,其中不但配上了優雅的古典音樂,還加入了學生自己的朗誦錄音,作品非常有創意。 (三)任務設計要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也就是說要提倡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例如,拼音教學可以與拼音輸入法教學結合,有利於解決目前學生漢字輸入難的問題;小學生口算訓練可以與數字鍵盤的認識運用結合;音樂教學可以與簡單計算機作曲結合教學; 美術教學可以「畫圖」結合學習等等……還可以利用Inter 網上豐富的資源,與各學科很好地整合。 (四)、學以致用, 能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用」,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知識為自己服務。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制定的教學內容上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能夠應用於現實生活。例如:「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卡,送給他人;「Word 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作文、記日記、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製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歡的樂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樂於學。 (五)、廣泛交流,能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師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師每一節課的新授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 分鍾左右,而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與操作至少需要20 分鍾的時間,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我們要努力創設一種充滿了研究氛圍的民主的課堂。鼓勵學生主持探討與交流。 相互交流是一種能力,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同時學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對學生創新性人格的一種培養。 (六)、充分展示,強化作品意識,能提高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作品,只要有獨特之處就應該予以肯定,賞識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學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於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鞭策。每一節課都應該安排一個固定的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並讓學生對這個環節產生期待,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評價一堂信息技術課的優劣,不僅僅是看教師教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學生學得如何,看學生是否能夠拿出像樣的作品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滲透這種「作品意識」,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正是對這種意識的強化。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