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巧妙的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過程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生長過程,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正是基於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化學教學觀要求提出的.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還課堂教學以生活本色,使學生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個性發展.實踐並反思這一教學策略,對化學教學無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教學回歸「生活化」,是當今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一個共同的趨勢.化學是一門源於對生活的總結和升華並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生活關系密切,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順理成章. 「生活化」的化學教學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使化學和學生的生活、社會密切相聯系.讓生活進入化學,讓化學走向生活,不僅充分體現了「科學源於生活,服務生活,創造新生活」的理念,而且在落實化學課堂「三維目標」和情感課堂的構建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實踐 「生活化」教學要求「從生活到教學」,即課前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使學生的學習從熟悉的生活原型、感興趣的問題情景著手,學習研究學科知識,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體會、辯論反思、概括提升的場所;然後「從教學到生活」,再將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操作流程如下: 1.新課引入的「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的.當學習者走進教室時,他並不是一無所知的白紙,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有理解和看法的有自主創造力的人.這時教師再巧妙創設情境,將學習問題設計到生活情境中,就會使學生學得有情趣、學有所得. [案例1] 在講《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學引入的情境設計是:我市新出土文物中見到大多是銅器而不是鐵器,且金銀器皿總是比其他金屬製品要保存得完好,形成也比鐵器早,這是為什麼?生活中鐵及其鐵的化合物常見的有哪些?若取某地的井水,略帶淺綠色,有酸味,靜置一夜,出現紅棕色沉澱.其有關的化學原理又是什麼? (通過學生對生活問題的疑惑,進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思考,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2.課堂探索「生活化」,探究理解新知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運用課程資源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過程.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當我們嘗試把生活中的情景搬進課堂,採取「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課堂教學活動,就是師生共同體驗生活的活動.
2. 【化學與生活】這門選修課怎麼樣
化學與生活..一共來只點自三次名,三次沒到你就掛了..最後是寫論文,3000字吧好像 內容方面其實也OK 一開始有點哲學的feel再後來講的東西都聽貼近生活的,不過我也不清楚 之前我基本沒去過幾次[老虎流汗]
3. 求《化學教育》第6期讓化學的課堂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生活中常見的鹽—碳酸鹽」課堂教學設計
酸鹼鹽是初中化學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筆者從教學中發現每次教完酸鹼鹽特別是鹽這部分內容後,經常會聽到學生抱怨:「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酸已有幾條,鹼又有幾條,現在再加上鹽又有幾條……」為什麼我們的課堂帶給學生的感受就是這些需要背誦記憶的化學方程式和化學原理呢?我們該如何化解學生內心的困惑?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對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碳酸鹽」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思考、探索與嘗試。
1教學設計的理念
化學來源於生活,傳統教育把科學從生活中剝離出來,使學生固定在單一的「書本世界」或「科學世界」里,致使學生忘掉了自己,遠離了「生活世界」,於是教育喪失了鮮活的生命。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要使科學教育從科學世界回歸到生活世界,把科學看成是人類生活中的科學。因此,新課程中的化學教學應力求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構建生活化的課堂。
2教材內容的剖析
從新教材的編制來看,有關酸鹼鹽的化學性質似乎在弱化,但這並不意味著酸鹼鹽的化學性質就不作要求了,一些重要的化學反應,重要的反應通性實際上還是有要求的,這些知識還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基礎。但如果我們像舊教材那樣過於密集純粹地傳授這些反應規律,必然會給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怎麼辦?將鹽有關的知識「包裝」起來,選用生活的場景、生活的問題來襯托和貫穿,讓學生感受化學與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的緊密聯系,有效地理解知識,進一步強化建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這一化學的基本觀念。
新教材中介紹了3種生活中常見碳酸鹽的代表物——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對於這3種鹽的介紹課本中的內容並不多,尤其是3種鹽在生活中的用途僅僅只是幾張圖片的展示或簡單一句話的說明。可見,教材無非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生活範例」,而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中卻蘊藏著許多現實性、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材料,這是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挖掘的。
3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在組成上的共性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了解我國科學家做出的傑出貢獻。
過程與方法:從自然、生活等多種視角來認識碳酸鹽這一類物質;通過性質實驗的探究,認識碳酸鹽的共性,由此歸納出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並引導學生將物質的性質和用途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領悟「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的化學基本觀念;通過經歷實驗探究和問題討論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由現象探究本質的科學思維和實驗研究的方法;通過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學生樹立應用化學知識解決日常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生活中化學現象和事例所蘊含的化學原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化學、用化學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振興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學設計的思路
從「火燒圓明園」歷史事件開始,創設情境,以此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高度關注,進而引出本節課的主角——碳酸鹽,然後緊緊扣住「碳酸鹽的性質和用途」這2條知識線,不斷地把握教學時機,尋找化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和生長點,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之中,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化學物質,切實感受化學學習的實用性,體驗學以致用帶來的快樂感。
5教學的過程與分析
5.1再現歷史,感知物質
(圖片引入)圓明園遺址照片。
(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是我國勞動人民用血汗修建的一座皇家園林,其中收藏了許多精美的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動用了大量的漢白玉石料。你們知道漢白玉石料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學生發出驚嘆,對此成分很好奇,很興奮,互相詢問,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是碳酸鈣。)
(追問)請你說出碳酸鈣的化學式?俗稱?
(追憶歷史)漢白玉就是大理石的品種之一,由於它潔白如玉、材質堅硬,自古以來就是上等的建築物材料。但有段歷史我們是不應該忘記的!1860年,有2位強盜闖入了園內,他們在園內大肆搶奪、破壞,到處放火,一些用漢白玉修建的宏偉建築經大火焚燒,酥裂開來,成為了碎片。
(教師適時有意「留白」,學生沉浸在悲憤的心情中。)
(教師趁勢激發)圓明園的燒毀太讓我們心痛了,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珍惜今天美好的時光,努力學習。
(教師趁勢聯系實際追問)它的被燒毀,其實蘊含著一個化學原理。為什麼那些堅硬的漢白玉石材經過大火焚燒就碎了呢?你能用化學原理去解釋嗎?
(學生情緒又高漲起來,積極思考,爭相回答,並書寫有關反應原理的化學方程式。)
(再聯系生產詢問)這樣的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一般有哪些應用?
(學生作答)工業制二氧化碳。
(繼續追問)那麼我們在實驗室里是如何製取二氧化碳的呢?
(學生板書有關化學方程式。)
[分析]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法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於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吸取知識的。」筆者通過「圓明園遺址照片」展示到真實歷史事件再現(這里借用了滬教版課題「石灰石的利用」中有關圓明園的材料),設置恰當的情境,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吊起學生的胃口,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感悟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激起了學生長久的學習熱情。
5.2實驗探究、走進生活
(提問)利用石灰石和稀鹽酸的原理製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在物質的分類上我們把它歸為酸鹼鹽的哪一類?
(學生作答)鹽
(轉入正題)今天我們再介紹生活中另外2種常見的鹽:碳酸鈉,化學式Na2CO3,還有一種叫碳酸氫鈉,它的化學式NaHCO3。
(學生思考1)請你們觀察這3種鹽CaCO3、NazCO3、NaHCO3在組成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學生觀察、交流)都含有碳酸根離子
(教師補充說明)事實上碳酸氫鈉NaHCO3在水溶液中先解離出碳酸氫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再進一步解離出碳酸根離子。由於這3種鹽在組成里都含有碳酸根離子,因此我們把這3種鹽又稱為碳酸鹽。
(學生思考2)這3種鹽會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嗎?有什麼樣相似的化學性質?
(學生積極猜想:可能會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探究碳酸鹽與酸反應規律,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歸納總結)碳酸鹽與酸反應規律: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CO2氣體。
(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從3個實驗中,你能獲得啟示如何檢驗某物質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呢?
(學生歸納總結)檢驗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方法
(學生親自體驗、探究設計實驗證明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中含有碳酸根離子。)
(聯系生活追問)家中有什麼物質能代替上述實驗中的葯品?
(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
[分析]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每學到一知識點就應設法引導學生與自己身邊的實際生活、所見所聞相聯系,一旦所學的東西被派上「用場」,學生求知的勁頭會更大,躍躍欲試的要求會更強烈,對於活躍課堂、延伸課堂、激活知識、發展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筆者以「探究雞蛋殼的主要成分」為背景,把應用與學習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帶到生活中去,使實驗變得有現實意義,使化學的學習變得有價值。
5.3回歸生活。學以致用
(聯系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含有碳酸鈣?
(學生七嘴八舌,自由發言,相互補充。)
(教師補充歸納、展示圖片)日常生活中含有碳酸鈣的物質:珍珠、貝殼、牙膏、珊瑚、千奇百怪的溶洞、大理石、漢白玉作品等。
(聯系生活)碳酸鈣廣泛存在於生活中,你知道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學生相互交流)用途:①做建築材料(展示華表、大理石地面圖片);②做補鈣劑、治療胃酸過多(展示相關葯片標簽圖。
(學生思索生活)你知道碳酸鈣做補鈣劑、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嗎?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利用碳酸鈣與胃酸中鹽酸反應原理。)
(過渡)除了碳酸鈣可以治療胃酸,碳酸氫鈉也可以用來治療胃酸。
(展示圖片)碳酸氫鈉片葯片說明書。
(學生聚焦課件畫面、文字,分析碳酸氫鈉治療胃酸的原理。)
(過渡、提問)碳酸氫鈉除了治療胃酸過多以外,還有哪些用途?
(投影圖片)碳酸氫鈉做發酵粉。
(介紹)碳酸氫鈉的俗稱:小蘇打
(學生思索生活)碳酸氫鈉在其中起什麼作用?
(提供信息:發酵粉中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饅頭、麵包、糕點等發麵食品的一個特點是面團中有許多小孔)
(學生結合前面剛學的碳酸鹽性質作出分析判斷:小孔原來是二氧化碳住過的小房子。)
(過渡)除了碳酸氫鈉可做發酵粉,碳酸鈉也可用於發酵粉。
(展示實物、投影圖片)方便食用鹼包裝袋。
(聯系生活、教師介紹)碳酸鈉廣泛應用於洗滌、造紙、玻璃生產等;碳酸鈉俗稱蘇打、純鹼、口鹼。
(學生感悟碳酸鈉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提問)碳酸鈉屬於鹽,但為什麼俗稱純鹼?
(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提煉出碳酸鈉化學性質可能呈鹼性。)
(實驗探究)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觀察思考)從這個實驗中你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學生頓悟:鹽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化學史介紹)我國制鹼工業的先驅——侯德榜事跡
(小組合作)以我們現在所學的生活中常見的碳酸鈉為例,並結合前面所學到酸、鹼有關性質的知識,從中概括出鹽所具有的化學性質。
(教師補充實驗,完善鹽有關的性質。)
(反饋練習)略
(感悟與收獲)談談本節課你的收獲?你的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化學就在我的身邊;化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分析]從化學回歸生活,這一回歸是理性的升華,是知識的應用,是能力的提高,是成功的體驗。
6教學反思
不妨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樣的教學必然使原本五彩繽紛的化學世界顯得那麼蒼白,那麼僵化,久而久之使學生覺得化學的學習是那麼的索然無味,看不到學習它的價值,只是覺得這是一堆需要拚命記憶的符號。化學不應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識傳授,不能墨守陳規、照本宣科,化學來源於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化學的教學應遵循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學生全面、真實、高效地建構知識,激活知識的生存與應用,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盡情地舒展生命的靈性,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化學的學習真正融入到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之中。
參考文獻
[1]劉英琦,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6,(5):1
[2]魏雯,陳益,陸真,化學教學,2006,(7):28-29
[3]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課堂教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32-237
[4]李惠娟,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9):24-27
4. 如何利用課上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素質
對於很多人來說初中化學學習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會導致學習非常的吃力,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提升學習的速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學習方法總結
4、倆本
在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需要准備『倆本』一般是錯題本,將平常練習當中的錯題全部都記錄到其中,第二個是好題本,對於一些好的題目,以及技巧需要將其記下來,經常的查看,在考試之前看看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的技巧,可以將以上的技巧運用到自身學習當中,這樣會使自身的學習有所提高,並且會更加熱愛化學。
5. 如何將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化學要充滿樂趣才會被學生所接受,初三學生對怎樣學好化學往往不知所措.而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它的學習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知識點繁雜,這個「繁」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知識點既多又分散,並且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的特點,這也是大多數同學感到化學難學的原因.從這個角度講.我根據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和本人從事化學教學的經驗,總結出基本的學習方法,供參考.
做好課前預習,預習能使學生獲得對預學知識的心理准備,能帶著疑問聽課,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預習不僅包括新課內容還應包括復習與新課相關的舊知識,令新的知識點有存在的依據和聯系.
認真聽講和記筆記,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聽課時,不但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特別注意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反復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邊聽課、邊記筆記,要學會記要點,但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聽講和思考,顧此失彼.遇到沒有聽明白或沒記下來的地方要作些記號,課後及時請教老師或問同學.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對老師提問的回答以及老師對同學回答的評價:哪點答對了,還有哪些不全面的地方,這樣也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判斷是非.
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象,但若只看熱鬧,不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無助於學習的提高,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觀察實驗前,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麼,范圍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要親自動手,認真做好每一個實驗,但一部分同學架手架腳,不能全身心投入.事實上,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去做,不會存在安全問題.在實驗過程中要耐心細致地觀察,認真思考,准確如實地記錄.
6. 化學與生活這門課的目的及意義何在
保證人類的生存並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如:利用化學生產化肥和農葯,以增加糧食產量;利用化學合成葯物,以抑制細菌和病毒,保障人體健康;利用化學開發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以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學是一門是實用的學科,它與數學物理等學科共同成為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基礎。化學的核心知識已經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區域,化學是改造自然的強大力量的重要支柱。化學家們運用化學的觀點來觀察和思考社會問題,用化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健康問題、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如生物化學、地球化學、宇宙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等等,使得生物、電子、航天、激光、地質、海洋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培養不斷進取、發現、探索、好奇的心理,激發人類對理解自然,了解自然的渴望,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當今,化學日益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總之,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境保護、醫葯衛生、資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系,它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實用學科。
7. 化學與生活課程目標是
1.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化學在資源利用、材料製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內用,認識日常生活中容常見物質的性質,體驗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價值和作用,增強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課題研究,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對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認識化學科學與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能力,體會化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8. 如何在《化學與生活》中進行有效教學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過程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生長過程,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正是基於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化學教學觀要求提出的.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還課堂教學以生活本色,使學生在與生活世界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個性發展.實踐並反思這一教學策略,對化學教學無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教學回歸「生活化」,是當今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一個共同的趨勢.化學是一門源於對生活的總結和升華並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生活關系密切,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順理成章.
「生活化」的化學教學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使化學和學生的生活、社會密切相聯系.讓生活進入化學,讓化學走向生活,不僅充分體現了「科學源於生活,服務生活,創造新生活」的理念,而且在落實化學課堂「三維目標」和情感課堂的構建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中學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實踐
「生活化」教學要求「從生活到教學」,即課前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使學生的學習從熟悉的生活原型、感興趣的問題情景著手,學習研究學科知識,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體會、辯論反思、概括提升的場所;然後「從教學到生活」,再將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操作流程如下:
1.新課引入的「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的.當學習者走進教室時,他並不是一無所知的白紙,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有理解和看法的有自主創造力的人.這時教師再巧妙創設情境,將學習問題設計到生活情境中,就會使學生學得有情趣、學有所得.
[案例1] 在講《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學引入的情境設計是:我市新出土文物中見到大多是銅器而不是鐵器,且金銀器皿總是比其他金屬製品要保存得完好,形成也比鐵器早,這是為什麼?生活中鐵及其鐵的化合物常見的有哪些?若取某地的井水,略帶淺綠色,有酸味,靜置一夜,出現紅棕色沉澱.其有關的化學原理又是什麼?
(通過學生對生活問題的疑惑,進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思考,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2.課堂探索「生活化」,探究理解新知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運用課程資源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過程.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當我們嘗試把生活中的情景搬進課堂,採取「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課堂教學活動,就是師生共同體驗生活的活動.
9. 《生活與化學》選修課感想
一小時時間已過,估計你已經會說客套的話了。。
o(∩_∩)o...哈哈,哈哈。。
10. 化學與現代生活這門課程講了些什麼
《化學與現代生活》以生活實際為背景,包括化學與環境污染、化學與營養、化學回與葯物、清潔品化學、答化妝品化學、家居裝修化學、家用化學燃料、衣料的學問和珠寶首飾化學9部分,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編寫過程中,《化學與現代生活》不僅注重呈現物質的化學結構和有關化學反應原理,以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而且插入一些相關擴展內容,使《化學與現代生活》趣味性足,可讀性強。
《化學與現代生活》可作為高等院校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公共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高師院校化學專業師范生、教育碩士教材和家庭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