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數學《怎樣設計課堂練習》課題申報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相關研究》課題實驗報告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新舊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在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隨意練習,機械中多,搞題海戰術的現象,這極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學業務擔,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課堂實效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通過兩年多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本組研究成員的教學業務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課堂的提出
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現在基礎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德,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縱觀目前的教育現狀,學生的全面發展尚未受到足夠的關注。由於過於強調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方式,學生評價等方面的統一,而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生的學習漸漸失去了個性,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個性發展和創新潛能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以教師本位、知識本位為主流,強調的是嚴明紀律,注重的是步調一至,要求統一。
因此,我課題組提出「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這以課題,首次提出教師在新課之後具有獨特的作業練習設計,學生在課堂作業中體現個性化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二、課堂研究的理念依據
課堂練習就是在課堂中探究數學新知識以後老師設計的一系列具有獨特的作業,用於對新知識的鞏固、應用和提高,讓學生在課堂作業中體現個性化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作業,在時間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課堂作業的基本結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吃得飽,中等學生學得好,學困生對學習也不產生厭惡的情緒。
知識不僅是通過老師傳授得到,也可以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獲取知識,還可以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甚至可以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強調學習的情景,合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三、課題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
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課堂作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慾,鼓勵學生學習的表現欲,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能主動探索尋找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策略。
具體目標:
1、探索「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教書模式。
2、學生方面的目標
(1)、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深厚興趣,提高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獨立探索與合作精神,學會通過同伴之間的積極的相互影響來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之間的交往能力。
(2)、充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3、教師方面的目標
(1)、鍛煉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組織調控能力等,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科研能力。
(2)、教師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沖出以「知識為本」舊觀念的束縛,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增強師生的開放性,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
四、課題研究內容
通過研究,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個性化課堂練習中發展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終身學習;同是,為教師提供指導促進學生的學業成長與個性發展方法。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將開展下列研究:
1、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創設練習情景的策略研究。練習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練習情景,展現一定的練習任務;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道學生置身於研究新事物的氣氛中,並且在練習過程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應用數學知識。
2、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強化練習應用的策略研究。通過具有層次性、應用性、發展性、創造性。。。。。。。的內涵豐富的練習,有效地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並做到對知識的合理重組或建構:有效地發展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方面的數學素養,獲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3、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開展合理評價的策略研究。教學評價是一種價值性的判斷;客觀、合理的學習評價,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直至成功。我們在研究中著重從「課堂評價「與」作業批改「兩各維度,「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4、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調試學生情緒的策略研究。「學習本身就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羅傑斯)。通過有張有弛、張弛結合的教學,激發和維持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飽滿的學習情緒,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
5、在對以上所述內容進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初步建構「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課堂模式,為進一步在小學數學教學各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奠定基礎。
五、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結合資料收集法、自然觀察法、實驗展示法等。具體做法如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內容的特點、課標的相應要求,考慮通過練習需要發展學生哪一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從而設計具有個性的練習。
1、圍繞重點、難點,設計達標性目標。這種練習以學生及時理解鞏固新知、初步形成數學技能為標志。
2、根據課堂教學產生的問題,設計解惑性練習。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做有心人,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生成一些練習,以供學生辨析問題和解決疑惑。
3、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層次性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層次性練習,既鞏固新知識,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又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4、掃除數學認知的障礙,設計對比性練習。通過對比性練習又利於學生辨別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以舊帶新,深化知識,合理建構。
5、針對學生之間的差別,設計差異性練習。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在課堂實現個別化教學,但設計又差異的練習,可以促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6、准備後續知識的學習,設計擴展性練習。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從數學學習體系來考慮學生的發展,充分挖掘所學知識與後繼聯系,又意識進行參透,促進學生認識結構的成功建構。
7、聯系現實生活的實際,設計應用性練習。在數學練習中需要設計應用性、情境性練習,讓學生在其中感知生活中數學,發展數學應用性能力。走出封閉狹窄的課堂,增進學校與社會、與家庭的聯系,拓展學生進行數學練習的空間。
8、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綜合性練習。設計專門地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通過一堂課或幾堂課的形式展開,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有能力。
9、促進探究能力的發展,設計開放性學習。教學要設計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有機會運用一系列思考策略進行活動,實踐相關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養成學習的態度,發展探究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對象是一年級——六年級部分班級學生,年齡是7歲——13歲之間。
六、過程研究
研究周期為一年半(2008年5月——2010年1)
第一步:研究啟動(2008年4月——2008年5月)
統一思想明確目的性,主要讓課題組長成員在思想上統一起來,目的更加明確,為課題研究作好充分准備。
1、 制定研究計劃;
2、 廣泛收集有關課題的相關研究;
3、 根據分工初步設計課堂與學的策略;
4、 設計實施觀察法、調查法等所需表格及問題。
第二步:實施階段(2008年9月——2009年11月)
根據預計目標分工實施計劃,取得相關資料:
1、課堂組成員上研究課,運用自然觀察,跟蹤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取得相關資料;
2、運用問卷調查法,觀注運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
中學生的體驗和老師的評價;
3、運用「課堂測驗法」對課堂學習效果作出客觀評價;所謂「課堂測量法」就是教師在上新課後做練習,觀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獲得瓣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即就是自然觀察法,不過此處僅僅是在課堂中。
4、課題組成員聚在一起探討,調整和修改研討策。
第三步,總結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月日月)
工資各種課題成員整理資料,課題組長撰寫研究報告。
第四步:深入推廣
課題結題後,根據課題研究的成果和問題,推廣到其它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讓每位教師通過實踐,把成果發揚,把存在的問題繼續研究。
研究分工:
組長:
組員:
七、課程研究結果
Ⅱ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參考文獻一般有哪些
[bái yún tíng]
白雲亭,坐落於藍田、尚卿兩鄉毗鄰的古道邊的藍田鄉內春村境內,是一座供路人憩息避風雨的建築物。白雲亭前的山路,自尚卿直通內春村嶺頭,繼而通往長坑、祥華等地,是古時的官道。民間相傳,五代時開先縣令詹敦仁乘轎從此經過,至嶺頭下轎憩息,遠眺安溪山川,不覺詩興大發,曾提筆書下詩一首,贊頌白雲亭的秀美風光。作品名稱白雲亭創作年代唐代作品出處《渭南文集》文學體裁古文作 者陸游
目錄
1古文篇名
▪ 原文 ▪ 譯文 ▪ 注釋 ▪ 作者 ▪ 經歷 ▪ 風格 ▪ 作品 ▪ 評價
2亭名1古文篇名編輯原文白雲亭 《陸游:入蜀記》謁寇萊公祠堂,登秋風亭,下臨江山。是日重陰微雪,天氣飂飃,復觀亭名,使人悵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嘆。遂登雙柏堂、白雲亭。堂下舊有萊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復,秀麗可愛。白雲亭則天下幽奇絕境,群山環擁,層出間見,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欄外雙瀑瀉石澗中,跳珠濺玉,冷入人骨。其下是為慈溪,奔流與江會。余自吳入楚,行五千餘里,過十五州,亭榭之勝無如白雲者,而止在縣廨聽事之後。巴東了無一事,為令者可以寢飯於亭中,其樂無涯,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何哉?譯文(我)拜訪寇萊公祠堂,登上秋風亭,下面挨著長江。這一天天陰很重下著小雪,天氣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悵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於是又登上雙柏堂、白雲亭。堂下原先有寇萊公所栽種的柏樹,現在已經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巒很多,秀麗可愛。白雲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絕妙的地方,群山環圍著,重疊掩映,古老的樹木高大茂盛,許多樹的樹齡大概有二三百年了。亭欄外面有兩個瀑布直流進山澗中,像珍珠在跳躍,像玉屑在飛濺,冷氣侵入骨間。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著與長江會合。我從江浙進入湖北,行程五千餘里,經過了十五州,(所見的)亭台樓閣的風景名勝,沒有像白雲亭一樣的,只在縣尉辦公之地的後方。巴東知縣一點事也沒有,作為縣令的人可以睡覺、吃飯都在亭子中,那種樂趣簡直無邊,可是縣令空缺動不動就是二三年,沒有誰肯來補缺,這是為什麼啊?注釋寇萊公:北宋名相寇準,字平仲,華州下(guī,現在陝西渭南)人。19歲中進士,曾任歸州巴東縣的知縣。宋真宗時封萊國公。因寇準在巴東任過知縣,所以此地有祠堂紀念他。重陰:天陰得很。飂飃(liáolì):凄冷的樣子。復觀亭名:再看看秋風亭這個名字。秋風容易喚起凄涼惆悵的心情,所以這樣說。流落天涯:在遠離故鄉的地方漂流。遂:於是。槁死:枯死。南山重(chóng)復:南山峰巒很多。絕境:最美的地方。間(jiàn)見(xiàn):和「層出」意思一樣,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間,更迭。見,同「現」顯現。森然:繁密茂盛的樣子。欄外雙瀑瀉石澗中:欄桿外面的兩條瀑布傾瀉到石澗里。瀉,奔流。石澗,連底帶岸都是石頭的山澗。〔跳珠濺玉〕像珍珠在跳躍,像玉屑在飛濺。形容瀑布水入澗的景象。是為慈溪:這就是慈溪。會:會合。自吳入楚:從江浙到湖北。吳,指今江蘇浙江 一帶地區。楚,指今湖北一代地區。亭榭(xiè):都是點綴風景的建築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勝:(景物)優美。止:只,僅。聽事:廳堂,辦公的處所。了無一事:(知縣)什麼事也沒有。為令者:擔任知縣的人。寢飯:睡覺吃飯度日。無涯:沒有邊際,無盡。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可是每逢縣官空缺,動不動就兩三年沒有人肯補這個缺。闕,通「缺」。為:擔任吳:今浙江,江蘇一帶 楚:今湖北一帶作者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漢族。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為南宋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經歷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志》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稅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風格他的詩歌藝術創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等人的優良傳統,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卓越詩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陸游亦工書翰,精行草和楷書。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凝式)。"他的書法簡札,信手拈來,飄逸瀟灑,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遺留書作不多,書論有《論學二王書》。傳世之作有《苦寒帖》、《懷成都詩帖》等。作品他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閑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他的學生稱贊他說:「論詩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個宋代遺老表揚他說:「前輩評宋渡南後詩,以陸務觀擬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與拜鵑心事實同」。這兩個跟他時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葉他很受冷淡以外,陸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動後世好幾百年的讀者,像清初楊大鶴的選本,方文、汪琬、王蘋、徐釚、馮廷櫆、王霖等的摹仿,像「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香菱的摘句,像舊社會裹無數客堂、書房和花園中掛的陸游詩聯都是例證。就此造成了陸游是個「老清客」的印象。當然也有批評家反對這種一偏之見,說「忠憤」的詩才是陸游集里的骨乾和主腦,那些流連光景的「和粹」的詩只算次要。可是,這個偏向要到清朝末年才矯正過來;談者痛心國勢的衰弱,憤恨帝國主義的壓迫,對陸游第一方面的作品有了極親切的體會,作了極熱烈的贊揚,例如:「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嗚;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這幾句話彷佛是前面所引兩個宋人的意見的口聲,而且恰像山谷裹的回聲一樣,比原來的聲音洪大震盪得多了。「掃胡塵」、「靖國艱」的詩歌在北宋初年就出現過,像路振的「伐棘篇」。靖康之變以後,宋人的愛國作品增加了數目,前面也選了一些。不過,陳與義、呂本中、汪藻、楊萬里等人在這方面跟陸游顯然不同。他們只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憤或希望,並沒有投身在災難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的壯志和弘願;只束手無策地嘆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籲,並沒有說自己也要來動手,要「從戎」,要「上馬擊賊」,能夠「慷慨欲忘身」或者「敢愛不貲身」,願意「擁馬橫戈」。「手梟逆賊清舊京」。這就是陸游的特點,他不但寫愛國、憂國的情緒,並且聲明救國、衛國的膽量和決心。譬如劉子翚的詩里說:「中興將士材無雙……胡兒胡兒莫窺江!」「低頭拔胡箭,卻向胡軍射……男兒取封侯,赴敵如飢渴」,語氣已經算比較雄壯了,然而講的是別人,是那些「將士」和「男兒」──正像李白、王維等等的「從軍行」講的是別人,盡管劉子翚對他的詩中人有更真切的現實感,抱更迫切的希望。試看陸游的一個例:「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盡管他把自己擱後,口吻已經很含蓄溫和,然而明明在這一場英雄事業里准備有自己的份兒的。這是「詩經」「秦風」里「無衣」的意境,是李牧「聞慶州趙縱使君中箭身死長句」的意境,也是和陸游年輩相接的岳飛在「滿江紅」詞里表現的意境;在北宋像蘇舜欽和郭祥正時詩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韓駒的詩里,也偶然流露過這種「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誰知我亦輕生者」的氣魄和心情,可是從沒有人像陸游那樣把它發揮得淋漓酣暢。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說陸游「與拜鵑心事實同」還不算很確切,還沒有認識他別開生面的地方。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裡;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沖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里去。這也是在傍人的詩集里找不到的。評價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2.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襯托白雲亭群山,古木,雙瀑,慈溪2亭名編輯在江西省餘干縣之 © 2014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 網路協議 | 網路合作平台
Ⅲ 如何創新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
本學期我們六年級一共設計了四次創新作業,分別是自主設計分數除法應用題,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整理復習,圓形之百變和百分數的應用。
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遵循了以下三條原則:
1.加強實踐,跳出作業的「紙上談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此我們設計了百分數的應用這一創新作業,讓學生廣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數信息,然後說出這些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在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在生活中人們喜歡使用百分數?這樣既可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慾望,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立體整合,步入作業的「你中有我」
新課標注重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系,強調數學的整體知識結構,強調知識點之間的整合。因此,數學作業的設計也應該顧及整合性。為此我們在學習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之後,設計了一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整理復習的創新作業。
本次創新作業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1)練習尋找題目中的關鍵句和單位一;(2)學生自己出題,自己嘗試解決,寫出分析過程和解題思路以及解題過程;由於究竟是運用乘法還是除法來解決問題是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生在完成這次創新作業時,可以使這個問題得到鞏固和提高。
3.發散學生思維,走向數學的真、實、美
在學習了圓這一單元後,我們設計了一次創新作業,讓學生在會用圓規畫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利用圓規、旋轉、軸對稱等知識畫圓或半圓組成的圖形,由固定的角度旋轉擴展為任意角度的旋轉,創意出百變圓形,體會到用色彩美化生活,感受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不足之處:
我們的不足之處是:六年級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好學生喜愛做數學創新作業,他們也能夠從完成創新作業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滿足和提高,但是仍有少部分學生普通作業完成起來尚很困難,創新作業這種提高性的作業完成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了。如何對創新作業也進行分層布置是我們將要探索的一個問題。
Ⅳ 小學數學《怎樣設計課堂練習》課題申報
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相關研究》課題實驗報告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新舊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在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隨意練習,機械中多,搞題海戰術的現象,這極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學業務擔,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課堂實效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通過兩年多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本組研究成員的教學業務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課堂的提出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現在基礎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德,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縱觀目前的教育現狀,學生的全面發展尚未受到足夠的關注.由於過於強調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方式,學生評價等方面的統一,而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生的學習漸漸失去了個性,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個性發展和創新潛能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以教師本位、知識本位為主流,強調的是嚴明紀律,注重的是步調一至,要求統一.因此,我課題組提出「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這以課題,首次提出教師在新課之後具有獨特的作業練習設計,學生在課堂作業中體現個性化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二、課堂研究的理念依據課堂練習就是在課堂中探究數學新知識以後老師設計的一系列具有獨特的作業,用於對新知識的鞏固、應用和提高,讓學生在課堂作業中體現個性化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作業,在時間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課堂作業的基本結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吃得飽,中等學生學得好,學困生對學習也不產生厭惡的情緒.知識不僅是通過老師傳授得到,也可以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獲取知識,還可以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甚至可以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強調學習的情景,合作交流和意義建構.三、課題研究目標總體目標: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課堂作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慾,鼓勵學生學習的表現欲,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能主動探索尋找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策略.具體目標:1、探索「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教書模式.2、學生方面的目標(1)、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深厚興趣,提高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獨立探索與合作精神,學會通過同伴之間的積極的相互影響來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之間的交往能力.(2)、充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3、教師方面的目標(1)、鍛煉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組織調控能力等,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科研能力.(2)、教師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沖出以「知識為本」舊觀念的束縛,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增強師生的開放性,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四、課題研究內容通過研究,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個性化課堂練習中發展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終身學習;同是,為教師提供指導促進學生的學業成長與個性發展方法.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將開展下列研究:1、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創設練習情景的策略研究.練習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練習情景,展現一定的練習任務;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道學生置身於研究新事物的氣氛中,並且在練習過程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應用數學知識.2、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強化練習應用的策略研究.通過具有層次性、應用性、發展性、創造性.的內涵豐富的練習,有效地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並做到對知識的合理重組或建構:有效地發展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方面的數學素養,獲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3、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開展合理評價的策略研究.教學評價是一種價值性的判斷;客觀、合理的學習評價,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直至成功.我們在研究中著重從「課堂評價「與」作業批改「兩各維度,「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4、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中,調試學生情緒的策略研究.「學習本身就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羅傑斯).通過有張有弛、張弛結合的教學,激發和維持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飽滿的學習情緒,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5、在對以上所述內容進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初步建構「在課堂練習個性化研究:教學課堂模式,為進一步在小學數學教學各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奠定基礎.五、課題研究方法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結合資料收集法、自然觀察法、實驗展示法等.具體做法如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內容的特點、課標的相應要求,考慮通過練習需要發展學生哪一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從而設計具有個性的練習.1、圍繞重點、難點,設計達標性目標.這種練習以學生及時理解鞏固新知、初步形成數學技能為標志.2、根據課堂教學產生的問題,設計解惑性練習.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做有心人,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生成一些練習,以供學生辨析問題和解決疑惑.3、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層次性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層次性練習,既鞏固新知識,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又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4、掃除數學認知的障礙,設計對比性練習.通過對比性練習又利於學生辨別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以舊帶新,深化知識,合理建構.5、針對學生之間的差別,設計差異性練習.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在課堂實現個別化教學,但設計又差異的練習,可以促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6、准備後續知識的學習,設計擴展性練習.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從數學學習體系來考慮學生的發展,充分挖掘所學知識與後繼聯系,又意識進行參透,促進學生認識結構的成功建構.7、聯系現實生活的實際,設計應用性練習.在數學練習中需要設計應用性、情境性練習,讓學生在其中感知生活中數學,發展數學應用性能力.走出封閉狹窄的課堂,增進學校與社會、與家庭的聯系,拓展學生進行數學練習的空間.8、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綜合性練習.設計專門地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通過一堂課或幾堂課的形式展開,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有能力.9、促進探究能力的發展,設計開放性學習.教學要設計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有機會運用一系列思考策略進行活動,實踐相關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養成學習的態度,發展探究的能力.本課題研究對象是一年級——六年級部分班級學生,年齡是7歲——13歲之間.六、過程研究研究周期為一年半(2008年5月——2010年1)第一步:研究啟動(2008年4月——2008年5月)統一思想明確目的性,主要讓課題組長成員在思想上統一起來,目的更加明確,為課題研究作好充分准備.1、 制定研究計劃;2、 廣泛收集有關課題的相關研究;3、 根據分工初步設計課堂與學的策略;4、 設計實施觀察法、調查法等所需表格及問題.第二步:實施階段(2008年9月——2009年11月)根據預計目標分工實施計劃,取得相關資料:1、課堂組成員上研究課,運用自然觀察,跟蹤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取得相關資料;2、運用問卷調查法,觀注運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中學生的體驗和老師的評價;3、運用「課堂測驗法」對課堂學習效果作出客觀評價;所謂「課堂測量法」就是教師在上新課後做練習,觀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獲得瓣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即就是自然觀察法,不過此處僅僅是在課堂中.4、課題組成員聚在一起探討,調整和修改研討策.第三步,總結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月日月)工資各種課題成員整理資料,課題組長撰寫研究報告.第四步:深入推廣課題結題後,根據課題研究的成果和問題,推廣到其它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讓每位教師通過實踐,把成果發揚,把存在的問題繼續研究.研究分工:組長:組員:七、課程研究結果
Ⅳ 對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幾點認識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全面啟動,它不僅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同時也是一場涉及課堂內外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數教師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卻對如何利用數學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不夠。大部分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仍是課本中想想做做的習題或相關練習冊中的習題,這種習題形式單一,基本上就是例題的翻版,而學生做作業則是個人操作式的機械模仿,很少出現變式題和開放題,更談不上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礎知識需要鞏固之外,還應加強學生思維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讓孩子在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下面就如何有效設計小學數學作業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體驗有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傳統作業往往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學生感到乏味。我們應該發揮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力求做到題目新穎有趣,形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作業,在心情愉悅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1.游戲式作業。
游戲可以說是學生的最愛。任何一個小學生聽到「游戲」恐怕都會兩眼放光的。將作業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如學完《乘法口訣》後,讓學生同桌之間,回家與家長之間對口令。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可以設計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說,它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使課後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後續延伸活動。
2.情境式作業。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如學完了《百以內的加減法》之後,設計一個「今天我當家」的活動,讓學生自主購物。再如學完《認識方向》以後,設置了「幫小動物找家」的作業。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來的時候它們迷路了,你能根據圖上的提示把他們送回家嗎?又如復習完「計量單位」知識後,我們可以配合動畫課件,設計這樣一道填空題: 張強的一天:今天早上7( ),張強從2( )長的床上起來,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臉,吃了大約200( )的早飯,拿起一瓶150( )的牛奶,就背起2( )重的書包,飛快地向400( )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體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學校。
放學後,張強一回到家,馬上拿出1( )長的鋼筆和1( )厚的練習本做起了作業。晚上6( ),動畫片開始了,他看了大約半( )。吃完晚飯後,他先陪媽媽散步,繞村子走了2( ),然後復習了一會兒功課,就上床睡覺了。本來枯燥的「在括弧內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的題目被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學生一個個都像講故事一樣地講述著「張強的一天」。無形之中,學生對這些計量單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體驗的概念,理解了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義。
這樣的作業,將枯燥的講解,改為富有情境式的作業,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繪畫式作業。
數學本身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繪畫式作業,用繪畫的方式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而且對於繪畫,兒童有著天生的喜好。從懵懂時代開始,他們就已經成為了繪畫的「高手」。把數學與繪畫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繪畫完成作業,他們簡直是求之不得。
如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一組美麗的花邊,並在班內舉行一個展覽。學完了面積,讓學生畫一畫家庭裝修設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學完了《認識時間》,讓學生畫一畫一天的時間安排。這樣的作業,學生不僅感到新鮮有趣,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迸發他們創造的火花。
4.日記式作業。
數學日記可以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了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現實生活。數學日記也拓展了學生的數學眼界,培養了他們運用數學學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完了長度單位後,介紹小馬虎的知識。在教學完乘除的計算後,我讓學生寫成一則「購物」數學日記,記下在購物中用到的數學知識。又如在學完「位置與方向」後,我布置了介紹自己家位置的作業。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體驗到的與數學有關的東西記下來,著力於喚醒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走出被動,自主選擇。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業。
傳統的作業往往「一刀切」,老師說了算,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會還是不會,大家都做同樣的作業,而且 都由老師來布置作業,這樣可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桎梏學生的發展,導致一些優秀的學生吃不飽。新課程下的作業設計要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可以選擇作業內容可以選擇作業形式,作業可以自已給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學、家長來布置。比如學完《年、月、日》之後,布置以下幾樣作業: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填空題。②根據所學知識製作月歷(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關年、月、日的資料,了解年、月、日的來歷,完成一張知識小報。再如學完《長方形、正放形的面積計算》後可布置以下作業:第一層次為基本題,第二層次可以是應用性的習題:一張方桌的邊長9分米,現在要配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該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層次可以是擴展性習題:(1)一個長方形寬6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2)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這樣的「自助餐」式的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的「彈性權」,實現「人人能練習、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訓練、發展。
2.「導演」式作業。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形式能夠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實踐證明,學生對自己「創造」出的習題更感興趣,練習也更投入、主動。我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當一回作業的「導演」,自己設計,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參與評價。學生在這個自由 的空間里各盡所能,各展所思,興趣濃厚。這樣的數學作業給學生帶來的不再是「題海」大戰後的疲倦、厭煩,而是創造發現之餘的成功喜悅。同時,也把教師從成堆的作業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放在教學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閉,快樂合作。
傳統作業往往以「獨立作戰」的形式出現,只講求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新課程提出要打破傳統作業的這種「獨立作戰」的形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作用,變個體型作業為合作型作業。在作業上,採用互動協作原則,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業,在合作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1.親情型作業。
如學了《高矮》後,讓學生與爸爸媽媽比高矮,並用「誰比誰……」說一句話。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讓學生回去後,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積,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獨立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可以讓家長參與進來一起完成。在這種具有親情的環境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展。
2.合作型作業。
小課題研究、做社會調查、辦手抄報之類的作業都離不開學生間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時間的合作,為完成這一類的作業,學生能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謀劃策,彼此信任,互相幫助,在互助中促進了交流,在交流中學會了合作。如:學習統計圖知識後,可以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調查小組,開展「學校路口通過車輛的情況分析」調查活動。調查小組中有的專門負責數汽車、卡車、自行車數量,有的專門把車輛分類記錄,有的根據數據畫成表格,填上具體的數據,然後根據收集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最後小組成員一起分析製成環保情況調查的統計圖,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議,從中發現汽車的行駛對道路、空氣污染情況以及改進的發展情況,並且寫出分析報告給當地的公交公司或環保局。
這樣的一個作業如果讓個人去完成無疑是很大的量,但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不僅樂於主動的參與,在活動中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不斷取長補短,學會更好的學習,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斷收獲,這種收獲不僅是知識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課本,研究數學。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究、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究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究者。
1.操作實踐型作業。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完《軸對稱圖形》後,我布置學生課後收集具有對稱性的圖案,如剪紙、蝴蝶圖片等,並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養孩子關心民間的剪紙藝術,培養孩子具有欣賞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豐富多采。
再如學完《統計》後,布置學生統計家裡每周使用垃圾袋的個數,讓他們自己親自去收集數據,整理,然後繪製成一張統計圖,重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親身體會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對環境的污染,從而使學生從中感悟對社會的關心,讓他們有社會責任感。我們還能多設計些像「測量教室的長、寬」「當小小設計師」等實踐操作性的作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強化學習動機。
通過這些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並能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創新能力,孩子也將從快樂的實踐作業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2.調查式作業。
作業不僅是做在本子上的題目,還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動。調查作業主要指通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周圍世界,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或作業。我們教師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並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前,我布置學生去調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數,然後再到課堂上來交流。在學習了時間後,布置學生完成以下作業:A.選擇一項活動,記錄1分鍾內的次數。(1分鍾拍球,1分鍾跳繩,了解家庭成員1分鍾內做的事情。B.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各行各業1分鍾內做的事情。在這些調查式的實踐作業中,學生回歸生活的「大課堂」中,體驗到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計算比較,分析概括,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而且使單調枯燥的作業富有了生活的氣息。
3.小課題式作業。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又顯得特別的強烈。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以「小課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然後指導學生把自己探索的過程記錄下來。如教完《位置與方向》後,可以布置小課題「美麗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把研究的過程、結果、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再集體交流。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實施新課程,要求不斷變革我們的教學行為方式。從作業設計方面說,我們的出發點應是關注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這是作業設計的核心所在。而要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必須在作業的「趣」上動腦筋,做個有思想有創新的教師,經常變換花樣,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學,滿懷喜悅地做。讓數學和生活接軌,體現其應用價值,則是數學作業設計的本質要求。
Ⅵ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淺談設計師的學歷有什麼用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Ⅶ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 結題都需要哪些材料
1)自學例題
設計如下自學指導語:三步走,首先自學例1,弄清題目中已知條回件和問題,並完答成例一;第二步交流討論給出的討論題目;第三步小組匯報,課堂展示
開始自學(8分鍾)
①自學時教師行間巡視,表揚學得快,效率高的學生;悄悄給那些走錯路、迷了路的同學說句悄悄話,幫助他們走上「高速路」。
②自學時教師要點撥學困生自學例題
③自學中學生可以交流討論
(2)討論交流(3分鍾)
先就所完成的作業進行交流,而後就老師給出的討論題展開討論
(3)課堂展示。
就討論結果,小組匯報,其它小組點評。
4、當堂訓練(至少15分鍾)
①訓練內容側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②一般分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題目內容來源於課本、練習冊、成長資源)。
③訓練方式:展開競賽獨立完成。
④教師當堂批改作業。
Ⅷ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Ⅸ 如何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課題主要內容
必然要涉及兩個來方面:教學源觀念的改變和教學策略的更新。數學教學觀是數學教師關於數學教學的本質以及學生數學學習認識過程的一種認識。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