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英語自主課堂教學設計從哪幾方面入手
1、備教材,研究教材內容,清楚教材內容的走向;
2、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知識狀況,學生能達到什麼水平;
3、備課堂,要充分預測課堂會出現的問題,能掌控課堂。
最重要是體現和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教師知識作引導,要放手學生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
㈡ 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指導方法有哪些
創建優質高效魅力課堂,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這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一個共識。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多數教師都在進行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程改革試驗,可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存在著不少誤區,要麼是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要麼是假以自主學習之名,讓學生進行一些毫無價值的討論交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評價少,或者不作任何評價,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教學生學」(陶行知)。《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不是完全依賴別人,而是獨立自主地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自覺行動。因此,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已經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勢在必行的事情。
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呢?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只有更新觀念,真正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體驗、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學習才會更加有效,學生素養才會全面協調發展,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一、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先做好自我預習。
預習作為開啟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按照「讀課文——識字詞——解文意——理脈絡——思問題」的預習步驟,指導學生做好每天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掌握學習主動權,做到課堂學習有的放矢,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效果。對學生預習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形成機制,決不能草草了事,流於形式。
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了問題,會感到新奇,就有了更多求知慾望,產生了自學的興趣,在課堂中做到自覺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應多加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用心去思考、探究,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效果。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就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准備,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靈活有效地應用於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用精彩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手段、生動的教學語言來組織好每一堂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發問,積極思維,大膽想像,勇於創新。老師更要做到有「撫」有「放」,要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1.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光是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用。在課堂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多引導,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
2.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要想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技能,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於成功。」他向我們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反復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課文,互相學習,交流討論,自主完成課堂的學習。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學生逐步形成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會學」。
3.通過課堂教學,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要及時給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例如我在檢查古詩文背誦時,因為課文內容難度不大,我便放手給學生們,讓他們獨自誦讀、檢查,再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交流,大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就會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還要做好課後復習。
課後復習,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把課堂中學過的知識回顧一遍,舉一反三,加深印象,讓知識得以鞏固、得到拓展,並有所創新,更主要的是養成積極主動自學的好習慣。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課後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我檢查作業,細心培養並做到持之以恆,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養成了的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加強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自學能力,創立了「自主、輕松」課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優質高效魅力課堂的有效性建設。現在學校每位教師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發展,並在課堂達標活動中展現出強勁優勢,而且有數名教師在市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佳績。這就表明,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在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活動
教學中我感覺到,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多數是被動的,究其原因主要是:⑴不敢自主參與學習。少數教師出於課堂紀律的考慮或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不允許學生有不同於自己的見解,哪怕學生的見解是有創見的。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參與停留在表層,只是些機械模仿式的簡單運用。更為有害的是學生的思維活動創新意識受到壓制,從學習效果來說,還會因為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得不到及時糾正,而影響到正確知識的形成。⑵不願自主參與學習。在一些老師眼裡,小學生是不懂事的,擔心讓他自己學會學不好,因而一味地抱在懷里,托在手心,使學生失去了許多主動參與的機會,這種教育教學方式,逐步養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和參與學習活動的消極意識。在觀摹一些公開教學課時,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那就是教師布置自學或組織學生討論時,很多同學並不積極配合,甚至無動於衷。反正老師要講的,何必費盡心思想答案。⑶不會自主參與學習。要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倘若學生不知道怎樣看書,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看書,何談自主學習。正是因為小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難於把握,才難於自為地進行知識遷移,對學習活動的過程結構缺少認識,才難於獨立策劃學習活動。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一:展示學習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
教師要明確並真實扮演好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把自己變成「顧問」、「意見的交換者」、「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
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至少在一節課的開始,亮出相關教學內容的總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有個大方向的「奔頭」,較大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也要通過過渡語或小黑板、幻燈等形式使學生明確,進而使他們圍繞學習目標,帶著問題,通過自己的手、口、腦,藉助信息資料和他人的幫助解決問題。
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能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的暴露,,那些不懂的知識、錯誤的認識都擺到桌面上,探索奧妙的沖動,破解未知的樂趣,使他們的學習變為一種自我需求;學習中的合作變為一種自覺行為。即使就是聽老師的講課,也是「有備而來」。
二: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參與心向。
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教學中,筆者常用謎語激趣、故事激趣、歌訣激趣、直觀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戲激趣、懸念激趣等方法,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其中直觀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如:時、分,24時記時,元角分等教學內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經驗,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難以道其「所以然」。教學中,我們可攝取學生的幾組生活畫面,掃描進電腦,並給每個畫面配有鍾面,能看到時針、分針在不停地轉動。教學時,熟悉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生賞心悅目,真切地體會到一天有24小時,時針在鍾面上走了兩圈。愉悅的情緒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參與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以教師之情導學生參與之趣。教師要把自己置身於參與者位置,服務者「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學好,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甚至批評。正確看待學生的答錯、寫錯情況,實實在在地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探索空間,促成自主參與學習。
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參與。教師要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一方面教師要創造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徵,有的教師習慣於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再沿著寬邊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結論。這種教學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規定好的路線一步一步走到終點的。這種流於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如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扶得過多,只會培養學生思維的隋性,不利於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培養。
同時教師要提供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時機。在教學中,能讓全體學生動手、動口的就不讓部分人代替,能讓多數人動口、動手的就不讓少數人或個別人代替。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對「學困生」傾斜,不但要給他們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例如,教師巡視時,優先關照學困生;課堂批改,重點批改學困生的作業;小組議論,安排學困生先發言;課堂提問,優先考慮讓學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等。對他們的每個微小進步及時予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四:著力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增進學生自主意識的關鍵在於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後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一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抽象數學知識和原理,就需要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感知認識,建立表象,以此作為進行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實踐證明,這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抽象概括的一個重要方法。
二訓練語言表達,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方法離不開語言的支持。不同年齡、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差別很大。有的能獨立說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師的引導下說明算理,有的在教師引導下說明算理還很困難,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給全體學生說話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性地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在低年級可以讓學生學著說,試著說,自己小聲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逐步提高講題說理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認真聽別人說,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使學生說的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指導學生用語言有條理地表達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數學語言;然後藉助適當的外部活動,如有順序觀察書中的插圖、幻燈投影、實際操作等,來指導學生完整地表達數學含義,促進思維能力發展;最後再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數學問題,這樣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語言進行表達的思維方法主動地遷移到其它問題學習中去。
三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思考的方法。如學習梯形的面積時,先引導學生溫習一下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再提出這樣的問題:想一想,怎麼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學生會主動地把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遷移到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去。又如學習乘法意義時,當出現:2+2+2=6,3+3+3+3=12,5+5=10後,不提這樣的問題:每道算式的加數都是什麼?三個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而提出:請仔細觀察三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這樣的提問,促使學生去尋找算式之間的聯系,抓住本質,尋找共同點,激活了思維,從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㈣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無為而為
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
、教少學多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㈤ 如何培養學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自主學習是指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在我們的「二三五」高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這種能力和習慣尤其重要,需要我們著力培養。
一、在課前預習中培養
在預習階段,老師即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知道本章本節要學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讓學生帶著不解和疑問進入課堂,有目的性地去接受知識。這樣一種有意識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在學習中及時地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切記浮於表面,淺嘗輒止。有些學生並不注重課前預習,認為預習只是看看書,大體知道本節課要學習什麼內容就可以了。教師應讓學生知道,預習,已經是學習的開始。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
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要忘了,課堂上的主角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所要做的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布置任務、組織學習、督促檢查、解惑答疑,必要時參與其中。初期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提出學習要求,並檢查他們完成的情況。學生初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並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後,教師就要加大放手的力度,盡可能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逐漸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在課後學習中培養
課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大好時機,只要安排得當,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利用。對那些程度較好的學生,教師可利用好這段時間,促成其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成績。此時,教師可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拔高性的課外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一方面鞏固了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習的自主性,達到了「培優」的目的,實現了自主課堂的延伸。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的具體特點和他們的能力水平,勤於觀察,注意收集相關資料,及時了解學生狀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總之,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無限的,只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為他們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㈥ 自主課堂,伴我快樂成長 500字小學生 五年級
我是忠山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自主課堂,你不知道吧內,那我就為大家介紹一容下吧!我們的自主課堂有些什麼呢?又有什麼好玩的呢?
每天老師會針對我們學習的內容給我們安排講什麼、什麼時候講,並且讓我們自己根據學習的內容自己編排節目,這點老師說得很清楚。
我們會根據老師的要求開始准備了,大家非常興奮,大家選好自己綵排的地方,就開始練了起來。綵排完後,就到老師面前展練,老師就會給大家提出建議,同學們就會根據老師的建議進行重新排練。
展練的時候,同學們興奮不已,每個人都爭先恐後的要上台展練,在台上的人展練的多姿多彩、眉飛色舞,將學習的內容展練的淋漓盡致。展練完後,就是老師發獎的時候,老師會根據每個同學的表現評出最好的小班、或者最好的人,最後老師還會看哪個小班的得分最高,就會給那個小班獎勵。
我簡紹完畢,這就是我們學校自主課堂,很好玩的,我們在其中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我們自己!你也一起來吧!
㈦ 小學生怎樣探究課堂自主學習
【摘要】:探究學習以問題為起點,圍繞問題展開教與學,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美術課是觀賞性及實踐性於一體的一門學科, 美術教師更應該放開手腳、轉變教育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多看、多想、大膽的畫。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獲取了知識,而且還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意識。
【關鍵詞】:視覺藝術 自主探究 觀察能力 問題意識 思維能力 實踐能力 學習方法
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教學在自主探究的形式中開展,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徑。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擔任著重要角色,美術教師要真正樹立起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究,不能讓學生被動接受教材中的基本知識與技法,要積極採取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有助於開啟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創造慾望、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情景和課堂形式,而這些手段和形式的運用,都要建立在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上。探究學習在語文數學等學科中已經比較熟練的運用於課堂教學,體現在思維和語言上,而美術學課探究性學習不僅體現在思維和語言上,還體現在動手上。我在教學中,無論繪畫課,還是手工課,甚至欣賞課都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激活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系密切。我認為我們美術教師更應該放開手腳、轉變教育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看、去想、去畫,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獲取了知識,而且還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意識。
一、 讓學生盡可能去「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獲得「發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美術是視覺藝術,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我經常出示一些相關的大師作品或同齡孩子的作品給學生欣賞。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使學生從中得到美的熏陶。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重在培養孩子的視覺美感,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尋找一種特殊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讓他們以個性獨特的來描繪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我們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這特有的魅力。上課時,利用直觀教具導入和直觀演示等形式,我在講《紅色的畫》這課教學時,從欣賞感知入手,先欣賞中國作品和外國作品,再通過學生的觀察在進行討論得出紅色的畫——以紅色為主畫的畫,然後讓學生進行辨別哪幅是紅色的畫,其實這是自我探究的過程,最後我又選擇貼近學生年齡特點的童話故事插圖和小朋友的畫,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自然地認識到:紅色的畫就是以紅顏色為主調的畫。讓學生觀看,不僅提高孩子視覺對美的感受能力,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讓學生觀看教師示範是美術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它是教師通過形象的作畫演示,使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要領和方法。因此,美術教學中的教師示範,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觀感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美術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展示出構圖、色彩搭配和諧優美的畫面,更應該展示各種不和諧,不優美的畫,這兩種畫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使學生通過對比,對兩幅畫給人帶來的兩種截然不同感受,學生會很明確的知道那一幅畫美,而且印象深刻。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教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上橋梁。運用多媒體的我們可以聲形並茂,色彩艷麗,生動直觀,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留戀、嚮往,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盡可能去「想」,培養學生的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前提必須要讓學生動腦想,想出自己不解的問題,想出解決的方法。我在美術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老師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是怎麼想的、在美術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設機會,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也可以由學生提出,然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大家共同參與探究學習,共同進步,進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地捲入到探究美術知識、技能的過程,就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認知活動和創造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這種心理狀態可以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積極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美術教育中重要的教學任務。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習活動的。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精髓。在教學中,積極教給學生學會提問的技能,引導學生學會從相關事物中找差異性、不相關事物中找相關性。 比如,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設問、在飽含豐富智力因素與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識處設問、在同伴認識矛盾的焦點處設問、在美術技巧的運用上設問等等。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提問或回答持有正確的態度,讓學生嘗到探究的成果,盡可能地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和愉悅,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才能引發學生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
三、讓學生盡可能地動手「畫」,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不僅體現在思維和語言上,還體現在動手上。美術學科尤其如此。美術課探究結果的表達以作品展示為主,學生的思維通過語言來表達,更通過動手操作的作品來表現。學生自己動手畫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我在教學中,無論繪畫課,還是手工課,甚至欣賞課都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激活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所以,探究性學習所達到的目的是手腦並用,協調發展的結果。只有動手又動腦,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像,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
《美術課程標准》強調要「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自主、開放、體驗為主要特徵「探究性學習」是對傳統學習方式的一種突破。它打破了傳統學習方式重結果輕過程,重接受輕體驗的局面。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使學生自行發現問題並掌握認識從而進行獨立創造的一種方法。它特別強調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探究性學習方式能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同時,能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增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起既靈活又扎實的知識結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同樣讓我們感到學生自主、探索、創造的意識和能力發展不夠,以技能技法傳授為重、以教材內容教學為本、以教師直接講授為主,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學習中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革除現行課堂教學中的弊端,以適應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時代的需要,是改革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准》
2.《美術課程標准解讀》
3.《心理學》
4.《教育學》
㈧ 如何深化小學自主課堂教學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三、科教一體,服務課堂改革。
四、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
五、展望未來,躊躇滿志。
㈨ 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培養哪些習慣
一、先學後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
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能力,閱讀習慣也是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體現,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高中學生課外幾乎沒有預習閱讀的時間及習慣。為了保證語文學習的時間和閱讀質量,可以將學生應在課前進行的預習閱讀環節放在課堂內進行。一篇課文,學生自己獨特閱讀感受與體驗是任何高明的講授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學生進行的預習性閱讀非常必要;如果沒有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缺少辨別力,語文學習也就變成了全盤接受教師講解的被動式學習,學生會逐漸喪失閱讀感悟和思維創新。有些老師可能認為,如果在課內進行預習閱讀,會佔用好多課時,從而造成進度的緊張,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不然,學生預習閱讀之後,由於任務明確,有些預設教學環節就可略去,課堂教學節奏快,並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如期完成和學習效果。
當然,對於學生的預習閱讀,要有具體的體任務和要求。首先,字詞積累仍是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所以預習時先要圈點勾畫有關字詞,自己先用字典解決。現在的學生大多不注重藉助字典解決問題和學習,因此,在高一開學之初,我讓學生務必准備《現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因為查字典,使用工具書也是學生的一種語文能力,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耐心。漢字是音、形、義一體的文字,而且大多是多音字,語境不同,詞性、讀音和意思也不盡相同,所以查字典時還需要判斷,而判斷的過程也是學習、積累的過程,也能體現語文學習中「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學科特點。二是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標記出自己閱讀的難點和精彩點,同時提出有關問題,進行簡單批註。教師巡迴對學生批註情況進行檢查,或每隔一段時間,把學生的語文書收上來進行檢查,因為學生質疑、提問有時難免偏頗,失之膚淺,教師就要對學生提問的質量、批註情況進行檢查、反饋、糾正,進而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閱讀時的質疑、批註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使學生形成閱讀時動手、動腦的習慣,也為後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減少了教學的盲目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堂交流展示閱讀成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預習閱讀的基礎上,當堂進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閱讀結果,既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體現,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體現。課堂交流與展示以小組為單位,如小組內可以集中解決字詞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理解中的難點與誤區進行必要的集中,待後在教學中解決。對於課文難點和學生提出問題,並不是教師進行直接解答,而是把問題在課堂公布,讓已經理解和學會的學生進行解答,當學生解答不清楚的情況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可以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和思維碰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維。其實,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有很大的發展,課文經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大部分內容自己已經能夠讀懂,只有個別之處需要教師的提示、點撥,所以教師盡可能少教,讓學生多讀,以此來培養起學生獨立的閱讀意識、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以《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的教學環節為例,經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交流、討論,學生對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等人物形象及課文主題基本都已基本理解,但學生沒有注意到劉蘭芝離別焦家時的精心打扮,以及告別焦母時的言行等內容對劉蘭芝人物形象的作用。筆者把這些內容提出來與學生一起討論,從而使學生對作品和劉蘭芝的形象特點認識更為全面。
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結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自主探究、專心學習。在學習新知時,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通過說話、游戲、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為學生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課堂教學中。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教材的編排,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他們在輕松、自然的情境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