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天天100分優化作業本第20頁快樂提升第2題怎麼做
首先:3年前媽媽的年齡是女兒的5倍,3年後就不是5倍了.
其次:3年前 今年 3年後 ,今年為專分界點
回到屬3年前,兩人的年齡之和是:54-6(女兒)-6(媽媽)=42(歲)
女兒的年齡:1倍, 媽媽的年齡:5倍 1+5=6, 42÷6=7(歲),即3年前女兒:7歲,媽媽:5x7=35(歲)
往後推3年即今年 女兒:7+3=10(歲),媽媽:35+3=38(歲)
最後驗算:再往後推3年即3年後 女兒:10+3=13(歲) 媽媽:38+3=41(歲) 則剛好13+41=54(歲)
所以答案是媽媽今年38歲.
② 淺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學生學習內容的鞏固和反饋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而長期以來,大部分的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內容卻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圈畫課本或練習冊中的既定題目作為作業內容。這種作業題型呆板、形式單調、內容封閉,很少出現變式題或開放題,久而久之,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對作業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我們不但要關注課堂,更要關注作業的設計。那麼如何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和生活的樂園,使作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一、優化題目情趣,讓學生樂於做、願意做 作業布置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搞題海戰術,布置大量內容單調、形式機械的硬性作業,這樣不僅作業質量不保證,而且還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產生消極心理。因此,作業布置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無味的形式,努力使作業形式充滿情趣,讓學生樂於做、願意做。 例如:口算題改為數學直通車;填空題改為生活五彩園或知識萬花筒;判斷題改為我當小法官或當回裁判員;選擇題改為大浪淘沙或快樂ABC;計算題改為神機妙算對巧快或粗心大意回收站;應用題改為解決問題你是行家能手;實踐操作題改為手巧心靈相信你能行;選作題改為生活自助餐;拓展題改為素質加油站。另外,插圖是學生思維的第二語言,它能將抽象的問題感性化、直觀化,喚醒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興趣,而五彩斑斕的卡通圖案,更是學生的寵物。根據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在作業中增加一些精緻而健康的圖案,圖文並茂、新意呈現能使作業變得有情、有趣、有味,學生怎會不樂意去做呢? 二、優化題目結構,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遷移舊知識,內化新知識,鍛煉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作業的過程是檢查學生學習新知效果的過程,更是不同階層內化理解知識、探索新知的過程。所以,在設計學生作業時,內容上我們要關注全體,使各個階層的學生都得到提升和發展,體驗到解法的多樣性和學習成功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我設計了這樣三組題: (1)125×16 (2) 250×24 (3)501×20 125×8×2 250×4×6 500×20﹢20, 要求學生先比較每組兩道題之間的聯系再進行計算,使學生體會到一些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可以通過適當的轉化使計算簡便,形成抽象和概括。通過作業重點讓學生在比較中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演算法,體會乘法計算中的一些規律,促使學生自主優化演算法,使知識內化。其中,計算第三組題目時,雖然學生尚未學習乘法分配率,但是學生根據乘法運算的意義稍加進行思考,就能發現:上面是501個20相加,下面是500個20加1個20一共是501個20。因此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是相等的,拓展了知識。通過用普通方法和簡便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解法的多樣性,這樣鍛煉了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也嘗試到了探索新知成功的樂趣。 三、優化作業內容,體現生活、注重實踐,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俗話說得好: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於零。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應運用生活,其價值在於應用。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案例】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後,我設計了這樣的連鎖題組: 這樣的作業,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對生活充滿真善美,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長、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到內化的過程,還是一個拓展到應用的過程。
③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 A+優化作業本 答案
給題目行不。
④ 如何優化設計小學數學的作業
一、 設計好作業的內容
數學較強的邏輯性決定了它的課堂性質會相對來說枯燥乏味一些,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感覺作業很輕松,不是負擔。
1、設計趣味性作業
小學生的學習往往依靠的是學習興趣,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學生會在一種強迫學習的心態下學習,學生就會感覺學習乏味,沒有積極性,完全處於一種應付狀態。為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除了課堂教學上激發學生學習的數學趣味性,還要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比如:低年級的口算,可以採用同桌對口令,全班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學得有趣,自然不會覺得數學無聊。
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學習過程。
2、設計實踐性作業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性作業是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後設計的作業,也就是適當引導學生把數學問題轉化為動手實踐問題,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必要。比如:在學習完認識人民幣後,與家長一同購物,懂得付錢、找錢……;學習測量,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後,布置回家測量門、窗、床等物體的長度,並做好記錄;學習完五年級新人教版16頁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後,讓學生自己了解本地計程車行駛多少公里之內的價錢是多少,每多行1千米,再多付多少錢,讓學生自己計算一次打車所花的費用。
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問題,能讓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興趣。通過實踐性作業,真正做到培養學生養成獨立的工作能力和習慣,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 設計好作業的數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並盡可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作業。如果要求學生把作業做得有質量,不僅要考慮作業的內容,還要考慮作業的數量。數量太少,達不到訓練的要求,留的過多學生覺得壓得喘不過氣,沒有頭緒,缺乏信心,最終完成的沒有質量,只是應付。蘇霍姆林斯基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各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不相等的。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生要留分層的作業。
比如:在學解方程的內容時,就可以留數量、難度不同的練習,爭取做到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稍差一點的學生可以完成稍簡單的題目,x+5.6=9.4 15x =3 x-0.7x=3.6 3x-8=16,好一點的學生還可以再完成91÷x =1.3 3(x+0.5)=21 4(x-5.6)=1.6等這樣的題目。
又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簡便計算後,可以設計三個層次作業:
A級:(1)(0.25+2.5)×4 (2) 3.4×64+3.4×36
B級:(1)5.7×99+5.7 (2)6.5×10.1
C 級:(1)2.4×5.6+2.4×5.4-2.4 ( 2)3.7×3.8+0.37×62 , 此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主動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挑選符合自己的實際水平的作業,激勵中、下等生積極進取,不斷努力,而且讓優等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的要點、體會了知識的聯系,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真正做到 「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另外留作業時,在課前、課中、課後也要注意數量。課前留的作業題目不宜過多,目的是檢驗上次課的舊知,了解學習本節新知是否有障礙,因此抓好知識點,做一、兩道題目就可以,為新課做好鋪墊。課中的訓練主要在新課中出現多個知識點時,為對剛剛學的知識點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而進行的練習,此處也不宜過多,因為上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接下來還有新的知識予以探究。課後的練習的容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也要依據學生的情況而定,不易做大量機械重復性的作業。所留作業本著夯實基礎,能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
⑤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優化作業布置,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關鍵是培養來學生學習的興自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⑥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優化作業布置,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小學生作業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它是課回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答作業設計得恰當,能有效地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但是,長期以來,由於陳舊的應試教育觀念和影響,小學數學作業已成為壓在小學生身上的沉重負擔,不僅嚴重妨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還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我國人才在下一世紀競爭能力的需要。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從課改精神出發,優化與創新作業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使作業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的形式強調開放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作業的手段追求多角度、多感官,讓學生動起來,使作業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應用,在開放中創新。在既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又能讓學生獲得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⑦ 小學數學隨堂優化作業五年級下冊52頁答案
有題么
把題寫上幫你解
⑧ 小學數學如何優化作業設計
教師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教材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針對不版同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權的作業,增加作業的層次性,供學生選擇,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不同學生的能力得到展示。
(1)課內練習分層設計
結合課堂實際情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學生的課堂練習時,從內容上分層次,學習要求上有差異,並能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要隨時調整練習的要求。
(2)課外作業分層設計
教師應設計對各個層次學生在認識與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來布置作業,所布置的作業應遵循:低層次學生低起點、補台階、多鼓勵;中層次以上學生有變化、有綜合、促發展。包括計算練習的作業分層、空間與圖形練習的作業分層、統計與概率練習的作業分層、實踐與綜合應用練習的作業分層等。
(3)多元智能分層作業設計
教師要明白學生的智能結構存在差異,並根據學生不同智能結構組成優勢設計呈現方式及解決問題途徑多樣化的不同層次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⑨ 如何優化設計小學數學課外作業
傳統教材的課外作業都是機械化的、單一的模仿練習,這種練習已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為了思維、實現「再創造」上下功夫,通過課外作業能夠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給學生一片發展的天空。本人就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分層次設計,讓學生體驗成功。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可以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這是學生健康發展的起點。由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稟賦和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都有「露一手」的機會,必須採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業,摘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果子」。如:教學完四則運算一課時,我布置四部分的作業。
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師評價後,只要老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同時,我還鼓勵他們向創新題的作業挑戰,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在作業中,教師要樹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觀念,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體驗到成功,尤其是創新成功。
二、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麼活動的效率就高。但長期以來,由於接受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學生喪失了作業的興趣、學習數學的靈氣和創造的激情,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在作業設計中,必須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作業中集中注意力,並保持飽滿的熱情,從而提高作業的質量,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形成在快樂中做,在做中樂。如:當學生學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後,我設計了兩道學生作業:
1、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能與不能圍繞成三角形)。
師:請各學習小組拿出學具袋的三根小棒擺一擺,看一看能否圍成三角形。
實驗:用小棒擺一擺,看一看能否圍成三角形。
(1)學生擺,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2)匯報交流(有的說能圍成三角形,有的說不能——教師課件演示)。
師:這是怎麼回事?請大家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師:可見,能否圍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條邊的長短有關系。
通過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動手擺小棒,動腦想一想,讓學生發現能否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長短有關,即有的能擺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擺成三角形,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2、應用深化、解決問題。
小剛想製作一個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現在有兩根小鐵條,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請你們幫小剛想一想,應再准備一根幾厘米的小鐵條,就能製作一個三角形
的帆船?
學習方法:(1)小組活動:把你的想法和小組交流。
(2)小組匯報,說明理由。
(3)師生概括:再准備一根大於3厘米而小於13厘米的小鐵條,就能製成一個三角形支架的帆船。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發散思維活動中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在生活實踐中,讓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再好的知識也離不開實踐的檢驗,為了讓學生良好運用數學知識,我把課外作業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生活實踐題,引導學生找准生活的切入點,引導他們動手、動腦、自主探索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去看待、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學習《圓柱體表面積及體積》後,我設計這樣的生活實踐題:請你測量熱水瓶及杯子並記錄有關數據,製作熱水瓶和杯子的包裝盒,看誰設計得合理、漂亮。
這道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許多數學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認為生活實踐題的編制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興趣。
小學生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既要考慮共性因素,又要照顧個性的發展,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也要因人而異。及時分析和評價學生的作業,從中總結經驗,以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課外作業的質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