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美術課堂觀察報告

小學美術課堂觀察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10 04:07:52

⑴ 觀課報告必須寫觀課維度和觀察點嗎

走進教室殿堂單元測試
第一章 緒論
1
【單選題】(20分)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A)。
A.專業人員
B.知識分子
C.勞動者
2
【單選題】(20分)
教師職業的專業化集中表現在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B)三個方面。
A.專業倫理
B.專業技能
C.專業人員
D.專業水平

3
【單選題】(20分)
教師專業技能的發展有確定性和(C )兩個顯著特徵
A.穩定性
B.階段性
C.變異性
D.不可逆性
4
【單選題】(20分)
教師專業技能的形成途徑主要有(C)條
A.4
B.5
C.6
D.7
5
【多選題】(20分)
下列哪幾個屬於教師專業基礎技能( ABC)
A.教師語言技能
B.教學演示技能
C.教學設計技能
D.班級管理技能

第二章教學語言技能
2.1教師有聲音語言
2.2教師無聲音語言
1
【單選題】(20分)
根據教師工作性質和內容不同,有聲語言可分為教學工作語言和(C)。
A.系統講授語言
B.個別輔導語言
C.教學管理工作語言
2
【單選題】(20分)
教師語言要講求內容美、形式美、音色美、情感美和(B)。
A.幽默美
B.節奏美
C.句式美
D.簡潔美
3
【單選題】(20分)
教師無聲語言主要包括教師目光語、身姿語、手勢語、表情語和(C )
A.符號語
B.書面語
C.示範語
D.服飾語
4
【單選題】(20分)
教學語言包括有聲語言和(A )
A.無聲語言
B.物體語言
C.形式語言
D.態語言
5
【多選題】(20分)
優雅的蹲式,一般採取下列三種方式(ABC)
A.點地式
B.交叉式
C.高低式
D.墊底式

第三章教學演示技能
3.1教學寫作
3.2板書設計
3.3課件開發
1
【單選題】(20分)
寫作需要依據課程標准和(C),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
A.教學計劃
B.教學參考
C.教科書
D.教學進度
2
【單選題】(20分)
(A)替代"教案",體現了教學向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轉變。
A.「學案」
B.「學習」
C.「自學」
D.「方案」
3
【單選題】(20分)
下列不屬於板書的功能的是(D)。
A.信息傳輸功能
B.知識組織功能
C.示範審美功能
D.教學組織功能
4
【單選題】(20分)
教學演示技能包括教案寫作、板書設計和( C)
A.PPT製作
B.備課
C.課件開發
D.多媒體運用
5
【多選題】(20分)
教案寫作的步驟有(ABCD )
A.研讀教材
B.收集資源
C.確定思路
D.擴展充實和調整完善

第四章教學設計技能
4.1教學設計技能概述
4.2教學目標設計技能
4.3評價任務設計技能
4.4學習內容設計技能
1
【單選題】(20分)
一般而言,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在時間先後上的順序是:( A )
A.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之前
B.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之後
C.兩者同時進行
D.無所謂誰先誰後
2
【單選題】(20分)
最適合小組學習的座位安排設計是(D )
A.秧田式
B.矩形式
C.環形式
D.教學(學習)目標
3
【單選題】(20分)
設計期中(末)試題的第一步是(A )
A.編制「雙向細目表」
B.確定不同類型試題的比例
C.編寫、修訂試題
D.試測
4
【單選題】(20分)
非常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標是(D )
A.總目標
B.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學(學習)目標
5
【多選題】(20分)
請判斷如下學習目標表述方式中,哪些是適宜的?(ABD)
A.兒童應該識別出寫有類似發音的單詞的圖片。
B.兒童應該能對詩歌作出評價。
C.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D.兒童應該能做一位數減法。
E.學生應該唱「義勇軍進行曲」。
F.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G.學生應該練習乘法表。

第五章課堂教學技能
導入技能
5.1導入概述
5.2導入技能訓練
5.3提問技能
講授技能
5.4講授概述
5.5講授形式及技能訓練
結果技能
5.6結課概述
5.7結果技能訓練
1
【單選題】(20分)
從鞏固所學知識出發設計的提問是(A )
A.回憶提問
B.理解提問
C.應用提問
D.綜合提問
2
【單選題】(20分)
課堂教學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B )
A.課堂導入
B.課堂講授
C.課堂提問
D.課堂板書
3
【單選題】(20分)
下列不屬於導入技能訓練的原則的是(D)
A.針對性
B.啟發性
C.趣味性
D.多樣性

4
【單選題】(20分)
「用慣性來解釋為什麼汽車開動時,人會往後倒?」這一提問屬於哪種類型(A)
A.應用性提問
B.理解性提問
C.回憶性提問
D.分析性提問

5
【多選題】(20分)
導入的類型有(ABCDEF )
A.直接導入
B.復習導入
C.經驗導入
D.演示導入
E.故事導入
F.設疑導入

第六章研課技能
說課技巧
6.1說課技能(一)
6.2說課技能(二)
觀課技能
6.3觀課技巧123
1
【單選題】(20分)
說課與相比,最大的不同:(B)
A.具有過程性和系統性
B.具有反思性和理論性
C.具有過程性和反思性
D.具有系統性和理論性
2
【單選題】(20分)
下列不屬於說課的必說內容的是(C )
A.教材
B.學情
C.教學輔助手段
D.教學過程
3
【單選題】(20分)
從研究方法的維度上來看,可以將課堂觀察記錄的類型分為( A)
A.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
B.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C.參與觀察和非參和觀察
D.性的觀察記錄和非結構性觀察記錄

4
【單選題】(20分)
下面哪一種評課類型中,是以學生為主要評價人員的(D)
A.個別面談
B.小組評議
C.專家會診
D.師生互評
E.調查問卷
5
【多選題】(20分)
新手教師要注意避免走入哪些觀課誤區?(ABC)
A.不重視觀課工具的選擇與設計
B.完全被教師的「表演」和小道具所吸引,忘記了觀課目的
C.僅關注教師的單邊行為,忽視學生的當堂狀況
D.將自己當作學生,以「老師講的我能否聽懂」為標准來評價老師的教學是否有效

第七章教學管理技能
7.1課堂教學組織技能
7.2課堂不良行為的控制
1
【單選題】(20分)
上課初課堂組織應注意教室的空間安排和自用、關注並調適學生心理(A)。
A.課堂環境的創設與管理
B.課堂紀律的生成和維護
C.控制課堂教學節奏
2
【單選題】(20分)
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原因之教師方面的原因有有:教育思想失當、課堂管理失策和(C)
A.教師工作失職
B.教師舉動失誤
C.教學行為失范
3
【單選題】(20分)
課堂問題行為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有控制之法、管理之能和(C)
A.強化之義
B.獎懲之責
C.治本之策
D.學習之路
4.【單選題】(20分)
課堂環境包括三個方面(A )
A.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社會文化環境
B.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制度環境
C.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制度環境
D.物質環境、精神環境、社會文化環境
5
【多選題】(20分)
課堂教學組織的方法有(ABCDE )
A.直接要求法
B.體語暗示法
C.適當提問法
D.適度評價法
E.獎懲激勵法

第八章班級管理技能
8.1班級常規管理
8.2班集體建設
8.3班集活動組織
1
【單選題】(20分)
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C)。
A.良師益友
B.嚴父慈母
C.人生導師
D.知心朋友
2
【單選題】(20分)
班級活動是(A)教育的重要形式。
A.班集體
B.自我
C.健康
D.網路
3
【單選題】(20分)
後習俗水平的兩個階段分別是「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D )
A.尋求認可定向階段
B.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
C.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D.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4
【單選題】(20分)
師生共同商討選好乾部是班幹部選拔中的哪種方式(B )
A.任命制
B.選舉制
C.自薦制
D.輪崗制

5
【多選題】(20分)
班集體建設的內容有:(ABCD)
A.目標建設
B.組織建設
C.制度建設
D.文化建設

第九章教學研究技能
9.1走進教學科研
9.2教學研究選題
9.3教學 研究方法
1
【單選題】(20分)
下列不屬於教研選題原則的是(B )
A.要立足教學
B.從大題做起
C.可舊題新做
D.敢選新題做
2
【單選題】(20分)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選題常見的問題(C )
A.選題過大
B.選題過深
C.選題過新
D.選題追風
3
【單選題】(20分)
唐敏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對教材中一幅插圖的商榷》,請問王老師運用了哪一種教研選題的方法(A )
A.從一本書中選題
B.從一節課中選題
C.從學生中選題
D.從班級中選題
4
【單選題】(20分)
文獻研究法的第一環節是(A )
A.提出假設
B.研究設計
C.搜集文獻
D.文獻綜述

5
【多選題】(20分)
一線老師在做教學科研的時候,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哪些(ABCDE)
A.缺乏時間
B.缺乏資料
C.缺乏指導
D.缺乏氛圍
E.缺乏動力

期末考試答案共50題
1~5:ACDBD
6~10:ABDDB
11~15:ADACC
16~20:BDABB
21~25:BDBAD
26~30:CADBD
31~35:BDADC
36~40:CACAD
41~45:ADDCB
46~50:BACDB

小學教學示範,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凡卡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一課,我的感受很深,比起我的生活,他是多麼無助,多麼痛苦,多麼可憐……

比起凡卡來,我的生活多麼美好。早晨,當我們睜開睡意濃濃的雙眼,卻發現父母早已起床,為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早餐;中午,當我們終於放學,飛奔到家時,第一眼看到得就是豐盛的午餐;晚上,當我們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托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客廳時,又突然發現課桌上多了一杯充滿關懷的牛奶……如此美好的生活,我們為何從未注意?每天還抱怨父母。如果凡卡有這樣的生活,他一定會努力學習。而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而凡卡,每天都吃不飽穿不暖,他不能像我一樣盡情玩耍,他不能像我一樣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讀書,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也不能像我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我,天天沉浸在父母的關愛中,我又吃不完的美食,美麗的新衣,我還不用天天幹活,更不用天天挨打。啊,凡卡!你每天都在祈禱上帝,每天幹活,還要挨打。每天吃不飽穿不暖。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多麼美好!

我幻想有一天,凡卡也能上學讀書,過上幸福生活。那時的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⑶ 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一、課堂觀察的過程
(一)課堂觀察的基本步驟
1.階段一:課堂觀察前准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
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時間、地點、次數等。其次,要根據研究目的確定觀察的中心或焦點。再次,設計或選擇觀察記錄的方式或工具。
2.階段二: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
課堂觀察的實施階段包括進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方法對所需的信息進行記錄。
觀察者應先徵得同意,並盡快在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以消除被觀察者的懷疑和戒備心理,也消除學生的好奇心理。
通過不同的課堂觀察記錄方式,觀察者記錄那些所觀察行為的模式,大致包括行為發生的時間、出現的頻率、師生言語或非言語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包括一些關於觀察對象其他行為的文字描述以及觀察者的現場感受和理解,還包括一些音像資料。
3.階段三:課堂觀察後的工作: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的呈現
通過課堂觀察所收集的資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兩種。課堂觀察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寫成研究報告或論文並發表,也不只是為了證明、填補或構建某種理論,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教學、改善實踐。
(二)課堂觀察的倫理問題
任何研究都必須遵循科學和倫理兩條基本原則。課堂觀察是一種現場研究活動,並且以人為研究對象,從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對被研究者及其課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預。特別是由專門研究者進行的課堂觀察研究,其倫理問題更為明顯。
研究者通常要通過公開協商的途徑進入研究現場,並盡快取得被研究者的信任和理解,建立其一種開誠布公的關系。如被研究者要求了研究目的,最好如實告知,不要隱瞞,但這也並不等於告之被研究者每一方面。
同時研究應避免傷害到研究對象或被研究的團體和機構,而且最好能對其有利。
研究者在研究中應當自始自終抱著謙虛、學習的研究態度,研究的結果應當盡可能告知被研究者,並與他們進行討論,顯示出研究者對合作教師的尊重。
幾條倫理原則是:開誠布公、尊重自由抉擇的權利、信守承諾、避免身心傷害、尊重隱私權、澄清誤解和告知結果。
二、課堂觀察的主要方法
(一)定量課堂觀察
1.理論基礎
定量的課堂觀察是運用事先准備的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的觀察。在這套記錄體系裡在明確地規定需要觀察的行為或事件的類別、觀察的對象以及觀察的時間單位等。
此思想首先來自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對自然界行為的結構分解,後被引用到社會科學的研究,研究者們開始對人的連續行為進行結構分解,對社會進行結構分解。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行為分解最為典型。
定量的課堂觀察的理論基礎還有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認為社會現象客觀存在,不受主觀價值因素影響,主體是兩個截然分開的實體。實證主義遵循自然科學的思路,認為事物內部一事物之間必然存在邏輯因果關系,對事物的研究就要找到這些關系,並通過理性的工具對它們加以科學論證。
2.定量課堂觀察的記錄方式
定量觀察的記錄方式可以統稱為分類體系,其特點是:預先設置行為的類目,然後對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做記錄。有三種主要的樣式:編碼體系、記號體系或項目清單、等級量表。
收集資料體現為數據的形式,其類型有:頻率記數(次數)、事件發生的百分比、等級量表的分數等。
(1)編碼體系:
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分類體系(FIAC),它是對師生的言語互動進行研究,把課堂的言語活動分為十個種類,每個分類都有一個代碼。
表:弗蘭德斯互動分類分析體系的類別 教師說話 間接影響 接受感情
表揚或鼓勵
接受或使用學生的主張
提問
直接影響 講解
給予指導或指令
批評或維護權威性
學生說話 學生被動說話(比如回答教師提問)
學生主動說話
10.沉默或混亂
它主要採用時間抽樣的辦法,在指定的一段時間內,每隔3秒鍾觀察者就記下最能描述教師和班級言語行為的種類的相應編碼,並記在一個統計表中。
此體系的分類是非判斷性的,即在記錄過程中不作好環的價值判斷,只是客觀地呈現事實。每種要觀察的行為都有特定的編碼和操作性定義,單位時間內任何行為都予以記錄,因而都可轉化時間的百分比,便於分析。缺點是:一些非語言方面的信息被遺漏,上課的內容易忽略,而且一些分類過於籠統。真正的課堂互動是粗糙的、混沌的而不是嚴格按照人為設計的行為各類發生的,也未必是清清楚楚的、明確分割的,而且並不是每一個行為都一定持續3秒鍾。
(2)記號體系或核查清單:
是指預先列出一些需要觀察並且有可能發生的行為,觀察者在每一種要觀察的事件或行為發生時做個記號,其作用就是核查所要觀察的行為有無發生。
與編碼體系不同的是,記號體系只記錄單位時間內發生了需要觀察的多少種行為,而編碼體系則要記下單位時間內發生的每一個需要觀察的行為。
這樣編碼體系盡可能地記錄了所有發生的行為,而記號體系通過對要觀察行為的頻率記數讓觀察者體會到每一個時間段內課堂活動或學生表現的特點。
表:教師反應記錄表

(3)等級量表:
等級量表也有預先設置的分類,不是的是它要求觀察者作出更我的權衡和判斷。觀察者在一段時間內對目標進行觀察,當觀察結束時,在量表上對該期間內發生的目標行為評以相應的等級。
常見的等級量表有三級、五級、七級、九級量表。也可以在一條不分點的線段上判斷相應的位置來表示等級,觀察者在線段上記錄的位置可折算成百分比。
特點: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價值性。
3.定量課堂觀察的資料分析
常用的統計技術:簡單計算、相關關系、差異分析、變化分析
計算機的運用:Excel、SPSS等軟體。
4.定量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效度是指觀察工具所進行的測量有效而准確地描述研究者想要描述的情況的程度。信度是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精確性、可重復性和觀察者之間的一致性程度。
(1)影響因素
觀察者。觀察者的理論水平、經驗水平與能力水平;觀察者自身的知覺過程,如光環效應、首因與近因效應等。
觀察體系與工具設計問題。
(2)措施
對於觀察者來說,要進行觀察者一致性系數的測量。一是觀察者之間的相互一致性,二是觀察者內部的一致性,即觀察者本人在不同的場所的觀察中的自我一致性。
對於觀察體系與工具設計問題,國外有學者提出了設計的三項標准:一是鑒別性標准,即提供使用者依照自己的研究目的而選擇正確的工具的信息。二是效度標准,如觀察類目的不重復性、代表性,降低觀察者的主觀推斷,注重觀察情境等等。三是實用性標准,簡捷、方便,可操作性強。
4.定量課堂觀察的優勢與局限
優勢:眼見為實,第一手資料,相對客觀,可信度高,簡單客觀說服力強。
缺點:忽視主觀性因素,忽視一些非語言性的、情境性的信息,難以概括課堂的全貌。
(二)定性課堂觀察
定性課堂觀察是研究者依據粗線條的觀察綱要,在課堂現場對觀察對象做詳盡的多方面的記錄,並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補充與完善。
1.理論基礎。
解釋主義的方法論。包括現象學、詮譯學和人種志等等。
2.定性觀察的記錄方式
定性課堂觀察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的內容,包括書面語言、用錄音設備記錄的口頭語言、用錄像照片等工藝學手段等。具體來說,有描述體系、敘述體系、圖式記錄、工藝學記錄等。
(1)描述體系(descriptive system)。是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它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
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2)敘述體系(narrative systems)
是開放的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日記和流水賬(diary/running log)用於對某學生個體的各方面或某些方面長期地進行記錄。
軼事記錄(critical incident),用於地與研究密切相關的事件的整個進程進行詳細的描述。
樣本描述(specimen description),用於在一段特定的有代表性的時間內對發生的行為按順序進行詳盡的記錄。
田野筆記(field notes),用書面語言的形式記錄調查者在針對某個較大主題的參與觀察的過程中所看到、聽到、經驗到和想到的信息。其內容大致包括: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
(3)圖式記錄
圖式記錄(map records)即用集團圖、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如記錄下學校佛位置圖、教室布置圖等。
(4)工藝學記錄
工藝學記錄(technological records)是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國際上美國、德、日的TIMSS對數學與科學的課堂教學觀察的研究。
3.定生課堂觀察的資料分析
資料收集過程與分析過程是同步進行的。
基本步驟是:
(1)從資料中產生編碼類別及研究主題
場景脈絡編碼、過程編碼、活動編碼、事件編碼、策略編碼、關系編碼、研究方法編碼等。
(2)資料的歸類整理
一是在原始資料上進行編碼和剪輯;二是使用索引卡;三是利用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程序等。
(3)資料的解釋及展示
寫研究報告。通過文字說明或圖、圖表等方式來展示。
4.定性觀察的信度和效度
定性研究的效度:
描述性效度,即描述的准確度。
解釋性效度,即賦予意義的真實程度。
理論效度,研究所依據的理論和建構的理論是否真實
推廣效度,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廣到類似的人群或情境。
評價效度,指研究者對研究結果所作的價值是否真實。
提高和驗證定性觀察效度的常用方法是三角互證法,即根據比較多種資料來源或多種資料收集方法的一致性,來評估資料的真實性的方法。有四種三角互證,即信息的三角互證、調查者的三角互證、理論的三角互證和方法論的三角互證。
5.定性課堂觀察的優點與局限
優點:
研究視角的整體性、情境性和開放性。
研究過程的動態性和靈活性。
資料分析的紮根性
觀察記錄的簡便性。
缺陷:
小樣本,不適合廣泛推廣。
工作量大,資料處理費時費力。
研究結果易受觀察者個人經驗影響,主觀性強,個別差異大。

三、課堂觀察指標體系的設計與觀察工具分析
一種是要素標准。有人認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幾個部分。有人認為課堂的要素分為教師、學生、課程、環境等方面。
一種是流程標准。課堂教學是一個「准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就是「教學設計(備課)--課堂實施(上課)--輔導與反饋(反思)」的連續過程。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既然是對教學活動的價值判斷,就不僅僅是評價「上課」這一個中心環節,還要分析其課前的准備、教學的條件以及課後的認識與反思,觀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因此,這些也成為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設計者也以不同的方式去表現這個完整的、持續不斷的過程。
一種是效果標准。課堂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設計所,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同時,學生也是構成教學活動的最生動、最活躍的要素。教學活動目標的達成,要在學生身上有所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身心發生的變化(發展)便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依據。學生身心變化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新課程提出「三維目標」應是其具體要求,盡管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有顯性素質,也有隱性素質,有馬上可觀測到的,也有需長時間積累才顯現的,而且個體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又會呈現差異性特徵,但是,我們仍可以從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傾向中,以專業的方式去評價它的水平與性質。因此,從學習效果方面,把人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素質進行分解,也可以確定出一個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年級美術課《編紙條》教學實踐與反思 湖北省宜昌當陽市草埠湖鎮三坊小學(444115) 台伶伶 《編紙條》是湘版美術教材四年級第十課的教學內容。它是一節手工製作課,學習採用傳統編織最基本的提壓技法,感受用紙條做原材料而編織成的有趣作品。這一課最重要的不是只讓孩子們掌握編織的技巧,而是還要尋找生活中與編織有關的物品,同時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來,培養孩子們觀察的習慣,用美裝點生活,用生活創造美,培養耐心、細致的良好工作習慣。 1 合理的目標定位是導向 美術沒有語數外非常嚴密邏輯的知識體系,也沒有他們緊密的上課密度,我們美術老師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體系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課中把握不好「度」,於是,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不能與學生的認知相匹配,結果事倍功半。因此課前我認真鑽研了這課的教材,聯繫到學生的實際,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①掌握紙條的基本製作方法、技能,能製作出一件編紙條作品。②了解穿編工藝的形式美法則及構成的基本原理。③培養耐心、細心的良好工作習慣。同時也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掌握編織一提一壓的基本技法上,通過觀察與分析,了解到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外形進行創新設計和改變經、緯條的形狀及變換提壓方法,從而製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2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前提 仔細想想,我們平時的教學遺憾,無不與我們的准備不到位有直接關系。科學務實的教學設計,松張有度的教學節奏,是教學有效的主要因素。課前的教案設計、教具准備,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備的范疇和內容。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比較科學的教學環節:①激趣導入,揭示學習目標;②學習基本的製作方法;③作品欣賞;④學生作品創作;⑤作品展評;⑥拓展總結。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需要的材料較多:色卡紙每組(兩人為一組)三張、剪刀、直尺、鉛筆、固體膠,除色卡紙外,其他材料要求學生自己提前准備。教師還要准備一些外型各異、編織方法不一樣的作品,另外根據教學環節的設計,准備好教學課件。有了准確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科學的教學環節,充分的課前准備,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3 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是關鍵 3.1 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上我首先出示範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緻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高漲了起來。我問他們:你們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嗎?他們說:「不知道!」我告訴他們是用紙條編織出來的,不僅讓他們初步感受了製作的材料,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的慾望:啊,原來用紙條還能編出這么美麗的作品,這樣就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渴望進入後面的學習之中。 3.2 美術課堂離不開教師必要的示範講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用紙條編東西,加之本節課的教學容量較大,所以老師的演示講解必不可少。在學習基本製作方法這個環節中,我最初的設計是通過課件展示基本製件方法的四個步驟:①對折剪經條;②剪緯條;③按一提一壓的基本方法編織;④整理完成。這四個基本步驟並不難,可等到學生真正來創作作品時,卻是千篇一律,跟課件中演示的作品沒有什麼兩樣,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在穿編方法上都沒有進行改變,這樣的作品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標。於是第二節課我對這個環節進行了改變:由教師親自示範,並在每一步的示範中,強調我們一般剪的經條形狀是直線狀,也可以改變經條的形狀,把它變成折線狀、斜線狀、弧形狀,這時再不失時機地展示比較典型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改變了經條的形狀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讓學生領悟到最基本的紡織方法是一提一壓,也可以改變成一提兩壓、一提三壓……這樣都可以製作出不同的作品來。 3.3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節課中,教學課件起到了它獨有的直觀、形象和其他工具所不能達到的作用,特別是在老師講解示範之後展示學生作品的環節中,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起了他們創作的慾望,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開啟了他們創新的思維。後來看到每一位學生都很投入的製作,而且有的同學很有創新的精神,大膽的改變經條的外形、改變緯條的色彩和形狀等等,製作出與眾不同的編織條作品來。 4 多種形式的評價是保障 在這節課中我們採用了師生集體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在自我評價中弱化了評價的甄別於選拔,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評價的過程中,我覺得不足的是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評價別人的作品,交流的時間較少。今後我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交流評價,給學生欣賞和展示的機會。 5 學習結果的拓展聯想是生長點 美術課的「雙基」是學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基礎。以興趣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開闊眼界,快樂學習也是我所始終注重的。學完《編紙條》這一課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與編織有關的作品,有兩個學生回答得很好,說有菜籃和涼席,然後我又用課件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中,感受更多與編織有關的作品,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美術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之中處處有美術。實踐告訴我們,所給予學生的不是單純的一種方法或一種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他現在所接觸到的知識只是這個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耐心的發現、勇敢的探索,你將有能力發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可以用美術知識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 每一堂美術課我都始終關注,通過一堂課我帶給學生的是什麼,只是一個知識、一個技能?而是一個知識、一項技能、一次感動引發的許多未知、許多興趣、許多聯想、許多創意、許多震撼……因此,在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教學過程中幾個關鍵點,讓每位學生學得快樂、記得深刻、收獲成功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這一堂課,盡力帶給學生一份獲取新本領後的成功感、一份開闊視野後的新驚喜、一份探究創造後的新動力,這個過程讓我在教育實踐與生成智慧中成熟、發展。總之我們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美術學科教育肩負的教學目標。

⑸ 選擇一種課堂觀察的工具或量表,具體觀察一節課堂教學,並寫出觀察報告

課堂提問屬一門教學藝術,而探究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版是每個教師都需要權重視的問題。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做到先出問題,再叫學生,在全班學生已經思考了的基礎上,再指名回答,不同意見再做補充。這樣的課堂才有活力,才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是學生學習的方向標,為學生探索交流起到指導性作用,因此,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對象、次數等值得我們去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觀察報告包括哪些方面

綜合性與實踐性是其主要特徵。綜合功能的發揮是數學綜合與實踐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選擇它作為課堂的觀察點。圍繞數學知識之間的綜合、數學與其它學科的綜合、日常數學與課堂數學的綜合

⑺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培養學生觀察的好習慣

養成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是具有高素質的、良好習慣的人,這樣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堂很平常的美術課,到底要給學生多少東西呢?一個教師,當你站在學生面前的時候,你給予學生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你的衣著、發型、語言、聲調、眼神、小動作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對教學的態度等等,與教會知識技能比起來,這些東西似乎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更深遠一些。那麼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到底應該注意在哪些方面對學生實行養成教育呢?我覺得美術教學中的養成教育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培養學生認真准備的習慣一年級學生大多隻有六、七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學生在家甚至連飯都要喂呢!作為一年級班主任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在全班開展「自己准備學慣用品」、「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的比賽。
但美術課上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能光光靠班主任。作為美術教師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也要細心教導:1.怎麼樣准備學慣用品?(6 樣用品:書、剪刀、油畫棒、固體膠、記號筆、報紙放入一個大袋子、貼上標簽)2.學慣用品課前怎麼擺?(書在桌角,記號筆和固體膠放在剪刀的裡面不容易掉在地上)3.課後怎麼放好6 樣美術用品?(先折好報紙,折2 次和美術書一樣大先放,不能亂塞)4.學慣用品怎麼用?(記號筆容易干,用好就蓋上,油畫棒用一支放好一支,油畫棒上的紙用多少撕多少不要全撕掉)5.剪好的廢紙怎麼丟?(團成一團丟在廢紙箱里)6.剪刀怎麼使用?(不用時要及時合住)等等老師都要親自教並督促學生自己獨立的完成。我也在美術課上也開展了比一比爭紅星的比賽、學生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形成了認真准備的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人是具有社會性的,而社會生活是有許許多多的規則必須要遵循的。一個有能力遵守一定的紀律規則的人,才能是一個有能力適應群體和社會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很多美術教師認為:自己不是班主任老師,沒有必要對學生的紀律要求太多。其實,對學生提出紀律和游戲規則的要求是養成學生秩序感的有效方法,而秩序感本身就是美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每一個從事美術教學的一線教師都應該自覺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
三、培養學生專心的學習的習慣
美術課上老師要求專心,我覺得「專心」包括了看、聽、想、說、畫的習慣。
看,就是看教師和學生的演示、動作,看時做到不動口,不分心。
聽,就是聽教師的講解與同學的發言,不隨便插話發言,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想,就是想想通過老師的啟發你能有什麼特別的構思,真正掌握知識是在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而獲得的;
說,說是回答問題、發表意見,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在低年級要求學生能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並鼓勵學生在交流時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敢說才能會說;
畫,就是具體的操作,我要求學生在畫的過程中能親自感受到美、找到美術給予他們的樂趣。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比不可少的,特別是美術作業與主課不同,我要求學生抓緊時間在課堂有限的40 分鍾里完成,作業形式可以是個人作業也可以是小組作業,教師對學生按時認真完成的作業給予的累積獎勵,並布置在班中的優秀作業欄里,低年級學生對與老師的獎勵的敏感度很高,學生認真作業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問題的設置,除了含知識點外還要觸及學生的趣味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主動思考發言。學生們擁有了仔細認真和積極主動的習慣,就如同擁有了通向成功的一把重要的鑰匙,所得到的益處決非只是局限於一節美術課當中。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我們小學教師、特別是低年級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吾將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發現美、創造美的方法和能力,成為一個從外表到心靈都懂得美的人。而上述所列養成教育的內容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在具體的培養方法上,應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教學中常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真誠的希望能通過我們真誠的努力,使學生的養成教育得以成功實現。

⑻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詳細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一、課堂觀察的定義和意義 (一)什麼是課堂觀察 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紀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作為專業活動的觀察與一般的觀察活動相比,它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 (二)課堂觀察有何意義? 課堂觀察的起點與歸宿都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的有效學習為落腳點。課堂觀察主要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會不會學習,以及學得怎樣,這與傳統的聽評課主要關注教師單方的行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得到檢驗。(現狀:很多老師在聽課時不會觀察學生的活動,上課教師在學生活動是時行為目的性不明確) 其次,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是為了評價教學,而是為了改進課堂學習,在觀察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平等對話、思想碰撞,探討課堂學習的專業問題。教師參與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再次,課堂觀察作為一種合作的專業研究活動,有助於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課堂觀察是互惠性的,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能受益。課堂觀察賦予備課組、教研組新的意義,教師分工合作成為一個合作體。教師基於課堂觀察的目標、任務和規則開展專業性的日常觀察活動。每個人認領各自的任務,承擔相應的職責,規范有序地開展課堂觀察的專業活動,避免聽評課活動流於形式、趨於業余。合作體的形成與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一種合作的學校文化,增進了教師的責任感和對學校的歸屬感。(現狀:評課時,有的教師只說不好的地方,對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說了,這樣不利於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課堂觀察的四個維度(20 個視角) 1.學生學習:關注怎麼學或學得怎麼樣。包括:准備、傾聽、互動、自主、交流 2.教師教學:關注怎樣教的問題。包括:環節、呈示、對話、指導、機智 3.課程性質:關注教育學的內容是什麼,包括:目標、內容、實施、評價、資源 4.課堂文化:關注整個課堂怎麼樣,具有整體性。包括:思考、民主、創新、關愛、特質。 (上述四個維度的關系: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通過課程成發生聯系,在整個互動、對話、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課堂文化。) (一)學生學習觀察點舉例 ●准備: △學生課前准備了什麼?是怎樣准備的? △准備得怎麼樣?有多少學生作了准備? △學優生、學困生的准備習慣怎麼樣? ●傾聽: △有多少學生能傾聽老師的講課?能傾聽多少時間? △有多少學生能傾聽同學的發言? △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課堂中有沒有經常重復學生的答案,如果經常這樣,就會造成學生不會傾聽的壞習慣) ●互動: △有哪些互動行為?學生的互動能為目標達成提供幫助嗎? △與提問/回答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參與小組討論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參與課堂活動(個人/小組)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學生的互動習慣怎麼樣?出現了怎樣的情感行為? 討論1:關於教師提問的互動 ▲有的提問有的是指向內部的。■設計得好的指向思維過程的問題,如:馬鈴薯的沉浮與什麼有關?我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可以看到蝸牛?這樣的問題問下去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設計得一般的問題式指向結果的如:"馬鈴薯為什麼會浮起來?";蝸牛的生活環境是怎麼樣的?這樣的問題問下去後學生會急於找資料尋答案。 ▲有的提問是指向外部的(課堂組織起到管理、激勵、提醒等的作用) 討論2:關於學生互動的習慣與情感行為 案例:小組匯報後的其他學生的意見反饋,一個學生說:"你這個方案是不對的,應該…"匯報小組的學生就很尷尬,有點生氣了。另一個學生說:"你們的方案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匯報組的學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議。啟示:人 際交往的行為要作為一個教學目標來進行,但這是教不會的,需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感悟和體驗的。 ●自主: △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有多少人參與?學困生的參與情況怎樣? △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探究/記筆記/閱讀/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嗎?學生有無自主探究活動?學優生、學困生情況怎樣? △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如何? ●達成: △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 △預設的目標達成有什麼證據(觀點/作業/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達成? △這堂課生成了什麼目標?效果如何? (二)教師教學觀察點舉例 ●環節: 由哪些環節構成?是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些環節是否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環節、行為、內容的時間是怎麼分配的? ●呈示:怎樣講解?講解是否有效(清晰、結構、契合主題、簡潔、語速、音量、節奏)? △板書怎樣呈現的?是否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幫助?(關於板書與多媒體的比較:板書有自己的優點:有時候多媒體的呈現太快,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而板書的速度有利於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在後面的環節鞏固) △媒體怎樣呈現的?是否適當?是否有效? △動作(如實驗/動作/製作)怎樣呈現的?是否規范?是否有效? ●對話: △提問的對象、次數、類型、結構、認知難度、候答時間怎樣?是否有效? (現狀:很多教師害怕提問後的停頓,教師常要反復嘮叨) △教師的理答方式和內容如何?有哪些輔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師有沒有搶學生的話題?積極的理答方式有:追問、激勵等。案例:初中生在學習慣性時內容時會有一個"速度越快慣性越大"的錯誤前概念,教師的較好理答是"如果…那麼當速度等於零的時候慣性等於多少?"學生就會自己認識到自己認知的錯誤) △有哪些話題?話題與學習目標的關系如何? 現狀1:學生不懂的不問,學生懂的就問 現狀2:關於學生的齊聲回答問題。為什麼要齊聲回答? --簡單的、需要強調的知識點經常採用齊聲回答,能起到了反饋、鞏固、調節氣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饋、鞏固的功能是指向內部的,調節氣氛是指向外部的。實際上,齊聲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內部的齊聲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麼,你問什麼要學生齊聲回答? --建議:齊聲回答少一點,把時間節省下來。 ●指導: △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作業)?是否有效?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活動、作業)?是否有效?(在學生合作的環節設計上,教師也要備好課,目的要明確)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實驗、課題研究、作業)?是否有效? ●機智: △教學設計有哪些調整?為什麼?效果怎麼樣? △如何處理來自學生或情景的突發事件?效果怎麼樣? △呈現了哪些非言語行為(表情、移動、體態語)?效果怎麼樣?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課堂行為(語言、教態、學識、技能、思想)? (三)課程性質觀察點舉例 ●目標: △預設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目標的表達是否規范和清晰? △目標是根據什麼(課程標准、學生、教材)預設的?是否適合該班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學習目標?是否合理? ●內容: △教材是如何處理的(增、刪、合、立、換)?是否合理? △課堂中生成了哪些內容?怎樣處理? △是否凸顯了本學科的特點、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邏輯關系? △容量是否適合該班學生?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實施:預設哪些方法(講授、討論、活動、探究、互動)?與學習目標適合度?否體現了本學科特點?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 △創設了什麼樣的情境?是否有效? ●評價: △檢測學習目標所採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是什麼?是否有效?(教學目標設定後,一定要有與目標相匹配的檢測,是這一節課的終結性評價) △是否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相關的評價信息(回答、作業、表情)?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解釋、反饋、改進建議)?(大家可以觀察研究一下課堂中的教師評價語言) ●資源: △預設了哪些資源(師生、文本、實物與模型、實驗、多媒體)? △預設資源的利用是否有助於學習目標的達成? △生成了哪些資源(錯誤、回答、作業、作品)?與學習目標達成的關系怎樣? △向學生推薦了哪些課外資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四)課堂文化觀察點舉例 ●思考 △學習目標是否關注高級認知技能(解釋、解決、遷移、綜合、評價)?(現在大量的課還停留在記憶和模仿) △教學是否由問題驅動?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的關系如何? △怎樣指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 △怎樣對待或處理學生思考中的錯誤?學生思考的人數、時間、水平怎樣? 課堂氣氛怎樣? ●民主 △課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是怎麼樣的?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時間怎樣?課堂氣氛怎樣? △師生行為(情境設置、叫答機會、座位安排)如何? △學生間的關系如何? ●創新 △教學設計、情境創設與資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學設計、課堂氣氛是否有助於學生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處理? △課堂生成了哪些目標、資源?教師是如何處理的? ●關愛 △學習目標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特殊(學習困難、殘障、疾病)學生的學習是否得到關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當? △課堂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行為(叫答機會、座位安排) 如何? ●特質 △該課體現了教師哪些優勢(語言風格、行為特點、思維品質)? △整堂課設計是否有特色(環節安排/教材處理、導入、教學策略、學習指導、對話)? △學生對該教師教學特色的評價如何? 三、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時不一樣的 (一)定量與定性兩種課堂記錄方式 1.區別:定量是預先對課堂中的要素進行解構、分類,然後對在特定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進行記錄;定性是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觀察的內容。 2.聯系: 定量的方法在於使研究有理據,通過前後若干次的觀察數據的比較,歸納出被觀察者教學行為的特點。定性的方法著眼於綜合觀察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文化等要素,為被觀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進性建議。兩者相互補充,有助於對教師課堂行為從細節到整體的把握。 傳統的聽評課所做的判斷、建議絕大部分是基於經驗和印象的,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撐,課堂觀察強調的一個要義是"拿證據來" (二)定性的記錄方式 1.描述體系:即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2.敘述體系:即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主觀評價 3.圖式記錄:即用位置、環境圖等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 4.技術紀錄:使用錄音、錄像等電子設備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四、課堂觀察三步驟 (一)課前會議: 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1.被觀察者說課: (1)教材分析:介紹本課的主題和內容;內容所對應的課程標準的規定與說明;說明該內容在本課程中的地位,與前後內容的關聯,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教材的處理,使用了哪些課程資源等。 (2)學生情況:學生的思維特徵、學習習慣和課堂氛圍等,提供標明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學生座位表。 (3)簡要說明本課的學習目標,如與"課標"不同,要解釋與本班學生的適切性。指出本課的重、難點,說出解決的策略。 (4)介紹本課的教學設計的大致結構,說明創新與困惑之處。 (5)介紹對學習過程的監控,重點介紹監控的措施與時間,為觀察者觀察學習目標的達成提供幫助。 2.觀察者提問與被觀察者的進一步闡述。目的是讓觀察者對本課有更深入的理解,為確定自己的觀察點和開發觀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幫助。 3.雙方商議,確定觀察點。 (二)課中觀察: 指進入研究情境,在課堂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方式,對所需的信息進行記錄。 (三)課後會議: 完成三個方面的任務: 1.被觀察者的課後反思 (1)目標達成情況:圍繞著每個學習目標,就自己所看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分析要基於學生的表現,基於證據說明。 (2)各種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活動,如小組合作學習、同伴討論、動手製作、實驗、看聽視頻錄像等;講解;對話,如提問、理答等;學習指導,如指導文本閱讀、圖形閱讀、書面和口頭表達等;及資源利用。應以教學環節為主線,圍繞上述幾種主要教學行為逐次說明每個教學環節自己採用的教學行為,及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的作用。 (3)預設與生成: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是否按照課堂生成的資源改變既定的教學程序、策略甚至教學內容,說明改變的原因。 2.觀察者簡要報告觀察結果:要簡明,有證據,有回應,避免重復。 3.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 (1)成功之處; (2)個人特色; (3)存在問題。基於被觀察者的特徵和現有教學資源,提出明確的改進建議。

閱讀全文

與小學美術課堂觀察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