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技術支持的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是怎樣的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2. 如何在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中進行過程性評價
評價是現代管理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機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質教育評估檢查體系,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1]。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涉及教學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快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過程性評價的背景
相信不少信息技術教師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所任教班中有這樣兩位學生要參加信息技術課程考試,一位已有多年計算機使用操作的經歷,家用電腦已換過兩次,裝機、修機小有名氣;另一位則是臨陣磨槍,操作鍵盤「二指禪」,屬「啟蒙教育」,其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相比是涇渭分明的。可經半個月的考前復習後,筆試成績上,後者考了80多分,「良好」,而前者僅僅「及格」。評價的結果顯然不公平,原因是評價的方式方法不科學。
1、傳統學習評價的局限性
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學習評價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一是評價目標狹窄,只以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和技能為主,將「筆試+作品+上機操作」作為期末考試的學業成績,忽視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忽視對學生在信息技術上的思考、解決問題過程以及情感與態度方面的評價;二是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三是評價主體固定,單一地由教師評價學生,沒有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評價學生,往往以偏概全,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發展;四是評價作用有限,只用學習成績衡量學生,進行選拔或淘汰,不能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後的反思,不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不能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信息技術的教學。
2、實施新課程的需要
評價不是為了給出學生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它關注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策略,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種機會,通過評定形成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強調,應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全面了解學生的教學學習狀況,以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強調既要關注學生教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個性傾向;強調評價的內容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活動過程[2]。
二、過程性評價的原則
學生評價的實質在於改變以分數為唯一價值尺度評價的弊端,改變評價標准過於單一和絕對化的偏向,強調學生評價標准既能體現大多數學生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又體現使每個不同學生都能充分發展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要求。在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評價時應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並把它們綜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去影響每一個學生,促其全面健康地發展。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在實施過程性評價過程中,本人認為必須遵從以下原則:
1、有效性原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所面對的是每一個學生個性差異都很大、能力水平也不一樣的學生群體,例如,在講授《PowerPoint的簡單使用》這一章內容前,我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結果發現,有的同學在小學已經學習過相關內容,並且已經能夠熟練掌握PowerPoint的簡單使用和製作的方法了,而又有些同學則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採用的評價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必須切合實際,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狀態及發展的可能性。教學方式既為學生接受又使他們覺得有興趣,能激發學生表現自己的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2、發展性原則
由於信息技術學科對於設備要求的特殊性,所以相對於其它的學科課程,學生的基礎差異更大。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我們就可以用「了解、掌握和熟練操作」程度為標准,評價學習者個體的發展水平。對有的學生,雖然只能每分鍾打20來個字或勉強可以盲打,但相對他本身的基礎,我們就可以評價為「優」;有的學生能對文檔的內容進行基本的修飾,雖然不熟練,布局也不一定很美觀,但相對於他個人來說,我們也可給個「優」。只要他有所進步,就值得表揚。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若採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只看最終的結果,不分青紅皂白就打個分數草草了事,顯然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被評價者的實際情況,著眼點應放在被評價者的未來,其目的都是為了更有利於被評價者的後繼發展,能激勵其終生學習。
3、多元性原則
學生評價的內容是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反映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教育不僅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和人才,還要使每一個學生成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個體,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是對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課程標准中,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獨特性,更加需要強調培養目標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不僅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因此,在信息技術學科的作業、課堂表現、參與合作等活動中滲透對學生進行多元性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4、可行性原則
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應是經過師生共同努力能達到的,且每一項評價指標應具體、明確、簡明、扼要,易為學生理解,便於教師掌握,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避免繁瑣化和形式化;同時也應注意初一、初二學生的循序漸進,把握近期水平,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5、等級制原則
百分制的精確量化與統計,對學生心理負擔影響太大,束縛了教師全面育人的積極性。運用模糊控制論原理,採用等級制,淡化不正常的分數競爭,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評價。對於信息技術學科來說,有許多不好量化的項目,因此,考核成績的評價可用優秀、良好、合格與加倍努力4個等級來量化。但考核的評定必須要注意從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個方面考慮,並注重平時作業、競賽、展示和成長記錄等相結合。
三、過程性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案
與其他學科相比,初中信息技術課在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點: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紙上談兵意義不大。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強調原理方法與技能操作要相互滲透,學習過程注重理解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培養的人材應具備原理知識、操作技能、德育修養、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特點。僅在教學結束後通過測驗考查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方式顯然難以適應信息技術教與學的需要。那麼我們在信息技術學科上應該使用怎樣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評價方式如何實施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見解與經驗:
(一)建立學生個人博客評價
新課程標准強調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傳統上許多教師喜歡採用成長記錄袋來反映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發展過程,但作為信息技術教學,正面臨著互聯網飛快發展的新挑戰。紙質的成長記錄袋已經無法適應日益發展的信息技術學科的要求,而博客(blog)文化的出現與興起,已經逐漸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方式、教學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當今不少學生都擁有個人Q空間,而且不少空間的版面和內容都相當精美和豐富,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博客作為學生學習情況的電子檔案,由此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讓它作為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協作、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的匯報、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資源收集整理,學生社團的興趣愛好活動的合作空間。這種方式可以讓教師和家長更容易了解和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
1、學生注冊的分類
首先,學校可在相關博客網站中進行注冊,然後按其入學時間和班級分別注冊,例如,初一1班就可按其入學時間定為2007級1班,初二1班就是2006級1班,依此類推,每一屆新生都可以選擇到相應班級注冊,避免了網上學生分類的尷尬,也方便了日後對學生的綜合考評。
2、日誌的分類
既可以在整個博客中將日誌分為幾個大類,如作業提交、學習日誌、網文摘錄、個性收藏等欄目,也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設立專題來管理自己的博客。
3、日誌的發布
學生在博客中可以自由上傳或添加博客日誌,如作業、學習心得、文摘、甚至是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等等,這些都可以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關於問題的想法與思路、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得教師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個性化的即時評價
從評價群體來看,評價者可以是教師、家長、同學,甚至是不知名的網友,大家可以在一個平等的平台上互相交流、相互探討,與別人分享自已的思想。因此,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勵更多學生的參與,促進了學習的有效性。
5、評價的標准
每到期末,教師便可對學生的博客進行評價,評選出點擊率最高的「十佳博客」,以鼓勵更多的學生通過博客能夠更好地閱讀、批判性地思考和積極主動的寫作。
附表:學生博客評價表:
學生姓名
班級
學號
評價類別
評價形式
所佔分數
自評
互評
師評
整體版面
博客布局能突出本身特點,有創造性,版面設計有新意。
7%
博客內容分類合理,方便他人查找和使用。
5%
博客內容
有若干數量能充分反映所選擇專題的日誌,介紹全面,圖文並茂。
25%
有知識產權意識,摘錄和引用能註明出處,無錯別字。
4%
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或觀點,能寫出自己的收獲或感想。
7%
對信息技術作品考查有進行整理展示。
5%
撰寫反映整個利用博客進行學習過程的小文章
5%
資源收集
網上專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
7%
從互聯網上下載與信息技術最新發展有關的文章,創建與信息技術發展相關的欄目
5%
問題討論
有提出專題,組織與參與有效的討論
10%
老師要求
按時按量按質完成
10%
特色
在學習應用和個性化發展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博客知名度較高。
10%
加分
訪問量(根據計數器)每50次得1分。
合計得分
博客能夠承載教師的意圖,它像紙一樣有用。通過記錄、閱讀與互評博客日誌,我們能夠從這種反思活動中獲得很多。因此,將博客當作一種學習的工具,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從中大有收獲。
3. 技術支持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案例中用到了哪些導入方法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內要說明;容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4. 應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有哪些好處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5. 談談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方法有哪些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
6.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英語課堂教學
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使之煥發生命的活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運用互聯網進行英語教學可使教學內容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宏觀為微觀,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模式向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和立體化模式發展.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隨之帶來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資料等許多變化,自然也會改進教學效果.但是,如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是值得深入探討與研究的課題當今世界知識更新,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當由傳授性、繼承性轉變為探索性、創造性;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應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內容上,要從單純的語言教學轉向既學語言又學文化和科技知識,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養人文精神;在教學方法上,既要有中國特色,又應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不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學法.這些方法都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為出發點,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新英語課程標准》提出: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網路信息技術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活動之中是推動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途徑之一.因此,一支粉筆馳騁講壇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興趣出自好奇.「培養學習的興趣是推進學生進行復雜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創設優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濃厚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容易刺激他們的視覺和聽覺器官,給他們帶來新鮮的驚喜,並引起他們的積極反應,有助於較長時間地保持學習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九年級英語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這一單元時,從網上選取了大量世界風景地圖片,如:Amazon(亞馬遜河) jungle(熱帶叢林)Niagara Falls(尼亞加大瀑布)Eiffel Tower(埃菲爾鐵塔)Notre Dame Cathedral(巴黎聖姆院) 等製作這些地點圖逐一點擊畫面並配一單詞並朗讀,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單詞,並自然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
這樣利用信息技術製成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非常強烈,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新知識的學習.若這樣長此以往地運用,信息技術以其真實感和趣味感刺激學生思維,學生的思維也隨之流暢.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於現實條件的限制,知識重點、難點往往不易解決.現代計算機技術圖形處理的能力很高超,把這一特有功能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在計算機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教學重點得以順利解決.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緒.
比如,教九年級Unit 7 這一單元時,通過信息技術在網上搜集有關世界上有備旅遊勝地,根據不同特點引導同學們學習這一單元單詞,如:tiring(引起疲勞的)ecational(有教育意義的),peaceful(平靜的)fascinating(迷人的)thrilling(令人激動的)等,讓學生對前面有名地進行辯論,從而突破難點.
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內容化為生動有趣,使得教材內容得以直觀再現,重點易於突出,難點易於突破,極富表現力,易於學生掌握.
三、運用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圖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更直觀和形象,比語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動畫比圖形更先進,利用文字閃動,圖像縮放與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加大了教學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例如:在初三復習時,當復習食物方面的單詞,像pizza, mushrooms,onions,cheese, tomatoes,hot dogs,soda, iced tea,juice,salad,hamburgers等等.這些食物有些學生都沒有見過,學起來枯燥,難以記住.課前我找到這些食物的圖片,用Photoshop的套索工具處理圖上所標的名稱單詞,以動畫形式設置在圖畫中並配有單詞發音.讓學生Look at the picture,then write down the words.教師點擊圖中設有單詞的動畫,讓學生看實物圖片讀、記單詞.
有趣的畫面,難忘的鏡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們對單詞的印象;同時引導學生說一些分別包含這些單詞的日常用語,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學習情景中,並能很快說出這些單詞.這時我拿出事先准備好的食物頭飾和單詞頭飾發給學生,然後所有學生齊唱「找朋友」的英語歌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很快地找到了朋友,並且興致盎然地充當小教師,教讀食物單詞.多媒體軟體向學生直觀地呈現了語言材料的示範表情、動作,為學生隨後的表演提供了可模仿的生動、具體的情景.這樣,在多媒體軟體提供的圖文並茂的情景中,學生邊看邊聽,視聽覺相結合,成為感知的主體,學到了新的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好奇心,以問題為導向,在老師精心設計下學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各種現代教育媒體並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具體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去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針對學習中的疑難,通過採用自主互動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並對多種意見進行記錄、整理、分析、歸納、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討論、探究,這既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7. 請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方法有哪些
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這已成為我國基礎教版育改革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權。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運用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開展數學實驗。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利用實驗的方法去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如教具演示、構造模型、特殊值驗證等。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我們提供了進行數學實驗教學的更有利的條件和時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數學實驗教學,打破了傳統實驗模式的束縛,為學生進行建構性學習提供了有利的平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形象直觀地揭示數形關系,模擬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為學生提供互動式的學習環境,從而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之中。
8. 應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有哪些好處
一.呈現方式靈活多樣。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需要展示給學生的內容已不再像過
去那樣只能靠板書、實物、掛圖、幻燈等,而是可以通過文字稿本、圖片文件、影音文件、動畫、超媒體鏈接等方式靈活多變、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通過對多種感官的刺激以達到鞏固記憶、加深理解的目的二.優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師的教學設計得以充實,更趨合理,給教師
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資源的配置、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安排怎樣的教學結構以及信息反饋等多個教學環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都有了很大的變革。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呈現方式的變革和教學設計的變
革必然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實現對新知識的自我意義建構和意義重組,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同時可以培養學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語言概括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喜學」、「愛學」、「善學」。學習效果非常好。
五.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六.課堂反饋及時有效。
本節課給我的感覺是教學設計好,學生學習效果好,聽課老師聽著看著課堂總體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