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課堂教學方法中,哪些方法適合小學3-4年級學生
課堂教學方法中,適合小學3-4年級學生的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㈡ 中小學的課堂有哪些特徵
首先是「實」。即實實在在、扎扎實實。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小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及其認知規律,扎扎實實地落實課標要求和課程內容,做到實實在在的讓學生「會」,讓學生有所得。比如:教學生音序查字法,最終要讓學生知道先查大寫字母音
㈢ 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課堂學習過程中基本組織形式,就是指教師採用一定的方式,運用一定的回協調機制等來組織而形答成的課堂學習活動的過程模式。例如有:
(一)環套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一整套的、系統的、層層遞進式的問題(問題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發現,直至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課堂學習兩位數乘法(例題:17×32)是,教師就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麼?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麼?為什麼先算17×30?③再算什麼?兩個結果怎樣相加?④怎樣用豎式相加?為什麼這樣對?找到什麼規律?
(二)迴旋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的一個引導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探索、思考與發現的系統,來組織學生的學習。並且這個系統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循環式的迴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間構成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而「情景②」與「情景③」又構成了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如此往復不斷地通過嘗試、比較、修正,來逼近問題目標。
㈣ 如何打造高效的中小學課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中小學課堂,那麼就是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導入環節,然後在講述當中要激起學生的興趣愛好。
㈤ 目前中小學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與此同時,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教法研究和策略,致使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不夠得當,顧名思義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我國,由於內外部多種原因的影響,有益於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地發展,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㈥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錯誤類型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1、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2、創設情境,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新課程標准》規定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處於主體地位。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從而提高創新能力,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和增強自信心,也有助於鍛煉學生克服困難,探求知識的毅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3、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科目相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4、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在練習鞏固過程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二、在數學課堂中如何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1、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強調它的有效價值,切忌「畫蛇添足」。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調動和協調學生多種分析器的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選擇多媒體進行教學,其目的在於解決那些用傳統教法不易講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於學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教學重點或難點地方。如上「角的分類」一課時,特別是平角和周角時,學生在動手操作都難領會,我就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先在屏幕上畫兩條重疊一起不同顏色的射線,然後饒著頂點慢慢地移動其中一條射線,最後閃爍著這個頂點及兩條平行的(或重疊的)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領悟。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思維。再如:「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我就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線段圖,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這個百分數與對應量之間的等量關系,20%是6千克,100%是多少千克,化抽象為具體,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切忌「畫蛇添足」,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多媒體是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或本來用傳統方法就可以解決得很好的地方就不必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協作討論,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因此,不管使用什麼手段,採取什麼方式進行教學,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即使使用了再先進、再豐富的多媒體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2、運用多媒體教學,要適時把握教學節奏,切忌「走馬觀花」。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而是合理地調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教師應在生活中、工作中去發現信息、捕捉信息、最後把加工的信息融入到課件設計中。設計好的課件要適時地運用到該課教學時的內容,並緊跟教學節奏,一般來說在此階段,應考慮到教學中該使用網路的哪些功能,它們應該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使用;以及調配網路資源信息庫中哪些教學資源等問題。同時,理清教學思路,設計好教學流程。對整堂課的教學流程的設計,課件運行、測試、提問等在哪個環節插入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學雙方受制於教學網路。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圓形的東西,(生說碗、燈罩、乒乓板、鍾、輪胎、、、、、、)接著問學生這些物體哪部分是圓形的,生說後我就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物體,並點擊滑鼠,把每個物體通過旋轉或正面透視變成大小不同的圓形,讓學生馬上建立起圓的表象。在學習圓的形成時,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的概念非常難理解,我就適時展示動畫:一隻羊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拴在木樁上,並繞木樁跑一周回到起點,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圓,這樣直觀展示出圓的形成過程,學生會過目不忘。多媒體引入課堂後,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避免課堂教學節奏過快,導致「走馬觀花」式的教學。由於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從而忽視了與學生思維節奏合拍。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於控制教學節奏。何時使用多媒體,使用多長時間,何處該精講細練,教師都應該准確把握。教師只有了解各種媒介的功能和教學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習者特點、學習環境等恰當地展示,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3、運用多媒體教學,應著眼於激活學生思維,切忌「墨守成規」。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認識全過程,包含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良好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於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可參與的環境,並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自由度,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屏幕顯示一個圓:①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並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②再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③最後把這個圓平均分成8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教師分別在屏幕上進行演示時,每演示一種分法,都啟發學生思考: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最後提問:同樣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為什麼每份的數量卻不同呢?引起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於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媒體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形象具體,但同時也使學生的想像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對其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培養的不足,如果不妥善運用多媒體,學生很容易處在一個缺乏抽象思維的教學空間。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制的精美畫面、美妙的音樂,以及被層層化解的毫無難度的難點,使學生不必進行艱苦的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接受」知識,使思維僵化——「墨守成規」。如果這樣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反而會消弱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4、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重於師生情感交流,切忌「滿堂電灌」。無論計算機多麼先進,課件設計多麼巧妙,它終究是冷冰冰的機器,無法代替充滿感情的老師。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許就能打動學生的心。因此,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媒體出示的時機,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並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切忌將充滿人情味兒的師生關系變成冷冰冰的「人機」關系。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由於大量使用事先已經輸入好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教師上課只知一味地點滑鼠,處處讓計算機「代言」,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時間,不僅不能讓學習者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更造成師生間情感的缺失。情感是數學教學的潤滑劑、催化劑,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必然會消弱師生的情感交流。由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避免「滿堂電灌」。綜上而述,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多媒體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小學數學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㈦ 目前中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抄遞為主的教學方襲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其它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㈧ 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一般是分為:
1.知識導入(即揭示課題),
2.認識感知,
3.問題呈現,
4.學生自主探究,
5.反饋討論,
6.嘗試運用,
7.課外延伸.
不過不同科目也有不同的基本結構的。
㈨ 幼兒園教學活動與中小學上課有什麼區別
教學目的不一樣,其實參考幼兒教育教學目的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目的就可以了,如果你要的是具體的概念性回答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幼兒認知,中小學就是理解和運用知識,辨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