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2018年4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版《教師作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創新教學的重要性》一書,書中基於國際經驗,總結出了6類創新教學法,並通過27個國家和國際的學校網路組織案例解釋了教師如何使用這些創新教學法。到底有哪些創新教學法值得我們學習,未來的教育走向會因此得到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看看。
唐科莉整理
01 計算思維教學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計算思維教學實踐的核心是以計算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的方式思考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其起點是計算機,但是計算思維教學不一定意味著使用計算機和掌握編程或代碼。它是使用問題解決思維和計算機科學的全新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計算思維不僅是增加計算機科學這門課程,還要更好地理解科學家如何使用計算機形成問題框架,並解決實際問題。
其中的教學技巧包括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平行加工、模型驗算、排除故障和尋找策略。
這類教學法明確將編程和代碼作為一種新的素養進行培養,是學習信息通信技術的一種新方法。
這一教學法有幾個基本要素:
計算思維教學法,不但強調一般性信息通信技術技能的掌握,更強調理解計算機科學以及它與數學、科學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中實施計算思維教學法:
首先,需要全面思考數學與信息通信技術技能,要從傳統的基於學科的規劃,轉向基於橫向能力與技能設計的活動;
其次,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讓中小學教師具備計算思維與計算機技能,熟悉計算機網路、系統並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開發國家課程和嚴格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課程等,都有助於增強計算思維教學在學校中的實施。(新教學支持系統:以專業指導專業,以名師成就名師)
02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體驗學習是指將學習者直接與正在學習的現實之間建立聯系的教學法。學生通過積極的體驗、探究和反思進行學習。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包含一些最能代表學校創新的教學法(如項目式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應對真實、復雜的挑戰的關鍵技能。
體驗學習非常關注環境、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及反思與解決沖突的作用。
體驗學習教學3種形式——
1.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其核心是真實世界的問題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能夠引發學生認真思考,從而獲得並應用新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減少指導,讓學生積極發言並發揮作用。
項目會圍繞一個問題或挑戰開展。學生會反復走進實驗室,參與多樣化活動及開展研究,在真實的探究中合作、討論和開展個性化學習。
2. 基於服務的學習(Service-based Learning)
3. 不確定性能力教學(Teaching of Uncertainty Competence)
學會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中應對知識的不確定性,需要構建起一個將不確定性納入學習過程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批判思考世界,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不確定性能力包括應對不確定的信息和情境,該能力可以分為三類:學會評價、容忍不確定性和減少不確定性。
比如,戶外/ 探險學習就是這類教學實踐的典型,要求學生面對不熟悉的情境並走出舒適區,需要合作、討論、反思並與社會聯系。
體驗學習不僅是一個發現過程,其目的也不僅是復制科學發現過程。
因此,教師注重搭建腳手架(Scaffolding)為學生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提供專家指導,組織復雜的任務,並降低認知要求等。
03 混合學習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最大化技術與數字化資源的優勢,根據學生的需求促進差異化教學,並推動課堂互動。
這一教學實踐是建立在通過小組活動和密集的面對面互動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
在計算機提供相關信息後,教師就從常規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用於概念的應用,並開展更具交互性、復雜的課堂活動或者進行一對一教學。
在混合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聚焦概念的應用,為學生提供要求更高、更復雜的問題任務,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度理解並推動同學之間的交流。
混合學習主要有3種形式——
混合學習要想成功實施,需要深入反思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教師要有改變教學的意願,教師還需要創新和提高自身的專業參與度。
由於非常依賴數字化資源,教師還需要具備操作技術的技能,並在互動中理解內容、技術和教學法。
04 游戲化教學
(Gamification)
游戲化教學通過玩耍和游戲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促進學習。
游戲和玩耍在兒童的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利於促進兒童的智力、情感與社會性發展。
在創新與教學中,使用視頻游戲是全球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新趨勢。
這類教學創新有2個主要的教學要素:
動機要素(快速反饋、目標、參與和漸進的挑戰)
情感要素(故事和身份、合作與競爭)
游戲化教學一直在大量學科中成功應用,如科學、數學、語言、體育、歷史和藝術及設計。
游戲化教學的基本原則包括: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學習感覺就像玩耍一樣、每個環節都有相互關聯、從做中學、反饋及時並持續、不斷有挑戰。
基於這些原則,游戲化教學超越了游戲的設計,強調玩耍的基礎作用和游戲,融入正規教育的方式。
05 具身學習
(Embodied Learning)
具身學習指各種關注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實踐,強調身體和情感的重要性。
具身學習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創造性體驗和積極參與的重要作用。
具身學習有各種形式,如藝術和基於設計的學習、新的體育教學法、創客文化運動等。
具身學習的主要理念是,學生自覺使用身體去學習,比坐在桌邊或電腦前更有效。
大腦盡管對於學習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認知與行為源泉,情景化的認知需要將身體、情感與社會要素都納入學習環境中。
這一教學實踐,使偏向抽象思維、個體被動獲得內容的傳統教育系統正發生改變。
具身學習的教學原則包括:
這些原則對於教學非常重要,因為兒童有兩個自然的學習傾向——創造力和表達,將這兩個動力結合,具身學習才能促進知識的獲得。
具身學習教學3種形式——
具身學習特別適合培養學生好奇心、靈敏度、多視角思考、冒險、隱喻思考及其他元認知技能和執行技能等,也有助於社會情感技能培養和探討一些跨學科內容,如性別問題、多樣化等,因此與21世紀技能高度相關。
在學校中,具身學習可以在三個層面實施:
第一,體育與藝術課上的各種活動和體驗,比如將科學課上對光合作用的解釋與舞蹈結合,幫助學生學習這一概念;
第二,工作坊或者項目,通過與校外的藝術家或專業人士建立合作,為反思通過具身學習學到的課程和內容提供平台;
第三,將身體運動、創造性培養和情感融入學校和核心學科中。現在有越來越多學校、相關計劃和專業機構提供這類實踐的相關指導和工具箱。
06 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Multiliteracies and Discussing-based Teaching)
這類教學創新涵蓋各種實踐與教學原則。其本身就融合了兩個相互聯系的教學法:多元讀寫能力教學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強調:讀寫能力是學生學習和批判素養的核心,應該將知識置於政治、文化和著作者的背景中,通過換位思考和合作解構故事。
課堂討論更重視學生質疑所獲得的觀點以及「去主導語言中心化」的核心。
該類教學包含4大教學原則:
不過,將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實踐引入課堂和學校中正面臨許多挑戰: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與興趣,與學生課堂外的經驗建立具體的聯系,尤其是對學生生活的社區及歷史背景的了解;
教師必須保證必要的支持,讓學生在已有技能的基礎上解決復雜問題和反思;
讓其他語言進入課堂和學科中,可能會讓教師感覺受到壓力;
教師需要與專家合作,解決學生在溝通與語言中面臨的障礙,同時教師缺乏技術應用的能力與自信也是該教學實踐應用的一大障礙;
為了與廣泛的社會與政治背景建立聯系,教師迫切需要進行培訓。
B.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堂的參與度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內能力。心理容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關系密切,沉悶的教學環境不利於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加強師生的互動,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成長,因此在教學中要營造民主、活潑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保證學生不僅獲得數學知識,而且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C.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參與度
一、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課的開始時激發興趣,我常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動物樂園」、「森林運動會」「小兔請客」等童話故事把他們引入到學習中去。在教學一年級20以內的退位減法十幾減九時,我就採用講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課:小白兔已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已能獨立做許多事了,有一天,它來到袋鼠媽媽的商店買鉛筆。然後我又用投影出示圖,請學生觀看圖獨立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最後請學生幫助袋鼠媽媽算一算: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這樣學生們各個情緒高漲,有的用學具擺,有的竟脫口說出結果。
在新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注意保持他們的興趣,進行增趣。根據兒童有好動和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有目的的組織學生活動,讓他們自己動手擺一擺,或以游戲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如:我在教學一年級《認識物體》時,在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我組織學生蒙上眼睛,通過用手摸的方法來判斷物體,又組織學生用它們搭出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課的結束時,我也十分注意升趣。鼓勵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如在學習厘米、米的認識以後,我布置了一些實踐活動,測量我們的教室長有多少米?寬多少米?測一測自己家中寫字台、書桌或其他的生活用品等。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參與興趣十分濃厚,學習效果極佳。
二、給學生創設參與的條件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圍繞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在討論爭議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例如,我在教學《10以內加法表》的整理和復習時,不是直接出示整理好的加法表請學生觀察,尋找排列的規律,而是在課的開始創設參與條件,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小朋友我們已經學了很多10以內的加法算式,你們想不想把他們都寫出來呢?」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使他們迫不及待的動手寫起來。可由於算式太多,使他們寫起來都覺得又慢又無頭緒。於是老師乘機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看哪一組寫的多,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把這么多的算式整理一下呢?」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慾望激活了,每個小組都細心觀察,開動腦筋,各抒己見。就這樣,加法表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中誕生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信心更堅定了。正如心理學家蓋茨所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求知的慾望。」
三、建立學生參與的情感基礎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展到最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自己的真實情感與學生交往;教師最重要的兩個品質是親切和熱心;在教學中要使學生盡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脅,因為在自由、輕松氣氛下,學生才能最有效的學習,才最有利創造力的發展。」
根據陶老先生的至理名言,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創設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首先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使每個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保護每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少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倍加關注,著力培養他們成功的心理。其次,我熱情鼓勵學生多思善問,因為「學起於思,思緣於疑」,讓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的行為教師首先給予肯定,允許學生說錯、做錯,錯了也不挖苦學生。
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數100以內物體的個數」時,我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請他們運用自己已學會的數數方法,數出100根學具小棒,學生快速認真地數起來,最後匯報的結果數法各種各樣:有十根十根數的,有五根五根數的,有兩根兩根數的,也有一根一根數的,我對於每一種數法都給予了表揚,雖然一根一根地數比較慢,但在老師的表揚下,學生會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樹立起繼續學習的信心。
另外,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十分注意與學生一起分享教與學的歡樂,我常以夥伴的身份置於學生之間,與學生一起體驗學習的快樂,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我在教學「一分鍾有多長時」,老師一起與學生做這樣幾種事,數脈搏、算口算題、寫生字、單腳站立、蹲馬步,每個人可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來做完以後相互交流感受,我見只有一兩個學生蹲馬步,因此我也選擇了蹲馬步,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在教流感受時,當我聽到「蹲馬步」的學生說:「蹲一分鍾太長了,我堅持不住中途休息了一次」時,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了他們,當聽到我說和他一樣也休息一次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微笑,彷彿在說,我能和老師比高低。學生們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聲。在這種心與心的真誠交流中,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從心理上真正接受了老師這個夥伴。
四、培養學生參與的能力
學生沒有良好的參與習慣,即使是具有良好的天賦,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參與習慣的培養是經過師生長期努力而形成。
愛因斯坦說的好:「教育者應該使自己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件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負擔」。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注意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創設參與條件,建立參與的情感基礎,培養參與能力等,努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使學生真正成長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一帶新人。
D.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內嚴密的系統性容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後期的深化和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准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降格處理".所謂"降格處理",有的是把新知識通過難度下降,使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有的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完全陌生的內容是很少見的,對學習的內容總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
E. 如何提高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參與度
《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更多的教師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堂氣氛越來越低,甚至是公開課上也能看到一片不應有的肅靜;學生參與面越來越小,參與度越來越低,幾乎每節課總是那幾位學生在作答……這種狀況直接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怎樣才能揚起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熱情,使得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到每一堂課的學習活動中?我查閱相關的教學書籍,回顧教學名師們的精彩課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從以下方面著手可提高學生小學數學課堂的參與度。
一、優化評價語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成功把握語言藝術的老師,應當如同是一塊充滿了磁性的磁石,將學生強弱不同的注意力都牢牢吸向自己。如何才能充滿磁性?我們不難發現,每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無疑都是富有語言特色,充滿個人魅力的教師。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在教學語言上下功夫。
當然,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教師的語言是有改變的,將以往較多的批評換成了「你真棒!」「加油!」等空洞的鼓勵用語,這樣評價泛濫後,學生對於這些程式化的評價詞語出現耐葯性。相比這些「廉價」的表揚,學生更喜歡聽到有趣的、富有時代特色、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在課堂上我們越來越多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回答的聲音真響亮!」「你真善於發現規律!」……這樣既有趣又有針對性的三言兩語很快就能調動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我收集了一些學生喜愛的語言。
當學生表現出色時,建議這樣對他們說:
祝賀你每次都考一百二十分!
我忍不住要多看兩遍!
恭喜你,你可以讀六年級了!
你特立獨行的想法,是一種創新!
你和我有共同語言,咱們握個手。
值得注意的是,把握評價語言的藝術,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合適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法,擴大學生課堂參與的空間。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然而在轉變觀念的同時,還沒有來得及轉變習慣。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是教師霸主、好學生的主場現象,不少學生成了「看客」。怎樣改變這種現狀,擴大學生課堂中的參與面,讓課堂成為大多數學生甚至是全部學生的美麗課堂?必須轉變教學方法,讓老師為學生騰出參與的空間。
1.擴大學生的參與空間,就要真正做到由教師主講改為學生講。比如以前在教學《認識負數》時,張齊華老師採用由學生提供的四種不同負數,要求他們自主探究四種負數表示的實際含義。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畫圖表徵初步了解四種負數的含義後,讓學生依次上講台介紹。有一個小的細節,在由一個學生介紹負數表示的具體含義之後,讓學生發問:「你們聽明白了嗎?」「你們要補充嗎?」這是一種對等關系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於是一些學生自然而然地來到講台前對前一位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和糾正。當學生回答不夠完整時,由學生進行完善;當學生回答出錯時,讓學生出面指正。整堂課自始至終,跟著學生學情走,讓學生教導學生,使學生做回了課堂的主人。
2.擴大學生的參與空間,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想得更細、更科學、更合理。
可以將個別活動拓展為全班活動,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有效、有意義的數學活動。教學《一億有多大》中,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分小組進行一億有多大的活動體驗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數學活動中感受一億的大小,而不僅僅只是個別學生。
三、充分基於學情,指導學生課堂參與的方法。
在對學生進行了關於課堂參與度情況調查中發現,影響學生積極發言、主動參與的原因多數是學生心中對問題答案「不確定性」。尤其高年級學生對自己能否正確回答問題不確定的情況下,很少舉手發言。有部分學生表示,對於接下去的學習環節不確定怎樣做時,他們可能就不那麼積極主動。根據小學生的心裡特點: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有求知慾;榮譽意識強,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如果學生能夠清楚的知道該怎麼做,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去動手實踐或舉手發言。因此,一堂數學課教學不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還應滲透學習方法、活動方法的指導,使得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探索,學會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我也總結了一些常見的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方法。比如培養學生學會自學,交給他們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劃重點、找關鍵;對於發言情況,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把握程度舉手,教師看到學生的舉手情況就能了解當時的學情,學生很喜歡這種舉手方式,表示尊重了他們的差異又不容易走神……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掌握了正確的參與學習的方法,學生對於學習更加自信。孩子們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學生參與面擴大,參與學習的效率自然也隨之提高了。
綜上所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增加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效率,對提高課堂數學教學效果至關重要,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在實踐中深入研究,不斷創新,才能打造出高效的美麗課堂!
F.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度
一、以游戲促進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善於形象記憶,邏輯推理能力較弱,需要有可感知的具體事物來支持,思維才能進行。因此,在學生學習新知時,教師要充分運用直觀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如數學課本第二冊《元角分的認識》一課的教學,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元角分有所接觸,往往不能引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我組織了「爭當優秀售貨員」的游戲進行教學,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動手選商品,動腦算總價,動口回答應付款和剩餘款,變簡單的認識貨幣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積極性很高。
二、開放的課堂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緊張、枯燥的課堂教學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降低。因此,筆者注意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我努力打破那種規規矩矩的教學,讓課堂開放起來,讓學生活躍起來。如講完例題之後,我會在黑板上出示練習題,讓學生自願到前面做,做完的學生可以坐回自己的座位,不會做的學生可以求助其他同學,也可以問老師,直到把題做出為止。這一方法實施以來,學生都爭搶著到黑板去做題,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我班的鄭趙栓同學原來每次考試都是三四十分,而經過一個月的學習,現在竟然能考到七八十分。可見,自主、開放的課堂環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起到了顯而易見的效果。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眾所周知,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注重課外練習的訓練,而忽視課堂練習的設計。為了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往往整節課都樂此不彼地給學生講解,唯恐學生聽不懂。即使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到的知識還是相當有限。因為無論教師如何講解,學生的心早已不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樂於聽課,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筆者在教學時十分注重課堂練習的設計,設計練習時除了遵循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重點突出的規律,還注意習題設計的趣味性和開放性。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而且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因為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課堂練習,能使學生克服厭倦心理,提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思維。而且開放性的課堂練習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愉快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上學生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師生的教學行為,也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努力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筆者在教學時常通過激勵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例如,我請一位學生來講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講完以後,我送給他一隻小熊,並笑著對他說:「你講的太好了,連小熊都來給你祝賀了。」當我再提問下一個問題時,學生們都爭著搶著回答,也想得到小禮物。又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把導語設計為:「有個小朋友已經12歲了,才過了3個生日,你相信嗎?那麼今天學了『年、月、日』這一節,你們就會明白了。」學生都很奇怪,自己一年過一個生日,為什麼這個小朋友12歲了才過三個生日呢,好奇心引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產生一種積極的學習動機,使得他們都很認真地學習這一節課的內容。
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度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提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學習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融入學科教學,能夠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有助於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教《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長方體的面、相對應的面、觀察相對應的面的形狀並比較面的大小,在有聲有色有動畫的多媒課件的幫助下,學生能很容易地總結出長方體的特徵。而且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樂於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G.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內發展過程。因容此教師要徹底掘棄和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經歷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H.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的參與度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摒棄和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精力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一、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關鍵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著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老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了,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外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 二、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必要條件 學生能否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後期的深化和發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准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降格處理」。 所謂「降格處理」,有的是把新知識通過難度下降,使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有的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完全陌生的內容是很少見的,對學習的內容總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順利地完成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這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它們進行分類,並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徵。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用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製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了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四、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參與慾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如「長、正方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先出示12個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擺一個大長方形,有幾種擺法?然後提問: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你能驗證嗎?通過這樣的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使學生始終處於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參與慾望。 五、因材施教,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要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題可做。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我出示了這樣四個題目: 在練習時,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第1、2題,中上水平的同學在做完1、2題後,再開動腦筋做第3、4題。這樣,不僅使多數學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數學生能「吃得飽」。這樣的分層練習不但可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後的練習中我也常採用這樣的方法,有能力、學習好的留一些難題,中、下等的學生留一些較簡單的習題。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I.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掘棄和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經歷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一、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必要條件。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後期的深化和發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准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降格處理"。
所謂"降格處理",有的是把新知識通過難度下降,使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有的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完全陌生的內容是很少見的,對學習的內容總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順利的完成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啟發學生思考:①能不能把與 直接相加?②可以怎麼計算?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這樣的處理,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演算法的探究過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通分的知識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 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並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 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到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徵。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製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參與慾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如"長、正方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先出示12個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擺一個大長方形,有幾種擺法?然後提問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你能驗證嗎?通過這樣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是學生始終處於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參與慾望。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我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題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