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設計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數學的各個層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課的練習設計之中。因此,練習設計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必須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精心設計,練習的有效設計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最優舉措;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立足課本,注意基礎性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這體現了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而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數量關系和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等是學生進一步練習的基礎,必須使學生學好、用好,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力求把握基礎,使練習有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對基礎技能的形成,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鞏固。如教學小數的認識時,出示「從小數的右邊起第一位是十分位,第幾位是百分位?第幾位是千分位?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是什麼呢?」通過這樣的基礎問題來加深學生對數位順序的認識。在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通過設計「4∶8=8∶16=2∶4」等題目,來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
二、抓住重點,注意針對性
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但不少學生在做練習時總會出現錯誤。那麼教師就要認真分析,針對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可以避免學生犯無謂的錯誤,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同時讓學生適時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學習更加主動與積極。
如:學生學了分數簡便運算後,容易混淆分數的運算順序。如:4×÷×4當作(4×)÷(×4)錯誤率很高。
所以我在教學分數的簡便運算後設計了這樣一組練習:4× ÷×4、(4×)÷(×4)、(4×÷)×4。
學生在做練習時發現他們的區別和聯系,明白了4×÷×4
是不能當作(4×)÷(×4)進行簡便計算的,但可以這樣
計算4÷××4,從反饋的情況來看,正確率明顯提高了。
三、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
讓每一個學生從上課第一分鍾到最後一分鍾都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麼向四十分鍾要效率呢?要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素材的選取到呈現,從聯系活動的安排到組織,都應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實情、實事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教學枯燥死板的計算題後,常會做一些機械重復的練習使學生重新獲得鞏固,但是這樣積極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開火車」「聰明一休哥」「朋友」「勇攀高峰」等競賽活動。同樣的練習,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學生學習的興趣高,解題的速度快,鞏固性也強。
四、動手操作,注意實踐性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活動又是兒童的天性,對於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機械的、嚴肅的,重復的作業尤其令人乏味。根據這些特點,練習應轉變作業方式,把機械單調的練習轉變為學生自己的有聲有色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
如:教學完「長方體、正方體」後常會出現類似於「至少有幾個小正方體能拼成一個大正方體?」這種類型的題看似簡單,可對空間想像能力還不夠的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就不那麼簡單了,像這種情況我就安排操作,讓學生用小正方體動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這樣一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五、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我們所有的數學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設計練習,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存在,在練習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做一些分層,使練習具有層次性,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練習設計中的層次性,就是指練習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六、訓練思維,做到開放性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因此,練習的設計要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強練習的開放性。數學開放題是指那些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的數學問題。這種開放性問題具有很高的創造性教育價值,極富挑戰性。它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有效的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開放性的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篩選、學會思考、學會整合。
如教學「統計」後,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題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統計某一類事物,並製成簡單的統計表及統計圖,還可以根據你所統計的數據發表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見。你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進行多樣化的練習設計,使小學數學練習突破鞏固「雙基」、訓練技能的局限,著眼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發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貳』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
一、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情境創設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師創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計圖(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請學生根據統計圖用學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二、深鑽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徵。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三、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處於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於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拔指導。有效的學習過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實施。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佔優勢,尤其是低年級往往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足勁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叄』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
1.新新授課以傳授新知識為主,在新授課之前一般安排一個准備性練習,它是為
導入新知識鋪平道路而組織的。
在設計這樣的練習時,應把著眼點放在啟發學生思維、激發興趣、指點思路上,促使知識順利遷移。如以此減緩思維的坡度,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將新知識同化。
思考題 供學有餘力者用(發展)例如講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1)基本題。已知平行四邊形的底是23分米,高是12分米,利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變式題。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8平方米 ,底是7米,求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
(3)綜合題。一塊平行四邊形耕地中間有一條長方形水溝,求耕地的面積。設計每個層次的練習,都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到目明確
2.練習課的練習設計。練習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目的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理解、應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1)鞏固練習。這一練習的目的是鞏固和加強新知,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如學習了小數除以整數後可以補充以下練習3÷8= 1.35÷15 = 0.49÷7= 25.5÷3= 7.2÷36= 設計這樣的鞏固練習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小數除以整數的應用,重點突出被除數不夠商1,同時在被除數上添上小數點並用0補足。
(2)變式練習。這種練習是指在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變換呈現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同時也防止學生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養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變式練習的設計可以是變換表達形式,變換敘述方式,變換圖形位置。如由基本題:地球赤道大約長4萬千米,光每秒傳播的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長度的7倍還多2萬千米,光每秒傳播的距離是多少?可變為光每秒傳播的距離大約是30萬千米,這個距離大約比地球赤道長度的7倍還多2萬千米,地球赤道大約長多少萬千米?學生可通過變式題進行比較,抓住題目里的數量關系,提高分析問題,排除思維定勢,從而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綜合性練習。這種練習是指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新舊知識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進行練習,體現整體性,便於學生對照比較;也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組合在一題之中,便於學生看到相關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學習梯形的面積後,安排一組組合圖形。讓學生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3.復習課的練習設計。復習課是以復習、鞏固、整理已學過的知識,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復習課的練習設計要服從總的復習構思,使學生「溫故」而「知新」。
(1)鞏固性練習。復習課的鞏固性練習要抓住重點知識、主要的能力要求,使學生通過溫故而舉一反三。由於復習課的重點是知識的歸納整理,因而鞏固練習設計要少而精。如教學「簡算整數乘法定律推廣到小數」時,可以先將書本上例題進行基本訓練,目的是掌握簡算的基本定律,然後加以延伸。
(2)歸納性練習。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加深鞏固已學的知識,使之系統化。如復習稍復雜的方程時,可先讓學生找出應用題中的關鍵句,弄清數量間的關系,找出一份的數量,根據題意列出方程。(如:梨的筐數比蘋果的2倍多8蘋果的筐數×2+8=梨的筐數)
(3)引申練習。目的是通過對知識歸納整理後,適度地延伸、綜合,進一步充實、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如:一塊梯形的田地上底長80米,下底長125米,高為60米,①求這塊梯形的面積?②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8千克,那麼這塊地共施化肥多少千克?選編這樣的一組練習題,把簡單的求面積問題從基本型引申發展到復雜型,使學生觀察到應用題的發展線索,同時又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4)發散性練習。這是一種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用來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一種練習。如:學習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數學書上第94頁1-2題(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提示:可用長方形面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或求兩個梯形的面積之和等)以上這幾種練習設計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而且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練習必須有針對性,安排不同的練習形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採取多樣的練習形式,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機械單調的練習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採取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1)針對性練習。這是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增加的一種練習,便於攻其一點,逐步強化。如:小數除法中的難點是小數點的處理,針對這個難點,可以對小數點處理做專門訓練。又如:學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後,針對找對應的底和高這一難點,可以在題目中出一些多餘條件,讓學生先找到圖形相應的底和高,再利用公式進行計算。
(2)判斷性練習。這是為了檢查學生的知識缺陷。查出學生認識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而設計的一種練習,這種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分析綜合能力。
『肆』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
一、練習要緊扣要求,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一種規范。練習題的編制應受教學目標的制約。教師編制練習題,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而後再深思熟慮,把教學目標分解到各種練習的設計中,並在實施過程中層層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練習的有效性。
二、練習要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可避免練習的枯燥和乏味,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從題型結構上看,基礎知識方面設計一些填空、判斷、選擇等題型;計算方面可設計改錯、填空、說算理等題型;對應用題則設計多解、多變、補充條件或提問題、自編應用題等題型;幾何初步知識可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實踐題等。,讓學生心情舒爽地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提高能力。
『伍』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起著形成和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的成效有很大的關聯。只有練習的設計和組織,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承,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才能實現課堂練習有效、高效。
如何讓數學課堂練習散發出新課程的氣息,進一步優化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師們所應該思考的問題。本人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及研究,淺談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幾點認識。
一、課堂練習的內容靈活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時,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設計游戲、猜謎語、走數學迷宮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可以補充、匹配、補缺、畫圖等,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產生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質數與合數》一課,是比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學,為了避免學生的厭學情緒,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練習。在1-20中,奇數有___,偶數有___,合數有___,質數有___,這一練習讓學生個體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完成「發現了什麼?」同學們得出了很多結論,如:質數不一定全是奇數;合數不一定全是偶數等。這樣不僅題型有所改變,而且練習形式也體現了個體與小組結合的特點。為了不失趣味性,又設計了一道猜電話號碼的題目:⑴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數;⑵最小的奇質數;⑶6的最大約數;⑷9的最小倍數;⑸最小的奇數;⑹最小質數與最小合數的積;⑺只有一個約數的數;⑻最小的自然數;⑼能整除25的質數;⑽最小的能被2、3同時整除的數;⑾最小的偶數。接下來還設計了用學過的知識介紹自己的學號這一活動。這樣的設計使知識性與趣味性得到了統一。
二、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設計課堂練習。
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其教學重點是「一看」(看除數是幾位小數),「二移」(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除數成為整數,再相應地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只列了豎式,先不要求計算的習題:0.36÷0.9;2.8÷0.07;2.8÷0.14;0.102÷0.51。這幾個問題解決了,以後的練習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時,我就設計了一組層次性非常強的習題:第一層次(基本題)簡便計算下列各題:35+240+25,56+75+44+15。第二層次(變式題)簡便計算下列各題:(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層次(綜合題,新知適當結合舊知)下列各題能簡便計算的簡便計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層次(發展題,供學有餘力者用)計算:2+3-4+5-6+7-8+9-10+11-12+13-14+15。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量力而行,嘗到了成功的歡樂,對數學學習更有信心了,使他們學習更加主動與積極。
三、設計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課堂練習。
一節課只有40分鍾,時間有限,因此我們課堂練習的設計要少而精,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的練習具備典型性,既能集中體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精華,做到題量適當,恰到好處,又能通過設計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舉一反三、拓展思維、培養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學《求組合圖形面積》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學生通過交流和已有的知識體系相聯系,讓四塊陰影動起來,利用移動後產生的變化,不僅求出了陰影部分的面積,而且總結出了中間空白部分處於圖形中任何位置時,求陰影部分面積的方法。設計一道題得出了多道題的解法,可謂一舉多得。又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練習題:「超市購物」。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哪位營業員收錢、找錢既對又快,哪位顧客最會計劃用錢,買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備好各種商品及標價)。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幣面值的基礎上認識商品標價,這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它源於生活。因此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自覺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而且,可以鞏固人民幣的認識、了解人民幣的單位換算等,亦是一舉數得。
四、開放性的進行課堂練習。
開放性是相對封閉性練習來講的,一般是指條件不完備、問題不完備、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不統一的練習,具有發散性、探究性、發展性和創新性。有利於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解題策略。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文字題》時,我是這樣設計習題的:請學生任意報出四個數字,如32.8、4.2、0.5、18.75,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編文字題,看哪組編得最多(不考慮除盡除不盡)。一改以往由教師出題、學生解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互相出題、解題。可謂條件、問題、方式全部開放,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再如,在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後,我給學生創設了一道開放題:「計算裝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錢?看誰家的裝修既漂亮又省錢?」不要以為這樣的題目很簡單,其實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識:長度的測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商品價格的調查、裝修材料的選擇……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的開放化和個性化,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有助於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鞏固。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課堂練習不能局限於鞏固知識、操作技能和對常規問題的解決,應有注重預感實驗、嘗試、歸納、猜想、類比等非形式推理的問題,有條件不完備、解題策略多樣或結論不確定的開放性問題,有在求解時無現成步驟可循的非常規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里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組織行之有效的練習,使之能有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能從質、量兩方面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總之,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質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質量需要我們不斷探究。
『陸』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實效性
主要還是學生興趣的研究上,題目再好,學生沒興趣做也是白費,題目類型和形式新穎或許可以試試
『柒』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
小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就是課堂,而課堂練習則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活動形式。通過適當的練習,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方法。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非常重要。那麼,怎樣的課堂練習才是最有效的呢?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該面向大多數學生,難度要有難有易,並且要緊密聯系生活,具有一定的啟發性、開放性和挑戰性,這樣設計出來的習題才會新穎有趣,讓學生樂於做數學課堂練習。
一、設計趣味性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應該盡量帶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就要盡可能地彰顯數學的趣味,讓學生一看題就有一種強烈的做題慾望。
如在講一年級下冊第五課「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在講了基本的換算之後,要想辦法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並感性地認識到各個面值人民幣的價值,所以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就可以採用模擬購物的游戲方式來進行。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們為日常學慣用品估價,確定物品價格,然後再讓幾個學生做售貨員,其餘的學生拿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來購買物品。在游戲中,學生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如不知道如何找兌,不能准確換算等,可是也正是這些困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學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和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價值。
二、正視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性的課堂練習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客觀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所以,數學教師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該正視學生差異,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也要有梯度,體現出層次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適宜的發展。
在設計有層次性的課堂練習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性練習,以模仿課本知識為主;二是提高性練習,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變式練習;三是拓展性練習,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在講二年級上冊的「認識除法」一課時,就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練習。
1.基礎性練習
(1)有24個蘋果,平均分給3隻兔子,每隻兔子可以得到幾個?
(2)紅星小學二年級有80名學生,每20人分為一個班級,二年級有幾個班?
2.提高性練習
(1)小紅和5個小朋友一起去果園摘蘋果,一共摘了60個,平均每人摘了幾個蘋果?
(2)媽媽給了明明10個香蕉和5個蘋果,讓他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問平均每個盤子里放幾個水果?
3.拓展性練習
學校組織72名同學一起去春遊,安排的車有大有小,大車每車可以坐9個人,小車每車可以坐6個人,問學校應該准備幾輛大車,幾輛小車?
這樣來安排課堂練習,由淺入深,滿足了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學生運用課堂學到的知識來回答,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了。
三、結合生活,設置情景課堂練習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如果能夠很好地使課堂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豐富並拓展數學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如在講六年級上冊的「分數乘法」時,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應用課堂練習題:某校三年級2班38人去觀看奧運會開幕式,每人需付門票50元錢。按規定45人以上就可視為組團,可以享受7折優惠,請你算一算,他們怎麼買票花錢最少,最少需要付多少錢?
這個練習題就很好地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了一起,學生看到這樣的題也特別感興趣,都積極地進行解題。最後他們設計出了三種方案:一是不享受優惠,38人買38張票,共花50×38=1900元;二是38人買45張票,共花50×45×70%=1575元,可以比第一種方法節省325元;三是買45張票後,把多餘的7張再原價轉讓給他人,這樣可以賣350元,這樣38名學生只需要花1225元就可以了。
這樣的課堂練習,可以拓寬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習效率。
四、設計開放性課堂練習
傳統的數學練習題條件明確,而且大多隻有唯一的答案,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所以,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該設計一些能夠給學生留有思考空間的開放性練習。
如四年級下冊「混合運算」一課,設計課堂練習時就可以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120個人一起坐車去旅遊,坐大車每輛車能坐16個人,租一輛大車需要付80元錢;坐小車每輛車能坐11個人,租一輛小車需要付60元錢。你認為如何租車比較劃算?
這種課堂練習題一改以往的應用題的提問方式,解答方法也是開放式的,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應靈活多樣,集趣味性、生活性及拓展性於一身,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捌』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更有效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隨意練習、機械重復、搞題海戰術的現象,這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課堂實效,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本組研究成員的教學業務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玖』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水平,他不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教師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即使通過慢慢探索和合作交流,也不能個個做到靈活運用的地步。需呀通過精心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及法則的運用,課堂練習的基本價值也就在此。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卻不容樂觀:1、習題多、繁、雜。2、目的不明確。3、題型層次不清楚,學生層次不分明。4、重書面練習,輕操作實踐。5、效率不高。《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課堂練習不能局限於鞏固知識、操作技能和對常規問題的解決,應有注重預感實驗、嘗試、歸納、猜想、類比等非形式推理的問題,有條件不完備、解題策略多樣或結論不確定的開放性問題,在求解時無現成步驟可循的非常規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們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班級的不同、學生水平的差異,對教材提供的習題做適當的調整、組合補充,使之有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能從各方面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怎樣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是當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我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及探究,淺談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靈活選擇和設計課堂的層次性。
最基礎的知識是最有用的知識。首先應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選擇設計習題。在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升拓展。習題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識發展的規律,同時要遵循由易到難、繁到簡、由基本到不同層次的訓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化、多樣化、趣味化的練習能有效地提升練習效率。
課標上強調,數學課程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設計課堂練習,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這樣有生活基礎、學生熟悉的習題能排除陌生感,知識容易遷移,學生喜歡,效果較好。
如果練習的形式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注意特點,就能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識,提高認識的深度和應變能力。故練習的形式應盡量的多樣化和趣味化。
三、開放性地進行課堂練習。
開放性練習一般指條件不完備、問題不完備、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不統一的練習,具有發散性、探究性、發展性和創新性。這樣的練習有利於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的方向尋求最佳解題策略。如教學完折線統計圖後,我採用了這樣的練習,師出示折線統計圖,題上沒有文字表述,橫軸、縱軸上有數據無單位,讓學生自己根據學過的統計圖知識賦予她意義,看圖編故事。這樣,答案不唯一,學生的思考就是答案,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而故事的形式學生非常喜歡,練習效果很好。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和人文性,既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掌握,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同時,開放性還應體現在練習方式上,動手操作、調查實踐、合作交流等的非書面練習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製作月歷、白色污染調查、手抄報等都是非常好的開放性的習題。
四、練習設計要有對比性,防止產生思維定勢。
小學生學習數學,往往會產生思維定勢。今天學習了連乘應用題,往往就認為所有的題目都用連乘做,明天學習了連除應用題,就都用除法做。因此,練習的設計要做到新、舊交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要設計一些有對比性的變式題,讓學生辨認、判斷和分析,通過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異同,加深認識,使知識達到內化的程度。
五、適時採用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自主練習的有效性。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不競爭就意味著淘汰。教師應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挫折意識。學生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而競爭是他們獲得成功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很好方式。競爭是學習的一種動力,將練習過程變成小競賽,挑戰同學、挑戰自己,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競爭中汲取經驗,在競爭中積極進取。因此,練習中採用激勵機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自主練習的有效性。
六、及時收集和反饋信息,准確做出決策。
曾有學者指出:「學習行為和反饋之間盡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習行為和反饋之間的聯系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生。」所以,課堂上僅有練習是不夠的,應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准確做出決策。教師應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和批註,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況。通過教師在作業本上寫課堂寄語,及時的與學生溝通,從而更好的促進師生關系,促進學習的互融。
課堂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此,作為教師,更應該精心設計練習,讓習題練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直接發源地,讓學生的興趣一直保持在練習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