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高效課堂論文題目有哪些
玉樹地震的人民網北京月1日記者在北京時間010年0月1日0時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1,東經.)發生.1級地震。在正在召開的青海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截至1日1時,玉樹地震已經有將近00人遇難。初步統計,傷者達000人。據中廣網訊青海玉樹地震已經造成至少00人死亡,000人受傷。中國地震局分析預中心首席預員介紹,因震緣離縣城只有0公里,而且多數人還在家中,破壞力和傷亡數可能都會比較大。但是因為玉樹經濟不發達、地處偏遠地區、多數房屋為土木結構,所以相比於同等級別的地震,傷亡人數會相對較少玉樹強震致大量房屋倒塌,一村莊夷為平地,四川兩縣也受波及。哦 對了 我目前上的ABC夫下口語的導師才和我提過,就是想學會英語應該是不費力地 一定需要個恰當的學習情境及熟練口語對象,這取決於外教資質,標准口音才是最好 保持每天口語溝通,1v1針對性教學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課程結束後需要重復復習課堂錄音檔 好鞏固知識點~然後要是真的無口語交談的人的狀況下 那麼就去 VOA或大耳朵拿到課後材料學習 多說多練一下子英語水平就提升起來,學習效益肯定會最佳的~中國紅十字會緊急調撥介值110萬元救災物資。
② 小學語文獲獎論文如何利用電教手段,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隨著教改模式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過於單一,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而現代教學技術集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為一體,使教學形式多樣化。如《尋找春天》,是一篇畫面優美,語言精練活潑的短文,如何讓學生進行整體感知呢?在學生對課文讀順後,我出示多媒體動畫軟體:冬去春來,大地更新,一片春色。路旁野花盛開了紫色、黃色、白色、淡紅色、一朵朵、一簇簇,掩映在綠葉從中,在陽光的照射下,一閃一閃地很好看。和煦春風吹來,小草搖擺纖細的腰,婆娑起舞。小溪解凍了,重新唱起歡快的歌,緩緩流向遠方。池塘里的水綠了,綠得像無瑕的翡翠。布穀鳥「布穀布穀」,小燕子「嘰喳嘰喳」,歌唱著飛回來了,和著清風,迫逐著白雲……然後讓學生邊看圖邊聽老師范讀,創造了一種意蘊優美的朗讀意境。學生在盡情欣賞畫面時,腦海里產生出一幅幅美妙的圖畫,心情也隨之開朗、輕快起來。這樣,學生的聽覺、視覺,全面調動,豐富的想像力也激發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一雙雙小手高舉,爭著要讀給大家聽。這種圖文並茂的教學形式,能夠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看有機結合起來,視聽並舉的創設情境,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既優化了教學結構,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③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的文獻資料
關於高效課堂的16個問答
關於高效課堂,近日接受了中國教師報馬朝紅記者的書面采訪,共16個問題,簡答如下,一孔之見,識者教正。——盧志文
馬:您所理解的「高效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
盧: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課堂要關注兩個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標達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標達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
課堂的高效,始於教師,源於學生。高效課堂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在於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改革。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高效只是理想課堂的價值取向之一。高效課堂不一定是理想課堂,但,理想課堂一定是高效課堂。
馬:高效課堂某種程度上徹底改變了師生關系,高效課堂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師生關系?
盧:高效課堂中的師生關系,較之傳統課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相對固定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學生,則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他們的角色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轉換,從「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教材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高效課堂中,知識源變得非常豐富,除教師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學也都成了其他同學的知識源。
傳統課堂中,教師依「教案」組織教學;高效課堂中,沒有「教案」,只有「學案」,師生圍繞「學案」共同探究問題。最好的「教案」就是「學案」。
傳統課堂中,教師抱著學生走,或者牽著學生走;高效課堂中,教師激發學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攙扶著一起走。
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背桶人」,學生是「敞口杯」;高效課堂中,師生都是「挖井人」。
傳統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一對多」;高效課堂中,信息傳遞方式多元,既有「一對多」,也有「多對一」,更有「一對一」、「多對多」。
馬:高效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和角色定位(這一點對改革中的教師樹立信念非常重要),這種角色定位和教師專業化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
盧:教師是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
教師是導游不是領導,要引導學生作自助旅遊,不是領著學生沿固定線路參觀;教師是導演不是演員,要在幕後策劃、指導學生去展示,將學生置於聚光燈下,不是自己霸佔講台說長篇評書;教師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學習的夥伴,教師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師是服務生,要俯下身子為學生服務,將姿態降低,將心胸放大,教師不是掛在牆上的聖人像,等著學子門來膜拜。
這種角色轉變更有利於課堂形成這樣的特點: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練兵;到兵帶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強兵;最終走向兵教官,官教官。這就讓我們尋找到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模式:實踐—反思模式;最簡捷的方法:開放課堂;最有效途徑:校本培訓、校本教研。
馬:您認為,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盧:好課應當有如下特徵:
充滿人文情懷,閃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長氣息。
《學記》有言「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我以為此乃好課的不二標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好課應該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是內容和方法的統一,是主導和主體的統一,是開與達的統一,是嚴與愛的統一,是導與牽的統一。
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課堂六度——參與度、親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和延展度,可以作為好課的具體指標。
馬:好教師的標准又是什麼?
盧:「教師不能光追求給學生滿分,還要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好教師就是那些給學生滿分、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的教師。
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
課堂上的好教師,就是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法,講適當的問題,出適當的效果。具體而言:在內容上,目標定位精準;在時間上,機會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結構安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選擇精緻;在感受上,配合對位精確。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好教師的能耐體現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處」。既有準度,又有速度、力度。
好教師應能夠著眼於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於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於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於指導,變「學會」為「會學」。
惟其如此,學生才能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全面學」。
惟其如此,教師才能真正由主演變導演,由經驗變科研,由現成變生成,由師長變學長,由教者變學者。
馬:教育、教學、課堂等學校教育中的許多概念,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可能還需要重新澄清和「命名」,能否談談您的看法。
盧:前已述及,傳統課堂的「教案」已經歷了從「教案」到「學案」的改變,此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詞也引起了人們的重新思考:教室,將從「講堂」變為「學堂」;教學,將從「教師教,學生學」,變成「教師教會學生學」;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而是「學的素材」。
重命名的背後是理念的更新、師生關系的調整。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對教育本質的回歸。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就是尊重人、發展人、解放人。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
我是化學教師,我一般不說「我是教化學的」,我總說:「我是用化學教學生的」。
馬:您認為,一校之長,在學校課改中起怎樣的作用,承擔著怎樣的責任?
盧:中國教育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凡重大改革,往往發生、源起於經濟落後、地域偏遠,生死懸於一線的薄弱學校。
窮則思變。其實,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幾乎所有的重大社會變革,也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改革都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唯有一個不變的,那就是變化本身。因此,主動變革,應該是校長的常規課題,而不是應急措施。
一流的學校,創造變化;二流的學校,順應變化;三流的學校,被動變化;末流的學校,頑固不化。
作為一校之魂的校長,無疑應該勇敢地擔當起改革的發起者和領導者的角色。
問題的關鍵在於:校長如何把自己改革意願的變為團隊的意願,把自己的擔當變為團隊的擔當?
在改革的過程中,校長要信任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要有胸懷——權力下放;要有擔當——責任上移。
馬:教育教學離不開管理,教育改革更需要管理作保障,請您結合學校實際,談談與課堂改革相對應的保障體制。
盧:高效課堂的背後是高效管理,沒有高效管理的支撐,就不可能有理想課堂的產生。
高效管理,是簡單管理,不會折騰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勵人、開發人、成就人,不是壓抑人、懲罰人、淘汰人。
高效管理的保障體制應該是建立起校長、幹部為首的服務體系、考評體系和研究體系。特別要警惕的是,要始終防止幹部由課堂改革的推動者變為阻礙者,幹部如果坐下來,教師就會躺下來。牢記:所有的問題都是幹部的問題。依靠幹部去解決問題,但首先應該解決幹部的問題。
馬:評價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請您著重介紹一下貴校的評價制度。
盧:翔宇有自己的教師評價體系——「五維評價制度」。我們從「學生喜歡、家長滿意、領導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認同」五個維度,對教師進行「間接的」「定性的」「動態的」「過程的」「基於發展的」評價。
具體到課堂層面,我們在「五維評價」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與新的高效課堂相適應的「監測」指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參與度、精力投放度這些標桿,而不是老師自身表演的精彩度,流程設計的嚴謹度。
馬:作為一校之長,您為什麼要尋求改變,改革的動力何在?
盧:其實幾年來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做量、做質、做品牌」的階段,從追求「又快又好」走向崇尚「又好又快」。
我們不甘心教育就是如此、就該如此。我們掙脫著走出舊有體制,向社會爭得翔宇這樣一個教育實驗園地本身,就是堅信教育應該有所不同。翔宇課堂的「二次革命」,其實在大家心頭縈繞多年了,我們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我們有升學率,但不唯升學率。教育,是擔負著無限責任的社會原點。任何社會問題的出現都可以追溯到教育。而所有教育的問題都能夠從課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經由課堂來解決。因此,所有教育改革,最終都要回歸課堂。
一個學校無論多偉大,如果缺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課堂,將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拋棄浮華的「眼球效益」,我們正視的是:如何「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發展充分」,,如何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我們深知課堂變革對學校教育將是「一樹百獲」和「綱舉目張」的,我們一直在尋找著突破的工具與拓展的途徑。
馬:杜郎口對您的最大啟發是什麼?您怎樣理解和提煉杜郎口課改的精髓?對於貴校而言,杜郎口課改最大的借鑒意義在哪裡?
盧:國家的新課改從課程開發角度切入,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從「六大行動」入手,每項改革都給我們啟迪。杜郎口從改革課堂結構入手,給我們的啟發更深。「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功用」,抓結構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那些來自學校的、學科的、教師的、班級的、同伴的,乃至家庭的「不確定的偶然因素」,有了「確定的必然的」歸屬。杜郎口至少讓我們懂得:最偉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簡朴的,教育也是如此。
馬:「引進」杜郎口模式,老師們、家長們能否理解和支持?
盧翔宇的教育改革探索一直在進行著,向理想的目標,我們跋涉著前行,杜郎口提供給我們一個現實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的改革變得更有信心。
改革,必須贏得學生、老師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需要我們去做過細的工作。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學生、老師和家長們早就期盼的,我們一定不要低估他們的境界。至於改革的路徑和方法,則需要我們的精心謀劃。改革,一般不會敗在目標和方向上,大多失在過程和途徑上。
馬:改變教師觀念,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盧:最大的困難,不是改變教師的觀念,而是改變領導幹部的觀念。
馬:據我們了解,不少學校改革都會受到家長的反對,因為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升學問題。您是否也面臨同樣問題?又是如何爭取家長的支持?
盧:其實,家長不僅希望孩子當前成績好,也希望孩子未來發展好。只是,不願意犧牲眼前利益去換取未來利益。這一點,我們應予充分理解。改革,不應該讓家長去做兩難選擇,這是我們設計改革路徑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
高效課堂的變革,是讓孩子走「當前成績好、未來發展優」的「輕負高效」之路,只要宣傳到位,家長都會支持。
教孩子三年,要為孩子想三十年,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僅要眼前過關,還要終身過關,世代過關。
我們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其體會新課堂彰顯的魅力;除了讓其感受到孩子學習方式的轉變之外,更努力用過程好結果向他們證明:改革是「內外兼修」「遠近同籌」的。
改革的主產品是孩子未來更優的發展,副產品是順便提高考試成績。事實上,一些課改先鋒的出色業績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馬:很多學校也想改革,但生怕因為改革有什麼閃失,尤其是那些升學率高的「好學校」,怕毀了「一世英名」。您有沒有這種困擾或者說顧慮?
盧:並非好學校不需改革,讓我們永遠牢記:是不斷改革才讓學校越來越好。
並非差學校才需改革,讓我們永遠牢記:是不思改革才讓學校越來越差。
我對改革的理解是:「小改革,大困難;大改革,小困難;不改革,更困難。」
當年萬里曾經講過一句話:「可以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改革。」改革是需要一點闖勁的,「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變成「摸到每一塊石頭再過河」,就變成笑談了。但,改革者僅有膽識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教育改革就要「摸到每一塊石頭才能過河。」改革教育和做手術、修機器不同,必須在行進中進行。我們不能讓學校先休克,讓機器先熄火,然後在手術台上,在修理車間里從容地進行我們的改革。教育改革不能承受「試錯」的代價。其他改革允許「試錯」,教育不行。教育改革一旦失敗,人們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因為,教育是個「不可逆過程」,失敗了無法彌補。
因此,教育改革只能「周密地試,小心地闖」,不能「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馬:課改,您已經邁出了一步,學校也因為課改而得到了發展,也許貴校已經在當地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課改明星,課改給您和學校帶來了哪些變化,好的或壞的,您又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些?
盧:翔宇課堂改革的源頭不在今天,它始終伴隨著翔宇,並推動著翔宇。早期的「兩項改革」:「基礎教案」、「基礎作業紙」,是翔宇支撐課堂行走的「兩條腿」。在大規模高速擴張時,成為與時俱進突破質量瓶頸的核心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學校質量始終跟進著規模增長,並最終實現質量發展走在規模增長之前。但教育者的眼光更多的會落在考試成績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盡管教育本身就是遺憾的事業,但責任和良知會讓我們思考:努力沒有極限,優秀沒有止境!學習性質量、發展性質量、生命性質量,哪一個質量又是可以放棄的呢?
孩子、老師、家長們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就是我們的信心。我們的腳步不會停止,即便倒下,頭,也會「向著明亮那方」!
④ 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博客
看題目要求是寫人還是寫事,如果
是要求寫人的文章,敘述的重點就是通過具
體的事情來表現人物;如果是寫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過整個完整的事件來突出主題。
⑤ 如何保障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⑥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⑦ 關於高效課堂的論文,高分懸賞,有滿意的可加分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
課堂教學集各種要素於一體。由於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決定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可變性。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是高效課堂教學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
高效課堂要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扎實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載體。高效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熟練的基本技能。課堂上學生可以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那麼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課堂,大體總結為下面幾點:
(一)以新課程標准為基礎,結合實際,設計好學生學習方案
學生預習,教師備課。備課過程中,教師根據新課程標准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還要提前一周集體研究下周備課時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學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時間安排和學法指導,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鍾。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鍾,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疑難。對於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以課堂作業、來回巡視等手段督促學生自學,最大限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創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
(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努力創設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於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於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有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願選取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要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營造民主、寬松、和諧氛圍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教師必須主動地承擔改善師生關系的責任。
(五)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練習的目的有三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並獲得發展。
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各科作業都必須做到最遲隔天反饋。重視課後的輔導,對於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這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和自己認為在使用過程中的幾點看法,通過高效課堂和四大理論的學習,會使我們的教學更優化。
新課標提倡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改變過去的滿堂灌。而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慾,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並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因此,如何組織課堂、設計有效活動無疑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
要設計有效活動,首先要對有效作個理解,我個人認為,作為課堂教學活動,其面對的主體是學生,目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獲取知識,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活動應具有實效性。
通過活動,學生可以發現什麼?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幫助,即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想到活動的目的,明確學生通過活動能夠達到什麼效果。如果活動進行後學生收獲甚少或一無所獲,那麼,這樣的活動不如不要。如:導入部分的觀看動畫,目的通常有兩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為新知的學習設下疑問。如果動畫內容,學生興趣不大,產生問題的效果不佳,那麼這個活動的設置就顯得意義不大。再比如:小組合作交流,目的讓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問題,找出不足,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安排一個大家幾乎都能掌握的內容讓學生討論、交流,結果肯定會讓學生感到乏味,既浪費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又不能產生良好效益,得不償失。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精心思考,充分結合學生水平、興趣等多方因素,讓學生都能樂於參與,從中受益。
二、活動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學生能參與其中。一項活動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盡量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其中,才能發揮其作用。新課標提倡人人學數學,人人有數學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將面盡量擴大,力爭讓所有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動的完整性。
有些教師在安排學生活動時,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即當學生沒有得出結論時,教師便將其打斷,終止了活動的正常進行,結果變成了教師告訴了學生結果,而不是學生自己發現了結果。對於學生來說,他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遠比教師塞給他的要好。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要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有所收獲,不能讓他們望而興嘆、無能為力,這樣便可確保活動順利的進行,完整的結束。
⑧ 怎樣的課才算語文課 小學 論文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⑨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獲一等獎教學論文
我從教小學語文20多年來,我深深體會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更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從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呢?下面就我執教的小學六年級《詹天佑》一課談談自己的做法。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對一個老師來說,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是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的基礎,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我鼓勵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上,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3自然段:可以默讀,可以大聲讀,可以和小組同學一起讀,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還可以站起來讀……學生讀書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並且領悟到了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在交流匯報時,我又提問:誰想來說說?教師里舉起了幾十隻小手,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課堂如此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二、重情境教學,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作為一名教師,你對於學生的關注,必然會有積極的回報。就我剛剛接手的這個班孩子而言,學生素質一般,每次考試成績都在全鄉末位。通過多方調查了解和我上課的留心觀察,發現學生的語文基礎極差,學習習慣也不好,大部分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決定走進學生集體。課下,我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晚上注意經常詢問寄宿學生冷暖,經常用贊美和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熱情,避免說傷害孩子們的語言。課堂上,自己又總是首先進入角色,將無聲的文字,通過豐富、激情,繪聲繪色的語言和朗讀,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面,再現那動人的故事和場境,以此吸引學生,啟發學生的想像,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使他們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睹其事的感受。例如我在上《詹天佑》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從兩端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進法」,我引導學生採用繪圖的方法,並用大屏幕呈現兩種開鑿方法,讓學生不僅了解到隧道的開鑿的方法,更加領悟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在讓學生領悟「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方面,我採用大屏幕呈現火車走人字形路線的動畫情境,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有效的投入,這正是高效課堂追求的體現。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如何設計提問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選准時機,巧設疑難。在教學《詹天佑》一課後,當我在問學生:如今,當你乘火車經過青龍橋附近,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是,你最想說點什麼?有的說:詹天佑,你是京張鐵路的主持者,在當時帝國主義者的百般阻撓下,能提前量兩年竣工,你真了不起!有的說:詹天佑,你是中國人的驕傲,你是民族的驕傲,我敬佩你!還有的說:詹天佑,你那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感染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言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維與思維產生了真實的碰撞,從而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四、注重朗讀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朗讀是閱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感性經驗,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准確,得心應手的工具。他們可以用這些工具將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與人交流,並通過不斷的交流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增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特別是詹天佑接受任務的背景這一部分,我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了解到了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了解到了帝國主義者的張狂,更加體會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務的勇氣和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理解更為深刻,達到了知識教育與情感教育同步的目的。以上幾點是本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也是努力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一點嘗試。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它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持之以恆地去探索,去實踐,才能真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⑩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課堂,為學生今後發展打下基礎。為此,教師應在認識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提升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措施。
小學語文課堂高質量問題措施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偏重於講解理論知識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採用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應用單一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台上辛苦地教學,學生則處於被動聽講的位置。該教學方式違反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難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片面地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阻礙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氣氛非常沉悶。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2.課堂設計不合理
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之前,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採用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然而,由於受到教師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無法設計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