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盈虧的應用題
首先,打7.5折虧損25元,那麼就是說進價的基礎上以75%的價格賣出,得到的專收益比進價屬少25元
同理,以90%的價格賣出得到的收益比進價高出20元,
在2個價格之間的差距就是20+25=45元
在2個折扣之間的差距是90%-75%=25%
差距價格÷差距折扣=基礎價格
就是這個道理。
Ⅱ 商品盈虧應用題 急!!
商品進價:就是你的成本價
商品售價:就是客戶的購買價
售價-進價=利潤
例如:你30元錢買只雞,40元賣了,你就賺了10元錢的利潤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有關盈虧率的應用題(寫出計算步驟)
虧了。
240/(1-20%) = 300
240/(1+ 20%)= 200
一個成本是300,一個是200
一共虧損 200+300- 240*2 = 20元
答:老闆一共虧掉20元
Ⅳ 五年級奧數盈虧問題數學應用題
第一種方法:(25+2)÷(8-5)=9(人)
8×9-2=70(個)
第二種方法:解:設小班有x個人。
8X-2=回5(X+答3)+10
8X-2=5X+15+10
8X-5x=15+10+2
3X=27
X=9
9×8-2=70(個)
答:我有2種方法.
Ⅳ 求四年級數學『和倍』『差倍』『盈虧』『以多補少』各10道應用題,謝謝了!急!!!
四年級和倍應用題
1.甲、乙、丙三種球。甲、乙的個數和是58,乙、丙個數和30。甲、丙個數和是40.。求甲、乙、丙三種球各有多少個?
2.小明的語文、數學平均分為98分。數學、英語平均分是88分。語文、英語的平均分是90.分,求數、語、英每科個多少分?
3.甲、乙兩人各有一些大頭貼,甲有38個大頭貼,乙有46個大頭貼,甲給乙多少個後乙比甲的2倍多6個?
4.甲、乙各有一些故事書,甲有82本,乙有56本,甲給乙多少本後,乙比甲的2倍多6本?
5.甲、乙共49,甲比乙的4倍少1,求甲、乙個多少?
6.甲比乙多32,甲比乙的3倍多2,求甲、乙個多少?
7.甲比乙多31,甲比乙的3倍少1,求甲、乙個多少?
8.禽養場今年養雞和鴨共4600隻,養的雞比鴨的4倍還多100隻,禽養場今年養的雞、鴨個多少只?
9.小明和小亮去海灘撿貝殼,小明撿了40個,小亮撿了85個,要使小亮撿的貝殼比小明多3倍,小明要給小亮多少個貝殼?
10某畜牧場有牛、豬共3241頭,牛出口外國,減少40頭,豬又購進70頭,那麼牛的頭數比豬的頭數的2倍多1頭,求畜牧場原有牛、豬各多少頭?
1、學校有一批樹苗,交給若干名少先隊員去栽,一次一次往下分,每次分一棵,最後剩下12棵不夠分;如果再拿來8棵樹苗,那麼每個少先隊員正好栽10棵。參加栽樹的少先隊員有( )人,原有樹苗( )棵。 2、小明一元錢買了5支鉛筆和8塊橡皮,餘下的錢,如果買1支鉛筆就不足2分,如果買一塊橡皮就多出1分,每支鉛筆( )分,每塊橡皮( )分。 3、四(1)班同學植樹,每人植1棵還剩20棵,每人植2棵差30棵。有( )個同學,( )棵樹苗。 4、學雷鋒小組為學校搬磚。如果每人搬18塊,還剩2塊;如果每人搬20塊,就有一位同學沒磚可搬。一共有( )塊磚。 5、老師把一些蘋果分給小朋友。如果每人分一個,還剩下8個蘋果;如果每人分2個,那麼還少2個蘋果。一共有( )個小朋友。 6、少先隊員植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13棵;若每人種7棵,則差21棵。參加植樹的少先隊員有(
甲工程隊比乙工程隊少80人 乙對人數比甲隊的2.5倍還多8人 甲乙兩隊各有多少人
Ⅵ 求一元一次方程盈虧問題,應用題及答案。
四、
利潤贏虧問題
(1)銷售問題中常出現的量有:進價、售價、標價、利潤等
(2)有關關系式版:權
商品利潤=商品售價—商品進價=商品標價×折扣率—商品進價
商品利潤率=商品利潤/商品進價
商品售價=商品標價×折扣率
1、
一家商店將某種服裝按進價提高40%後標價,又以8折優惠賣出,結果每件仍獲利15元,這種服裝每件的進價是多少?
2、某商品標價為165元,若降價以九折出售(即優惠10%),仍可獲利10%(相對於進貨價),則該商品的進貨價是
3、某種商品的進貨價每件為x元,零售價為每件900元,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商店按零售價的九折降價並讓利40元銷售,仍可獲利10%(相對於進價),則x=
元
Ⅶ 盈虧問題應用題
1、可抄以列一個方程
解:設原計劃租襲x條船
(x+1)×6=(x-1)×9
6x+6=9x-9
3x=15
x=5
(x+1)×6=6×6=36
答:五(4)班有36人
2、解:設有x個小猴
10(x-2)=7x+10
10x-20=7x+10
3x=30
x=10
桃子:7×10+10=80
答:有10隻猴子,80個桃子
Ⅷ 盈虧平衡法應用題
1、2007年,銷售數量31 000 000/1 000=31 000台;
2008年,銷售數量35 000 000/1 000=35 000台。
變動成本=(28 800 000-26 400 000)/(35 000-31 000)=600元/台
固定成回本=26 400 000-600*31 000=7 800 000元
2、盈虧答平衡產量=固定成本/(銷售單價-單位成本)=7 800 000/(1 000-600)=19 500台
3、2007年安全系數=(31 000-19 500)*(1 000-600)/31 000 000=14.84%
2008年安全系數=(35 000-19 500)*(1 000-600)/35 000 000=17.71%
4、目標利潤為1 000萬元時,產量=(目標利潤+固定成本)/(銷售單價-單位成本)=(10 000 000+7 800 000)/(1 000-600)=44 500台
Ⅸ 小學數學應用題分類(請盡快解答)
我也是一名小學畢業生
3典型應用題
具有獨特的結構特徵的和特定的解題規律的復合應用題,通常叫做典型應用題。
(1)平均數問題:平均數是等分除法的發展。
解題關鍵:在於確定總數量和與之相對應的總份數。
算術平均數:已知幾個不相等的同類量和與之相對應的份數,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數量關系式:數量之和÷數量的個數=算術平均數。
加權平均數:已知兩個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數,求總平均數是多少。
數量關系式 (部分平均數×權數)的總和÷(權數的和)=加權平均數。
差額平均數:是把各個大於或小於標准數的部分之和被總份數均分,求的是標准數與各數相差之和的平均數。
數量關系式:(大數-小數)÷2=小數應得數 最大數與各數之差的和÷總份數=最大數應給數 最大數與個數之差的和÷總份數=最小數應得數。
例:一輛汽車以每小時 100 千米 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又以每小時 60 千米的速度從乙地開往甲地。求這輛車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車的平均速度同樣可以利用公式。此題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設為「 1 」,則汽車行駛的總路程為「 2 」,從甲地到乙地的速度為 100 ,所用的時間為 ,汽車從乙地到甲地速度為 60 千米 ,所用的時間是 ,汽車共行的時間為 + = , 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2 ÷ =75 (千米)
(2) 歸一問題:已知相互關聯的兩個量,其中一種量改變,另一種量也隨之而改變,其變化的規律是相同的,這種問題稱之為歸一問題。
根據求「單一量」的步驟的多少,歸一問題可以分為一次歸一問題,兩次歸一問題。
根據球痴單一量之後,解題採用乘法還是除法,歸一問題可以分為正歸一問題,反歸一問題。
一次歸一問題,用一步運算就能求出「單一量」的歸一問題。又稱「單歸一。」
兩次歸一問題,用兩步運算就能求出「單一量」的歸一問題。又稱「雙歸一。」
正歸一問題:用等分除法求出「單一量」之後,再用乘法計算結果的歸一問題。
反歸一問題:用等分除法求出「單一量」之後,再用除法計算結果的歸一問題。
解題關鍵:從已知的一組對應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數量(單一量),然後以它為標准,根據題目的要求算出結果。
數量關系式:單一量×份數=總數量(正歸一)
總數量÷單一量=份數(反歸一)
例 一個織布工人,在七月份織布 4774 米 , 照這樣計算,織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須先求出平均每天織布多少米,就是單一量。 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歸總問題:是已知單位數量和計量單位數量的個數,以及不同的單位數量(或單位數量的個數),通過求總數量求得單位數量的個數(或單位數量)。
特點:兩種相關聯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跟著變化,不過變化的規律相反,和反比例演算法彼此相通。
數量關系式:單位數量×單位個數÷另一個單位數量 = 另一個單位數量 單位數量×單位個數÷另一個單位數量= 另一個單位數量。
例 修一條水渠,原計劃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實際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為要求出每天修的長度,就必須先求出水渠的長度。所以也把這類應用題叫做「歸總問題」。不同之處是「歸一」先求出單一量,再求總量,歸總問題是先求出總量,再求單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問題: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以及他們的差,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叫做和差問題。
解題關鍵:是把大小兩個數的和轉化成兩個大數的和(或兩個小數的和),然後再求另一個數。
解題規律:(和+差)÷2 = 大數 大數-差=小數
(和-差)÷2=小數 和-小數= 大數
例 某加工廠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臨時從乙班調 46 人到甲班工作,這時乙班比甲班人數少 12 人,求原來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從乙班調 46 人到甲班,對於總數沒有變化,現在把乙數轉化成 2 個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現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調出 46 人之前應該為 41+46=87 (人),甲班為 9 4 - 87=7 (人)
(5)和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它們之間的倍數 關系,求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叫做和倍問題。
解題關鍵:找准標准數(即1倍數)一般說來,題中說是「誰」的幾倍,把誰就確定為標准數。求出倍數和之後,再求出標準的數量是多少。根據另一個數(也可能是幾個數)與標准數的倍數關系,再去求另一個數(或幾個數)的數量。
解題規律:和÷倍數和=標准數 標准數×倍數=另一個數
例:汽車運輸場有大小貨車 115 輛,大貨車比小貨車的 5 倍多 7 輛,運輸場有大貨車和小汽車各有多少輛?
分析:大貨車比小貨車的 5 倍還多 7 輛,這 7 輛也在總數 115 輛內,為了使總數與( 5+1 )倍對應,總車輛數應( 115-7 )輛 。
列式為( 115-7 )÷( 5+1 ) =18 (輛), 18 × 5+7=97 (輛)
(6)差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
解題規律:兩個數的差÷(倍數-1 )= 標准數 標准數×倍數=另一個數。
例 甲乙兩根繩子,甲繩長 63 米 ,乙繩長 29 米 ,兩根繩剪去同樣的長度,結果甲所剩的長度是乙繩 長的 3 倍,甲乙兩繩所剩長度各多少米? 各減去多少米?
分析:兩根繩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長度差沒變,甲繩所剩的長度是乙繩的 3 倍,實比乙繩多( 3-1 )倍,以乙繩的長度為標准數。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繩剩下的長度, 17 × 3=51 (米)…甲繩剩下的長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長度。
(7)行程問題:關於走路、行車等問題,一般都是計算路程、時間、速度,叫做行程問題。解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時間、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再根據這類問題的規律解答。
解題關鍵及規律:
同時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間=速度和×時間
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後):追及時間=路程速度差。
同時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後,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時間。
例 甲在乙的後面 28 千米 ,兩人同時同向而行,甲每小時行 16 千米 ,乙每小時行 9 千米 ,甲幾小時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時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時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後面 28 千米 (追擊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著幾個( 16-9 )千米,也就是追擊所需要的時間。列式 2 8 ÷ ( 16-9 ) =4 (小時)
(8)流水問題: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問題。它是行程問題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它也是一種和差問題。它的特點主要是考慮水速在逆行和順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靜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動的速度。
順水速度:船順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順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題關鍵:因為順流速度是船速與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與水速的差,所以流水問題當作和差問題解答。 解題時要以水流為線索。
解題規律:船行速度=(順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順流速度× 順流航行所需時間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時間
例 一隻輪船從甲地開往乙地順水而行,每小時行 28 千米 ,到乙地後,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順水多行 2 小時,已知水速每小時 4 千米。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題必須先知道順水的速度和順水所需要的時間,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時間。已知順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難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順水所用的時間,逆水所用的時間不知道,只知道順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時,抓住這一點,就可以就能算出順水從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時間,這樣就能算出甲乙兩地的路程。列式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時) 28 × 5=140 (千米)。
(9) 還原問題:已知某未知數,經過一定的四則運算後所得的結果,求這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我們叫做還原問題。
解題關鍵:要弄清每一步變化與未知數的關系。
解題規律:從最後結果 出發,採用與原題中相反的運算(逆運算)方法,逐步推導出原數。
根據原題的運算順序列出數量關系,然後採用逆運算的方法計算推導出原數。
解答還原問題時注意觀察運算的順序。若需要先算加減法,後算乘除法時別忘記寫括弧。
例 某小學三年級四個班共有學生 168 人,如果四班調 3 人到三班,三班調 6 人到二班,二班調 6 人到一班,一班調 2 人到四班,則四個班的人數相等,四個班原有學生多少人?
分析:當四個班人數相等時,應為 168 ÷ 4 ,以四班為例,它調給三班 3 人,又從一班調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數減去 3 再加上 2 等於平均數。四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數列式為 168 ÷ 4-3+6=45 (人)。
(10)植樹問題:這類應用題是以「植樹」為內容。凡是研究總路程、株距、段數、棵樹四種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叫做植樹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植樹問題首先要判斷地形,分清是否封閉圖形,從而確定是沿線段植樹還是沿周長植樹,然後按基本公式進行計算。
解題規律:沿線段植樹
棵樹=段數+1 棵樹=總路程÷株距+1
株距=總路程÷(棵樹-1) 總路程=株距×(棵樹-1)
沿周長植樹
棵樹=總路程÷株距
株距=總路程÷棵樹
總路程=株距×棵樹
例 沿公路一旁埋電線桿 301 根,每相鄰的兩根的間距是 50 米 。後來全部改裝,只埋了201 根。求改裝後每相鄰兩根的間距。
分析:本題是沿線段埋電線桿,要把電線桿的根數減掉一。列式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虧問題: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他的特點是把一定數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給一定數量的人,在兩次分配中,一次有餘,一次不足(或兩次都有餘),或兩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數量,求物品適量和參加分配人數的問題,叫做盈虧問題。
解題關鍵:盈虧問題的解法要點是先求兩次分配中分配者沒份所得物品數量的差,再求兩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稱總差額),用前一個差去除後一個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數,進而再求得物品數。
解題規律:總差額÷每人差額=人數
總差額的求法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次多餘,第二次不足,總差額=多餘+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餘或不足 ,總差額=多餘或不足
第一次多餘,第二次也多餘,總差額=大多餘-小多餘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總差額=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參加美術小組的同學,每個人分的相同的支數的色筆,如果小組 10 人,則多 25 支,如果小組有 12 人,色筆多餘 5 支。求每人 分得幾支?共有多少支色鉛筆?
分析:每個同學分到的色筆相等。這個活動小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筆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個人多出 20 支,一個人分得 10 支。列式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齡問題:將差為一定值的兩個數作為題中的一個條件,這種應用題被稱為「年齡問題」。
解題關鍵:年齡問題與和差、和倍、 差倍問題類似,主要特點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年歲不斷增長,但大小兩個不同年齡的差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年齡問題是一種「差不變」的問題,解題時,要善於利用差不變的特點。
例 父親 48 歲,兒子 21 歲。問幾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齡差為 48-21=27 (歲)。由於幾年前父親年齡是兒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齡的倍數差是( 4-1 )倍。這樣可以算出幾年前父子的年齡,從而可以求出幾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 4 倍。列式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雞兔問題:已知「雞兔」的總頭數和總腿數。求「雞」和「兔」各多少只的一類應用題。通常稱為「雞兔問題」又稱雞兔同籠問題
解題關鍵:解答雞兔問題一般採用假設法,假設全是一種動物(如全是「雞」或全是「兔」,然後根據出現的腿數差,可推算出某一種的頭數。
解題規律:(總腿數-雞腿數×總頭數)÷一隻雞兔腿數的差=兔子只數
兔子只數=(總腿數-2×總頭數)÷2
如果假設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雞的只數=(4×總頭數-總腿數)÷2
兔的頭數=總頭數-雞的只數
例 雞兔同籠共 50 個頭, 170 條腿。問雞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數 ( 170-2 × 50 )÷ 2 =35 (只)
雞的只數 50-35=15 (只)
-
Ⅹ 50道方程應用題,盈虧問題。
1.小於從家到學校,如果每分鍾走60米,就要遲到2分鍾;如果每分鍾走80米,就可以早到3分鍾,如果騎自行車每分鍾行15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多少分鍾?
2.在一次大掃除中,老師分配若幹人擦玻璃。如果其中二人各擦4塊,其餘每人擦5塊,則餘22塊。如果每人擦7塊,正好擦完。求玻璃數和擦玻璃人數。(只有一天)
3.有一筐蘋果和一筐梨,如果每天吃掉一個蘋果兩個梨,梨吃完時還剩三個蘋果;如果每天吃掉兩個蘋果三個梨,蘋果吃完時還剩五個梨。你知道蘋果有多處個?梨有多少個?
4.大雄上午7時20分從家裡出發到校上課,如果他每分鍾走50步,到達學校時離上課時間還有7分鍾;如果他每分鍾走35步,就要遲到5分鍾,求學校的上課時間。
5.阿姨給幼兒園小朋友分餅干.如果每人分3塊,則多出16塊餅干;如果每人分5塊,那麼就缺4塊餅干.問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塊餅干?
6.某校同學排隊上操.如果每行站9人,則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則少20人.一共有多少學生?
7.小強由家裡到學校,如果每分鍾走50米,上課就要遲到3分鍾;如果每分鍾走60米,就可以比上課時間提前2分鍾到校.小強家到學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8.少先隊員參加綠化植樹,他們准備栽的蘋果樹苗是梨樹苗的2倍.如果每人栽3棵梨樹苗,還餘2棵;如果每人栽7棵蘋果樹苗,要少6棵.問有多少少先隊員?他們准備栽多少棵蘋果樹和梨樹?
9.某校五年級學生集合站隊排成若干行,如果每行10人,則多8人;如果每行13人,則有一行差7人。問排成了多少行,一共有多少人?
10.實驗小學學生乘車去春遊,如果每車坐60人,則有15人上不了車;如果每車多坐5人,恰好多出一輛車。問:一共有幾輛車,多少個學生?
11.某商店出售A、B、C三種商品,一月份C商品的銷售金額占商店總銷售金額的60%,預計二月份A、B商品的銷售金額比一月份A、B商品的銷售金額減少5%,要使二月份商店的總銷售金額比一月份的總銷售金額增長10%,那麼必須使C商品的銷售金額比一月份增長百分之幾?
12.某市百貨商場元月1日舉行促銷活動,購物不超過200元不優惠,超過200元但不足500元的九折優惠,超過500元時其中500元打九折,超過500元的8折優惠,某人先後兩次購物分別用了134元和466元 。
1、此人兩次購物的商品如果不打折,一共值多少元?
2. 在這次活動中他節省了多少錢?
3. 若此人將這兩次購物合成一次購物是否更節省?為什麼?
13.某商品的進價是1000元,售價是1500元,由於銷售情況不好,商店決定降價出售,但又要保證利潤率不低於5%,那麼商店最多可打折出售此商品.
14.